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吴明园: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188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
对照组产妇运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产妇运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
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产后30 min和2 h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效果较为明显,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量,是临床中极为有效、安全、方便、快捷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产后出血;临床应用产后出血是临床中产妇产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产妇死亡。
因此,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我国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我国产科工作者而言十分重要。
子宫收缩乏力是临床中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病因[1]。
临床中多运用加强子宫收缩药物来预防产妇产后出血,但大多数加强子宫收缩药物的使用均较为麻烦,且临床疗效并不理想[2]。
为了进一步分析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佳方式,更为深入的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对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本院开展本次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产妇188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8.5±3.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5±0.5)周。
其中,初产妇107例,经产妇81例。
本组所有产妇均无米索前列醇用药禁忌。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
对照组平均年龄(28.3±3.6)岁,平均孕周(38.3±0.7)周,初产妇53例,经产妇41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28.6±3.3)岁,平均孕周(38.7±0.4)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40例。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温针辨证防治产后出血临床观察张彦飞;李敏杰【摘要】目的观察温针合谷、三阴交防治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09年至2010年在迁安市中医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80例作为观察治疗对象,在自然分娩后分别给予温针合谷、三阴交及缩宫素治疗,观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阴道出血量差异.结果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7.86%,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h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合谷、三阴交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1(030)010【总页数】2页(P675-676)【关键词】产后子宫出血;温针疗法;穴,合谷;穴,三阴交【作者】张彦飞;李敏杰【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064400;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河北,06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3产后出血是产科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产后出血的首位。
针灸催产的疗效明显,用于催产的体穴以合谷、三阴交为最多,可以明显地缩短产程,镇静止痛和减少产后出血。
治疗方法也有毫针、耳针、电针、穴位注射、经皮电刺激、推拿按摩和埋针等方法,各种方法经临床实践证实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各自的优点和特色。
但使用温针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为了能够有效预防在自然分娩后出现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产后大出血,我科自2009年至2010年应用温针合谷、三阴交的方法预防产后出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80例随机分为两组。
温针组140例,其中实证53例,虚证87例;初产妇62例,经产妇78例,多胎5例,羊水多21例,子宫手术史12例。
缩宫素组140例,其中初产妇68例,经产妇72例,多胎4例,羊水多20例,子宫手术史6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探讨目的:研究宫颈注射缩宫素与子宫按摩联合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择取100例正常孕妇,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
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预防出血;观察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宫颈注射缩宫素,并联合子宫按摩,观察两组的产后宫缩情况、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
结果: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的96%高于对照组的72%;经过产后出血率以及出血量的比较,观察组少于对照组。
结论:对产后的产妇注射缩宫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子宫按摩,可以有效的控制产后出血率,进而减少产妇的病死率。
标签:缩宫素产后出血子宫按摩孕妇的产后出血是孕产妇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而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就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发生率的90%[1]。
因此,避免宫缩乏力的出现是减少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
而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是降低产后出血率的关键。
择取100例自然分娩产妇,对产妇注射缩宫素,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子宫按摩,临床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100例自然分娩产妇,年龄在20-35岁之间,孕周36-40周,将其随机性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每一组各有50例。
每例的年龄、孕周,还有产次等个人资料之间,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在产妇分娩胎儿后,就要向宫颈处注射10U的缩宫素,并且对其状况进行观察;观察组:产妇分娩胎儿后,向宫颈注射10U的缩宫素,并且使用子宫按摩。
按摩的方法包括单手和双手两种[2]。
其中单手的按摩方法,是指在产后对产妇实施宫底按摩,将手深入产妇腹腔的内部,用手分别放置在子宫的前后端,对子宫进行均匀的按摩,待等到子宫慢慢变硬,胎盘分娩出来后,再继续按摩2分钟方可结束。
另一种是双手按摩,一只手用于腹部按压,并且向上推起子宫,而用另一只手的手掌对子宫的前壁、子宫的侧壁、子宫的底部进行均匀的按摩,等到宫缩达到标准。
浅谈产后静滴缩宫素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临床观护理目的:探究产后静滴缩宫素对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自然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产后立即使用常规静滴缩宫素治疗2小时,同时进行严密的护理干预,选择同期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60例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其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后静滴缩宫素和严密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率。
标签:产后静滴缩宫素;降低产后出血率;临床观察与护理[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postpartum intravenous oxytocin on reduc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effect rate. Methods:6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4 March to 2015 selected during January were natural birth mothers,as the observation group,immediately after the use of conventional intravenous oxytocin treatment for 2 hours,at the same tim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rigorous,select the same period by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60 cases of the same patients as a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2 hours,24 hours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its nursing effect. Results: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 hours,24 hours postpartum bleeding volume,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nursing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postpartum intravenous oxytocin and strict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patients.[keyword] postpartum intravenous oxytocin; reduce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胎儿分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称为产后出血,其中80%都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1]。
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合谷穴注射缩宫素对预防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方法将120例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在第二产程末,胎头娩出后,使用缩宫素10 IU合谷穴注射;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方法,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20 U;比较第三产程的时间、产时产后2 h出血量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 h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第二产程宫口开全,胎头娩出后合谷穴注射缩宫素10IU可缩短胎盘剥离的时间,同时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机率,有效预防因产妇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
标签:产后出血;预防;合谷穴;缩宫素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约占产后出血总发生率的九成,且是产妇临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宫缩乏力性出血往往在短时间内出现阴道大量流血现象,一旦治疗不及时,将对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
加强子宫的收缩能力,是减少出血量的关键[1]。
我院采用合谷穴注射缩宫素10 IU预防产后出血,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9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孕周在37~41 w,无产科并发症,按单双数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采用分娩宫口开全时,胎头娩出后,应用缩宫素10 IU合谷穴位注射;对照组60例采用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20 IU。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体重、身高、胎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病例在第二产程末,胎头娩出后,用1 mL注射器抽取10I U 催产素垂直刺入左或右侧合谷穴约1.5 cm,上下提插,在产妇有酸、胀、麻感,即所谓得气后再缓慢注药。
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缩宫素20 IU,其他产科处理措施相同。
2012年5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6卷第3期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 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 ,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
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对保障产妇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2007~2011年对300例产后具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的产妇以艾灸联合缩宫素进行干预,使产后出血得到有效防治,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收集标准的产妇6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0例。
治疗组身高(156.23±5.62)cm ,体质量(63.23±3.54)kg ,年龄(27.12±2.58)岁,孕龄(39.25±1.48)岁,孕次(1.87±0.84)次;对照组身高(157.34±4.53)cm ,体质量(62.98±4.12)kg ,年龄(26.98±2.49)岁,孕龄(39.36±1.52)岁,孕次(1.92±0.59)次。
两组产妇的基本情况及产后宫缩乏力高危因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依据住院产妇产后30min 阴道出血量≥200mL (排除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引起的产后出血);出血特点:在胎盘未剥离前阴道不流血或仅有少许流血,待胎盘完全剥离后阴道流血不止,或胎盘已剥离而血液积聚于宫腔内无力排出。
体格检查:宫底升高,子宫质软,呈袋状[1]。
1.3治疗方法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10U ;治疗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10U 的同时艾灸神厥、关元穴,施灸时间至宫缩良好即停。
施灸方法:点燃2支艾条插入双孔艾灸箱(广州上官氏美容美发用品厂生产)内,置于施灸穴位上温灸,调整艾条与皮肤间距离,保证合适温度,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缩宫素与地塞米松合用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关键词】缩宫素;地塞米松;预防;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 ml者,产后出血可发生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 h以及产后2~24 h 3个阶段,多发生在前两期[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占产妇死亡人数的49.9%[2],预防产后出血及并发症,是当前围生医学领域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100例因胎儿偏大、臀位及骨盆等因素而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除外),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宫体肌肉注射缩宫素,发现术后2 h内失血量较单用缩宫素明显减少,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足月妊娠妇女100例,年龄21~28岁,孕周37~41周,均为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地塞米松+缩宫素合用)50例,对照组(单用缩宫素)50例,两组产妇一般情况,见表1。
1.2 方法胎儿娩出后观察组立即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子宫体部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子宫体部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产后2 h内测量出血量,均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剖宫产切开子宫后先吸尽羊水,待胎儿娩出后及时更换引流瓶,此外,术中还用纱布擦拭宫内血液(纱布已称重),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臀下铺特制的卫生垫(已称重),此垫上层为消毒卫生纸,底层为塑料薄膜不易向被褥上渗透,易于测量,手术结束产妇回房后可根据情况更换卫生垫,卫生垫和纱布垫增加的质量和吸引瓶最后容量即为失血量,按1 ml等于1.0 g的标准换算出失血量,于产后2 h称重,产后2 h出血量≥500 ml定义为产后出血。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结果判定。
2 结果术后两组失血量比较,观察组(389.8±125.81)ml,较对照组(516±169.15)ml 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4%)明显低于对照组(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
药物与临床77药品评价 2019年第16卷第22期产后出血属于分娩期产妇常见、严重并发症,合理应用药物促进产妇子宫收缩,早期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但是也有研究认为[1],及时给予药物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同时,需要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确保药物疗效,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
本研究针对以上观点,探讨分析了缩宫素预防产妇产后出血联合综合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共有80例产妇在本院产房分娩,应用随机分层法将产妇分为两组,每组40例。
观察组40例产妇年龄在19~36岁,平均年龄(27.65±4.32)岁;孕周在35~42周,平均孕周(39.2±0.7)周;孕次1~3次,平均(2.0±0.1)次。
对照组40例产妇年龄在30~37岁,平均年龄(33.47±4.14)岁;孕周36~43周,平均孕周(39.1±0.4)周;孕次1~3次,平均(1.7±0.3)次。
两组产妇的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不影响实验客观性,故资料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分娩后给予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产后给予卡孕栓舌下含服,每次1mg。
给予常规护理:分娩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遵照医嘱给予用药,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指导产妇饮食,并观察产妇产后情况等。
观察组分娩后给予卡孕栓、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产后给予卡孕栓舌下含服,每次1mg。
在胎儿娩出后,立刻给予20U缩宫素与250mL葡萄糖溶液(5%)静脉滴注。
给予综合护理:①产前护理:在孕期应该告知孕妇需定期产检,加强围产期保健,根据孕妇孕期的不良症状(如贫血)及时给予纠正与处理,这些行为对于预防、控制产后出血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于高危孕妇,需要加强风险防范,尽可能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与产后出血量。
合谷穴注射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观察
[摘要]目的:预防第二产程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的产妇产后大出血。
方法:对观察组30例产妇在胎头着冠后于双侧合谷穴分别注射缩宫素0.2单位,并与对照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单位对比。
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BX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器皿、纱布测量产后出血法: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后,立即将消毒弯盆置于产妇臀下接纳阴道流血量,会阴缝合时把每浸透一块15 cm×5 cm大的阴道塞纱记为10 ml血液。
(2)*”操作方法:观察组:当胎头着冠宫缩在15~20s/6~8 min时,于产妇双侧合谷穴位处分别注入缩宫素0.2单位。
对照组:在产妇出现同样情况下,继续鼓励产妇在宫缩时用力迸气,待其自然分娩,当胎儿娩出后由助手立即肌注缩宫素10单位。
2结果
2.1两组产妇的胎盘剥离时间、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比较(表1)
表1显示,观察组胎盘剥离时间短,基本在10分钟内剥离,而对照组胎盘剥离需要的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表2显示,观察组在胎头着冠到胎儿娩出所需的时间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表3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无窒息共28例,轻度窒息2例,无重度窒息。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3讨论
3.1当产妇在产程进展到第二产程胎头着冠时,产妇往往由于疲劳,体力被耗尽,产妇的宫缩渐渐由强变弱,出现继发性宫缩乏力,导致产程延长、滞产现象。
当胎儿娩出后疲劳的子宫暂未恢复收缩能力,胎盘剥离面开放着的子宫壁螺旋小动脉口未能及时关闭,即使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到药物作用于子宫肌时还需3~5 min时间,此时宫缩欠佳的产妇可出现一过性的失血或产后大出血。
3.2合谷穴注缩宫素是在胎儿即将娩出前给药,可迅速有效地产生节律性的宫缩,既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也可缩短胎盘剥离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并提前为产后子宫迅速缩复做好了关键的第一步。
3.3缩宫素在胎儿娩出之前不能大量使用,否则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导致子宫破裂或胎头娩出过急而致产妇会阴、阴道严重裂伤,新生儿窒息。
小剂量催产素于合谷穴位注射,主要是刺激所属经络产生对产程有利的因素,由观察结果可见对产妇、婴儿无任何副作用影响。
双侧合谷穴注缩宫素,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行之有效,是预防产妇因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大出血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