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养羊常见的错误性饲养管理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0.05 KB
- 文档页数:2
舍饲养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对泊头市养羊户进行调查,分析了舍饲养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发展思路和对策,以期为舍饲养羊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舍饲养羊;存在问题;发展思路;对策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是养殖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舍饲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更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生产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有利于资金的集中投入使用[1-2]。
同时,舍饲又可以充分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的步伐。
舍饲养羊是农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近年来,舍饲养羊在平原地区未能发展起来,现对泊头市养羊户进行调查,旨在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1舍饲养羊存在的问题饲养管理粗放是目前养殖户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民养殖靠经验,大部分养羊户还是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一家一户的分散饲养,处于粗放经营管理状态,规模比较小,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从山羊来看:平均产绒量不高,只有120 g左右;羊胴体重只有10~15 kg,高档羊肉的比重低。
尽管近年来在重点产区推广了舍饲养羊综合技术,但河北省养羊户目前还是传统的生产方式,尚未从饲养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经济效益差中解脱出来。
一是饲养规模小。
由于长期放牧影响,绝大多数农民养羊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属于庭院养殖,人畜同院,棚舍简陋,缺少饲料机械,饲喂设施也不配套等,存在感染传染病的危险。
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能适应舍饲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二是饲养的品种良种率低。
许多户没有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为图省钱购买淘汰羊或土种羊,这些羊生产性能低,无法获利。
三是饲喂不合理。
许多养羊户对粗饲料不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秸秆整喂;精料单一,只喂给玉米粒,且量又小,结果导致羊瘦弱,抗病力差,死亡率高,大羊缺奶,羔羊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
四是缺乏运动。
目前开展舍饲养羊的农户,大多数没有让羊运动2 h以上,造成成羊体质差、难产、行动不便,甚至有的羊站不起来,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直接降低了养殖效益。
舍饲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
舍饲羊是指在羊舍内进行饲养管理的方式,相比于传统的放牧方式,舍饲羊具有更好的生产效益和管理便利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舍饲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疾病防控难度增加:舍饲羊在密闭的环境中生活,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扩散,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2. 饲料成本较高:舍饲羊需要提供高质量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要,这会增加饲料成本。
3. 环境污染:舍饲羊产生的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需要及时清理和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羊只行为异常:舍饲羊在密闭的环境中生活,容易出现行为异常,如咬栏杆、互相攻击等,需要加强管理和训练。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促进舍饲羊的发
展:
1. 加强疾病防控:建立科学的疾病预防和控制体系,加强疫苗接种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2. 优化饲料配方:根据羊只的生长和发育需要,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
3. 加强环境管理:定期清理和处理羊舍内的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保持环境卫生。
4. 加强羊只管理和训练:加强羊只的管理和训练,避免行为异常的发生,提高羊只的生产效益。
总之,舍饲羊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益和管理水平。
226舍饲绒山羊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研讨吴 建1 李雪玲2(1.阿克苏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 843000;2.阿克苏地区林业草原局,新疆阿克苏 843000)摘 要:舍饲绒山羊是一种新型的饲养模式,其具有较强的生态性和环保性,有助于畜牧养殖和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但是当前在舍饲绒山羊养殖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养殖户要结合新疆地区的具体情况,改进饲养管理模式,为山羊创设优质的生长环境,实现既定的养殖效益。
关键词:舍饲绒山羊;饲养管理;问题;改进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山羊制品的需求量也持续增加,带动了山羊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在我国新疆地区,山羊养殖已经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舍饲绒山羊是退耕还林政策下的新型养殖模式,其能够环节畜牧生产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对促进山羊养殖行业的生态型转变具有现实意义。
1 舍饲绒山羊饲养管理中的主要问题1.1 羊舍问题建设羊舍是保证山羊养殖生产有序推进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当前在建设羊舍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空间布局不合理、位置选择不科学、使用建材不环保、通风采光不充分等,难以满足羊群生长的需求,对养殖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1.2 饲料问题当前在舍饲模式下,主要采用饲料进行喂养,常见的饲料包括玉米籽、玉米秸秆以及农作物秸秆等,但是长期使用单一的饲料,会影响山羊的正常生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甚至导致羔羊生病和母羊流产。
1.3 疾病问题舍饲养殖与以往的放牧养殖存在一定差异,由于很多养殖户依然沿用以往的养殖理念,导致羊群在生长中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尤其对于羔羊群体,由于羔羊刚刚出生,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不足,容易在生长中感染各种疾病,由于养殖管理存在问题,导致羔羊死亡率较高,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管理问题当前在开展养殖管理中,部分养殖户缺乏养殖经验,很多管理举措没有落实到位,例如消毒管理不到位、密度控制不合理、销售管理缺失等。
养殖技术中常见错误及修正养殖是一项技术活动,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给养殖业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养殖技术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修正方法,帮助农民做好养殖工作。
错误一:不了解养殖动物的需求许多农民在开始养殖时,往往只考虑到了市场需求,却忽略了养殖动物的需求。
由于不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饲养要求,常常导致动物生长缓慢、易生病等问题。
修正方法是在养殖前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动物的饲养需求,包括饲料、环境、疾病防控等方面。
只有牢记动物的需求,才能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错误二:饲料管理不当饲料是动物成长和发育的重要资源,然而有些农民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是饲料配比不合理,导致动物无法获得全面的营养;另一方面是饲料的存储和使用不当,容易导致饲料变质和浪费。
修正方法是要科学制定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来配比饲料,确保动物获得全面平衡的营养。
此外,合理储存饲料,避免阳光和潮湿的直接照射,及时使用,减少饲料的浪费。
错误三:疾病防控不力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常见的问题,因此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然而,有些农民在疾病防控方面存在一些错误。
一方面是预防措施不当,常常等到动物出现症状时才采取措施,已经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是用药不当,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导致药物残留,对动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修正方法是要定期检查动物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加强环境卫生、提高饲养水平等。
同时,合理使用药物,根据疾病特点和药物说明书来使用,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错误四:环境管理不善动物的生活环境对于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养殖过程中,有些农民并不注重环境管理。
这不仅会导致动物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还会增加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修正方法是要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场所。
注意排水、通风、清洁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保持环境的卫生和稳定。
了解山羊舍饲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由放牧到舍饲,随着山羊饲养方式的改变,山羊的生活习性被人为地改变,致使山羊特别是绒山羊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症状,并伴有疾病发生,降低了养殖效益。
一、舍饲后出现的问题1.流产。
高发羊群流产率可达50%以上,特别是在早春更为严重,大部分都发生在妊娠后期。
2.羔羊体弱。
虽然正常妊娠,正常产下羊羔,但羔羊体质较弱,行走困难,严重者早期死亡。
3.母羊体质下降。
舍饲后有的母羊食欲逐渐减小,体质下降,造成产后无乳或奶水不足,直接影响了羔羊的发育,而且母羊本身也易发病。
二、发病主要因素1.运动不足。
长期舍饲圈养,减少了羊群的户外运动量,从而造成怀孕母羊体质下降,对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
2.营养不良。
绒山羊舍饲后所喂的饲草比较单一,难以实现营养的全价化,特别是又没有添加多维素和微量元素,造成胎儿发育营养缺乏,后期造成流产或早产弱羔。
3.疾病防治不当。
由于舍饲饲养方式发生改变,母羊易出现疾病,如梭菌引起的疾病,特别是在早春从舍饲转为放牧,更易发生各种疾病,造成春天死亡率上升问题的出现。
三、采取措施及方法1.加强运动。
为了解决运动不足的问题,应采取停牧不停运动的措施。
每天上午将羊群赶到舍外,保证运动1~2小时,以增加羊只体质,促进胎儿发育。
2.采取科学喂养。
舍饲后摄入的营养比较单一,不同于放牧所采食的牧草品种多、营养比较全面。
因此,在秋季要搞秸秆的青贮和多种优质牧草贮存,解决冬季饲草不足和营养缺乏的问题。
另外对怀孕的母羊应添加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以及补充微量元素和蛋白质饲料,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3.做好疾病的防治。
进行舍饲后要对羊只进行正常的疫病免疫工作,如羊的四防苗、羊痘等。
并且要对羊群进行布病的检验工作,确保羊群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养羊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舍饲养羊技术和常见疫病防治对策分析引言在农业养殖业中,羊是一种常见的家畜。
舍饲养羊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尤其在城市周边地区和养殖场中较为普遍。
对于养殖户来说,要想保证羊的健康生长和高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舍饲养技术,并且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治对策。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舍饲养羊的技术要点和常见的疾病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舍饲养羊技术要点1. 舍饲条件舍饲养羊的舍栏应该保持干燥、通风和卫生,并且要有适量的光照。
室内光照不足时要适当增加照明设备。
在室内饮水设施的选择上,应该保证饮水质量,避免水龄过长和水污染。
舍饲养羊的舍栏还应保持安静,避免嘈杂的环境对羊的干扰。
2. 饲料管理对于舍饲养羊,饲料管理是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饲料要保证全价、新鲜、卫生,而且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羊的需求来合理搭配饲料。
要定期清理饲槽,避免饲料凋水和发霉。
对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母羊,饲料补充要更加细致和科学,以保证母羊和幼羊的健康。
3. 疾病防护舍饲养羊在养殖过程中要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做好体检等工作。
对于常见的传染病和内外寄生虫病,要有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疫苗预防,以减少疾病对羊的伤害。
二、常见的疾病防治对策1. 肺炎肺炎是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导致。
预防肺炎的关键是保持室内外温度适宜、空气流通、避免羊群过度拥挤和争斗,同时还要根据养殖区域的气候特点,合理调整饲料和水的温度。
2. 肠道疾病肠道疾病主要是由于饲料问题、饮水污染和排泄物不及时清理等引起。
预防措施包括合理饲料搭配、不饮未经筛滤处理的水、保持舍栏的清洁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
3.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主要包括炭疽病、伴抗疫、牛痘、炭疽等。
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关键在于提高羊的免疫力,保持舍栏的卫生,做好消毒工作,注意饲料和水源的卫生以及定期做好防疫接种。
4.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是羊养殖中的常见病害,包括肠道寄生虫、肺囊虫、绦虫等。
预防方法包括做好饲料消毒、保持舍栏的清洁、定期驱虫和定期做好防疫工作。
健康养殖·管理2021.03 畜牧业环境51摘 要:为使广大养殖场户对舍饲养殖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从建舍选址、羊只混群、生产性能、饲养密度、防疫、饲料搭配、运动、体重、粪污处理、养殖记录十大误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绒山羊;舍饲;误区1 建舍选址不合理是舍饲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环境因素是动物成长好坏第一因素,不合理的羊舍将长期影响羊只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成活,间接的表现就是羊的体重降低以及产绒量减少等多个方面。
一些养殖场户把羊舍建在低洼、潮湿、闭塞的地方,不利于羊舍排污、防潮、保暖和通风;圈舍过于简陋,冬季不能保暖,夏季不能隔热和遮雨,舍内环境条件差,达不到舍饲的要求。
有些则利用住宅的闲置部分,离居民的生活区过近,羊的排泄物容易污染地下水源,也是造成人畜共患病的直接因素之一。
舍饲绒山羊要合理选址布局。
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具有一定缓坡而总体平坦的地方。
不宜建在低凹、风口处;应有充足并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源,取用方便,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用水;远离其它畜禽养殖场,周围1500米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屠宰厂、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
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象因素,如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湿度、年降雨量、主风向、风力等,选择有利地势。
2 各类羊只混群饲养是造成生产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羊只混合饲养,包括公母羊混养、育成羊与成年羊混养等,由于各类羊只饲养标准有所差异,营养需要不同,混养的羊只无法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标准,从而引起羊只的发育受阻,影响生产性能和种用性能的发挥,造成产绒量的下降。
例如,种公羊与母羊混合饲养,一方面由于母羊的采食速度明显快于公羊,致使在采食过程中公羊无法采食到规定营养水平的饲料,而母羊往往又采食过量。
另一方面,由于母羊群中有发情个体的存在,公母羊混养会造成公羊休息受到影响等,即使其它类别的羊只混合饲养也都存在类似问题。
养殖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及防范措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养殖技术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给养殖业带来损失。
本文将探讨养殖技术操作中的常见错误,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饲料配制错误饲料在养殖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养殖户常常在饲料配制中出现错误。
例如,过量投喂或投喂不当的饲料,会导致动物消化不良、生长缓慢等问题。
此外,混合饲料时若没有按比例配制,也会影响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包括:首先,养殖户应该了解动物的饲料需求,遵循合理的饲料配制指导。
其次,严格按照比例混合饲料,避免过量或不足以及混合不均。
最后,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饲料的营养成分符合要求。
二、环境管理不当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健康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
然而,一些养殖户在环境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错误。
比如,不适当的饲养密度、不良的通风条件、饮水设备不完善等,都会导致动物生长不良、疾病传播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应该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确保动物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此外,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环境,改善通风条件以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
同时,确保水源的质量和供应,以满足动物的饮水需求。
三、疾病防控不及时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养殖户最担心的问题之一。
然而,一些养殖户在疾病防控方面犯了一些错误。
比如,没有对动物进行定期检查、病症发现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等,都会导致疾病在养殖场传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应该根据动物的种类和特点,定期请兽医进行检查,早期发现病症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动物的饮食、环境条件等也需要得到优化,以增强动物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四、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一些养殖户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错误。
比如,随意排放废水、废料不当处理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应该合规排放废水,定期进行废料的处理和清理。
同时,要注意养殖场附近的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