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辩论基本打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辩论更强调务实。因为脱胎于法庭式辩论、议会制辩论,政策辩论通过多年的打磨,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完整的思维模式。在接触政策辩论前,我们必须要达成几个共识。

第一,小政府理念。小政府理念推崇政府扮演社会守夜人的角色。即,通过公众授权,对社会提供法治、秩序、福利保障等公共产品,无需政府参与的社会领域,政府就不应该进入该领域。也即,只在最必要的情况下,才能同意公权介入私权。

第二,任何一个政策的通过,都不能仅停留在应然层面,而必然涉及到实然层面。也即,一件事是否应该做,不但要考虑价值层面,更需要讨论,这件事能不能做得下去,这件事做后产生的结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学习生活中,申请课题立项时,除了在科学、节约等理念下,承诺完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还要说明,该科研工作的具体步骤、人力资源、花费、时间等内容,审批课题的人才可能会同意立项。

第三,政策辩论要求专业的意见。很多政策本身,往往需要最顶尖的学者给出学术意见,而做出选择的,却是非此专业领域的职业政客或选民。因此政策辩论本身,也将非常重视证据。校园辩论赛的双方往往都是大学生,专业千差万别,但作为团队,对于政策的理解和认知,应高于普通民众。也即,辩手应借鉴辩题领域最新发展动向,如请教专业人士,查阅文献书籍,设计调查等手段,尽可能使得数据资料专业、可靠。因此必须重视该领域的知识搜集、积累、汇总。拒绝没有资料的臆想和编造。

第四、此时此地原则。此时此地意味着,即便辩题没有指定时间、属地,我们依然按照当今、中国(或某市、或某校)去处理辩题。因此,当我们说同性恋应否合法化的问题,其具体指向,一定指的是当今,而非50年以后。一定指的是中国,而非某个其他国家。

也因此,如果出题人想明确我们的讨论属地,也应尽可能将辩题补充完整或给出题解。如注明“我校”应否开放通宵自习教室,以此和“全国范围内”高校开放通宵自习教室相区别。

在这几个前提之下,我们来了解一个公共决策的诞生过程。一般分为需、根、解、损四个部分。

一般而言,现状存在问题,社会部分乃至全部无法承受这种弊害,就需要我们改变现状。因此,一般正方是声明要变动政策的一方。

那么,需求性往往在问,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我们会承受怎么样的弊害?这种弊害我们是否可以忍耐?如果确有弊害,且我们无法忍受弊害,需求性得证。

当我们明确证成需求性后,我们需要本着小政府原则,问第二个问题。这个弊害为什么需要我们去干预才能消失,现状下为什么这种弊害不会自动消失呢?

中国人固有的思想一般认为,社会只要出了问题,政府就应该解决。但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可能诉诸市场,可能诉诸道德。比如景区门票价格过高,即便政府什么都不做,游客用脚投票,依然可以让高价景区被迫降价以吸引游客,否则就会危及其生存。

为了让政府尽可能的不进入私权空间,我们就只能忍受,当除了政策推行外,再无解决办法时,才可以让公权进入。

当我们证成了根属性后,我们需要相对具体的解释我们的解决方案。首先,方案必须能解决需求性中提出的弊害。其次,方案应有可行性,如时间成本、人

力成本、金钱成本等,必须要确实做得到。这一点可以借鉴试点经验,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

一般而言,政策辩论的立论,应初步完成上述需、根、解的说明工作,术语称为“初步方案”。现在,政策能否推行,只差一步,就是损益比部分。因为任何一种政策的变动,都会造成某些人利益受益,某些人利益受损。因此,基于功利主义思想,接纳此种政策,只能是在社会受益变得更大(或受损更小)的情况下。因此,最后一步应说明,本政策推广后,带来的净收益要比反方所持立场的净收益,要更大。

这里,我们习惯运用成本受益法,将变动进行换算。如,直接换算成钱、人力资源等,再行比较。

一个政策,在无其他方案下,只有通过了以上四步检验,才能被判定可以通过。

如辩题:应不应该恢复五一黄金周。

需求性:现状下,五一只有三天假期,这对社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么?这种影响我们能够忍受么?

根属性:上述不好的影响在政府不介入时,为什么不能自行消失?有什么因素阻碍了其消失?

解决力:应恢复五一黄金周。进而,每年法定假日的具体数量要调整么?不放假的岗位有哪些?以及其他应对黄金周的措施有哪些?等。

损益比:恢复五一黄金周,会带来的社会总收益要比现在获得的社会受益高么?

介绍完一般性论点后我们基本了解了一个政策落地的大体思路。那么作为反方,我们就有几种选择。

第一种,维持现状。所谓维持现状,就是保持既定政策、现有制度不做任何变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反方没有任何变动成本。因此,只要场面上交锋得出,正方带来的利益小于等于反方,那么反方自然胜利。

第二种,修正现状。所谓修正现状,是反方也认为现在的政策有所不足,对政策进行小修小补。因其虽有变动,但变动并不剧烈,因此,变动成本较小,相较于正方,依然存在一定的推定利益。

第三种,相抗计划。也即,大幅度改变政策制度。这是因为,某些政策上的缺陷是无法回避的,是无法维持现状或通过小修小补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正方是改革方案中的一种,还有若干种方案可以做比较。这时候,反方相当于另一个正方,需要完成对反方所提方案的需根解损的责任。双方优劣全在于所有交锋点上的互博。

那么,如何判断反方的声称是对原计划的修补还是相抗计划呢?一般可以看价值和损益比交锋。从价值判断,如果反方提出的方案,与原方案的价值相违背,则是相抗计划;如果与原方案基本保持一致,则是修正现状;从损益比交锋判断,如果反方能提出比正方更贴近现状的部分,则可判为修正现状。否则,可判定为相抗计划。

目前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反方负起一定的举证责任。以纯粹“检视者”立场出发的反方并未能够得到评委的青睐。

政策辩论中的质询,往往伴随不同环节,拥有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初步了解质询的意义,更多质询的技战术要求将在以后单独介绍。

就政策辩论比赛而已,质询有四重意义。

第一,澄清论述,防止对方变换立场。一般而言,确认立场应在对方立论后的首轮盘问中进行。其意义在于,对重要定义、逻辑、事实进行重述。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