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大三专业方向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电子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相结合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业和竞争意识,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针对不同发展要求的学生,确定专业学术型、工程实践型、就业创业型三种人才培养规格。
1.“专业学术型”:在学习的奠基阶段,强调打好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在积累成长阶段针对专业学术型的学生进行电子信息基本知识和技能,无线电物理与微波、毫米波技术等方面初步培养;在能力强化阶段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训练并对在该学科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做好准备。
毕业生可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无线电物理、无线通信等专业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2.“工程技术型”:培养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技术创新与综合设计人才。
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工程素质,动手能力强,毕业生可从事工程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工作。
3.“就业创业型”:培养不但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知识更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的人才。
掌握较好的专业技能及工程素养,动手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工程技术应用和管理工作。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按照4年制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知识结构要求如下: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和电路分析基础等基础知识。
三、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要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和微波遥感专业基础知识。
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专门知识。
1. 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计算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2. 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数学物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的相关专业知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目录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3)1.培养目标 (3)2.培养模式 (3)3.能力要求 (3)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3)3.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5)3.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5)3.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5)3.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6)4.管理模式 (6)二、基本要求 (6)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6)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6)1.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8)1.3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 (9)2.具备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经历过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或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系统化训练 (9)3.参与项目及工程管理 (10)4.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10)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11)三、基本学分要求 (11)四、学制与学位 (11)五、课程和实践教学改革 (12)1.面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的宽口径培养,围绕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12)2.课程体系改革 (12)3.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14)六、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结构示意图 (15)七、课程体系及构成 (16)1.课程模块介绍 (16)2.主要课程内容简介 (17)2.1必修课 (17)2.2 限选课 (20)八、时间分配表 (23)九、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分配表 (23)十、教学进程计划表 (24)1.教学进程计划表 (24)2.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27)3.外语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8)4.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 (29)十一、师资培养计划 (29)十二、质量保障体系 (2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 (30)一、培养目标 (30)二、培养标准 (30)三、管理模式 (30)四、培养计划 (30)1.教学内容 (31)2.企业实践课程模块 (31)3.主要课程内容介绍 (31)4.企业联合培养教学计划 (33)五、联合培养企业 (33)六、工程实践条件 (34)七、师资配置 (40)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令狐采学1.通信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理论基础、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研究各种信息传输、存储、交换、处理、监测与显示等技术和系统,研究近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与各种媒体处理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通信领域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分析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无线网络技术、接入网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ASIC 技术、 EDA 技术等。
2.网络工程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网络工程理论与现代通信理论基础、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研究网络规划工程设计、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及网络维护的人才。
本专业方向口径宽,适应性强、服2.务面广。
毕业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的规划和组网规划、网络工程设计和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安全防护和性能分析等网络工程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管理和教育工作。
主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逻辑设计与应用、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TCP/IP 协议、软件技术基础宽带通信网、网络互联与路由技术、网络设备原理与技术、网络系统工程、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等。
3.物联网。
资料暂缺电子工程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介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我校最早设立的宽口径电子系统专业,是各发达国家中的热门专业之一,是品牌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高级技术人才。
有以下四个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向:电子工程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子电路、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掌握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考研 的方向其实很多的,不过大家所知道甚少,笔者就搜集整理一些有关该专业的考研方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研方向中不同的学科是不同的,分为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对于学校而言,二级学科无法申请成为一级学科,但是可以申请成为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而一级学科一旦申请成功,其下的所有二级学科都可申请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例如 :0809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1物理电子学、080902电路与系统、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10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3系统工程、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我找了以下专业方向以供大家参考,共十二大类。
其中有些是与物理、机械、光电、电气、自动化、计算机等交叉的学科,但电信专业的学生可以报考。
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光电信息工程、物理电子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简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电路与系统电路与系统学科研究电路与系统的理论、分析、测试、设计和物理实现。
它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学科之间的桥梁,又是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控制、计算机乃至电力、电子等诸方面研究和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因为电路与系统学科的有力支持,才使得利用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最新元器件实现复杂、高性能的各种信息和通信网络与系统成为现实。
一、学科概况信息与通讯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微电子器件集成规模的迅速增大,使得电子电路与系统走向数字化、集成化、多维化。
电路与系统学科理论逐步由经典向现代过渡,同时和信息与通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电子学等学科交叠,相互渗透,形成一系列的边缘、交叉学科,如新的微处理器设计、各种软、硬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设计、人工神经网络及其硬件实现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类专业培养方案(本科层次)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1.培养目标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设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
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等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管理、维护和技术支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本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具备成长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的资格。
2.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学制四年。
按照电子信息大类--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专业培养,学生前3年按大类进行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第6学期选择专业方向,然后按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采用“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累计1年到企业联合培养;具体按照“2.5+0.5+0.5+0.5”模式实施。
第1~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与企业联合培养,第7学期回校学习,第8学期到企业进行联合培养。
与企业联合培养内容详见企业学习阶段联合培养方案。
3.能力要求3.1掌握一般性和专门性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场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和物理学中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现代物理等。
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设计、通信电子线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
(2)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原理与系统设计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的分析,确定信号通过线性和非线性系统、随机信号特征及通过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专业。
通过基础教学与专业训练,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通讯原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算法设计与分析、信息安全、应用密码学基础、信息对抗、移动计算、数论与有限域基础、人机界面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三年级开始,设有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安全技术三个方向,分别供不同兴趣的同学根据自身发展方向自由选择!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能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
2.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能从事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
3.掌握并行处理、分布式系统、网络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安全、图形图象处理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具有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4.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坚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模式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
毕业生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
本专业培养模式分为“研究开发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分别对应“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工程”两个方向,各方向对应的培养目标是:●“计算机科学”方向:具有扎实、深入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高,听说读写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化能力;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全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和排名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软件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全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和排名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
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评估、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维护与演化、软件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等。
这些学科点涵盖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全国软件工程专业的排名情况。
目前,全国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排名前列的学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
这些学校在软件工程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声誉,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平台。
除了排名前列的学校外,全国还有许多其他高水平的软件工程专业学校。
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这些学校在软件工程专业方面也保持着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
当然,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和排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家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还需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如专业方向、教学质量、学校地理位置等。
希望大家在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时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全国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点和排名涵盖了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以及各个学校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对于有意向学习软件工程的同学有所帮助,能够为大家的学习和职业规划提供一些参考。
2023哪些大学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简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光、机、电系统的单元设计、总体集成及工程实现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为主要内容,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智能制造技术、智能网络技术、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交通、智能监控等领域的研究、设计与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也可报考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控制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薪资水平较高。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的就业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领域毕业生主要从事产品开发、系统测试、技术支持与咨询、产品销售等工作,以及各类学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应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智能信息处理一.专业介绍1.学科简介:智能信息处理属于自设专业(自设专业是指在教育部专业目录中没有,而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立的专业),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有学校归类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下的二级学科。
智能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
它不仅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的研究方向有:01 网络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智能与模式识别02 智能信息/图像、目标检测、跟踪与编码03 进化计算04 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医学影像可视化技术05 智能信息处理、多源信息融合。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3.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821信号、电路与系统(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位获得者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应具有坚实、深厚的理论基础,深入了解国内外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新技术和发展动向,系统、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处理的专业知识,具有创造性地进行理论与新技术的研究能力,具有独立地研究、分析与解决本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与此专业相近的自设专业智能信息系统四.相同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专业(二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的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五.招收此自设专业的院校及开设年份上海交通大学(200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六.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研究机构、公司、企事业、军队及大专院校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的工作以及研究、教学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