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评价表1[1]
- 格式:docx
- 大小:17.85 KB
- 文档页数:2
第1页 共6页8.4.2外部供方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控制的类型和程度8.4.2.1控制类型和程度-补充8.4.2.2法律和法规要求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8.4.2.3.1产品嵌入式软件8.4.2.4 供应商监督8.4.2.4.1供方监视二方审核过程8.4.2.5供应商开发8.4.2.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8.4.3. 外部供方的信息《供应商管理程序》/物料2.供方交付记录3.供方选择、评价记录4.合格供方名录5.供方考核记录6.进货检验报告2.请购单3.采购信息4.采购计划5.安全库存标准6.供应商现场评价/体系证书7.采购产品检验规范8.供方各项环保协议第2页 共6页8.5.4 产品防护8.5.4.1防护-补充÷库存周转率《产品防护管理程序》4、防护好的产品;5、优化的库存系统;6、库存材料/产品周期检查表。
4.法律法规要求5.储存场地要求6.搬运要求7.运输要求第3页 共6页第4页 共6页8. 5.1.3作业准备验证8.5.1.4停机后的验证8.5.1.7生产计划100%《生产管理程序》《委外加工单管理程序》的合格产品;2.产品入库申请单3.产品出货申请单4.产品库存标准;5.顾客的安全库存要求。
6.生产调整计划通知单程第5页 共6页IATF 16949:2016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时间,各机机构要求有3个月或6个月两种,但大部分要求6个月。
企业在申请IATF 16949:2016认证时,必须向机构提交以下资料:A、质量手册B、最近12个月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策划及其结果C、认可的内部审核员名单D、顾客特殊要求清单IATF 16949:2016要求申请企业至少有12个月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历史,监控有关顾客认为组织是否满足了顾客要求感受的信息、持续评价实现过程的业绩与制造过程的业绩以证实产品质量和过程效率。
第6页 共6页。
7 支持7.1资源7.1.3.1工厂、设施及设备策划组织应使用多方论证的方法,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缓解方法,来开发并改进工厂、设施和设备的计划。
在设计工厂布局时,组织应:a)优化材料的流动和搬运,以及对空间场地的增值利用,包括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并且b)在适用时,便于材料的同步流动。
应开发并实施对新产品或新操作的制造可行性进行评价的方法。
制造可行性评估应包括产能策划。
这些方法还应适用于评价对现有操作的提议更改。
组织应保持过程有效性,包括定期风险复评,以纳入在过程批准、控制计划维护(见第8.5.1.1条)及作业准备的验证(见第8.5.1.3条)期间做出的任何更改。
制造可行性评估和产能策划的评价应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见ISO 9001第9.3条)。
注1:这些要求应当包括对精益制造原则的应用。
注2:这些要求应当应用于现场供应商活动,如适用。
7 Support7.1 Resources7.1.3.1 Plant,facility,and equipment planningThe organization shall use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ncluding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mitigation methods for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plant,facility,and equipment plans. In designing plant layouts,the organization shall:a)optimize material flow,material handling,and value-added use of floor space including control ofnonconforming product,andb)facilitate synchronous material flow,as applicable. Methods shall b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manufacturing feasibility for new product or new operations. Manufacturing feasibility assessments shall include capacity planning. These methods shall also be applicable for evaluating proposed changes to existing operations.The organization shall maintain process effectiveness,including periodic re-evaluation relative to risk,to。
IATF16949-2016标准与程序文件对照表c.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认为有必要时;d. 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时。
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每三个日历年必须对于所有的过程进行一次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小改每三个日历年必须对于所有的制造过程进行一次审核9.2.2.4 产品审核9.3 管理评审QP-28管理评审控制程序大改增加风险分析的内容9.3.1 总则9.3.1.1 管理评审-补充9.3.2 管理评审输入9.3.2.1 管理评审输入-补充QP-29质量成本控制程序不改无\ 9.3.3 管理评审输出9.3.3.1 管理评审输出-补充10 改进QP-30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小改改版不大10.1 总则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10.2.1 略10.2.2 略10.2.3 问题解决10.2.4 防错10.2.5 保修管理体系10.2.6 顾客投诉及使用现场失效测试分析 10.3 持续改进10.3.1 持续改进-补充a. 质量体系或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包括过程的重大变更);b. 顾客重大抱怨或内部/外部重大质量问题时;c. 总经理或管理者代表认为有必要时;d. 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时。
过程审核覆盖被审核产品的全部生产班次和所有的生产过程,对于风险分析、控制计划等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覆盖被审核产品的全部生产班次和所有的生产过程,包括交接班抽样。
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度的测量结果(包括保修和顾客的平衡记分卡)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过程业绩的有效性(过程效率的衡量)和产品的符合性通过风险分析(FMEA等)识别的潜在使用现场失效标示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包括没有达成目标的内容)按《纠正和预防措施及改进控制程序》之要求对跨部门的纠正,品质部应对其纠正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对纠正进行验证和评价,其结论记录在《纠正/预防措施表》中验证栏内,包括对于相关的文件进行修改的的内容和要求。
在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中,要采用防错方法,防错方法要简便适用,其程度应与问题大小和遭遇的风险程度相适应,同时对于防错装置必须进行失效试验,如果使用样件进行测试防错装置的必须进行校正、标定等工作。
IATF16949:2016质量手册(B 版)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状态:受控分发编号:001 使用部门:2017 年6 月1 日发布2017 年6 月1 日实施文件修订履历版本修订内容修订页次制/ 修日期TS16949-2009 A.0 版全面升级为IATF16949-2016B.0 B.0 版54 2017-6-1制定审核批准4.组织环境4.1了解组织及环境4.2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目 录章 节标 题识别的过程页码封面 0 目录 1-7 前言 8 颁布令 9 质量方针 10 企业概况11 1. 管理原则 11 2. 范围与应用 12 3.引用标准、术语和定义12-13 14 14144.2.1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 补充14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144.3.1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 - 补充144.3.2顾客特殊要求14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14-164.4.1组织应按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管理体系164.4.1.1产品和过程一致性174.4.1.1.1 产品安全174.4.1.2 外包过程174.4.2 必要时175. 领导作用185.1 领导作用和承诺M1 领导作用185.1.1 总则185.1.1.1 企业责任185.1.1.2 过程效率185.1.1.3 过程所有者185.1.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185.2 方针185.2.1 质量方针的制定185.2.2 质量方针的沟通18M1领导作用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185.3.1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补充185.3.2 产品要求符合性和纠正措施186. 策划18-19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18-196.1.1 确定需处理的风险和机会18-196.1.2 策划和处理方案18-196.1.2.1 风险分析18-196.1.2.2 应急计划18-19M2 策划6.2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18-196.2.1 质量目标18-196.2.2 策划和实施18-196.2.2.1 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的- 补充18-196.3 变更的策划18-1919 7. 支持7.1 资源197.1.1 总则197.1.2 人员197.1.3 基础设施S1 基础设施管理19-207.1.3.1 工厂、设施和设备计划19-207.1.4 过程和运行的环境207.1.4.1 过程运行环境- 补充207.1.5 监视和测量资源20-227.1.5.1 总则20-22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1.1 测量系统分析20-22理7.1.5.2 测量溯源20-227.1.5.2.1 校准/ 验证记录20-2220-227.1.5.3 实验室要求S2 监视和测量资源管7.1.5.3.1 内部实验室20-22理7.1.5.3.2 外部实验室20-227.1.6 组织的知识20-22 7.2 能力22-2322-237.2.1 培训7.2.1.1 在职培训S3 人力资源管理22-23 7.3 意识22-237.3.1 意识- 补充22-237.3.2 员工激励授权22-23 7.4 沟通23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237.5.1 总则237.5.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37.5.1.2 质量手册S4 文件记录管理237.5.2 创建与更新24247.5.3 形成文件的信息控制7.5.3.2.1 记录的保存247.5.3.2.2 工程规范248. 运行258.1 运行策划和控制25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58.2.1 顾客沟通25C1 市场营销8.2.1.1 顾客沟通- 补充258.2.1.2 顾客沟通- 培训2525-268.2.2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C2 报价及项目确定8.2.2.1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确定- 补充25-2626-278.2.3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评审C3 订单管理8.2.4 产品和服务要求的更改26-27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C4 过程设计和开发27-288.3.1 总则27-288.3.2 设计开发的策划27-288.3.2.1 多方论证方法27-288.3.2.2 设计开发策划- 培训27-288.3.2.3 产品设计技能27-288.3.3 设计开发的输入27-2827-288.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C4 过程设计和开发8.3.3.3 特殊特性27-288.3.4 设计开发的控制27-288.3.4.1 监测27-28 8.3.4.2 设计开发确认27-28 8.3.4.3 样件计划27-28 8.3.4.4 产品批准过程27-28 8.3.5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27-288.3.5.2 制造过程的设计输出27-288.3.6 设计开发的更改27-28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28-298.4.1 总则28-298.4.1.1 总则- 补充28-2928-298.4.1.2 供应商选择过程8.4.1.3 顾客提定的供货来源28-298.4.2 控制类型和程序28-2928-298.4.2.1 控制类型和程序- 补充S5 采购控制8.4.2.2 法律法规要求28-298.4.2.3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8-298.4.2.3.1 产品嵌入式软件28-298.4.2.4 供应商监测28-298.4.2.4.1 二方审核28-298.2.4.5 供应商开发28-298.2.4.5.1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开发28-298.4.2.5.2 供应商绩效开发28-298.4.3 外部供方信息S5 采购控制28-298.4.3.1 外部供方信息- 补充28-29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30-318.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30-318.5.1.1 控制计划30-31C5 产品制造8.5.1.2 标准作业- 操作作业指导书和可视化标准30-318.5.1.3 作业准备验证8.5.1.4 停机后验证8.5.1.5 全面生产维护S6 设备管理30-31 30-31 318.5.1.6 生产工装和生产、试验检验工装和设备的管理S7 工装管理31-328.5.1.7 生产计划328.5.2 标识和可追溯性C5 产品制造328.5.3 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328.5.4 防护S8 产品防护32-338.5.5 交付后活动33C6 产品交付8.5.5.1 服务信息反馈34-35C7 顾客反馈处理8.5.5.2 与顾客的服务协议34--358.5.6 更改控制358.5.6.1 更改控制- 补充358.5.6.1.1 应急过程控制35 8.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35-368.6.1 产品和服务放行- 补充35-368.6.2 全尺寸和功能试验35-368.6.3 外观项目35-36S9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6.4外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验证和接收35-368.6.5 法律法规的符合性35-368.6.6 接收准则35-36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36-378.7.1 总则36-378.7.1.1 顾客特许36-37 8.7.1.2 不合格控制- 顾客规定的过程S10 不合格品控制36-37 8.7.1.3 可疑产品的控制36-37 8.7.1.4 返工产品的控制36-37 8.7.1.5 顾客通知36-378.7.1.6 不合格品的处置36-378.7.2 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36-379. 绩效评价37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379.1.1 总则379.1.1.1 制造过程的监视和测量379.1.1.2 统计工具的识别379.1.1.3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379.1.2 顾客满意37-38S11 顾客满意度测量9.1.2.1 顾客满意- 补充37-389.1.3 分析和评价38-39M3 分析和评价9.1.3.1 优先级38-399.2 内部审核399.2.2.1 内部审核方案399.2.2.2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39M4 内部审核9.2.2.3 制造过程审核399.2.2.4 产品审核399.2.2.5 内部审核员资格399.3 管理评审409.3.1 总则409.3.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40M5 管理评审9.3.2 评审的输入409.3.2.1 管理评审输入- 补充409.3.3 评审的输出409.3.3.1 评审输出- 补充M5 管理评审4010 改进41M6改进10.1 总则41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4110.2.1 处理4110.2.2 证据信息4110.2.3 问题的解决4110.2.4 防错4110.2.5 保修管理4110.2.5.1 顾客投诉及现场失效测试分析4110.2.6 预防措施41 10.3 持续改进4110.3.1 组织的持续改进4111.0 附件11.1 顾客特殊要求4211.2 组织架构图4311.3 质量负责人任命书4411.4 职能分配表4511.5标准条款及相关联的47程序文件11.6 过程绩效表48 11.7 过程关系图49 11.8 质量体系保证图50前言本质量手册依据IATF16949:2016 编制,本手册发布日期即为生效日期,按生效日期开始执行。
附件 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
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分表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1. 建筑(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公司按ISO9001:2015、IATF16949:2016标准的相关要求,采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满足顾客要求,符合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实现所有者、顾客、社会、员工及相关方满意。
公司管理者代表具体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公司质量管理采用过程方法并做到:a)识别所需的过程及在公司中的运用(如:A、B、C、D所描述)。
b)确定过程顺序及相互作用(如图1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顺序及相互关系;章鱼图E描述了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分类关系;矩阵图方法F描述了3类过程相互关系)。
A、按过程定义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的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是为顾客(内部的或外部的)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开始于输入,以输出为结束。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类型分为:顾客导向过程、支持过程、管理过程。
B、顾客导向过程COP;通过输入和输出直接和外部顾客联系的过程,直接对顾客产生影响,是给公司直接带来效益的过程。
公司通过识别和管理以下COP,以实现顾客满意。
C1:市场营销 C2:报价及项目确立 C3:订单管理 C4:过程设计与开发C5:产品制造 C6:产品交付 C7:顾客反馈处理C、支持过程SP提供主要资源或能力,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支持COP实现预计目标的过程。
支持过程是支持COP功能的必要过程。
公司通过对以下SP的管理,确保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S1:基础设施管理 S2: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 S3:人力资源管理 S4:文件记录管理S5:采购控制 S6:生产设备管理 S7:工装管理 S8:产品防护S9:产品和服务放行 S10 不合格品控制 S11 客户满意度测量D、管理过程MP生产设备管理用来衡量和评价顾客导向过程和支持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组织策划将顾客要求转化为组织衡量的目标和指标,确定公司组织结构、产生公司决策和目标及其更改等过程。
生产场所工具通道仓库5S评价确认表
序号评价项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评价人
1 通道整洁度通道内无杂物、无垃圾,地面清洁无积尘□通过□不通过
2 工具摆放整齐所有工具按规定位置归放整齐,并有工具标识□通过□不通过
3 工具数量符合要求工具数量满足生产需求,并定期盘点确认□通过□不通过
4 货物分类存放货物按照类别、批次等分类存放,并采取防尘防潮措施□通过□不通过
5 货物标识齐全货物包装标识清晰完整,易于辨识□通过□不通过
6 仓库整体清洁度仓库内无杂物、无垃圾,地面清洁无积尘□通过□不通过
7 仓库货物摆放规范货物按规定摆放整齐,货物间留有足够通道□通过□不通过
8 仓库出入口畅通仓库的出入口畅通,无阻挡物□通过□不通过
评价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价表
一、基础合规性
1.工厂是否依法设立,近三年内有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2.工厂是否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要求,有无被列入淘汰落后产能名单?
3.工厂是否符合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法律法规要求,有无受到重大行政处罚?
二、资源利用
1.工厂是否采用节能技术,能耗水平是否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2.工厂是否采用节水技术,水耗水平是否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3.工厂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有无资源浪费现象?
三、环境保护
1.工厂污染物排放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2.工厂是否有有效的环保设施和制度,能否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3.工厂是否有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能否实现环境绩效持续改进?
四、社会责任
1.工厂是否关注员工福利,保障员工权益?
2.工厂是否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
3.工厂是否关注供应链环境管理,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
五、持续发展
1.工厂是否有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统一?
2.工厂是否有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工厂是否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以上各项评价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打分,最后汇总评价结果。
根据总分值,将绿色工厂划分为不同等级,为工厂的绿色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xxx有限公司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评价表
产品 WT89621 冲压车间
序号内容结论措施
1 工厂布局是否优化材料转移和搬运?√ Y □ N 拉伸、冲压场地按生产流水线流程进行布置。
场地平面按原材料区、拉伸件成品区和不合格品区进行划分,减少运输距离和搬运时间,方便同步物流。
2 场地空间是否增值使用?√ Y □ N 场地平面按拉伸顺序进行流水线布置,由于减少了运输距离和搬运时间,所以使现有空间处于增值使用中。
3 车间定置管理是否贯彻?√ Y □ N 在每个区位用不同颜色的筐盛装或用有色线标志出不同的区域。
4 工作岗位作业指导书是否易于得到?√ Y □ N 在现场放有作业指导书并在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
5 人机工程学是否体现?(如作业环境、作业姿势、危险物处
理、重物搬运等方面)
√ Y □ N
每个工位设立一个工作平台并根据个人需要配予凳子,适合日常作业
的开展,同时过程和检查区有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光线。
6 设备和操作者的平衡?(设备能力与人员配置是否恰当?)√ Y □ N 采用流水线操作,每道工序配予专人负责,工序间有专人送料,每台拉伸机的平率基本相同,可以保证同时完成。
7 生产操作人员与设施、设备能力是否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 Y □ N 实行流水线生产,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每台拉伸机配备两个熟练操作工,在生产繁忙时实行停人不停机的生产方式,能满足生产计划的需要。
8 是否使用适当的自动化?(如生产工艺过程中反复性高的工
序)
√ Y □ N
有多道工序的产品在生产时工序间实行连续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
保证了产品质量。
9 在制品的贮存和周转库存量的管理是否进行?√ Y □ N 对在制品进行了周转率控制,并且现有的仓储区域完全有能力用于全部产品的周转。
10 是否含有增值劳动?(是否取消可有可无的工序?)√ Y □ N 工作现场无冗余工序
11 过程能力是否定期进行监控?√ Y □ N 生产过程能力定期进行监控,CPK超过1.5。
评价结论:
经评价,工厂设施设备策划是有效的。
评价人:
年月日
xxxx有限公司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评价表
产品 WT89621 装配车间
内容结论措施
工厂布局是否优化材料转移和搬运?√ Y □N 工作场地按生产流水线流程进行布置。
场地平面按待检区、检验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生产区进行划分,减少运输距离和搬运时间,方便同步物流。
场地空间是否增值使用?√ Y □N 场地平面按待检区、检验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及生产区进行划分,由于减少了运输距离和搬运时间,使现有空间处于增值使用中。
现场的定置管理是否贯彻?√ Y □N 在每个区位用不同颜色的筐盛装或用有色线标志出不同的区域。
工作岗位作业指导书是否易于得到?√ Y □N 在现场放有作业指导书并在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得到
人机工程学是否体现?(如作业环境、作业姿势、危险物处理、重物搬运等方面)√Y □N 每个工位根据设备操作方式及个人需要配予不同的工作台和凳子,适合日常作业的开展,同时过程和检查区有足够的空间和合适的光线。
设备和操作者的平衡?(设备能力与人员配置是否恰当?)√ Y □N 车间所有工序都采用流水线操作,每道工序配予专人负责,工序间有专人送料,可以保证设备人员两不误。
生产操作人员与设施、设备能力是否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 Y □N 实行循环流水线生产,同一产品配备多个设备的模具,同时培养多名熟练操作工,在生产繁忙时实行多台设备同时生产,设施、设备能力能够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
是否使用适当的自动化?(如生产工艺过程中反复性高的工序)√ Y □N 总装工序采用循环流水式生产,有效防止了因某个工位耽误而耽误整条生产线的情况;车间其它工序也采用流水线式生产,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制品的贮存和库存周转次数是否进行?√ Y □N 对在制品进行了周转率控制,并且现有的仓储区域完全有能力用于全部产品的周转。
是否含有增值劳动?(是否取消可有可无的工序?)√ Y □N 工作现场无冗余工序
过程能力是否定期进行监控?√ Y □N 生产过程能力定期进行监控,CPK超过1.5。
评价结论:评价人: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