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scope软件时间域地层对比的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5
地层对比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地层对比方法。
这可不是啥高深莫测的东西,就好像咱挑水果,得看看这个甜不甜,那个新不新鲜一样。
地层对比啊,首先咱得有个标准,就跟比赛得有个规则似的。
咱可以根据岩性特征来比,比如说这块地层是砂岩,那块也是砂岩,嘿,这不就有点像了嘛。
但光看这个可不行,就像光看外表不能判断一个人好坏一样。
还得看看地层里的化石呢!这化石就像是地层的身份证,每个地层的化石都有它独特的地方。
就好比说,这个地层有恐龙化石,那个地层没有,那它们肯定不一样呀。
然后呢,地层的厚度也是个重要指标。
想象一下,同样的地层,一个厚得像本大字典,一个薄得像张纸,那能一样吗?还有啊,地层的沉积旋回也能帮忙对比。
就好像音乐的节奏一样,一段一段的,有规律可循。
通过这个节奏,咱就能找出相似的地层来。
再说说古地磁吧,这可神奇了。
就像地球有自己的磁场标记一样,地层也会留下这种特殊的印记。
通过研究这些印记,咱也能把地层给对上号。
有时候啊,咱还得结合地质构造来对比地层。
好比说,这边地层是倾斜的,那边是水平的,那肯定有区别呀。
总之呢,地层对比就像是给地层找朋友,得从各个方面去观察、去分析。
咱不能马虎,得像侦探一样细心,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本事,得靠咱不断地学习、实践。
咱可别小瞧了地层对比,这对地质研究那可是相当重要啊!通过地层对比,咱能了解地球的历史,知道过去发生了啥事儿。
就好像读一本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有它独特的故事。
所以啊,大家可得好好对待地层对比这个事儿。
别觉得它难就退缩了,只要咱用心,肯定能把它玩转。
咱要像勇敢的探险家一样,在地层的世界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宝藏!这就是地层对比方法,大家明白了不?。
地层对比方法地层划分对比是所有油气藏工作的基础。
对地层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对比,对油气勘探而言,地层研究以野外露头、井下和地面的古生物资料、地震勘探成果以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资料,有条件时辅以绝对年龄测定资料。
以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是油气藏描述中由单井评价到多井研究的重要程序,是描述储层形态和储层参数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前提,对于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1】。
流程图【2】地震剖面探井分层意见测井资料岩心露头实验室资料↓岩心观察↓选定并分析基干剖面↓确定标志层和小层细分方案↓逐井对比↓剖面检查↓建立数据表↓编制图幅(一)地层对比方法常见地层对比方法有: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岩石学方法、地层物理方法等。
南梁-华池地区自上而下依次钻遇了第四系、白垩系、华池组、洛河宜君组、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延长组(未穿)。
该区长4+5地层厚度达90-100m左右,地层内部缺乏标志层,对比难度较大。
本次研究我们采用的方法是:(1)标志层控制由于该区内部标志层很难确定,前人所用的标准层有两个:安定组泥灰岩和张家滩页岩,前者在研究区属未测井段,后者研究区大部分未钻穿,地层对比时难以使用。
经过反复地追踪对比,发现延9顶部煤层在该区相对稳定,平面上有一定的可追踪对比性,是研究区最好的对比标志层。
延9顶煤标志层大多由2层煤组成,单层厚1.2m,电性特征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高阻、高声速、低自然伽玛,易于识别和追踪。
对比中认为:本区声速、井径、电阻在地层对比中用得最多,可代表等时,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形成的一套岩石应具有相同的岩性特征,反映在声速、井径曲线相同。
(2)邻井追踪不同沉积相带分布有一定的范围,各种相带在平面上组合和变化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进行邻井追踪以保证地层对比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地层厚度基本相近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壳运动以整体的垂直升降作用为主,盆地地层厚度基本保持一致,变化相对稳定,研究区的这一特点,为采用“等厚法”的地层对比方法创造了先决条件。
标准地层对比法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测区内已知的标准地层剖面与测区内未知的地层剖面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未知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标准地层通常是指已知的地层,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已经经过详细研究和测定,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在进行标准地层对比时,需要选取与未知地层相似或相同的标准地层剖面进行对比,通常选择的标准地层剖面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标准地层对比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收集测区内已知的标准地层剖面,并对其进行详细研究和测定,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2.在测区内选择与已知地层相似或相同的标准地层剖面,并进行详细研究和测定,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3.将测区内未知地层的岩芯或露头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4.将测区内未知地层的特征与已知地层进行对比,确定其时代、岩性、厚度等特征。
5.对对比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未知地层的地质意义和勘探方向。
标准地层对比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是地质勘探中常用的一种地层对比方法。
地层对⽐地层对⽐地层对⽐的⽬的主要是统⼀不同地区地层的划分,在区域上取得统⼀的地层分层数据,并通过从点到⾯、由近⽽远对各个相应地层层位的对⽐,掌握其岩性、厚度以及⽣储盏组合在区域上纵横向变化的规律,为油⽓勘探与开发的各种地质研究⼯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地层对⽐也叫钻井剖⾯对⽐,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与邻井或邻区的地层对⽐。
其⽬的要达到本井与邻井、邻区统⼀地层的划分,也可为钻井⼯作优质快速地完成钻探⽬的起到积极的作⽤。
例如,在录井过程中,对采取的钻时和岩屑等资料,都要及时与邻井对⽐,了解相同层位地层的变化,从⽽作出地层预告,以便卡准取⼼层位,确定完钻深度,以及修正设计等。
因此地层对⽐⼯作,不但是研究区域地质的基础,⽽且也是做好录井⼯作的重要环节。
⼀、地层对⽐前准备⼯作1.收集区域及邻井的地层、古⽣物、岩矿等资料。
2.收集⼯区构造井位图、地震测线位置图、地震剖⾯图、地震标准反射层构造图。
⼆、标准剖⾯的建⽴1.标准剖⾯⼀个地区⽤以认识地层层序,地层特征,作为分层对⽐标准的⼀个井剖⾯叫做“标准剖⾯"。
标准剖⾯应具备以下条件:1)地层完整⽆缺,没有断缺或剥蚀。
2)能反映这⼀地区地层的⼀般特点。
3)各项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资料较齐全。
4)油⽓层的分布和厚度有代表性。
在⼀个新地区找油,开始由于缺少地层资料,往往只有根据地⾯露头或基准井(或参数井)所揭⽰的地层剖⾯,建⽴盆地内部的标准剖⾯。
但是,随着打井和钻井资料不断增多,对盆地内部地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就可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井剖⾯作为标准剖⾯。
当地层横向变化⼤时,可以根据地层变化的规律,分相带、分地区建⽴各⾃的标准剖⾯,作为分区对⽐的依据或标准。
然后,各地区之间再⽤它们的共性对⽐连接起来。
2.地层划分欲进⾏地层对⽐,了解井与井之间地层的关系,必须⾸先进⾏单井剖⾯分析,把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特点搞清楚。
利⽤各项资料,把⼀个剖⾯在纵向上分成若⼲特征有明显区别的段落,并寻找组、段划分的依据,合理地划出地层界限,这就是地层划分。
使用Geolog软件建立地层对比图的操作步骤使用Geolog软件建立地层对比图的操作步骤1、单井测井曲线图模板的制作1)启动well模块2)在well模块下,选择well> open打开一口井或well> open Multiple打开多口井,在wells窗口下选择要建立曲线图的井3)选择well > view > new > text 打开文本窗口,在测井数据集合wire中选择logheader,修改曲线名、单位等。
4) 选择well > view > new > layout新建曲线图模板,选择insert > wireline插入测井曲线道,insert > lith插入岩性道,insert > scale插入深度道,insert >interval 插入地质分层道等。
在测井道中,选择insert > wireline log插入测井曲线。
5)或者,双击测井道或曲线激活模板属性框,修改测井曲线的左右刻度值、单位、线型、颜色等,以及每一道的格线颜色等。
6)选择layout > datum,在模板显示属性窗口修改曲线图单位、绘图比例、曲线图的起止范围等。
7)选择layout > save as 保存新建的模板。
2、在well模块下建立分层数据或岩性数据1) 选择well > view > new > text 打开文本窗口,然后选择insert 插入> standard set标准数据集合> tops分层数据集合或insert插入> standard set标准数据集合> lith岩性数据集合。
2)在text 打开文本窗口下,选择tops或lith数据集合,单击曲线值log values栏,选择第一个图标table menu(图表菜单)> insert row插入行,然后连续单击键盘上的insert键,插入多行。
如何划分与对比地层进行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有何意义资
料
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层是指地壳中以岩石组合、化石组合和地史时间为依据的一定范围内的岩石或岩石群,利用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揭示地球历史演化、探讨地质活动规律和划定地质界线等重要问题。
地层划分常用的方法有地层对比、同位素年代学和寻找主键生化事件等,其中地层对比是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
地层对比的主要方法有:
1.同位素年代学方法:通过测定地层中放射性同位素的相对丰度和稳定同位素的相对丰度来确定地层年龄,并与标准年龄标定。
3.岩性与岩性组合方法:根据岩石性质的变化和组合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差异与相似。
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地球历史演化:通过地层划分与对比,可以了解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环境演化和生物演化等,并推断出地球演化的过程与规律。
3.划定地质界线: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划定地质界线的基础,可以帮助确定不同地质时代与岩性之间的过渡关系,揭示地质历史的时间序列。
5.预测地质灾害:通过对比地层中的断裂、褶皱和沉积构造,可以提前预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从而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总之,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手段,可以揭示地球历史演化、确定地质界线、评价资源潜力、预测地质灾害等,具有重要
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不断完善和发展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地球演化和推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
测井地层对比、沉积、盖层评价第一节测井地层对比—层序地层分析 (1)第二节测井沉积学分析 (18)第三节测井烃源岩评价 (36)第四节测井盖层评价 (46)第一节测井地层对比—层序地层分析测井地层对比是测井资料应用的一项根本任务。
主要的方法有:1)直接相关对比分析;2)模式识别等算法对比软件。
传统的地层或储层对比主要采用以油砂体为基本单元进行岩性或电性对比。
但此种对比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出现不等时性对比,即穿时现象。
习惯上认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地层对比是等时的,而利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对比存在穿时现象说明:1)不同时间域的沉积体成岩后在测井响应上无异常;2)缺乏合理的对比理论。
90年代以来层序地层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地层对比的观念和原则。
层序地层学发展和建立了一整套概念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
而进行储集体的对比和划分,通常可获得与用传统的岩性地层学对比方法所获得的大为不同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再与与地震、生物地层、同位素测井资料等结合可以建立高分辨率的年代层序地层框架。
一、基本概念根据Haq(1988)和Van Wagoner(1990)等的观点,层序可分为九级。
测井层序地层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1)层序;2)准层序组3)准层序(副层序)以不整合面或与不整合相对应的整合面为界面的一套成因上有联系的、相对整一的、连续的地层序列。
根据客观标准(包括边界面类型、准层序组的分布以及其在层序内的位置)可将层序进一步分成不同体系域。
体系域被定义为由一组有成因联系的、同时代的沉积体系组成(L.F.Brown,1977),在层序中沉积体系域的形成取决于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常一个完整的层序由低水位(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组成。
而沉积体系是成因上相关联的沉积相的三维组合。
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层组序列,在层序中有特定的位置,准层序可以以层序边界为顶界面或底界面。
地层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1. 嘿,要知道地层对比啊,一定要先看岩性特征呀!就像我们看人的外表一样,岩石也有自己独特的样子。
比如,这边的地层都是砂岩,那边的主要是灰岩,这多明显的区别呀,这不就能很好地进行对比啦!
2. 还有啊,生物化石可是地层对比的大宝贝呢!想想看,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物呀,就像每个年代都有自己流行的东西。
哇,发现特定的化石组合,不就一下子能判断地层的年代啦?
3. 地层的厚度也不能忽视呀!如果这边地层特别厚,那边薄薄的一层,那肯定不一样呀。
这就好比是一本厚书和薄册子的差别嘛,能一样吗?
4. 沉积旋回也超级重要哦!就如同音乐的节奏一样,地层也有它的韵律和规律。
一旦掌握了这种规律,对比地层还不是手到擒来呀!
5. 古地磁特征也能派上大用场呀!这就像是给地层贴上了独特的标签,独特又可靠。
哎呀,发现了古地磁特征的差异,能不赶快用来对比地层嘛!
6. 最后呀,地质构造也得考虑进去呢!好比房子的架构一样,地层的构造也能反映出很多信息。
看到不同的构造,还不赶紧想想是不是地层不一样啦!总之呀,这些原则和方法都很重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更好地进行地层对比哟!。
第三章地对对比(Chapter3)学时:6 学时,讲授4学时,练习2学时基本内容:①区域地层对比方法②油层对比方法教学重点:油层对比方法。
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区域地层对比一、常规地层对比(本节重点)1.岩石地层学方法⑴岩性法①岩性标准层法岩性标准层--在地层剖面中分布广泛,特征明显(突出),岩性稳定、厚度不大(适中),易于识别的岩层。
如:稳定的黑色页岩,砂泥岩组合中的灰岩、白云岩等。
②特殊标志层法标志层--指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有特殊标志的岩层,易与上、下地层区别。
如鲕粒灰岩、竹叶状灰岩等。
③岩性对比步骤确定标准层连接标准层连接岩性相似厚度相似的岩层岩性对比步骤④利用岩性对比法的注意事项只适用于具有相同地质条件的较小范围应尽量参照岩心、岩屑、试油等第一手资料覆盖区,岩性对比大多数使用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对于岩性和厚度变化剧烈、有不整合发育地区、经受强烈构造运动的地区、井资料少的地区采用岩相对比法⑵沉积旋回法最常用的岩石组合法①沉积旋回(沉积韵律)指在垂直地层剖面上,若干相似岩性、岩相的岩石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其周期性重复,可从岩石的颜色、岩性、结构(如粒度)、构造等诸多方面表现出来。
分正旋回(岩性下粗上细)和反旋回(岩性上粗下细)。
沉积旋回②原理:在同一盆地内,地壳升降运动过程大体一致,且不可逆→同期形成的地层具有相同类型的沉积旋回。
③采用旋回对比的原因绝大多数沉积旋回由地壳周期性升降运动引起,影响范围广旋回对比一般在测井曲线上完成井下地层的岩性实物资料不够测井资料解释的岩性准确率高旋回对比可用于盆地范围内地层对比④旋回对比的注意事项旋回界限:多以水进开始部分的粗粒沉积或间断面为界沉积旋回类型:正旋回、反旋回、复合旋回(中间粗上下细)旋回对比所选用曲线碎屑岩地区:SP曲线和R曲线碳酸盐岩地区:GR曲线2.生物地层学方法⑴概念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化石,化石是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指利用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类型、化石组合及含量差异,鉴别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地层的方法。
地层对比的要求与方法以下是 7 条关于地层对比的要求与方法:1. 要有足够的耐心呀,这就好比拼图,一块一块地仔细拼凑。
你看那些地质学家们在野外仔细观察地层的每一个细节,记录各种特征,不就是在耐心地完成一幅巨大的地层拼图嘛!像研究河南的某个地层,那可是需要一点点去抠细节的。
2. 精准的测量可不能少哦,就像是给地层量身定制衣服一样,尺寸必须得精确。
比如说测地层的厚度、倾斜角度这些,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导致对比出错呢,这可不闹着玩呀!想想看要是给地层做的“衣服”不合身,那多糟糕呀!3. 多种方法相结合呀,别死脑筋只用一种。
这就跟打仗似的,不能光靠一种战术,得各种战术配合起来。
比如用岩石特征对比,再结合化石证据,那不是更能准确地判断地层嘛。
就好像判断一个陌生人,光看长相不够,还得参考他的行为举止等其他方面呀!4. 要和同行多交流探讨呀,一个人闷头干可不行哟!大家一起讨论就像头脑风暴一样,说不定别人的一个点子就能让你豁然开朗呢。
你想想,要是研究四川的地层,自己研究半天没头绪,跟同行一交流,哇,灵感就来了呀!5. 要重视历史资料呀,那可都是前人的宝贵经验呢,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看看以前人们对某个地区地层的研究,能少走很多弯路呀。
比如说那些古老的地质报告,那里面可藏着好多宝贝呢!6. 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哟,别啥都轻信。
就好像对陌生人说的话不能全信一样,对一些数据和结论也要多推敲。
万一前人有错误呢,咱得发现并纠正呀。
研究新疆某个地层时,要是盲目相信之前的结果,那可不行哦!7. 不断学习新知识呀,这行当可是一直在发展的。
就像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一样,咱的知识也得跟上潮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新方法、新技术来进行地层对比呀。
想想未来的科技发展,不学习怎么跟得上呢!我觉得呀,地层对比是个很有挑战性但也非常有趣的事情,只要咱用心去做,肯定能取得好成果!。
地层对比方法1、意义地层研究是一切地质工作最基础、最根本的研究工作。
其任务是查明地质剖面上各类岩石的先后层序关系并确定它们的相对时代或绝对年代,从而进行地域间的对比。
对油气勘探而言,地层研究以野外露头、井下和地面的古生物资料、地震勘探成果以及测井曲线为主要资料,有条件时辅以绝对年龄测定资料。
以界、系、统、组、段为研究对象。
油气开发区的地层研究以勘探阶段地层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测井曲线和少量取心资料为主要工具,结合地震、古生物等资料进行研究。
目的是把开发层段中的砂体统一划分到实际可分的最小单元。
这种单元各油田叫法不同,有称为“单元”、“小层”、“细层”者。
每个最小单元的砂岩在平面上形成一个或几个(当平面上被泥质岩分隔时)含油(或不含油)的砂体,它是油田开发的最基本单元,称为“油砂体”。
通常在上下相邻油砂体之间往往有泥质岩(隔层)分隔,当缺乏隔层的范围占其中任一油砂体面积的70%时,理论上就认为上下砂岩不能细分,应属统一的油水运动系统,需作为一个油砂体对待。
从宏观上讲,当开发工作做到了以油砂体为单元来研究注采关系、开发效果时,开发工作就算做到了相当细致的程度了。
目前,还很少油田能这样做。
近年来油藏研究中出现了“流动单元”一词,它是根据油砂体内部客观存在的非均质性,按物性和含油性的差异所作的进一步细分,这种细分和油砂体内沉积微相的变化密切相关。
油藏评价研究是介于油气勘探和油田开发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它的地层研究往往要涵盖勘探和开发两个阶段的任务。
既要了解勘探地层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又要遵从开发地层研究的方法和精度,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准确合理的过渡关系。
因此油藏评价阶段的地层研究直接牵涉到评价目标的选择、储量计算的质量以及今后开发方针的制定。
由此可见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对于整个石油工业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研究工作。
2. 方法无论在教科书上或是在研究报告中,没有或者极少见到关于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介绍。
而且对于不同的地质工种、不同的地区,其地层划分对比的内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
地层对比的方法嘿,咱今儿个就来聊聊地层对比的那些事儿!你说地层对比像不像给地层们认亲呀?先来说说岩性对比法吧。
这就好比认人先看脸一样,不同的地层有着独特的“长相”呢。
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就能把它们区分开来。
就好像你看到一个黑头发大眼睛的人和一个金发碧眼的人,肯定一下子就能分辨出来嘛!要是两个地层的岩性差不多,那它们很可能就有亲缘关系哟!还有古生物对比法呢!古生物就像是地层的“身份证”呀。
不同的地层年代里生活着不同的古生物,就像不同年代流行不同的东西一样。
要是在两个地层里都发现了同样的古生物化石,那这两个地层的年代可能就比较接近啦。
这就好比你在两个不同的地方都发现了同一款限量版的玩具,那它们大概率是同一时期的呀!地层的厚度也能给我们一些线索呢!有时候就像量身高一样,不同的地层厚度也不一样。
如果相邻地区的地层厚度比较相似,那它们之间可能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哦,就像人的身高不能完全决定一切一样。
再说说标志层对比法。
这就像是地层里的“明星”,特别显眼、特别独特。
可能是一层颜色特别鲜艳的岩层,或者是含有特殊矿物的地层。
一旦发现了这样的标志层,就像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那个特别的人一样,一下子就能锁定啦!电测曲线对比法也挺有意思的。
就好像给地层做了一个特殊的“体检报告”。
不同的地层在电测曲线上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就能判断地层之间的关系啦。
咱可别小看了地层对比呀,这可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呢!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历史,知道在不同的时期都发生了什么。
就像读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有着精彩的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地层对比,我们对地球的过去岂不是一无所知?那该多无趣呀!通过地层对比,我们能知道哪些地方曾经是海洋,哪些地方曾经是陆地;能知道恐龙生活在哪个时期,人类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所以说呀,地层对比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让我们能穿越时空,去探索地球的奥秘。
Geoscope软件时间域地层对比的实现方法
学生9:35:05
请问下怎么弄地层对比
老师9:32:20
你抽条连井线,把井曲线、分层、解释层位都投上
老师9:33:27
在slice->visual slice里建立一个虚切片,
老师9:33:51
用顶底层,选整合模式
学生9:35:05
顶底层
老师9:43:58
是
老师9:46:07
老师9:46:22
像上面的剖面
老师9:47:52
老师9:48:07 定义虚切片
老师9:48:21 设置沉积模式老师9:49:11
老师9:49:54
老师9:50:43
分的份数要看地层的厚度,足够细了就可以了
老师9:51:09
然后把虚切片拖拽到剖面上
老师9:54:31
老师10:05:19
用右上角的工具条,可以设置虚切片的线宽、颜色
老师10:10:57
根据不同小层的厚度关系,把地层分解成不等厚的若干份,这就可以进行时间域的地层对比了
老师10:09:50
老师10:11:37
同时,还可以借助解释层位、地震反射轴的横向对比关系
老师10:12:24
最后,在Real Slice里产生实切片,进行平面的横向对比
老师10:13:12
顶底层必须是地震上能够连续可追踪的层序界面
老师10:13:58
在上面的图中,我就没有选中间的层,那是个追踪砂体的层,不准确老师10:34:13
老师10:34:54
这是我大致做了一下
老师10:36:04
通过虚切片与井曲线、分层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地划分小层
老师10:36:22
也可以检查时深关系及分层的正确性
老师10:38:22
如上图中两口井的1-3分层就不太相符,需要调整,从地层厚度上考虑,应将左边井的1-3分层向上调整到红色虚线所表示的虚切片附近
老师10:40:06
在小层划分好以后,就可以通过产生实切片或时窗属性提取来获得平面属性图,进行平面上的沉积学分析,研究储层的横向变化了
老师10:42:06
老师10: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