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6大题 考点1 理解概念含义
- 格式:ppt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37
第01课考纲解读【新大纲】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
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分析】新大纲取消了原有了“必考内容”等表述,去掉了“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这一宽泛模糊的说明,取而代之的是增补了对于论述类文本的详细考查说明83个字。
这个变化是为了和之前大纲后面的选考文本的考查说明进行对等。
之前的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均有较为详细的考查说明。
这一巨大的变化说明了,高考命题组对于现代文考查的目的性和功能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提醒了同学们,需要对“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这类准确界定的文体有所准备,备考更有针对性。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这一考点。
划定了论述类文本的范畴(时政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和考查重点(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
近三年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类型近年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征1.文体倾向性明显“新课标”命题省份在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上偏向以社科文为考查载体。
2.命题重视文本,考查重点相对集中命题重视文本内容,选项的内容基本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对应的语段,以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为考查的重点。
3.选用材料的新颖性高考选用的材料,往往是反映某一领域最新动向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新颖性。
对于论述性文本,首先要提取其观点,然后弄清楚材料与观点、论证方法与结构等关系,进而才能全面处理信息。
4.题型为主客观兼顾“新课标”高考实践表明,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型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客观选择题,以山东卷为代表;二是主客观兼有,以浙江卷为代表。
新课标全国卷近年都是三个客观选择题。
客观选择题主要考查文本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本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而简答题考点主要是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以及对某个问题的鉴赏、探究等。
第03课解题锦囊简要解读理解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
重要概念是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
“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
“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
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重要概念常常包括: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立场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概念上容易混淆的词语、展现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还可以指那些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或者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概念。
“文中”是概念的语境,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为具体语境所左右。
“理解”是指领会概念含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
这个考点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概念的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概念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
“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解题要领:1.要明了命题者的命题原则。
第一,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本作为答题的依据;第二,“重要概念”不是来自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文本,因而不需要也无办法强加理解;第三,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文本,而对于外延的理解可能会需要我们分析辨别。
2.从句子、语段及全文的整体联系中理解词语。
在具体的句子中,可以从词语所在位置的语法要求、内容要求、整个句子意思完整要求等各方面去确定词语的基本意思。
对有些词语的理解应从语段内容的角度去分析,注意语句前后的层次性、内容的连贯性及内涵的完整性。
个别词语的含义必须通过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结合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倾向,来确定其含义,特别是对词语语境义的提炼与概括。
2018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导学案:第3章6 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6准确定“调”,对“调”分析——把握思想感情题之要诀学案引语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
其设问角度有二:概括式,要求直接答出思想感情;分析式,不仅要求答出思想感情,还要进行分析。
无论哪种角度,准确把握其感情基调是其核心,“调”定准了,才能对“调”分析。
二轮复习就要牢牢抓住这两个环节,集中训练,练出实效。
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离京口作苏轼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请概述词人的情感发展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答案酒醒之后的迷离——幽梦无人说的孤苦——对仕宦奔波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郎士元①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郎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
②避地衣冠:西晋末年,中原士庶大举迁居东南,史称“衣冠南渡”。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全国丙)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书。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目标1.了解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筛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既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以及特有属性,又要明确概念的外延,这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重点。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一、如何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题1. 养成精心审题、明确方向的读题习惯;2. 养成全文搜寻、逐段圈点的阅读习惯;3. 学会摘录原文、组织答案的答题方法;4. 学会分段概括、分点列举的答题方法。
【典型例题】阅读文段,概括“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谈关公文化的“义”正式制度的实施会受到非正式规范的影响,并且,当正式制度发生崩解的时候,非正式规范在社会整合方面展现出其异常强韧而深远的力量。
其中,非正式规范“义”的作用特别值得我们审视和研究。
“义”是儒家除了“仁”之外最重要的道德范畴。
“义”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就提出来了,历经三千年不衰。
西汉董仲舒提出:“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这里用“仁”说明彼此关系宽容;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作自制、自律,与18世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利他”主张近似。
唐中叶后随着茶瓷交易盛行,社会流动性增大,“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历代不断诠释,使“义”的观念贯彻始终,“义”的内涵、外延不断扩展,逐步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基石之一。
解析:[提取信息1]汉代:“繁体‘義’字下有个‘我’,可以看作自制、自律。
”推论:汉代“义”的含义是自制、自律。
[提取信息2]唐:“‘义’‘谊’混用,凸显了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推论:唐朝“义”的含义是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
[提取信息3]宋代:“宋代多国并立,出现‘国家’‘民族’概念,…义‟的概念随之扩大,提升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推论:宋代“义”的含义是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答案:汉代:自制、自律,利他;唐代:非血缘或乡邻之间的情义;宋代:为家国担当的“忠义”。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详细解析版)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题点对点练 6 明辨类型,关注效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阳光路十七号王虹莲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
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
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都不高,但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
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
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
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
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
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
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
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
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
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
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
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
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
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
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
专题01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技巧“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
通常是指:1.体现全文主旨的关键概念;2.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3.重要的指示代词;4.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
分析与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境义。
该考点的命题对象一般有两类:1.概念术语类词语。
这类词语多指在阅读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的写作对象。
对这类概念的考查多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并就此设计选项,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或不正确的一项。
此为命题的重点,尤其要注意。
2.指代类词语。
这类题考查对具体语言环境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和指代范围的把握,要求考生准确弄清其具体含义。
方向一论述类文本中的概念论述类文本一般包括两类:社会科学类文本和自然科学类文本。
社会科学类文本中的概念一般指的是重要的指示代词、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而自然科学类文本中的概念一般指的是说明对象。
这类试题不难解答,考生要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018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梁思成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
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遠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各有其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19世纪末叶及20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1课考纲解读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概念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
在人类所认知的思维体系中最基本的构筑单位.概念可以大众公认的,也可以是个人认知特有的一部分。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
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特有的属性.例如:“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其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概念“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
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属性的事物或对象.例如:“森林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殊用途林”,这就是从外延角度说明“森林”的概念.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反比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亦然。
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都有必要条件即客观事物(客观对象),其中必要条件唯独只有一个,充分条件有N个。
条件越多,概念外延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