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吞咽康复方法

吞咽康复方法

吞咽康复方法
吞咽康复方法

声门上吞咽

也叫自主气道保护方法,是用于减少咽吞咽前、中、后误吸的。这一方法要求病人在吞咽前和中自主摒住呼吸,然后关闭真声带。具体操作是在医师指导下,病人吸气,摒住呼吸,然后吞咽,吞咽结束后紧接着自主咳嗽,这样理论上可以清除咽部的滞留食物。另外还有超声门上吞咽、用力吞咽等吞咽技术。

Mendelsohn方法

称为门德尔松方法,是用于吞咽时自主的延长并加强喉的上举和前置运动来增强环咽肌打开程度的方法。最近的生物学分析表明喉和舌骨最大程度的前置和上提时环咽肌打开程度最大。提示环咽肌开放是舌骨上和舌骨下肌群收缩的结果。病人在指导下完成这一方法:让病人在吞咽中自己感觉喉的提升,尽量延长喉在最大提升位置的时间。

屏气-发声运动(pushing-exercise):这一方法是使患者固定胸廓,声门紧闭之后突然声门大开,呼气发声,该方法能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肌力,也能去除残留在咽部的食物。固定胸廓的方法较多,如双手支撑在椅背上或桌面上做推压动作等。

冷刺激治疗

这一方法包括使用冷的喉镜触及前咽弓使得能触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以使吞咽反射易于发生,吞咽有力。

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

经皮电刺激(ES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是将电极放置于颈部,并连接手持的电极刺激器(以电池为动力)。每日给予电刺激持续1小时。Freed等将经皮电刺激与热刺激做了比较,发现前者明显优于后者,ES组的病人98%吞咽评分增高,后者只有62%的病人评分增高。目前有研究在寻找一种长期间断电刺激环杓肌,以改善声带麻痹,从而获得持续的声门关闭,防止误吸的治疗方法,但目前还处于动物试验阶段。

喉内收训练(声带闭合训练)

类似于强化声带练习,方法是:经鼻孔深吸气,闭唇屏气5秒,然后做清嗓动作,如发长“a”音,重复数次后,让病人反复做声门关闭或发长“a”音5次,屏气5秒,然后咳嗽

121,97。

生物反馈方法

这是促进吞咽肌收缩的一个方法。在颏下放置表面电极,记录舌骨上肌群的活动。用冷刺激和声带内收练习进行康复训练,10周之后从这个生物反馈系统反馈的资料表明肌肉活动加强。

吞咽功能训练

①舌肌训练

让患者舌做水平、后缩、侧方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并用勺或压舌板给予阻力121。或者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按压硬腭部等,如果不能做自主运动,可由医师用纱布轻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当患者舌有一定运动功能时,治疗人员可指导患者将舌抵向颊后部,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其面颊某一部位,患者试用舌顶推,以增强舌肌力量。也可让患者伸舌于口外,治疗人员用吸管或压舌板刺激其舌尖部,并使其在口内、外活动。还有舌控制法:即将舌尖放在门齿之间并做吞咽动作。

②运动练习方法(motor exercise programe)即咽收缩练习

这一方法目的在于改善咽闭合功能,提高咽的清理能力。其方法有:吹吸动作或假声训练;发“hawk”音,最后的“k”加重发音,或修正的Valsalva动作(即“k”发音动作,并持续几秒),可明显的激活上咽缩肌。

③喉上提训练:目的是改善喉入口的闭合能力,扩大咽部的空间,增加食管上扩约肌的开放的被动牵张力。病人头前伸,使颏下肌伸展2-3秒,然后在颏下施加阻力,嘱病人低头,抬高舌背,即舌向上吸抵硬腭或发辅音g、k、ch的发音训练,也可通过嘱患者发“哦-啊”“咿-哦”的音,通过音调变化使喉部主动运动,或者是患者坐位时,治疗人员通过拇指和食指适当用力,引导患者的喉头部做向上前方的运动,完成后嘱患者做咽下动作。

④面颊、唇等吞咽肌的功能训练

比如练习吹气,缩唇,微笑等动作来促进唇的运动,加强唇的力量。类似的方法可应用于下颌的功能改善。还可通过联系发音来张闭口动作促进口唇肌肉运动,比如发“a”“yi”“wu”“f”等音。或者用指尖或冰块叩击唇周,短暂的肌肉牵拉和抗阻运动,按摩等。可由语言治疗师协助治疗。吸吮训练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面颊肌的方法。可以令患者做咀嚼动作,空咀嚼或嚼口香糖来训练咀嚼肌。

吞咽策略:

①转头策略:

通常情况下,吞咽时食团在会厌谷水平分开,绕过上举的喉,然后在梨状窝汇合,通过张开的食管上扩约肌进入食管。转头策略是将头转向咽肌麻痹的一侧,使食物绕过喉前面的一侧,这就使食物不通过麻痹侧,仅利用检测咽的功能,提高咽对食团的推进力,使咽吞咽效率指数(口咽通过时间/食团顺利通过量)增高。属补偿性的策略。如果喉关闭不全,病人将头转向患侧,可促进麻痹声带向中线运动。

②下颌下降姿势(chin-down)

VF的研究发现下颌下降姿势能扩大会厌谷的空间,并使会厌向后移位,处于更加保护气道的位置。最近也有研究显示这一姿势也能缩窄喉的入口,从而保护气道。这是一种补偿性策略。但Shanahan等的研究证实这一姿势并不能减少梨状窝聚集食物的误吸,所以使用这一方法并不能使所有病人减少误吸。

③空吞咽与交互吞咽

每次吞咽之后,反复做几次空吞咽,使食团全部咽下,防止食物在咽部聚集发生误吸。或者在每次进食吞咽后饮少量的水,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称为交互吞咽。

④点头样吞咽

会厌谷是容易存留食物的部位,颈部先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就可以除去残留食物。

诱发吞咽反射的手法:用手指沿甲状软骨到下颌上下摩擦皮肤,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

临床吞咽功能评估记录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 临床吞咽功能评估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科室:住院号:联系电话: 临床诊断:影像学诊断:发病日期: 主观资料(S): 诊断/主要病史和体格检查概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往言语语言病理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疼痛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往的疾病史: □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气肿,哮喘或其它呼吸道问题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哽噎感 □短暂性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 □其它神经疾病__________________ _ □认知障碍 □手术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疗/放疗 □误吸/吸入性肺炎 □气管套管存在或其它影响吞咽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人的主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使用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有 症状的发生:□突然□逐渐:开始___________接着___________ 症状:□进食固体差□进食液体差□疲劳时差□口腔期出现症状□导致体重减轻□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观资料(O): 意识水平:□清醒□嗜睡□昏迷 认知-语言情况:□需更进一步评估□不需评估 口腔/颜面检查 呕吐:□完整□缺失 咳嗽:□强烈□弱□缺失 咳嗽反应时间:□马上□推迟 清嗓:□强烈□弱□缺失 清嗓反应时间:□马上□推迟

吞咽康复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来源:《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作者:秦卫英,丁海军2008-12-27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使患者恢复了经口吞咽进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常由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引起,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不但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2.1 评价方法吞咽障碍护理评价方法参照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3]。7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6级轻度障碍: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饮食、调整食物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有必要对饮食给予指导和监察,应进行吞咽训练。4级机会吞咽:用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用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要就医和吞咽训练。3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故需要选择食物,为保证水分的摄入可采取经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必要时做胃瘘,应该接受康复训练。2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为保证水、营养摄入应做胃造瘘,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1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 2.2 护理方法康复组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 2.2.1 基础训练9例患者全部接受基础训练,即针对与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具体方法(1)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2)

吞咽障碍的评定

吞咽障碍的程度评分(VGF) 1 、口腔期 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重力作用送入咽喉——0分 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形成灵灵群群状流入咽喉——1分 不能一次就把食物完全送入咽喉,一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2分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咽喉——3分 2、咽喉期 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腭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0分 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1分 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下——2分 一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食管——3分 3、误咽程度 大部分误咽,但无呛咳——0分 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1分 少部分误咽,无呛咳——2分 少量误咽,有呛咳——3分 无误咽——4分 重症为0分,正常为10分 吞咽障碍的等级 一、重病(无法经口腔) 1. 无法吞咽,不适合吞咽训练。 2.误咽严重,吞咽困难,只适合基础性吞咽训练。 3. 误咽减少,可进行摄食训练 二、中等病(经口腔和补充营养) 4.可以少量、乐趣性地摄食 5.一部分(1-2餐)营养摄取可经口腔进行 6.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营养 三、轻度病(单一经口腔) 7.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吞咽食品 8.除特别难吞咽的食物外,三餐均可经口腔摄取 9.可以摄取吞咽普通食物,但需要临床观察和指导 四、正常 10.摄食-吞咽能力正常 进食需要帮助时加上A字 对一般症状的评价 噎食:什么时候噎住 咳嗽:进食中及食后是否多咳,是否夜咳 痰的性状及量:食物残渣是否多,开始进食是否多痰 咽部异样感、食物残留感 胸口食物堵塞感

喉部酸液回流 声音:食后有无变化 食欲是否低下 进食内容变化:是否只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 进食时间延长:口内总塞满食物吞咽不下 进食方式改变:脸朝上进食、和着汤汁进食、食物从口中洒落进食时疲劳 体重减轻、脱水:其它原因不明时尤要注意 屡患吞咽性肺炎 口腔内污物

脑卒中吞咽障碍训练方法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训练 摄食-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者出现误咽,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低,若得不到及时的早期康复护理,严重者可引发误咽性肺炎,甚至因窒息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康复有重要意义。 1.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2.心理干预 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致残率高,有的患者由于表达困难,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现象,所以心理护理对吞咽功能恢复方面尤其重要,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护士应注重与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恢复过程,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配合的事项;又由于病程长,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容易造成患者与家属丧失信心。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对患者在功能恢复期间取得的一点微小进步给予肯定,鼓励患

者进行主动运动,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激发家属共同努力,坚持训练的信心。同时介绍吞咽功能康复的成功例子,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 3.训练方法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训练 可分为不用食物、针对吞咽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基础训练)和在进食的同时,通过调整体位及食物种类,应用辅助吞咽动作练习等的直接训练(摄食训练)。 1、间接训练 间接训练从预防废用性功能低下、改善吞咽相关器官的运动及协调动作入手,为经口腔摄取营养做必要的功能性准备。由于间接训练不使用食物,安全性好,因此适用于从轻度到重度的各类吞咽困难患者。间接训练一般先于直接训练进行,直接训练开始后仍可并用间接训练。常用的间接训练方法有: (1)口唇闭锁练习:口唇运动训练可以改善食物或水从口中漏出。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对无法主动闭锁口唇的患者,可予以辅助。当患者可以主动闭拢口唇后,可让患者口内衔以系线的大纽扣,治疗师牵拉系线,患者紧闭口唇进行对抗,尽量不使纽扣脱出。其他练习包括口唇突出与旁拉、嘴角上翘(作微笑状)、抗阻鼓腮等。 (2)下颌运动训练:可促进咀嚼功能,做尽量张口,然后松弛及下颌向两侧运动练习。对张口困难患者,可对痉挛肌肉进行冷刺激或轻柔按摩,使咬肌放松;通过主动、被动运动让患者体会开合下颌的感觉。为强化咬肌肌力,可让患者做以臼齿咬紧压舌板的练习。 (3)舌的运动训练:可以促进对食丸的控制及向咽部输送的能力。可让患者向前及两侧尽力伸舌,伸舌不充分时,可用纱布裹住舌尖轻轻牵拉,然后让患者用力缩舌,促进舌的前后运动;通过以舌尖舔吮口唇周围,练习舌的灵活性;用压舌板抵抗舌根部,练习舌根抬高等。

(4)冷刺激(ice-massage):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且吞咽有力。将冰冻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即应终止刺激;如患者流涎过多,可对患侧颈部唾液腺行冷刺激,3次/日,10分钟/次,至皮肤稍发红。 (5)构音训练:吞咽困难患者常伴有构音障碍,通过构音训练可以改善吞咽有关器官的功能。 (6)声带内收训练:通过声带内收训练,以达到屏气时声带闭锁,防止食物进入气管。具体方法是,患者深吸气,两手按住桌子或在胸前对掌,用力推压,闭唇、憋气5秒钟。 (7)咳嗽训练:吞咽困难患者由于肌力和体力下降、声带麻痹,咳嗽会变得无力。强化咳嗽有利于排出吸入或误咽的食物,促进喉部闭锁。 (8)声门上吞咽训练:声门上吞咽又称“屏气吞咽”,具体做法是由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气进行空吞咽,吞咽后立即咳嗽。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屏住呼吸使声门闭锁、声门气压加大、吞咽时食丸不易进入气管;吞咽后咳嗽可以清除滞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 (9)促进吞咽反射训练:用手指上下摩擦甲状软骨至下颌下方的皮肤,可引起下颌的上下运动和舌部的前后运动,继而引发吞咽。此方法可用于口中含有食物却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患者。 2、直接训练 直接训练的适应证是:患者意识状态清醒、全身状态稳定、能产生吞咽反射、少量吸入或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 (1)体位:由于口腔期及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言语语言病理学诊疗技术介绍 全网发布:2014-03-12 17:01 发表者:黄东锋214人已访问 问:什么是吞咽困难? 答:正常的吞咽是一个流畅的动态连续过程,由相关肌肉和关节、神经协调作用下完成的。如果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过程发生障碍,称为吞咽困难。 问:吞咽困难有何表现?是不是指食物咽不下去? 答:不仅如此,可以表现为喝水呛咳、吃东西慢、咀嚼食物差、舌头运送差、喉部有梗阻感、反流、进食易疲劳、吞咽疼痛、嗓音异常、口干、流涎、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其中喝水呛咳最常见。 问:吞咽困难有什么危险性?经常发生呛咳会有什么后果? 答:吞咽困难可通过各方面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经常呛咳使得食物通过声门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威胁生命。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口干、脱水等。长期不能经口进食会影响病人的心情,因此,如果不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或/和误吸入气道,尽可能不插鼻饲管或行胃造瘘手术,以免打击病人的康复信心。 问:一般而言,什么疾病会引起吞咽困难? 答: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后。一般的常见病包括: 1)脑卒中、脑外伤; 2)头、颈肿瘤:如口腔癌、口咽癌和舌癌手术后、全喉切除术后、喉部分切除术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鼻咽癌放疗后等; 3)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痴呆、脑炎、脑膜炎; 4)胃食管反流病、非特异性食管炎; 5)因鼻饲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镇静剂使用等可使一般住院病人(包括ICU病人)吞咽困难发生率增加; 6)儿童脑瘫、唐氏综合症、口腔感觉和运动障碍等也会导致流口水、吞咽困难;

7)老年人、长期卧床者。 问:当有人进食出现不适时,怎么判断是否有吞咽困难? 答:采取坐正,喝下30毫升常温水,计算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如果结果是3、4、5级,一定要看医生进一步检查。 问:吞咽困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吞咽困难要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其中减少呛咳和误吸是关键! 1)声带喉部按摩:左右按摩喉部声带处,并稍用力上抬舌骨; 2)冰刺激:用冰棉签刺激舌头、腭弓、咽后壁; 3)气道保护训练:让病人深吸气,然后屏气吞口水,吞咽后立即咳嗽; 4)口颜面运动训练:让病人做抿唇、拢唇、鼓腮、咂唇、示齿等动作; 5)舌功能训练:让病人把舌头向前、后、左、右伸出来,可以用压舌板加点阻力; 6)吸舌器训练:让病人张口,挤压吸舌器的球囊,吸住舌头、内脸颊向外牵拉; 7)咀嚼训练:让病人一张一合地咬压舌板或者咬胶; 8)呼吸训练:吹哨子、吹蜡烛、吹呼吸器; 9)口肌训练:针对流口水、吃东西不好的孩子可以进行口肌训练,如吹泡泡、加长吸管等。 10)吞咽姿势改变:可以让病人低头、仰头、转头吞咽; 11)吞咽电刺激:进行舌骨下及面部电刺激,同时进行屏气吞咽。

GUSS吞咽功能评估量表.doc

GUSS (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 Gugging 吞咽功能评估表) 1.初步检查/间接吞咽测试(患者取坐位,至少60度) 是 否 警惕 (病人是否有能力保持15分钟注意力) 1 □ 0 □ 主动咳嗽/清嗓子 (病人应该咳嗽或清嗓子两次) 1 □ 0 □ 吞咽口水: ·成功吞咽 1 □ 0 □ ·流口水 0 □ 1 □ ·声音改变 (嘶哑,过水声,含糊,微弱) 0 □ 1 □ 总计: 5分 分析: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进入第二步 2.直接吞咽测试(材料:水,茶匙,食物添加剂,面包) 姓名: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按下面的顺序: 1→ 2→ 3→ 糊状食物★液体食物★★固体食物★★★ 吞咽: ·不能 ·延迟(?2秒,固体?10秒) ·成功吞咽 0 □ 1 □ 2 □ 0 □ 1 □ 2 □ 0 □ 1 □ 2 □ 咳嗽(不由自主):(在吞咽前,时,吞咽后-- 3分钟后) ·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流口水 ·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声音改变:(听病人吞咽之前和之后的声音,他应该说“O”)·是 ·否 0 □ 1 □ 0 □ 1 □ 0 □ 1 □ 总计: 5分 5分 5分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继续用液体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继续用固体 1~4分:进一步检查1 5分:正常 总合计(直接和间接吞咽测试): _______(20分) ★首先给予病人1/3~1/2勺半固体(类似布丁的食物)。 如果给予3~5勺(1/2勺)没有任何症状,则进行下面的评估。 ★★3,5,10,20毫升水--如果没有症状继续给50毫升水.50ml水应以患者最快速度进食(Daniels等2000年,Gottlieb等1996年) 评估和调查时得出 的一个标准。 ★★★临床:一小片干面包,重复5次。10s钟时间限制包括口腔准备期。 内镜:蘸有色液体的干面包 1 使用透视做吞咽检查(VFES) 使用内镜做吞咽检查(FEES) GUSS--评价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治疗

2012年5月 伴随全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的老年人口也在不断的增 加,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常见病,大部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后期康复,就成为现今许多医疗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后果之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功能障碍,使 患者正常的吞咽同能不能进行。导致患者常发生窒息、 营养不良以及肺内感染等,给患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因素。常规的护理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临床效果不很明显。本文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的系统康复训练,对其临床效果及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男患102例,女患66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1.2±1 2.5)岁;两组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 者随机分配,在吞咽障碍的程度、 性别、年龄评估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具体患者的情况如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依据吞咽障碍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 中包括针灸、 电针、药物及手术治疗等。在患者存在轻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时,应给予针灸或是电针的治疗,来进行吞咽功能的刺激恢复,通过刺激局部神经组织及运动点,以刺激脑神经受损部位进行修复,进而达到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目的。当患者患有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时,局部针灸、电针及药物治疗均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时候,应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还有环咽肌切开术会厌重塑部分或全部环状软骨切除喉部悬吊喉气管分离术长期严重吞咽困难应施行喉闭合术甚至喉切除术重建呼吸通路[3]。1.3康复训练的方法1.3.1基本训练:A 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治疗外,进行了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颈椎的活动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左右 前后摇动头部,活动颈椎,刺激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预防错误吞咽 的发生; ②增加口唇的闭合:使用手指或是冰块轻叩嘴周围,由外向中间轻叩,清洗干净患者的食指,嘱患者把食指放进自己的嘴里做吸吮③对患者的舌的训练;让患者把舌头伸出口外,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嘱患者将舌尖抵在颊后部用力颊,借此增加舌部运动;患者的舌部不能自主运动时,应使用干净的纱布包裹住患者的舌部帮助舌部进行运动;④刺激咽部对温度的训练,分别使用冷藏后的棉签沾水,轻轻碰触舌根、软腭及咽部后壁,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的训练;⑤发声运动的训练;嘱患者平稳坐在椅子上,两手支撑住椅子,憋气,固定胸廓,闭紧声门后松开双手,打开声门 呼出空气发出声音; ⑦对呼吸及呼吸道的训练;嘱患者深吸口气屏气咳出,刺激和提高咳嗽和预防错误的吞咽。增加呼吸道各种异物的排除能力。1.3.2刺激摄食训练:方法: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体位的变化;采取仰卧的体位,使患者头向前屈,患侧肩部使用棉垫垫起,帮助患者位于健侧进行锻炼,此时口中食物不易脱出,方便舌根运送食物;更加减少鼻腔的食物逆流个错误吞咽的发生。侧卧位;应用健侧卧位,床头部分抬高,使患者口中的食物都聚集在健侧的口腔内,使食物在患侧口腔内残留减少。坐位进食;头部略前 倾,上身坐直,患侧的手部放在桌子上; ②进食的食物大小、形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阶段进行调整,应先由简单开始再难的进行顺序,比较简单的吞咽食物特点要密度一致,具有适当的粘性,不容易松散,在进行吞咽的时候易变形,不容易粘在黏膜残留;③对吞咽食物摄取的量要有正常的估量,一次正常约为20ml ,不易过多从口中脱出,过少刺激减小,没有达到训练强度。1.3.3对口腔的护理:要注意口腔内的卫生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漱口的锻炼,刺激口腔酶分泌,减少口腔黏膜的感染。1.3.4心理护理:对患者要耐心、仔细的进行护理操作,切不可粗暴、急躁,动作要轻柔,时常陪患者聊天,讲故事,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配合治疗。1.3.5康复评定标准:康复疗效判断标准:①吞咽能力≥9分为基 本痊愈; ②吞咽能力提高6~8分为明显好转;③吞咽能力提高3~5分为好转;④吞咽能力1~2分为无效[1] 。2结果 对比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前A 组与B 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 >0.05);训练1个月后A 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 组(P <0.05),见表2。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系统康复训练临床效果的观察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2例, 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A 组94例,除进行常规治疗意外还进行康复训练干预; B 组68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A 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 组只做常规治疗和忽的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系统康复训练;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79-02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李葆源* *同煤集团肿瘤医院(037003) 2012年3月10日收稿 组别例数年龄病变性质偏瘫侧别脑出血脑梗死左右A 组9460.9±9.549454648B 组 68 61.7±9.7 36 32 38 30 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2.2出院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前应指导其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肢后健肢);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并保持患肢外展15~30°;术后六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能坐低板凳和马桶,不能下蹲,不能坐位时前倾取物,骑自行车时座位不能太低,避免过度屈髋;持续坐位不能大于1小时,以防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僵硬及关 节脱位,避免剧烈运动,登高负重,注意活动量、 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定期复查,复 查时间一般为:第一次术后1~2个月, 第二次术后4个月,第三次术后1年。但若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 3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有效解除患者关节的疼痛,纠正畸形,而且能极大的恢复患者关节的活动功能。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成功 的重要因素。由于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只有积极、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准确恰当,持之以恒。本组病例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疗效满意。从而证明,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179

-吞咽功能障碍治疗

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康复科王利超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以及脑外伤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因双侧大脑半球以及脑干损害以后引起的,分为假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两种,表现为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吞咽障碍训练的介入时间:吞咽障碍患者,如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没有重度心肺合并症,呼吸平稳,痰不多,无发热,血压稳定,无恶心呕吐、腹泻等,能听从张口提舌的提示,便可进行康复训练;病情严重者,于病情稳定后开始康复训练。 摄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在摄食训练前进行认真的评估。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1)把握不同疾病如脑损害、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2)全身状态: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摄食。(3)意识水平。(4)高级脑机能:观察语言功能、认知、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及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1口面部运动训练;2、舌运动训练;3、改善咀嚼肌功能、下颌运动训练;4、软腭功能训练;5、呼吸运动训练、头颈放松训练;6、加强患者排出误咽物、促进声门闭锁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摄食体位:让患者取躯干屈曲30°仰卧位,头部前屈,用枕垫起偏瘫侧肩部,头歪向健侧。 2、食物形态:本着先易后难原则进行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粘膜上残留,如菜泥、果冻、蛋羹等,同时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3、一口量:最合适于吞咽的每一口的摄食量,正常人为20ml左右,但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先以3-4 ml少量试之,然后酌情增加。 4、定速:指导患者以均匀的速度摄食、咀嚼和吞咽。 5、吞咽残留食块去除训练包括吞咽训练、数次吞咽训练、点头样吞咽训练、侧方吞咽训练。 6、选用餐具:勺子面应小,不易黏上食物,勺柄粗、长度要适宜。 7、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辅助用具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进食前后口腔卫生的保持。 近日我科最新引进一台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它是通过电刺激的方式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加强吞咽肌群的运动,提高病人吞咽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以下是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患者杨某,女,22岁,因外伤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住院,治疗一个半月后,意识清楚,但张口不能,吞咽反射不能引出,鼻饲进食。给与针刺、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治疗十天后,患者可逐渐进食流食,言语功能基本恢复,可进行正常的言语交流。患者王某,男,42岁,因“脑干出血”住院,意识模糊,张口无力,饮水时呛咳。

吞咽功能临床评估

吞咽功能临床评估表 姓名 _______________ 性别 _____ 年龄 _____ 科别 _________ 床号 _____ 住院号 ____________ 发病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像学诊断: ________________ 客观资料(O : 患者主诉: 嗜睡 昏迷 主要病史和体格检查概况: 进一 步评估 推迟 症状的发生: 减弱 缺失 突然 推迟 逐渐:开始 _________ 带呼吸音 湿润 症状: 进食固体差 流涎 a b c d e 疲劳时差 缩唇 a b c d e 导致体重减轻 露齿 a b c d e 主观资料(S ): 评估 既往言语语言病理治疗: 疼痛报告: 目前影响吞咽功能的药物使用情况: 减弱 缺失 无/有 减弱 缺失 接着 _____________ 进食液体差 口腔期出现症状 其他 __________ 意识水平: 清醒 认知一语言情况: 需要 不需 口腔/颜面检查: 呕吐反射: 完整 自主咳嗽: 强烈 咳嗽反应时间: 马上 自主清嗓: 强烈 清嗓反应时间: 马上 声音质量: 沙哑 唇运动: 不配合 配合

鼓腮

进食检查: 进食场所: 进食体位:躯干位置头部位置 食物选择:□冰块无需检查/正常范围/损伤 记录(请描述) □水(稀流质)无需检查/正常范围/损伤 记录(请描述) □浓流质无需检查/正常范围/损伤 需进一步评估 记录(请描述) □糊状食物 正常范围/损伤 记录(请描述)______________ □固体无需检查/正常范围/损伤 记录(请描述)______________ □其他无需检查/正常范围/损伤 记录(请描述)______________ 一口量(ml): 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放入口中位置:_________________ 吞咽姿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舌运动: 既往疾病史: d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或其他呼吸道问题 舔上唇a b c d e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 舔下唇a b c d e 哽噎感 舔左 a b c d e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意外a b c d e 其他神经疾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知障碍 下垂手术史 咀嚼运动a b c d e 化疗放疗史误吸吸入性肺炎 提升a b c d e 气管套管存在或其他影响吞咽的情况 咽反射a b c d e 其他 碍失语症 无异常 不配合 配合 下颌运动: 软腭运动: 语言: 伸舌 舔右 不配合 配合 不配合 配合 构音障 无需检查/

吞咽障碍评定表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临床检查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 1·与吞咽有关的临床表现 全身状态:(1)发热:有无(2)营养不良:有无 (3)脱水:有无(4)屡患吸入性肺炎; 有无意识水平:深昏迷中昏迷昏睡嗜睡清醒 高级脑功能:(1) 听理解障碍:无轻度中度重度 (2)认知障碍: 是否可疑 (3)情感:正常抑郁易激动易怒易哭泣幻觉缄默 一般情况:口腔感觉减退:是(左右)否 发声:正常异常 流涎:是(口腔感觉减退口唇闭合不全下颌上抬受限)否 口腔内卫生:好有食物残留 2·与吞咽有关的颜面功能评估 反射:咳嗽反射:有迟钝 咽反射:左侧(有迟钝无)右侧(有迟钝无) 吞咽启动:正常延迟不能 喉功能:最大发音时间(发长a): 5 秒 气息音:无轻微明显 无力声:无轻微明显 费力声:无轻微明显 粗糙声:无轻微明显 喉上抬;正常不充分不能 屏气:能不能 闭气后发声:能不能 口面运动:闭唇:正常闭合不全(左侧右侧) 唇力度:正常减弱(左侧右侧)无力 噘嘴:正常异常(左侧右侧) 呲牙:正常异常(左侧右侧) 鼓腮:正常不能(左侧右侧) 咬肌力量:正常减弱(左侧右侧) 舌运动:伸舌:正常偏歪(向左向右)不能 舌灵活性:a 正常速度速度减慢;b 正常范围范围减小 舔嘴唇左侧:充分不充分;舔嘴唇右侧:充分不充分 舔上唇:充分不充分;舔下唇:充分补充分 下颌:张开:正常异常 闭合:正常异常 软腭:上抬:充分无力(左侧右侧) 3·吞咽功能评估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喉部上抬:正常不充分无

呛咳:无有(1.吞咽前 2.吞咽中3。吞咽后) 饮水实验: 分级(级别越低吞咽障碍越轻):I II III IV V 测试过程异常:吸饮;含饮:水从嘴唇流出小心翼翼地喝;呛咳 评价:正常可疑异常 4·摄食-吞咽过程评估 进食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健侧患侧)坐位90°坐位60°坐位30°进食方式改变:无改变脸朝上或仰卧位进食和着汤进食食物易从口中洒落进食时间延长:是否 进食时疲劳:是否 食欲低下:是否 进食一口量:大量中量小量 食物性状:流质半流质糊状半固体固体 噎食:是(频率:偶尔经常;食物性状:流质半流质糊状半固体固体)否咳嗽:是(时间:吞咽前吞咽中吞咽后夜间)否 频率:经常偶尔 痰中是否含有食物残渣:是(多少)否 食物残留:是否 胸口堵塞感:是否 咽喉部反酸:是否 进食后声音变化:是否 咽部异样感:有无 唾液分泌:过多口干正常 呕吐:有无 呕吐物:未消化的食物腐烂物分泌物 5·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级别越低吞咽障碍越轻): I :正常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 III :能一次喝完但是有呛咳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 Ⅴ:常常呛住,不能摄食 评价时间: 评价者:

吞咽障碍的治疗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一、病因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而患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危及生命。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 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吞咽障碍,如:口咽腔、食管肿瘤等占位病变,化学性烧灼伤,咽部肌无力等。 吞咽时,食物被置于口腔的前中部,然后唇闭合,颌的闭合是成人吞咽动作的开始。 而吞咽阶段可分为:(1) 准备期,食物由唇、齿、颌、舌、颊肌、硬腭、软腭分别嚼碎和操纵;(2) 口腔期,此期舌上的食物被主动送至口腔后部,舌将食物压入咽部;(3) 咽期,食物由咽部运送至食管。这是一种反射活动;(4) 食管期,食团因重力及食管蠕动顺食管进入胃中。 二.治疗措施 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为主的康复治疗,包括:1.改善食物的物理性状,以利吞咽。如:选择糊状食物等;2.面部及咽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包括:感觉刺激、口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运动协调训练、吞咽技巧训练等;3.咽部肌肉的刺激。包括冷、热、电刺激;4.进食体位的调整;5.中西医治

疗;6.针灸治疗;7.心理治疗。 (1)康复评估 1.洼田饮水试验:先让患者喝下30毫升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有无呛咳、饮水状况等。并记录下病人是否会有一下情况: 饮水试验分级及判断标准 分级判断 I 可以一次喝完正常:I级,5秒钟内完成 II 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可疑:I级,5秒钟以上完成,II 级 III 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异常:III/.IV V 级 IV 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 常常呛住,难以完全喝完 整体评估的内容还需要针对以下问题:是否对食物有认识障碍是否有入口障碍进食所需时间及吞咽时间送入咽部是否存在障碍经咽部至食道是否存在障碍与吞咽有关的其他功能是否异常 (2)行为治疗 1.改变吞咽姿势:改变吞咽时的姿势,其原理是在吞咽食团时,让患者改变身体或头部的某种姿势,即可解决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侧方吞咽和转头吞咽、空吞咽与交互吞咽、低头吞咽、从仰头吞咽到点头吞咽。 2.感觉促进综合训练:患者开始吞咽之前给予早期感觉刺激,使其能够及时吞咽,称感觉促进法。感觉促进法包括: ⑴把食物送人口中时,增加茶匙下压舌部的力量。 ⑵给予感觉较强的食物,例如:冰冷的食团,有触感的食团,(例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

医疗床旁评估量表(SSA) 病历号::科室: 诊断: 说明:第2阶段:如果第1阶段正常(重复3次,2次以上正常),那么给予吞咽60毫升烧杯中的水;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吞咽5毫升的水,即尝试3次中多于1次出现咳嗽或者气哽,或者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即喉功能减弱),则不再继续第2阶段,不能进入第2阶段;在第2 阶段中出现咳嗽或气哽,或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就认为是不安全吞咽。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哪些?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 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的情况下,先进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再嘱患者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患者不能自行舌运动时,护士可用纱布轻轻地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早、中、晚饭前进行,每次5 min。 ④颊肌、喉部收肌运动:嘱患者轻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也可将患者手洗净后,作吮手指动作,以收缩颊部及轮匝肌肉运动,每日2次每次反复作5次。(2)摄食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 一、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指导 1、在患者进行吞咽治疗中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 2、注意一般情况下患者进食时需要坐起,除非治疗师有特别要求 3、鼓励患者小口进食 4、允许患者有足够的进食时间 5、在进食更多食物时要确信患者前一口食物已经吞咽完。 6、一般进餐后让患者坐位休息20-30分钟 二、吞咽器官训练 (一)唇部练习 1、咬紧牙齿,说“衣”声,维持5秒,做5次。 2、拢起嘴唇,说“乌”声,维持5秒,做5次。 3、说“衣”声随即说“乌”声,然后放松,快速重复5-10次。 4、紧闭双唇,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5、双唇含着压舌板,用力闭紧及拉出压舌板,与嘴唇抗力,维持5秒放松,重复5-10次。 6、压舌板放嘴唇左面,用力闭紧,拉出对抗嘴唇咬合力,然后放右面再做,重复5-10次。 7、吹起练习:吹气球/口哨/肥皂泡/蜡烛。(由于院内禁止明火,以防危险,故吹蜡烛在院内 勿用) (二)舌训练 1、把舌头尽量伸出口外,维持5秒,然后缩回,放松,重复做5-10次。 2、舌尖伸向左唇角,再转向右唇角,各维持5秒,然后放松。连续做5-10次。 3、用舌尖舔唇一圈,重复5-10次。 4、伸出舌尖,用压舌板压向舌尖,与舌尖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抗力时尽量不 用牙齿夹着舌尖来借力) 5、把舌头伸出,舌尖向上,用压舌板压着舌尖,对抗力维持5秒,重复5-10次。 6、把舌尖伸向左唇角,与压舌板抗力,维持5秒,随即把舌头转向右唇角,与压舌板抗力, 维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5-10次。 7、重复说“da”音10次“ga”音10次“la”音10次 8、重复说“da ga la”音10次。 (三)腭咽闭合训练 1、口含住一根吸管(封闭另一端)作吸吮动作,感觉腭弓有上抬运动为佳。 2、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同时发“ka”或“a”声;或按住墙壁或桌子同时发声,感 觉腭弓有上提运动。 3、寒冷刺激用冰棉棒刺激腭咽弓,同时发“a”音。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流程

吞咽功能评估操作流程 明确意识状况及智力,检查病人神志是否清楚并能配合检查 '是r 否 1 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完成以下内容: 言语清晰有力(有无构音障碍)随意咳嗽与自 主咳嗽(无需用力抽吸) k J 不宜经口进食 24h后重复检查 是 依次完成以下吞咽实验: 半汤匙温水(30ml,观察时间及呛咳情况 通过茶杯或吸管喝一口水 不宜经口进食 24h后重复检查 开始规律进流质饮食 在完全进餐之前监测吞咽功能 不宜经口进食 24h后重复检查 吞咽功能正常正常进食 摄食训练运动训练综 合康复营养监测

PSST具体操作步骤是: ⑴被检查者取坐位,卧床患者,宜取放松体位。 ⑵检查者将食指横置于被检查者甲状软骨与舌骨间,嘱其做吞咽动作。当确认喉头随吞咽动作上举、越过食指后复位,即判定完成一次吞咽反射。当被检查者因口干难以吞咽时,可在其舌面上注入约1ml 水,再行吞咽。 ⑶嘱被检查者尽力反复吞咽,并记录完成吞咽次数。高龄者在30秒内能完成3次吞咽即可。对于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即使第1 次吞咽动作能够顺利完成,但接下来的吞咽动作会变得困难,或者舌骨、喉头尚未充分向前上方移动就已下降。 2.饮水试验 ⑴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用水杯盛温水30 ml,让患者如平常一样喝下,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时间。饮水经过可分为五种情况:①一次喝完,无呛咳(根据计时又分为: a.5秒钟之内喝完;b.5秒钟以上喝完);②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③一次喝完,有呛咳;④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⑤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 ⑵吞咽功能判断:正常:①a;可疑:①b、②;异常:③、④、⑤。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

医疗床旁评估量表(SSA) 病历号:姓名: 科室: 诊断: 说明:第2阶段:如果第1阶段正常(重复3次,2次以上正常),那么给予吞咽60毫升烧杯中得水;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吞咽5毫升得水,即尝试3次中多于1次出现咳嗽或者气哽,或者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即喉功能减弱),则不再继续第2阶段,不能进入第2阶段;在第2 阶段中出现咳嗽或气哽,或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就认为就是不安全吞咽。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

用得鉴别方法。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与分饮次进行评价。标准如下:Ⅰ级(优),5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常常呛者应终止实验) 吞咽障碍得康复治疗 吞咽障碍训练方法有哪些? 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自行摄食。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护士进行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基础训练就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得器官进行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就是实际进食得训练。(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得预备训练。①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得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②屏气-发声运动[1]: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支撑椅面做推压运动(pushingexerciscs),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开、呼气发声。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得闭锁功能、强化软腭得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得食物。③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得情况下,先进行舌肌与咀嚼肌得按摩。再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做上下牙齿互

吞咽困难评估量表汇总

推荐:吞咽困难评估量表汇总 标签:吞咽困难评估量表卒中康复分类:卒中单元2009-05-14 23:54 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 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 1 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 2 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 3 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 4 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 5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6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 7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 8 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 9 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 10 正常摄食吞咽能力 疗效判定标准: 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 提高6~8分:明显好转; 提高3~5分:好转; 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