四年级语文句子转换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426.50 KB
- 文档页数: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主要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掌握二者之间的转换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举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方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理解。
2.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句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示范。
4. 练习与指导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练习题,培养合作意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2. 板书内容:-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概念- 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 转换示例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拓展练习:查找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知识。
3. 创新练习:编写一段对话,运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对于本节课来说,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句型转换专项特训-(含答案)句型转换专项特训-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1.按要求写句子。
(1)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
(改为“被"字句)______ _(2)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
(改为“把”字句)______ _(3)它们身上的彩粉是那样素洁。
(改为感叹句)______ _(4)它们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改为陈述句)______ _(5)雨后,蝴蝶就会重新出来,在阳光里飞。
它们是那么高兴,那么鲜艳。
(用加点词造句)______ _2.按要求写句子。
(1)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______ _(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仿写句子)像似的,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我们能做违反学校规定的事吗?(改为陈述句)______ _(4)从雷达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修改病句)______ _3.按要求写句子。
(1)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为陈述句)______ _(2)梅兰芳忍受生活的困顿。
梅兰芳不给侵略者演戏。
(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_______4.按要求写句子。
(1)都江堰是两千两百多年以前李冰父子在岷江中修筑的一条大堤。
(缩句)______ _(2)多读课外书,可以增长我们的写作水平。
(修改病句)______ _(3)这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改为反问句)______ _5.句式变换。
(1)改为反问句。
我们小学生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______ _(2)改为转述句。
普罗米修斯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______ _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______ _(2)改为反问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
______ _(3)改为双重否定句:人们对蟋蟀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小学四年级句型转换练习题及答案一、陈述句与反问句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或没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去掉。
4、问号改为句号。
如: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能”改为“不能”,去掉“怎”,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我们不能言而无信。
又如: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怎么不令我们感动呢?在改为陈述句时,将“不令”改为“令”,去掉“怎么”,将“呢”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所改成的陈述句是:欧阳海舍身拦惊马的英雄事迹,令我们感动。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5.不好好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6.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8、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9、对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怎么能容忍呢?10、你怎么能这样做?11、别人能办到的事,难道我们就不能办到吗?12、淮南柑桔一种到淮北,就又小又苦,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13、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14、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16、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必考“句式转换题”方法总结(附范例)反问句与陈述句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1.反问句变陈述句都”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2.陈述句变反问句都”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四年级句型转换专项训练
在四年级语文的学习中,句型转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句型转换的训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强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就让我们来进行一些四年级句型转换的专项训练吧!
1.陈述句变为疑问句:
原句:我喜欢跳舞。
疑问句:你喜欢跳舞吗?
2.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原句:你在做作业吗?
陈述句:你在做作业。
3.陈述句变为否定句:
原句:她会游泳。
否定句:她不会游泳。
4.否定句变为陈述句:
原句:我没有玩游戏。
陈述句:我玩游戏了。
5.肯定句变为感叹句:
原句:这里真漂亮!
感叹句:太漂亮了!
6.感叹句变为肯定句:
原句:太好了!
肯定句:真好!
7.选择性疑问句变为陈述句:
原句:你喜欢苹果还是橙子?
陈述句:你喜欢苹果和橙子。
8.陈述句变为选择性疑问句:
原句:我们去游泳吧。
选择性疑问句:我们去游泳还是打篮球?
9.句子的人称和时态变换:
原句:他们在看电影。
变为我:我在看电影。
变为过去时态:他们在看电影。
通过以上的四年级句型转换专项训练,我们可以加深对不同句式和语法结构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实际语言表达中,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句型转换来达到自己想要表达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
新部编版小学四年级各种句型转换专项练习汇编1、照样子写句子。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用“……像……像……”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学着用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发掘的三个俑坑,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学着用比较的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句型转换。
1.霞光照的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把”字句:“被”字句: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么能不让人感到亲切,舒服呢?改为陈述句:3.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扩句)4.缩写下面的句子。
2%(1)一棵棵向日葵在阳光下微笑。
(2)大粒的砂石生气似的敲打着门窗。
5.写比喻句。
2%(1)犹如(2)好象3、扩句和缩句。
1.扩句:同学们参加活动。
2.缩句:无数的水滴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
3、同学们读了很多遍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改成“被”字句)4、长城是奇迹。
(扩写句子)5、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道题难道不好做吗?(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解放军叔叔救起了落水儿童。
(改“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家乡的景色真美。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小鸟在天空中飞。
四年级语文反问句陈说句变换一、反问句变陈说句的规则: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莫非、哪里等等) ; 有的句子可适合再加上“很”“都”等 ; 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正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认词“不”; 有的给删去 ; 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典范:1、我们怎能忘掉老师的淳淳教育?(我们不可以忘掉老师的淳淳教育。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喜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喜的歌。
)3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 ; 怎能不使我们流连来回呢?(这里的风景这么美 ; 使我们流连来回。
)二、陈说句变反问句的规则1.陈说句包含必定陈说句(简称“必定句”)和否认陈说句(简称“否认句”)。
2.将必定句中的必定词改为否认词如:(是能会等)变为(不是不可以不会等);将否认句中的否认词改为必定此如:(不是不可以不回等)变为(是能会等);在必定此或否认词前加反问语气词;如:“怎、怎么、莫非、岂”等3.依据句子需要在结尾加上疑问助词如:“呢、吗”等(有时也不用加) ; 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练习典范 : 将以下陈说句改为反问句:1、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白衣天使无私奉献的精神莫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2、没有比锻炼身体 , 加强体质更重要的事了。
(莫非有比锻炼身体 ; 加强体质更重要的事?)3、你必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素、严肃、坚毅不屈 ; 起码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莫非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朴素、严肃、坚毅不屈 ; 起码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1 / 2练一练反问句变陈说句:1、我们碰到困难; 怎么能退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经过努力; 学习能获得好成绩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没有很好理解句子的意思; 能读出感情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巨大的石块能挡住小溪的奔腾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朵花很漂亮 ; 莫非你能够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就是把我杀了; 莫非还可以把全部的人都杀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像伦纳德这样的老师; 同学们怎能不喜欢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莫非不是真谛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说句变反问句1、我们不可以由于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