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发育及感觉统合
- 格式:ppt
- 大小:18.37 MB
- 文档页数:10
感觉统合失调—搜狗百科展开全文病症简介感觉统合这一理论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于1972年提出的。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身体各部分感觉器官(眼、耳、鼻、皮肤等)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组织加工、综合处理的过程。
只有经过感觉的统合,人类才能完成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推理能力等)。
而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影响身心健康。
学习能力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的互动,身体的视、听、嗅、味、触及平衡感官,透过中枢神经分支及末端神经组织,将讯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称为感觉学习。
大脑将这些讯息整合,作出反应再透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称为运动学习。
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的不断互动便形成了感觉统合。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意味着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这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人的认知能力与适应能力,从而推迟人的社会化进程。
现代化都市家庭中,感统失调的孩子达85%以上,其中30%的孩子为重度感统失调。
生理基础大脑神经元感觉统合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发展发育密切相关,若想了解感觉统合真正的生理基础就要先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central nervous system)由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脑和脊髓所组成,在人体各器官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神经系统借助感受器接受体内和体外的刺激,一起各种反映,借以调节和控制全身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各完整对立统一的整体。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构成。
神经组织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神经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是神经系统的主要成分,神经胶质则是神经系统的辅助成分,主要起到支持、营养、和保护作用。
(一)神经元(Neuron)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第一章感觉统合概述第一节感觉统合的定义•第一、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是指人的大脑将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做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中和谐有效的运作。
就好比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在它的指挥下,各种信息有条不紊地在大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并做出适当反应。
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事故不断。
第二、认识感觉统合•剥桔子时,视觉使我们知道它是黄色的、圆形的;触觉使我们知道它有粗糙的外皮和多汁的果肉;嗅觉告诉我们它有芬芳的气味;味觉让我们知道它是酸酸甜甜的;当我们以手掂它的重量时,本体觉告诉我们它是重重的。
•第三、感觉统合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学习,由于人类大脑发展特别快,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学习几乎占据了一生的80%,因此,儿童的感觉统合学习对其身心发展起着其他任何学习所无法代替的作用。
感觉统合是以提高儿童的能力为主,教的不是知识,而是吸收知识的工具----能力。
第二节、感觉统合理论的演变一、1920年起源,人们以神经生理发展的角度,来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的自我组织的过程。
二、1949年,D.O.Hebb研究发现人类的脑部随着感觉与动作系统的交互作用,发展出有功能性的行为,如:思考、知觉、观念构成。
三、1950年初,感觉统合的创始人Ayres开始致力于感觉统合理论的研究。
四、Ayres在1972年,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
第三节、感觉统合教育现状第一、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以“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会馆”的方式普及感觉统合训练教育,在台湾,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已成为每个幼儿园和小学的常规教学内容。
在国外“儿童智能训练俱乐部”比成人“健身俱乐部”多7倍。
第二、80年代初,感觉统合教育理念传入亚洲,90年代初传入香港。
至96年为止,香港感统智能训练在幼儿园中普及率达到93.2%,并于当年由香港教育局规定感统智能训练产品为当地幼儿园必配设施。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4个阶段,第3阶段的发育最重要展开全文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从出生到成年,个体的感统能力的发展与人体生理结构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表现。
在胎儿期和生长发育早期,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开始发展,但是由于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传入神经纤维、传出神经纤维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还不够完善,个体的感觉统合能力水平非常低,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性差、注意力分散且难以持续较长时间、行为顾此失彼等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内外结构进一步完善,人的外周感知器官、运动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也进一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所有影响感觉统合能力的因素上,神经系统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神经系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
神经系统的发育水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传出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的髓鞘程度及信息传输效率,这一定程度决定了感觉统合能力的反应速度。
其二,神经系统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刺激,但有其固有的发展特点,既表现为发展的连续性又呈现出发展的阶段性。
所谓的连续性是指神经系统发育连续不断,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
所谓的阶段性是指神经系统进程不是均等的,不同能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关键期,错失该关键期就可能导致该能力发展不足,甚至终生难以弥补。
因此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也表现为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人的感觉统合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从胚胎期就开始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感觉统合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依据神经系统发展的阶段性,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胎儿期在胎儿期,胎儿在母体内受到母亲活动的影响,加上胎儿在母体内自身的运动,胎儿的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等感觉能力开始发展。
在顺产分娩的过程中,胎儿受到宫缩的挤压,完成多种体位变化,接受在出生前的非常系统、高强度的感觉统合“训练“ ,为出生后的发育做好了充分准备。
人类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人类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是与生俱有的。
每个人生下来就具有这种能力,但需要从小与周围事物保持接触,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并主动让身体和大脑相互协调以适应环境的挑战,才能不断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发展和完善。
即使没有现在所谓的感觉统合教育或感觉统合训练,人类从出生开始到生命结束就一直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
1、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阶段感觉统合的练习与大脑的“运动计划”过程有关。
所谓“运动计划” 就是人类大脑在指挥身体的运动前,必须对自身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进行全盘性的了解,并制定出实际的运动步骤,以保证正确地完成行动的一种自主性的神经系统活动。
例如,婴儿出生时就有了吮吸能力,只要母亲的乳头放在他的嘴里,就条件反射地吮吸起来。
出生几天后,就不再是消极地等待母亲将乳头放入口中,而开始寻找乳头的“运动计划”,通过饥饿的感觉、嘴唇对妈妈皮肤的触觉、头部的运动感和吮吸的运动感觉的统合,制定出寻找母亲乳头的计划。
他张开嘴暗中摸索母亲的胸部直到找到奶头为止。
在主动的探索中大脑的各个相应部分和身体逐渐协调,孩子也就在这个过程中适应了环境,发展了大脑与身体的协调能力。
孩子的探索是一个自主发生的有计划的过程。
偶然的感觉信息,可使其发现未曾接触的事物??母亲胸部温暖的皮肤与乳头之间的联系,继而主动地采取行动??嘴唇的摩擦对事物进行探索后发现了乳头,然后将胸部皮肤的感觉信息与原有的乳头信息组合。
这是一个多么简单的过程,但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胜利呀。
它不但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也使孩子建立了初步的自信心。
而且,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孩子与母亲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一个过程。
如果用奶瓶喂养的孩子就失去了这个美妙的发展机会。
接下来,婴儿并不限于吮吸奶头,他还吮吸衣服、枕头、毯子、自己的手指,吮吸一切他们偶然遇到的东西。
可以说孩子从出生就开始积极主动学习,把他所感受到的感觉信息不断的与原有信息进行结合,并通过自己的行动主动探索和适应周围的环境。
什么是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具体是由人体中的三种感觉构成,这三种感觉是本体觉、前庭觉以及触觉。
感觉统合是一种神经传导的过程,通过接收与整合,能够让身体和外界进行沟通。
比方说,看到有球过来能够及时躲开。
宝宝因为出生不久,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
我们以视觉与听觉为例,刚刚出生的宝宝只能看清楚距离眼睛20公分以内的东西;耳朵也不能够分别出很多的声音。
所以,从孩子的发展上来看,比较强调上述三种感觉。
但是,相关的专家也表示,除了这三种感觉,最近很多的感觉也开始强调身体上的整体发展,比如视觉、味觉、嗅觉以及听觉等,通过把身体上的各种感觉整合起来,就可以建构婴幼儿在各阶段的身心发展。
本体觉─建构身体概念本体就是自己对自己身体的很多部位的感觉。
在自己在动的时候,肌肉、关节等变化会刺激大脑,让我们知道哪部分在动。
本体觉就像是我们把眼睛闭上,但是自己的手却能够十分准确地指着自己的鼻子。
本体觉除了让自己明白身体各部位在什么位置(静态的本体觉)之外,还能让自己知道现在正在做什么动作,同时可以了解到如何控制身体(动态的本体觉)。
本体觉如果正常的话,那么就可以让自己建立自我身体形象的概念,同时让孩子以后在学习、表达及人际上都有良好发展。
另外,相关专家表示,本体觉还有安定神经、舒缓情绪的效果。
比方说,在难过的时候,如果别人能够给自己一个拥抱的话,那么就可以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前庭觉─掌管肢体平衡与协调前庭觉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通过内耳接收,所以,当自己在做一些比较剧烈的活动(比方说:直线加速、旋转等)时,前庭觉就会受到刺激。
内耳的前庭组织与身体的平衡、协调以及移动速度、空间感相关,所以,当我们的身体在发生变化时,前庭觉接收到,同时会尽力让身体保持平衡,不摔倒,并维持肢体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的前庭觉发展不良,那么他的平衡能力就不会非常好,甚至走路的时候会撞到或者摔倒。
如果孩子平时会避开攀爬活动和体能的游戏,如荡秋千、溜滑梯等,这时爸爸妈妈要多加关注,看看是不是孩子哪里出了问题。
前庭平衡觉——大脑功能的门槛,人类行动的基础大脑各功能区的作用:额叶:与高级思维有关,如推理、审慎、思考、解决问题和计划。
顶叶:处理触觉、空间认知和知觉信息颞叶:与听觉、嗅觉、语言功能有关枕叶:处理视觉信息二)前庭平衡觉:1、前庭平衡觉概述:⑴、定义先了解一下概念: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成长后的视、听性质的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基本表现为:1.逃避或害怕运动。
2.大幅度运动中易头晕/或久转不晕。
3.头部运动时,眼睛在空间中视物不稳定。
4.运动中主要靠视觉协调动作。
5.端坐、写字、阅读的姿势不正确。
上课时东倒西歪,写字捏笔姿势不当,6.阅读困难书写困难。
7.秩序感差,做事无条理。
8.过滤功能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多动。
9.前庭迟钝顾名思义是对于外界的信息接受反应较慢,时常会出现视而不见,充而不闻的情况。
(举例说明)10.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语言、数学、写作能力。
前庭平衡觉是指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位,保持身体的平衡。
⑵前庭平衡系统的发育过程:前庭系统是一般人不太注意的内耳前庭对地心引力的感觉,比较容易了解的是皮肤触觉,眼睛的视觉和耳朵的听觉等。
其实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不管是什么举动都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因为太平常了,所以不去感觉地心引力的存在。
前庭觉早在怀孕九周就开始操作,直到年老寿终,一直将对地心引力产生的无休止的感觉信息流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视、听、触感觉则在出生以后才开始发展功能的,而且都重叠在前庭感觉之上。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
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
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
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 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
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
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
爱尔丝博士 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
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 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
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 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儿童感觉统合科普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儿童感觉统合是指儿童通过感觉系统获取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处理和应对的能力。
感觉统合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平衡感觉。
这些感觉系统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进行协调和整合,使儿童能够感知和理解外界的刺激,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性儿童感觉统合对于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外界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和社交能力。
感觉统合问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行为和情绪调节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表现儿童感觉统合问题可能表现为以下方面: 1. 过敏或超敏:对某些感觉刺激过度敏感,如声音、光线、触摸等。
2. 欠敏:对某些感觉刺激反应不足,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感知。
3. 协调困难:在运动和协调活动中表现出困难,如平衡、跳跃、抓握等。
4. 注意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或过于专注某个感觉刺激。
5. 情绪问题:易激动、易疲劳、情绪波动大等。
6. 学习问题:学习困难、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原因儿童感觉统合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1. 遗传因素:感觉统合问题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2. 早期发展问题:早期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感觉统合问题。
3. 环境因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可能对感觉统合发展产生影响,如过度或不足的刺激。
4. 神经系统问题:神经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感觉统合问题。
如何帮助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以下是一些帮助儿童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方法: 1. 提供适当的刺激:为儿童提供各种感觉刺激,如触摸不同材质的物品、听不同声音等,帮助他们感知和理解外界的刺激。
2. 提供结构化的活动:通过结构化的活动,如游戏、运动等,帮助儿童发展运动和协调能力。
3. 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儿童的家庭、学校和治疗师合作,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儿童克服感觉统合问题。
4.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为儿童提供稳定的日常生活环境,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序的学习环境等,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儿童感觉统合及发展能力评定量表(SIPT)一、概述感觉统合是由Sherrington C..S(1906)拉什利k.s(Lashley K.S)1960年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心理科学的研究。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临床心理学专家爱尔丝博士(Ayres AJ.)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于1972首先系统地的提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更丰富了康复治疗的内容。
Ayres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整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接触顺利。
这一理论涉及了脑功能及发展、学习及学习障碍和治疗这3部分。
感觉统合失调(sensryintegrative dysfunction)即当感觉系统无法正常运转时,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1985年Clark FA.等对Ayres的理论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身体运动协调障碍指身体运动的协调能力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运动障碍。
儿童早期会表现穿脱衣裤、扣纽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及笨拙;运动协调不佳;吃饭时常掉饭粒;由于控制小肌肉及手眼协调的肌肉发育欠佳,影响舌头及唇部肌肉、呼吸和声带的运动,会造成发音及语言表达能力不佳。
Ays等认为:运动协调不良是由感觉统合障碍所致;在学习困难儿童中,较正常儿童更为多见。
2、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可表现为不同形式,主要涉及视知觉问题,一方面可能与躯体感觉过程有关,另一方面与右脑半球的功能有关。
这类障碍在儿童可表现为对空间距离知觉不准确,左右分辨不清,易迷失方向。
儿童还会表现为视觉的不平顺。
视觉的跳动原本是婴幼儿的自然现象,人的视觉天生是不稳定的,所以婴幼儿最喜欢看车子外的移动物体,如跳动的物体比静止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他的注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也逐渐地稳定,便能做左右或上下的移动,这也是阅读的开始。
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及相关活动婴幼儿期是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关键阶段。
感觉统合是指将来自感觉器官的多种神经冲动有组织地整合成有意义的行为反应的过程。
在婴幼儿期,感觉统合的正常发展对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运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促进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发展,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相关活动。
一、视觉发展活动视觉是婴幼儿感觉统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空间感知、追踪移动物体以及发展手眼协调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促进婴幼儿视觉发展的活动。
1. 目视训练将鲜艳、对比强烈的图形贴在婴幼儿床上,让婴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中目视观察,起到刺激视觉发展的作用。
同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指向图形,并说出图形名称,引导婴幼儿注意和对视。
2. 互动游戏与婴幼儿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游戏,如玩拍手、做鬼脸等,可以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培养视觉追踪的能力。
3. 视觉追踪活动用一个小玩具或手指移到婴幼儿的视线范围内,然后缓慢移动,观察婴幼儿是否能够跟随移动物体,提高婴幼儿的视觉追踪能力。
二、听觉发展活动听觉是婴幼儿感觉统合中另一重要方面,对于语言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促进婴幼儿听觉发展的活动。
1. 听觉刺激播放各种不同的声音给婴幼儿,如动物叫声、乐器声等,帮助婴幼儿分辨声音来源。
2. 语音模仿游戏对婴幼儿说简单的单词或音节,让婴幼儿模仿,并通过各种方式奖励和鼓励婴幼儿的努力。
3. 音乐欣赏让婴幼儿听音乐,可以选择节奏明快、曲调简单的儿歌或音乐,引导婴幼儿跟随节奏拍手或摇头。
三、触觉发展活动触觉是婴幼儿感觉统合中最早发展的感觉之一,对于婴幼儿的情感发展和身体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促进婴幼儿触觉发展的活动。
1. 肌肉按摩给婴幼儿进行适当的肌肉按摩,刺激婴幼儿的皮肤感觉,增加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 触觉游戏为婴幼儿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玩具,如毛绒玩具、塑料玩具等,让婴幼儿触摸、抓取和感受不同的材质。
3. 手部活动鼓励婴幼儿进行手部活动,如抓握、放置、叠叠乐等,可以提高手眼协调和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相关推荐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感觉统合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简称SI)是指脑对个体从视、听、触、嗅、前庭等不同。
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于孩子的感觉统合发展水平的不同,失调的类型也不同,训练要有针对性,因此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个体的差异、能力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内容以及训练的强度。
例如:在进行前庭感觉训练做快速旋转抱筒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以及身体的紧张程度,若出现身体肌肉僵硬,表情恐惧或大声尖叫时,就说明孩子还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以及强度,要及时调整旋转的速度以及摇摆的幅度,随时观察孩子在训练中的反应,及时调整训练模式。
避免大拨轰,避免让所有的孩子做相同的内容、完成相同的数量。
感觉统合训练是以游戏的形式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以及多种感官的刺激,针对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的问题进行矫正,促进脑内神经细胞的成熟,使神经细胞间形成通路,促进神经功能的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躯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训练。
儿童在训练中,促进感觉系统的发育,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尤其是前庭刺激的输入,促进感知觉的协调,进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找到乐趣,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使焦虑不安情绪得到改善,增进其与伙伴的交往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大脑潜能得到不断的挖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日益和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治疗的器械包括: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弹簧床、滑梯、秋千、大笼球、跷跷板、羊角球、触觉板、脚踏车、时光隧道、蹦蹦床、弹力球、球池、软垫、毛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