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21
卫生学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 职业中毒案例分析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 目的要求;1、 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 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的方法;3、 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案例一】 患者赵xx ,男性,42岁,今年来常感全身乏力、关节酸痛、右上肢发麻、食欲减退、腹部隐痛。
因数日未解大便,并出现腹绞痛,收治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1℃,脉搏7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功能、心电图、X 线胸片均未见改变。
【问题讨论1】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入院日期;现在及过去职业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既病史;血铅、尿铅测定结果;2、 当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铅中毒;胃溃疡、癌瘤、阑尾炎、肠梗阻、肠穿孔、肠套叠、急性肠溃疡、局部肠炎、腹膜炎3、 可以引起腹绞痛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铅(铅矿的开采及冶炼、熔铅专业、铅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生活性接触)、汞(汞矿开采及冶炼、仪器仪表和电器器材的制造与维修、化学工业、冶金工业以及贵重金属加工作业、颜料工业、生活性接触)、二氯乙烷(化学合成、纺织、石油、电子、植物油提取等行业)、有机磷农药(农药生产车间,施用农民)、百草枯(除草工人,生产车间)进一步询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患者在某私人铅酸蓄电池厂工作12年,每天工作10小时。
疑为慢性铅中毒。
【问题讨论2】4、 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危害。
(1) 神经系统:中毒性类神经征是铅中毒的早期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肌肉与关节的酸痛、失眠和食欲缺乏等。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摘要:针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特色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加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职业医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97-0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分支中的一门应用学科。
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而职业卫生则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1]。
面对严峻的职业危害形势,如何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如何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医学、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知识结构的新型复合型职业卫生领域的专业人才,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对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的意义案例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 ctm)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兰德尔首创[2]。
案例教学以学生对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特征, 帮助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分析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最早应用于医学和法学[3]。
选择的案例往往具有实际、生动,富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等特点,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的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职业卫生是致力于保护和促进员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和职业伤害的学科领域。
职业医学实习是职业卫生学生进行实地实践的重要环节。
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案例和问题,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探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和应对策略。
案例一:化工企业的职业卫生问题某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某种有机溶剂可能对员工的健康产生危害。
职业卫生学生需要确保该企业的员工不会受到溶剂的危害,同时要提出改进措施,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风险。
解决方案:1.调查研究:职业卫生学生应了解该有机溶剂的性质、用途、操作过程等因素,并通过测量和分析,确定员工接触该有机溶剂的途径和浓度。
2.风险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评估员工接触该有机溶剂所带来的风险。
考虑到不同员工的敏感性和暴露时间,判断职业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
3.控制措施:设计和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以降低员工接触该有机溶剂的风险。
这可能包括更换更安全的溶剂、改进工艺流程、加装排风设备、提供个体防护装备等。
4.培训和宣传:为员工提供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加强他们对有机溶剂的了解和相关控制措施的遵守。
案例二:职业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某鞋厂的员工经常接触有害物质,导致职业病发生率较高。
职业卫生学生需要制定适合该厂的职业病防控策略,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解决方案:1.现场调查:对鞋厂的生产工艺、工作环境和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员工与有害物质接触的情况、修改现行工艺的可行性、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2.综合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确定职业病发生的原因和风险因素,并分析员工的暴露情况、健康状况和工作行为的关联性。
3.预防措施: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控策略。
这可能包括提供更安全的材料和工艺、改进生产流程、加强排风和通风设施、提供个体防护用具、监测员工健康状况等。
4.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评估职业病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并及时对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一、概述职业卫生主要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影响的科学。
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而职业卫生则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健康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1、职业卫生服务的质量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医德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条件。
为此国际职业卫生协会在xx年订立了职业医学准则,提倡崇高医德。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职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生产环境因素,同时与多种有害因素存在联合作用,加剧了对劳动者的健康危害程度。
此外,同一种疾病也可由不同性质的有害因素引起,如稻田皮炎可由物理、化学和机械刺激引起。
吸烟,可加剧环境因素,如粉尘、有害气体或蒸汽,对呼吸道的损害,以致增加诱发职业性肺癌的危险。
2、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劳动组织不完善,作业制度不合理;工作节奏的变动,换班和夜班工作;工作过度紧张,缺乏体育锻炼;吸烟或过量;精神性职业紧张;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务工;个人缺乏健康和预防的观念,违反安全操作规范和忽视自我保健;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全球化、国民生产总值、财富分配、文化教育水平、生态环境、劳动立法、医疗卫生制度,都可影响职业人群的健康。
如生产管理水平低、厂房建筑或设备简陋、过重体力负荷、生产布局不合理,可导致骨骼肌肉的损伤性疾病。
4、生产环境因素1、物理环境。
是生产环境的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如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震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可对人体产生危害。
例如,减压过程所造成的机械压迫和血管内空气栓塞而引起组织病例变化致减压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版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涉及到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监测与诊断、职业健康与安全等知识。
本课程旨在通过案例式教学,使学生全面了解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知识,提高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理论,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方法和技术,提高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为今后在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要求(1)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职业病的防治方法与技术;(3)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检测与诊断技术;(4)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应急处理方法;(5)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和分类•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的分类。
(2)职业病的防治•职业病的防治措施;•职业病的防治管理。
(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检测与诊断•职业卫生的检测技术;•职业病的诊断方法;•职业卫生的评价方法。
(4)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应急处理方法•职业卫生事故处理;•职业病急性中毒的救治;•职业性疾病的应急处理方法。
(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原理和要求;•职业卫生相关政策的影响和执行。
2. 进度安排本课程共计10周,每周2个学时,共计20学时。
课程内容学时数第一周2学时第二周2学时第三周2学时第四周2学时第五周2学时第六周2学时第七周2学时第八周2学时第九周2学时第十周2学时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讲授法,并注重实践操作。
2. 教学手段•讲解课件;•课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视频资料。
五、参考教材•《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管理条例》•《职业性疾病防治技术规范》•《职业病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六、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学生日常表现和期末考试。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研究和关注人们在工作环境中的健康和安全的两个重要领域。
虽然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关注点和方法有所不同。
职业卫生主要关注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确保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健康没有不利影响,并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的风险。
职业卫生的研究内容包括识别和评估各种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化学物质、噪音、振动、尘埃等,以及疾病的传播途径。
同时,职业卫生也关注员工的个体特征和工作习惯对健康的影响,以便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职业医学是研究和关注工作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以及诊断和治疗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提供适当的医疗和卫生服务,保护员工免受工作环境引起的健康威胁。
职业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对个体进行体检和检查,评估工作环境对其健康的影响,并诊断和治疗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如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
职业医学还关注个体的职业健康管理,包括健康监测、康复和职业重返等方面,以提升个体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职业卫生中,主要的方法是通过采样和测量工作环境中的危险物质和条件,评估对员工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此外,职业卫生还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疾病监测,以识别和处理潜在的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问题。
而在职业医学中,主要的方法是通过医学检查和诊断,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同时,职业医学也需要与其他医学专科和相关领域进行交叉合作,以全面了解和处理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两个在工作环境中关注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领域。
职业卫生主要关注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危害评估,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
而职业医学主要关注工作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和诊断治疗与工作相关的健康问题。
尽管它们有所不同,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在维护员工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相互合作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
公共卫生案例分析——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考情分析本章是在实践技能考试中的位置是第二站案例分析的第二题。
职业卫生案例种类较多,大家根据各个职业中毒种类的特点抓重点进行复习。
最后给大家补充了一节职业卫生调查处置。
考试大纲案例范围1.尘肺2.硫化氢中毒3.氯气中毒4.一氧化碳中毒5.苯中毒6.铅中毒7.汞中毒8.有机磷农药中毒考核要点1.职业病诊断原则及报告2.职业病危害事件调查与分析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4.职业健康检查5.职业病危害事件现场处置及预防控制措施尘肺由于生产环境中长时间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原则根据病史、流行病学资料、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
1)有确切的肺尘埃沉着病种类的职业接触粉尘史;2)劳动卫生状况判断患者接触粉尘的严重程度;3)符合肺尘埃沉着病的临床和胸部X线表现;4)同工种工作人员的肺尘埃沉着病发病等流行病学资料支持引起肺尘埃沉着病的可能性。
病例报告职业病诊断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
尘肺病的病史采集1)详细的职业史和粉尘接触史:工种、岗位、工龄、操作方式2)患者: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动态系列X线胸片等辅助检查结果3)工作场所的劳动卫生学调查资料,同工种工作人员的肺尘病的发病情况职业卫生基本情况调查1.调查目的:建立工矿企业职业卫生档案2.调查内容: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注册类型、行业分类等;主要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主要产品和工艺流程;通风及防尘设备的使用、维修、个体防护用品等情况;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接触人数;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检测及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环境监测,尘肺病及其他职业病发病情况;职工健康监护等。
矽肺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2.检查内容:①症状询问②体格检查③实验室和其他检查:DR胸片、肺功能、血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检查内容:①症状询问②体格检查③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同在岗期间离岗后健康检查(推荐性)检查对象:接触砂尘5年以上的砂尘工作人员检查内容检查时间:10年或10年以下---随访10年;>10年---随访21年;随访周期每3年一次尘肺常见并发症:1.肺结核(尘肺病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并发症)2.肺部及支气管感染3.肺源性心脏病4.肺气肿5.自发性气胸矽肺常见临床类型:1)速发型矽肺:接尘者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1~2年发病。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案例分析: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背景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是确保员工工作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重要领域。
实习指导在培养学生在这个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探讨关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在某医学院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课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实习才能得到实践经验。
然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以下几个挑战:1. 缺乏实践机会:由于职业医学领域的特殊性,学生很难找到能够提供实践机会的医疗机构或企业。
2. 资源短缺:学校在实习指导方面的资源有限,缺乏实践导师和设备等必要的资源。
3. 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只进行一种工作内容的实践,难以全面了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各个方面。
4. 难以应用理论知识:由于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往往难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解决方案针对以上挑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来改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1. 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学校可以积极与医疗机构合作,寻找实习机会。
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提供更多实践导师:学校可以招聘更多有经验的实践导师,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指导。
同时,设立实践导师的培训计划,提升其指导能力。
3. 多元化实习内容:学校可以设计多元化的实习计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拓宽他们的实践经验。
4.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为了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学校可以将实践案例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5. 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学校应加大对实践设备和资源的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使用到先进的设备和工具。
6. 强化评估与反馈机制:设立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让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提升其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的实践经验与案例分享作为一名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愿意和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首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质量。
在指导实习生之前,我建议首先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包括所在行业、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实习生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判断危害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并提供相关建议。
其次,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职业病的防控措施不到位。
例如,某电子厂的工人反映工作环境闷热、空气不流通,长时间暴露在静电环境下容易引发过敏。
针对这一情况,我通过实地调研和监测发现,工人所在的车间没有安装适当的通风设备,导致空气质量不佳。
我向企业提出了安装通风设备的建议,并给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和实施方案。
企业按照我的建议进行了改善,工人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职业病防治培训的不足。
在某建筑工地,实习生发现工人没有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相应的设备,导致职业病发病率较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结合实地考察和工人培训,制定了一套全面的职业病防治培训计划,内容包括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工作环境分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等。
通过培训,工人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明显提升,职业病的防控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实习指导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沟通与合作。
有一次,在与企业沟通中,我发现部分企业领导对职业卫生和职业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防治职业病缺乏积极的态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多种沟通方式,如个别会谈、工作报告和培训讲座等,向企业领导传达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好处。
通过积极的沟通与合作,企业领导逐渐重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支持和条件。
此外,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我也注重对实习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注。
如有一名实习生在某医院实习期间,遇到了多起职业病患者就医时被误诊或未及时诊断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综合习题1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任务及研究内容2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特点3职业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4职业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5职业工效学研究的内容及意义6生产性毒物存在状态、进入机体的途径及卫生学意义7生产性毒物在体内的分布、吸收、代谢及排出8各种职业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抢救治疗措施9职业中毒的预防10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11生产性粉尘的致病作用及防尘措施12尘肺的发病机制、病理特征、临床表现、诊断标准13噪声的物理特性、存在状态及对机体的影响14振动的物理参数、分类及对机体的影响15振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6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17中暑的类型、临床表现及防治18射频辐射对机体的影响19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临床表现及防护20职业肿瘤的特点及识别;化学致癌机理是什么?2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方法22生产环境监测的内容及方法23作业场所卫生安全评价内容及方法24经常性劳动卫生学监督的内容25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26生产环境监测的作用27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28劳动卫生学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2、尘肺3、粉尘的分散度4、空气动力学直径5、可吸入性粉尘6、可呼吸性粉尘7、矽肺8、混合性尘肺9、硅酸盐肺10、粉尘沉着症11、矽尘作业12、速发型矽肺13、晚发型矽肺14、尘细胞15、矽性蛋白沉积16、圆形小阴影17、石棉小体18、正辐射19、负辐射20、高温作业21、高温车间22、干热作业23、湿热作业24、夏季露天作业25、热适应26、热射病27、热痉挛28、热衰竭29、中暑30、生产性噪声31、稳态噪声32、脉冲噪声33、等响曲线34、响度级35、声级36、暂时性听阈位移37、听觉适应38、听觉疲劳39、生理性听觉疲劳40、永久性听阈位移41、噪声性耳聋42、爆震性耳聋43、振动频谱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45、运动病46、局部振动病47、振动性白指48、电离辐射49、非电离辐射50、射频辐射51、电光性眼炎52、职业性肿瘤53、职业性致癌因素54、确认致癌物55、可疑致癌物56、潜在致癌物57、接触评定58、生物监测59、健康监护60、职业流行病学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62、最高容许浓度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65、上限值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69、生产性有害因素70、职业性病损71、职业病72、工作有关疾病73、氧需74、氧债75、氧上限76、静力作业77、动力作业78、紧张因素79、紧张80、锻炼81、练习82、毒物83、中毒84、烟85、粉尘86、生物转化87、蓄积88、物质蓄积89、功能蓄积90、急性中毒91、慢性中毒92、亚急性中毒93、吸收状态94、化学性肺水肿95、单纯窒息性气体96、化学窒息性气体97、农药98、中等强度作业99、大强度作业100、极大强度作业五、简答题1.何谓粉尘的分散度?其卫生学意义是什么?2.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哪些危害?3.怎样进行粉尘危害的控制?3.影响矽肺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矽肺病的病理改变有哪些?5.目前矽肺病在发病机制上有哪些观点?6.矽肺病主要X线胸片表现有哪些?7.我国是怎样定义Ⅰ期尘肺病诊断标准的?8.石棉肺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有哪些?9.在生产性有害因素中,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哪些特点?10.何谓高温作业?举例说明高温作业的类型?11.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12.何谓中暑?按发病机制怎样分类?各自临床特点是什么?13.在生产环境中可采取的防暑降温措施有哪些?14.生产性噪声可对人体听觉系统造成哪些影响?15.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6.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有哪些?17.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18.局部振动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19.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0.防止振动危害的措施有哪些?21.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22.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有何不同?23.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有哪些?24.怎样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25.我国规定的8种职业肿瘤具体内容是什么?26.作业环境的评定的意义是什么?27.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28.怎样进行健康监护?29.健康监护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30.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是什么?31.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有哪些?3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33.在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时,动物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34.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有哪些影响?35.怎样进行女工劳动保护?36.怎样做好妇女特殊生理周期的劳动保护?37.简述对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处理原则。
38.简述急性氰化氢中毒的处理方法。
39.简述美蓝对苯胺中毒的解毒机理。
40.职业中毒的诊断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41.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42.结合中毒表现说说一氧化碳和氰化氢毒作用机制的异同点。
43.简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系统的改变。
44.说出铅的中度中毒的诊断标准45.简述急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46.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处理原则是:47.简述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48.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9.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50.简述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的措施。
51.简述矽肺的病例类型及其致病原因52.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都有哪些?53.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表现都有哪些?54.简述刺激性气体导致化学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55.从中毒机制说明为何氰化物中毒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56.简述氰化物中毒解毒剂的解毒原理。
57.简述苯的中毒机制。
58.简述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血液损害的共同特点。
59.简述慢性TNT中毒的临床症状。
60.慢性氯乙烯中毒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61.用有机磷农药分子结构式的通式来说明农药的毒性与其分子结构式的关系。
62.简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63.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和方法64.简述尘肺分期的X线诊断标准。
65.简述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66.除了听觉系统外,噪音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哪些损害。
67.简述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68.简述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
69.简述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70.简述各类型中暑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71.简述中暑的治疗。
7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73.简述职业卫生中三级预防的原则74.劳动场所中的紧张因素都有哪些?75.紧张反应表现在哪几个几方面?76.举例说明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的区别。
77.简述职业病的特点78.简述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79.简述疲劳的阶段分期特征。
80.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肿瘤有哪几种?81.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8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哪几方面?83.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和途径都受那些方面的影响?84.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都有哪些?85.如何预防职业中毒?86.如何预防铅中毒87.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主要诊断依据。
88.矽肺的X胸片表现以及诊断原则。
(见教科书145)89.请论述粉尘理化特性的卫生学意义90.铅的毒作用机制都有哪些?91.与化学因素相比,生产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都有哪些特点?92.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都有那些。
93.不同的作业类型各自有何特点?哪种作业类型容易疲劳?为什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练习题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17.石棉小体石棉纤维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一层含铁蛋白颗粒和酸性粘多糖包裹沉积于石棉纤维所形成,铁反应呈阳性,一般长为30-50μm,粗2-5μm,金黄色,典型者呈哑铃状、鼓槌状,分节或念珠样结构,轴心为无色透明的石棉丝。
18.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19.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20.高温作业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21.高温车间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
22.干热作业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低。
如轧钢、铸造、陶瓷、火电等。
23.湿热作业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如印染、造纸、矿井等。
24.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易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