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全生命周期运营模式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1.95 MB
- 文档页数:58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
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
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
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
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
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运营模式及PPP模式运作解析导读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通知》一经发布,引起全国各省市政府积极响应,一时之间打造各异特色小镇计划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但在规划与设计前要正确认识“特色”二字,避免特色小镇同质化,是摆在规划建设者面前的新课题。
故本文将全方位解读阐述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与模式,更好地呈现出一幅特色小镇的宏伟蓝图。
1初识理念“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小镇概念,与常态“小镇”有着本质的区别。
常言所提到的“小镇”,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行政区域上的概念,这种小镇可以有产业,也可以没有产业;可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仅是一个小规模人群的普通聚居地。
但“特色小镇”却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聚落单位,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互相融合的一个特定区域。
真正的特色小镇先是区域的产业的特色,只有挖掘产业的内容及活力,制定产业的扶持及优惠政策,用产业的活力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供需关系,这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动力和可持续的基础。
基于此因,那么一定要将区域内一部分人调动起来,参与到产业中来,通过大多数人的参与,服务及传播,为大多数人带来各种红利,这也成为特色小镇为区域发展与建设带来的红利。
2找准特色加快中国特色小镇建设,首先要立足自身资源和环境禀赋,把握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和把握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并且要突出特色。
资源环境方面,小城镇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适应开发的土地、淡水等后备资源充裕,农村剩余劳动力、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供给充足、价格低廉。
特别是在当前资源环境对经济快速发展约束越来越紧迫的形势下,小城镇独特的资源环境特色,正在转变为发展的竞争优势。
特色小镇运营模式特色小镇运营模式最理想的特色小镇运营模式1.开发商是小镇生活的参与者、研究者、引导者和实施者首先,公司通过在纵向视角开展对人类古往今来理想生活方式的探讨,以及在横向视角开展对世界各国小镇的实践研究,以此为基础,在营造小镇物理空间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以居住为依托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将客户的意见作为公司的宝贵财富。
其次,公司是小镇理想生活的点火器和播种机,必须充分尊重业主的自主权利、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性,致力于服务业主,当好“保姆”,公司通过沟通和契约的方式引导业主,但不干涉业主的生活、不强加任何公司意志予客户,让业主实现自我管理。
2.业主自治管理机制业主是小镇的生活主体,是小镇的真正主人。
业主自治管理是塑造小镇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推进小镇可持续发展、提升业主公民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营造理想小镇,应大力倡导和支持业主实行自治管理,鼓励业主成立小镇自治机构,倡导公开、透明、民主的运作方式。
在小镇日常运营中,做好对业主的引导工作,不仅要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而且要努力使其成为创造主体、组织主体。
业主的参与应贯穿于定位、设计、营造、运营的`小镇建设全过程。
业主参与不是简单的意见征询,而是要创造融洽的氛围,相互交流、激发灵感、充分表达、达成共识。
小镇管理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业主管理机构的选举要取得当地政府的认可与支持,认真做好沟通、汇报工作。
1955年,联合国推出了《通过社区建设实现社会进步》报告,提出了《社区发展的十项原则》,可以作为理想小镇自治管理机制建设的纲领和原则。
3.小镇公约小镇公约是业主所共同约定的邻里社会生活秩序。
这种秩序的构建,并不是社会规范外在强行管制的结果,而是小镇管理理念和邻里规范的缔约成文,是居民之间的自我约定。
引导小镇居民在所有社区建立起《公约》,《公约》制订过程中,应由95%以上业主的参与。
《公约》和《礼记·礼运篇》中有关大同世界的描述,应镌刻在小镇(园区)中的醒目之处,让《公约》成为小镇(园区)的必配件,并推动其内容的真正落地,从而使得我们的邻里环境变得更加温馨、欢乐、和谐。
特色小镇得运营方案一、小镇背景介绍1.1 小镇地理位置及特色特色小镇位于中国某省的山脉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
小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一个充满山野气息的度假胜地。
小镇周边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和体验式旅游。
1.2 小镇发展历程小镇原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曾是当地著名的商业集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镇的商业繁荣逐渐式微,需要转型发展。
为了保护古镇的历史遗产,同时又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小镇打造成为一个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1.3 小镇发展目标小镇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当地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游客提供品质高端的旅游体验。
因此,特色小镇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运营模式,促进小镇的整体形象和品牌价值。
二、小镇规划与建设2.1 小镇规划特色小镇的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旅游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保障小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的完备。
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要保护好小镇周围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保持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
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要充分整合小镇周边的旅游资源,涵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多个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2 小镇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紧扣规划目标,注重独特性和创意性,力求每一个建筑、景观都能与当地文化密切相关,并充分展现当地的特色。
因此,在小镇建设时,要采用当地传统工艺和材料,注重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建造历史风貌街区、古香古色的建筑等,塑造小镇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文风情。
2.3 小镇品牌塑造小镇的品牌塑造是小镇运营的重要一环。
要通过文化活动、特色商品、特色美食等多种方式,打造小镇独特的品牌形象。
经过不断努力,使小镇的品牌能够深入人心,成为游客回忆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特色小镇旅游运营方案一、市场调研在制定特色小镇旅游运营方案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研。
市场调研是了解目标客户群体需求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获取客户对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和偏好。
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可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明确特色小镇旅游的定位和特色,有效地规划和运营旅游产品和服务。
二、目标客户群体定位根据市场调研结果,确定特色小镇旅游的目标客户群体定位。
特色小镇的目标客户群体可以是家庭游客、年轻情侣、文艺青年、自然爱好者等。
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可以开发不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偏好。
三、特色小镇旅游产品与服务1. 主题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可以开发不同的主题旅游产品,例如家庭游、情侣游、文艺青年游、户外探险游等。
主题旅游产品包括景点游览、文化体验、特色美食、手工艺品购物等项目,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2. 定制化服务为了提升客户体验,特色小镇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旅游行程。
定制化服务可以提供私人导游、个性定制的行程安排、特色美食定制等,为客户提供舒适、贴心的旅游体验。
3. 特色文化体验特色小镇可以开设特色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体验、传统文化表演等。
通过特色文化体验,可以让客户深入了解特色小镇的文化传统,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4. 旅游活动策划特色小镇可以策划各种旅游活动,如主题演出、文化节庆、户外探险活动等。
旅游活动策划可以增加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客户前来参与。
四、宣传推广1. 网络宣传特色小镇可以通过建设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开展网络宣传。
通过精美的文字、图片和视频,展示特色小镇的风景名胜、文化传统、旅游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客户关注和参与。
2. 合作推广特色小镇可以与旅行社、OTA平台、景区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可以扩大宣传范围,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吸引更多客户到特色小镇旅游。
特色小镇全产业链开发运作解析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同时明确了特色小镇的推荐条件,指出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对于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将支持其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会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
《通知》发布后,全国各省市政府积极响应,出台地方特色的扶持政策,热火朝天般地建设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它的规划与设计关键在于“特色”二字,如何避免特色小镇的同质化,对规划建设者而言,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本文旨在梳理和解析特色小镇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探索特色小镇的投资价值。
一建设理念“特色小镇”不同于通常言及的行政区划上的一般“小镇”,一般小镇可以有产业,也可以没有产业;可以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仅是一个小规模人群的普通聚居地。
但“特色小镇”却是秉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而建设的。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
二、精准定位特色小镇,关键在于“特色”。
只有精准定位了特定区域的特色,特色小镇方能言之有料,脱颖而出,以实现“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发展。
特色小镇的建设,依托的是自身区域的产业、环境、文化、人口和公共资源的优势,充分把握区域分工和社会分工带来的发展机遇,找准特色,坚持和把握小城镇发展的特色并且要突出特色。
产业资源优势方面,依托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条件和特色产业培育优势,选择适宜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的区域科技发达,可以加快发展智能技术产业;有的区域农业资源丰富,可以加快发展绿色农业产业、特色种养业、休闲旅游农业。
“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运营模式”解读小城镇、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上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疏散,对下对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
虽然小城镇、小镇的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与产业联系极为密切,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将成为指导方向。
一、辨析两个小镇概念对于“特色小镇”的理解在今年10月份之前,有两种:一是国家层面虽没有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建制镇”,包括早期提出的“特色小镇”也属于这一概念;二是发展较早的,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可见,国家层面推动的“特色小镇”与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国家层面的出发点更多的在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而更贴近于市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是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至此,全国各地有关“特色小镇”的概念得到了统一: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各种特色发展要素的聚集区。
同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中的重要发展主体,小城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载体。
“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运营模式”解读小城镇、小镇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对上承接大中城市的功能疏散,对下对接美丽乡村建设,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就地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
虽然小城镇、小镇的带动性相对大中城市较弱,但与产业联系极为密切,易于形成鲜明的主题性特征,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将成为指导方向。
一、辨析两个小镇概念对于“特色小镇”的理解在今年10月份之前,有两种:一是国家层面虽没有明确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但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建制镇”,包括云南早期提出的“特色小镇”也属于这一概念;二是发展较早的浙江,明确提出“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
”可见,国家层面推动的“特色小镇”与浙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国家层面的出发点更多的在于推动新型城镇化,而浙江更贴近于市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是其主要想解决的问题。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至此,全国各地有关“特色小镇”的概念得到了统一: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是各种特色发展要素的聚集区。
同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特色小镇是小城镇中的重要发展主体,小城镇是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载体。
特色小镇运营模式探究特色小镇是什么?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
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1.以特色产业或旅游产业为引擎的架构特色小镇依托自身发展基础好、历史传承久、具有独特风格的特色产业,发挥集聚效应,在产业本身及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机构。
另一种方式则是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将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建立泛旅游产业的集群结构。
2.新型城镇化架构通过特色小镇带动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3.智慧化与互联网驱动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通过特色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引擎协同推动,以新型城镇化架构为支撑,依托智慧化和互联网化的新型城镇综合体。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4、以泛旅游为引擎与目标归宿拥有完善的城镇及旅游配套设施;拥有超越一般景区的较高品质的服务(包括旅游服务与公共服务)。
5、以产业链开发及房产开发为盈利核心土地一级开发:直接获利,享受升值效益;房产开发:房产销售、房产回收经营;项目开发:经营收益等。
(二)特色小镇的关键产业培育特色小镇的产业以双产业为主,即“特色产业+旅游产业”。
特色小镇运营方案1. 引言特色小镇是一种在城市周边地区兴建的具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综合性发展项目。
随着人们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特色小镇成为了各地发展的热点,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
但是,要成功运营一个特色小镇,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运营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套特色小镇运营方案,包括目标定位、规划设计、营销推广、景区管理等方面,以帮助特色小镇的运营商取得成功。
2. 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特色小镇运营的基础,它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功能、风格和服务定位。
特色小镇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不同的目标定位,比如农耕体验、文化传承、休闲度假等。
在目标定位时,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资源禀赋以及投资筹备等因素,并确保目标定位与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3. 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是特色小镇运营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整体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
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人文环境、生态保护等因素,以打造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场所。
在规划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合理的交通网络、配套设施以及景观与建筑的协调性,以提供便利的条件给游客和居民。
4. 营销推广营销推广是特色小镇运营的核心工作之一,它决定了特色小镇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在营销推广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线上推广、线下宣传、与旅行社合作等。
其中,线上推广包括建设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推广、搜索引擎优化等,线下宣传包括组织活动、举办展览等。
与旅行社合作可以扩大特色小镇的影响力和更好地推广产品。
5. 景区管理景区管理是特色小镇运营的实施环节,它保证了特色小镇的正常运营和游客的满意度。
在景区管理方面,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完善与维护,包括道路、供电、供水等;要制定合理的票务政策,包括门票价格、优惠措施等;要加强安全管理,包括加强消防安全、维护游客秩序等。
此外,特色小镇还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活动、举办主题展览等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
6. 收益分析收益分析是特色小镇运营的重要参考指标,它反映了特色小镇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全生命周期支撑体系探析作者:展茂浩石振国来源:《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02期摘要:在体育强国、全民健身和乡村振兴等多元战略的指引下,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城镇二元分化等现实问题,借助体育消费需求日渐旺盛和镇域经济逐渐激活的东风,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提出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小镇科学化建设起步和健康化升级发展,探索小镇多元支撑,本文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厘清小镇发展过程中的包括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内的四个发展阶段,并依据其所处各阶段的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产品开发和人才保障等特征,提出各阶段包括产品体系、保障体系和营销体系等在内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支撑体系。
关键词: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生命周期;支撑体系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2-0055-07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multiple strategies like sports powerful nation, national fitness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of China annou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 town officially,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with sports and leisure characteristics,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explored. The research uses life cycle theory to clarify the four development stages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including gestation period, growth period, maturity period and recession perio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emphasis of each stage, combined with literature and case analysis, it clarifi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each stage of small town life cycle, such as the corresponding security system, product system and marketing system.Key words:Sports resort town; Life Cycle; Support system審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发现,小镇得到了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位的支持,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成功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在成熟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