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面PN结InSb红外探测器响应时间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42.16 KB
- 文档页数:7
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实验研究摘要近几十年来,光电探测器在光通信、国防探测、信号处理、传感系统和测量系统等高精尖科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信息为导向的时代,时间就是生命,提高速度的需求日益紧迫,提高光电探测器响应速度的努力几乎从诞生它的一刻起就没停止过。
本实验主要研究光敏电阻和光电二极管的响应时间。
理论分析先从光敏电阻的光谱响应特性、照度伏安特性、频率响应、温度特性和前历效应来考察它的工作影响因素,确定光敏电阻响应时间与其入射光的照度、所加电压、负载电阻及照度变化前电阻所经历的时间的关系。
从光电二极管的模型分析,我们知道光电二极管的响应时间有三个方面决定:①光生载流子在耗尽层附近的扩散时间;②光生载流子在耗尽层内的漂移时间;③与负载电阻并联的结电容所决定的电路时间常数。
文中将详细分析计算对比三个时间的数量级,以确定提高响应速度的最有效途径,并提出改善光电二极管的有效方法和PIN模型。
实验研究时,采用近似脉冲的光源,经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输入快速响应的CS-1022型示波器,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响应时间,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因素。
关键词: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半导体,影响因素AbstractIn recent decades, photoelectric detector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tech areas such as optical communications, national defense detec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sensing system and measurement system .in the era which leaded by information, time is life. Improving speed increasingly is urgent needs of photoelectric detector.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speed, effort haven't been stopped from birth to its moment. This experiment mainly researchs photoconductive resistance and photoelectric diode response time.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studys photoconductive resistance properties,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volt-ampere characteristics, frequency response and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 and former calendar effect to examine its working influence factors, and find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photoconductive resistance response time and incident light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voltage, load resistance and the time experienced before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change. From the model analysis of the photoelectric diode, we know that the response time of the photoelectric diode has three aspects: (1) The diffusion time of photon-generated carrier near depletion layer.(2) The drift time of photon-generated carrier in depletion layer .(3) The constant of the circuit decided by junction capacitor which parallel with the load resistance . The detailed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order of magnitude of three time will be contras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photoelectric diode’s reaction speed,and the effective PIN model.In the experimental study, we use a pulse generator as light source, and the detector pulse output signal input quick response CS - 1022 type scillograph. So we can read direct response time in oscilloscope directly, then analyze the results, find out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probe response time.Key word:Photoelectric detector, response time, semiconductor, influencing factors目录1 绪论 (1)1.1光电探测器发展历程 (1)1.2近年高速探测器的发展成果 (2)1.3光电探测器的分类 (4)1.4光电探测器的物理基础 (6)2 典型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研究 (10)2.1光电导探测器 (10)2.1.1光电转换原理 (10)2.1.2工作特性分析 (12)2.1.3时间响应特性及改善 (17)2.2 PN结光伏探测器 (17)2.2.1光电转换原理 (18)2.2.2 光伏探测器的工作模式 (19)2.2.3 Si光电二极管的构造与特性分析 (21)2.2.4 频率响应特性及改善探讨 (24)3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实验研究 (32)3.1实验原理 (32)3.1.1脉冲响应 (32)3.1.2幅频特性 (33)3.2实验仪器 (34)3.3实验步骤 (35)3.4实验结果与分析 (37)结论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1)1 绪论自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问世以来,古老的光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此同时,电子学也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
InSb材料的表征计雨辰;王小龙【摘要】InSb为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77 K时为0.232 eV,在3~5μm红外探测器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InSb晶体材料应用及制备的发展情况,对InSb材料的晶体结构、热学性质、机械性能、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的表征进行了叙述。
根据InSb材料的基本特性,对其制备发展过程中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InSb is a direct band-gap semiconductor material,and its energy gap is 0. 232 eV at 77 K,so it is a very im-portant fabricating material for 3~5 μm infrared detectors. The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nSb material is intro-duced. The crystal structure,thermal property,mechanical property,optical property and electrical property of InSb are discuss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possible difficulties in InSb material fabrication are predicted according to its properties.【期刊名称】《激光与红外》【年(卷),期】2016(046)005【总页数】5页(P522-526)【关键词】InSb;半导体;材料表征【作者】计雨辰;王小龙【作者单位】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13自1952年Welker[1]发现III-V族化合物的半导体材料特性后,人们逐渐对III-V族化合物,尤其是InSb材料的性质展开研究[2]。
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与响应时间研究与探索哎呀,说起光电探测器,这可真是个有趣又重要的东西!你想想,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从智能手机的摄像头到太空望远镜,从医疗设备到自动驾驶汽车,到处都有光电探测器的身影。
我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科技展览。
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展示光电探测器应用的展台。
展示人员拿着一个小小的光电探测器模块,给我们演示它是如何工作的。
他用一束很微弱的光线照射在探测器上,旁边的仪器立刻就显示出了光线的强度和相关的数据。
我当时就特别好奇,这么小的一个东西,怎么就能这么灵敏地检测到光线的变化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啦。
灵敏度可是衡量光电探测器性能的一个关键指标。
简单来说,就是它能多敏锐地察觉到光的存在和变化。
比如说,在夜晚拍摄星空的时候,如果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不够高,那可能就捕捉不到那些微弱的星光,我们看到的星空照片就会是一片漆黑,啥也看不清。
但要是灵敏度高呢,就能把那些暗淡的星星都清晰地呈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轮美奂的星空图。
那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得从它的工作原理说起。
光电探测器就像是一个超级敏感的“小眼睛”,当光线照射到它上面时,会引发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就好比是一场微小的“光的派对”,光子们和探测器内部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了电流或者电压的变化。
而这个变化的大小,就决定了探测器的灵敏度高低。
为了提高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科学家们可是绞尽了脑汁。
他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探测器的材料,寻找那些对光更加敏感的物质。
就像在一堆水果中,挑选出最甜、最饱满的那一个一样。
比如说,有些材料能够吸收更多的光子,转化效率更高;有些材料则能够在更低的光强度下就产生明显的响应。
除了材料,探测器的结构设计也很重要。
想象一下,一个精心设计的房子,每个房间的布局都恰到好处,通风采光都极佳。
光电探测器也是这样,合理的结构能够让光线更好地被接收和处理,从而提高灵敏度。
比如说,增加探测器的接收面积,就像给“小眼睛”戴上了一副大眼镜,能看到更多的光;或者优化内部的电路设计,让信号传输更加顺畅,减少损耗。
文章编号:1672-8785(2021)04-0015-06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十字D元问题的研究程雨李忠贺谢3肖5黄婷(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15)摘要:InSb红外焦探测器在中波红外波段占据重要地位,但十字盲元问题严重降低了探测器的性能。
通过聚焦离子束定位剥离手段,发现了十字盲元区域的钮凸点失效。
进一步检测发现,钮凸点制备参数欠佳。
通进钮凸点形状和增,了焊接面的牢。
此后发现极少InSb器件存在十字盲元问题。
在80°C下对钮凸点改进后的InSb红外器件进行了14天烘烤。
经测试,十字盲元数目保持不变,钮凸点的可靠性较好。
改进钮凸点制备技术可有效解决十字盲元问题。
互连失效是十字盲元问题的原因。
以此类推,该可解决所有InSb红外器件的十字盲元问题。
关键词:十字盲元;失效分析;InSb红外探测器中图分类号:TN362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8785.2021.04.003 Study of Cross-shaped Dead Pixels in InSb IRFPA DetectorsCHENG Yu,LI Zhong-he,XIE Heng,XIAO Yu,HUANG Ting(North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Optics,Beijing100015,China)Abstract:InSb infrared focal plane array(IRFPA)detectors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the medium wave infrared band.But cross-shaped dead pixels severely redu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tectors.It was found that indium bumps were invalid in the cross-shaped dead pixels'regions by focused ion beam technology.Fur ther inspection revealed that the indium bump preparation parameters were not good.Through improving the shape of the indium bumps and increasing the height,the firmness of the welding surface was strengthened,very few InSb detectors had the problem of cross-shaped dead pixels.The optimized InSb infrared detectors werebakedat80Cfor14days andthenumberofcros-shapeddeadpixelsremainedunchangedaftertes-ting.The reliability of indium bumps was good.Optimizing indium bump prepara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cross-shaped dead pixels problem.Interconnection failure is the main cause of the cross-shaped dead pixels problem.By analogy,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cross-shaped dead pixels problem of all InSb infrared detectors.Key words:cross-shaped dead pixel;failure analysis;InSb infrared detector收稿日期:2020-11-01作者简介:程雨(1989),女,黑龙江大庆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红外林料与器件研究。
InSb红外探测器表面钝化工艺研究信思树1,黎秉哲1,郭胜1,2,袁俊1,孙翔乐1,王甜姗1(1. 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23;2.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本文工作主要研究了InSb红外探测器表面钝化工艺问题,逐一探讨了射频功率、R(SiH4:N2O)配比、沉积温度、工作压强等工艺参数对InSb芯片表面钝化工艺的影响。
将不同条件下获得的材料分别制成MIS结构和红外探测器并进行C-V和I-V测试,结果表明在射频功率为80W、R配比为20:10、沉积温度为200℃、工作压强为10Pa时,钝化后的试样C-V特性曲线良好,I-V特性曲线反向平缓,性能较好,满足探测器芯片研制的要求,进一步证实了该条件下的钝化效果较佳。
关键词:表面钝化;InSb;PECVDStudy on Surface Passivation Technology of InSb Infrared DetectorXIN Sishu1,LI Bingzhe1,GUO Sheng1,2,YUAN Jun1,SUN Xiangle1,WANG Tianshan1(1. Kunming Institute of Physics, Kunming 650023, China; 2.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 China)Abstract:The work of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surface passivation process of InSb infrared detector,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of RF power, R(SiH4:N2O) ratio, deposition temperature and working pressure on the surface passivation process of InSb chip. The material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were respectively made into MIS structure and infrared detector and tested by C-V and I-V.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F power was 80W, the R ratio was 20:10, the deposition temperature was 200℃, and the working pressure was 10Pa, the C-V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the passivated sample is good, the I-V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reversed, the performance is good,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chip development, further it was confirmed that the passivation effect under this condition is better.Key words:surface passivation, InSb infrared detector, PECVD0引言InSb红外探测器表面钝化工艺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工艺制备方法形成不同钝化作用和效果的钝化膜,如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聚酞亚胺钝化膜等[1]。
pn结结深对台面型InSb光伏型探测器性能的影响摘要:基于Silvaco二维数值仿真研究了pn结结深对台面型InSb光伏型探测器串音和量子效率的影响,通过分析探测器中横向电场分布、纵向电场分布、复合速率分布等与pn结结深的相关性,揭示了pn结结深影响探测器的串音和量子效率的内在物理机制,并获得了对探测器优化设计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InSb光伏型探测器;pn结结深;串音;量子效率中图分类号:TJ765.3+33;TN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048(2015)05-0036-05Abstract:Based on Silvaco 2D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effects of pn junction depth on the crosstalk and quantum efficiency of the mesa InSb photovoltaic detector are studi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the transverse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as well as the recombination rate of detector and the pn junction depth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n junction depth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inherent physical mechanisms of the crosstalk and the quantum efficiency. And it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mesa InSb photovoltaic detector.Key words:InSb photovoltaic detector;pn junction depth;crosstalk;quantum efficiency0引言近年来,随着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红外探测系统在军事领域和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1]。
光电技术概念题总结1光电探测器性能参数包括哪些⽅⾯。
答:为了评价探测器性能优劣,⽐较不同探测器之间的差异,从⽽达到根据具体需要合理正确选择光电探测器件的⽬的,制定了⼀套性能参数。
通常包括积分灵敏度,也成为响应度,光谱灵敏度,频率灵敏度,量⼦效率,通量阈和噪声等效功率,归⼀化探测度及⼯作电压、电流、温度及⼊射光功率允许范围。
2光⼦效应和光热效应答:光⼦效应是指单个光⼦的性质对产⽣的光电⼦起直接作⽤的⼀类光电效应。
探测器吸收光⼦后,直接引起原⼦或分⼦的内部电⼦状态的改变。
光⼦能量的⼤⼩,直接影响内部电⼦状态改变的⼤⼩。
因为,光⼦能量是h ,h是普朗克常数, 是光波频率,所以,光⼦效应就对光波频率表现出选择性,在光⼦直接与电⼦相互作⽤的情况下,其响应速度⼀般⽐较快;光热效应和光⼦效应完全不同。
探测元件吸收光辐射能量后,并不直接引起内部电⼦状态的改变,⽽是把吸收的光能变为晶格的热运动能量,引起探测元件温度上升,温度上升的结果⼜使探测元件的电学性质或其他物理性质发⽣变化。
所以,光热效应与单光⼦能量h 的⼤⼩没有直接关系。
原则上,光热效应对光波频率没有选择性。
只是在红外波段上,材料吸收率⾼,光热效应也就更强烈,所以⼴泛⽤于对红外线辐射的探测。
因为温度升⾼是热积累的作⽤,所以光热效应的响应速度⼀般⽐较慢,⽽且容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以后将要介绍⼀种所谓热释电效应是响应于材料的温度变化率,⽐其他光热效应的响应速度要快得多,并已获得⽇益⼴泛的应⽤。
3请简要说出InSb和PbS光敏电阻的特性。
答:(1)PbS:近红外辐射探测器,波长响应范围在1~3.4µm,峰值响应波长为2µm,内阻(暗阻)⼤约为1MΩ,响应时间约200µs。
(2)InSb:在77k下,噪声性能⼤⼤改善,峰值响应波长为5µm响应时间短(⼤约50×10-9s)4为什么说光电池的频率特性不是很好?答:光电池总的来说频率特性不是很好,这是由于两个⽅⾯的原因:第⼀,光电池的光敏⾯⼀般做的较⼤,因⽽极间电容较⼤;第⼆,光电池⼯作在第四象限,有较⼩的正偏压存在,所以光电池的内阻较低,⽽且随⼊射光功率变差,因此光电池的频率特性不好.5在光度单位体系中,基本单位是如何定义的。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研究光电探测器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那可是越来越广泛啦,从通信领域到医疗成像,从安防监控到航空航天,到处都有它的身影。
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这个重要的话题。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捣鼓一个光电探测的小实验。
当时我满心期待地调整着各种参数,想要得出准确的响应时间数据。
那场景,就像是一位大厨在精心烹制一道神秘的菜肴,每一种调料的添加都得恰到好处。
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简单来说,就是它从接收到光信号到给出相应电信号所需要的时间。
这就好比你在路上看到一个红灯,从你意识到红灯亮了到你踩下刹车,这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探测器的性能就越好,就像一个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越快,越有可能在比赛中胜出。
要搞清楚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咱们得先了解一下它的工作原理。
光电探测器的核心部分通常是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硅、锗、砷化镓等。
当光照射到这些材料上时,材料内部的电子会被激发,从而产生电流。
但是这个过程可不是瞬间完成的,就像你煮饺子,水烧开了饺子下锅,也得等一会儿才能煮熟不是?影响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因素那可多了去了。
首先就是材料本身的性质。
不同的材料,其电子的迁移率、寿命等都不一样,这就直接影响了响应速度。
比如说,硅材料的响应速度相对较快,而锗材料可能就会慢一些。
然后是探测器的结构和工艺。
这就好比盖房子,结构设计得合理,施工工艺精细,房子才能坚固耐用。
探测器的结构如果设计得巧妙,能够让光更有效地被吸收和转化,从而缩短响应时间。
工艺方面,比如制造过程中的杂质浓度控制、界面平整度等,都会对响应时间产生影响。
还有外部因素也不能忽视。
比如说,光照的强度和波长。
就像你给植物浇水,水太多或者太少,植物都长不好。
光太强或者太弱,波长不合适,探测器的响应时间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测量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科学家们可是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叫做“脉冲法”。
简单来说,就是给探测器一个短脉冲的光信号,然后观察它输出电信号的变化。
《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篇一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红外探测器在军事、安全、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就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二、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基本原理与特点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是一种具有独特电子能带结构的材料,其特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系数和较低的暗电流。
这种材料在红外探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调整超晶格的周期性结构,使得光生电子和空穴在势垒的引导下发生Ⅱ类能带偏移,从而实现光响应的增强。
三、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制备技术制备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关键在于掌握精确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和器件制备工艺。
近年来,科研人员通过不断优化生长条件和制备工艺,成功制备出了高性能的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
这些技术包括高精度薄膜控制、精细能带结构设计等。
四、研究进展概述1. 材料性能优化: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生长条件,实现了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材料性能的显著提升。
其中包括提高光吸收系数、降低暗电流、提高量子效率等。
2. 器件结构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探测器的性能,研究人员对器件结构进行了改进。
如采用多周期超晶格结构、异质结设计等,以实现更好的光响应特性和响应速度。
3. 工艺优化: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如提高薄膜均匀性、降低缺陷密度等,有效提高了势垒型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InP基PIN型红外探测器结构与外延工艺研究中期报
告
中期报告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InP基PIN型红外探测器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应的外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优化。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搜索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征,为本研究提供基础知识。
2.器件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InP基PIN型红外探测器,优化外延工艺参数,获得良好的探测器结构。
3.性能测试:采用测试系统对制备好的探测器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优化性能,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
三、研究结果:
1. 文献综述:经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了解了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和结构特征,为本研究提供了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2. 器件制备: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成功制备了InP基PIN型红外探测器。
通过优化温度、功率等参数,得到了良好的器件结构和质量。
3. 性能测试:采用测试系统对制备好的探测器进行性能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
(1)在室温下,探测器的响应波长范围为2-3微米,响应速度为20 ns。
(2)探测器的灵敏度高达2 A/W,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制备了InP基PIN型红外探测器并优化了性能。
虽然在响应速度方面还有提高空间,但是在灵敏度方面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
未来将继续优化外延工艺,提高探测器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快速光电探测系统响应时间精密测量装置韩强盛;张保洲;卢利根;艾明泽【摘要】快速光电探测系统或光电探测器,在频闪光源和动态显示目标的光度测量中应用十分广泛。
给出了一套准确测量光电探测系统或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测量装置,该装置适于测量的光电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极限为10-7 s,为了验证激光方波信号的质量,还采用光电倍增管(PMT)作为快速探测器制备了快速光电探测系统,因此本装置还具有测量频闪光源和动态显示目标瞬态光度的能力。
%High-speed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or photoelectric detector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photo-metric measurement of strobe light and targets of dynamic displa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t of measurement device that can complet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response time of the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ystem or photoelectric detector, and this device is capable of measuring the fastest response time of 10 In order to verify the quality of the laser square wave , a photo-multiplier tube (PMT) is prepared as the detector of a fast optical detection system .So this device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measure the instantaneous luminosity values of strobe light and dynamic -displaying targets.-7 s.【期刊名称】《照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光电探测系统;响应时间;激光方波信号;瞬态测量;Lab-view【作者】韩强盛;张保洲;卢利根;艾明泽【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100875; 北京市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北京100875; 北京市应用光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5;辽宁省计量测试研究院,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23光电探测系统能够将外界输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转换速度的快慢取决于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
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研究进展(特邀)摘要: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是一种应用于红外成像以及红外光谱仪等领域的光电传感器。
本文对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首先,介绍了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的基本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特性。
然后,阐述了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接着,总结了近年来在材料生长、器件结构设计、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对未来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生长技术,器件结构,性能优化引言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安防、工业监控、医学诊断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关注于提高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响应速度和工作温度等性能指标。
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由于其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在红外探测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1. 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的基本结构和电子能带结构特性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由InAs和InAsSb两种材料的周期性堆叠组成。
InA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红外探测器领域的半导体材料,而InAsSb是一种锑化物化合物半导体,通过在InAs基底上引入少量的锑原子进行调控。
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势垒型InAs/InAsSbⅡ类超晶格的电子能带结构特性主要体现在带隙、能带边沿、质量相对论效应等方面。
由于在超晶格结构中引入了InAs和InAsSb两种材料的周期性堆叠,使得电子在二者之间发生跃迁时,会产生更大的能隙,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探测器的宽带响应能力。
此外,势垒型I nAs/InAsSbⅡ类超晶格还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的参数实现对带隙的调节,使得其能够适应不同波段的红外光信号探测。
主动红外八侵探测器等效探测距离和响应时间
顾晓吴;时毓馨
【期刊名称】《警察技术》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主动红外八侵探测器等效探测距离和响应时间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顾晓吴,时毓馨国际GB10408.4—89《主
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了入侵报警系统中主动红外入侵将测器在性能、结构和安装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的制订,虽...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顾晓吴;时毓馨
【作者单位】[1]公安部安全防范报警系统;[2]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15
【相关文献】
1.激光对射入侵探测器与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性能分析 [J], 刘琳;
2.台面PN结InSb红外探测器响应时间研究 [J], 马启;邓功荣;苏玉辉;余连杰;信思树;龚晓霞;陈爱萍;赵鹏
3.国内首家通过CCC认证的主动红外产品——圣威尔SELCO主动红外探测器 [J], 无
4.一种二极管型红外热探测器热学参数的电学等效测试方法 [J], 刘超; 侯影; 傅剑宇; 刘瑞文; 魏德波; 陈大鹏
5.MEMS红外探测器响应时间测量方法研究 [J], 张琛琛;毛海央;白乐乐;熊继军;王玮冰;陈大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测量InSb器件PN结深度的有效方法--阳极氧化法
吴云天
【期刊名称】《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1)003
【摘要】对如何利用"阳极氧化法"显示化合物半导体InSb(锑化铟)PN结的剖面形貌进行了研究,该方法解决了InSb器件PN结深度的测量问题,可操作性强,对于该类半导体器件生产工艺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63-65)
【作者】吴云天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咸阳,712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36
【相关文献】
1.p-n结结深对台面型 InSb 光伏型探测器性能的影响 [J], 马京立;杨翠;张小雷;孟超;吕衍秋;司俊杰
2.阳极氧化法测量硅太阳能电池结深及杂质浓度分布 [J], 鞠定德;汪玉川
3.扩展电阻法测量亚微米器件的结深和杂质分布 [J], 张安康;王健华
4.INSB伪币检测传感器件的磁灵敏度研究 [J], 方培生;樊小勇;等
5.用“阳极氧化法”测量InSb器件的p-n结深度 [J], 宁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nSb过热电子远红外探测器
徐建人;龚雅谦
【期刊名称】《红外研究》
【年(卷),期】1990(009)004
【摘要】指出采用低浓度高补偿N型InSb单晶材料是改善远红外探测器性能的
有效途径。
得到的最小的探测器噪声等效功率NEP为6.0×10^(-12)WHz^(-1/2)。
通过改进探测器的腔体结构,成功地探测到耿氏振荡器产生的3.24mm辐射。
【总页数】6页(P287-292)
【作者】徐建人;龚雅谦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15
【相关文献】
1.光生电子碰撞离化对InSb离子注入探测器光谱响应的影响 [J], 姚欣;方家熊
2.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十字盲元问题的研究 [J], 程雨;李忠贺;谢珩;肖钰;黄婷
3.外延型InSb(InAlSb)探测器工艺分析 [J], 尚林涛;师景霞;温涛;赵建忠
4.InSb面阵探测器波段内脉冲激光干扰响应特性研究 [J], 刘俊明;李丽娟;王朝林;
段萌
5.InSb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区域性过热盲元问题研究 [J], 程雨;龚志红;肖钰;黄婷;温涛;亢喆;宁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面PN结InSb红外探测器响应时间研究马启;邓功荣;苏玉辉;余连杰;信思树;龚晓霞;陈爱萍;赵鹏【摘要】The relationships of response time, quantum efficiency and dark current of InSb photovoltaic detector are calculated theoretically. The preconditions were set up, in which the InSb infrared detector response time varies from 20ps to 60ps when quantum efficiency changes from 0.56 to 0.61. The mesa p+-n structure is set for the detector as another condition. Through I-V,C-V curve test, the parameters of devices agree with designed values. The response time is 0.3?s with pulse response testing. There is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oretical valu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for limitations of bond pad capacitance and distributed capacitance.%分析了光伏InSb探测器响应时间与量子效率、反向饱和电流的关系,设计出量子效率为0.61~0.56、响应时间为20~60 ps的锑化铟(InSb)红外探测器,实验制备了台面p+-on-n结构的探测器.通过I-V、C-V测试验证了制备的器件物理参数与设计值吻合.采用脉冲响应测试了InSb探测器的响应时间(0.3?s),由于封装和其他分布电容的限制,响应时间测试值与理论计算值存在差距.【期刊名称】《红外技术》【年(卷),期】2016(038)004【总页数】5页(P305-309)【关键词】红外探测器;锑化铟(InSb);响应时间;量子效率;台面PN结【作者】马启;邓功荣;苏玉辉;余连杰;信思树;龚晓霞;陈爱萍;赵鹏【作者单位】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216光子型红外探测器是利用红外辐射光子在半导体材料中激发非平衡载流子,引起电学性能变化,属于内光电效应。
由于内部电子直接吸收红外辐射,不需要加热物体的中间过程,因而光子探测器响应速度快[1-3]。
InSb是Ⅲ-Ⅴ族二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本征吸收的窄禁带半导体,因此,决定红外探测器优质因子的量子效率较高;具有很高的电子迁移率(比硅高2个数量级)[4-6]。
理论上,InSb光伏探测器非常适合于中波红外的快速探测。
InSb光伏探测器,国际上普遍采用传统的单晶体材料制备。
本文根据探测器响应的机理,设计并制备了台面PN结快响应InSb光伏探测器。
通过器件I-V、C-V曲线和脉冲响应时间的测试,分析影响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因素,并提出减小探测器响应时间的方法。
PN结光电探测器对辐射信号的响应主要由芯片的响应时间和前放电路的响应时间决定。
其中芯片的响应时间包括:①电中性区光生载流子扩散到耗尽区所需的时间;②光生载流子漂移通过耗尽区所需要的时间;③电时间常数RC,它与结电容及包括外电路阻抗在内的电阻有关。
假设光从p区入射,光生载流子在p区的扩散时间为[7]:式中:Wp为p区厚度;Dn为电子扩散系数。
探测器的基区同样存在辐射信号的吸收,n区光生载流子的扩散时间为[7]:式中:Lp为空穴扩散长度;tp为空穴寿命。
饱和速度为Vd的载流子通过宽度为W耗尽区的渡越时间tr为[8]:式中:NA、ND为p区和n区的掺杂浓度;es为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ni为本征载流子浓度;N0=NAND/(NA+ND)为有效掺杂浓度。
结电容(CD)主要是耗尽区电容(Cj)和焊盘电容(Cox),有影响的电阻主要是串联电阻(Rs)和外电路的负载电阻(RL),这时响应时间为[9]:式中:e0是真空介电常数;Aj是结面积;ABP是焊盘面积。
PN结器件有台面和平面两种,本论文采用台面结构。
为获得高性能、快响应的探测器,除了响应时间要短,还需要综合考虑量子效率和暗电流因素:1)量子效率与响应时间的关系PN结光电器件响应时间主要受扩散时间、漂移时间和RC时间常数的限制。
器件的量子效率受响应速度的限制,根据PN突变结光电二极管的量子效率[11]计算量子效率与响应时间的关系,计算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式中:b1=SLe/De=S/(Le/te)、b2=SLp/Dp=S/(Lp/tp);Le为电子扩散长度;te为电子寿命。
结合公式(1)、(2)并忽略表面反射,理论计算出量子效率与受扩散限制的响应时间关系。
从图1、图2、图3中可以得到,PN结InSb能够满足快响应和高量子效率红外探测器的要求。
公式(3)表明漂移时间正比于耗尽层的宽度,而RC时间常数与耗尽区宽度成反比。
因此在RC时间常数和耗尽区量子效率有关的渡越时间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对材料的掺杂浓度必须进行优化。
2)反向电流为[10]:式中:Dp为空穴的扩散系数;t为产生寿命。
器件反向饱和电流密度与ND成反比,所以基区掺杂浓度不能太低,此外PN器件的R0A的大小与少子寿命和n区掺杂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另外,需要将表面漏电流降至最小,使得体内暗电流成为器件的主要暗电流成分。
3)InSb探测器结构设计及理论计算结果通过响应时间和量子效率的理论计算可以明确,探测器在响应时间和量子效率之间必须折中;p区掺杂浓度对器件响应时间的影响很小,p区掺杂浓度NA=1×1016 cm-3时器件R0A最佳[12]。
另外,还需要考虑衬底浓度对器件欧姆接触和串联电阻的影响。
表1是不同掺杂浓度和p区厚度时各部分的响应时间和器件总响应时间的设计及结果。
计算器件响应时间选用的参数为,n区掺杂浓度ND=1×1011~1×1015 cm-3、基底厚度约为500mm、p区掺杂浓度NA=1×1016 cm-2、p区厚度0.1~3.2mm、采用截止波长的吸收系数3500cm-3、反射系数r=0.3、负载电阻RL=50W。
理论计算RC时间常数时未考虑Cox,实际中因r取值不同,量子效率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p区厚度设计也会有所不同。
由表1中的数据得到:①当p区掺杂浓度NA=1×1016 cm-3,厚度0.8mm时,制约InSb器件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是n区载流子扩散时间,为了提高器件的响应时间,通过增加p区的厚度使p 区量子效率增加、n区量子效率减小,使n区的光响应信号可忽略;②器件p区厚度为2.6~3.2mm时,器件响应时间减小、量子效率略小。
分析上述的研究结果,对器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器件最终设计为台面PN结构,p区掺杂浓度NA=1×1016 cm-3,厚度为2.6~3.2mm;n区掺杂浓度ND=1×1013~1×1014 cm-3,厚度为500mm。
所设计的探测器响应时间为20~60ps,反向电流密度与常规器件相比变化不大。
对器件延伸电极和金属引线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小分布电容的影响,器件采用掺碲n型单晶InSb体材料,经表面处理后,Be离子注入掺杂形成p-n结并退火和去除损伤层。
光敏面为p-on-n台面结构,通过光刻技术和湿法腐蚀工艺获得不同的光敏面(直径f为200mm、1350mm和140mm×60mm)。
采用PECVD制备SiO2钝化层和磁控溅射制备Cr/Au金属膜,抑制器件表面漏电和获得极小的串联电阻,保证器件性能的稳定性,器件结构如图4所示。
将制备好的芯片液氮制冷到77K温度下,分别采用Keithley 2400数字源表和KEYSIGHT B1500A半导体测试分析仪对器件进行I-V、C-V特性测试和脉冲响应时间测试。
1)器件I-V测试图5是不同光敏元尺寸(直径f为200mm、1350mm和140mm×60mm)的芯片在77K温度下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从测试结果可以得到3种样品的R0A均超过103 Wcm2,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这3种器件设计方法是合理的。
PN结I-V曲线表明所制备的芯片具有较好的结特性,能满足应用的要求。
n区载流子浓度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1×1013~1×1014 cm-3),抑制了器件的产生-复合电流,使得探测器的暗电流较小。
2)器件C-V测试测试了芯片1MHz频率下的C-V曲线,综合考虑引线和测试系统带来的分布电容,得到图6。
从图中可以得到,零偏压下芯片的电容约为19.5pF。
通过公式(5)计算得到的电容为5 pF,小于实际测量值。
原因是当器件结面积很小时Cox是不能忽略的。
另外,从测试结果拟合得到基区载流子浓度1.4×1013 cm-3,与设计的掺杂浓度范围吻合。
依据公式(4)结合实际的工艺参数计算出了Cox约为14.5pF。
将计算得到的电容和Cox相加,得到总的电容值C接近于19.5pF。
从测试和计算结果得到Cox对器件总的电容有很大影响。
为得到小的响应时间,需通过器件设计减小Cox。
表2中,随着器件的光敏面积和电学面积比值越大,器件的归一化电容越小,当光敏面面积与电学面积之比大于80%时,可以获得较小的结电容,将利于提高器件的响应时间。
但当光敏面积逐渐接近结面积时,器件的串联电阻将会增大。
将同一芯片封装于普通杜瓦、高频杜瓦中,液氮制冷到77K,测试了不同封装下的C-V曲线(图7)。
可见,封装和引线存在不小的分布电容,为使封装后的探测器电容与芯片电容接近,需要对器件封装和引线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3)脉冲响应时间测试将芯片封装到宝石窗口的金属杜瓦中,液氮制冷后,采用带宽为100MHz的电路作为探测器的前放电路,用中波红外光源测试器件的响应时间,输出信号采用示波器读取(采用示波器光标读取输出信号的幅值,依据响应时间的定义,提取数据绘出响应时间图)。
实验结果如图8、图9所示,普通探测器响应时间为0.8ms,快响应探测器响应时间为0.3ms,与理论计算的响应时间20~60ps存在不小差距,主要原因是:①整个封装的管壳、杜瓦、引线的分布电容都会使器件总的电容增大,导致器件的时间常数增大;②前放电路带宽制约了器件的响应时间,电路3dB截止频率应大于器件的截止频率,电路输入阻抗还需要与探测器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