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8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摘要:为深化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贯彻教育部有关教育改革的指示精神,本文采用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相关学校与同行进行交流等方式,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改革的因素、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自身素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分析;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将教育改革再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育做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如何深化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全面实用技术型人才,是摆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几点改革思路进行分析。
一、教学方面改革(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多是教师指挥、控制、组织、学生服从,以教师为主的权威性、强制性的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酷爱体育活动,这与他们这一阶段身心特点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又不愿意上体育课,觉得上体育课又苦又累、枯燥乏味。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灵活运用快乐体育模式、成功体育教学模式来进行体育课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一种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法,如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蛇形、螺旋形、圆形变换跑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二)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积极开展符合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预防职业病发生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将来所从事工作比较辛苦和单调,对身体的局部或整体伤害比较大,需要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来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中除了应加强易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锻炼,提高身体机能外,还要传授必要的卫生保健知识,并能承受起职业工作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特殊要求,减少伤病,增强身体免疫力。
例如,在给将来可能从事操作工、调度员等专业的学生上课时,可以安排一些练习快速反应、耐久力、动作协调配合、集中注意力和培养观察视野的运动项目,不仅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也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自我处理意外损伤和采取卫生保护措施打下基础。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究【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体育发展未来的社会是一个时效高、节奏快、技术高、竞争力强的社会,人们的体力耗能降低,但心理易过度紧张,从而导致体脑倒置。
高职校培养的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即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生活与工作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健身性的、趣味性的、快乐性的、艺术性的体育可使人们从体育活动中得到美感,得到享受,得到放松,得到宣泄,得到快感,得到健身,同时消除心理压力和心脑紧张。
在校的学习生活是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而学校体育又是学生一生中掌握体育知识、锻炼身体、培养体育意识和习惯的最佳时机。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做了以下几点探索:1 突出一个教学指导思想和增强两种意识。
首先,要突出一个教学指导思想。
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中高等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总目标。
因此,职校体育应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在初高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两种意识分别是指服务意识与健身意识。
一方面,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是职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
对此,职校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职业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要求调整课程教学,要以实用、够用、好用为原则,体现服务意识。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因为增加了劳动实践,因此体育教师更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学习、工作的关系,明确只有身体好了,学习和工作才有保障和提高。
学校要增设健身理论课,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灌输“贮存健康”的思想,树立终身健身的观念。
职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体育的作用,支持学校体育的发展,加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将全民健身路径铺进学校,广为宣传,把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要性放在职业技能之前,营造一种“我要健身”的热烈氛围。
中职校体育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中职校体育教学无疑是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快乐的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性环节。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中职校体育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中职校体育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职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缺乏趣味性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往往是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主角,而且往往是以竞技性和成绩为目的,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降低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缺乏科学性中职校体育教学有时缺乏科学性。
因为有些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并没有得到专业的体育教育培训,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正确的体育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具体体现在运动技能训练方法、体育心理素质培养、身体素质评价等方面。
3.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足一些中职学校甚至没有合适的训练场地和器材,或者场地和器材质量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这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增加,无法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培养。
4.教师水平不高有些教师并非体育专业背景,缺乏专业性,对体育教学方法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顾虑成绩和考核,往往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
5.资源配置和投入不足中职校体育教学还受到教育资源和经费投入的影响。
一些中职校在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缺乏有效的体育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会导致教师、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教育支持和资源,进而影响教育效果。
二、对策1.增加教学内容和实践中职校体育教育应当加强体育基础课程,丰富和拓展理论课程,例如体育知识、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培养学生的运动领域的知识和素养。
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和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开展体育科研和教育培训为了增强中职校体育教育的科学性,开展体育科研并加强体育教育专业的培训,使教师真正拥有专业技能,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专业、科学、全面的教育服务。
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思路摘要:根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和体育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提出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学情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职学校;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中等技术劳动者为目标,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对提高他们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体育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新时期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良好途径,应把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终身健体意识为目的,引导学生崇尚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中职学生正处在体格、体能增长的青春期,如何克服职业学校现行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增强体育教学改革意识,加强体育教学新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当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现状1.教师方面的原因(1)观念落后,认识不足。
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长期受普通教育影响,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目标混淆,有的仍旧沿用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心理的发展。
(2)教材陈旧,内容欠丰富。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体育教材陈旧,受场地、器材、设施的制约,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设计传统,缺乏新颖性、多样性,无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达成的单一性和多元性的有机结合。
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影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在教学方法上惯用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以技术、技能为主,以教师、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中职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体育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职体育课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对中职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
为了提高中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体质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必要对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使中职体育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1.2 问题阐述中职体育课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扮演着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重要角色。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中职体育课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中职体育课教学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因为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教育机构和教育者普遍忽视了对中职体育课教学的重视,而只是把它当作一门成绩课程来完成。
这样一来,导致了学生在体育运动技能、太极拳等方面的培养不足,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
中职体育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学生在长时间被束缚在课堂上听讲,缺乏有效的体育运动新鲜感和互动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中职体育课教学中缺少有效的教学评估系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缺乏系统的评估方法,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及时改进和提高。
1.3 研究意义中职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引言中职体育课作为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浅谈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措施摘要:在我们国家,在全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学校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中职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正在快速发展。
但是,为了适应形势,中职学校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体育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改革措施包括:一是树立责任感和荣誉感,质量观念和效率观念。
二是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三是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四是改革考核制度。
五是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改革在我们国家,在全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学校体育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
在中职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体育设施不断完善,体育教学工作正在快速发展。
但是,为了适应形势,中职学校仍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课教学改革,促进体育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提高体育课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改革措施包括:一是树立责任感和荣誉感,质量观念和效率观念。
二是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
三是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和技能。
四是改革考核制度。
五是重视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
一、树立责任感和荣誉感,质量观念和效率观念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责任感和荣誉感。
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在中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例如,目前,中职学生的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较差,这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但是,如果体育工作开展得好,那么,这对解决上述难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校运会上,运动员每次获奖,本班同学都会欢呼雀跃,倍感自豪,集体观念在每个同学心目中得到最好的升华,全班同学空前团结。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学生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我们要经常有针对性地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性的体育比赛,而且特别要注意做好组织工作,充分调动每班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全校学生都踊跃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不断参与的过程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集体观念、集体精神的目的。
中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通用10篇)中职体育课程教学安排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突出“健康第一”,提高学生身体素养与心理素养,以适应新世纪的社会生产和现代生活对人体的挑战,造就一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于“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育学生实力,增加体育意识,驾驭熬炼方法,养成熬炼习惯为重点,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爱好,主动引导培育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爱好与自我熬炼方法,不断获得保持身心更有效的实力或相宜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运动参加:具有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看法与行为,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爱好,养成自我熬炼的习惯,仔细上好体育课。
2、运动技能:学会技巧(前滚翻、后滚翻、见肘倒立)并学会适应到生活中,发展柔韧性、灵敏、力气、速度等身体素养。
3、身体健康:在投掷或球类嬉戏中进行各种挥动,投掷的练习,在奔跑嬉戏中能顺当完成移动闪躲等要求。
4、心理健康: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中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5、社会适应:能够体验身体活动能和个人活动的区分,按依次轮番运用运动场地或设备。
三、教学任务:1、重视激发学生和培育学生的运动爱好,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留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2、重视实践实力的培育,让学生驾驭动作概念和动作要领,老师的指导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进行。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自尊和自信水平。
4、全面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和他们在学习中的全面表现。
四、教学要求:1、仔细备课,上课,提高教学质量,在每堂课前必需仔细学习钻研教材,仔细备课,在上课时面对全体学生,采纳多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法。
2、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3、教化方法得当,敬重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要进行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充分相识自己的错误。
中职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职学校中,体育课作为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增强体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任务。
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的课堂教学、学生锻炼兴趣不高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找解决办法。
一、中职体育课教学的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目前,中职体育课教学内容普遍偏向于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跑步、篮球、足球等,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
2. 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许多中职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和活动性,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不高。
3. 学生缺乏锻炼兴趣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更愿意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渐减弱,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二、对策分析1. 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体育项目多样性中职体育课教学应该注重多样性和创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增加体育项目种类,例如户外拓展运动、瑜伽、攀岩等,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有趣的运动项目当中。
2. 加强体育课课堂趣味性体育课课堂教学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可以设计互动游戏、小组合作活动、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 提高学生锻炼兴趣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周、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比赛等方式,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学校还可以配套一些体育设施和器材,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让学生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4. 强化体育课教师专业能力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课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专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
5.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校氛围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合作,通过家长会、体育活动推广等方式,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家长的支持和鼓励也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所帮助。
浅谈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摘要】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提出体育教师要改变角色,提高专业水平,结合中职学校自身特点和中职学生的学情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职业特点;学情;技能型人才on sports teaching reform in vocational schoolsheng yan【abstract】vocational school sport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o change role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vocational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s learning situation from sport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key words】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learning situation; skilled personnel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各级学校的深入开展,中职学校改革也在起步。
在最近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改革创新的方向,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
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虽然按照新《纲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改革却脱离了中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及中职学生的特点,改革成效并不明显。
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及现状1.1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合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目的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这些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经常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忽视终身教育的培养或轻视体育技能的学习都不符合中职学生的身心需求。
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1.2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中职学生不仅文化课基础差,体育基础也差。
很多学生对篮球、足球、跆拳道等基本规则或动作了解甚少。
部分体育教师不了理解学情,仍然按统一难度的教学内容授课,这就违背了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导致出现中职学生在集体活动时逃课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因此,有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已经不再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继续实施必然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1.3 中职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传授式”的旧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部分体育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教育思想.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尝试,但也进入了另一种误区:有的老师用放羊式教学误当成自主学习教学:有的老师只重视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式。
却没有其真正内涵。
这种出现偏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中职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体育技能的学习。
2. 结合职业特色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选编和搭配由于职业学校具有职业的专业特点,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
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比如将来从事电脑、文秘、财务、家电维修等职业的伏案型工作者需要增强手指、手腕的力量以及眼手的协调能力.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师应在教学中多安排排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项目。
另外,由于伏案型工作者长期工作会导致颈椎酸痛、脑部供血不足、眼睛疲劳等现象,体育教师还要教会以后从事此类工作的中职学生学会工间操、伸展脊柱、眼保健操、全身运动项目,如球类、健身跑、游泳等。
对于以后从事护理、售货、烹调、纺织、建筑等站立型工作的中职学生,由于长期站立。
很容易下肢肿胀酸痛、易患内脏下垂和腰肌劳损。
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工问操、下蹲起立、太极拳、健美操、按摩、健身跑、跳绳、游泳等下肢节律性活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下肢肌肉紧张,增强心肺功能。
对于以后从事诸如机器维修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综合型工作的学生需要身体各部位具有较高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这些专业的体育课程可以多增添球类、健身跑、游泳、引体向上、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课程,以便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心肺功能,预防身体畸形。
结合专业选编和搭配体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各专业的中职学生发展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有意识地根据专业特点设置运动项目,有助于学生适应本专业工种的要求,提高对职业的适应力,能够很好地就业工作,让学生终身受益。
另外,选择或者编写教材不仅要结合专业特点,还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和学情为出发点。
中职体育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造,使实用技能项目和娱乐、休闲、健身项目结合在一起。
在课堂中不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休闲体育,比如跆拳道、网球、街舞、滑板等。
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改编学生们的教材,教材的改编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3. 根据中职学生学情.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很多,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
但笔者认为所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要依据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改革。
中职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左右。
这个年龄段属于人类生长的第二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器官等发育很快。
在心理方面,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和普通高中生有很大的差别。
由于学习基础差,被迫进人中职学校学习。
所以中职学生心理特征主要是缺乏自信、厌学、叛逆。
但在能力上,他们的人际关系、抗挫折能力比较强。
在行为特点上,中职学生控制力比较差,容易冲动,比较叛逆,但操作能力强。
如何因材施教,有效地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培养是改革的出发点。
由于中职学生个性比较突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角色,放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性。
引导学生自主、愉悦地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向“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方式。
另外,中职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中职学生崇尚新潮的心态,体育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新颖的、多变的、独具风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比如,体育教师要学会运用体育语言艺术.通过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讲述教学技巧。
在进行篮球投篮的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nba投篮大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使学生充满投篮的兴趣.跃跃欲试。
为了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和训练,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选择、编创一些体育游戏。
例如:在球类教学中,可进行“传球”、“接力”、“打点”、“绕物”、“对抗赛”等游戏练习;在短跑教学中,可采用“接力”、“跑城”、“你追我赶”等游戏练习。
课堂中插入游戏可以使学生“乐学”、“爱练”。
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模式上,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主项选修,配项必修”的体育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将其选择的运动项目作为自已学习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4. 确立科学合理的新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多样化是中职体育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从教育学角度讲,没有评价的教育是盲目的教育。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采取统一的评定方式给学生评分。
这种评定方式没有充分兼顾到学生的先天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容易使学生丧失体育兴趣。
因此,为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体育课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就要求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和技能成绩考核的比重。
在具体实践中,“教学过程考核”的内容应包括出勤、作业、课堂训练参与性、学习态度等多方面.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比如教师评定、学生评定、学生互评。
阶段考核、个别考核、开卷考试、操作技能考试等等。
考核的过程化、多样化和灵活化,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从而做到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以形成学生参加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5. 结论与建议5.1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特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改变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不甚明确的情况。
5.2 由于中职学生毕业后将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进入不同的工作岗位.因此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要根据这一特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劳动者身体活动特征,确定针对各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目标和内容。
5.3 根据中职学生身体、心理特征,体育教师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5.4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应通过“一引”、“二培”、“三聘”等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1] 宋卓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学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9).[2] 黄璐.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