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烦恼中生出的菩提
- 格式:docx
- 大小:14.78 KB
- 文档页数:2
林清玄《紫色菩提》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林清玄《紫色菩提》经典语录
1、来是偶然,走是必然。
——林清玄《紫色菩提》
2、由于人这种多元的特质,人才是最可为的,人也才是有情众生中最难得的。
——林清玄《紫色菩提》
3、拔除人生的痛苦烦恼之毒箭是最要紧的事,因为人生是这样无常短暂迅速于箭。
——林清玄《紫色菩提》
4、如果我们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不够美好,不要先怨怪这个世界吧!应该先看看自己够不够美好。
——林清玄《紫色菩提》
5、有了头脑就有我执,就有贪嗔痴慢疑,就有所知障和烦垴障,也就使我们永远在感官和直觉的领域中兜圈子了。
——林清玄《紫色菩提》
6、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
——林清玄《紫色菩提》
7、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了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林清玄《紫色菩提》
8、天地间之物,一而万,万而一者也。
山自山,川自川,春自春,秋自秋,风自风,月自月,花自花,鸟自鸟,万古不变,天地不同。
然有百人于此,同受此山、此川、此舂、此秋、此风、此月、此花、此鸟之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百焉;千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千焉;亿万人乃至无量数人同受此感触,而其心境所现者亿万焉,乃至无量数焉。
——林清玄《紫色菩提》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当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先生经典语录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林清玄的经典语录,林清玄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的诗人气质,令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让同学们跟着小编来一起看看林老的风采吧!林清玄经典语录1.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
——林清玄2.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仿佛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林清玄3.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林清玄4.生命的历程就像是写在水上的字,顺流而下,想回头寻找的时候总是失去了痕迹。
——林清玄5.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作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是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林清玄6.但愿天下人都能以三生的相约来看待、珍惜自己的因缘,不辜负前世,不枉费来生。
最重要的此生此世,则能以爱为灯,穿越时空;以美为光,照亮生命。
——林清玄7.若果一个地方女人的服装好看,那里一定有自由,有了自由,就有艺术,就有文化,就有精致的女人和高级的男人。
——林清玄8.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林清玄9.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
——林清玄10.人生最可悲的不是不想追寻,而是忘记了要去追寻。
——林清玄11.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
——林清玄12.春华难得,夏叶难得,秋实难得,冬雪难得,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很难得。
——林清玄13.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也需放手。
——林清玄14.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林清玄15.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
林清玄先生散文《凤眼菩提》林清玄先生散文《凤眼菩提》导语:林清玄,1953年出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台湾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鹃》。
文章《和时间赛跑》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
原文节选:我有一串凤眼菩提子串成的念珠。
凤眼菩提有着古朴精致的褐色,每一粒上面都有一颗美丽优雅的眼睛。
我很喜欢这一串凤眼菩提念珠,每一回数它的时候,心念就飞升到空明纯粹的世界,仿佛走在精致优雅的路上,一路上有花皆香,有树皆绿,风里流着音乐,云都散得干净。
这美丽的凤眼菩提子,除了念的清净还象征着什么呢?我想,它是在启示我们应该具有独特的非凡之眼、美丽之眼、智慧之眼、悲悯之眼、宽容之眼来注视无常的人间,才能使我们活得自在光明,不怀丝毫憾恨。
在这几年,我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串凤眼,借着这凤眼我才能有一种平淡安闲的心情来纵观人间的烦恼,让每一个烦恼都化成智慧的清气,并且带来更深的深思与觉悟。
去年,我的《紫色菩提》出版,带来读者极热烈的回响,这些回响所代表的并不是我在写文章的成就,而是我依着佛菩萨无上的知慧,来做一次人间的新诠释罢了。
有许多读者因为《紫色菩提》而进入了般若智慧的阶梯,他们着急地问我:“是不是有关菩提系列的新著作呢?”这个问题是个很好的缘起,使我有信心做进一步的探寻,希望经由我摸索的脚步,一页一页写下菩提系列,也就是觉悟的系列、智慧的系列。
《凤眼菩提》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结集,从现在的位置来回顾《紫色菩提》,我自觉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从前,我觉得只有依佛所说,人间的`一切才有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即使在最卑微最劣陋的事物,我们也能找到意义,并在其中得到启发。
我们是生活在薄地上的凡夫,几乎只有极少数人在脆弱的娑婆,还能维持心境的清净;也只有极少数的人是醉生梦死、不知死活,活在迷执而不可救拔的深渊。
绝大多数的人,是活在梦与醒的边缘、活在光明与黑暗的边界、活在迷与悟的一线之间、活在菩萨与凡夫的升沉之际。
林清玄经典语录好词【林清玄经典语句】【导语】大“林清玄经典语句”以供大家参考,更多励志相关内容,大励志名言频道,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1、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
2、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3、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
4、众生以菩提为烦恼,菩提以烦恼为菩提。
5、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6、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
7、如果想以河流的形式流经沙漠,顶多变成一个沼泽。
8、你是你,已不是最初的你!你是你,已不是昨天的你!9、我们建造了玻璃与水银的围墙,心窗心镜反而失落了。
10、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11、如果心水是澄净的,那么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12、笼中剪羽,仰看百鸟之翔,测畔沉舟,坐阅千帆之过。
13、乌龙还是第二道最好,涩尽甘回,带着晨曦般的颜色。
14、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15、也要楚天阔,也要大江流,也要望不见前后,才能对月下酒。
16、没有在漫漫长夜中啼哭的人,难以在黎明拥有最灿烂的微笑。
17、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必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18、你非草木,怎知草木无心?你说人有心,那么人的心又在哪里呢?19、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20、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
21、谦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讽。
22、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23、对顺境逆境都要心存感恩,让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24、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25、人生苦短,缘深缘浅,我们都应该豁达与乐观地对待人生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26、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林清玄的菩提哲思5篇第一篇:林清玄的菩提哲思童年松土的记忆深埋在我的心里,知道强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没有柔软的土地,强根固本也就成为妄谈。
人也是和土地一样,要先把心地松软了,一切正面的品德,温柔的情感,充沛的体验才有成熟的可能。
对顺境逆境都心存感恩,使自己用一颗柔软的心包容世界。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赤子的心是非常自发的,没有模式的,是清净柔软的;它对这个世界的一切投射,都充满兴趣。
倘若我们的心常保持这样回满的状态,喝一杯茶也是充满的,爱一个人也是充满的,做任何事都是充满的时候,无聊就没有空隙。
佛经里告诉我们:“生为有情”,意思是人因为有情才会投生到这个世界。
因此,凡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必然会有许多情缘的纠缠,这些情缘使我们在爱河中载沉载浮,使我们在爱河中沉醉迷惑,如果我们不能在情爱中维持清明的距离,就会在情与爱的推迫之下,或贪恋、或仇恨、或愚痴、或堕落、或无知地过这一生。
我们不敢靠众生太近,不是我们不慈悲,而是怕不能负担对众生的深情!我们看到人生的爱别离,知道那是生命必然的结局,只有暗暗的伤心……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能以思念之情来转换情爱失落败坏的人,就可以自己为灯,做自己的归依处,纵是含悲含泪,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光明。
因缘的散灭不一定会令人落泪,但对于因缘的不舍、执著、贪爱,却必然会使人泪下如海。
人生的伤痛就是活的珍珠,能包容,就能焕发晶莹的光彩;不能转移,就加速了死亡的脚步。
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想一想,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
一个人在觉悟的当念,并不是去改变它的种子,而是去嫁接,希望在俗世的种子上开出清净的花来。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首先是要认清红尘是苦、生命悲凉,然后再深化自我,使我们有深刻的心,再以这种深刻来提升转化,用一种净化的态度向前走去!纵使在心中对人世有无限的悲情,纵使在红尘里滚滚如流,纵使处在深切的痛苦之中,都要随喜,不穷尽、不间断、永不疲劳与厌倦!稳定的生活是值得感恩的,使我们缓慢地改变,不知老之将至。
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研究摘要:林清玄散文中融入了大量的禅学智慧,他用一颗菩提心去关注人世,展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和入世情怀,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意境。
“林清玄用最易懂的写作手法,去阐述佛教在生活各个方面的道义。
丰富的文学储备,以及源于生活和佛教经典的生活智慧,使他的作品有动人心智的特点。
”“菩提系列”作品可以说比较完整地诠释了林清玄研究禅理的成果。
其作为林清玄将禅学智慧与文学创作相结合的代表作品,表达了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思考及其超然物外,宁静淡然的生活态度。
关键词: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形成原因;写作特色The Zen study of LinQingxuan "Bodhi series" proseAbstract:In his prose, Lin qingxuan integrates a lot of zen wisdom. He pay 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world with a bodhi heart, displays broad compassion and enter s the world, and forms a unique prose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He interprets the spirit of buddhist scripture and zen thoughts of family life with simple words, and his profound knowledge and meaningful zen philosophy are fascinating and enlightening. " The verve of Lin qingxuan's prose lies in the word "zen". "Bodhi series" works can be said to be a relatively complete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udy of zen Lin qingxuan resu lts. As a representative work of Lin qingxuan's combination of zen wisdom and literar y creation, it expresses his life thin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zen ideology and his tra nscendent and in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life.Keywords:LinQingxuan;"Bodhi series";Reasons for thefor mation;Ze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目录引言 (7)一、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的体现 (8)(一)浓厚的佛教意识 (8)(二)以慈悲心看世界 (9)(三)以平常心看待世界 (10)(四)以自省心看待世界 (10)二、林清玄“菩提系列”散文禅意形成原因 (11)(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1)(二)文化传统的影响 (12)(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12)(四)个人性格影响 (13)三、禅理影响下的散文写作特色 (13)(一)林清玄散文中的“禅意”题材选取 (13)(二)独特的“禅语”语言风格 (15)结语 (17)引言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1953年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1972年进入今中国台湾世新大学学习,后就职于中国台湾《中国时报》等报社,也曾担任过《时报杂志》的主编。
读书笔记——林清玄《心的菩提》、《情的菩提》谈到林清玄,从所周知,是文坛上一叱咤风云的人物。
他的文章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是“旭日初照”,注重文章的雕琢,文章飞扬浪漫;中期是“镜花水月”,受佛教影响,语言平淡却深刻,仿佛明镜一般;晚期则是“繁花落尽”,摆脱了刻意的雕琢,佛教的高深,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这两本书是属于中期,故蕴涵着很深的哲理,以下是我的一些理解与感想。
无常我们物理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万事万物无时无刻都在运动,运动则带来变化,变化即是无常。
《涅槃经》中“人命之不惜,过于山水。
今日虽有,明日难知”指的是生命之无常;《清欢》中昔日的纯粹、质朴、宁静,简单与今日的急燥、浮华、功利、喧嚣的对比道出事物之无常;《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对兴衰之无常的感慨……面对无常,曹操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白居易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悲凉;林黛玉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哀伤……在《一朝》中,林清玄讲述了他幼年竹子开花到枯死伤心的无常之体验,发出对《红楼梦》是表达“人生如梦”的感叹。
在《无常两则》中,他也给我们写了一个年轻时的爱情故事,从开始的初识到最后的分别,人变了,景竟也变了,整个文章以回忆为基调,透着淡淡的忧伤与些许的无奈。
说罢,对于无常,我们的感受是无奈的,惆怅的,甚至为哀伤。
无常是宇宙永恒的真理,我们既然无法去改变,那么我们只能去面对,在《往事只能回味》中,林清玄写到“对于无情的时光,飞翔的往事,我没有更好的态度,只有微笑地送走了”,是啊,往事不能回去重来,变化之无常,我们只能目送回忆渐渐远去,把它尘封至心底。
在《一朝》中,林清玄认为我们应把握今日。
过去只能回首,未来也只能展望,唯有今日,我们能做主!当下即是,这是我们面对无常的最佳态度。
智慧读罢林清玄的文章,便可体会到佛学的智慧。
在这两本书中,林清玄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佛学看待事物的智慧。
林清玄《黄昏菩提》正文删除线行内代码上标下标清除格式默认字号默认字体默认行高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两端对齐增加缩进减少缩进林清玄《黄昏菩提》现代都市高楼林立,五光十色,却喧闹芜杂。
现代人享受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却人情冷漠,缺乏沟通。
文章由菩提树等自然之物引发思考,表现对现代人生存和情感的关注。
语言幽婉深沉,抒情细腻真切,颇能动人情怀。
小编给大家带来林清玄的黄昏菩提。
欢迎大家阅读!林清玄《黄昏菩提》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到特别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己与城市共同的心灵。
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是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
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冷漠的质地。
居住在这个大城,我时常思索着怎样来注视这个城,怎样找到它的美,或者风情,或者温柔,或者什么都可以。
有一天我散步累了,坐在建国南路口,就看见这样的场景,疾驰的摩托车上左转的货车。
因挤压而碎裂的铁与玻璃,和着人体撕伤的血泊,正好喷溅在我最喜欢的一小片金盏花的花圃上。
然后刺耳的警笛与救护车,尖叫与围拢的人群,堵塞与叫骂的司机……好像一团太铁屑,因磁铁碾过而改变了方向,给乱骚动着。
对街那头并未受到影响,公车牌上等候的人正与公车司机大声叫骂。
一个气喘咻咻的女人正跑步追赶着即将开动的公车。
小学生的纠察队正对不肯停的计程车吐口水。
穿西装的绅士正焦躁地把烟蒂猛然蹂扁在脚下。
这许多急促的喘气的画面。
几乎难以相信是发生在一个可以非常美丽的黄昏。
惊疑、焦虑、匆忙、混乱的人,虽然具有都市人的性格。
生活在都市。
却永远见不到都市之美。
更糟的是无知。
有一次在花市,举办着花卉大餐,人与人互相压挤践踏,只是为了抢食刚剥下来的玫瑰花瓣,或者涂着沙拉酱的兰花。
抢得最历害的,是一咱放着新鲜花瓣的红茶,我看到那粉红色的花瓣放进热气蒸腾的茶水,瞬间就萎缩了。
我眼中的林清玄恬淡自然,蕴涵佛理,是林清玄散文的最大特色。
他的文章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我们的心中渗透。
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读完之后,能让人心平如水。
如此智慧清新的散文,在如今的文坛并不多见。
他主张人心应“如水”、“如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对涤人心上的尘土,开启人性的灵智很有益处。
读林清玄会让我们看清很多事情,会让我们变得坦然。
他的文字有种淡淡的香,看完之后会有感恩与善良的感觉。
常常与他一起进入那富有禅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他别样的文字,犹如混沌人世间的一片净土,一缕莲花的馨香。
林清玄的书,小故事里有大智慧,平淡而隽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回味,轻松自然,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在最细腻的内心感觉中把你打动。
随风吹笛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嫡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
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
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
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人”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
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我的菩提树读后感100字
《我的菩提树》是林清玄的散文集,讲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的文字简洁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书中林清玄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传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迹,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同时,他也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读者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也可以让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它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关注身边的美好,以及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启示。
烦恼中生出的菩提
文/林清玄人生的实相是烦恼。
佛经里常说:“人生有八万四千种烦恼,”也就是八万四千种尘劳,我们看到这个数目一定会心生惊吓,原来人生竟人这么多的烦恼,但这是指烦恼的种类,如果说到一个人一生所遇到的烦恼,那么,八万四千也只是个极小的数目了。
佛教因为这种种烦恼,也生也了八成四行种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来对治烦恼的。
八万四千的数目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佛陀一代教化共有三百五十法门,每一法门各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共有二行一百法门。
这二行一百是各分为对治食欲、嗔恚、愚痴、等分(贪嗔痴平均的烦恼)四种,合为八千四百,乘以十,就是八万四行了。
八万四千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概数,是表示烦恼之多无量无极。
但烦恼也可以大别为两种:一种是根本烦恼,就是能扰恼有情身心,使其颠倒的烦恼。
一种随烦恼,就是从根本烦恼的作用,产生反应的烦恼。
在“唯识”里,根本烦恼共分十种:贪、嗔、痴、慢、疑(以上五种是生活带来的烦恼)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五种是知识带
来的烦恼)。
随烦恼共分二十种:忿、恨、恼、诳、谄、骄、害、嫉、悭、无惭、无愧、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失念、不正知、散乱。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五种知识带来的烦恼,也是现代人多于古代人的烦恼,“身见”是对于自己四大五蕴假合的身心以为实有,产生我执的烦恼;“边见”就是偏见,有的人执著自己的身体不灭的常见,有的人执著死后一切都幻灭的断见,偏见曾给人带来烦恼;“邪见”就是认为没有因果,以及违背正道的见解;“见取见”是执持自己的身见、边见、邪见而与人斗争的迷执;“嗔禁戒取见”则是随着诸种邪见而产生的戒律之烦恼。
这么多的烦恼,使我们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烦恼,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辛,都是不能避免的。
佛陀告诉我们,人生里的烦恼既是不能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化烦恼为菩提”,不但不被烦恼所障碍,反而转烦恼为菩提,使自己在烦恼中觉悟。
在烦恼里得到觉醒,才是人生里烦恼的真义!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