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39 MB
- 文档页数:76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的目的主要是统一不同地区地层的划分,在区域上取得统一的地层分层数据,并通过从点到面、由近而远对各个相应地层层位的对比,掌握其岩性、厚度以及生储盏组合在区域上纵横向变化的规律,为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各种地质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地层对比也叫钻井剖面对比,指的是钻井过程中钻遇的地层与邻井或邻区的地层对比。
其目的要达到本井与邻井、邻区统一地层的划分,也可为钻井工作优质快速地完成钻探目的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在录井过程中,对采取的钻时和岩屑等资料,都要及时与邻井对比,了解相同层位地层的变化,从而作出地层预告,以便卡准取心层位,确定完钻深度,以及修正设计等。
因此地层对比工作,不但是研究区域地质的基础,而且也是做好录井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地层对比前准备工作1.收集区域及邻井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等资料。
2.收集工区构造井位图、地震测线位置图、地震剖面图、地震标准反射层构造图。
二、标准剖面的建立1.标准剖面一个地区用以认识地层层序,地层特征,作为分层对比标准的一个井剖面叫做“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应具备以下条件:1)地层完整无缺,没有断缺或剥蚀。
2)能反映这一地区地层的一般特点。
3)各项分析化验资料和录井资料较齐全。
4)油气层的分布和厚度有代表性。
在一个新地区找油,开始由于缺少地层资料,往往只有根据地面露头或基准井(或参数井)所揭示的地层剖面,建立盆地内部的标准剖面。
但是,随着打井和钻井资料不断增多,对盆地内部地层变化规律的认识也逐步地深入,就可以选择更有代表性的井剖面作为标准剖面。
当地层横向变化大时,可以根据地层变化的规律,分相带、分地区建立各自的标准剖面,作为分区对比的依据或标准。
然后,各地区之间再用它们的共性对比连接起来。
2.地层划分欲进行地层对比,了解井与井之间地层的关系,必须首先进行单井剖面分析,把各井所钻穿的地层剖面特点搞清楚。
利用各项资料,把一个剖面在纵向上分成若干特征有明显区别的段落,并寻找组、段划分的依据,合理地划出地层界限,这就是地层划分。
地层的划分和对比(一)地层的划分依据所谓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包括变质的和火山成因的成层岩石在内。
从时代上讲,地层有老有新,具有时间的概念。
地层和岩层这两个名词相似,但岩层一般是泛指各种成层岩石,而不必具有时代的概念。
地层既然具有时代的概念,所以地层就有所谓上下或新老关系,这叫做地层层序,也就是相当于一本书的页次。
如果地层没有受过扰动,愈处于下部的地层时代愈老,愈处于上部的地层时代愈新,叫做正常层位。
前面已经讲过,这种上新下老的关系叫地层层序律。
但是,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错综复杂的,或者由于地壳运动造成地层缺失,或者由于构造变动弄得层序颠倒,或者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变了地层的产状和面貌。
这就如同一本年代久远并保存不好的古书一样,已经变成残篇断简,字迹模糊,必须进行一番校订考证工作,分章划段,才能读懂其内容;地层也是如此,既要把地层整理出上下顺序,又要划分出不同等级的阶段和确定其时代,这就是地层的划分。
划分地层的主要根据如下:1.沉积旋回和岩性变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地层进行划分时,一般是先建立一个标准剖面。
凡是地层出露完全、顺序正常、接触关系清楚、化石保存良好的剖面就可以做为标准剖面。
如果是海相地层,往往表现出岩相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重复变化,这样一次变化称一个沉积旋回,也就是每一套海侵层位和海退层位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
例如,在剖面中共包括三个大的沉积旋回,那末就可以据此把地层划分为三个单位。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应当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因为地壳升降运动是波动性的,所以沉积旋回的级别有大有小,即一个大旋回中可以有几个小旋回,而一个小旋回中又可以包括几个更小的旋回,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的地层单位也有大有小。
第二,每一旋回中的海侵层位容易保存,而海退层位则不易全部保存或者根本不保存,因此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
第三,每一沉积旋回一般总是由粗碎屑岩(通常是砾岩)开始,称底砾岩,因此,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往往是两个地层单位的分界面。
地层划分类型和地层单位表
年代地层单位与地质年代单位对照表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名称相符合。
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位则为早、中、晚三部分或早、晚两部分。
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古生界,二叠纪形成的地层称二叠系,早寒武世的地层称下寒武统,中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中寒武统,晚寒武世形成的地层称上寒武统等。
在一个区域,地质年代单位是连续的,而年代地层单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地层地质年代表
宇(宙)、界(代)、系(纪)、统(世)、阶(期)、时间带(时)。
第三节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
1、地层划分:对某一地区的地层根据形成的次序及岩石性质、化石和接触关系等特征,将它们划分成许多单元并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
2、地层对比:在一个区域内,确定不同地区各地层单元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
划分与对比是相辅相成的。
地层划分与对比分为区域地层划分与对比和油气层划分与对比。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依据
1、古生物化石法:
2、沉积旋回法:
3、构造地质学法:
4、地球物理特征法:
三、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
(一)、古生物化石法
1、标准化石法
2、生物群组合法
3、微体古生物法(介形虫、孢粉)。
长庆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研究2016年1月目录一、区域地质背景二、准确划分延长组小层的基础工作1、准确落实井深和岩屑迟到时间2、准确建立延长组以上地层的岩性剖面三、延长组以上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四、延长组地层划分及标志层1、标志层2、区域性标志层—长7油页岩五、延长组各层厚度及岩性组合特征六、延长组地层划分的方法摘要志丹油田是近年来长庆油田分公司增储上产的新区块,地质录井工作任重道远,能否准确卡取油气层是地质录井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准确划分目的层—延长组小层,对卡取油气层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本课题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开展工作的。
关键词:标志层K1~K9地层划分油页岩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一、区域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也称陕甘宁盆地,是华北地台解体后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大型内陆沉积盆地,是一个多构造体系、多旋回坳陷、多沉积类型的大型克拉通沉积盆地。
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拗拉谷、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中生代内陆湖泊及新生代边缘断陷湖泊五大构造发展阶段。
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平均倾角不足1°,依据基底性质、地质演化历史及构造特征,将盆地本部分为六大构造单元,分别为: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天环坳陷、晋西挠褶带、西缘褶曲带和渭北隆起。
鄂尔多斯盆地具有与华北地台相同的前震旦亚界基底,吕梁运动后进入地台发育期,震旦亚代至中奥陶世存在一中央隆起,其两侧为沉积中心,沉积物厚1300m左右,晚三叠纪大型盆地的轮廓已经形成,整个中生界表现为全面下降。
接受了近5000m的陆相沉积,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表1)。
鄂尔多斯盆地从晚三叠纪开始进入内陆坳陷盆地沉积,形成一个面积大、水域广、深度浅,基底平的大型湖泊,延长组是第一个沉积旋回,延长期构造稳定,气候温暖潮湿,发育了一套以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为主的沉积,整个延长期湖盆经历了发生-发展-消亡阶段。
使延长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
浅析地层划分与对比本文简明的阐述了地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包括岩石地层方法、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年代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层序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四种方法。
标签:岩石体;地层;划分;对比1 岩石地层方法1.1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岩石体在岩性、岩相以及地层关系上往往存在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按地层对其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岩石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分为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和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1)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包括组、段、层、群以及岩石地层面。
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为层,上一级称为段,而组是基本的岩石地层划分单位,常包含几个段,用于地质填图及描述岩石地层的特征。
比组更高一级的称为群。
岩石地层面则是指相邻两个岩石地层间的转变面,可以理解为一个明显的地层界线,也可以是作为标志的一个岩性特殊的极薄的地层。
(2)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某些特殊的岩石体无需命名,如含水层、煤层或含有其他矿产等有经济价值的地层,或根据岩石形成的方式、形状等能够鉴别的岩石地层,类似的这种为满足某些特殊需要所提出的岩石地层单位被称为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3)特殊岩石地层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分为岩群和岩组。
岩群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群”;岩组则相当于正式岩层地层单位中的“组”,是岩群的下一级单位。
特殊岩石地层单位的提出,使岩石体的描述更为完善。
1.2 岩石地层对比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岩石体在岩性、岩相特征及地层关系上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岩石地层单位对其进行划分,论证其岩石地层单位间的特征或属性一致,和(或)地层位置相当,这种工作称为岩石地层对比。
2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与对比2.1 生物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中的某些部分会存在一定的化石,将此部分按照能够反映相同或相似化石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划分的单位,就称为生物地层单位。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岩石地层中所包含的化石种类进行划分的。
从概念上分析,生物地层单位可看成客观存在的实体。
第二节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地质年代表一、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概念(一)地层划分地层的划分是地层学的一项基础任务,也是地质工作的基础。
其目的在于确定区域地层层序和建立相应的地质年代系统。
我们把一个地区的岩层,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岩性、化石等特征归纳成不同级别的地层单位,建立区域地层层序,了解该区域地层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称为地层划分。
如果地层形成以后,一直保持其原始生成顺序,即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属正常层序。
但在地壳发生过强烈运动的地区,由于岩层遭受褶皱和断裂的影响,使原始地层产状发生变动,甚至倒转,使早期形成的岩层覆盖于晚期形成的岩层之上。
因此地层划分首先要判定地层的正反顺序,建立正常层序。
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是多种多样的,如岩层的几何形态、接触关系、岩性、岩石组合、化石特征、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其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由于切分地层的依据和标准不同且具有多样性,因而可以划分出多种地层系统,不同种类的地层划分可以重叠在同一剖面上进行,这就是地层单位和地层划分的多重性。
目前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三种。
(二)地层对比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将不同地区(或剖面)的地层进行比较,论证其地质时代、地层特征和地层层位的对应关系,即为地层对比。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特征和依据不同,有不同种类的对比。
例如:岩石地层对比是论证岩性特征和岩石地层位置是否相当;年代层对比是要论证地层的地质年龄和年代地层单位的位置是否相当;生物地层对比是要说明含化石层的化石内容和生物地层位置是否相当。
地层划分与对比两者在原则和依据上是同一的,在方法上是有密切联系的。
二、地层划分与对比的方法(一)岩石地层学方法凡是以地层的岩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岩性界面变化为准,划分地层,是建立区域地层层序的主要方法统称为岩石地层学方法。
岩石特征主要指岩性、岩石组合、岩相、岩层的横向展布和岩石的变质程度等。
根据岩石特征的相似程度,对地层进行划分,并建立岩石地层系统。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是指根据岩石本身客观存在的不同特征或属性,将组成地壳的岩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层。
目前国际上主要把地层分为三大类型:①以岩性作为主要划分依据的岩石地层(岩性地层);②以化石作为划分依据的生物地层;③以形成时间作为划分依据的时间地层或年代地层。
另外一种意见认为,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
尽管在年代对比方法上虽然有许多种,但以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并指出,虽然同位素年龄测定是前寒武纪和寒武纪以后的深度变质地层时代对比的重要方法,但它在显生宙地层的详细划分和对比方面,还不够完善。
而古生物(生物地层)的方法,在地质时期划分和地层的时代对比方面,具有全球的相对同时性。
而且,迄今为止,年代地层单位(界、系、统、阶)也像生物地层一样,都主要是以化石作为划分和对比依据的,因而年代地层也就是生物地层,进而主张把地层分为两大类型。
20世纪中、后期,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和新理论的产生,地层学出现一系列新分支学科,因而地层分类也随之扩大。
目前除以上三大类以外,还出现了以岩石体剩余磁性方向的变化作为划分依据的磁性地层;以各种客观存在的,且易用近代地质地球物理方法追踪而识别的物理界面(不整合面、地层结构转换面等)作为划分标志的层序地层等等。
地层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出露地表和地下的岩层剖面,分析和研究各地的岩层剖面,并进行剖面间的地层对比,是区域的乃至全球的地层综合研究的基础。
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是地层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基本程序,现代地层学十分注重地层划分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岩层具有多种作为地层划分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可以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地层划分,也可以根据多种特征的综合分析得出的属性(如时间、气候、环境、事件、成因解释等)进行地层划分。
岩层有多少种类可作为划分依据的特征和属性,就有多少种类的地层划分。
最常用的有①岩石地层划分,以一种岩石特征或几种岩石的组合特征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②生物地层划分,以含同一生物化石内容及其分布范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③年代地层划分,以岩层形成的地质时间为基础划分地层单位。
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志留纪是地质年代学中重要的一个时期,其发生的时间大约在4.4亿年至3.6亿年前,是古生代最晚期的一个阶段。
同时,志留纪在生物进化和大陆演化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地理辽阔的疆域内,志留纪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对中国志留纪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进行阐述。
一、基本概述中国是全球志留纪地层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层研究自19世纪初叶开始。
1940年代,国内首次对志留系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由于中国境内岩石地层气候条件独特,含有大量独特的生物群和化石,所以志留系的第三段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化石层之一。
根据地层中的生物中的化石和地层中的岩石区分,中国的志留纪可分为上、中、下三个系列。
二、岩石层级1.下志留统下志留统分为龙山期、大洋期、寒武纪晚期大洋沉积岩和除去石灰岩构成的各类岩石。
其节理主要为北南走向,其岩石结晶程度较低,主体以板状岩和细砂岩为主。
2.中志留统中志留统分为皖南时期、不知名堆角石新息的无名世和潜江伏牛期。
且中志留统的地质构造多样,岩石成分矿物品种丰富,以潜江伏牛期砂岩和泥岩为主。
3.上志留统上志留统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候条件的土壤普遍分布于无名世。
由于受古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岩石中常常夹杂大量的珊瑚、螺壳等生物化石结晶,其节理主体为北南走向的或者东西走向的,岩石结晶程度较高。
三、对比分析我国志留纪各层的特性是不尽相同的。
在岩石结晶程度、成分、构造、含水、含气、矿物数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质。
同时,各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不同,更是让志留纪各层出现差异。
相对于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上志留统的土质、水质、生态环境都比较优越,文化、历史遗迹也较为丰富。
因此,对于不同层级进行研究和比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意义中国志留系为世界上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国际地层学界具有重要地位。
对中国志留系的科学研究与应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在生物进化和大陆演化上的作用,深入探讨古地理环境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对于推动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