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精品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讲授新课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和范围(1)读图分析东北地区的位置①位于我国东北部.(纬度范围大致40°N-53°N,经度10°E-135°E);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区域;②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蒙古接壤。
(2)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省和________________东部。
2.东北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气候. 东北地区属于哪个干湿区?气候特点是什么?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温带季风气候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图文并茂,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
读图,找出主要的温度带?读图找出年降水量东北地区的植被是以温带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沼泽。
请同学们读图“东北三省的地形”,指出东北地区的主要地形有哪些以及可以从事的农业生产类型。
3.地形:出示图片分析(1)在图中指出东北地区包括哪三大地形单元,盛盛行西北风;夏季温暖,盛行东南风;南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无霜期从南部的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年降水量300-1 000毫米,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以满足年一熟作物的需求 ,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东北地区包括高原、平说出具体的地形名称。
读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2)这些地形对农业生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从而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西部以高原为主,山地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平原为东北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有辽河、嫩江、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其中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东北地区主要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开展的有利条件。
3、掌握东北三省的工业开展概况、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地图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各种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开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东北三省工业开展与资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东北三省农业开展与资源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东北的图片引入东北三省的学习。
你知道我国东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吗?经济开展如何?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指导预学1、范围:包括〔〕省、〔〕省〔〕省,位于我国的〔〕。
2、地形:以〔〕和〔〕为主。
东部为〔〕山地,北部为〔〕,西倚〔〕。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
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形。
3、河流:山地的东南方有〔〕江和〔〕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4、东北三省气候〔〕,人们常用〔〕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合作探究:1、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东北三省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生产生活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3、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精导:一、自然环境〔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范围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14页图6-11,说明东北三省的辽宁省,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南部临渤海和黄海,北部、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接壤。
2、地形请学生指图课本14页图6-11及15页图6-12说明东北地形。
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以下地形:山地:东部长白山地、西部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
山脉排列呈马蹄形。
平原: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第1课时)《“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精品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及生态保护。
【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总结提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歌曲:《家在东北》。
提问:你知道东北指的是哪里吗?人们经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形容东北三省,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新课学习(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拓展延伸:闯关东山海关古称榆关,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内地通往东北的交通要道。
山海关以东,也就是东北地区,在明朝以后又俗称关东。
闯关东中的“关”,指的就是山海关。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中原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
是时,义和团乱,帝国主义乘机瓜分中国,俄国获得了东北地区大量特权,而日本经过日俄战争,迫使俄国把特权转让给日本。
2.地形:山地和平原为主在图中找出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归纳地形:山地和平原为主3.河流:找出鸭绿江、图们江它们是中国与哪国的界河?(中国与朝鲜)找出黑龙江它是中国与哪国的界河?(中国与俄罗斯)4.山河大势这些山脉排列的形状,多么像一个马蹄形啊!河流环绕四周,平原镶嵌其中。
归纳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5.气候读图,你能说一说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吗?(冷湿)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紧邻冬季风源地,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
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
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简要评价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结合气候统计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地形。
2.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
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的文化。
了解了东北三省自然、人文的总体概况,带着老师提出来的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1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根据老师出示的东北三省地形图,说出 1.位置、范围: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课方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地区的地点、范围,并对地区的地理地点做出简要评论。
●在地形图上辨别地区主要的地形种类,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地区的地形特点。
●阅读地图与天气统计图表,说出地区的气温、降水散布概略,并概括天气特点。
●举例说明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依据资料,运用剖析、对照的方法,概括地区内主要地理差别。
■ 教课目的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地点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种类,并描绘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平和降水特点,概括其天气特点;说出东北天气的差别并剖析说出这类差别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 教课要点、难点【教课要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课难点】剖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别及原因。
■ 教课策略依据课标要乞降知识特点,科学拟订目标,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经过情形联想、资料收集等感性知识的累积,逐渐达到剖析、比较、概括的学习目的,形成地区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师准备】查问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电影,并以率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依据教材的导学识题自学课文,课前收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 教课过程情形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叙述的关东地域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日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同“闯一闯” 这关东,看看那边的山山川水,感觉一下那边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日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地点、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 14 页的图 6. 11 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虑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能够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志。
问题 1:你能说出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地点吗?问题 2:你能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范围吗?东北三省指的是哪三个省?问题 3:你能从地形种类、地形区、地势三个方面,描绘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吗?学生:依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虑这些问题,而后将个人思虑的结果同桌之间进行沟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设计说明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需要科学制定目标,并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小尺度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相关视频、歌曲、生活中的现象、情境联想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学生对某区域问题会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气候的分布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工业特色,并从资源和交通上说出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与发展状况。
4.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重点难点1.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2.东北地区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3.东北地区的工业分布与特点,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1.视频《走进东北》,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第2课时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学习情境展示林海雪原、冰雕、北大仓、吉林雾凇、三江湿地等东北风光图片,并与学生就此内容互动。
师:喜欢东北三省哪些方面?生:滑雪、滑冰、看冰雕、小品……互动:通过文艺活动了解东北,如猪肉炖粉条、翠花上酸菜、火炕等二、预习检查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包括省、省和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以和为主,东部为山地,北部为,西倚,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平原。
(2)河流:长白山地的东南方有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课题:第六章省际区域第一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
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2、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想一想,图片里的景物和人物是哪个地区的?生:东北地区。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
说说你多东北三省还有那些了解?生:(自由回答)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近几年,因为赵本山的出名,小沈阳的火爆,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了“二人转”,去东北就一定要看,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其实东北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东北去看一看。
(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生解释“白山黑水”3.新课讲授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板书:一、位置和范围)出示中国政区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
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那这里的地形情况如何呢?(板书: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师出示东北三省地形图,学生合作学习完成问题。
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并在班内交流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第2课《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A.大兴安岭 B.小兴安岭 C.东北平原 D.昆仑山
2.关于东北三省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东北三省“白山黑水”,土壤肥沃
②东北三省居民交通以陆路运输为主
③东北三省居民房屋都注意通风散热
④东北三省居民房屋屋顶坡度大,墙体厚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③④
3.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干旱
B.寒潮
C.台风
D.洪涝
4.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内蒙古
B.黑龙江
C.吉林
D.辽宁
5.图中甲所在地区是我国的()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D.江汉平原
6.图中乙是我国的()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图中大连和漠河虽然都在东北
地区,但是气候却有差异,下面
说法正确的是()
A.在1月份,大连气温比漠河要高
B.冬季,大连积雪厚度比漠河要厚
C.大连和漠河的气候差异原因主要是海陆因素,与纬度因素无关D.漠河的年降水量比大连要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一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的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这节课是第一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主要涉及到东北三省的位置,主要的山脉、河流、平原、气候,而这些,在上册都以及有学习过,所以难度不大。
学期分析: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东北的山脉、河流、平原以及气候,差不多都很熟悉,这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陌生,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1.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比较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运用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说明纬度位置,地形等对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教学重点: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一些东北特色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哪里?(东北。
)问学生:你们有人去过东北吗?(去过或是没去过。
)教师再问:不管是否去过,在你们的印象里,东北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再说,既然大家对东北这么感兴趣,那么你们知道东北的确切的位置吗?你们知道那里有什么山脉有什么河流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新授:教师出示东北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包括平原和山地。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黑、吉、辽,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找出东北三省的山地和平原: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山地的东南方有鸭绿江和图们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因此,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一篇: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2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说出东北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归纳其气候特征;说出东北气候的差异并分析说出这种差异的原因;说出东北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情景联想、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如《闯关东》影片,并以带领学生闯关东为线索设计本节课,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东北三省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给同学播放电视剧《闯关东》的片段,导入新课。
教师:电视剧所讲述的关东地区就是被称为“白山黑水”的东北三省,今天老师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和大家一起“闯一闯”这关东,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感受一下那里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今天让我们“一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好吗?学生:好!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
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读课本14页的图6.11及本页的两段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课目标知识与技术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地址,能归纳地形、河流平和候等自然环境特色;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地址、地形等自然地理因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对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育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2.经过举例说明地区内自然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经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
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育学生的环境观、可连续发展观。
※教课重点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色;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课难点1.东北三省地理特色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课方法谈论法、表达法、练习法。
※课型综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现台、景观图片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顾:依照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主要的天气:三大地形区:土壤种类:耕作种类: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色以及农业,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
[讲解新课]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发掘元素,建立模型]发问:什么是白山、黑水?学生:发布看法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也许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如何的?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此刻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谈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色,包括范围、地形、河流、天气等特色。
学生:小组经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报告谈论结果。
教师合适指引并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2.地形与河流:山环: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沃野千里: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3.天气:冬天漫长严寒,夏天短促暖和降水集中在夏天,冬天降雪多多媒体展现:同学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认识了东北的大概,下边来看屏幕,赏识东北的自然特色。
八年级地理东北三省教案设计(第1课时)设计人——李晓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
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5。
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的地理差异.(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各类地形图、直方图的判读,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增强学生从地图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学习态度。
2。
通过对东北自然环境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东北三省的进一步了解.3。
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地理要素对雪期长短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难点: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播放东北代表性图片(背景音乐:大东北)。
(一)自主学习教师:你能说出图片当中描绘的大东北的样子吗?想进一步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概况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秘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书写板书)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要描述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需要了解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你还记得吗?学生:根据提问回答.设计意图: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区域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考查学生区域地理要素的分析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
新课教学教师布置任务:出示“东北三省在全国的位置"图及东北三省经纬网地图。
1、提问:东北三省的位置在哪儿?利用地图你能描述出来吗?学生: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维度较高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在14页图6.11省的山河大势。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东北地区的总体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举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尤其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
【教学难点】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1.【地理探索】长白山脉;2.【活动设计】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3.【地理探索】林海雪原。
教学资源制作PPT所需资源。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多媒体哈尔滨冰雕展视频。
教师:哈尔滨位于我国什么地区?为什么哈尔滨的冰雕闻名遐迩?学生:东北地区教师:通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我国的哪几个省份?学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东北三省。
【新知讲解】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多媒展示“东北三省地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说出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包括哪三省?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引导。
(1)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大致位于38°N~53°N、118°E~135°E之间,所处纬度较高。
(3)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地形与河流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学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2)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的河流?(3)如何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1)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及东北平原,地形结构呈“马蹄形”。
其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2)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还有中朝边境的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等;(3)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呈现“山环水绕”的特点。
教师:“白山”“黑水”分别指什么?学生:“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多媒体展示“东北平原景观图”。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
2.运用地图,比较东北三省地形和气候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丰富的图文资料,会利用图中的有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继续巩固和培养读图用图能力,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东北三省工业未来发展的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重点难点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难点:分析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播放自制的东北风光片PPT—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美丽的东北风光,配上亲切、熟悉的背景音乐《家在东北》,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东北三省的兴趣,导入新课。
【自学互研】知识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探究活动】读教材图 6.11和图 6.12,探究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河流。
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归纳总结】1.位置和范围位置位于我国东北部范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别称“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地形与河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脉东:长白山脉北:小兴安岭西:大兴安岭地形区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构成河流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山河大势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探究活动】读教材图6.13,探究东北三省的气候。
1.读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利用地图描述和归纳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知道本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了解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难点】重点: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难点: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师出示东北地区林海雪原等景观图片,引入新课。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结合“中国政区图”,观察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等。
2.在图中找出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黑龙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
3.师生共同总结,明确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形容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4.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可结合中国的气候分布来分析)(1)东北三省主要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较充沛。
但降水集中在夏季。
(2)东北三省纬度较高,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气温很低,降雪较多。
(3)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中温带,小部分位于寒温带、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5.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6.教师巡视,释疑。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1.学生了解标题中的“北大荒”和“北大仓”的含义。
2.学生自主归纳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教师补充,共同总结。
有利条件: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在春秋季节易受寒潮影响,发生低温冻害。
了解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以及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拓展:东北三省除了分布有广阔的平原,还有大面积的山地,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可展示图片,介绍东北的林区及林产品。
)学生了解东北的湿地、生态危机及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再次明确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地位。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方案
第1课时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一、教学目标
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3.运用资料比较东北三省内的地形和气候差异。
4.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东北地形图上找到东北三省主要的平原和山地,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根据东北的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归纳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资料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
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
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
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
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课时分配上分为2个课时。
此为第1课时,在教学策略上,通过“坐着高铁看中国”视频
作为导入,展示哈大高铁沿线风光、起止点等画面,以此展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哈大高铁
所在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增加趣味性。
四、教学流程
1.下列山脉没有位于东北地区的是()
A.太行山脉
B.大兴安岭
C.小兴安岭
D.长白山脉
2. 对东北三省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水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东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
()
A.山地和平原、丘陵
B.高原和平原
C.高原和山地
D.山地和盆地
4.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B.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C.降水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D.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1月气温分布
(1)据图归纳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东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
【答案】
1~4: A;A;A;D
5.(1)南高北低,南北气温差异大。
(2)南部纬度低,且受冬季风影响稍小,气温较高,而北部相反;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使得局部地区气温差异大。
六、课程小结
七、板书设计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范围与范围
1.我国东北部,包括黑、吉、辽
2.118°E~135°E,38°N~53°N
3.北半球、中纬度、温带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与河流
地形区:东北平原、大兴安岭、长白山等
河流: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
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短促温暖,冬季寒冷漫长,冷湿
原因:纬度高,近冬季风源地
影响
八、课后作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并分析其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