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练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4
定译林牛津八年级上第一单元Friends [语法词汇综合学案+练习]课程纲要△语法聚焦[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一定义及用法两者比较,用比较级,通常标志词为than;三者及三者以上用最高级,通常会出现表示范围的状语或者比较的群体,形容词最高级前要有定冠词the,副词最高级前通常省略the.I have more money than you.My brother is the shortest in my family.He spends the most time on bobbies of the four boys.二构成①规则变化②不规则变化三考点灌输1 ...than...此句型的than前面必定会出现比较级,than是出现比较级的标志词Jack is three years old than me.2.原级比较as+adj/adv(原级)+as[在否定句第一个as可以换成so]He is______Bob,so I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both of them. [C]A.more humorousB.as more humorous asC.as humorous asD.as more humorous than3.冠词在比较级中的考点在of the two 的比较级结构中,比较级前要加定冠词the;形容词的比较级前用不定冠词表示又一,再一He is_____of the two. [B]A.tallerB.the tallerC.tallestD.the tallestThis way isn’t good enough,but can you think of_____ one? [B]A.the betterB. a betterC.betterD.best4.比较级前的修饰语even /much /a little /a bit /a little bit /still /far /by far /any /no [even/much语法硬性规定通常其后只能接比较级]I am much______than you.(忙碌)[busier]5.比较级表达最高级含义①Tom is the tallest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any other student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the other students in his class.=Tom is taller than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in his class.[区分]any other+名词/any+名词any other 指比较的两个对象在同一个范围。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1)学案牛津译林版课题7A Unit1 reading(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四会单词、词组和句型。
水平目标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实行人物介绍。
情感目标学会与别人沟通,做个自信的自己。
学习重点如何介绍自己和别人。
学习难点如何介绍自己和别人。
课前自学一、在下列单词中填入所缺字母,使单词完整。
1.gr___ndp___r___nt2.f___ ___ ld3.cl___b4.dan___e5.p___l___te二、将下列词组译成英语或汉语。
1.be good at2.、、、的一员_________________3.grow up4.又高又苗条____________________5.be born6.打羽毛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7.badminton court8.游泳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have breakfast 10.看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出相对应的单词.1.is not (缩写形式)______________2.small (反义词)_____________3.play (现在分词)_______________4.class (复数) _______________5.one (序数词)_________________6.run (现在分词)_____________7.family(复数)_________________ 8.too (同音词)________________四、考考你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1.How old is Mill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Which club is she 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What does Simon lov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Does Sandy have short black hai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What does Kitty love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What is Amy good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What does Daniel enjoy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交流展示一、检查预习情况。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学案Unit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Section A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Words and how to talk about how to study2.能力目标: Can use “verb+by +doing ”correctly3.情感目标:Studying makes a full man二.学习重点:The important words and grammar focus学习难点:-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I study by…………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Tell the ways you study and learn the words in Section A.(二)自主学习:Listen to 1b and know about the ways of thes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test. (三)合作探究:Discuss the study ways you know and learn the use of “by +n/doing”(四)梳理归纳:看1a--2c 完成下列英汉互译1、为考试而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2、听录音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作抽认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向老师请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制作词汇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看英文录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和朋友练习对话___________________8、大声朗读练习发音____________________9、learn a lot that w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improve my speaking skills ___________11. too hard to understand the voices_________四.典题赏析:例1、I study for a test by working with friends我通过和朋友一起学习来准备考试"by+n\doing\pron(代词)表示通过手段、方式或方法做…可以用来回答how引导的特殊疑问句。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学案【复习要点】1.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2.左宗棠收复新疆。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4.《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课前延伸】(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体现: 【课内探究】 (一)近代条约之最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赔款最多的条约: 割地最多的条约:标志着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掠夺中国的条约:(二)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是什么?(三)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慑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其中,最能体现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受破坏、更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输出、最终使清政府变成“洋人的朝廷”的分别是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重要知识考点】①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
②“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江泽民称赞的是 。
③“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诗中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
④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光绪这幅挽联悼念的是 。
⑤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 。
⑥《南京条约》的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款是 ⑦《马关条约》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的条款是 。
⑧《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 ⑨ 《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课后提升】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的问题(13分) 材料一:如右图材料二:清政府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1980年,中央首先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自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增长迅速,已成为广东的排头兵,发挥着试验田的示范作用,并利用资金、技术、制度优势,向周边地区发挥辐射作用。
政治史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时间 9月7日出题人张玲刘文波审核人刘勇寄语:心存梦想,机会就会笼罩着你!1.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隋、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的燕国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
西周分封诸侯国的主要目的是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所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周初的分封制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春秋时诸侯争霸D.齐桓公称霸3.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
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上述材料主要论证了A.宗法制的作用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4.贾谊曾说:“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这样就可以挽救秦朝灭亡的命运了。
由此可见,他认为秦灭亡的原因之一是A.推行分封制 B.大搞文化专制C.实行郡县制 D.制造严刑峻法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
以下有关封建制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国国君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再分封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能将教材中列举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进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探究新知(由组长分配任务,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生命的世界、和生命的特征,这些都是谁来进行研究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2-23页内容。
1.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1.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
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
2. _______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生物分类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3. _______动摇了人们信奉多年的神创论,成为_______ _______理论的创始人。
4. 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
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发现的。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二、当堂训练[A类题]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 )发现的。
A.达尔文 B.沃森和克里克 C.林奈 D.袁隆平2、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一单元学历案单元学习目标1.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
2.掌握朗读的要领,重点学习重音和停连,通过朗读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揣摩课文语言,提高鉴赏能力,初步掌握写景的手法。
第一课时别样的景,别致的美——《春》朗读训练【课标要求】1.正确朗读文章;2.能理解、分析内容;3.能体会重要词句,领悟文章内涵。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品析重点词句,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积累、运用精彩的语言。
【学习过程】任务一:情境导入1.我们即将迎接班级“朗读者”挑战。
那就让我们好好练习朗读吧!任务二:实战演练1.这是一篇散文,就像一首诗,听名家范读课文,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再现文中描绘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2.学生大声朗读,模仿名家,读出美感。
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提示朗读中要重读的字词句,以及应该停留连接之处。
(朗读符号的运用,关注课本P4注释【4】【5】有关重音和停连的解释。
)技巧一:停连例1:“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这句话可以用不同的停连形成不同的语言效果。
1.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
(强调要有肉类)2.没有鸡鸭也可以没有鱼肉也可以青菜豆腐不可少。
(不要有肉类)读出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就是表现朗读的语言节奏,读出快慢适度,有张有弛的效果。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不同的停连方式,可以读出不同的语境和语意。
“∨”停顿号。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论有无标点均可使用,停顿的时间稍稍加长,如用于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表示停顿的时间再长一些。
“∧”连接号。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技巧二:重音例2:他一天就喝三瓶水。
a.他.一天就喝了三瓶水。
(强调不是别人,是“”。
)b.他一天就.喝了三瓶水。
(逻辑重音落在副词状语“”上,强调只喝瓶水。
第一单元1 小数乘整数(算理)项目内容1.改写下列算式。
12×3=( )○( )○( )2×70=( )○( )2.思考:0.8+0.8+0.8+0.8+0.8可以怎样改写?3.西红柿4.2元/千克,买6千克西红柿要多少元?分析与解答: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来计算,列式为4.2×6。
(1)把4.2×6改写成4.2+4.2+4.2+4.2+4.2+4.2=( )(元)(2)4.2×6还可以这样计算:4.2元=( )角( )×6=( )(角) ( )角=( )元所以4.2×6=( )(元)(3)还可以列竖式计算: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把小数乘法改写成( )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数乘法改写成( )乘法后计算,还可以通过( )来计算。
5.竖式计算。
0.7×3= 0.5×5= 3.1×5= 温馨知识准备:整数乘法的计算。
提示参考答案1.12 + 12 + 12 70 + 702.0.8×53.(1)25.2 (2)42 42 252 252 25.2 25.2 (3)25.24.加法整数竖式5.2.1 2.5 15.52 小数乘整数(小数位数)项目内容1.口算。
3×6= 5×8= 7×5=8×2= 2×9= 4×6=2.每袋糖果重0.75千克,一箱糖果有24袋。
这箱糖果重多少千克?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列式为0.75×24。
(1)按照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可以把0.75乘( )转化为整数,再乘24,结果再除以( )。
(2)按照整数乘法竖式计算后数一数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在算得的结果中从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竖式计算为( ),因数有两位小数,则从积1800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出小数点,结果为(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把小数乘法来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算出结果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则从积的( )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题教学设计
前言
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习题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将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内容,设计一系列习题,通过不同形式的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语文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包括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能够正确理解文中的主要情节、意义和思想。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文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习题设计
课文理解
1.阅读课文《《标题》,回答问题:
–描述一下故事中的主人公。
–主人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
–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
生字词运用
2.请你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一番风采展现几个形式,(英俊/忙碌)的匆匆走过。
–他的表现(丑陋/优美)令人难以忍受。
3.小组活动: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个自己构思的句子,尽量运用本单
元生字词。
写作训练
4.请你描述一个你见过的让你觉得“英姿飒爽”的人,并阐述你的看法。
阅读理解
5.阅读课外一篇小故事,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你给它起一个适合的标题。
–故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创意活动
6.设计一个小剧场节目,表演本单元中的一个故事片段。
总结
通过以上习题设计,希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使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科学单元练习一教案教案:小学科学单元练习一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高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思维。
4. 加深对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化学实验室用具2. 透明杯、水、铅笔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可在黑板上写下“科学是什么?”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子或故事的方式,理解科学是一种探寻自然规律的方法,并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活动一:观察和实验教师可将一张白纸和一张透明薄膜分别放在阳光下观察,通过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差异,引导他们思考光的传播现象。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项简单的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透明杯,注入适量的清水。
2. 将铅笔倾斜放入杯中,观察铅笔在水中的现象。
3. 借助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笔断裂的位置看起来并不在真实位置上。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与折射现象。
活动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用具展示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木头、铜线、纸张等。
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在阳光下的现象,以及将它们放在水中的变化。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例如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可以提高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培养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活动三:科学思维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如为什么蓝天看起来很蓝?为什么冰块会融化?为什么树叶会变颜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解释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比如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总结结论等。
通过科学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学案(教师版)编写人:孔立平审核人:地理组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A.风沙、泥石流B.泥石流、冻土C.冻土、缺氧D.缺氧、风沙答案: 1.C 2.B 3.C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如下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项资源问题()A.水资源紧张B.资源浪费严重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D.木材短缺5.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途经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的是()A.上海市B.山西省C.陕西省D.青海省答案: 4.C 5.B6.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答案:C 7、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C.农耕区和牧业区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答案: C8、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答案:B9、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A.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B.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C.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D.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答案:C10、关于跨区域的调水,不正确的是A.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四大圈层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B.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C.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D.可以把输水地区的污染带到受水地区,使输水区的污染减轻11、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就业人口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降后增,第三产业稳步增加B.一般而言,从一个区域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C.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经实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D.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12、不发达地区往往是产业转移的迁入区,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带来的消极影响是A.生产成本增高B.环境污染加剧C.劳动力的成本增加D.丧失大量就业机会答案::D A B1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答案:C14、30.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D15.读图17“广东省产业转移和产业部门利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1)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 经济地带。
(2)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指向型→ 指向型→ 指向型转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 (选择填空)。
其解决措施有 , 等。
A. 土地有限,地价昂贵B. 劳动力不足C. 资源短缺,能源不足D. 交通运输落后 (4)说出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16.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 “西电东送” (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 .交通运输改善B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C .生态环境改善D .财政收入减少(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出两项即可)(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 15.(1) 东部 (2) 劳动力技术(3) C 开发新能源(调入能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提高资源利用率 (4) 研究与开发(研发)产品设计(设计) 营销 售后(服务) 16. (1)水能分布不均 经济发展不平衡 水能为清洁能源 (2)B C(3)环境质量改善 解决供电紧张 改善能源结构(答出两项即给2分)(4)从调入、调出区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做到资源和经济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学案(学生版) 编写人:孔立平 审核人:地理组读我国四大重点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大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图中的四大重点工程中,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究与开发品设计部件制造工组装品运送销后服务图153.图中①工程的建设,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A .风沙、泥石流B .泥石流、冻土C .冻土、缺氧D .缺氧、风沙读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如下图),完成4~5题。
4.“西气东输”工程最有利于解决我国哪项资源问题( )A .水资源紧张B .资源浪费严重C .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D .木材短缺5.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途经地区属于我国能源最大输出省(市)的是( ) A .上海市 B .山西省 C .陕西省 D .青海省6.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7、下列不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的是A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B .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C .农耕区和牧业区D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 8、青藏高寒区的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9、有关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的正确叙述是 A .第一次产业转移移入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 B .80年代本区的环境污染不断好转 C .90年代至今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D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欠发达的内地转移 10、关于跨区域的调水,不正确的是A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加强四大圈层之间的垂直水汽交换B .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的补给和土壤的含水量C .可以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水土保持和防止地面沉降D .可以把输水地区的污染带到受水地区,使输水区的污染减轻 11、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就业人口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先降后增,第三产业稳步增加B .一般而言,从一个区域三大产业所占比重来看,第三产业比重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C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已经实现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D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12、不发达地区往往是产业转移的迁入区,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A .生产成本增高 B .环境污染加剧 C .劳动力的成本增加 D .丧失大量就业机会 1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 .外来投资B .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 .乡镇企业发展D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14、30.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②对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15.读图17“广东省产业转移和产业部门利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7究与开发品设计部件制造工组装品运送销后服务(1)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地带。
(2)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是由原料指向型→指向型→指向型转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选择填空)。
其解决措施有,等。
A. 土地有限,地价昂贵B. 劳动力不足C. 资源短缺,能源不足D. 交通运输落后(4)说出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
16.读图15“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资料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费量大(以煤炭为主),但能源贫乏,需从外区调入。
我国西部地区可开发的水电、煤炭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滞后,能源的需求量较小。
“西电东送”就是把西南、西北丰富的能源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向东部地区送电的工程。
“西电东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电力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建设,还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西电东送”改变了东部地区电力供应不充裕、能源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部日益严重的环保压力。
(1)试从调出调入区能源状况、经济发展和水能特点,分析说明“西电东送”(南线)的原因。
(2)“西电东送”(南线)对西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选择填空)。
A.交通运输改善 B.能源消费结构调整C.生态环境改善D.财政收入减少(3)分析西电东送工程的实施对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出两项即可)(4)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都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范畴,研究此类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图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