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确定作物施肥量的方法_唐国昌
- 格式:pdf
- 大小:148.33 KB
- 文档页数:3
【作物栽培】肥料施肥量如何算?一个公式助你快速计算
过往,农户常常凭借经验施肥或者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一般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
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才可以让农户朋友真正节约种植成本。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这里先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
养分平衡法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
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
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
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这里的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
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以上两个公式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 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
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
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 (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怎样计算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玉米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正确的确定施肥量,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的重要问题。
如何确定施肥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玉米生长发育形成产量时,吸收的养分既有土壤中贮存的养分,也有当季施入肥料中的养分。
从土壤贮存或肥料中吸收养分的多少及其比例又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准确确定施肥量有一定困难。
理论上确定玉米施肥量的方法很多,但都比较复杂。
下面介绍二种方法供参考。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测土施肥,每3~5年化验1次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再根据玉米的需肥量、计划产量、土壤供肥能力、当季肥料利用率等因素,用下面的公式粗略计算出施肥量。
肥料施用量=(计划产量对某要素需要量-土壤对某要素的供给量)/(肥料中某要素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肥料的利用率变化很大,据试验,一般有机农家肥当季利用率为30%左右,氮素化肥当李利用率约为40%~50%(以40%计),磷、钾化肥约为30%~40%(以30%计)。
问计划亩产500千克玉米籽粒需要施多少肥?假设土壤普查时土壤含氮量每亩为17千克,五氧化二磷为6.0千克,氧化钾为14.4千克。
土壤中养分利用率氮为50%、五氧化二磷为70%、氧化钾为30%。
全国肥料试验(表10)平均亩产500千克时,每生产100千克籽粒按需氮2.9千克、磷 1.2千克、钾2.4千克,计算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的施用量(尿素含有效氮46%,过磷酸钙含有效磷16%,氯化钾含有效钾50%)。
根据上述公式:氮肥(尿素)需用量(千克/亩)=(500/100×2.9-17×50%)/(46%×40%)=32.16(千克/亩)式中14.5为生产500千玉米籽粒的需氮量,8.5为每亩土壤的供氮量,0.46为尿素含氮量,0.4为尿素当季利用率。
如底肥亩施厩肥2000千克,厩肥含氮0.45%,当季利用率30%,则相当于氮素2.7千克(2000×0.45%×30%),折合尿素5.87千克。
如何计算施肥量采用以下步骤计算施肥量第一步: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可采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
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目标产量=(1+递增率)×前3 年平均单产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10%左右为宜,露地蔬菜一般为20%左右,设施蔬菜为30%左右。
第二步:实现目标产量的养分总需求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株养分的化学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公斤)= 目标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部分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第三步: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的方法估算:通过基础产量估算: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公斤)= 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100 第四步:测定肥料利用率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
第五步:确定施肥量无机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养分含量按照商品说明,知道了实现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土壤供肥量和将要施用的肥料利用率及该种肥料中某一养分的含量,就可依据下面公式估算出计划施肥量:估算实例1:某农户麦田前 3 年平均产量为365kg,该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150kg,现有碳酸氢铵和猪圈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划产量,每亩约需施用多少猪圈肥和碳酸氢铵?估算步骤:(1)目标产量确定:365*(1+10%)=400kg(2)实现目标产量的所需养分量确定:由养分系数表查阅可知实现100 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3kg,那么实现400kg小麦籽粒所需纯氮:400*3/100=12kg(3)估算土壤供氮量:150*3/100=4.5kg(4)需要通过施用肥料补充的氮量:12-4.5=7.5kg(5)估算实现目标产量施肥量:假设以氮素需要补充施用量的2/3 作基肥,需氮量为7.5×2/3=5kg。
作物施肥量是如何确定的? [2005-08-17] ·来源:农博网记者:陈教授,您曾经说过施肥量的确定是施肥技术的核心问题,这句话怎么理解?专家:这说明在施肥技术中确定施肥量是最最重要的。
如果施肥量太高,会使肥料浪费成为定局,其他施肥技术再合理也没有用;反之,如果施肥量不足,就难以获得高产。
当然,这不等于说其他施肥技术就不重要了。
记者:那么,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作物的施肥量呢?专家:确定施肥量的方法有许多种,现在介绍其中的一种,叫作目标产量法,也称为养分平衡法。
它是将作物达到目标产量所需吸收的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之差作为补充养分的依据。
如果换算成施肥量还要除以肥料中养分含量和肥料当季利用率。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方便,但确定施肥量的关键是各种参数的确定。
记者:请问陈教授,这些参数应如何确定呢?专家:首先,确定目标产量非常重要,确定目标产量的方法是,一般以前三年的平均产量为基础,加上10%—15%的增产量。
增产量是体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记者:陈教授,土壤养分供应量这个参数又是怎么确定的呢?专家:确定土壤养分供应量的方法是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然后乘以换算因数0.15(毫克/公斤转变为公斤/亩),再乘以土壤养分利用系数,因为耕层土壤养分当季不可能百分之百被作物吸收利用。
记者:作物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这个参数又是如何确定的呢?专家:这个参数可以在一起专业书籍中查到,它是指不同作物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的吸收量。
当然,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数据可能有点差异,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记者:肥料中养分含量是用化验方法获得的吗?专家:一般来说,氮肥和钾肥的养分含量固定,不必化验。
但是土法生产的磷肥,由于质量差别很大,一定要通过化验来确定其养分含量,作为计算施肥量的依据。
记者:陈教授,最后一个参数——肥料当季利用率怎样确定呢?专家:由于生产中影响肥料利用率的因素较多,肥料当季利用率往往变化很大,很难准确确定。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平衡施肥是在精细测土的基础上,以作物需肥规律为依据,以历年产量为参考,结合田间试验,提出目标产量,并确定出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种类、数量及配比。
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选用复合肥厂家生产的各种复合肥或专用复合肥来实现平衡施肥。
目前,确定施肥量的主要方法有养分平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养分平衡法较实用,该方法就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来确定施肥量。
其计算公式为:施肥量(公斤/亩)=(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6)/(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其中0.16为换算系数,表示土壤速效养分换算成每亩地耕作层所能提供的养分系数;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20-40%,磷素肥料的利用率为10-25%,钾素的肥料的利用率为30-50%。
例如:某小麦品种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2.7公斤、磷(P2O5)0.9公斤、钾(K2O)2.7公斤,而实测该地块速效氮含量为64ppm(mg/kg)、有效磷14ppm (mg/kg)、有效钾60ppm(mg/kg),要达到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则需:氮(N)=2.7×500∕100-64×0.16=3.26公斤,磷(P2O5)=0.9×500∕100-14×0.16=2.26公斤,钾(K2O)=2.7×500∕100-60×0.16=3.9公斤。
如果肥料的利用率N按30%计算,P按20%计算,K按40%计算,则需要施用纯氮10.8公斤,磷11.3公斤,钾9.7公斤。
若xx用三元素复合肥,xx肥量应按需求最少的养分来确定,然后再额外补充其它两种养分的不足。
如施用45%的通用型复合肥(15-15-15),则该地块需要施用这种复合肥9.7÷15%=64.7公斤,再补充氮肥(尿素)(10.8-64.7×15% )÷46%=2.4公斤,磷肥(过磷酸钙)(11.3-64.7×15%)÷14%=11.4公斤。
肥料计算及使用量
肥料的计算和使用量是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和土壤的养分需求来确定的。
一般而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肥料计算和使用量的方法:
1. 确定作物需求:根据所种植的作物和其生长期内的养分需求,确定所需要的肥料种类和比例。
可以咨询农业专家或参考农业手册来获取相关信息。
2. 土壤测试:进行土壤测试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这对于确定需要添加的肥料和使用量至关重要。
土壤测试可以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或者使用土壤测试盒进行初步测试。
3. 肥料施用量计算: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土壤测试结果和肥料包装上的建议用量,计算所需的肥料施用量。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每亩施用的养分量来计算,然后根据实际种植面积来确定具体的施用量。
4. 分期施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将施肥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进行。
一般来说,作物的生长阶段分为种子发芽期、生长期和结果期,每个阶段的施肥量可能有所不同。
5. 施肥方法:根据肥料的类型和作物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基肥施用、叶面喷施或灌溉施肥等。
需要注意的是,肥料的使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或经验,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所需的肥料和使
用量。
此外,注意遵守施肥的时间和方法,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作物需肥量公式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是基于作物的营养需求和土壤的养分含量进行的。
下面是一个常用的作物需肥量计算公式的示例:
作物需肥量 = 单位面积产量目标 × 营养元素需求系数 - 土壤养分供应量
这个公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单位面积产量目标:这是农作物在特定土壤条件下预期的
单位面积产量目标,通常以公斤/亩(或吨/公顷)为单位。
根据作物类型和种植管理的要求,确定产量目标。
2.营养元素需求系数: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如氮、磷、钾
等)的需求不同。
营养元素需求系数是根据具体作物,根
据研究和实践经验确定的,用于计算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
求。
3.土壤养分供应量:这是指土壤中已有的可供作物吸收的养
分含量,通常由土壤检测结果提供。
根据土壤分析报告中
的养分含量,确定已有的养分供应量。
通过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出作物在特定条件下的需肥量。
根据结果,农民可以制定适当的施肥方案,以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并提高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计算方法和系数因作物、土壤类型和地区而异。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田问试验、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肥料效应和农业生产要求,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产前提出氮、磷、钾、中量元素、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和配比,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做到缺什么补充什么,缺多少补多少,从而达到节本、增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作物品质的目的。
1.单质肥料的计算方法。
假设某地块推荐用肥量为每667平方米施用纯氮(N)8.5千克、P2054.5千克、K206.5千克,当全部使用单质肥料时,其计算方式为:推荐施肥量÷化肥的有效含量=应施肥数量。
结果:施入尿素(尿素。
含氮量一般46%)为8.5÷46%=18.5千tJ克,施入硫酸钾(硫酸钾中Kz0的含量一般50%)为6.5+50%=13千克,施入过磷酸钙(过磷酸钙中Pzos的含量一般为12%)为4.5+12%=37.5千克。
2.复混肥料的计算方法。
如果施用复混肥料,用量应先以配方施肥表上推荐施肥量最少的那种肥计算,然后添加其他两种肥。
如某种复混(合)肥袋上标示的氮、磷、钾含量为15:15:15,那么前例假设地块推荐施肥量最少的是P。
0s,应施用这种复混肥:4.5+15%=30千克。
由于复混肥比例固定,难以同时满足不同作物不同土壤对各种养分的需求。
因此,需添加单元肥料加以补充,计算公式为:(推荐施肥量一已施入肥量)÷准备施入化肥的有效含量=增补施肥数量。
前述地块已经施入了30千克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相2。
0—06一昱a.or,gcuqXiniishu当于施入土壤中纯氮30x15%=4.5千克,P。
0s和Kp也各为4.5千克。
根据施肥建议卡推荐施肥量纯氮8.5千克、Pz054.5千克、K206.5千克的要求,还需要增施:尿素(8.5—4.5)÷46%=8.7千克、硫酸钾(6.5—4.5)÷50%=4千克。
3。
化学合成复合肥料的计算方法。
以磷酸二铵为例,如施肥建议卡要求每667平方米用肥量为纯氮10千克、Pz055千克、氮磷施用比例为1:0.5。
如何计算施肥量采用以下步骤计算施肥量第一步: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可采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
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目标产量=(1+递增率)X前3年平均单产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10流右为宜,露地蔬菜一般为20流右,设施蔬菜为30流右第二步:实现目标产量的养分总需求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株养分的化学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公斤)=目标产量(公斤)X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部分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第三步:计算土壤供肥量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的方法估算:通过基础产量估算: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公斤)=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公斤) X 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100 第四步:测定肥料利用率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 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
施肥区农作物吸收养分 量(公斤J 亩)-缺素区农件物吸收养分 量(公斤/亩)肥料施用鼠(公斤/甫卜肥料中养分含录(从)第五步:确定施肥量无机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养分含量按照商品说明,知道了实现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总量、 土壤供肥量和将要施用的肥料利用率及该种肥料中某一养分的含量, 计划施肥量:计创施肥墨压㈤二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上g ) - 土壤供肥量(烟)肥料的养分含量(沟冥肥料的利用率(%)~估算实例1 :某农户麦田前 3年平均产量为365kg ,该地块无氮对照区小麦产量为 150kg ,现有碳酸氢铵和猪圈肥,试估算实现小麦计划产量, 每亩约需施用多少猪圈肥和碳酸氢铵?估算步骤:⑴ 目标产量确定:365* (1+10% =400kg(2) 实现目标产量的所需养分量确定:由养分系数表查阅可知实现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 氮3kg ,那么实现400kg 小麦籽粒所需纯氮:400*3/100=12kg(3) 估算土壤供氮量:150*3/100=4.5kg⑷ 需要通过施用肥料补充的氮量:12-4.5=7.5kg(5)估算实现目标产量施肥量:肥料利用率(%)=X 100% 就可依据下面公式估算出假设以氮素需要补充施用量的2/3作基肥,需氮量为7.5 X 2/3=5kg。
农作物种植合理施肥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农作物的施肥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种植的重要手段之一。
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农作物种植合理施肥的方法。
一、了解土壤肥力确定施肥方式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适合不同的施肥方式。
因此,首先需要了解土壤的肥力水平。
可以通过土壤检测来确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例如氮、磷、钾等重要养分的含量。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施肥计划,为农作物提供适合的养分。
二、合理施用基础肥料和追肥基础肥料是指在作物生长初期施用的肥料,它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基础养分。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选择合适的基础肥料进行施用。
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中期和后期施用的肥料,用于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额外养分。
追肥的施用时间和种类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需求进行科学计划。
三、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效果更佳有机肥和化肥是两种常见的肥料类型,它们各自具有优点和缺点。
有机肥富含有机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为作物提供缓释养分。
然而,有机肥养分含量相对较低,施用量大,追肥难度较大。
化肥则可以提供高浓度、高效率的养分给作物,但却缺乏有机物质,较长时间使用还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因此,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使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施肥效果。
四、科学施用叶面肥叶面肥是指通过叶片进行施肥的方法。
作物的叶片表面可以吸收水溶性的养分。
通过叶面肥的施用,可以直接供给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作物的生长。
叶面肥的施用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喷洒、滴灌等方式进行。
在施用叶面肥时,需要注意浓度的控制,避免过量施用导致叶片烧伤。
五、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时机施肥量和施肥时机的选择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
施肥量过低,无法满足作物的需求,导致产量下降;而施肥量过高,则可能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施肥时机也要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进行科学安排。
作物施肥量的估算方法
一、定性的丰缺指标法
该法是根据校验研究所确定的“高”、“中”、“低”等指标等级确定相应的施肥量。
在取得土壤测定结果以后,将测定值与该养分的分级标准相比较,以确定测试土壤的等级,根据等级确定施肥量。
一般在“低”级时,施入的养分量是作物需要量的2倍;在“中”级时,施肥量与作物需肥量相等;在“高”级时,一般不施肥。
此方法简便易行,缺点是比较粗糙。
二、肥料效应函数法在试验设计的基础上,用田间试验资料拟合肥料效应方程,通过肥料效应方程可以计算出理论最高产量、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等。
大量试验研究表明,单因素的肥料试验结果可以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拟合:Y=a+bX+cX2式中:Y是作物产量,X是肥料用量,a、b、c是系数。
两因素肥料试验结果可以用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来拟合:Y=b0+b1X1+b2X2+b3Z+b4Z+b5XZ式中:Y是作物产量,X是第一种肥料用量,Z是第二种肥料用量,ZX是两种肥料的交互效应,b0…b5是系数。
目前生产中使用的氮、磷、钾三因素肥料试验方案为“3414”方案,即3因素4水平,共计14个处理,既可以拟合三元肥料效应函数,计算出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比;也可以拟合一元二次或二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分别计算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
三、目标产量法也叫养分平衡法它是美国土壤化学家E.Turog提出的,根据一定的产量要求计算肥料需要量。
参考文献:【1】陆欣.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183-184.。
快速计算肥料施肥量
过往,农户常常凭借经验施肥或者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一般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
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才可以让农户朋友真正节约种植成本。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这里先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
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
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
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
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
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
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
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
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如何确定肥料的施用量
如何确定肥料的施用量
关于肥料的施用量,我国权威界认可的公式是:(作物的需肥量-土壤的供肥能力)-肥料的利用率=田间各元素肥料的施用量。
在确定作物的需肥量时,一定要以在保证物正常发育的前提下,整个生长发育周期所吸收的各种元素的量,同时也要考虑到类似于催化剂和酶的那些元素;在确定土壤的供肥能力时,在分析土壤各种营养万分数量的基础上,一定要考虑到土壤溶液PH值,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力(CEC),电气传导度(EC)、氧化还原电位(EH)、阴阳离子及盐基的平衡,无机营养元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等诸多因素,以确定土壤的实际供肥能力;在确定肥料利用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肥料施入后,土壤溶液PH值。
CE、CEC、EH、各营养元素之间的重要作用,阴阳离子及盐基的平衡,成土母质、微生物、有机质及水、气、光、热等诸多因素对肥料有效性的影响。
要以施入肥料。
新的平衡形成后的土壤供肥能力,实际上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比数作为肥料利用率。
综上所述,科学的施用肥料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在考虑施肥品种时,首先要知道土壤中缺少什么元素,是这些元素绝对量确实缺少,还是有什么原因使这些元素的利用率受到限制,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消除这些限制,这样我们就可以确定施用什么样的肥料。
二、要有生态意识,要在提高肥料利用率上下功夫,避免因施肥量过大既增加了成本,污染了环境;三、要有种地养地,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只要我们注重有机肥,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不断地调整土壤溶液PH值、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保持力(CEC)等的平衡,使无机营养元素之间交互作用由相互拮抗转为相互促进,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这个生态环境不断地由较低级别的平衡向较高级别的平衡螺旋发展,土地是可以越种越肥的。
如何估算作物施肥量
广西区土肥站
【期刊名称】《农村实用技术》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合理的作物施肥量不能单凭经验来决定,要根据计划产量、产量所需养分多少、土壤供肥能力、各种肥料的利用率来计算。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广西区土肥站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
【相关文献】
1.对斯坦福施肥量估算公式的改进 [J], 梁智
2.因土因作物确定最佳施肥量——解读土壤—作物系统调控施肥技术 [J], 张琴
3.苹果树施肥量的估算方法 [J], 程永晶
4.确定农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经济施肥量的程序设计 [J], 张大克;王玉杰
5.基于蒸腾估算的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J], 李荣;段喜明;张宝忠;周青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样来计算水稻的施肥量?水稻所吸收的养分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土壤本身提供,另一部分是当季施入的肥料。
1、土壤养分的供给。
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
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
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一些红壤丘陵区,特别是新开稻田,潜在肥力与有效养分都较低,能供给的养分就更少。
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供给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1/2~2/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颇大。
在具体衡量某一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分析与试验,从而比较确切地掌握土壤肥力水平。
2、肥料利用率。
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据江西省农科院试验统计,江西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在28%~38%之间,约为33%,磷肥利用率约为20%,钾肥利用率约为50%。
3、施肥量的计算。
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
怎样来计算水稻的施肥量怎样来计算水稻的施肥量?水稻所吸收的养分来源于两个部分:一部分由土壤本身提供,另一部分是当季施入的肥料。
1、土壤养分的供给。
土壤的供肥能力即地力,它可以通过化验的方法来测定,也可以用不施肥的产量来表示。
土壤本身供给养分的数量,主要决定于贮蓄量与有效状态。
冲积土或湖积土的稻田,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可耕性好,有效态养分较高,这类土壤可供给水稻吸收的养分数量就多;有些山区稻田潜在肥力虽高,但分解转化慢,有效养分较少,供给养分的能力不高;一些红壤丘陵区,特别是新开稻田,潜在肥力与有效养分都较低,能供给的养分就更少。
根据在生产实践中的观察和肥料对比试验情况,一般推算土壤本身约可供给水稻生产所需养分的1/2~2/3,不过这种供应情况在不同地区与不同生产水平下差异颇大。
在具体衡量某一地区土壤肥力状况时,要根据当地土壤性质、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还要进行必要的土壤分析与试验,从而比较确切地掌握土壤肥力水平。
2、肥料利用率。
当季施用的肥料并不完全为水稻吸收利用,有些流失了,有些残存在土壤中,当季利用多少就是“肥料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化学肥料比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同是有机肥料,碳、氮比值较大的(即含碳素多的)利用率低,经沤制腐熟的有机肥比未腐熟的有机肥料利用率高;各种农家肥单独施用肥效低,而将有机肥做基肥与化肥做追肥配合施用,就能显著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
据江西省农科院试验统计,江西水稻生产中氮肥利用率在28%~38%之间,约为33%,磷肥利用率约为20%,钾肥利用率约为50%。
3、施肥量的计算。
根据计划产量需要吸收的肥料,一般可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土壤供给的肥料和当季肥料利用率,按下面的例子进行估算。
例如,一块稻田计划生产550公斤稻谷,地力产量(即不施肥的产量)为3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施肥需要生产200公斤,就需要施4公斤纯氮(按生产50公斤稻谷需纯氮1公斤折算),按氮肥的利用率35%计算,大致需要施11.4公斤纯氮。
有机农业土壤施肥量的确定及培肥技术有机农业理论认为土壤是一活的生命系统,施肥首先是喂土壤,再通过土壤微生物作用来供给作物养分,因此有机农业要求利用有机肥和合理的轮作来培肥土壤。
根据有机生产为一相对封闭的养分循环系统的原理,一方面,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本系统,即要尽可能地将系统内所有有机物质归还土地;另一方面,在轮作计划中尽可能包括豆科绿肥在内作为补充氮源的重要手段。
另外,有机生产过程中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的利用率,最终达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从基地到餐桌进行全程式质量控制,确保农产品安全、营养、无污染。
而生产农产品的土壤必须符合GB一1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标准,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适耕性好,土壤有机质3%一5%,碱解氮120mg/kg、速效磷10 mg/kg、速效钾120 mg/kg,水、肥、气、热协调,能够保持丰产稳产。
因此,凡是达不到该标准的土壤都需要进行培肥。
1.有机农业土壤施肥量的确定1.1 作物需肥量作物需肥量的多少取决于作物产量需要的养分量、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的利用率、作物栽培要求等因素,其中根据作物经济产量确定有效的施肥量是保持植物营养平衡和持续稳产的关键(表1)。
1.2 作物计划施肥量它受作物的种类、计划产量、土壤类型、供肥能力、肥料品种、利用率、气候因素以及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
目前,国内外确定作物最佳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大量科学资料来确定,同时考虑作物产量与施肥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而作物产量的高低又与从土壤中取走的养分总量之间呈一定的正比关系。
因此,提出根据作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数,然后按照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利用率折算成肥料使用量的粗略而简便的方法。
作物计划施肥量的估算公式:计划施肥量=作物计划产量所需养分量一土壤供肥量,1、肥料养分含量×肥料的利用率2 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技术有机农业土壤培肥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问题,必须树立有机农业土壤的系统观和整体观,综合考虑肥料、作物、土壤等各种因素,树立“平衡施肥”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