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发育疗法
- 格式:pptx
- 大小:193.86 KB
- 文档页数:13
第十二章神经发育技术Bobath 技术一、名词解释1控制关键点:即治疗师在训练中操作身体某些部位,以达到抑制痉挛和异常姿势反射,促进正常姿势反射的目的。
2反射性抑制:利用痉挛模式相反的体位或姿势来抑制痉挛,包括放射性抑制模式和影响张力性姿势。
3影响张力性姿势:指的是某些特定姿势下,肌张力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如当下肢腓肠肌肌张力异常增高时,鼓励患者采用足跟着地站立的姿势加以抑制腓肠肌的张力,同时提高对该姿势的控制。
4整体治疗:将患者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只是治疗患病部位。
5保持反应:指身体对所处体位的有意识的控制能力。
6位置反应:指肢体反应的短暂的保持某种体位的能力。
7关节持重:是一种利用体位使重力通过关节,刺激本体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产生共同收缩来提高关节稳定性的方法。
二、选择题【A1 型题】1整体治疗指的是(D)A 上下肢都包括的治疗B 健侧和患侧都包括的治疗C 运动、作业及理疗都应用的治疗D 提高患者整体功能的治疗E 包括家属参与的治疗2促通和抑制的最终目的是(D )A 避免肌张力过度增高B 促进肌张力正常化C 调整和纠正异常姿势D 改善功能活动E 提高自我意识3下列不属于控制关键点的操作是(D )A 稳定胸椎促进坐位稳定B 拇指外展抑制手指屈肌痉挛C 骨盆前倾促进站位平衡D 健侧屈曲促进患侧伸展E 肩胛前伸促进上肢伸展4一周岁的脑瘫患儿仍不能保持坐位、头不能保持直立,并且双手只能抓握不能松开。
这种情况称之(A)A 异常性和不成熟性B 痉挛性和共同运动性C 共济失调性和痉挛性D 徐动性和软瘫性E 麻痹性和僵硬性5脑卒中患者经常会有跟腱痉挛的表现,处理方法是多鼓励患者用患腿足跟着地站立,这种方法是利用(B)A 反射性抑制模式B 影响张力性姿势C 迷路性姿势反射D 紧张性腰反射【B1 型题】6~7 题备选答案A 足跟着地B 躯干前倾C 躯干旋转D 肩胛前伸E 手指屈曲6在练习坐-站时,能够促进活动比较容易完成的关键成分是(ABD)7偏瘫患者最早可以进行的主动活动(CE)【X 型题】8下列属于兴奋性刺激的手法是(ABD )A 持重B 拍打C 持续牵伸D 快速牵伸E 关节挤压9可能会引起偏瘫患者患侧肌张力增高的三种情况是(ABC)A 快速活动B 情绪紧张C 健侧过度用力D 轻音乐E 主动活动10当患者能够在无帮助的情况下自己翻身时,为了使他能够更多的使用躯干肌,在指导患者翻身时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 用健手支撑B 用患手支撑C 翻身至健侧D 头向患侧屈E 不用手支撑11在做桥式运动时,为了使患侧髋关节伸肌用力适当,应强调哪些成分(CDE )A 患侧臀部尽量抬高B 健侧臀部尽量抬高C 保持髋关节的伸展位D 肩部放松E 颈部放松12在患者能行走时,有些患者往往步宽异常从而能量消耗过大,使患者不能长距离行走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他多练习(CD)A 倒着走B 侧走C 沿木板走D 走一条直线E 走一条弧线13在对肌张力低下的患者进行感觉刺激时,可以利用拍打等手法来提高肌肉收缩的兴奋性但需要注意避免(ABDE )A 诱发广泛的联合反应B 诱发拮抗肌的痉挛C 引起关节畸形D 患者失去平衡E 患者抵抗14当徐动型脑瘫患儿出现明显的ATNR 影响患儿的功能活动可以采取什么方式加以抑制(A B)A 让患儿侧卧B 双上肢内收内旋,并双手交叉C 对徐动的肢体进行拍打D 行走时三、简答题1简述 Bobath 方法的治疗原则●强调患者学学习运动的感觉●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按照运动的发育顺序制定训练计划●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2适合促通翻正反应的情况有哪些?●颈翻正反应的促通●上肢保护的伸展反应●平衡反应的促通3痉挛型脑瘫儿进行治疗性活动的原则。
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一. 概述: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 NPT )又称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 ,NFT)或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developmental therapy ,NDT )或易化技术(facilitation technique )。
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的规律。
神经生理学疗法就是运用这个规律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
1.定义神经生理学疗法是根据神经解剖学、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的理论,采取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和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即可以控制的、协调的随意运动,达到神经运动功能重组的一类方法。
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
其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2. 原理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a运动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
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二. 常用的方法:临床常用的促进技术:Rood 技术、Bobath 技术、Brunnstrom 技术和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en ,PNF、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e ,MRP)。
1. Rood 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
神经发育疗法(NDT)一直是康复治疗技术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作为上世纪NDT家族中重要一员——Bobath疗法是由英国的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她丈夫神经学家Karel Bobath在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立,是一种治疗小儿脑瘫和成人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技术。
Berta女士于1970年出版其Bobath疗法理论专著《Adult Hemiplegia: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1stED)》,随后又先后于1978年、1990年两次修订再版。
在Bobath夫妇1991年辞世后,作为推动Bobath疗法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Bobath指导者培训协会International Bobath Instructors Training Association(IBITA)承担了大量研究工作,成为现代Bobath疗法发展的核心。
会员遍布27个国家,由255名以上专家学者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学术研究和传播,旨在融合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培养专业的神经系统疾病康复人才,帮助患者达到最优化的康复效果。
协会构建了网络平台来展示Bobath疗法的新的核心概念和对于成为Bobath 康复指导者所必须参加的课程。
网站还设有Bobath及神经科学研究新近成果的展示,是世界各地Bobath指导者的学习平台。
另还有一支来推动Bobath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力量—英国Bobath指导者协会British Bobath Tutors Association(BBTA)也为Bobath学术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会员Gjelsvik和Sue Raine先后于2008年和2010年出版了学术专著《The Bobath Concept in Adult Neurology》和《Bobath Concept》。
IBITA 通过学术讨论年会的形式推动Bobath疗法的内涵建设,让它更具时代精神。
1996 年第12 届IBITA 年会上,提出要建立一套能阐明先前理论假说的Bobath 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