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凸透镜成像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5
凸透镜成像规律一、知识要点1、透镜成像规律:透镜种类物的位置(物距u)像的位置(相距v)像的性质应用凸透镜u→∞v f→与物异侧焦点附近,实像望远镜的物镜2u f>2f v f>>与物异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2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等大、实像精确测焦距2f u f<<2v f>与物异侧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f=不能成像得到平行光u f<与物同侧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口诀:(1)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2)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1)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2)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完整地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的可能原因: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蜡烛放在了一倍焦距内③光具座不够长(4)凸透镜破了一块(或遮住一部分)的后果;不影响像的完整性,像会变暗;(5)使光屏上的像变大或变小的方法:物近像远像变大.4、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被照景物离照相机的距离应大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像成在胶片上,胶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要想使胶片上的人像大些,人离照相机的距离要近些,同时胶片离镜头的距离要调大些。
(2)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
投影片(或幻灯片)上的图像是物,投影片(或幻灯片)离镜头的距离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成在屏幕上,屏幕离投影仪(或幻灯机)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工作。
被观察的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必须小于焦距,才能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4)望远镜、显微镜也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原理.5、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器官,相当于一个可以自动调焦的照相机,其中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凹凸透镜成像规律一、什么是凹凸透镜?凹凸透镜是一种可以将光线折射的光学器件,通常由两个或多个曲面组成。
其中,凸透镜的中央厚度大于边缘厚度,能够将光线聚焦在一起;而凹透镜的中央厚度小于边缘厚度,能够将光线分散开来。
二、凹凸透镜成像规律1. 凸透镜成像规律(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被聚焦到一个点上,这个点称为焦点。
(2)离凸透镜越远的物体在经过凸透镜后会被聚焦到离透镜更近的位置。
(3)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无限远处,此时成像为实际大小倒立的实像。
(4)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焦点之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5)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在焦点之前形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2. 凹透镜成像规律(1)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被分散开来,这个分散的点称为虚焦点。
(2)离凹透镜越远的物体在经过凹透镜后会被分散到离透镜更远的位置。
(3)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等于焦距时,成像位置在无限远处,此时成像为实际大小倒立的实像。
(4)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在虚焦点之前形成缩小正立的虚像。
(5)当物体距离凹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在虚焦点之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三、应用1. 凸透镜应用凸透镜广泛应用于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摄影机等光学仪器中。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眼睛矫正,如近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凸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2. 凹透镜应用凹透镜主要应用于汽车后视镜、照明灯具、放大镜等领域。
同时,凹透镜还可以用于眼睛矫正,如远视眼患者需要佩戴凹透镜眼镜进行矫正。
四、总结凹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领域中的基础知识之一,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过程。
同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世界和矫正视力问题。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放在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物体放在凸透镜三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光线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折射率: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能力不同,用折射率表示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凸透镜成像: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使物体在透镜后的光屏上成像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凸透镜的形状:中间厚、边缘薄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到一点,称为焦点焦点的位置:与凸透镜的形状和材质有关焦点和焦距的概念01020304焦点: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称为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与成像的关系:焦距越长,成像越远;焦距越短,成像越近。
焦距与物距的关系: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01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处汇聚成像。
02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03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具有放大、缩小、正立、倒立等特点,与物距、焦距、像距有关。
04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广泛应用于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中。
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之间时01成像特点:正立、放大的虚像02应用:放大镜、投影仪等03成像原理: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在焦点之前会聚,形成虚像04注意事项: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否则无法形成虚像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像比物体小。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增大。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减小。
物体移动时,像的大小和位置随之变化。
虚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虚像越大。
03虚像的放大率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成正比,距离越近,放大率越大。
知识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2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制成的。
弄清这些仪器的原理,头脑中有使用这些仪器时的情景,就不难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
要点诠释: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2、操作过程中,应固定好蜡烛、凸透镜,然后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读出物距与像距的大小。
3、当物距小于像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也找不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应去掉光屏,让眼睛在光屏另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火焰的像的情况。
4、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一焦分虚实”: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一倍焦距以外成实像。
(2)“二焦分大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
(3)“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远离透镜,像逐渐变大。
(4)“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成虚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也靠近透镜,像逐渐变小。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光路图1、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2>>如下图所示:>,像距2f v fu f2、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2f u f>如下图所示:v f>>,像距23、成正立放大实像时,物距u f 如下图所示:要点诠释:1、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一):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外。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二):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抚宁区第四中学李秀君凸透镜成像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常常在选择题中出现,而且是多选题,占三分,所以这部分很重要,现在把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总结如下:1、基本规律:1)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f<v<2f, 应用照相机2)u=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v=2f, 应用求焦距3) 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v>2f, 应用投影仪,电影机,幻灯机4)u=f时,不成像,应用探照灯5)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像与物同侧应用应用放大镜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虚像1)都是倒立的都是正立的2)可用光屏接受不可用光屏接受3)像和物体分别位于透镜两侧像和物体位于透镜同侧4)由折射光线直接汇聚而成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5)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3、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即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转折点,二倍焦距处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折点。
4、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区别:1)放大实像:物距小,像距大2)缩小实像:物距小,像距大3)等大实像:物距和像距相等。
5、光屏上看不到像的原因:1)u=f2) u<f3)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6、一个像距对应一个物距:1)当蜡烛,凸透镜不动,再次只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再次得到清晰像。
2)当凸透镜,光屏不动,再次只移动蜡烛,光屏上不能再次得到清晰像。
7、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当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可得到两次清晰像,一次倒立放大,一次倒立缩小。
2)当凸透镜不动,对调蜡烛和光屏,可以得到与之前相反的像。
8、如果把凸透镜遮住一半,光屏上仍成清晰像,但是像变暗。
9、判断清晰像的方法:把光屏向前移或向后移动,像都变得模糊,说明此位置的像是清晰的。
10、判断哪个像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可以把这些像倒过来看,哪个像是物体原来的模样,哪个就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
11、当蜡烛越烧越短,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调节方法:只调蜡烛:向上调只调光屏:向上调只调透镜:向下调只调透镜和光屏:把透镜和光屏同时下调。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和解释
凸透镜是一种简单的光学仪器,可以完成图像的聚焦和成像。
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眼镜、望远镜、投影仪、激光仪器和显微镜等。
这些装置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图像呈现出良好的成像效果。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我们采用它们来实现特定的目的来说是至关重
要的。
下面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及其解释。
“发射无限近小随焦小变大;发射无限远小随焦大变小。
”
这句口诀概括了凸透镜所反映的成像规律,即其图像的大小取决于原始光源与透镜的焦距对比。
首先,口诀中的“发射无限近小随焦小变大”一句是指当原始光源到透镜的距离特别近时,表面上的凸透镜会使原始光源的图像大小减小,在此情况下,透镜的焦距就变得越来越小,反过来就会使图像的大小增大。
其次,口诀的第二句“发射无限远小随焦大变小”则表明,当原始光源离透镜越来越远,它就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时凸透镜的焦距就会变大,反过来就会使图像变小。
综上所述,凸透镜本质上是一种能够重新排列光线的仪器,其成像规律可用“发射无限近小随焦小变大;发射无限远小随焦大变小”这句口诀来概括,用以解释它们反射出来的不同图像的大小变化,为我们使用凸透镜来实现特定的目的提供了依据。
- 1 -。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像比物小,物像异侧。
规律2: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物距等于像距,像与物大小相等,物像异侧。
规律3:当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则像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像位于物的异侧。
规律4:当物距等于1倍焦距时,则不成像,成平行光射出。
规律5: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
【丽湖学校新授课教学设计】年级__初三____ 科目__物理___ 主备人___王永革______
执教人____王爱丽____ 备课日期__11.20____
课
型实验
课
题
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
课
时
2
个
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能力目标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情感目标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
重点和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和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教
法、
学
实验探究法.
法 多媒体再现三条光线 多媒体演示作图情况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生针对所给实验器材,分组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根据上面
教具
凸透镜、蜡烛、火柴、 光屏、光具座
教 学 过 程
(包
括复习导入、新授、随堂练习、知识拓展、反馈测试、小结、及教学手段的使用、师生双边活动设计等环节)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导入:
本章的第一节我们认识了透镜,记住了几个概念:光心、焦点、焦距;重点掌握了三条特殊的光线。
(再现三条光线)利用三条特殊的光线通过作图知道了凸透镜成像的情况,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投影有关作图)由作图可以看出,同一个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虚实、大小与物距有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第二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新授:
(一)猜想
1. 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可能与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2. 凸透镜成的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可能与像到
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3. 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可能与像和
物体在同侧还是异侧有关
4. 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可能与物体
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二) 设计实验
1. 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
光具座、火柴
2. 学生针对所给实验器材,分组讨论,设计实
验方案
(三) 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 (四):凸透镜成像表
物距 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
或正立
放大
或缩小
实像
或虚像
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
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
仪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
镜
四,多媒体课件演示凸透镜成像情况
五、交流合作
1、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
2、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像成在光屏的偏上方,你有几种调整方法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六、实验拓展
1、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
3、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
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是怎样变化的?的实验设计认进行并收集数聚
培养学观察实技能,让学生深入探讨、自主探索和总结物理规律。
课件直观形象,加深学生掌握成像规律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问题形式强化学生记忆规律
七、随堂练习
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
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
则:
1、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习题的设计紧扣本节重点,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成像规律
8分钟测验
八、课堂测验发放检测题
板书设计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表
物距 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倒立
或正
立
放大
或缩
小
实像
或虚
像u>2f f<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
机u=2f v=2f 倒立等大实像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像
投影
仪u=f 不成像
u<f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
镜a b c d e F
F
f
2f
(二)特殊点:
1. u=2f 成缩小和放大像的分界点
2. u=f 成倒立和正立像的分界点
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个全新的体验,学生活动进行热热闹闹,但我们一定要注意,教师适时的引导很重要,可以避免探究的盲目性,节约时间。
要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的探究,通过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让学生亲身体验再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和升华,深化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
制定计划和动手操作是学习的重点。
多媒体课件再现凸透镜成像,强化学生记忆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