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设计艺术中的道家“自然”思想
- 格式:pdf
- 大小:198.2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师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道本无为而能生化万物,“独立不改,周行二不殆”。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是道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所在。
在庄子和道家哲学看来,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不事人为造作。
顺自然即顺从万物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规律而不加干涉,这是“道”的根本性质。
一种含义是推崇优美的自然环境,并视之为安放身心的家园。
“师法自然”的这一美学立场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及其设计提供了方向。
中国古代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在自然之中融入个体的意识却又不着痕迹,这种意识的体现更多的是与自然亲和、平等,并融为一体。
道家对中国古代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与佛家和儒家文化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甚至可以说:道家精神构成了中国古代园林美学最重要的文化底蕴。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中国艺术设计史第⼀章1造物⽂化中国传统造物⽂化在思想智慧、造物原则等⽅⾯为中国的现代设计打开了⼀座可供借鉴的宝库,我们应该多从中国传统造物⽂化中吸取智慧与营养,使中国的现代设计体系在我国民族⽂化的深厚⼟壤中找到契合点,从⽽可让我国的传统⽂化在这⼀造型领域获得继承和发展,并继续发扬光⼤,实现了“洋为中⽤,古为今⽤”的⽬标。
⼀、中国传统造物⽂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观中国道家学主张“天⼈合⼀”,提出“道⽣⼀,⼀⽣⼆,⼆⽣三,三⽣万物”(《⽼⼦·四⼗⼆章》)的见解。
这⾥“天”即是⾃然,⾃然是天地的本性,⼈应顺天⽽⾏。
⼈和⾃然的关系不是对⽴的,⽽是亲密⽆间,互融互通的。
庄⼦是⽼⼦的主要继承者,他的天⼈观念与⽼⼦的天道本体纠缠交织、相辅相佐。
庄⼦的基本观念是“天地与我并⽣,万物与我为⼀”(《庄⼦·齐物论》);主张不要⼈为地违背⾃然规律,并极⼒赞美天地万物的⾃然有序:“天地固有常矣,⽇⽉固有明矣,星⾠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固有⽴矣”(《庄⼦·天道》)这是⼀种⼈与⾃然同构的信仰,正是基于这种信仰,古⼈在审视建筑营造、⼿⼯制作等⽣产实践与⾃然环境的效应关系的同时,对于开凿⼭⽯采取⾦⽟,砍伐树⽊修筑楼台所造成的⾃然资源⼤量消耗,万物不能繁衍的⽣存危机表⽰了深深的忧虑。
这种观点⽆疑在当今全球性的⽣态危机⾯前对现代设计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在相当长的⼀段时间⾥,设计在为⼈们创造了现代⽣活⽅式和⽣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对地球的⽣态平衡造成了巨⼤的破坏。
有数据表明,地球上60%以上的⼈在近40年⾥仍然希望⽣活⽔平有所提⾼,这就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的资源,产⽣更多的废弃物。
为此,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将成为⼈类活动的主导思想。
现在⼈们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对环保起着⾮常重要的作⽤,如何进⾏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已成为⼈类关注的焦点。
我们反观中国传统造物⽂化,其中“天⼈相参”的设计主张给现代设计提供了“共⽣”的设计守则。
道家艺术观念道家主张的“无为”,即“自由”与“自然”,是审美的基调,也是最高境界。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在无为,“圣人法天贵真”—美在真实,他的审美方法为“忘我”,他用审美的方式审视生活,认为人与世界的关系应当是和谐的、物我合一的;而人因为具有审美的个体性、超物性和自由性,是带有自身理想而生存于世界的。
道家的审美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宽广宏大的自由意境,他主张人们不拘泥于世俗之美而去寻求一种“至美至乐”的超越。
这种“至美至乐”的自由境界,提倡人们去掉人为造作,回归自然,恪守自身质朴的本性。
这种审美没有停留在事物的外表和人为的装饰之上,而是去追求自然的大美。
他提醒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美的本源在于自然本性,要葆有这种美,一方面,应该尊重和保护客观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保持自己的率性本真,相信和坚守自己的主观世界为身处现实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美的创造、享受美的快乐的精神依托,为追求理想的人们营造了一个在心灵深处进行艺术想象的无限空间。
道家的审美精神对当代设计有着其深远影响。
在各个艺术领域里,人们可以看到追求自由、自然精神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多。
1. 贝律铭的建筑设计美籍华裔的世界级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现代的几何图形并没有让人觉得很突兀,反而使卢浮宫显得更加威严、庄重。
人们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这座金字塔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其设计理念,自由的设计解放了法国人的思想、使其不再受旧观念束缚,为这座古老的巴洛克式宫殿迎来了复兴,实现了人们追求的最新层面的审美境界。
贝律铭在此所表现的是他作为设计者的心灵自由及内心体验。
2.张艺谋—“印象”系列作品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的“印象”系列作品《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等,排山倒海的演出人群,流光溢彩的山水实景,演绎出了山歌宴、舒事诗等许多原本人们都想象不出的漓江春夜的繁华盛景。
论道家学说中的旅游思想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杨慧芳内容提要: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与儒家并驾齐驱的一大流派。
后人对道家学说从哲学、政治、伦理,以及文学、天文、兵法、养生等方面都做过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家学说中的旅游思想对古代旅游乃至现代旅游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学说旅游思想旅游文化影响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我国先秦时期以“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其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
道家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巨大而深刻,有不少思想家认为,道家是中国文化根柢之所在。
后人对道家学说从哲学、政治、伦理,以及文学、天文、兵法、养生等方面都做过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道家学说中的很多理论对旅游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称它为道家的旅游思想。
一、道家学说对于人类的贡献:1、人类哲学的源头德国伟大的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称“老子是人类哲学的源头”。
老子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
以老子为源头,庄子传承并发扬的道家思想文化,对于西方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2、构建中国历代各种学派的思想源头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学派,无不从老子的思想里汲取营养而加以利用:老子的天道观,经过庄子的发挥,成为魏晋的玄学,又影响到宋明的理学;老子的无为观,成功地应用到西汉和唐初的政治实践,成为历代统治这可以借鉴的统治之术;老子的玄德观,经过孔子的发挥,成为主宰中国数千年德治的主要内容;老子的用兵之道,经过孙子的发挥,成为变化莫测的军事理论;老子的雌柔观,成为诡辩家的理论基础,造成了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中华武术、内家武功以及历代气功,也无不从老子的思想中得到启发。
3、对于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刻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经过大的战乱、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后,为了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统治者大多选择老子清净无为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实行轻徭薄赋,减省刑罚,与民休息的治国政策。
摘 要: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起源与根本,对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军事、科技、文学、艺术甚至生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道家传统思想“道法自然”出发,通过分析设计美的基本要素,结合有机建筑的现代设计实例,深入分析道家美学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详细阐述“道法自然”对于现代设计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深入研究中国道家美学“道法自然”的审美思想,能够有助于现代中国设计师找到中国设计独特的表达方式,设计出富含中国思想的作品。
关键词:道家美学思想;道法自然;现代设计赖特 流水别墅. All Rights Reserved.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有着秀美重峦的山川、奔腾不息的大河、优美逶迤的草原、相映生辉的湖泊,无数瑰丽自然风光吸引着从国内外远道而来的游客。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中,也孕育出无数璀璨的文明成果。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许多思想流派争芳斗艳,造就了百家争鸣的灿烂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各家之间既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且互相取长补短,这种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挥笔写下道家经典名篇《道德经》,提出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形,从此,道家文化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
后来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写下了思想著作《庄子》,更加完善了道家的思想,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使道家思想逐步走上巅峰。
道家思想虽然深奥晦涩,但是并不妨碍后人对它的推崇。
国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就在他的著作《先秦学术概论》中提到:“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
诸家皆于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
”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起源与根本,对于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军事、科技、文学、艺术甚至生活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景观设计研究》⑹对绘画本身做初步鉴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传统景观设计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挖掘了其艺术魅力和内涵。
二、《听琴图》与“听琴”美学《听琴图》堪称人物画的杰作,纵81.5厘米,横51.3厘米,绘有弹琴、听清、童子计四人。
画中中心人物身着黄冠缁服,端坐石墩上,双手轻抚琴弦,姿态悠然。
三位听众则各有神态,栩栩如生:右一人纱帽红袍,俯身侧坐,神情陶醉;右一人纱帽绿袍,抬头仰望,神思飘飞;蓬头童子站立在一旁,用心聆听,神情单纯。
画面中的人物各具神态,刻画细致生动。
画面处理简洁而精致,以一株挺拔的松树为背景,主体人物在树下抚琴,听者分列两旁,坐于石墩上。
除了琴案外,只有一几一炉,点缀着整个画面。
主体人物对面是一块小巧玲珑的山石,古鼎中插着一束鲜花,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高雅的庭园氛围,所有的布景和道具以及次要人物的位置都恰如其分地围绕着主人公的演奏而布置。
整个画面的气氛仿佛使观者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之中的琴音和轻风,使人感觉自己也身处于这幅画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画面上方题有蔡京所题的七言绝句一首:“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风松。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右上角有宋徽宗赵佶所书瘦金书字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角有他“天下一人”的花押。
蔡京的题画诗也为解读《听琴图》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
这首诗通过对琴的描写,暗示了徽宗皇帝的高雅品位和卓越琴艺,同时也表现了官员们在音乐中的沉醉和共鸣。
“灶下桐”和“无弦一弄”分别引用了蔡邕和陶渊明的典故,暗示着徽宗对琴的品位和造诣,以及官员们在音乐中的愉悦和领悟。
整首诗围绕着琴展开,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形态的美学境界,体现了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
151《听琴图》呈现了宋徽宗抚琴而其他三人被琴声所感染的场景,将“琴”引入画面,以琴为核心,通过无声“抚琴”的画面引领整个作品氛围。
画面呈现出道家思想与古琴美学相契合的一面,强调自然之美,彰显了“大音希声”与追求“淡泊”为核心的思想。
现代艺术设计中对道家美学思想的传承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244-01摘要道家的美学思想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根基,对现代艺术设计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将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去并与设计意识相融合,是设计理念的一种创新,也是传承传统美学思想的必要手段之一。
同时,现代艺术设计对道家美学思想的借鉴和发扬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更加体现出其精神价值与人文关怀。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道家美学思想自然无为返璞归真虚静无我传承现代艺术设计依附于文化而发展进步,每一时期的艺术设计作品无一不是文化的产物与体现。
现代艺术设计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不同时期及地区的文化底蕴与美学观念。
其中道家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前进方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代艺术设计中对道家美学思想的借鉴和发扬使得现代艺术设计本身更加体现出其精神价值与人文关怀。
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美学思想百家争鸣,其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思想独树一帜。
道家所重视的是生命自然之美,是自然而本真的天性,天地万物一切都是自然的发生与自然的消亡,处在绝对自由的世界。
道家讲求大音希声、大象希形的无为之美,其中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也就是说只有无为才能做到无所不为。
道家美学思想以其丰富的辩证思想与哲学理念,深深地扎根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其美学思想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根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与变革。
因此,对道家美学思想的探索和研究能增加历史文化积淀,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对道家“自然无为”美学思想的传承现代艺术设计以朴素为美的审美标准与理想,是从道家崇尚自然无为那里开始的,崇尚自然无为即“道法自然”是道家美学思想的精髓。
道家美学思想主张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生长发展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存在和运行的状态。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思想表达方式分析———以网师园为例苏静,黄磊昌(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主流之一,对于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以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网师园为例,探究了苏州古典园林中道家思想表达的方式。
通过文献查阅、空间类比等方法,研究网师园中道家思想的表达方式,探析园林要素中所传达的“道法自然”、园林空间结构所内含的朴素辩证主义、园林色彩中所蕴含的道家审美观,以及楹联牌匾中所传达的道家文化,探索苏州古典园林与道家思想的关系,以期为当今园林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继承等提供一定理论与方法支撑。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道家思想;网师园;表达方式荟萃,而其多半精华,实聚于江南一隅[1]。
”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植物生长且植物种类丰富,水系便利和交通发达。
沟通南北经济的京杭大运河均流经苏州和扬州,商旅络绎不绝,交通便利等因素促使江南地区的商业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停,士人将对于政权的失望、人生的不得志寄情于山水、自然之中,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崇尚自然”为沉闷的社会带来新鲜空气,士人、文人纷纷将其独特的审美、理想、情趣等思想融进园林一方空间之中,通过参与造园,利用具体的实景表达绵绵不尽的意境之美。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苏州和扬州由于经济发展和文化追求的不同,逐渐形成以文化氛围浓郁、世俗倾向强烈的“文人园林”为特点的苏州园林,以及以大众多元化、世俗奇观化的“商贾园林”为特点的扬州园林[2]。
2道家思想与苏州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离不开自然因素和人文背景的推动作用,儒家思想重政治教化和人格修养,被统治阶级封为治国安邦的教条;佛家重宗教,以宗教为人生的最高境界;道家思想以“道”为基础,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和注重个体的自然发展。
三者主张各有不同,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坚实的支柱。
道家思想衍变发展历经先秦老子之学与庄子之学、秦汉黄老之学、魏晋玄学、隋唐道教重玄学与宋元道教内丹心性学5个阶段,期间有“道家”“道教”两词语的辨析。
2020年西安工程大艺术设计考研《设计理论(624)》真题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包豪斯答: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这所由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成为集欧洲现代主义大成的中心,它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已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艺术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
2.工业革命答:工业革命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折,随之而来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具体表现在1、工业革命导致设计与制作、销售完全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行业;2、工业革命为设计提供了经济、技术条件。
3、工业革命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对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类型的设计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3.建筑艺术答: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5.唐三彩答: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色、白色、绿色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浪温釉陶器,它首先用1000℃左右的高温烧成陶胎,挂釉后再经900℃左右焙烧,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便形成浅黄色、赭黄色、浅绿色、深绿色、天蓝色等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唐三彩种类很多,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富有生活气息。
6.新艺术运动答:新艺术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艺术家所创造出来的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新的艺术形式,它以英国、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在整个欧洲广泛开展,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
新艺术著名的特点是弯曲、自然主义的风格,运用了植物、昆虫、女人体和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