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疫技师考试重点知识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10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预防接种:是指根据疾病预防控制规划,利用疫苗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由合格的接种技术人员,给适宜的对象进行接种。
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
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用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由公民自费并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物不良反应。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传染期: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
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染的范围。
消毒: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二、选择题⑴下列哪组疫苗的接种途径是皮下注射。
(C )A、乙肝疫苗卡介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B、三联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乙肝疫苗C、麻疹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风疹疫苗D、二联疫苗卡介苗风疹疫苗三联疫苗⑵下列哪组疫苗的接种途径是肌内注射。
防疫专岗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 SARSB. MERSC. COVID-19D. H1N1答案:C2. 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方法?A. 戴口罩B. 勤洗手C. 吸烟D. 保持社交距离答案:C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A. 空气传播B. 接触传播C. 食物传播D. 水传播答案:B二、多选题4. 以下哪些症状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A. 发热B. 干咳C. 呼吸困难D. 乏力答案:A、B、C、D5. 在公共场所,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A. 避免拥挤的地方B. 正确佩戴口罩C. 随意触摸公共物品D.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肘部遮挡答案:A、B、D三、判断题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康复后,不会再次感染该病毒。
答案:错误。
康复后的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7. 使用75%的酒精可以有效地杀死新型冠状病毒。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8. 请简述在疫情期间,个人如何做好自我防护?答案:个人在疫情期间应做好以下自我防护: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避免拥挤的地方,保持社交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定期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9. 描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答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
五、案例分析题10. 某社区发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作为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你将如何进行应急处理?答案:首先,应立即通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配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其次,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
同时,对疑似病例居住和活动过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加强社区防疫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卫生防疫技师题库-卷面总分:60分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题量:30题一、判断题(共25题,共50分)1.村级接种单位在完成预防接种工作后5天内向乡防保站报出接种情况报表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2.按照免疫程序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可以提高人群易感性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3.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体诊所均可以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4.霍乱流行期间,凡有霍乱典型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可临床诊断为霍乱病例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5.人被老鼠咬伤以后,除清洗伤口外,要尽快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和狂犬疫苗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6.某儿童满8月龄,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各1剂,按照免疫程序现在应同时接种麻疹疫苗第1剂、乙脑灭活疫苗第1剂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7.按照免疫程序规定,为了在8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可以将不同种疫苗,按照各自的接种途径同时为一个儿童接种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8.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疫苗必须按月接种,而加强免疫可以根据情况按每半年或一年接种一次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9.预防接种证必须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存,预防接种卡(簿)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存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10.预防接种后的加重反应是异常反应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1.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不属于异常反应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12.因心里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是一般反应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3.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属于责任事故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14.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属于异常反应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5.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按异常反应处理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6.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是老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正确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7.性接触是艾滋病的唯一传播途径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8.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感染期限的重要依据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19.潜伏期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您的答案:20.根据传染期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您的答案:21.使用后的注射针头应存放在防锐器穿透的密闭容器内。
2023防疫技师题库
一、选择题
1.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接触传播
B)飞沫传播
C)空气传播
D)血液传播
2.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20秒
B)避免接触任何有症状的人
C)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D)不戴口罩,认为戴口罩会造成缺氧
3.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接种疫苗
B)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是100%
C)疫苗的保护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D)接种疫苗后,仍需遵守防疫措施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在公共场所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 请说明面对疫情,个人应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3. 新型冠状病毒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三、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应如何发挥防疫作用。
四、案例分析题
1. 一名居民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防疫部门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疫情的传播?
2. 一家公司出现多名员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公司应该如何应对?
五、判断题
1. 只要不接触感染者,就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
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只有在发病时才会传染。
()
3. 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以立即停止佩戴口罩。
()
4. 在疫情期间,经常开窗通风有助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2024年公共卫生防疫员:防控、调查、疫苗等技能知识试题库(附含答案)一、单选题1.防疫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确保决策的科学性?A、凭经验决策B、依赖个别专家的意见C、综合多方信息、数据和专家意见,进行科学决策D、忽略数据分析试题答案:C2.在进行疫情监测时,防疫员如何识别疫情的变化趋势?A、仅关注新增病例数B、忽略历史数据C、综合分析新增病例、病例分布、传播方式等多方面数据D、随意猜测试题答案:C3.防疫员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时,应如何确保信息的可信度?A、发布未经证实的健康建议B、忽略权威机构的建议C、参考权威机构和专家意见,确保信息可靠D、随意传播信息试题答案:C4.下列关于方差分析说法,错误的是OoA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变异进行分解B方差分析直接将SS进行分解C方差分析直接将V进行分解D方差分析直接将MS进行分解E方差分析直接将总变异进行分解正确答案D5.陶瓷容器中可能移入食品的有害金属是OoA铅,镉B铁、锌C铜、钻D铝、银E铭、锡正确答案A6.评价预防接种群体效果的免疫学指标是OoA抗体阳转率B保护率C效果指数D发病率E病死率正确答案A7.一种比较持久微弱、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心情D热情E应激正确答案A8.四个处理组均数比较时,直接采用两组比较的t检验()。
A会增加犯型错误的概率B会增加犯型错误的概率C会出现检验效能不够的情况D由于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方法不完善.故t检验更优E不能确定犯型错误和型错误的概率是否会增加正确答案A9.甲拌磷与乙酰甲胺磷联合染毒所产生的毒作用为()。
A增强作用B协同作用C相加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正确答案C10.组成卵磷脂分子的成分有OOA乙醇胺B胆碱C丝氨酸D甘氨酸E肌醇正确答案B11.实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的主要区别是Oo A处理因素不同B样本量不同C对象不同D指标不同E地点不同正确答案A12.在皮肤刺激试验中最好使用OoA小鼠和大鼠B大鼠和家兔C家兔和小鼠D豚鼠和家兔E地鼠和豚鼠13.细菌内毒素的特征是OoA只有革兰阴性细菌产生B少数革兰阳性细菌产生C细菌在生活状态下释放D抗原性强E不耐热正确答案A14.脑出血中壳核处出血发生率为OoA70%B6U%C50%D40%E30%正确答案B15.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OOA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不可缺少的核心要素B健康促进对健康教育起着维护和推动作用C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ft D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深化与发展E健康促进要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正确答案D16.关于唾液分泌的调节,叙述的错误是OoA主要是神经反射性调节B初级中枢在脊髓C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唾液分泌增加D抗乙酰胆碱药物能抑制唾液分泌E唾液分泌能建立条件反射正确答案B17.“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的是Oo A感觉过敏B感觉适应C感觉相互作用D感觉减退E感受性补偿正确答案B18.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在于OoA易于控制混杂因素B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C暴露与结局的时间顺序合理,有利于病因推断D可以控制选择偏倚E可以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正确答案C19.以下哪项不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范围?OA疾病的流行特征B疾病的原因C疾病的防制措施D流行病学研究方法E疾病的临床诊治正确答案E20.下列哪一个措施不属于三级预防?OA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手术矫治B白内障手术复明C聋儿语言康复D抑郁症患者心理康复E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而终止妊娠正确答案E21.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不包括Oo A理化检验B微生物检验C放射性物质检验D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E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正确答案D22.青春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包括OoA智力发育正常B生理发育已完全成熟C能适应一般人际关系D行为协调及反应适度E具有较良好的情绪正确答案B23.从疾病的预防策略角度看,流行病学普查和筛检属于()。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环境是由环绕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
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锁链关系。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
(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
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游离性余氯:为使饮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时加入的氯消毒剂,在发挥杀菌作用而消耗之后,应有一定量的剩余,称为游离性余氯。
卫生防疫技师考试题单位: 姓名: 分数: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现代医学模式是: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2、评价居室空气清洁度的指标有: 二氧化碳、微生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空气离子状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3、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主要有: 氟斑牙和氟骨症, 。
4、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5、甲类传染病是指: 鼠疫、霍乱。
对于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 农村应于 2 小时内, 城镇应于 2 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6、我国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至Ⅳ级: 即: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种颜色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题号填入横线上,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2分,共20分)1、预防医学是以d 为研究对象:A、患者;B、健康人;C、个体;D、人群。
2、空气中可吸入性颗粒指直径 a 的颗粒。
A、小于10μm;B、小于20μm;C、大于10μm;D、大于20μm。
3、测肺活量时,要求每人测次,取b 记录之。
A、2 次最大者;B、3 次最大者;C、2 次最小者;D、3 次最小者。
4、食物中毒采样时,一般要求固体食物不少于200 克, 液体不少于200 毫升。
A、200 100 ;B、100 200;C、50 100 ;D、100 50 。
5、下面哪种气体( c ) 与酸雨形成有关: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6、两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 应至少间隔c 再接种。
A、2周;B、3周;C、4周;D、6 周。
7、以下免疫规划疫苗程序正确的是: cA、卡介苗 6 个月。
B、乙肝疫苗1月、2 月、3月。
C、麻疹疫苗8 个月。
D、百白破4月、5 月、6月8、某乡10万人,2010 年共报告手足口病50例,其中死亡1例,则该乡2010 年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a 。
防疫员技师面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多久?A. 1-3天B. 3-7天C. 1-14天D. 14-28天答案:C2. 以下哪种措施不属于个人防护措施?A. 佩戴口罩B. 勤洗手C. 避免拥挤的地方D. 接种疫苗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A. 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空气传播D. 食物传播答案:D二、多选题1. 下列哪些是新冠病毒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咳嗽C. 呼吸困难D. 头痛E. 腹泻答案:A, B, C, E2.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需要收集哪些信息?A. 旅行史B. 接触史C. 居住地D. 职业E. 疫苗接种史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1. 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答案:错误2. 口罩的正确佩戴方式是将有金属条的一端朝下。
答案:错误3.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保持社交距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请简述防疫员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主要任务。
答案:防疫员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的主要任务包括: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旅行史、接触史、活动轨迹等;评估病例的感染风险;追踪密切接触者;协助制定防控措施。
2. 描述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措施。
答案: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措施包括: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拥挤的地方、定期消毒、接种疫苗等。
五、案例分析题某社区出现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防疫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答案:防疫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感染者进行隔离治疗;其次,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观察;然后,对感染者居住和活动的场所进行消毒;最后,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护意识。
防疫护师考点1.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A.环境消毒B.合理使用抗菌素C.手卫生(正确答案)D.隔离传染病人2.通常认为,医疗机构最佳的干手方法为下列哪项?()A.感应式烘干机B.一次性干手纸(正确答案)C.个人专用小毛巾D.自然干燥3.在手卫生揉搓过程中,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内容是()A.揉搓顺序是否正确B.揉搓时间是否达到15秒C.指尖、手指、指缝是否被揉搓到(正确答案)D.是否使用了抗菌皂液进行揉搓4.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A.≦10cfu/cm2(正确答案)B.≦5cfu/cm2C.≦15cfu/cm2D.≦8cfu/cm25.口罩使用指南不正确的是()A.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戴口罩B.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摸口罩C.口罩不可以悬挂在脖颈上D.一只口罩可连续使用24小时(正确答案)6.标准预防的原则是?()A.保护病人B.保护医务工作人员C.二者都是(正确答案)D.二者都不是7.新冠肺炎感染预防与控制防控策略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外同防B.医患同防C. 人物同防D. 环境安全(正确答案)8.关于聚焦源头管控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
B.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
C.对发热门诊患者、门急诊疑似新冠感染患者,全部要进行核酸检测、行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
(正确答案)D.在排除新冠感染前,医疗机构须将患者就地隔离安置于指定区域,不得允许其随意离开。
9.医疗机构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后处理不正确的是()A.再次复核阳性后再报告当地疾控部门。
(正确答案)B.由疾控等部门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C.迅速确定医疗机构内密切接触者,明确需实施封控管理和消毒处置的范围。
卫生防疫技师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卫生防疫的基本要求是什么?A. 保持个人卫生B. 定期进行环境消毒C. 及时处理废弃物D. 所有选项答案:D试题二:以下哪项不是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 空气传播B. 食物传播C. 接触传播D. 光合作用传播答案:D试题三:在进行环境消毒时,以下哪种消毒剂是常用的?A. 酒精B. 漂白粉C. 碘酊D. 所有选项答案:D试题四:在处理医疗废物时,以下哪项操作是不正确的?A. 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B. 使用专用容器存放C. 随意丢弃医疗废物D. 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答案:C试题五:以下哪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A. 乙肝疫苗B. 流感疫苗C. 麻疹疫苗D. 脊髓灰质炎疫苗答案:B试题六: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以下哪项措施是不必要的?A. 定期通风换气B. 保持地面清洁C. 禁止吸烟D. 强制顾客佩戴口罩答案:D试题七:对于传染病的预防,以下哪种措施是错误的?A. 接种疫苗B. 增强个人免疫力C. 避免接触传染源D. 忽视个人卫生答案:D试题八:在食品卫生管理中,以下哪种行为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A. 食品加工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B. 食品加工场所定期消毒C. 使用未经清洗的厨具D. 食品储存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答案:C试题九:在进行个人卫生防护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A. 勤洗手B. 正确佩戴口罩C. 随意触摸眼睛、口鼻D. 保持手部清洁答案:C试题十:在疫情防控期间,以下哪种行为是推荐的?A. 避免不必要的外出B. 参加大型聚会C. 忽视社交距离D. 频繁更换口罩答案:A。
★预防医学的模式:环境-人群-健康★健康: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防止疾病发生,降低发病率,促进健康宏观的根本性措施:针对疾病危险性的增加,建立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措施机体措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婚前检查、孕妇和儿童保健、慎用医疗措施和药品环境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发展,降低病死率,保护健康.传染病应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病残及康复,提高生存率,恢复健康.1、环境: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预防医学所研究的环境是由环绕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构成的。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
造成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引起环境的质量下降。
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
3、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迁移,自净,转化(由污染源排放后,直接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反应后,转化形成的称为二次污染物。
)4、生物富集作用:生物体能从环境介质中浓缩某些污染物,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不断增加,最终可显著高于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5、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从而形成以食物形式进行物质转移的锁链关系。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所引起,通常其损害表现迅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爆发,甚至死亡。
(LA光化学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慢性危害: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在水中富集水俣病。
镉通过稻米,饮水在体内聚集—痛痛病远期危害:致突变作用(可遗传变异),致癌作用,致畸作用(胚胎胎儿)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100(CFU/mL)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游离性余氯:为使饮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消毒时加入的氯消毒剂,在发挥杀菌作用而消耗之后,应有一定量的剩余,称为游离性余氯。
加氯30分钟,不低于0.3mg/L;管网末梢,不低于0.05 mg/L★氯化消毒原理Cl2 + H2O → HOCl + HClHOCl易于穿透细胞壁,破坏细菌的多种酶体系,造成代谢障碍HOCl强氧化性,损伤细菌的胞膜,改变其通透性,致细菌死亡方法:分散式给水可用漂白粉和漂粉精★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1. pH值↓,HOCl解离↓2. 水温↑,杀菌速度↑3. 水质浑浊,消毒效果↓4. 加氯量↑,消毒效果↑5. 接触时间↑,消毒效果↑噪声: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1.暂时性听阈位移TTS(1)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提高10~15dB,离开噪音环境数分钟之内即可恢复正常(2)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可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PTS接触噪声时间继续延长,前一次的听力变化尚未完全恢复又继续接触,听觉疲劳逐渐加重,听力改变不能完全恢复(1)听力损失或听力损伤: 早期特征性改变:听谷(2)噪声性耳聋: 高频听力下降可能原因:3、局部振动病(手臂振动病),属我国法定职业病,其典型表现为振动性白指,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
4、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一、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
二、热适应:严重者中暑三、中暑: 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
分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5、电离辐射: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能使受作用的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白血病)辐射防护三原则:任何照射必须有正当理由,辐射防护应当实现最优化配置,遵守个人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采取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一系列措施,同时应十分重视防止核素向空气水体和土壤逸散。
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分期(刺激性气体)刺激期:呛咳,胸闷,恶心,呕吐。
潜伏期: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潜伏期的长短与独舞的溶解度和浓度有关。
肺水肿期:症状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呼吸困难,胸片两肺布满粗大的斑片状阴影,两肺湿罗音。
恢复期:3-4d症状减轻,7铅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1.职业性2.污染性3.生活性4.药源性5.母源性(一)影响铅毒性的因素1.在体液中的溶解度2.铅的分散度:颗粒小,分散度大,毒性大(铅蒸汽>铅烟>铅尘)(二)毒作用机理1. 影响大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直接损伤周围神经2. 抑制巯基酶的活性,抑制氧化磷酸化,影响能量的产生以及抑制三磷酸腺苷而影响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干扰机体正常代谢3. 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导致血管痉挛。
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干扰卟啉代谢,影响血红素合成,亦是铅中毒早期的主要改变。
临床表现1. 神经系统(1)神经衰弱综合症(2)周围神经炎(感觉型:肢端麻木、手套样感觉运动型:伸肌无力、腕下垂混合型)(3)铅中毒性脑病:表情淡漠,癫痫样发作、麻痹性痴呆2. 消化系统纳差、恶心、腹胀腹泻或便秘腹隐痛、腹绞痛齿龈边缘“铅线”3. 血液系统(1)血红蛋白合成受抑:CP-U和点彩红细胞↑(2)低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诊断及处理原则依据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劳动卫生学调查、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排除非职业性疾病,按照我国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治疗1.驱铅治疗首选药物为依地酸二钠钙2.对症治疗铅绞痛发作时,可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3.一般治疗汞吸收金属汞(蒸气)呼吸道进入人体。
汞蒸气具有脂溶性,可迅速弥散,透过肺泡壁吸收,吸收率可达70%以上。
无机汞化合物(粉尘或烟雾)—经呼吸道吸入有机汞— 90%由肠道吸收毒作用机制肾脏中汞可与多种蛋白结合,特别是与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合成汞硫蛋白,贮存于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金属硫蛋白对汞在体内的解毒、蓄积及保护肾脏起一定作用,而其耗尽时,汞即可对肾脏产生毒害,尿排泄量也随之降低1.金属汞在血中氧化为Hg2+,与血浆蛋白、Hb结合,造成肾脏损害2.与含巯基的活性物质结合,形成含汞的硫醇盐,影响机体多种代谢3.与某些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损害肾脏4.金属汞可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临床表现1.慢性中毒(1)易兴奋症激动、不安、烦躁、发怒等;或呈抑郁状态(2)震颤:早期为眼睑、舌、手指,后发展为上下肢。
非对称性的无节律的细微震颤,后发展为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影响精细活动(3)口腔炎:口腔炎症,齿龈有暗蓝色“汞线”,为硫化汞形成的色素沉着2. 有机汞中毒(1)神经精神症状:早期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严重者可出现神志障碍、谵妄、昏迷(2)小脑受损:笨拙踉跄步态、书写困难等共济失调现象(3)颅神经受损:向心性视野缩小,听力减退3. 急性中毒(1)吸入高浓度汞蒸气或摄入可溶性汞盐(2)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出现化学性肺炎、肾衰等症状(3)肾损伤表现为开始时多尿,继之出现蛋白尿,少尿及肾衰恢复后可能出现类似慢性中毒神经系统症状诊断及处理原则根据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及临床表现,并排除其它非职业性疾病,按照国家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若怀疑有慢性中毒但尿汞不高者,可进行驱汞试验以帮助诊断治疗驱汞治疗对症治疗经口中毒的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苯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症状,轻者出现兴奋、头晕、酩酊感、意识稍模糊、欣快感、步态不稳等类似酒醉状,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意识丧失,进入浅昏迷状态,甚至出现深昏迷、抽搐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至死亡2.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倾向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已知人类致癌物农药有机磷农药高效、广谱、低残留毒理抑制体内胆碱酯酶(ChE)活性,使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能力,造成乙酰胆碱在生理部位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的高度兴奋,产生一系列的效应,称为胆碱能危象,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表现1. 急性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2小时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为三类:(1)毒蕈碱样症状(2)烟碱样症状(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 慢性中毒治疗1. 清除毒物2. 解毒治疗(乙酰胆碱拮抗剂复能剂对症治疗)尘肺的概念与分类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尘肺是危害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的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
其特征是肺内有粉尘阻留并有胶原型纤维增生的肺组织反应,肺泡结构永久性破坏1. 硅沉着病2. 硅酸盐肺3. 炭肺尘埃沉着病4. 混合性肺尘埃沉着病5. 其他肺尘埃沉着病矽肺:由于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发病情况: (1)速发型矽肺 (2)晚发性矽肺2.病理变化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矽结节发病机制发病机理大致包括两个步骤: 1.尘细胞的死亡 2.胶原纤维增生及矽结节形成★食物中毒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食品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2.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3.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细菌性食物中毒定义:1.因摄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2.全年皆可发生,但夏秋季发生较多;3.主要为动物性食物,如肉、鱼、奶、蛋类,其次为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糯米凉糕4.中毒原因:感染型食物中毒为大量活菌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毒素型食物中毒为细菌产生外毒素经肠道吸收;5.集体突然爆发,发病率较高,特别是抵抗力较弱者,症状较重,病死率较低(除肉毒),如及时抢救,病程短,恢复快,预后较好(二)沙门菌食物中毒病原1.沙门菌属为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兰阴性杆菌。
2.外界生活能力强,水:2/3w;冻土:一冬;咸肉:75d;100℃:立即死亡;70℃:5min;60℃:1h;水经氯消毒:5min3.不分解蛋白质,被污染食物无感观性状变化污染来源主要为动物性食物。
生前感染、宰杀后污染、蛋类可因家禽带菌而污染、水产品可因水体污染而带菌、鲜奶和奶制品可因带菌的产奶牛羊而污染临床表现1.急性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败血症型等2.潜伏期12h-36h。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黄绿色水样便(可带脓血黏液),发热(>38℃),重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周围循环衰竭症状,病程3-7d,一般预后良好预防措施1.严格检疫、生熟分开——基本保障2.低温储藏,>20℃能大量繁殖——重要措施3.彻底加热——关键措施(三)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病原1.埃希菌属俗称大肠杆菌属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能发酵乳糖及多种糖类,产酸产气2.自然界生存能力强,土壤、水重存活数月3.正常菌群,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ETEC)、肠侵袭性(EIEC)、肠致病性(EPEC)、肠出血性(EHEC)临床表现不同的致病性E.coli有不同的致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