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 格式:docx
- 大小:10.89 KB
- 文档页数:2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又称皮肤水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猪只常见的疾病。
水肿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48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
水肿病的发生会给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水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探讨。
一、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1. 遗传水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品种的仔猪更容易患病。
一般来说,长毛猪更容易发生水肿病,而短毛猪较少患病。
2. 动物交叉传染仔猪水肿病病原体可以通过仔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一旦场内有仔猪患病,容易导致其他仔猪感染,加重疾病的传播。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肿病的发生。
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畅、粪便清理不及时等会增加水肿病的发生风险。
4. 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造成水肿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供应不足、饮水不干净等都会增加仔猪患水肿病的可能性。
二、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1. 严格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水肿病的发生,首先要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
饲料要保持新鲜,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舍内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
饲养者还需定期清理粪便和保持通风。
2. 注重疫苗接种仔猪水肿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控制。
在仔猪出生后不久,就应该进行水肿病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 饲料营养均衡有关研究表明,饲料的营养不均衡也会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饲养者应该注意饲料的合理配比,确保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
4. 个体照顾仔猪水肿病首先发生在刚出生的仔猪身上,饲养者应该随时观察仔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蔓延。
5. 防治有关病虫害一些外来病虫害也可能会传播水肿病,因此饲养者应该注意对猪圈的消毒和卫生,保持猪圈干净和无病虫害。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
饲养者应重视水肿病的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水肿病的发生风险,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仔猪水肿病防治汇报人:日期:•仔猪水肿病概述•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预防措施与方案制定目录•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康复期管理与注意事项•总结与展望01仔猪水肿病概述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
定义致病菌感染、饲养环境差、应激因素等。
发病原因定义与发病原因多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通过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
流行特点与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浅快,后期共济失调,四肢无力,摇摆不稳,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最后昏迷不醒而死。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胃壁显著水肿,常见于胃大弯和贲门部,肠系膜水肿,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
02诊断方法与鉴别诊断仔猪水肿病典型症状包括眼睑、颜面、颈部等处水肿,以及运动失调、惊厥等神经症状。
观察临床症状剖检病死猪,可见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以及脑膜充血、脑实质变软等病变。
检查病理变化临床诊断要点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出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鉴定。
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采集患病猪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水平。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技术,检测病原细菌相关基因片段。
030201实验室检测方法猪瘟也可导致仔猪出现水肿症状,但猪瘟病原为病毒,可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瘟鉴别猪链球菌病也可引起仔猪水肿,但其病变主要集中在关节和脑部,可通过剖检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链球菌病鉴别猪肺疫可导致仔猪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与水肿病症状有所区别,可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
与猪肺疫鉴别与其他相似疾病鉴别03预防措施与方案制定选购种猪时,要选择健康、无疫病的种猪,从根本上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选择健康种猪保持猪舍内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过于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仔猪水肿病怎么办,仔猪水肿病防治方法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会给小猪仔带来致命的伤害,仔猪得了水肿病后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
仔猪得了水肿病怎么办,下面是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分析与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仔猪水肿病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
猪水肿病的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仔猪水肿病的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2];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对此病治疗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尚无成功的治疗经验。
1、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肌肉注射新亚生物的高热八联清,即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
2、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
3、使用强心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促进水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的负担。
4、改善饲养管理,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在吸乳的同时,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
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喂,促进胃肠功能。
5、14-18日龄仔猪注射新亚生物,高热八联清,配合抗生素,200斤体重用一支,对预防本病的发生。
6、本病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
以下是仔猪水肿病的三种防治处方,供养殖户们参考。
处方1:1)20%葡萄糖注射液2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30万IU地塞米松注射液1mg维生素C注射液2ml用法:一次静脉推注,连用1-2次。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症状仔猪水肿病的科学预防与防治-养猪技术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溶血性埃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水肿和高度致死性为特征的传染病,是猪场经常发生的疾病,尤其以健壮的,生长良好的仔猪多发,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是在春秋两个季节发病率会有所上升。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不是很高,但是病死率极高,有些仔猪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便突然死亡,是危害健康断奶仔猪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水肿病的诊断症状仔猪水肿病的科学预防与防治。
一、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
二、临诊症状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三、病理变化主要病变是水肿。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在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间膜及其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
四、鉴别诊断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分。
五、仔猪水肿病与饲料营养之间关系1、突然喂给浓缩饲料仔猪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健全,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和激活需要底物诱导,在仔猪4周龄前突然喂给大量的营养浓度极高的饲料,很容易诱发水肿病。
2.、应激断奶、阉割、预防接种、换料、母仔分离等多重刺激同时发生,引起仔猪产生应激反应,对病原菌的抵抗力降低,诱发水肿病。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
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
3.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4.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5.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常无变化,急性病例常见患猪突然跃起,然后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蹬,口角有少量白沫,角弓反张,呼吸急促,来不及救治就死亡;慢性病例常见患猪四肢无力,喜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呼吸急促,采食量无变化或少量减少,个别的体温升高,有的腹泻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便秘排干硬的粪球,有的盲目乱冲,叫声嘶哑,对外界声音等刺激敏感,肌肉震颤,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是什么病引起的回答1、症状:突然发病,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时,发出尖叫,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
2、治疗:肌肉注射4-6ml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用3天,或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一、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1、症状突然发病,体温不高,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部位出现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者是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或受到刺激时,发出尖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并口吐白沫。
病猪常见脸部、眼睑部位水肿,病情严重时,延至脸部和颈部。
2、治疗(1)处方一肌肉注射4-6ml的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续用药3天;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2)处方二①一次性静脉注射2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30万IU硫酸卡那霉素,1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l维生素C注射液,连续使用1-2次。
②皮下注射1-2ml安钠咖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③肌肉注射1-2ml呋喃苯胺酸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④准备10g大蒜泥(分2次喂服),每天喂服2次,连续服用3天。
(3)处方三①肌肉注射8-16万IU硫酸庆大霉素,5-10ml抗血清,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②静脉或者是腹腔注射20-40ml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4ml 的维生素B1注射液,40-6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天。
③静脉注射5-10ml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的40%乌洛托品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二、仔猪水肿病是什么病引起的1、病原仔猪水肿病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2、诱发因素(1)断奶的时候,仔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发生明显变化,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7天至1个月龄的仔猪上。
本文将从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发生原因仔猪水肿病是由于仔猪体内水分代谢失调引起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母猪营养不良:母猪缺乏足够的营养,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水肿病易发。
2. 环境不良:仔猪生活环境潮湿、温度过低或过高,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疾病。
3. 母仔分离压力:母仔分离过程中,仔猪受到较大压力,抵抗力下降易得病。
4. 饲养管理不当:饲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或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仔猪患病的风险。
二、症状表现仔猪水肿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 体重下降:仔猪水肿病会导致仔猪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2. 水肿:仔猪全身或部分部位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四肢、腹部等处肿胀。
3. 呼吸困难:仔猪病情重时,会有呼吸困难、喘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防治措施针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饲养管理: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干燥、清洁,适度调节温度和通风,避免环境变化过大。
2. 合理饲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配方,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3. 预防注射:根据疫情情况,及时进行仔猪必要的预防注射,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4. 饮水管理:保证仔猪饮水的干净和无污染,定期清洗水槽,避免细菌感染。
5. 增强抵抗力:给予仔猪适宜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其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病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典型的毛滴虫病,由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出生2周至4周的仔猪中,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如下:一、病因和病理毛滴虫为蓝绿色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在猪的小肠黏膜上,并侵入肠的微细血管中引起损害。
毛滴虫分泌毒素或引起肠球菌外毒素合成增加,导致小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液体渗出,引起全身水肿、肠腔腹泻,严重时仍可造成猪只死亡。
病理表现为肠壁水肿,充血,小肠被压迫呈红色肠曲,内容物为稀释的黄色液体,病变往往是散在的。
二、临床症状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身体水肿,腹部最为明显,肉眼可见。
由于仔猪体内液体滞留,体重增加迅速,食欲不振,口周呈黄色黏液,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四肢膨胀。
仔猪水肿病的经过一般持续时间较短,2-3天发生高峰转为消失,治愈后可能留有后遗症。
三、诊断临床症状明显的仔猪水肿病往往容易诊断,但是,由于其他疾病也会引起仔猪水肿,因此需要确诊核实。
在仔猪死后解剖检查可见肠壁浮肿、破坏或脱落、小肠黏膜层增厚,黏膜充血和下切口处有灰白色的滴虫赘生。
诊断也可通过组织涂片观察到寄生滴虫。
四、预防和控制1、注意环境卫生:饲料、饮水和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注意消毒。
2、及时断奶:对母猪的管理要求高,营养充足,一定要及时离乳。
因为小猪在吃奶时极易受到污染。
3、注重饲养管理:对于猪舍内仔猪的饲养管理要做到适宜稀便,保持空气清新,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篮换。
定期进行带滴虫药物预防。
4、合理用药:对于滴虫病药物治疗以铜饲料或亚胺硫磷磷等为主。
使用药物时注意用量合理、防止超量使用、选择质量可靠的药物生产厂家,达到预期目标。
5、疫苗预防:疫苗预防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
目前市场上可得到的滴虫疫苗主要由滴虫含裸露蛋白、水泡膜糖蛋白、去卵白蛋白和其它草酸、氯酸等配合制成。
疫苗应由专业兽医施打,通过疫苗注射可以有效帮助猪只产生抗体,预防由毛滴虫引起的疾病。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治
病因
仔猪水肿病,也称为生理性水肿病,是由于仔猪出生后体内还未完全调整好水盐平衡,导致体内水分不能很好地排泄而形成的一种疾病。
具体病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
•母猪营养不良或者过度饮水,导致胎盘及滋养胎儿的养分过多,进而影响仔猪水盐平衡;
•母猪受到紧张、恐惧、疼痛等刺激,使其分泌出肾上腺素等激素,直接刺激仔猪体内的利钠激素,影响体内水盐平衡;
•仔猪出生后由于吸奶不足、消化功能差,导致体内缺乏蛋白质和钠等成分,进而影响体内水分的代谢。
症状
仔猪水肿病通常在出生后1~3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全身水肿:仔猪身上水肿,腹部胀大,咳嗽时呛咳;
•呼吸困难:由于水肿导致胸腔压力增大,仔猪会表现出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活动减少:由于脱水影响仔猪的生命活动,他们会变得懒散、食欲不振;
•其他症状:仔猪有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防治
要防治仔猪水肿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饲养管理
•留意母猪饲养情况:母猪饲养管理要做好,及时调整饲养方法,保证其营养均衡,不过度饮水,避免过度刺激仔猪。
•维持良好环境:保持仔猪舒适的生活环境,保证充足的空气的流通和干燥卫生的排放,以及避免过度受热的情况。
•确保足够的饮水:需保证仔猪饮水量不超过其消耗能力,适量地增加饮水量,提高其食欲和消化功能。
药物治疗
•药物干预:若出现仔猪水肿病,以药物的形式干预较为常见。
常见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喹诺酮等,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并观察效果。
维持体内水平
•维持体内水盐平衡:维持仔猪体内水盐平衡是避免仔猪水肿病的关键,需要注意合理的喂食、补充充足的水分以及及时调整饲养方式、改进母猪营养等方法,以维持体内水盐平衡,避免发生水肿病。
综上所述,仔猪水肿病是仔猪体内水盐平衡失调的一种生理性疾病,通过良好
的饲养管理、药物治疗和维持体内水平等方式,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病,从而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