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又称皮肤水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猪只常见的疾病。
水肿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48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
水肿病的发生会给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水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探讨。
一、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1. 遗传水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品种的仔猪更容易患病。
一般来说,长毛猪更容易发生水肿病,而短毛猪较少患病。
2. 动物交叉传染仔猪水肿病病原体可以通过仔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一旦场内有仔猪患病,容易导致其他仔猪感染,加重疾病的传播。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肿病的发生。
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畅、粪便清理不及时等会增加水肿病的发生风险。
4. 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造成水肿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供应不足、饮水不干净等都会增加仔猪患水肿病的可能性。
二、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1. 严格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水肿病的发生,首先要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
饲料要保持新鲜,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舍内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
饲养者还需定期清理粪便和保持通风。
2. 注重疫苗接种仔猪水肿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控制。
在仔猪出生后不久,就应该进行水肿病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 饲料营养均衡有关研究表明,饲料的营养不均衡也会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饲养者应该注意饲料的合理配比,确保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
4. 个体照顾仔猪水肿病首先发生在刚出生的仔猪身上,饲养者应该随时观察仔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蔓延。
5. 防治有关病虫害一些外来病虫害也可能会传播水肿病,因此饲养者应该注意对猪圈的消毒和卫生,保持猪圈干净和无病虫害。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
饲养者应重视水肿病的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水肿病的发生风险,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
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
3.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4.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5.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常无变化,急性病例常见患猪突然跃起,然后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蹬,口角有少量白沫,角弓反张,呼吸急促,来不及救治就死亡;慢性病例常见患猪四肢无力,喜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呼吸急促,采食量无变化或少量减少,个别的体温升高,有的腹泻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便秘排干硬的粪球,有的盲目乱冲,叫声嘶哑,对外界声音等刺激敏感,肌肉震颤,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有哪些,应如何进行防治仔猪水肿病会有一些外在症状表现,小猪水肿病多为突发,仔猪得了水肿病这后,体温无明显升高,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当发现这些症状时要检查仔猪是否患了水肿病,根据症状进行治疗。
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小猪水肿病一般突发的比较多,仔猪得了水肿病这后,体温并无明显升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病理变化表现为:水肿。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在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间膜及其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1、仔猪水肿病可控可防,需要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2、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3、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4、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对此病治疗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尚无成功的治疗经验。
主要防治方法:1、水肿病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对症治疗,肌肉注射新亚生物的高热八联清,即抗菌消炎,强心、解毒、利尿。
2、因缺硒会加剧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应用补硒进行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
3、使用强心药促进血液循环,强心利尿,促进水肿液的排出,减轻心脏的负担。
4、改善饲养管理,出生后7天,即应开始使用含蛋白质较多的饲料,在吸乳的同时,让其尽早适应人工饲料。
所用饲料要求新鲜,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添喂,促进胃肠功能。
5、14-18日龄仔猪注射新亚生物,高热八联清,配合抗生素,200斤体重用一支,对预防本病的发生。
6、本病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
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仔猪水肿病是养猪业发展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笔者在近几年共治疗该病2 400多例,治愈率可达90%以上。
1 流行特点发病猪一般在45~120日龄内。
45~80日龄最多,80~120日龄内占30%;该病3~1 0月份较多,平川多,山区少,10月份~第二年2月发病较少。
喂高蛋白饲料(配合饲料加玉米、苕类植物等)发病多。
2 症状2.1 最急性: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 ℃以上,粪尿正常,后肢不起,呼吸急促,不食,眼周红肿,发病4~6 h死亡,传染急快,死亡率高。
2.2 急性: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 ℃以上,粪尿正常,呼吸急,眼周无异常,后肢或全身卧地不起,传染性较慢,食欲下降,及时治疗效果最佳。
2.3 并发性:仔猪先下痢,后并发水肿病,初期下痢较重,后发现卧地不起,四肢爬行,眼有明显红肿,呼吸急促,食欲大减,嘴、耳、四肢发紫,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
3 剖检变化切开水肿部位有透明淡黄色液体,腹股沟浅淋巴结多汁液,下痢并发水肿者小肠黏膜有出血性变化,高度水肿者回盲瓣有明显水肿、呈胶胨样,头部明显水肿,4 治疗方法药用水肿消(江苏省东台市动物药厂),10 kg体重仔猪肌注5 ml;20 kg体重10 ml;30 kg体重15 ml,1次/天,连用2次,重者3次,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且不需其它药物辅助治疗。
5 病例温家镇晏湾村七秀美饲养的16头仔猪其中有6头水肿求诊。
主诉:患猪经他医诊治无效。
检查:患猪两眼红肿,体温42 ℃,大小便正常,食欲减少。
治疗:每头每次水肿消10 ml,共注射2次,后痊愈。
6 小结饲养仔猪可避开发病季节,把握45~90天易感期,注意观察饮食欲、粪便。
若饲喂高蛋白饲料多加麸皮或易消化饲料。
适时注射疫苗,未确定为水肿病时决不能乱用其它药物。
小猪水肿病原因及症状总结小猪水肿病的症状表现为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小猪得了水肿病怎么办,应认真分析小猪水肿病的常见原因,根据临床诊断的症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小猪水肿病的常见原因猪水肿病,又称猪胃肠水肿,俗称摇摆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该病多发于同窝仔猪中体格健壮、生长快的猪体,发病率为30%左右,但死亡率为90%以上。
1、舍内温度忽高忽低。
2、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
3、断奶方法和时间不当。
4、饲料成份单一。
5、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偏高。
6、猪贪吃造成过饱。
7、猪体缺乏硒和维生素E。
8、舍内卫生条件差。
9、防疫与阉割时应激反应。
10、猪体缺乏运动。
仔猪水肿病的产生原因:1、断奶应激,环境气候变化,长途运输,消毒不严等因素都可以引起仔猪发生水肿病。
2、水肿病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一般可认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肠道内,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引起肠毒血症,从而发生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1、仔猪突然发病,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眼睑,颈部以及全身发生水肿,指压有痕,有些会出现断奶仔猪腹泻的症状。
2、本病一般都会有神经症状,仔猪走路不稳,四肢发生运动障碍,倒地后做划水动作,叫声嘶哑,反应迟钝,最后因为衰竭虚弱而死亡。
仔猪得了水肿病怎么办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仔猪患上水肿病后,会让养猪户头疼不已,仔猪得了水肿病怎么办,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要找对仔猪水肿病的病因,然后加以防治就可以了。
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是什么病引起的回答1、症状:突然发病,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运动障碍,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时,发出尖叫,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
2、治疗:肌肉注射4-6ml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用3天,或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一、仔猪水肿病的症状和治疗1、症状突然发病,体温不高,精神萎靡,进食欲望下降,四肢部位出现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共济失调;部分病猪做圆圈运动或者是盲目乱冲,部分病猪前肢跪地,后肢直立,当触摸或受到刺激时,发出尖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并口吐白沫。
病猪常见脸部、眼睑部位水肿,病情严重时,延至脸部和颈部。
2、治疗(1)处方一肌肉注射4-6ml的恩诺沙星,每天2次,连续用药3天;肌肉注射3-4ml的0.1%亚硒酸钠,间隔5-6天重复注射1次。
(2)处方二①一次性静脉注射2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30万IU硫酸卡那霉素,1mg地塞米松注射液,2ml维生素C注射液,连续使用1-2次。
②皮下注射1-2ml安钠咖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③肌肉注射1-2ml呋喃苯胺酸注射液,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④准备10g大蒜泥(分2次喂服),每天喂服2次,连续服用3天。
(3)处方三①肌肉注射8-16万IU硫酸庆大霉素,5-10ml抗血清,根据情况,可以在第2天继续注射1次。
②静脉或者是腹腔注射20-40ml的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4ml 的维生素B1注射液,40-60ml的20%葡萄糖注射液,每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3天。
③静脉注射5-10ml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的40%乌洛托品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二、仔猪水肿病是什么病引起的1、病原仔猪水肿病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
2、诱发因素(1)断奶的时候,仔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发生明显变化,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仔猪水肿怎么办?仔猪水肿治疗办法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一种急性或超急性的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此毒素影响神经和循环系统。
那么,仔猪水肿怎么办?仔猪水肿治疗办法有哪些?猪水肿病俗称摇摆病,是一种急性或超急性的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此毒素影响神经和循环系统。
那么,仔猪水肿怎么办?仔猪水肿治疗办法有哪些?水肿病一般发生在断奶至3.5月龄的猪群,与猪的应激有很大的关系,它经常发生在应激之后的1-3天。
这些应激因素包括:断奶、疫苗注射、驱虫、运输、气候变化、改变饲料等。
仔猪水肿临床症状一般为: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完全停食,口流白沫,心跳急速,呼吸起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
病猪肌肉震颤抽搐,叫声嘶哑,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行走时四肢无力、摇摆不稳,站立时背部弓起、发抖。
病猪水肿常见于眼睑,头盖部,颊部,有时波及到颈部和腹部皮下。
仔猪水肿特征性病理变化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水肿发生在肌肉层和粘膜之间,切面呈胶冻样;结肠系膜及大肠壁也发生水肿;淋巴水肿,充血,出血。
仔猪水肿治疗方法:(1)发病猪只早期,康复欣0.1ml/Kg体重/次,肌肉注射,1天2次,加倍,连用三天;同时口服硫酸镁25~50克,以抑制和排除肠道内的细菌及其产物。
(2)重症猪只,20%甘露醇100~250ml,静脉注射(不宜过快),同时配合上述药物治疗。
(3)个别病程长的猪只,25%葡萄糖溶液40ml、5%碳酸氢钠30ml、卡那霉素25万单位2支,一次静脉滴注,1天2次,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0.1克)2ml,1天2次,上述药物治疗配合进行。
仔猪水肿预防措施加强仔猪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仔猪饲料的配比,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有效地缓解断奶仔猪腹泻和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同时注意平衡多种必须氨基酸。
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甲酸钙、食醋等,能使胃保持一定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还促使高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大肠杆菌有害菌的繁殖,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典型的毛滴虫病,由毛滴虫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出生2周至4周的仔猪中,是引起仔猪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病因、病理、临床症状、诊断和预防措施如下:一、病因和病理毛滴虫为蓝绿色单细胞原生动物,寄生在猪的小肠黏膜上,并侵入肠的微细血管中引起损害。
毛滴虫分泌毒素或引起肠球菌外毒素合成增加,导致小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中的液体渗出,引起全身水肿、肠腔腹泻,严重时仍可造成猪只死亡。
病理表现为肠壁水肿,充血,小肠被压迫呈红色肠曲,内容物为稀释的黄色液体,病变往往是散在的。
二、临床症状仔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身体水肿,腹部最为明显,肉眼可见。
由于仔猪体内液体滞留,体重增加迅速,食欲不振,口周呈黄色黏液,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四肢膨胀。
仔猪水肿病的经过一般持续时间较短,2-3天发生高峰转为消失,治愈后可能留有后遗症。
三、诊断临床症状明显的仔猪水肿病往往容易诊断,但是,由于其他疾病也会引起仔猪水肿,因此需要确诊核实。
在仔猪死后解剖检查可见肠壁浮肿、破坏或脱落、小肠黏膜层增厚,黏膜充血和下切口处有灰白色的滴虫赘生。
诊断也可通过组织涂片观察到寄生滴虫。
四、预防和控制1、注意环境卫生:饲料、饮水和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注意消毒。
2、及时断奶:对母猪的管理要求高,营养充足,一定要及时离乳。
因为小猪在吃奶时极易受到污染。
3、注重饲养管理:对于猪舍内仔猪的饲养管理要做到适宜稀便,保持空气清新,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篮换。
定期进行带滴虫药物预防。
4、合理用药:对于滴虫病药物治疗以铜饲料或亚胺硫磷磷等为主。
使用药物时注意用量合理、防止超量使用、选择质量可靠的药物生产厂家,达到预期目标。
5、疫苗预防:疫苗预防仔猪水肿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方式。
目前市场上可得到的滴虫疫苗主要由滴虫含裸露蛋白、水泡膜糖蛋白、去卵白蛋白和其它草酸、氯酸等配合制成。
疫苗应由专业兽医施打,通过疫苗注射可以有效帮助猪只产生抗体,预防由毛滴虫引起的疾病。
仔猪水肿
猪水肿病又名猪胃肠水肿,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的毒素引起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
以头部水肿、运动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
临床治疗较困难,宜抗菌、强心、利尿、解毒。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头部水肿。
剖检变化为头部皮下、胃壁及大肠间膜的水肿。
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发生,病程短,迅速死亡,致死率高;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和秋季,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
临诊症状
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是水肿。
上下眼睑、颜面、下颌部、头顶部皮下呈灰白色凉粉样水肿。
胃的大弯、贲门部水肿,在胃的粘膜层和肌肉层间呈胶冻样水肿;结肠肠间膜及其淋巴结水肿,整个肠间膜凉粉样,切开有多量液体流出,肠粘膜红肿,甚至出血。
鉴别诊断
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区分。
防治方法
加强断奶前后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训练采食,使断奶后能适应独立生活;断奶不要太突然,不要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养方法;饲料喂量逐渐增加,防止饲料单一或过于浓厚,增加维生素丰富的饲料;病初投服适量缓泻盐类泻剂,促进胃肠蠕动和分泌,以排出肠内容物,常用的抗菌药物也可应用。
对此病治疗主要是综合、对症疗法,尚无成功的治疗经验。
防治措施
[处方1]
(1)20%葡萄糖注射液2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30万IU地塞米松注射液1mg维生素C注射液2ml 用法:一次静脉推注,连用1-2次。
(2)安钠咖注射液1-2ml 用法:一次皮下注射,视情况可第二日再注射1次。
(3)呋喃苯胺酸注射液 1-2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可于第二日酌情再注射1次。
(4)大蒜泥10g 用法:分两次喂服,每日2次,连用3d。
[处方2]
(1)抗血清5-10ml硫酸庆大霉素8万-16万IU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视情况可于第二日再注射1次。
(2)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40ml维生素B1注射液2-4ml2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 用法:一次静脉或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3)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1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 10ml 用法:一次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3d .
[处方3]
白术9g 木通6g 茯苓9g陈皮6g 石斛6g 冬瓜皮9g猪苓6g 泽泻6g 用法:水煎分2次喂服,每日一剂,连用2剂。
扩展阅读:
1
/news/view/id-4943仔猪水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