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册课件13《观察叶》教科版
- 格式:ppt
- 大小:7.91 MB
- 文档页数:22
《观察叶》教学设计
课题:3 观察叶-叶子先生-寻家之旅 (第4周)
学时数:1学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 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准备:
1.PPT(叶子先生、不同的叶)
2.实物:校园周边常见的叶(大小、形状、颜色)
教学过程:
1.导入(3min)
① 昨天老师接到了一封特别的来信,信来自一位叶子先生,接下来我们先一起认识一下叶子先生,好吗?(好)
② 这就是我们的叶子先生了,小朋友们,你们说叶子先生长得漂亮吗?(漂亮)
③ 叶子先生:各位同学,你们好,听说你们特别有智慧,想请你们帮帮我,好吗?(好)
④ 叶子先生:我出远门很久,现在回来发现城市变化特别大,我找不到家了,你们能帮我一起找找家吗?(可以)
2.引导-观察叶的外形特征(12min)
① 聪明的小朋友,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找呢?[2min]
② (引导:叶子先生的家是什么样子?叶子先生是由什么组成的?)
③ 叶子先生:我是由很多不同的树叶组成的,我想我的家应该有很多大树,找到这些大树就找到我的家了。
④ 师:小朋友们?哪里有很多大树呀?(森林、公园、校园)大家真棒,那我们和叶子先生一起出发吧!
⑤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一片树林(银杏树),这里也有很多美丽的树叶,小朋友们,这里会是叶子先生的家吗?[3min]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新浪微博@sean谦 第3课 观察叶
教 学 目 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叶具有一定的结构并存在差异,有生命过程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先从一颗植物的观察,再聚焦到叶的观察。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学生统计自己带来的植株的棵数和树叶的数量。 3.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发展学生研究叶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 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 学 准 备 学生准备:毎小组需配备一种植物小盆景,各种各样的叶,记录表、卡纸、粘贴板、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植物的叶、课件等
教 学 过 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书签是做什么用的吗,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分享一下你见过的最美的书签是什么 样子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面。(课件出示一一叶子书签图) 注意观察图上的叶子。 2.师刚才你观察到什么? 生自由汇报。 师:是的,五彩缤纷的叶子,如此的美丽,这个就是我们的叶子书签。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科学家,一起来观察植物的叶。(出示课题一3.观察叶) 师:请同学们观察桌上的植物盆景,再看看它的叶,你有 二次备课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新浪微博@sean谦 什么发现? 预设回答:因为它们是同一种植物,所以它的叶 子长得很相似。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你们自己带来的树叶,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二、分类,明确标准 1.学生个人分类 (1)数一数,你收集到几片叶子? (2)按自己的方式分一分,你觉得这里面共有几种植物的叶? (教师要求学生边分类边做好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并将结果放在展示卡纸上。) 预设1:有的外形相似,所以分为一种。 预设2:有的小大差不多,也算同一种。 预设3的有颜色一样,也算同一种。 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分叶子。 学生活动结束后,用实物投影分别展示学生找到了几种树叶。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对叶子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找出了不同的树叶。 三、观察叶的相同结构 过渡:这么多的叶子它们身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下面我们来探究叶的结构。 生拿出一片完整的叶子,仔细观察,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观察、汇报。 小结:自我介绍叶的相同结构。 四、了解叶的生命特征及生长过程 出示带有不同时期生长情况的叶子的枝条。 活动一: 1.观察同一根枝条上的叶子有什么不同。并做好记录。 2.生汇报(小叶子,大叶子,老叶子)。 3.板书叶芽、嫩叶、长大的叶、老叶、枯叶 活动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
《观察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植物,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之后,缩小观察对象,通过对叶的具体观察了解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的叶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个:1.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3.画一片叶;4.了解制作叶画。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比较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即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又存在差异,并体会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比较一根枝条上的叶能够让学生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画叶、做叶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叶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叶的研究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叶比较熟悉,尤其是认识一些特殊形状的叶,如银杏叶、槭树叶和枫树叶等。学生对观察叶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被多样的植物的叶吸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可以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观察,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获取信息。本课延续了之前画图记录的方法,通过画一片叶表现出叶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器材准备】
1 / 6
《观察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第三课,学生初步了解周围的植物,学习了《观察一棵植物》之后,缩小观察对象,通过对叶的具体观察了解叶的共同特征和特定植物的叶的特征。本课的学习活动主要分为四个:1.观察不同植物的叶;2.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3.画一片叶;4.了解制作叶画。通过四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比较和观察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科学的认识,即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又存在差异,并体会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比较一根枝条上的叶能够让学生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会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通过画叶、做叶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植物的叶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叶的研究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对叶比较熟悉,尤其是认识一些特殊形状的叶,如银杏叶、槭树叶和枫树叶等。学生对观察叶有十分浓厚的兴趣,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被多样的植物的叶吸引。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可以使用多种感觉器官帮助观察,本节课将继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植物的叶,获取信息。本课延续了之前画图记录的方法,通过画一片叶表现出叶的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 / 6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植物
第3课时 观察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能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遵守课堂常规,同时通过比较不同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银杏叶、枫树叶、柳树叶、桑树叶、一盆绿萝
小组:银杏叶、枫树叶、柳树叶、桑树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秋天到了,佩奇走进我们校园,发现有很多的落叶,他一边走一
一年级上册教案
边把落叶收集了起来。哇,有好多落叶啊。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PPT出示4种树和叶子)
2.提问:这些叶都有什么特点呢?(预设:银杏叶像一把小扇子,槭树叶像手掌)
3.揭示课题: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小小植物学家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叶。(板书:观察叶)
二、探索:各种各样的叶
[材料准备:每组4种树叶、一盆绿萝、学生活动手册]
(一)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教师拿出叶片,提问:老师已经把刚才的4种叶子带到了课堂上,你们想观察它们吗?那怎么来观察呢?(预设:教师拿出其中一片叶子,生:可以用眼看。师追问:你看到了叶子的什么?)
2. 师总结方法:看来小朋友们都是观察小能手,我们可以(1)用眼看看一看树叶的颜色、形状和大小。(2)用手摸摸一摸叶子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3)用鼻子闻一闻叶子的气味。老师给大家的叶都非常安全,但是如果去室外观察可不能随意去闻啊。(边说边演示)
教科版(2024)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乐
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在观
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耐心
引导和帮助。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教
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吸引他们的
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分别是“植物”
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引领学生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和共同特点,感受植物的生命过程。“比较与测量”单元则
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测量能力,让学生学会用科
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探究欲望。教材编排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自主
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
认识周边常见的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需求。
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并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结果。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比较。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进行比较和测量。3.科学态度目标
对植物和周围世界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爱护植物。
意识到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和测量物体的基本方法。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理解测量的本质和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五、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文字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2.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科学
知识。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1 / 3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这是谁的叶》教案x
课题 这是谁的叶 课时 1 任课班级 一〈6~8〉班 执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2 / 3 一、游戏引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三、研讨
1.“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2.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1.在寻找前,组织学生适当交流并引导全班达成共识。即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
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是本节课的主要探究活动,建议用15分钟及以上的时间。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观察一棵植物》精品教案
课题 观察一棵植物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上
学习
目标 (一)科学知识:
认识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学习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观察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培养热爱植物的情感。
重点 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感受植物的结构。
难点 仔细观察植物的各个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秋天到了,美羊羊、喜羊羊要到外面去游玩了,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去看看有哪些景色吧! 学生观看枫树、竹子、牵牛花等图片 通过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喜羊羊和美羊羊也和大家一样,叫出了这些植物的名字,但是美羊羊发现了一种他们没见过的植物,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在大自然中你见过这种植物吗?在哪里见过?
一观察植物的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仔细的观这棵植物,我们可以怎样做呢?
学生观察菊花的图片并交流自己在哪里见过
讨论交流观察方法
1.我们可以走进了去观察,可以用手来摸,还可以用鼻子来闻一闻它的味道……
2.总结观察植物的方法:
(1)看、摸、闻
(2)整体——局部
(3)远——近
3.拿出准备好的一盆没有盛开的菊花,请你仔细观察,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对科学词汇的读音进行讲解)
二、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观察它的茎和叶,你们有哪些发现?
.总结发言:叶子是圆形的,边缘有缺刻及锯齿……
2.羊博士听了大家的描述,知道了它原来是一株还没有盛开的菊花。
三、画画这棵植物
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手册,先写上班级、姓名、日期。注意:按照一定顺序画出植物的结构:茎——叶——根
2.同学们画的一定都非常漂亮,哪位同学愿意与我们分享你的作品呢?并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交流发现
观察并画一画
到前面展示自
通过出示实物更加能更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从整体观察植物的科学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设计者:瑶琳小学 周欢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
我们班共35人,由于刚入学,认知基本停留在幼儿园大班水平,课堂上还比较活跃,对于科学课也很有兴趣,对于周围的植物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富有童趣和想象力。
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四、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叶、松树叶、月季叶、兰花叶,再准备一些多肉植物的叶子,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1.“猜叶”的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请同学们来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叶子。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很多小礼物,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我们先来做个课前小游戏,你们告诉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叶子啊?
举手踊跃回答
描述叶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生长的地方,知道名称的也可以说名称。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不同叶子,了解叶子是各种各样的。)
2.由学生出题,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师:有谁想上来当小老师吗?你来让其他人猜猜你的叶子
踊跃参加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起学生观察叶子的兴趣,从多方面认识叶子是不同的。)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
一、教学内容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选自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三章《植物的秘密》。本节课主要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2. 学习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形态结构;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植物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察一棵植物》课程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地观察、描述植物特征,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2. 培养学生生态意识,认识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激发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小组合作观察活动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增强集体荣誉感。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植物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的形态和功能,这是认识植物的基础,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物展示和详细的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
举例:以常见的花草为例,展示不同形状的叶子、粗细不同的茎和深入土壤的根,让学生直观感受植物的结构。
(2)观察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如用放大镜观察叶子的脉络,用触摸感受植物的质地等,培养学生的观察技巧。
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指导他们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发现植物的特点。
(3)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举例:以种子发芽为例,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变化,了解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生长过程。
2. 教学难点
(1)植物特征的描述:一年级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准确描述所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解决方法:教师提供描述框架,引导学生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描述,如“这个叶子是绿色的,形状像手掌”。
《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叶的特征,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实验-运用-分析的思维过程,知道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似的特征,并且可以通过叶的大小、形状、叶缘形状、厚薄等描述叶的主要特征。学生在认识各种各样的叶的同时也能感知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样。
本课教材围绕本单元 “同种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特征”的核心概念,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让学生在观察叶的过程中知道可以用大小、形状等特征来区分叶子;第二个活动是到校园里找一找这是谁的叶,学生运用归纳出的认识叶的特征去找到具有相似特征的叶,进一步认识到同种植物的叶子有相似的特征。最后研讨部分引导学生回顾可以依据叶的哪些特征找到植物,加深学生对叶的特征的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科学课堂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比较容易兴奋。因此,课堂组织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室外开展科学活动。教师课前要立好规矩、安排好小组(小组成员分布合理有善于组织者和善于绘画者),课堂上一定要明确任务、规定好活动范围、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校园中常见植物叶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并描述一片叶子有哪些特征。
2.能够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找到这是哪种植物的叶。
3.能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叶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认识不同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认识到植物作为生物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叶,认识到地球上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知道在观察研究时要保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材料准备】
银杏树、冬青树、柳树图片、记录单、校园中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子、放大镜
一年级科学手工树叶说清楚形状,大小,颜色,气味
在一年级的科学课上,老师准备了一个有趣的手工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树叶来学习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气味。
首先,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形状的树叶,有的是长而细,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心形等等。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会了识别树叶的不同形状,例如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他们还发现了一些特殊形状的树叶,比如手掌形、箭头形等,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观察树叶的大小。他们发现,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大如手掌,有的小如指甲盖,还有的像一块硬币那么小。通过比较不同大小的树叶,学生们了解到树叶的大小与树的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有关。
然后,学生们开始观察树叶的颜色。他们发现树叶的颜色丰富多样,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黄色的等等。通过观察和探究,学生们明白了树叶的颜色与叶子中的叶绿素有关,叶绿素是树叶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最后,学生们用鼻子来感受树叶的气味。他们嗅了不同树叶的味道,有的树叶有淡淡的清香味,有的树叶散发出浓郁的花香味,还有的树叶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学生们发现不同树叶的气味带有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与树叶中的挥发性物质有关。
通过这个有趣的手工活动,一年级的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气味,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这种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树叶。
1 / 4
第2课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学生选择一棵植物进行观察,主要还是观察植物的茎和叶,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植物的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不知道如何进行科学的记录。对植物有一些了解,大部分学生也喜欢画画,那么就为科学记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课堂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细致的指导,才能让大部分学生逐渐学会科学的记录方式。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
每组一株植物、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 2 / 4
【教学过程】
一、聚焦,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
1. 提问,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盆没有开花的凤仙花,提问这盆植物谁认识?
大部分学生可能并不认识它,也猜不出来。教师播放几张凤仙花开花时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刚才这株植物开花的样子,让学生继续猜测。
此时会有学生认出在哪里见过这种花,也会有一些学生能够说出凤仙花的名字。
2. 提问:你能说出凤仙花都在哪里生长吗?出示凤仙花分布的广泛地域与它的生长环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凤仙花的活动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他们学习的好奇心,看到美丽的凤仙花绽放,以及说说凤仙花分布的地点,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凤仙花这种植物,增强学生对凤仙花探究的兴趣。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一单元 周围的植物
第1课 我们知道的植物
课型 观察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整体认识还是粗浅的、零碎的,他们很可能不能准确地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是在生长变化的等本质特征。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他们的注意力、记录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较为缺乏,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关注,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通过认识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会生长的特征,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
*通过圈出校园中的植物,能形成“植物”的概念,尝试概括出植物具有生命的本质特征。
探究实践:
*在种植一棵植物的活动中,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态度责任:
*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增进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珍爱生命、爱护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植物图片,形成“植物”的概念。
难点 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大麦种子、水培植物、土培植物
学生准备 活动手册、校园图片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一、聚焦
(5分钟) 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图片中,你看到了哪些花草树木?
2.思考:这些花草树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预设:植物)
3.揭示课题:我们知道的植物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植物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
(23分钟) 活动一:说一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1.提问:除了这些植物,大家还知道哪些植物呢?你能描述一下你知道的植物的样子吗?它生长在哪里?需要浇水吗?需要阳光吗?这种植物会不会开花?
2.学生交流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将有关植物的信息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如:有根、茎、叶、花,是绿色的,长在土里等。
一年级科学上册
疑难解答
第一单元植物
1 .我们知道的植物
1 .种一棵植物活动时,学生不能进行长期科学观察,怎么办?
一年级一周一课时,每节课前先抽出五分钟来分享学生的种植情况,可以是说一说的形式:“说说你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也可以是展示的形式:将学生的观察记录投影到大屏上,全班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学生的发现和成果得到展示与肯定,他们会有成就感,他们将更持久地投身于观察、研究植物的活动;同时通过分享也学习了其他同学的种植方法和经验,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2 .学生在种植植物时,记录的不是很清楚,怎么办?
对于一年级学生,试着用画图来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对于绘画要求不用很高,能画出植物的大致样子即可;因为在家里种植,还可以借助手机拍照并添加文字说明记录下来。对于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学生口述,请家长帮忙记录,使学生能更好地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
2 .观察一棵植物
1学生在画图时,没有按照实际观察到内容进行绘画,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美化,与实际植物相比差距较大,该怎么办?
对于植物的外部特征,用文字或图画的形式来描述和记录,是很常用的方式。一年级的学生会写的字不多,画画就成了最佳的记录方式,而且学生本来就很喜欢画画。教师需要意识到,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细致的指导工作。
在绘画前,要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在绘画中,要提醒学生尽可能准确地把看到的画下来,要更多地关注细节;在绘画后的展示、分享中,要请大家关注作品的真实度,适当提一些修改建议;最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进行修改、完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马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支持,但也不能心急,不可要求过高。
3 .观察叶
1学生在观察、交流叶的不同点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不能有序、准确地进行描述,怎么办?
观察叶的环节,教师要做好观察方法的指导,一边指导一边演示,同时在学生观察时巡视指导。学生交流环节,教师可以先指导交流范例,如:通过……观察方法,我们小组发现了叶具有……等不同点。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给予提示。
精选文档
1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察看一棵植物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知识与技术:认识植物的根本构造。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种感官察看一棵植物的外面形态特色。
2、试试用科学词汇描绘察看到的信息
3、自己着手画一棵植物。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常有植物的外在特色研究兴趣,培育学生认真察看,认真记录的习惯。
教课要点:植物拥有根、茎、叶等构造。
教课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课准备:记录单,学生活着手册
教师准备:一株植物、课件
教法学法:察看法
课型课时:新讲课 1课时
教课过程:
一、聚焦。
1、礼拜六,喜羊羊到一片树林里游乐。这里的植物真多呀! 〔板书:
植物〕同学们,我们跟喜羊羊一同去看看吧!他看到了哪些植物你认识吗?
2、这是一株什么植物呢?喜羊羊不认识, 他可真焦急呀!你们能帮帮
他吗?
1〕它会不会开花?
2〕叶子什么样子的?
3〕生长在哪里?二、察看一株植物
1、选定一株绿萝,请大家认真察看并谈谈看到的状况。认识这株植物
的构造:根、茎、叶
2、察看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察看的更认真,喜羊羊决定走近这株植物,认真看看它
的茎和叶。走近了植物我们除了能够用眼睛察看,还能够用什么来察看?〔在沟通中板书:鼻子、手、同时重申要轻轻触摸〕
2〕请大家认真察看茎和叶。
〔3〕沟通察看到的信息。
全班沟通并重申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株植物
喜羊羊听了大家的察看沟通。感觉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他想:如 精选文档
2 果把这株植物画下来,再去问村长,村长一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怎么画呢?我们小赖看看科学记录单吧!
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大家取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知道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株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次序、方法。
边察看边画,按茎------叶-------根的次序。
3、沟通评论画的植物。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