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

班别:姓名:评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京兆尹王公震,字威远。曾祖景贤,初自燕南徙任县,遂占籍于邢,今为邢台人。祖罍,宣德间,以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谪戍滦州数岁,病思归。子整上疏代父。整戍又二十八年,始赦还。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弘治癸丑进士,观政大理,授户部主事,奉使部送犒军银于西夏。后又使云中,至阳和堡,卒为虏围,公皆率众守御,虏以解去。

迁员外郎,尚书韩文,为瑾陷下狱,罚赎二千石。公率其僚捐三年俸,赎韩尚书得出。庚午,川、湖盗刘烈起,猖獗甚。上命兵部尚书洪钟讨之。洪尚书奏公知兵,请以为郧阳守。迄平寇,甚得郧阳之力。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戮小张虎,余党全活甚众,颍川人感其德,立祠祀之。

嘉靖初,升河南左布政。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省诸官寺狱具银千余两,核江滩芦苇千余顷,以佐赤县里甲费。寻上书乞骸骨归。

初,公举进士,二亲皆在堂。未几,相继卒,所至扁其居为“永感”。长沙李文正公率馆阁诸公为赋诗,赵郡石文隐公为之序。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其亲。

公天性纯孝,有厚德。尝在京师,郧人张得才为部从事,病死,妻子贫不能归。公闻之怆然,捐金助其丧还。公既归,所蓄书数千卷,悉辇送郡学,以资学者讲习。家居杜门,足迹不至公府。今邢州士大夫虽隆贵,门第不改布素,至以造官府为耻,子弟敛戢,市无绮纨之游,繇公之化也。嘉靖辛丑,年八十二卒。(选自《震川先生文集·京兆尹王公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阳和堡,卒.为虏围通“猝”,突然B.寻.上书乞骸骨归不久

C.自是每陟.一官贬谪D.家居杜.门关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占籍于邢,今为.邢台人尚书韩文,为.瑾陷下狱

B.公率其.僚捐三年俸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其.亲

C.迄平寇,甚得郧阳之.力赵郡石文隐公为之.序

D.以.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至以.造官府为耻

3.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B.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C.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D.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震祖籍燕南,自从曾祖父迁徙到邢台州的任县后,就入籍定居于此,现在已经成为了邢台人。

B.尚书韩文下狱,需要两千石才能赎出,为了营救韩文,王震带领同僚捐出三年俸禄,韩文最终获救。C.担任从事的张得才病死后,他的夫人没钱回家,在京师的王震听说后很悲伤,于是捐钱帮助她。

D.邢州士大夫虽然地位尊贵,但是门第依旧朴素,子弟都安分守己,街道上没有纨绔子弟游荡,这都得益于王震的教化。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3分)

②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震“有厚德”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受学于散骑常侍谯周,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聪警博识,属文富艳。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后察孝廉,为本郡中正。

益部自建武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武帝善之,再为着作郎。

吴平后,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品藻典雅,中书监荀勖、令张华深爱之,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出为平阳侯相。华又表令次定《诸葛亮故事集》为二十四篇,时寿良亦集,故颇不同。复入为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表为散骑侍郎,诏曰:“昨适用蜀人寿良具员,且可以为侍御史。”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华表令兼中书郎,而寿《魏志》有失勖意,勖不欲其处内,表为长广太守。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太子转徙后,再兼散骑常侍。

惠帝谓司空张华曰:“寿才宜真,不足久兼也。”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兄子符,字长信,亦有文才,继寿着作佐郎,上廉令。符弟莅,字叔度,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卒洛下。莅从弟阶,字达芝,州主簿,察孝廉,褒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皆辞章粲丽,驰名当世。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符、莅、阶各数十篇,二州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大较如此。

时梓潼李骧叔龙亦隽逸器,知名当世,举秀才,尚书郎,拜建平太守,以疾辞不就,意在州里,除广汉太守。初与寿齐望,又相昵友,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华阳国志陈寿传》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文富艳属:写作B.议所因.革因:沿袭

C.当时冤.之冤:冤枉D.以疾辞不就.就:到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且可以.为侍御史

B.巴西安汉人也.以班固、史迁不足方也.

C.二州先达及华夏文士多为.作传复入为.着作郎

D.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凡寿所.述作二百余篇

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B.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C.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D.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寿从小从学于谯周,对《尚书》《三传》《史记》《汉书》颇有研究,文采华丽。

B.陈寿作《益部耆旧传》,散骑常侍文立向朝廷呈献此书,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让文立担任着作郎。

C.陈寿所写的《魏志》不合荀勖的心意,荀勖不想让他入朝庭任官,向皇上奏请让陈寿出京担任长广太守。D.陈寿的侄子符、莅及阶皆很有才华,且辞采华美,享誉当世,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叔侄四人作传。

10.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又坐不以母归葬见讥。数岁,除太子中庶子。(4分)

②后与寿携隙,还相诬攻,有识以是短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寿“博识”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高二语文周末测试(5)参考答案

1.C(“陟”在此处是“晋升,升官”的意思。)

2.B(B答案两个“其”都是代词,代王震,翻译为“他的”。A.第一个“为”是动词,是;第二个是介词,表被动。C.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它,代长沙李文正公等为王震所做的诗赋。D.第一个“以”是介词,凭……身份;第二个“以”是介词,把。)

3.D

4.C(“他的夫人”不准确,原文为“妻子”,应该是“他的夫人和孩子”。)

5.(1)①颍川盗贼小张虎啸聚山林,公前往抓捕他。不到四个月,小张虎被擒。

(“啸聚”,译为“啸聚山林”或者“聚集山林”,1分;“就”,被,1分;句意明确,句子通顺,1分。)②这年冬,(王震)升迁为应天府尹,上奏请求撤免上元、江宁花园役夫一千多人。

(“是年”,这一年,1分;“奏罢”,上奏撤免,1分。句意明确,句子通顺,1分。)

(2)①余党全活甚众。②金助其丧还。③辇送郡学,以资学者讲习。

(意思对即可。)

《京兆尹王公传》译文

京兆尹王震,字威远。他的曾祖王景贤,当初从燕南迁居到任县,于是在邢台拥有了户籍,现在是邢台人。王震的祖父王罍凭借乡进士的身份担任平度州同知,因为得罪了中使(即宦官),被贬守卫滦州(今唐山市滦县)好几年,因病欲返,他的儿子王整给皇帝上奏章请求代父守卫。王整又镇守了二十八年,才被赦免放还。王整的妻子死于他戍边期间,继娶的妻子生下了王震,王公身材丰满魁梧,精通骑马射箭,广泛涉猎经史书籍。弘治癸丑年中进士,先在大理寺实习政事,后授予他户部主事的官职,他奉命押送犒赏士兵的军银出使西夏,后又出使云中,到阳和堡时,突然被敌人包围,王公率众防御,敌人撤退离开了。

王公升为员外郎。当时的尚书韩文,被刘瑾陷害关进了监狱,需要用二千石粮食受罚赎罪,王公率领他的僚属捐出了三年俸禄,替韩尚书赎罪,尚书才得以出狱。庚午年,川、湖盗贼刘烈叛乱,非常猖獗。皇帝命令兵部尚书洪钟前去讨伐,洪尚书上奏说王震懂得军事,请求让王公担任郧阳守。后来,平叛得到郧阳人的大力支持。颖川盗贼小张虎啸聚山林,公前往抓捕他。不到四个月,小张虎被擒,并且被杀,其他党羽得以保全性命的人很多。颍川人感念王公恩德,立祠纪念。

嘉靖初年,王公升任河南布政使。这年冬,王震升迁为应天府尹,上奏请求撤免上元、江宁花园役夫一千多人。王公要求省里各个部门准备千余两银子,并且核算了一千多顷的江滩芦苇(的价值),目的是增加京畿周边的里甲费。不久他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当初,王公中进士后,双亲都在世,不久就相继去世了。王公每到一处,都要在居室前挂匾名为“永感”。长沙的李文正公率领馆阁大臣为王公赋诗,赵郡的石文隐公为这些事作了序。从这以后,王公每升一官,定会怀着悲痛的心情思念双亲。

王公天性孝顺,有大德。以前在京城,郧人张得才担任部从事,张得才病死之后,他的妻子儿女因为贫穷不能返乡。王公听说这件事后很悲痛,当即捐助钱财帮助她将张得才的尸体运回原籍。王公回乡后,将所藏的千余卷书都车载送给郡里的学校,目的是帮助士子学习。平时闭门谢客,一般不到官府去。现在邢州的士大夫即使尊贵,受人尊重,但家人穿着简朴,以到官府那里去为耻。他们的子弟也受到严格管束,街上没有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这一切都得益于王公的教化。嘉靖辛丑年,王公去世了,享年八十二岁。

6.C(意动用法,认为他冤。)

7.D(“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A.介词,凭/介词,把;B.皆是助词,但作用不同。表判断/表肯定;

C.介词,替/动词,担任。)

8.B(华表欲登九卿,会受诛,忠贤排摈,寿遂卒洛下,位望不充其才,当时冤之。)

9.B(“担任着作郎”的不是文立,而是陈寿。)

10.①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而被世人讽刺。几年后,担任太子中庶子。(得分点:“坐”译为“因为”1分;“见讥”表被动1分;“除”译为“担任”1分;大意1分。)

②译文:后来和陈寿有了隔阂(嫌隙),就相互诬告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得分点:“有识”:动词活用为名词“有见识的人”,1分;“短”,看不起,1分;大意1分。)

(2)

①“治《尚书》《三传》,锐精史、汉”;

②“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以博学洽闻,作《巴蜀耆旧传》。寿以为不足经远,乃并巴、汉撰为《益部耆旧传十篇》”;

③“寿乃鸠合三国史,着《魏》《吴》《蜀》三书六十五篇,号《三国志》,又着《古国志》五十篇”;

④“上官司论七篇,依据典故,议所因革。又上《释讳》《广国论》”。

(得分标准: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陈寿字字承祚,是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求学于散骑常侍谯周,对《尚书》《三传》有研究,精通《史记》《汉书》,聪明机警博学多识,写得文章文采华丽。开始时担任州命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大同年后被举荐为孝廉,担任本郡中正。

益州建立武制后,蜀郡郑伯邑、太尉赵彦信及汉中陈申伯、祝元灵、广汉王文表皆凭博学多识而闻名,共作《巴蜀耆旧传》,陈寿认为内容不够广泛,于是又汇合巴、汉两地的人物故事撰写了《益部耆旧传》共十卷。散骑常侍文立表呈其传,得到了武帝的赞许,再让陈寿担任着作郎。

吴地平定后,陈寿汇合三国史,写成《魏》、《吴》、《蜀》三书共六十五篇,取名《三国志》,又写成《古国志》五十卷,文词典雅。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张华非常喜欢他,认为班固、司马迁都不足道。后离开京城担任平阳侯相。张华又上表让陈寿编写《诸葛亮故事集》二十四卷,当时另有蜀人寿良也编有《诸葛亮故事集》,略有不同。陈寿又进朝庭担任着作郎。镇南将军杜预上表向皇上举荐陈寿担任散骑侍郎,皇上下诏:昨刚任用蜀人寿良任散骑侍郎,可以让陈寿担任侍御史。陈寿向皇上呈上《官司论》共七篇,文论依据典故,论所要沿袭和革除的东西。又呈上《释讳》《广国论》。张华又上表让陈寿兼任中书郎,陈寿的《魏志》有违荀勖的意思,荀勖不想让陈寿在朝庭内任职,上表皇上让他担任长广太守。陈寿的母亲留下遗言说死后要葬在洛阳,陈寿听从母亲的遗愿。又因为不把母亲葬回去被人诟病。几年后,担任中庶子。太子离开后,又兼任散骑常侍。

惠帝对司空张华说,陈寿非常有才华,不能让他长久兼职。张华上表想让陈寿荣升九卿,正遇到受诛连,忠贤之志皆被排挤,陈寿最后死于洛阳。其地位声望皆无法体现他的才能,当时的人都让为他很冤(不值)。

长兄儿子符,字长信,也很有文才,继陈寿后也担任佐着作郎,上廉令。符弟陈莅,字叔度,担任,梁州别驾,骠骑将军齐王辟掾,死于洛阳。莅弟陈阶,字达芝,担任州主簿,被举荐为孝廉,升任中令、永昌西部都尉、建宁兴古太守。三人皆辞章华丽,享誉当世。陈寿所著二百多篇,符、莅、阶各著数十篇。后来梁、益二州以及中原的文士们纷纷为他以及叔父、两位兄弟作传,大体和这篇介绍的一样。

当时蜀梓潼人李骧也很有才华,闻名当世,被举荐为秀才,尚书郎,被授建平太守,因为身体不适而没去上任。执意在州里,后担任广汉太守。初与陈寿齐名,相互亲昵友好,后来与陈寿感情上有了嫌隙,就相互攻击,有识之士因此看不起他们。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颍上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阅读与理解(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汉字起源于何时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徵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徵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朔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的青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推。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2、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中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0题(3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登载.刊载.转载.载.誉归来 B.遂.心遂.愿未遂.半身不遂. C.靡.丽靡.靡靡.然靡.日不思 D.乘.船乘.势乘.务千乘.之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沮丧狙击鸠占鹊巢饮鸩止渴 B.喁喁城隅美人之怡心旷神怡 C.徇私洵然惮精竭虑箪食壶浆 D.啜泣辍学毁家抒难自出机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枉用相存.(存在)②渠.(他)会永无缘 ②与府吏要.(要求)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⑧将.(将要)子无怒 A.①③④⑦B.②④⑥⑦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送子涉淇,至于 ..之迟暮 ..顿丘②恐美人 ③昔三后之纯粹 ..驱使,徒留无所施 ..兮④妾不堪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之地 ..⑥秦以区区 ⑦府吏见丁宁 ..⑧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 A.①③④⑥B.②④⑥⑧C.②③⑦⑧D.①②④⑤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③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④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⑤来吾道夫先路也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2020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 答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菜肴熟稔(rěn) 孤苦伶仃风流蕴藉(jiè) B.流苏蓬蒿(hāo) 锱铢必较白云出岫(yòu) C.峨眉岑寂(cén) 萍水相逢陨首以报(yǔn) D.婵娟庇佑(pì) 食不裹腹穷乡僻壤(pì)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媒体评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此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为“以国家治理机制、治理能力为中心”。 ②面对数据搜索能力强大的互联网,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自身信息的绝对安全,更不要说隐私观念的中国用户了。 ③DNA考古在学界已基本得到。早在1981年,科学家就对马王堆汉墓古尸进行了核酸分离与鉴定,并发表了有关古DNA的研究报告。 A.基调淡漠认可 B.论调淡薄认定 C.论调淡漠认定 D.基调淡

薄认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国力增强,中国正在重构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有人目无全牛,仅从周边的局部争端就得出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结论,这是不客观的。 B.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用浅近的文字,于十三篇文章中,要言不烦地介绍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是一部普及传统文化的优秀著作。 C. 最近,央视推出了原创公益音乐节目“梦想星搭档”,主持人曾宝仪身材娇小,谈吐伶俐,反应机敏,八面玲珑,很受观众喜爱。 D. 12月28日,云南省大理发生森林火灾。虽然地方政府及时组织扑救,但大面积森林被毁,过火区域赤地千里,损失惨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安山寺景区内有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千年银杏树两棵(雌雄异株),优质天然地下喷泉两处。 B.当地村民描述说,伤人的动物全身棕黄色,有一米多长,七八十厘米高,细腿、走路弓着腰,许多特征都与狼相似。 C.翠翠一面注意划船,一面心想“过不久祖父总会找来的”。但过了许久,祖父还不来,翠翠便稍稍有点儿着慌了。 D.“累”是一部分中国人迷失了自我价值观的表现,当自我价值观

2020-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卷

2020-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A卷)[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单元测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 殉.情(xún) 遏.制(è) 寥.寥无几(lióo) B.肖.像(xiào) 芥蒂.(dì) 战栗.(lì) 数见不鲜.(xiān) C.嗜.好(shì) 灰烬.(jìn) 溶冶.(yě) 获益靡.涯(mí) D.哀悼.(dào) 彷.徨(páng) 拘挛.(luán) 臻.于至治(zhēn)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烙印睿智恭颂太平 B.荟萃绝唱义无反顾 C.匍匐显赫愤世疾俗 D.诚挚征兆青春焕发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措.辞(安排、安放)偕.亡(一起)远逾.宋唐(追上、赶上) B.泯.灭(消灭、消亡)宛.在(还,犹)熠熠 ..发光(光耀、鲜明) C.真谛.(意义、道理)灾殃.(祸害)蒸蒸 ..日上(像气一样升腾) D.新颁.(发下、发布)琐.碎(细小)万姓 ..胪欢(万人) 4.下面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了。 B.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就随便说,那是乱说;这些都有把话说好。 C.“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并不多见。 D.200毫升的圣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力士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的盐酸密度是1.19克/厘米3) 5.依次填入下文中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处理中美关系要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我们主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不搞对抗,中美关系会继续得到改善和发展。 A.既又乃至只有才 B.不仅也乃至只要就 C.不仅还甚至因为才 D.既还竟至只要一定 6.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完全是一种息事宁人 ....的态度:“好了,别吵了,她平时对你不错,你不也挺关心她吗? B.只要你能身临其境 ....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狼吞虎咽( yān)针砭时弊(biǎn)聒噪(guō)懵懂(měng) B 力能扛鼎( káng)数见不鲜( shù)暮砧(zhēn)洿池(kuā) C 东船西舫( f áng)歆享(yīn)宵柝(tuò)贿赂(lù) D 瞠目结舌( ch ēng)心宽体胖(pán)谄媚( chǎn)度长絜大( xi é)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 自怨自艾( yì)锲而不舍( qi è潸然泪下( sh ān)如火如荼(t ú) B前仆后继( pú)翘首远望( qi áo)拾级而上( shí断瓦残垣( yuán) C屡见不鲜( xi ǎn)揠苗助长( yā)因噎废食( yē)日臻完善( zhēn) D为虎作伥( ch āng)奄奄一息( yān)鳞次栉比 (ji é)弄巧成拙( zhu ō) 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精神涣散火中取粟良辰美景明察秋豪 B 功亏一匱墨守成规不可明状情投意合 C 再接再厉黄梁美梦棉里藏针鸦雀无声 D 天伦之乐飞扬跋扈轻歌曼舞美轮美奂 4.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各行其事广袤踌蹰 B 瞋目杯盘狼藉甘拜下风百无聊赖 C 反馈殓声屏气慢不经心别出新裁 D 寒喧五采斑斓头晕目眩戳穿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 要谨慎。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美轮美奂。 D.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 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了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A.终止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 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 称为“君子之国” 。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 为万人。

中职高二语文期末测试题汇总-共9页

升学部2019--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14级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 2.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文学巨著是,它的作者是。 3.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倡导“”运动,主张“”。著有《》。 4.《士兵突击》讲述了、成才和伍六一在严酷的特种兵选拔赛中“”的动人故事。 5.《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作者是,他是我国著名作家。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凄.(qī)厉惶.惶(huáng)够戗.(chuàng) B.虔.诚(qiān)灸.(jiǔ)参.(shēn)透 C.圭.(guī)臬.(gǎo)稚.(zhì)弱模.(mō)样 D.胯.上(kuà)熏.(xūn)敷.(f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喉咙撕哑凄惋迷茫风华正茂 B.履行烦躁热泪沾襟恰如其分 C.追逐颓圮光阴似箭如梦出醒

D.脉博敲诈直手相见古陌荒阡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人都不可同日而语 ....。 B.他所做的各种事,动机都是利己的,不管大家怎样评说,他还是觉得心安理 ...得.。 C.他们三个是好朋友,多年以来一直相敬如宾 ....。 D.初春,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洋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烦恼啊!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5.对下列四个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湿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湿了的大自然景色却格外地有韵味。 ②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 ③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④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A.移用、对比、通感、拟人 B.对偶、比喻、通感、比喻 C.通感、比喻、拟人、移用 D.移用、比喻、通感、比喻 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据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B.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 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 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 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 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 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 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 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 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 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 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 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 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 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 ....,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 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 ....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 ....,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 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 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 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 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是元曲,元曲又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音乐有宫调和曲牌之分,杂剧的语言为科、唱、白,杂剧的人物角色为末、旦、净、丑。 B.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

新课标高二语文测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家李广田曾经说过:散文的特点就是“散”。散文的长处大概在于自然有致,而无矜持的痕迹,它的短处却常常在于东扯西拉,没有完整的体势。他还形象地描画散文的行文,说散文“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是可以流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人随意地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散文应该如何利用“自然”之长而回避“随意”之短呢这里就需要对散文的“形”与“神”进行了解与辨析。 “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形”,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就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我们能一目了然。散文的“神”,主要指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好像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你只有经过细细地琢磨才能感受得到。可以说“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就散了架,也就不能支撑起来。 好的散文应该是形神兼备的。“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要做到形神兼备,通常采取两种手段: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前者指通过对“形”的描绘来传达一定的思想情感,这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认真选择、高度提炼,对字句的反复锤炼;后者指借助“神”来照亮所描绘的形象,这是在把握事物的精神、气质之后,对“形”作更准确、更精细的描绘。 人们常说,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只是就一般的情形而论。其实,散文也有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的情形:前一类散文,多采用较隐晦的组接方法,脉络不甚分明,意旨也比较朦胧,不易把握,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需要调动更多的经验和想象力去揣摩;后一类散文,大多体现为人事单一、线索单一、主旨单一。这类散文的“形”与“神”都显得十分紧凑。 所谓“形散”,就是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十分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从一篇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极为丰富,思维的跨度很大,筒直是纵横捭阖、任意驰骋;行文时的笔法也很随意,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或叙事,显得摇曳多姿。不过,“形散”是有一定限度的。好的散文应该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神不散”的含义正是如此。也就是说一篇散文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统摄“散漫”的段落,否则会漫无边际而不知所终。“形散”只是表象,“神不散”才是一篇散文的落脚点。这同时提醒我们,写作时切不可只学着“形散”的天马行空,而不懂得稳住马首缰绳,控制行文的节奏、层次和主题等。那缰绳就是散文的“神”,只有把握了“神”,才能真正实现“形散”与“神不散”时辩证统一。 大家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形”而准确地抓住“神”。一般来说,“神”常常寄寓在一些醒目的词句或段落之中,他们构成散文的“文眼”,找到了文眼就等于掌握了理解全文的钥匙。 (节选自《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散文的形与神》)1.下到对散文”形”和“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属于散文的“形”,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发展线索等属于散文的“神”。 B.以形传神和以神写形从某个角度说是相同的,即都是依靠对“形”的描绘来表达思想、情感、精神、气质。 C.“形散而神不散”仍旧是一般散文的主要特点,散文靠“种不散”来统摄“形散”,“形散”是表象,“神不散”是内涵。 D.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的散文,要么组接方法隐晦、脉络不甚分明、意旨不易把握,要么形式内容单一,称不上好的散文。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散文家李广田认为散文的长处和短处都源于散文的“散”,长处表现在自然,短处表现在随意。 B.对散文的“形”与“神”进行充分了解与辨析后,写作时就能发挥散文的“自然”之长,回避“随意”之短。 C.散文的“形”是散文表面的东西,相对浅显,散文的“神”是散文深层次的东西,相对深刻。 D.一篇散文必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统摄“散漫”的段落,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散文的“神”,“散漫”的段落是散文的“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散文比喻成一条随势而流最终归于大海的河流,其实就形象地说出了一般散文的主要特点,即形散神不散。 B.“神”是散文的主心骨,没有了“神”,再好的想像,再丰富的语言表达都无法支撑起一篇散文。 C.好的散文“放得开,收得拢”指的是,可以在想象和思维跨度上放开,但在行文笔法和思想主旨上要收拢。 D.“文眼”是属于散文“形”的范畴,通过对文眼的分析、综合、归纳,可以更好地感受散文“神”之所在。 一、(9分,每小题3分) 1.D(形神皆散和形神皆不散的散文,只是较为特殊的表达方式,它与是不是好散文没有关系。)2.A(B.对散文“形”与“神”进行充分了解与辨析,只是能发挥散文“自然”之长,回避“随意”之短的第一步,下面还需要有成熟的写作技巧、深刻的思想等。C.不能把散文“形”与“神”放在浅显、深刻这这一层面上来比较,它们是散文的不同角度,两者相互结合。D.用“必须”过于绝对,还有形神皆散的散文。) 3.C (“在行文笔法上收拢”不正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人也。柔从兄干,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家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管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咸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因诛之,以为刺奸令史;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绝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降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得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勋,勋命乃遣柔还寺⑥。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试卷

高二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文言选择题。(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 ..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瞻衡宇B.穷睇眄于中天 C.零丁孤苦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 ..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阮籍猖狂 ..不许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 C.腹犹果然 ..蓬蒿之间 ..D.翱翔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是是() A.当敛裳宵.逝B.俊采星.驰 C.宾主尽东南之美.D.则刘病日.笃 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 ..于.其他三项的是()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B.悦亲戚之.情话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齐谐》者,志怪者也。③彼且奚适也④杨意不逢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⑥问征夫以前路⑦今臣亡国贱俘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二、按课文内容默写。(26分) (1),知来者之可追。(8),物换星移几度秋。(2),鸟倦飞而知还。(9),命途多舛。(3),抚孤松而盘桓。(10)穷且益坚,。(4)登东皋以舒啸,。(11),桑榆非晚。(5)木欣欣以向荣,。(1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6),彩彻区明。(13),形影相吊。(7),秋水共长天一色。 三、文言文阅读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6—9题。(20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2020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一、(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都相同的一 组是( ) A、粘nián 粘.土粘.液粘.着力 B、颤chàn 颤.动颤.抖颤.粟 C、拓tuò拓.片开拓.拓.展 D、贴tiě请贴.庚贴.碑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慌意乱黯然神伤干燥通霄 B、哀声叹气老态龙钟蹩进烟霭 C、以逸待劳仗义执言浮躁寒伧 D、性情孤僻事过景迁搭讪两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祥林嫂,你实在不( )。”柳妈诡秘地说。 ③那位画家一定画了( )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 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了 一份。 ④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

起见,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⑤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 )的席子用了。 A.简捷核算不只以致精制 B.简捷合算不止以致精致 C.简洁核算不只以至精制 D.简洁合算不止以至精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 并在描写中倾注着作者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 B.某领导任命的这位学科带头人,根本不懂外文,面对 着浩如烟海的国外科技资料,只能望洋兴叹 ....。 C.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那种不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 就急于做高难度题的喧宾夺主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D.他跟我很熟,我的爱好、性格,他都洞若观火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李老师是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女优秀教师。 B.请各地学员务必于本月15日前来报到。 C.他在得知处罚结果而感到“愤怒、羞耻”的是在最后一轮涉嫌打假球的球队居然没有一家得到降级的处分。 D.对某些行业的人来说,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能是件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说明:文科做语文Ⅰ、Ⅱ,总分200分,考时180分钟;理科做语文Ⅰ,总分160分,考时150分钟)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应用(18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暂且砧板颤栗明修栈道技艺精湛 B. 与会峪口熨帖瑕不掩瑜钟灵毓秀 C. 陌路蓦然病殁拐弯抹角没齿不忘 D. 强劲根茎颈椎大相径庭不胫而走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经过我国航天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科研攻关,负载着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踏上了38万公里奔月的漫长之旅。 B. 在电视剧《乡村爱情》中,赵本山力挺东北新人,把剧中最重要的角色都给了他们,而赵本山、范伟等著名演员在剧中反而成了举重若轻的角色。 C. 被媒体热炒一段时间的“80后”作家进入作协的事件(主要是郭敬明入作协),本月终于尘埃落定。 D. 作家陈丹青到书店为其新书《退步集序篇》签售,他坦承,这是为自己作宣传。看来,因“销量”的压力,往日深居简出的作家们也要到前台为自己摇旗呐喊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鉴于中国游泳队在悉尼奥运会上令人失望的表现,国家体育局决定免去游泳管理中心主任石天曙,任命李华为新主任。 B. 江苏省某路桥公司的腐败分子一个个地被揪了出来,也已明确地做出了结论,但是,谁又能否认以后不会再出现腐败的问题了呢? C. 针对中国新一代家用电脑发展趋势,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公司计划在近期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准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D. 为了给村民们讨一个说法,从前年冬天开始,年近花甲的老村长就带着他和两个弟弟踏上了这漫长而艰辛的告状之路。 4.下面的文字针对“紫外线辐射”说了哪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不超过40字)(5分)阳光中的紫外辐射虽然只占太阳总发射能量的5%左右,但是它对于地球生命系统却有很大的伤害能力,且能量越高,伤害越大。能量最高的部分,在平流层以上就被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氧所吸收。接下来到波长290纳米之间的一段,被平流层臭氧分子全部吸收。波长为290~320nm的辐射段也有90%被臭氧分子吸收,从而大大减弱了它到达地面的强度。如果平流层臭氧的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紫外辐射的强度将会增加。因此,臭氧层就成为一道天然屏障,保护地球上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臭氧透过的少量紫外线,还可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doc

必修三第二单元单元测试试卷 (时间:70分钟满分:80分) 一、基础演练(31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掌舵(tuó) 吮血(shǔn)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溯源(sù)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砯崖转石万壑雷B.玉露凋伤枫树林 C.使人听此凋朱颜D.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孤舟一系故园心B.凄凄不似向前声 C.艰难苦恨繁霜鬓D.望帝春心托杜鹃 4.下面加线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些老屋确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 B.刚退休不久的老王常对老伴抱怨:“你看我才退下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 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 D.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从济南返回京城家里时,父亲已去世。在灵堂前,他并没有嚎啕大哭,导演也没有用哀乐来渲染,只是让他做了一个点燃父亲生前所用烟袋跪献灵前的动作。这一场戏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能表现人物的性格。 5.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 B.峨眉谪居冲波逆折蚕从鱼凫 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 D.巉岩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B.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C.满座重闻皆掩泣泣:眼泪 D.寻声暗问弹者谁暗:悄悄 7.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0分)

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学校和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3.所有答案,请一律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卷上交,将本试题卷自己收存好。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诗骚”传统, 又称“风骚传统” , 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 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和”“孝”“敬” “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 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 在当代中国, 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 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解释。“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 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 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 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 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 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不仅内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 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 不是神道, 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 其次, 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 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 倡导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 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价值系统, 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 再次, 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 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 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 ,其 的表述, 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的。《诗》《骚》在被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中 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被逐步地发掘出来。随着历代文人的讽诵, 儒家的思想也代代相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