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28.51 KB
- 文档页数:5
4海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
2.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海燕是一种海鸟,上部分是黑色的,尾部呈白色,腿很长,善于在海面飞行,被誉为“大海里杰出的飞行家”。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
1906年发表了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2.背景资料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曾作为独立的文章发表。
那时俄国正处于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期,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
作者敏锐地预察到时代的风云变幻,塑造出搏击风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
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受到了列宁的热情称赞。
3.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海鸥.(ōu ) 呻.吟(shēn ) 飞窜.(cuàn) 蠢.笨(chǔn ) 胆怯.(qiè) 翡.翠(fěi ) 掠.起(lüè) 号.叫(háo) 困乏.(fá) 熄.灭(xī) 深渊.(yuān ) 蜿蜒..(wān yán) 冲⎩⎪⎨⎪⎧ (chōng )冲突(chòng )冲劲儿 吓⎩⎪⎨⎪⎧(xià)吓唬(hè)恐吓 (2)词语释义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2024年部编九下语文教案4课《海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课《海燕》。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描绘海燕的形象,抒发对理想、自由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海燕的形象特征,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勇敢、自由的海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海燕的文字。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海燕》2. 课文结构:总分总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4. 海燕形象:勇敢、自由、不畏艰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燕》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描绘一种动物的文字。
示例答案:雄鹰展翅翱翔于蓝天,如同一位勇敢的战士,俯视着大地。
它那锐利的目光,如同两把利剑,刺破长空,探寻着前进的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关于海燕的文学作品,深入了解这种勇敢、自由的海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九年级语文《海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能够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了解其象征意义。
(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差异。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勇于拼搏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海燕》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
2. 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了解其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领会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海燕》及相关资料。
2. 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海燕》的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字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海燕的形象特征。
(2)对比分析海燕与其他鸟类形象的差异。
4. 课堂讲解:(1)讲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讲解作者通过海燕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搜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谈对鲁迅先生的尊敬和热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8.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燕》优秀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燕》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
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
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
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
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3、学生再进一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和讨论:这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
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教案范文(通用12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海燕》范文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等词语。
2、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把握“海燕”的象征内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文章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
2、体会象征、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的精神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领会作品的诗情、画意和理趣。
2、品析含意丰富的语句,理解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在文中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1、诵读法;2、提问法;3、练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自学生字;认真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擎天大树,暴雨里才显出雄鹰的羽翼。
是啊,生活中有和煦的爱的阳光,但更多的是狂风暴雨,惊涛骇浪的考验,而生活的暴风雨,只能将我们摔打得更结实、更睿智、更坚强。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海燕在狂风暴雨中翱翔,那便是一种挑战的姿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一文,去领略海燕的风采。
二、检查预习。
1、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①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与同学作交流。
②教师补充,总结。
2、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FLASH朗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思考: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什么内容?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用“这是一只的海燕。
”的句式,说说自己感受到的海燕形象。
提示: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高傲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海燕》优秀教案(内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海燕》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界中的一种鸟类——海燕的文章。
文章通过描绘海燕的外形、生活习惯和飞行特点,表现了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同时,文章也寓意着人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像海燕一样勇敢拼搏,勇往直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文章的分析、解读和感悟能力也有所提高。
但同时,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培养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理解。
2.对文章寓意和主题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海燕的品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解释。
3.相关图片或图片素材。
4.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海燕的形象。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海燕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海燕的美丽、勇敢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如描写手法、象征手法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寓意和主题。
例如:“海燕的品质如何体现在课文中?”“我们可以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或图片素材,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描述海燕的生活场景。
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海燕》优质教案第4课海燕【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海燕的形象。
2.品味准确、形象的语言;理解象征、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的乐观、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习海燕精神,培养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层次1.请同学们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教师提示:要注意重音、停顿、语速和语调。
明确:热情高昂,气势豪迈。
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并标好段落序号。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用“的海燕”或者“海燕,你是”的形式谈谈自己心目中的海燕。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归结:勇敢的海燕渴望暴风雨的海燕无畏的海燕海燕,你是一只无畏的精灵,在暴风雨来临之时,你毫不怯懦,勇敢地呼唤它的到来。
3.文章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
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幻中逐步完善。
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然后小组内讨论、明确: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即暴风雨“孕育”——“逼近”——“即临”:第一个画面(1~6段):暴风雨孕育之时,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个画面(7~11段):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个画面(12~16段):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二、深入探究——析形象1.讲析第一幅画面,指名朗读,思考:(1)海上景象是怎样的?海燕的表现如何?明确:“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说明环境恶劣;海燕矫健、勇猛,藐视恶劣的环境,表现了海燕渴望暴风雨到来的快乐心情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2)其他海鸟的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小组讨论,明确:海鸥在呻吟,飞窜,十分恐惧;海鸭也在呻吟,被吓坏了;企鹅非常胆怯,躲藏在悬崖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