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1
- 格式:ppt
- 大小:9.28 MB
- 文档页数:43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材料的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去掉外力后,变形立即恢复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不能够恢复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冲击韧性:材料抵抗冲击载荷而不变形的能力称为冲击韧性。
疲劳强度:当应力低于一定值时,式样可经受无限次周期循环而不破坏,此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强度。
σ为抗拉强度,材料发生应变后,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达到的最大值。
bσ为屈服强度,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的应力值。
sδ为塑性变形的伸长率,是材料塑性变形的指标之一。
HB:布氏硬度HRC:洛氏硬度,压头为120°金刚石圆锥体。
(二)填空题1 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疲劳强度2 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断面收缩率3 摆锤式一次冲击试验和小能量多次冲击试验, U型缺口试样和V型缺口试样4 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
5 铸造、锻造、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性能。
(三)选择题1 b2 c3 b4 d f a (四)是非题 1 对 2 对 3错 4错(五)综合题 1 最大载荷为2805.021038.5πσ⨯=F b断面收缩率%10010810010⨯-=-=A A A ϕ 2 此题缺条件,应给出弹性模量为20500MP,并且在弹性变形范围内。
利用虎克定律 320℃时的电阻率为13.0130℃时的电阻率为18.01二、材料的结合方式 (一)名词解释结合键:组成物质的质点(原子、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结合键,主要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一类物质。
非晶体:是指原子在其内部沿三维空间呈紊乱、无序排列的一类物质。
近程有序:在很小的范围内(一般为几个原子间距)存在着有序性。
(二)填空题1 四,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分子键。
2 共价键和分子键,共价键,分子键。
3 强。
4 强。
(三)选择题1 a2 b3 a(四)是非题1 错2 错3 对4 错(五)综合题1晶体的主要特点:○1结构有序;○2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3有固定的熔点;○4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工程材料徐自立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材料的性能1-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包含哪些方面?所谓力学性能,是指材料抵抗外力作用所显示的性能。
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刚度硬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等1-2什么是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哪些?他们在工程应用上有什么意义?强度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在拉伸试验中衡量金属强度的主要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屈服强度的意义在于:在一般机械零件在发生少量塑性变形后,零件精度降低或其它零件的相对配合受到影响而造成失效,所以屈服强度就成为零件设计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抗拉强度的意义在于:抗拉强度是表示材料抵抗大量均匀塑性变形的能力。
脆性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一般不产生颈缩现象,因此,抗拉强度就是材料的断裂强度,它表示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抗拉强度是零件设计时的重要依据之一。
1-3什么是塑性?在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哪些?塑性是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永久变形而又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拉伸试验中衡量塑性的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1-4什么是硬度?指出测定金属硬度的常用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
硬度是指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生产中测定硬度最常用的方法有是压入法,应用较多的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等试验方法。
布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因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出较大范围内被测试材料的平均硬度,股实验结果较精确,特别适用于测定灰铸铁轴承合金等具有粗大经理或组成相得金属材料的硬度;压痕较大的另一个优点是试验数据稳定,重复性强。
其缺点是对不同材料需要换不同直径的压头和改变试验力,压痕直径的测量也比较麻烦;因压痕大,不宜测试成品和薄片金属的硬度。
洛氏硬度试验法的优点是:操作循序简便,硬度值可直接读出;压痕较小,可在工件上进行试验;采用不同标尺可测定各种软硬不同的金属厚薄不一的式样的硬度,因而广泛用于热处理质量检验。
其缺点是:因压痕较小,对组织比较粗大且不均匀的材料,测得的结果不够准确;此外,用不同标尺测得的硬度值彼此没有联系,不能直接进行比较。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1. 介绍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材料科学和工程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了从原子、分子层面到宏观的材料特性的研究和工程应用。
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使用石器和金属制造工具的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断发现并创造出新的材料,例如陶瓷、玻璃和合金等。
工业革命的到来加速了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使得煤炭、钢铁和电子材料等新材料得以广泛应用。
2. 分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结构包括原子、晶体和晶界等方面的组成和排列方式。
而材料的性能则反映了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机械、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性质。
材料的结构直接决定了材料的性能。
例如,金属的结晶结构决定了金属的塑性和导电性。
硬度和导电性等机械和电学性能取决于晶格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通过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解,可以预测和改变材料的性能。
3. 论述材料的性能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材料的性能决定了材料的应用范围。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在特定的应用领域中会有优势和局限。
例如,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适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散热器件。
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韧性,适用于制造电线和塑料制品等。
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和耐腐蚀性,适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和化学设备等。
因此,在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中,对材料性能的研究是为了确定材料的应用和优化材料的性能。
4. 解释与定义材料的特性及其测量方法材料的特性是指材料所具有的特定性质或行为。
它包括了物理、化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方面的特性。
测量材料的特性需要使用特定的实验方法和设备。
例如,材料的硬度通常可以通过洛氏硬度试验仪或布氏硬度试验仪进行测量。
材料的强度可以通过拉伸试验或压缩试验来测量。
材料的导电性可以通过四探针法或霍尔效应进行测量。
通过测量材料的特性,可以对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并为材料的应用提供参考。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含答案)一、填空题(在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内容)1、内部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质叫________。
答案:晶体2、金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叫________。
答案:各向异性3、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答案: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4、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三种,α-Fe、Cr、W、Mo、V的晶格属于________。
答案:体心立方5、表示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空间格子叫做________,组成空间格子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叫做________。
答案:晶格、晶胞6、实际金属结构中的点缺陷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可使金属的强度________。
答案: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空位、提高7、工程材料的结合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答案: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8、三种常见金属晶格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9、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答案:置换固溶体、间隙固溶体10、面心立方晶格中,晶胞的原子数为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
答案:4、0.7411、位错分为两种,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多余半排原子面的是________位错。
答案:刃型位错、螺型位错、刃型位错12、相是指金属或合金中成分________,结构________,并由________与其它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答案:相同、相同、界面13、合金中成分、结构和性能相同的组成部分称为________。
答案:相14、按其几何形式的特点,晶格缺陷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15、体心立方晶格中,晶胞的原子数为________,原子半径与晶格常数的关系为________,致密度为________。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学时:48学时学分:3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理解。
通过学习材料分类、结构、性能以及材料制备和表征的基本原理,学生将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高级材料科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2学时)1.1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1.2材料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1.3材料科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材料结构与性能(10学时)2.1材料的结构层次2.2结晶与非晶材料2.3晶体结构与晶格常数2.4材料的缺陷与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2.5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基本性能第三章:材料制备与处理(12学时)3.1材料的物质相与相图3.2材料的熔融法制备3.3材料的溶液法制备3.4材料的气相法制备3.5材料的固相反应制备3.6材料的表面处理与改性第四章:材料表征与分析(12学时)4.1材料的显微结构表征4.2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与测量4.3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4.4材料的表面形态与性质分析4.5材料的晶体结构表征第五章: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12学时)5.1金属材料和合金的发展与应用5.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与应用5.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与应用5.4先进功能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验室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材料科学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等;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1.王晓琪、李大鹏.材料科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张安生、张雄飞、常凤祥.材料科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3.陈传锋、郭晓义、沈宏.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备注: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为主要目标。
习题一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一、材料的结合方式(一)名词解释晶体、非晶体二、金属的结构(一)名词解释空间点阵、晶格、晶胞、致密度、空位、刃型位错、固溶体、间隙相(二)填空题1.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_______。
2.γ-Fe 、α-Fe 的一个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___、____。
(三)选择题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_______。
a .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 .点缺陷2.两组元组成固溶体,则固溶体的结构_______。
a .与溶剂相同b .与溶剂、溶质都不相同c .与溶质相同d .是两组元各自结构的混合3.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的_________。
a .结构相同,性能不同b .结构不同,性能相同c .结构相同,性能也相同d .结构和性能都不相同(四)是非题1.金属多晶体是由许多结晶方向相同的多晶体组成。
2.形成间隙固溶体的两个元素可形成无限固溶体。
3.间隙相不是一种固溶体,而是一种金属间化合物。
(五)综合题1.实际晶体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三、金属材料的性能(一)名词解释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冲击韧性、疲劳强度、b σ、s σ、δ、HB 、HRC(二)填空题1.材料常用的塑性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2.检测淬火钢成品件的硬度一般用_______硬度,检测退火件、正火件和调质件的硬度常用_______硬度。
1.材料的工艺性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1.在作疲劳试验时,试样承受的载荷为______。
a .静载荷b .冲击载荷c .交变载荷2.洛氏硬度C 标尺使用的压头是______。
a .淬硬钢球b .金刚石圆锥体c .硬质合金球(四)是非题1.材料的强度高,其硬度就高,所以刚度大。
2.碳的质量分数越高,焊接性能越差。
3.钢的铸造性能比铸铁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五)综合题1.某种钢的抗拉强度b =5.38×108MPa ,某一钢棒直径为10mrn ,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mm ,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2.一根直径为2.3mm 、长3m 的钢丝、受载荷4900N 后有多大的变形。
《药用高分子材料》教案
050923专用
主讲教师:王旭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系
二OO七年九月~二OO八年一月
《》课程说明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将药物制剂学与高分子化学、物理、材料学的有关内容相结合,为适应药剂学发展需要而设置的一门课程。
本教材对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发展做了系统的介绍,简述了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原理,对药用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药用合成高分子、高分子药物进行了举例说明,并且在本书最后对药品包装与贮运材料进行了阐述。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论和药物制剂中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性能及用途,能够将高分子材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普通药物制剂、特别是在长效,控释及靶向制剂中应用,从而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二、其它方面
1. 教学安排
36 学时
2. 考核形式
考查
3. 授课对象
2005级制药工程本科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
5. 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
参考教材:姚日生主编《药用高分子材料》,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籍:郑俊民《药用高分子材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陈健海《药用高分子材料与现代药剂》科学出版社
教案序号:01
课程名称:药用高分子材料。
第一章材料的性能第一节材料的机械性能一、强度、塑性及其测定1、强度是指在静载荷作用下,材料抵抗变形和断裂的才能。
材料的强度越大,材料所能承受的外力就越大。
常见的强度指标有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它们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选材和评定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2、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断裂的才能。
塑性指标用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ф表示。
二、硬度及其测定硬度是衡量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目前,消费中测量硬度常用的方法是压入法,并根据压入的程度来测定硬度值。
此时硬度可定义为材料抵抗外表局部塑性变形的才能。
因此硬度是一个综合的物理量,它与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均有一定的关系。
硬度试验简单易行,有可直接在零件上试验而不破坏零件。
此外,材料的硬度值又与其他的力学性能及工艺能有亲密联络。
三、疲劳机械零件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断裂的现象称为疲劳。
疲劳强度是指被测材料抵抗交变载荷的才能。
四、冲击韧性及其测定材料在冲击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才能被称为冲击韧性。
为评定材料的性能,需在规定条件下进展一次冲击试验。
其中应用最普遍的是一次冲击弯曲试验,或称一次摆锤冲击试验。
五、断裂韧性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断裂的才能称为断裂韧性。
它是材料本身的特性。
六、磨损由于相对摩擦,摩擦外表逐渐有微小颗粒别离出来形成磨屑,使接触外表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称为磨损。
引起磨损的原因既有力学作用,也有物理、化学作用,因此磨损使一个复杂的过程。
按磨损的机理和条件的不同,通常将磨损分为粘着磨损、磨料磨损、接触疲劳磨损和腐蚀磨损四大根本类型。
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1、物理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是密度、熔点、热膨胀性、导电性和导热性。
不同用途的机械零件对物理性能的要求也各不一样。
2、化学性能:材料的化学性能主要是指它们在室温或高温时抵抗各种介质的化学侵蚀才能。
第三节材料的工艺性能一、铸造性能:铸造性能主要是指液态金属的流动性和凝固过程中的收缩和偏析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