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时事政治—通货紧缩的难题汇编及答案解析(5)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选择题1.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供应货币25万亿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物价水平( )A.上涨25%B.上涨20%C.下降20%D.下降25% 2.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4.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A.B.C.D.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
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
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6.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一、选择题1.2015年全年,我国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低迷,同比上涨1.4%,创6年新低,存在通货紧缩风险。
对通货紧缩可能带来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社会总需求提高,经济过热B.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C.企业产品积压,利润下降D.投资收益提升,投资热情提高2.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 )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4.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5.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6.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A.B.C.D.7.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8.一般说来,在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其央行往往采取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方法。
一、选择题1.如果出现通货膨胀,就会()①引起物价上涨②直接阻碍商品流通③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④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3.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共同点是()A.都是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B.都是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C.都表现为物价的上下变动D.都是由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严重不相符所引起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持续的通货紧缩,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高②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③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④社会的总供需平衡,物价持续下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7年,我国将保持货币的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意味着货币供应既不会大开闸门放水,也不会紧缩以致闹“钱荒”。
一、选择题1.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下列表述中,能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①货币的供应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供应量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但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旅游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也会带来市场供应量的增加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流通中的纸币量与实际需要的纸币量不协调,会导致()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钱不值钱D.经济波动,影响人民生活3.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经济学上,通货膨胀率为物价平均水平的上升幅度,通货膨胀率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当社会总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并对经济增长有较为积极的刺激作用时,就可以视为良性通货膨胀。
下列图示(P为物价总水平,Q为社会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s为社会总供给曲线,s'为变化后的供给曲线,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d'为变化后的需求曲线)能够正确表示良性通货膨胀的是A.B.C.D.5.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选择题1.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500亿元,货币平均流通5次;假如该国政府当年实际货币供应量为360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会导致()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③货币升值④货币贬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3.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4.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5.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宣布开启货币加息模式,这也是美国近10年来首次加息。
美联储加息增加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①不利于我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②不利于我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③不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外资④不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消费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1月公开宣布尽快推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
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①能够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②与传统货币相比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可以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④流通后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波动的发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经济形势分析会议首次提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
一般来说,下列形势下必须关注通货膨胀现象( )①经济快速增长②银行信贷规模增大③物价下降④消费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4.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5.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6.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
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
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7.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都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
一、选择题1.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2.流通中的纸币量与实际需要的纸币量不协调,会导致()A.通货膨胀B.通货紧缩C.钱不值钱D.经济波动,影响人民生活3.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A.物价会上涨B.会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需求会更旺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4.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5.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7.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一、选择题1.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
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①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3.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
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因为这会导致A.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萎缩B.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社会投资减少→社会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5.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一、选择题1.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下列表述中,能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①货币的供应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供应量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但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旅游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也会带来市场供应量的增加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3.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的总数量为30 000亿件,每件价格为1元,若发行纸币12 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5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出现了较明显的________经济现象。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B.0.5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C.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膨胀D.1元货币的购买力通货紧缩4.假定N国2012年的待售商品数量为10万亿件,平均每件商品的价格为4元,货币流通速度为5次。
由于生产的发展,2013年N国的货币需求量增加了50%,但是实际发行量为15万亿。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3年N国纸币();物价();原来标价6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 )A.贬值25%下跌25% 40元B.贬值20%上涨25% 75元C.升值80%上涨25% 75元D.贬值25%上涨20% 72元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6.一般说来,在一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时,其央行往往采取下调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的方法。
一、选择题1.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的原因相同之处A.都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所引起的 B.都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C.都是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 D.都是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引起2.下列观点对图1、图2认识正确的是()A.图1表明市场处于买方市场,物价上涨B.图2表明市场处于卖方市场,物价下跌C.图1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通货膨胀D.图2的情况下可能出现经济过热3.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A.物价会上涨B.会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需求会更旺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4.下列有关通货膨胀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不利,通货紧缩有利B.通货膨胀时,物价必上涨C.通货膨胀时,经济发展减缓D.物价上涨时,必是通货膨胀5.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
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A.①→④→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②→①→③6.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二者都会( )A.使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 B.造成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C.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D.造成货币不断升值7.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100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0万亿元。
假如今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20%,货币流通速度提高20%,供应货币25万亿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国物价水平( )A.上涨25%B.上涨20%C.下降20%D.下降25%8.下图反映的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跌幅情况,对图中信息推断正确的是()注:按国际惯例,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l)增幅连续超过3%时,有通货膨胀的风险;CPI 增幅低于1%时,则有通货紧缩的风险。
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1月公开宣布尽快推出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
数字货币的发行、流通和交易,都应当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实施同样原则的管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①能够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②与传统货币相比在本质上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可以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成本④流通后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波动的发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的是()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B.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C.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3.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A.物价会上涨B.会引发通货膨胀C.社会需求会更旺D.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4.专家认为:“当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就要加息;当通货紧缩时,物价下降,就要降息。
” 这是因为①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②加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③降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④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5.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持续全面下跌的经济现象。
防止通货紧缩是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保证。
下列选项的序号从图中的M开始,按所示方向,正确地反映了通货紧缩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顺序的是()①社会投资减少②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③社会失业率上升④经济衰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6.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行,物价总水平也出现下行。
有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正在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特征。
下列对于通货紧缩认识正确的是A.产能过剩——供给不足——纸币升值——物价下降B.物价下降——生产成本降低——更新设备——企业经济效益提高C.供过于求——生产要素流动放缓——贷款减少——经济衰退D.纸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加快还贷——拉动消费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继续保持在“1时代”,这预示着下半年通货紧缩压力加剧。
持续的通货紧缩,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①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提高②企业营利水平下降,投资欲望减弱③就业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④社会的总供需平衡,物价持续下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两者都()①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②导致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就业压力增大③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④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9.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
依据材料推断合理的是(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PMI高于50%,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①生产性需求扩张,供给需求更趋于活跃②实体经济提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③春节后企业集中开工,生产经营活动加快④宏观调控显效,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之所以既要防止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是因为二者都会A.导致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B.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C.造成失业增加、收入下降D.使生产投资减少11.假如在2017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为(),如果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会引起()。
A.8000 0.5 通货膨胀B.4000 0.2 购买力下降C.1600 0.2 纸币升值D.200 0.3 购买力提高12.某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78%(整存整取),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7.9%。
小张年初存人了1万元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时A.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上升B.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下降。
C.小张的货币购买能力没有变化D.CPI变化对小张没有任何影响13.通货紧缩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A.物价持续下降,纸币贬值B.物价持续下降,纸币升值C.物价持续上涨,纸币贬值D.物价持续上涨,纸币升值14.2018年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通胀整体仍保持温和态势。
分析人士预计,下半年CPI仍会平稳运行,全年涨幅维持在2%左右,远低于3%的通胀控制目标。
下列关于通货膨胀说法正确的是()①会出现“持币待购”现象,造成商品销售困难②导致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秩序③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消费者将会得到更多的实惠④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上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5.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
下列表述中,能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①货币的供应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货币的供应量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②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但有利于我国居民出国旅游③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急剧减少,也会带来市场供应量的增加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18年8月10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18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储蓄国债(电子式)第七期,这两期国债票面分为三年期和五年期的,票面利率分别为4%和4.27%,两期国债发行总量为460亿元,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息。
国家发行国债的意义在于①用于国家建设投资,拉动我国经济增长②吸收单位和个人闲置资金,避免通货紧缩③可以弥补国家财政赤字,促进供求平衡④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市场的资金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7.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500亿元,货币平均流通5次;假如该国政府当年实际货币供应量为360亿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这会导致()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③货币升值④货币贬值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8.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当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持续以两位数的水平变化时,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B.百姓的储蓄意愿明显降低C.生产者投资欲望减弱D.工薪阶层处于有利的地位19.假定2018年w国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总额为8万亿元,货币平均流通速度是5次,该国本年度实际发行纸币2万亿元。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通货紧缩,商品销售普遍困难②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上涨③纸币贬值,人们储蓄意愿降低④纸币升值,居民生活质量提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通常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以通胀率正负划分的,如果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小于1或者是连续下降,则表明有轻微通货紧缩趋势。
2017年6月份,我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连续5个月处于“1时代”。
持续低迷的物价指数令市场对通缩风险的担忧情绪有所上升,人们期盼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齐上场。
这说明A.通货紧缩会恶化经济下行趋势,但对消费者有利B.国家可以实施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C.国家可以实施减税和减少国债的财政政策D.CPI跌破“1时代”表明我国已发生通货紧缩21.2019年前4个月,汽油和柴油价格就已经调了九次。
能源一涨,各类商品价格必然都得涨。
有人感叹:钱又要不值钱了。
所谓“钱不值钱”指的是A.纸币贬值B.收入增多C.纸币减少D.通货紧缩22.假设某一年里货币发行量为8000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元,这就会引起A.0.5 通货膨胀B.0.2 购买力降低C.2 纸币升值D.3 购买力提高2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所以对消费者有好处B.通货膨胀表现为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C.都是货币发行量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不相等引起的D.都对经济发展起刺激作用,导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24.防止经济生活中出现过高通货膨胀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发生通货膨胀时通常不会出现A.商品普遍滞销B.正常的生产流通秩序被扰乱C.居民纷纷抢购消费品D.物价全面持续上涨25.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纸币购买力提高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解析】【详解】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可有效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有利于提高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故①③适合题意;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并没有改变货币的本质,更不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经济波动的发生,故②④错误;故选B。
2.A解析:A【详解】A:纸币在流通中替代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A符合题意。
B:纸币虽是国家发行的,但国家不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故B项错误。
C:应是纸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
故C项错误。
D:制造假币犯法,使用假币受法律制裁。
D说法有误故本题选A。
3.D解析:D【详解】A B CD: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A B C没有全面认识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关系,其说法都是片面的。
D:纸币是价值符号,其发行量应依据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否则纸币不能很好地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职能,D正确。
故选D。
4.C解析:C【详解】①正确②错误,加息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③错误④正确,降息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抑制通货紧缩。
故选C。
5.C解析:C【详解】C符合题意,出现通货紧缩后,流通中的货币量会减少,导致社会投资减少,失业率上升,经济萎靡不振,故其连锁反应顺序是②①③④;因此,A、B、D不合题意。
故选C。
6.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产能过剩说明供给过剩,故选项A错误,排除;通货紧缩不利于投资与生产,故选项B错误,排除;通货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故选项C正确;通货紧缩时,购买力会下降,故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