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9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我国的四大发明,想必大家早听说过。
那么,四大发明有哪些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四大发明。
学习探究:一、造纸术纸在现代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是,在没有纸的年代,人们是在金石、竹木简和布帛等材料上写字,这些材料或笨重或昂贵,对文化的普及限制极大。
如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件,重达120斤;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奏牍要两个大力士才能气喘吁吁地抬进宫殿;刀笔并用——书写不便,人们急需新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势在必行。
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这种纸是用麻纤维造的。
如书本P100的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纸。
大家看上面的图片。
纸的优点是轻薄、价廉而又方便携带、贮存,恰恰弥补了此前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具备代替原有书写材料的优势。
纸虽然发明,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原料也受局限。
蔡伦总结劳动人民造纸的经验,采用多种植物原料(树皮)和废弃物(破布、麻头和旧鱼网),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纸张开始具备普遍使用的可能,因此蔡伦功绩卓著。
大家看书本P100的蔡伦像。
大家看书本P101的“说一说”。
无论是简帛还是造纸术外传之前世界各国书写材料的缺点都是在传播和保存方面,而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二、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有了纸,人们书写的材料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抄写的效率不高而且经常出错,因此,就很必要发明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是从石碑、印章、符印逐渐演变而来的,与活字印刷的发明相对;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书本P101的“唐朝刻印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及左边的红字介绍。
这个作品说明此时雕版印刷的成熟,这个作品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大家看书本P102的“想一想”。
相对抄写而言,雕版的优势在于速度、准确率和廉价等方面。
它的缺点:第一,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旦雕错一字一版尽废,浪费的人力物力仍然不少。
第二,一部大书往往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成(例: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经》,花费了12年时间,雕版达到13万块);如果印了一次不再印第二次,显然是很大的浪费;倘因不得已的事故半途而废,损失更大。
第 1 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一、选择题1. 纸张是文明的载体,世界上纸张出现最早是在()A. 西汉B.东汉C.唐代D. 周代2. 2011 年,活字印刷被列为世界遗产,它最早发明于( )A. 西汉B.南宋C.北宋D. 明朝3.活字印刷比欧洲早 ( ) 年A.100B.200C.300D.4004.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利于人类文化快速、广泛流传和交流的是()①火药②指南针③印刷术④造纸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5.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同学们看到了色彩绚烂的烟花,你知道制造烟花的主要原料---火药用于军事和有文件记录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A. 西汉B.唐代C.宋代D.明朝6.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进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为新航路的开辟供应了重要条件的是()A. 火药B.造纸术C.印刷术D.指南针7. 在宋代要印刷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既经济又省时的方法是应该()A. 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C.转轮排字印刷D.激光排版印刷8.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单;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A. 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B.造纸术的重要改进C.“瓦子”“瓦舍”的出现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9.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A 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0.意大利是获得中国火药知识较早的国家之一,欧洲人话语中的“火箭”一词就第一出现在意大利语中我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时间是()A 11 世纪B 12世纪C 13世纪D 14世纪我11.“以火箭射城外草屋,延吉官军营” ,这是史册对我国古代一词起义军作战情况的记录。
古代战争中使用“火箭”的现象最早发生于()A 东汉末年B隋朝末年 C 唐代末年 D 元朝末年12.我国的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A 造纸术和火药B 指南针和造纸术C 指南针和火药D 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13.以下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序次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②纸的发明③司南的发明④指南针传入欧洲⑤雕版印刷术的发明A. ①②③④⑤B.③②⑤①④C. ⑤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⑤14.侧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质量。
最新精选中图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 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复习巩固五十九第1题【单选题】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其中对世界远洋航海技术起促进作用的是( )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司马迁/《资治通鉴》B、郭守敬/《千金方》C、沈括/《梦溪笔谈》D、孙思邈/《授时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爷爷问亮亮:“宋代东京城内的瓦子指的是什么?”亮亮应告诉爷爷的是( )A、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B、建筑工地C、夜市D、剧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隋唐时期,我国书法步入又一个高峰。
继王羲之之后,书法成就最大的书法家是( )A、柳公权B、黄庭坚C、欧阳询D、颜真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在河南开封政府广场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某天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专家们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了北宋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
其作品原作者是( )A、赵孟頫B、吴道子C、阎立本D、张择端【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A、李清照B、辛弃疾C、苏轼D、欧阳修【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歌曲《龙文》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A、书法艺术B、绘画艺术C、音乐艺术D、舞蹈艺术【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印刷术、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在北宋时期由匠人毕昇发明的是( )A、活字印刷术B、造纸术C、火药D、指南针【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面关于唐朝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B、敦煌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宝库C、相传《秦王破阵乐》是唐太宗创作的D、唐代的绘画成就很低,没有著名的大画家【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学所呈现的突出成就,其中下列哪个朝代是“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张平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周围的人都说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类似历史上的一位书法家,那就是( )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吴道子【答案】:【解析】:第12题【判断题】思想家胡安国和胡宏父子在湖南创立了湖湘学派。
第1课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
知道《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了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知道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概况;了解四大发明的传播和应用情况。
理解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改进、应用和传播,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等;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
自由结组阅读课文,在填写表格“四大发明发展历程及意义”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总结能力和历史质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四大发明的产生过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认识科学发明、发现往往植根于日常生活中,培养脚踏实地的生活态度。
通过对四大发明贡献的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四大发明的应用与传播的世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课时:1教学步骤:1、导入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使学生了解纸发明之前书写材料的演变和缺点以引出纸的发明以及四大发明。
因为四大发明的概况学生通过书籍、互联网或小学的科普课有所了解,教师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他知道的相关人物、年代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展开本课内容。
2、讲解一、造纸术根据课前提示提供的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说明纸发明前书写材料的缺点----笨重和贵重(也可以举下列事例进一步说明:一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有名学者惠施,号称“学富五车”;二是秦始皇每天批阅的文件,重达120斤;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奏牍要两个大力士才能气喘吁吁地抬进宫殿;三是汉代一匹长四丈宽二尺二寸的帛值720斤大米),刀笔并用----书写不便。
人们急需新的书写材料,纸的发明势在必行。
利用《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代纸》照片,证明西汉前期我国已出现了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注:由于史学界对几种出土古纸的断代尚有歧义,教师要谨遵教科书切勿展开。
)纸的优点是轻薄、价廉而又方便携带、贮存,恰恰弥补了此前各种书写材料的缺陷,具备代替原有书写材料的优势。
纸虽然已经发明,但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原料也受限。
指导学生观看《蔡伦》像,蔡伦总结劳动人民造纸的经验,采用多种植物原料(树皮)和废弃物(破布、麻头和旧鱼网),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成本,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纸张开始具备普遍使用的可能,因此蔡伦功绩卓著。
酌情讲述蔡伦的生平和改进的造纸程序。
结合“《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墉,为造纸准备原料”图,简介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并在制造过程中不断完善技术和开发新品种的情况,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创造力。
造纸术的传播是理解其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环节,在此应让学生了然其由古及今、由近及远的传播概况;同时关注被纸所取代的各种原有书写材料的种种不足,进一步加深纸的应用对方便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起到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说一说请学生回答“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时,教师要注意:无论是简帛还是造纸术外传之前世界各国书写材料的缺点都是在传播和保存方面,而造纸术的外传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避免将论题集中到纸的可书写或可绘画等具体功能上。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编排五分钟短剧《字的自白》,讲述书写材料从龟甲、兽骨、青铜器和玉石器----竹木简、帛----纸的演变过程和纸的改进,认识造纸术的价值和蔡伦的伟大。
二、雕版印刷术:有了纸,人们书写的材料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抄写的效率不高而且经常出错,以此引出发明印刷术的必要。
课文关于雕版的介绍直白简明,可以让学生在橡皮泥或陶土、木块、塑料上刻“雕版印刷术”几个字,体会雕版印刷术的优缺点。
(如果作为第二课堂作业或留作家庭作业,要叮嘱学生刻字时要注意安全)。
指出雕版印刷术是从石啤、印章、符印逐渐演变而来的,与活字印刷的发明相对;利用“唐朝刻印的《金刚经》卷首佛像画”说明此时雕版印刷的成熟,指出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简单总结雕版印刷的优点与不足,肯定其作用的同时为活字版做好铺垫。
想一想相对抄写而言,雕版的优势在于速度、准确率和廉价等方面。
它的缺点:第一,每印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旦雕错一字一版尽废,浪费的人力物力仍不少。
第二,一部大书往往要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成(例: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经》,花费了12年的时间,雕版达到13万块);如果印一次不再印第二次,显然是很大的浪费;倘因不得已的事故半途而废,损失更大。
第三,一块块书版占据大量空间,保存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雕版需要大量技术高超的技工操作,是普及的又一障碍。
活字印刷成为发展必然的趋势。
(2)活字印刷术:鉴于语文课本存在相关内容的学习,此处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辅助材料,了解毕昇活字印刷的基本工作程序;然后由学生以书面作版,橡皮做活字,简单演示活字印刷的过程。
关于活字印刷技术的先进性要注意准确表达,其“程序与激光照排前的方法完全一致”。
关于欧洲的活字印刷,注意其是在借鉴中国活字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发明的。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基本克服了雕版印刷的不足,但是由于毕昇的泥活字制作并不容易,且易残缺,不耐久;又没有明显的经济优势,所以没能马上推广。
后来,又有宋人和西夏人试用泥活字和木活字印刷,使活字印刷有了一定的发展。
直到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活字印刷才取得一定的优势,并逐渐传播开来。
《王祯转轮排字盘》是以韵部为序排列,减轻了排字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排字速度。
引导学生从手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改进,思考印刷术外传的意义:便利了文化的传播。
三、指南针利用《汉司南模型》说明司南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指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指导学生说出司南的缺点----磁性弱,不精确;笨重、易破碎,携带不方便。
如果学生提出指南车也是指向工具,而且精确、方便,应在鼓励其见闻广博的基础上,明确告知:指南车是使用齿轮传动的机械原理定向的,与指南针完全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指南针的发明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沈括那里见到的是对当时研究成果的总结。
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严重阻碍了宋朝与中亚各国的陆路联系,迫使宋朝加强海路对外贸易。
高度发展的航海业,迫切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于是指南针开始应用到了航海业上。
但是,北宋只是在没有太阳和星辰的阴天使用指南针;到了南宋,海船上发展到只用指南针来定方向。
赵汝适在《诸蕃志》描述海上航行的情况时写道:“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说明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想一想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其背景知识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针对性强的引导方案。
大体而言,接触自然环境密切的活宝对利用环境标志有更多的体验;而都市中的学生则对各种技术手段相对熟悉;特殊环境的学生则可能没有可依据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教师的方案应强调互补性。
自然方面,需注意日光、植物种类分布、生长方向、岩石表面色泽等;技术方面,需注意指南针、手表、手机、GPS卫星定位等。
四、火药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辅助资料,了解火药是炼丹家发明的,了解火药的配方和火药武器的最初形态。
利用《突火枪》说明北宋政府为了抵抗辽、西夏和金的进攻,重视火药和火器的试验和生产。
在南宋政府与蒙古的对抗中,他们共同把火器制作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发明了有深远影响的管形火器。
突火枪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
火药和火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在冷兵器时代迈向火器时代。
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斗争中,火药和火器起了重要作用。
小结:教师以“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贡献是什么”为题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课内容,并启发学生转向研习升级。
备注:(1)本课可以采取学生自由结组自学的方式完成“四大发明发展历史及意义”表格。
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自由发问,教师进行解答,或师生共同探讨寻找答案。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质疑。
四大发明发展历程及意义项目发明时期应用与改进重大意义名称(世界之最或代表人物)造纸术西汉蔡伦----蔡侯纸(东汉)印刷术隋唐《金刚经》----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有力地推动了毕昇----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北宋)全人类文明发展指南针战国司南----最早的指南仪器的进程罗盘----应用于航海(北宋)火药唐朝突火枪----最早的管形火器(南宋)(2)本课也可以进行小组擂台赛,将学生分为造纸术组、印刷术组、指南针组和火药组,通过书籍、互联网、相关的影视资料、模拟实验等途径从历史到现在、从经济到技术、从效率到环境多角度分析四大发明各自贡献最大的方面和未来发展方向,借此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探究精神等。
活动建议如下:①任务:A.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四大发明有整体的认识。
B.形成研究成果----小论文(书面或演示文稿、网页)。
C.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小组(造纸术组、印刷术组、指南针组、火药组),每组完成下列任务:a 产生的背景;b 发明、改进和应用;c 现实意义;d 未来展望。
②过程:A.搜集信息。
B.各组进行观点整理。
C.做好记录。
D.形成成果。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教案第四周第一课时集体备课时间:2011-9-14(周三)上课时间:2011-9-19(周一)备课执笔人:刘雪晴集体备课主持人:刘雪晴课题: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重、难点: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