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汉语拼音教材分析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56
关于汉语拼音部分教材分析一、汉语拼音教学的总体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的学段目标:1.一年级起步阶段,认识字母,学会拼读。
这一阶段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学生对汉语拼音的掌握情况不一,并非是零起点,许多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学过汉语拼音,有的熟练,已经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这一工具帮助识字,进而帮助阅读;有的欠熟练;有时还会混淆,经思考后才能改正。
因此,可以不听写、默写。
加强拼读练习。
使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提高汉语拼音的拼读速度,为提早识字、阅读打下更好的基础。
2.二三年级,在运用中巩固,熟练拼读。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阅读中巩固拼音、运用拼音。
在教学一、二年级的全文注音课文和三年级难字注音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加强拼音的练习,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己读书,特别强调借助拼音把汉字读准、读熟。
3.小学中高年级,学习使用拼音输入法录入汉字,满足信息社会对汉语拼音的程度要求。
二、教材编排意图1.创设“两境”,激发情趣。
汉语拼音这部分最有特色之处就是情境图和语境歌。
在每课中都有一幅能引出每个字母发音的且蕴含着人文因素的情境图,并配有相应的儿歌。
把拼音置于一定的情境和与其相应的语境歌之中,让每个字母都非常巧妙地出现在可视可感的情境之中,拉近了汉语拼音和学生生活的距离。
这是非常适合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同时,借助与之相配的儿歌:我的布娃娃,拿起大喇叭,嘀嘀嘀,嗒嗒嗒,乐得弟弟笑哈哈。
儿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强,琅琅上口,这样既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变枯燥为趣味,又使所学的声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2.书写图示,一目了然汉语拼音编写的第二个明显特点,就是每个字母在四线格中展现笔顺和书写规则的图示(这图示是给每个字母定位的,即表示每个字母各置其位的书写规则的)。
这样很具体地展示了书写要求,教者就要按此要求教学生规范书写。
3.拼识同步,双线并进教材不是先学完拼音再学汉字,也不是先学汉字后学汉语拼音,而是一边学拼音一边认汉字,“学”和“认”同步。
文化自信:学好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语言运用:正确认读4个声母及4个整体认读音节。
思维能力:观察课本插图,发现字母形体和具体事物的相似之处。
审美创造:通过教师范写等形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
课前解析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要遵循低龄儿童的心理和认知特点。
zh、ch、sh、r4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发音时会有一些困难,因此要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有趣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会学。
关注读音:这节课要求学生能正确认读4个声母及4个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读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然后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读ch时,发音和zh大致相同。
读sh时,翘起舌尖,靠近硬腭前部,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读r时,发音动作跟sh基本相同,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zhi、chi、shi、ri的发音部位分别和zh、ch、sh、r发音部位相同,且发音相同,发音时舌头要翘起来,发音长而响亮。
关注字母形体:课本安排的插图很好地帮助了学生观察字母形体。
可通过观察课本插图,引导学生发现字母形体和具体事物的相似之处。
如刺猬和凳子合起来像声母ch。
关注书写:这节课需要学生书写4个声母。
其中声母zh、ch、sh分别由两个字母组成。
这两个字母在前几课中都学过书写规则,这节课书写难度不大,但要强调两个字母书写时要一个一个写,两个字母间虽有空隙但要靠拢。
字母r,书写时先写竖,占中格,再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笔画要连贯。
关注拼读:这节课重点是学习翘舌音音节词,但平、翘舌音发音很容易混淆,所以需要对比练习读。
读三拼音节时引导学生利用“声轻介快韵母响”的方法练读。
关注词语和识字:关于词语,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说出“擦桌子”“折纸”等3个词语;识字教学可以利用实物展示进行。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声母zh、ch、sh、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读准音,认清形。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建议(拼音)一、教材对比,明确目标:比较使用了十几年的苏教版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的部编版教材在拼音教学部分有了如下变化:1.教学内容的变化苏教版教材汉语拼音共15课,分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1-2课),教学6个单韵母。
第2、3两个单元(3—9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
第四单元(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
第五单元(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
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最后安排了复习,内容是三张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6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部编版教材汉语拼音共13课,分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安排了8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6个单韵母,23个声母和10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第二单元安排了5课拼音和1个语文园地,学习内容包括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6个整体认读音节,还穿插安排了儿歌、词语以及认读字。
13课拼音,共11课安排了词语拼读,10课安排了儿歌朗读,让学生在读读拼拼中运用、巩固所学拼音、使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将识字与拼音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拼音帮助认读汉字,汉字帮助读准拼音,学生学以致用,从中体会拼音学习的价值。
2.教材编排的变化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简洁,教学内容集中,大多是认读字母和练习拼读组成。
部编版教材则不然,汉语拼音的编排主要包含了这几部分内容: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和拼音书写。
①关于字母在情境中暗含字母的形,在图意中明了字母的音。
②关于情境图每一课都有有趣的故事情境。
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生学习字母。
部编一年级新教材的拼音教学特点总结部编一年级教材有许多创新的亮点。
就拿拼音教学板块来说,有很多值得老师们去探索和研究的地方。
我们要想了解新教材拼音版块的创新特点,首先看看拼音版块的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从目标上来看,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新教材绝对不是把汉语拼音当成一项难点知识来学习,跟孩子去做一些各种刁钻的习题练习。
新教材给了拼音教学一个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拼音是识字的工具。
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仅此而已。
孩子做到能准确的拼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借助拼音学习汉字,就足够了。
拼音教学的考核也是更注重拼音的综合性、实用性和便捷性。
绝对去跟孩子们玩一些高难度的拼音游戏,也绝对不是以把孩子考到为目的教学。
所以拼音教学的编排原则遵循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便捷高效性原则。
一年级新教材的汉语拼音板块,相比以前做了一些调整。
由字母——情境图——音节——词语——儿歌——识字——拼音书写。
这样的编排方式提高了教材的整体认知性。
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上:一、加强整合,综合发展。
新教材对课文的情境图进行了整合。
一幅情境图里有多个与本节课相关联的拼音,而且还还包含了故事。
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拼音。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如:《Z C S》这节课中所配的情景插图:小熊老师在给三只小刺猬上课,黑板上写着“Z”。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小熊老师穿着紫(zĭ)色的衣裳;三只小刺猬的形状就像我们要学习的“C”,而小刺猬的“刺”就发“C”;旁边的树叶上有一只蚕在吐丝,形状就像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拼音“S”。
教学时老师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引导学生用带“z c s”的音节的词去说话。
这样借助形状和声音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既降低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难度,又提高了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精选音节,提高效率。
旧版的教材我相信老师们都很熟悉了。
《汉语拼音3 b p m f》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b、p、m、f,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
第一幅图是一个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播”提示b的音,收音机的形状提示b 的形。
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在爬坡,爬坡的“坡”提示p 的音,小男孩举着的小红旗的形状提示p 的形。
第三幅图是两个孩子做摸人的游戏,“摸”提示m 的音,三根门柱和上面的门梁构成的图形提示m 的形。
第四幅图是老爷爷手拄着拐杖在观赏佛像,“佛”提示f 的音,拐杖提示f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音练习,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以音节ba为例,借助图画教学拼音方法;二是声母b 和带调韵母a 的拼音;三是b、p、m、f 和a、o、i、u 相拼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b、p、m、f 的书写格式及笔顺。
第四部分是读词认字,配有图画,图上画着幸福的一家:“爸爸”“妈妈”带着“我”在公园里游玩。
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认识汉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韵母带调拼音是教学难点。
浅谈部编版教材汉语拼音教学一、新课标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在这里,值得我们格外注意的是,课标是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里边,并没有单独列出来。
这就从一个方面说明,学汉语拼音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提高识字效率,而不是为了掌握拼音阅读的能力。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要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地位〞应适当,不要摆得过高, 要降低难度。
汉语拼音的定位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
例如:原版教材中?汉语拼音字母表?除了要求熟读,还要求学生必须会“背诵〞和“默写〞,而新版教材只要求能“熟记〞和“正确书写〞字母表。
一年级保底的目标:准确拼读;正确书写。
二、部编本教材中汉语拼音教学的变化〔一〕教材板块位置的调整:“延后学习〞是本册拼音教材的变革。
它改变了以往教材一进入语文学习就先学拼音的传统编排方式,而是将拼音内容安排在一个识字单元之后。
在孩子的幼儿阶段几乎不接触汉语拼音,对之比拟陌生,学起来相对枯燥、难度大。
而这样的编排,用口耳相传的方法,联系生活先学习一局部学生已经熟悉的常用字,就会让学生感到亲切,实现幼小衔接。
学生经过了将近两周的学习,慢慢适应了课堂学习的方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后,就有助于拼音的顺利学习。
同时,由于有了一个单元的识字根底,使拼音和汉字互为拐杖,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认识的汉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读字母、拼读音节。
〔二〕教材内容比重减少: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 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
拼音教学单元减少,识字教学内容增加,再次表达了课标中对拼音教学的定位一—拼音为识字效劳。
〔三〕情境图的更新:汉语拼音学习本身枯燥单调,简单机械地重复训练,教学往往收效甚微。
情境图作为拼音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知识,更隐含了语文学习的情趣、方法、关注教材,读懂情境图;关注学生,重构情境图,定能为拼音教学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