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繁殖学 第8章 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A
- 格式:ppt
- 大小:3.39 MB
- 文档页数:34
《家畜繁殖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1.动物繁殖学的研究内容、应用及意义研究内容:1、生殖生理包括配子的发生、性成熟、发情、受精、妊娠、分娩和性行为等各种生殖活动的生理、内分泌调节机理和各种影响因素的论述和讨论,并对生殖器官、生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化特性进行描述和分析。
2、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及母畜的发情鉴定、妊娠诊断技术,繁殖控制技术如发情控制、排卵控制、妊娠控制等,胚胎工程技术如体外受精、配子和胚胎冷冻、胚胎移植、胚胎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细胞核移植等。
3、繁殖管理讨论繁殖力的评价和影响因素,繁殖障碍的诊治以及提高繁殖力的措施等。
应用:人工授精、体外受精、性别控制、克隆技术等。
意义:①提高生产效率:是畜群繁衍的基础。
诱导发情、双胎技术、超数排卵技术、人工授精技术等。
繁殖障碍的防治。
繁殖现代化管理。
②提高畜种质量:优秀公畜通过人工授精、后代鉴定、选择优良后代,是杂交育种的基础。
MOET: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技术,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优良后代,提高繁殖效率几倍到上百倍。
快速扩繁,提高良种覆盖率。
③减少生产资料的占有量:人工授精减少公畜饲养量、减少饲料消耗、节约成本。
奶牛人工授精已占100%。
鸡公母比例:自然交配时蛋鸡公母比为1:8—10,肉鸡为1:6—8,人工授精主要用在蛋种鸡生产中,配种比例一般可提高到1:30—50。
④为人类生殖调控提供实验材料和方法:人类的试管婴儿、胚胎移植、诱导分娩等生殖技术,都来源于动物试验。
2.性别分化包括哪三期?性腺分化、性导管分化、生殖器分化3.性别控制:通过人为地干预使雌性动物按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技术。
4.性别鉴定:通过科学技术或研究工具对胚胎性别进行鉴定的技术。
5.干细胞分类: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根据来源)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根据分化潜能)6.胚胎移植操作过程①对供、受体母储进行选择,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②对供体母畜用激素(促性腺激素)做超数排卵处理。
动物繁殖学资料(8~9章)动物繁殖学第八章家畜的繁殖力第一节繁殖力一、繁殖力的概念繁殖力:是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一)受胎率1、情期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妊娠母畜头数/配种情期数×100%(1)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妊娠母畜数/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数×100%(2)总情期受胎率总情期受胎率=最终妊娠母畜数/总配种情期数×100%2、总受胎率总受胎率=最终妊娠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3、不返情率不返情率=配种后一定时间不再发情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三)繁殖率繁殖率 = 本年度出生仔畜数/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数×100%(四)成活率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时活仔畜数×100%或 =本年度终成活仔畜数/本年度内出生仔畜数×100%(五)繁殖成活率繁殖成活率=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上年度终(本年初)适繁母畜数×100%(六)产犊仔数即产犊间隔:指牛群两次产犊所间隔的平均天数(七)产仔窝数指多胎动物一年内产仔的窝数(八)窝产仔数指多胎动物平均每胎产仔总数(九)产羔率指所产活羔羊占配种母羊数的百分比二、家畜的正常繁殖力正常繁殖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力。
第二节繁殖障碍繁殖障碍:是指家畜生殖机能紊乱和生殖器官畸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殖活动的异常现象。
不育(sterility)和不孕(infertility):都是指家畜不能自然繁殖的现象,前者是指公母畜,后者一般用于描述母畜的不可繁殖状态。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一)先天性因素(二)饲养:营养水平、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三)环境因素(四)管理(五)传染病二、公畜繁殖障碍(一)遗传性繁殖障碍1、隐睾2、睾丸发育不全3、染色体畸变(二)免疫性繁殖障碍(三)机能性繁殖障碍1、性欲缺乏(阳痿)2、交配困难3、精ye品质不良(四)生殖器官疾病1、睾丸炎及附睾炎(阴囊积水)(熟悉)2、外生殖道炎症三、母畜繁殖障碍(一)遗传性繁殖障碍1、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和畸形2、雌雄间性(两性畸形)3、异性孪生母犊4、种间杂交(二)产科疾病1、流产2、难产3、胎盘滞留或胎衣不下第三节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一、育种措施(一)繁殖力应作为育种目标(二)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畜二、加强饲养管理三、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一)提高公畜利用率的技术(AI )(二)提高母畜利用率的技术(MOET等)第九章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第一节动物胚胎移植一、概述(一)概念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又称借腹怀胎,受精卵移植。
1家畜繁殖学试题一、概念(20分)1、激素与生殖激素:激素是由动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和某些组织器官的生活细胞所释放的控制生理活动的一类化学活性物质;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的激素叫生殖激素。
2、性成熟与初配年龄:性成熟是指家畜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生殖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具备了繁殖能力的时期;初配年龄则指实施第一次参加配种的年龄,一般要求体重相当于成年体重的70%时的年龄。
3、发情周期与发情持续期:母畜性成熟后便出现周期性的发情表现,通常将两次发情间隔的时间叫做发情周期(性周期);从发情开始到发情结束所持续的时间成为发情持续期。
4、黄体与红体: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后,卵泡膜和卵巢上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排空的卵泡腔内形成凝块,称为红体;此后,颗粒层细胞增生变大进而形成黄体,黄体细胞产生孕激素。
5、诱导发情与同期发情:诱导发情是指对处于乏情状态的母畜,利用外源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以及环境条件的刺激,促使乏情母畜卵巢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技能性活跃状态,使母畜正常发情排卵;同期发情则指利用激素或类激素的药物处理母畜,将群体母畜不同进程的发情周期调整为统一进程,是指在预定的时间内集中发情。
6、超数排卵与胚胎移植:利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诱发母畜卵巢的多个卵泡同时发育,并排出具有受精能力的卵子,叫做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是指从一头良种母畜的输卵管或子宫内取出早期胚胎,移植到另一头生理状况相同的母畜的输卵管或子宫中,从而产出后代,所以又叫借腹怀胎。
7、冷冻精液与精液平衡:冷冻精液是以液氮(-196C)或干冰(-790C)为冷源,将精液经特殊处理后,保存在超低温下以达到长期保存精液的目的。
在精液冷冻处理时,将稀释后的精液缓慢降温到0-50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0.5-2小时,使精液温度恒定,叫做精液平衡。
8、精子获能与胚泡附植:公畜射出的精液一般不具备受精能力,精子通过母畜生殖道(子宫和输精管)后,在形态和机能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具有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叫做精子获能;胚泡附植是指早期胚泡在子宫内游离一段时间后,随着带状囊胚的不断扩张而固定下来,囊胚的滋养层逐渐与母体子宫内膜发生组织上和生理上的联系,也叫着床或植入。
《家畜繁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A卷)班姓名学号成绩一、试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主要生殖激素如何调控精子、卵子的发生与发育(30分)二、简述二种主要胚胎生物技术的定义、发展前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15分)三、家畜精液常温、低温和超低温保存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所用稀释液有何差异?(15分)四、试述哺乳动物分娩发动机理(20分)五、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1.外激素2.同期发情3.辅黄体4.初级卵母细胞的静止期和复始5.IVF6.静立反射7.精子的冷休克8.顶体反应9.糖酵解指数10.繁殖率标准答案一、试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主要生殖激素如何调控卵子的发生与发育(15分)母畜在发情季节,外界环境条件如公畜的出现,发情母畜的气味以及温度变化等,通过各种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刺激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被微毛细血管丛所吸收,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运输到垂体前叶,刺激垂体前叶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所分泌的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被血液循环运送到卵巢,其协同作用使卵子成长和发育,由于卵子和卵泡发育是并行的,随着卵泡的进一步发育,卵泡内膜合成分泌雌激素水平上升引起母畜发情。
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正负反馈作用,当雌激素大量分泌时,一方面通过正反馈作用,促进垂体前叶分泌LH,LH的释放脉冲频率增加,因而使LH不断增加以至排卵前出现LH峰,引起卵泡破裂排卵。
另一方面则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FSH,LH的合成与分泌。
雌激素又与FSH发生协同作用,从而使卵泡颗粒细胞的FSH和LH的受体增加,于是就使得卵泡对于这两种促性腺激素的结合性增强,因而促进了卵泡的生长,同时增加了雌激素的分泌量,维持发情周期正常进行。
排卵后,在LH的作用下,卵泡的颗粒层细胞转变为分泌孕酮的黄体细胞形成黄体。
在黄体期,由于孕酮的增加妊娠得以维持。
如母畜发情后未配种受孕,),破坏黄体组织,使黄体组织逐渐退化萎缩,则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孕酮的分泌量就会急剧下降。
《家畜繁殖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畜繁殖学课程类型:选修课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32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先修课程:家畜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化.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要求本课程是畜牧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家畜的生殖生理普遍规律去指导家畜的繁殖实践;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及其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为提高畜群繁殖力和改进畜群品质而工作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不断更新和修改教案.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并做笔记,课下要及时复习。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生殖激素部分和公母畜的生殖生理部分。
讲述繁殖技术时,应着眼于繁殖技术的基础理论。
(一)生殖激素要求学生明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对生殖机能调节的概念.明确自上而下的调节控制和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掌握主要生殖激素的互相关系.重点掌握两种神经激素(GnRH和催产素)、四种促性腺激素(FSH、LH、PMSG和HCG)、三种性腺类固醇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F和E型前列腺素(PGF2和PGE)的产生部位、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生物学作用、互相关系、应用范围以及相应合成类似物的化学结构和功用。
(二)雄性动物的生殖生理要求学生了解公畜性成熟的生理特性和影响因素、了解公畜性行为链,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提高公畜的利用效果。
了解精子发生过程和特点,精子产生的速度,正确掌握采精频率.了解附睾的功能,认识精子的显微和显微结构。
重点掌握精液中特有化学成分及其功用,精液的理化特性和精子的生理特性,为人工授精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三)雌性动物的发情要求了解母畜的初情期、性成熟的生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卵子发生的特点及其同卵泡发育的关系,掌握生长全过程中各级卵泡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家畜繁殖学名词解释家畜繁殖学(答案仅供参考)3412室一、概念解释:1.睾丸下降:指家畜等哺乳动物雄性个体在出生前后,睾丸从腹腔内经腹股沟管降入阴囊内的生理过程。
2.H-Y抗原:即“组织相容性Y抗原”,亦称“雄性特异性弱组织相容性抗原”。
只存在于雄性脊椎动物的细胞膜表面。
在性腺分化的过程中,H-Y抗原决定睾丸的形成,即该抗原基因的表达是诱导雄性性分化的关键,故H-Y 抗原是性腺分化的定向物(定向抗原)。
3.排卵窝:是成年马属动物卵巢的一侧中部的一条横的凹陷(发育成熟的卵泡只能由此处破裂而排出卵子和卵泡液)。
4.GnRH的垂体外作用:在对同一个体长期或大剂量地应用GnRH或其高活性类似物制剂的情况下,该激素直接作用于睾丸、卵巢而引起抑止排卵、延缓胚胎附植、阻碍妊娠甚至性腺萎缩等,表现为抗生育作用。
这种作用与GnRH促进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本来的生理作用相反,故也称为GnRH的“异相作用”。
5.适配年龄:指种畜适于开始配种繁殖的年龄。
6.母畜的诱发发情: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使不发情或发情不正常的母畜出现正常发情,也叫催情。
7.同期发情:让一群母畜同步发情8.超数排卵:使母畜在一次发情中超常规地发育更多的卵泡,增加排卵数——提高多胎率、生产用于移植的胚胎9.精子发生:指精子在睾丸内产生的全过程,也叫精子生成。
10.精子发生周期:指精细管上皮细胞出现的精子发生序列,即由A1型精原细胞分裂开始,直至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
11.精细管上皮周期:在曲精细管同一部位或横断面上出现两次相同细胞群的时间间隔。
12.精细管上皮波:精细管上皮波是指在同一时间内生精细胞群沿着曲精细管的纵长排列的状态。
13.射精量:是指公畜一次射出精液的多少,以毫升数表示。
14.精子密度:指单位容积的精液内所含有的精子数目,通常用亿/ml表示。
15.精子活力:指精子运动的能力。
16.精子活率:指在显微镜视野内呈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数占精子总数的百分比,但有时也可与“精子活力”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