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6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疱疹、疖肿等。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皮肤病一直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蔓荆子煎。
材料,蔓荆子30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2. 茯苓白术汤。
材料,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湿疹、疱疹等皮肤病。
3. 赤芍茯苓汤。
材料,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4. 猪苓汤。
材料,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5. 紫苏鳖甲汤。
材料,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风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以上所介绍的中药配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皮肤。
皮肤科常用方[省中医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 公英30 地丁15 黄芩9 黄柏9 栀子9 生地15 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 土苓30 炒槐米15 生地21 丹皮15 赤芍2l 紫草15 连翘15 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 黄芩9 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 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 防风9 牛蒡子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连翘15 苦参9 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 防风9 当归15 白芍15 生地15 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 首乌21 蝉衣9 僵蚕9 地肤子21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 茯苓9 香附9 僵蚕9 桑叶15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 茯苓15 泽泻9 当归9 川芎9 丹参21 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8.白癜饮:热地15 首乌15 沙苑子15 补骨脂10 旱莲草10 枸杞子10 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 三棱10 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 桃仁15 地骨皮15 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 土苓21 蛇舌草2l 半枝莲21 山豆根15 苦参10 紫草12 茜草12 旱莲草12 槐米15 乌梢蛇10 白鲜皮21 蝉蜕10 甘草10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 土苓21 蛇舌草21 半枝莲21 山豆根15 紫草12 茜草12 旱莲草12 槐米15 桃仁10 红花10 三棱12 莪术12 白鲜皮21 乌梢蛇10 蝉蜕10 甘草6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 连翘15 黄芩15 山栀10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紫草10 生石膏15 苦参10 浮萍12 菊花15 白鲜皮18 白蒺藜12 苦参10 薄荷10 甘草6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 连翘15 黄芩15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丹参15 当归15 川芎12 苦参10 白芷15 白鲜皮18 浮萍12 荆芥10 防风10 白蒺藜12 蝉蜕10甘草615、3号消风汤(养血疏风汤):黄芪21 双花15 连翘15 黄芩12 当归15 丹参21 赤芍21 炒白芍2l 川芎10 白芷15 白鲜皮18 白蒺藜12 荆芥10 蝉蜕10 甘草616、清热止痛汤(消疹止痛汤):柴胡10 双花21 板蓝根21 龙胆草12 黄芩15 山栀10 丹皮15 紫草12薏苡仁30 车前子12(包) 川楝子12 元胡12 川芎10 白芷15 细辛3 白芍21甘草617、生发消风汤(除湿生发汤):双花15 黄芩15 菊花15 羌活12 白鲜皮21 苍术12 薏苡仁30 泽泻18茯苓18 菟丝子15 女贞子15 白芷15 旱莲草10 甘草618、除癣止痒洗药(除癣止痒洗药):藿香21 生大黄21 黄精21 明矾21 百部21 川椒21 苦参21 白鲜皮2119、清热消痤汤双花21 公英21 黄芩15 山栀10 菊花15 薏仁30 大贝12 半夏10 夏枯草12 枇把叶12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皂刺12 甘草620、滋肾清肝汤:双花21 连翘15 黄柏9 知母9 女贞子12 旱莲草12 元参12 柴胡9 当归12 黄芩9 陈皮9 云苓12 甘草921、四重汤:灵磁石30 代赭石30 牡蛎30 石决明3022、清热化瘀汤:忍冬藤、花各30 赤小豆30 泽兰9 牛膝9 赤芍15 黄柏9 生地30 公英30 甘草923、从阴引阳汤:生麻黄15 桂枝15 当归12 白芍9 生地15 何首乌30 怀牛膝30 乌梢蛇12 炙鳖甲9 制山甲9 蜈蚣2条蛇衣3 莪术12 霜桑叶15 紫草30 双花30土苓21 甘草924、荊防蒺藜汤:荆芥9 防风9 白蒺藜30 蝉衣12 当归12 川芎9 炒枳壳9 麻黄9 白术9赤芍15 黄芩15 甘草925、小儿化湿汤陈皮3 苍、白术各6 泽泻6 云苓9 滑石12 炒莱服子9 焦槟榔9 鸡内金15 生地6 丹皮6 黄芩926、三妙加味除湿汤:萆薢9 川牛膝9 黄柏9 黄芩15 双花21 土茯苓21 滑石30 泽泻15 车前子15 陈皮927、四重金钩汤:忍冬藤、花各30 当归12 川芎9 白芍15 鸡血藤30 钩藤[后下]9 白僵蚕9 苡仁30 四重汤甘草928、露蜂房汤:大青叶15 板蓝根30 紫草30 苡仁30 蜂房9 羌活9 防风9 甘草9。
皮肤科常用方剂50首1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戢肉(或菟丝子) 黄柏知母功用:调摄冲任。
2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湿热下注。
3三妙丸:黄柏苍术川牛膝功用:清热燥湿,专治下焦湿热。
4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少腹肿痞。
5六神丸:西牛黄朱砂麝香蟾酥飞腰黄珠粉功用:消肿解毒,主咽喉肿痛,痈疽疮疖。
6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7内消瘰疬丸:夏枯草玄参青盐海藻贝母薄荷花粉海粉白蔹连翘熟大黄生甘草生地桔梗枳壳当归硝石功用:化痰,消坚,止痛,主瘰疬。
8牛蒡解肌汤: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功用:祛风清热,化痰消肿,主头面颈痈毒,因风火痰所至。
9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蛔厥证。
10玉真散:白附子天南星羌活白芷防风天麻功用:祛风镇痉,止血止痛,主破伤风。
1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当归功用:泻肝胆湿火,清下焦湿热。
12四妙散: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功用:清热燥湿。
13四海疏郁丸: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粉昆布青木香陈皮功用;理气解郁,软坚消肿,主气瘿。
14四妙勇安汤: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滋阴,用于脱疽溃烂,局部红肿热痛。
15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6瓜蒌牛蒡汤: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银花生甘草青皮柴胡功用:疏肝解郁,清解热邪,用于乳痈初起。
17西黄醒消丸:犀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功用:活血祛瘀,解毒消痈,主乳岩,瘰疬,横痃,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
18芋艿丸:香梗芋芨陈海蛰大荸荠功用:消痰软坚,化毒生肌,主瘰疬,瘿瘤,痰核。
19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鹿角胶功用:温经散寒,化痰补虚。
1.八珍汤(《正体类要》)【处方】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方义】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用法用量】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
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注意】【八珍汤】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白虎汤(《伤寒论》)【处方】石膏一斤碎(50克)知母六两(18克)甘草二两炙(6克)粳米六合(9克)【方义】本方原为治阳明经热证的基础方。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功善清解,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可调和诸药以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
【注意】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得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证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卫气营血辨证方银翘散疏风解表清热急荨、瘙痒症、湿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等症属风热初起者银花、连翘各9g,荆芥穗、淡豆豉、薄荷各6g,牛蒡子9g、桔梗6g、竹叶4g、芦根9g、生甘草5g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温病条辨》荆防方疏风止痒,清热凉血急荨、瘙痒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风热者荆芥穗、防风、浮萍、僵蚕各6g,蝉衣、薄荷各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9g,甘草6g芥防生地僵花衣,牛皮薄荷萍黄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荆防汤疏风清热,燥湿止痒丘疹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丘荨、急荨、婴儿湿疹、急性皮肤瘙痒症、多形红斑等偏风热者荆芥、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6g、芥防芩柏苦甘,翘蜕石升藓《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降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证属表邪化热壅肺,肺失宣降者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伤寒论》白虎汤退热生津养胃急荨、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婴儿湿疹、多形红斑、红斑狼疮等证属阳明气分热盛者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膏知草米《伤寒论》清瘟败毒饮退热凉血泻火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严重药疹、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各种严重皮肤感染、(类)天疱疮等属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黄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翘犀地芩连药牡,石母翘竹玄栀草梗《疫疹一得》泻白散透热养胃急性皮炎、急性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单纯疱疹等证属肺有伏火郁热者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甘骨白米《小儿药证直诀》清营汤清营透热,养阴清心急性红斑类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化脓感染性皮肤病等症属毒血症早期,热邪传营者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9g、竹叶心3g、黄连5g、丹参6g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凉。
伤寒杂病论治疗皮肤病的方子《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该书总结了作者的临床经验,包含了许多治疗疾病的方子。
虽然该书主要是针对伤寒及其并发症进行论述,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方子。
1. 薏苡附子散【方剂组成】薏苡仁、附子【主治病症】瘙痒湿疹、湿疹糜烂、麻疹后痒、痱子、水疮、疥疮等。
【用法用量】薏苡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2. 白术附子散【方剂组成】白术、附子【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疥癣、湿疹糜烂等。
【用法用量】白术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附子炮制后,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3. 麻黄汤【方剂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病症】风寒感冒引起的皮疹、发热、恶寒等。
【用法用量】麻黄、桂枝、杏仁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4. 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生姜、大枣、甘草【主治病症】瘙痒、湿疹、疮疡等。
【用法用量】桂枝研末,每次服用3-6克,每日3次。
生姜、大枣切片,每次服用10-15克,每日2次。
甘草研末,每次服用1-3克,每日2次。
5. 茵陈蒿汤【方剂组成】茵陈蒿、苍术、附子很抱歉,由于我的回答长度有限,无法提供完整的4000字方子。
然而,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和草药组合,这些方剂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
请注意,对于确诊的皮肤病,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中医师,以获取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1. 风湿痒痒方【方剂组成】地肤子、苦参、黄柏、防风、连翘、白薇、黄芩、秦皮、薄荷【主治病症】湿疹、荨麻疹、皮炎、瘙痒等。
【用法用量】上述草药混合,煎煮后取汁液,外用于患处,每日2-3次。
2. 苦参丸【方剂组成】苦参、黄柏、黄连、地肤子、连翘、白芷、白薇、薄荷、黄芩、桂枝、防风、乳香、没药、冰片、甘草、大黄【主治病症】湿疹、瘙痒、皮炎等。
【用法用量】将上述草药研末,制成丸剂,每次服用5-10克,每日2-3次。
常用皮肤科方剂汇总表方名银翘散功效疏风解表清热疏风止痒,清热凉血疏风清热,燥湿止痒宣肺清热降逆退热生津养胃退热凉血泻火透热养胃清营透热,养阴清心清热泻火,养阴活血清热凉血散瘀退热凉血,疏风解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泻火燥湿荆防方荆防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泻白散清营汤温清饮犀角地黄汤皮炎汤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组成银花、连翘各9g,荆芥穗、淡豆豉、薄荷各6g,牛蒡子9g、桔梗6g、竹叶4g、芦根9g、生甘草5g荆芥穗、防风、浮萍、僵蚕各6g,蝉衣、薄荷各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9g,甘草6g荆芥、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6g、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黄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翘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9g、竹叶心3g、黄连5g、丹参6g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各6g,生地、当归各12g,赤芍、川芎各9g趣记出处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温病条辨》芥防生地僵花衣,牛皮薄荷萍黄草芥防芩柏苦甘,翘蜕石升藓《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伤寒论》膏知草米《伤寒论》犀地芩连药牡,石母翘竹玄栀草梗《疫疹一得》甘骨白米《小儿药证直诀》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凉。
《温病条辨》四物黄连解毒汤《万病回春》《备急千金要方》《朱仁康临床经验集》《医宗金鉴》犀角1.5-3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犀角地黄芍药丹生地30g、赤芍、丹皮各10g,生在膏30g、知母10g、银花、连翘各10g、竹叶6g、甘草10g金母翘甘地丹竹赤石银花20g、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各15g野花蒲天地清热利咽,疏风普济消毒饮散邪黄芩、黄连、黄柏各6g,栀子9g三黄栀子《外台秘要》黄芩、黄连各15g,连翘、牛蒡子、薄荷3g,僵蚕2g、升麻2g、柴胡、玄参、桔梗各6g,板兰根、马勃各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兰根侣,3g,陈皮、甘草各6g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
【王保辰:皮肤病5方】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2019年8月出版的《中国百佳基层名中医实用验方选》一书,由北京聚医杰医葯科学研究院组织名中医献方并主编。
1、清热消痤饮治疗痤疮方药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芩15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白花蛇草30克、生地20克、赤芍12克、丹皮15克、丹参20克、桃仁10克、甘草1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饭后服用,两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痤疮41例,疗效观察痊愈35例,好转4例,未愈两例,总有效率为95%,随访一年无复发。
2、苦参除湿散治疗湿疹方药组成:苦参20克、白鲜皮15克、黄芩12克、黄柏10克、地肤子15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车前子10克、生地20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金银花20克、甘草1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饭后服用,两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湿疹52例,痊愈45例,好转6例,未愈1例,3个月后疗效观察,总有效率为98%。
3、五皮金蝉饮治疗荨麻疹方药组成:防风10克、荆芥10克、蝉蜕10克、生地20克、赤芍10克、丹皮15克、白癣皮10克、五加皮10克、地骨皮10克、桑白皮12克、夜交藤15克、甘草1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饭后服用,两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荨麻疹45例,2个月疗效观察,痊愈38例,好转5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随访半年无复发。
4、地龙参角汤治疗牛皮癣方药组成:苦参20克、黄芩15克、黄柏10克、连翘10克、生地2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槐花10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水牛角30克、黄芪30克、夜交藤15克、甘草10克。
服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两次饭后服用,四周为一疗程。
疗效:治疗牛皮癣32例,观察3个月痊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2例,复发1例,总有效率90%。
5、凉血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方药组成:生地20克、丹皮15克、紫草10克、赤芍12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茜草10克、三七10克、黄芩12克、水牛角粉30克、甘草10克。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1. 一贯煎(《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效: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疼痛等症。
2. 二妙散(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功效: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 十全大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 七三丹熟石膏7份,升丹3份共研细末。
功效: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 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功效: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白发。
7. 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效: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 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分研末功效: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阻塞。
9. 马齿苋水剂(《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煎水功效: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糜烂等。
10.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 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功效:平肝熄风。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功效: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 化斑汤(《温病条辨》)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 气熏疮药(《卫济宝书》)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 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功效: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16. 龙胆泻肝汤(《药方集群》)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带状疱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等属湿热下注型。
17.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当归肉桂菟丝子鹿角胶制附子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型。
18. 白虎汤(《伤寒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气热,泻胃炎,生津止渴。
适应证:气分热证。
19. 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蒺藜荆芥防风黄芪何首乌甘草功效:养血平肝、熄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瘙痒症等。
20.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芍药桂枝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功效:温阳通络、温经散寒。
适应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雷诺氏征等寒湿阻络证。
21. 百部酊(民间验方,摘自《中医性病学》)百部白酒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
22.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生地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
适应证:银屑病、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等气滞血瘀证。
23.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天花粉黄柏白芷大黄黄苍术厚朴皮天南星甘草功效:散热解毒、清凉止痒。
适应证:外搽治疗丹毒、疖、带状疱疹等。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功效:清热利水。
适应证:心经火毒所致的疮疡。
25.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荆芥防风麻黄薄荷连翘桔梗石膏黄芩栀子大黄芒硝滑石当归川芎芍药白术生甘草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化湿解毒。
适应证:治疗肠胃实热证型荨麻疹。
26.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炭麻黄生甘草功效:温阳、散寒、通脉。
适应证:系统性硬皮病、闭塞性脉管炎寒瘀型。
27.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白芷银花茯苓皂角刺黄芪桔梗甘草功效: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适应证:治疮疡体虚邪盛、脓毒不易外达者。
28. 补骨脂酊(经验方,摘要《中医外科学》)补骨脂25g 75%酒精100ml功效:祛风止痒。
适应证:白癜风、斑秃等。
29. 泻热汤(《外科全生集》)黄连黄芩连翘当归尾木通生甘草功效:苦寒泄热。
适应证:阴囊肿烂之热毒盛者。
30.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人参枇杷叶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功效:疏风宣肺清热。
适应证:粉刺、酒渣鼻等。
31.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功效:养阴清热、泻火利湿。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热证型。
32. 青黛散(经验方 . 摘自《中医外科学》)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功效:收湿止痒、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焮肿痒痛者。
33.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功效: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煎水去渣外用。
34. 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外科心要诀》)苍术厚朴皮猪苓赤茯苓白术泽泻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生甘草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适应证:湿疹、天疱疮及带状疱疹等。
35. 神应养真丹(《医宗金鉴》)羌活木瓜天麻当归白芍菟丝子熟地川芎功效:养血生发,祛风活络。
适应证:因风邪外袭,以致风盛血燥,不能营养毛发者。
36. 养血润肤饮(《医宗正传》)生地熟地当归黄芪麦冬五味子升麻黄芩桃仁红花天花粉功效:养血润燥。
适应证: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及血燥型银屑病。
37. 消风散(《外科正宗》)当归荆芥防风蝉脱牛蒡子生地苦参苍术木通胡麻仁石膏知母甘草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接触性皮炎及风热型荨麻疹。
38. 消风导赤汤(《医宗金鉴》)牛蒡子黄连银花生地白藓皮赤茯苓木通灯心薄荷生甘草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适应证:治疗婴儿湿疹、传染性红斑等。
39. 黄连解毒汤(《外科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治疗疖、痈及其他感染性皮肤病。
40. 麻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杏仁生大枣炙甘草功效:疏风散寒止痒。
适应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及风寒型荨麻疹。
41. 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生地玄参麦冬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丹参功效:清营解毒、泻热养阴。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丹毒等热入营分、邪毒陷之证。
42. 清暑汤(《外科全生集》)连翘花粉赤芍甘草车前子滑石银花泽泻淡竹叶功效:清热、解暑、利尿。
适应证:夏季皮炎、暑疖、脓疱疮等。
43. 黄连膏(《医宗金鉴》)黄连当归黄柏生地黄麻油黄蜡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痛。
适应证:痈、疖及毛囊炎等。
44. 润肌膏(《外科正宗》)当归紫草麻油黄蜡功效:润燥软痂。
适应证:慢性湿疹、银屑病等。
45、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黄柏赤茯苓丹皮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急性、亚急性湿疹(皮炎)之湿热型。
46. 脱敏汤(经验方)墨旱莲紫草茜草功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
47.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等热毒炽盛型。
48. 解毒去疣汤(《经验方》)防风刺蒺藜夏枯草野菊花牡蛎板蓝根七叶一枝花薏苡仁郁金牛蒡子鲜螃蜞菊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扁平疣。
49. 解毒洗剂(《许履和外科医案话集》)白矾6g 雄黄6g 20%黄柏水100ml 甘油10ml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外用治疗急性湿疹及接触性皮炎。
50. 颠倒散洗剂(《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硫磺生大黄石灰水功效:散热杀虫、去脂止痒。
适应证:痤疮、酒渣鼻等,外用。
51. 磨风丸(《医宗金鉴》)麻黄苍耳草川芎当归蔓荆子荆芥防风车前子天麻威灵仙羌活独活何首乌功效:祛风利湿杀虫。
适应证:早期麻风。
52. 藿黄浸剂(中医学院主编《外科学》)藿香黄精大黄皂矾醋功效:杀虫止痒。
适应证:手、足癣,浸泡外用。
53. 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甘草功效: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适应证:风湿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