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12 KB
- 文档页数:2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梳理课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过分析归纳一定的记忆方法。
2、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文言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与练习加深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选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外文言片断,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及练习,巩固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教学难点:课外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的掌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在复习文言文时发现,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也会有不同。
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六册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那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的“一词多义”掌握情况。
(二)大家是否发现,一个词的多个义项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我们能动动脑,找些方法来记忆,那不就省许多力?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巧记一词多义。
1、教师以“信”为例,进行示范。
(1)师:我们归纳出“信”在课文中主要有三种含义:①言语真实,不虚伪(本义)②信用③相信那我们怎么记住呢?可以造一句有意义的句子来记。
(2)出示“信”的例句:自古以来,“言语真实,不虚伪”是一种美德,所以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讲信用,别人才会“相信、信任”你。
(3)成语巩固:请说出下列成语中“信”的含义:①信口开河②信口雌黄③信手拈来④信以为真⑤背信弃义⑥言而无信2、学生以“故”为例,进行练习。
(1)、归纳出“故”的几种含义:①缘故,原因(本义)②旧的③故意④所以(2)学生造句,分析评价。
(3)成语巩固:说出下列成语”故”的含义。
①一见如故②明知故犯③故弄玄虚④革故鼎新⑤欲擒故纵⑥非亲非故⑦平白无故⑧不经世故3、师:其实,除了刚才的联想造句法,成语助记法之外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拼音归类法、话题记忆法等。
关键是同学们要开动脑筋。
(三)巩固训练师:我们记住实词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课内的文言语段,更要能借助课文中学过的多义实词,读懂浅显的课外文言文,为进一步的答题奠定基础。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1 课 时 计 划第 周 星期教学过程: 一、作业(中考配套练习)讲评1、分析典型错例; 2)、易错字词及缺失知识点的强化记忆及修正二、古诗文复习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重点字词 强化识记1、方七百里,高万仞。
方:指面积,方圆。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惩:苦于。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
谋:商量。
4、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5、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指:通“直”。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且焉置土石。
且:况且。
焉,疑问代词。
置:安放。
9、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
反:通“返”。
10、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
12、何苦而不平?苦:愁。
1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
1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二、名句4、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还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
三、理解分析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3、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而“献疑”的,她不反对移山,所以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且焉置土石。
智叟更多的是讥笑,阻止移山,也体现了他智非真智。
4、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 从表面看,愚公“愚不可及”,但事实上,“大智若愚”,他有远大的抱负,移山是为了造福后代,他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
而智叟不智,他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实为“鼠目寸光”。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学案一、 练习与积累近五年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真题(二)阅读黄宗羲的《柳敬亭传》(有删节),完成13—16题。
(12分)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年十五,犷悍无赖①,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②其市人。
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③见之,曰:“此子机变④,可使以其技鸣⑤。
”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
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⑦矣。
”又期月,生:“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⑧间。
华堂旅会⑨,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注】①无赖:刁钻,不讲道理。
②倾动:使人倾倒动容。
③莫后光:人名。
下文的“优孟”也是人名。
④机变:机敏灵活。
⑤鸣:扬声名。
⑥句:同“勾”,勾画。
⑦欢咍(h āi):欢快。
嗢(w ā)噱(ju é):大笑。
⑧缙绅:指官绅阶层。
⑨旅会:大聚会。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 (2)可使以.其技鸣( ) (3)句性情,习.方俗( ) (4)期月..而诣莫生( ) 1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使 人 之 性 情 不 能 自 主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
译文:(2) 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译文:16.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说说柳敬亭最终技艺精熟、被人“称善”的原因。
答:(二)结合图示阅读沈括的《梦溪笔谈•泽国长堤》,按要求完成11—15题。
(23分)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①。
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
嘉祐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②刍藳③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
精准备考: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理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外文言文,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3. 熟练运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2.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篇目1. 《岳阳楼记》范仲淹2. 《醉翁亭记》欧阳修3. 《出师表》诸葛亮4. 《捕蛇者说》柳宗元5. 《岳阳楼记》范仲淹(修改版)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外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如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难点:理解课外文言文的文章大意和主题,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外文言文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篇目分析1. 对每篇篇目进行详细分析,讲解文言文的句式、词汇和语法。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课外文言文的特点和规律。
3. 案例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简单的文言文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师生系统归纳:针对表格横向分析,课外文言文考察关注了人成长的核心价值理念——君子的八端,纵线来看,中考切近与九年级散文类文言文的考察,目的是做好初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衔接。
三、明确考纲要求,了解中考命题指向。
结合理念中考文言文题型设计进行解读,让学生明确在文言文复习与外拓中应该关注的点。
四、教师课堂环节过渡:那当我们面对一篇课外文言文时首先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我觉得同学们首先要知人、明事和定主题,基本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然后由文入里解读文本内容,而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倒推法”的运用。
中考文言文考察题目设计(12分左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
(3分)*.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选择。
(2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分)*.筛选文中的信息,结合文章理解。
(2分)1.【读文训练、领会技巧】请阅读两篇短文,尤其关注文中实词、虚词的翻译,联系文本总结答题规律。
郑武公伐胡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于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
”武公怒而戮之。
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
郑人袭胡,取之。
齐人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
君曰:“客有于此。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
”君曰:“善。
”乃辍城薛。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注:谒者,侍卫,负责通报的人。
(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3分)靖郭君将城薛因反走乃辍城薛(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荡而失水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B.客有于此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C.鄙臣不敢以死为戏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D.犹之无益也/ 何陋之有(《陋室铭》)两篇文言文训练设计意图:在文章解读过程中,大多学生对于《郑武公伐胡》中的“谁可伐者?”的翻译是出问题的,问题在于不能够通过后文推解前文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理解中基本的“倒推法”的应用。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运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朗读和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语法结构;(2)文言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文言文篇目,说明喜欢的原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式;(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进行翻译和解读;(2)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共同完成翻译和解读任务;(3)各小组汇报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进行解答;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汇报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已学过的文言文篇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复习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3. 选择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和解读,提高翻译能力。
七、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3.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分析课外文言文的出题规律;3、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1.夯实基础知识,掌握答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夯实课内文言知识,掌握课外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一、导入:课前让学生练习2017—2018年绍兴市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并归纳文言文考试分值、形式、题型特点。
二、明确课外文言文试题考查要求:1、分值:20分2、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②顺畅朗读,断句停顿;③句子的翻译和理解;④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考查的选文内容: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材料由短小逐渐增加内容,文意由浅显上升阅读难度,选段由一篇文言文和一首古诗词对比性阅读,注重考查生的文言迁移能力。
三、具体考查内容复习及应试策略:(一)、字词文言文的文意把握以翻译句子和理解句意为前提,而弄懂句意,正确朗读又以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为前提。
所以首先要注意对古汉语中虚实词意义的理解和积累。
文言实词的理解: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一词多义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
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
因此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
如:间(1)中间。
《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
《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隔开,隔绝。
《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2、古今词义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文言文的美。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基础知识:词汇、语法、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2. 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现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3.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基础知识,了解文章内容。
2.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问题。
5. 讲解辅导: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7. 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文言文阅读测试: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步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内容。
2. 参考书籍:文言文阅读指南、语法解析等参考书籍。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文言文学习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基础知识,分析文章内容。
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题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3篇【通用文档】《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1课型:复习策略指导课教学目标:学会理清现代文阅读复习目标:学会把代文阅读复习重点:学会设计分现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学会调控安排现代文阅读的训练内容。
教学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复习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
课前预习:学生提前解答近几年中考模拟试题、中考中有关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试题(印成讲义),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现有认知水*(统计分数);学生分析试题中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形成对现代文阅读考核的初步感知,以便在课堂上深入讨论。
教学过程:一、理清文言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现代文阅读的复习目标是什么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提示:要理清一个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其根据有哪些?学生讨论:(略)教师小结:应该根据以下两方面——A.中考考试说明中的要求;B.近年武汉市中考试题。
结合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分解出如下能力考核点:(幻灯投影)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筛选文中的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本环节小结:有效的复习,其前提就是要有明确的复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每一个同学在进行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都应该首先要理清复习目标。
从以上的分析操作,我们也基本了解了理清复习目标的方法。
二、把握阅读部分的复习重点教师提引:目标的确立,为我们把握复习重点提供了范围。
目标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复习重点则应该是针对个人的。
所以我们还有必要围绕目标,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复习重点?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说各自的想法及做法。
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如下。
根据考试命题的倾向:在预习中,我们利用调考、中考试题作了先测,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答题的情况,分析自己在阅读方面掌握的程度,找出薄弱点,以此作为自己以后复习的重点。
设计合理的复习方法:1.教师导引:确立了复习重点后,我们还要设计好合理科学的复习方法,才能使复习真正有效。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课》复习教案一、导语设计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09、10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单独设题,即试卷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而11年中考试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满眼尽是文言、古诗词!你们原来的语文老师刘芳老师是一个工作的有心人,听说她在去年中考刚一结束时就让大家做了11年的中考试卷,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吧,11年的中考试卷带给每一个考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经典文化的学习之旅。
我统计了一下,11年在54分的阅读题中,考查同学们文言、古诗词记诵积累的有12分,直接或间接考查文言、古诗词的题目共38分。
那么,在国人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XX年中考中,文言、古诗词会占多大的分值呢?我不是命题者,我没有能力给大家一个数据精确的回答!但是我敢肯定的说:分值一定不会少!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昨天老师发给大家的资料,是老师将09、10、11年商洛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古诗词试题集合在一块儿,供大家给排队来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老师会出什么题?老师会考我们什么?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综合、评价文言文。
3. 提高学生运用文言文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汇的复习:通过举例和练习,巩固已学过的文言文词汇。
2. 文言文语法的复习:回顾和练习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3.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分析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并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4. 文言文阅读理解: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5. 文言文综合运用:通过写作和口语表达,运用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复习。
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文言文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
3. 练习法: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教辅资料,用于复习和练习。
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文言文知识。
3. 练习题和答案,用于学生做练习和教师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复习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引起学生对文言文复习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对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复习,包括词汇、语法、句式等。
3. 练习:学生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的文言文知识。
4. 分析与综合:教师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做练习题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问题解决能力等。
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篇一】初中文言文复习课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梳理文言文考点,理解文言语法现象;掌握停顿、短句的方法和规律学会翻译,把握文意。
教学类型:复习课教学时数:两课时开篇词: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南通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外。
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
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
本节课,我们就文言文句式、文言文断句、停顿内容做一次复习。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项文言文句式。
●文言句式理解一、导入语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
二、课前热身选出属于被动句的一项。
A.菊,花之隐逸者也B.士卒多为用者C.甚矣,汝之不惠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问:怎么做出来的:这道题考查辨析文言句式。
其中A项是判断句,C项是谓语前置句,D项是定语后置句,只有B项是被动句(“为”表被动)。
教师总结做题方法:①掌握特殊句式的特点,特别是其标志性词语。
②积累时,要记例句,不能脱离语境孤立记忆。
三、知识梳理根据已学知识回顾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句式特点,并各找一例子。
(学生交流,归纳)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等形式。
如:①陈胜者,阳城人也。
②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菊,花之隐逸者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为”等表示判断。
如:①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 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 非死,则徙尔。
⑥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3)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此人力士。
2.被动句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知识点回顾: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 文言文阅读理解: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理解文言文中的主旨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复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文言文知识点,巩固已学知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单元的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阅读理解题目,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理解题目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文言文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2. 练习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点。
2. 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主旨和观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本单元的文言文课文。
2. 参考资料:相关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九、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复习课共安排2课时。
文言文的翻译
复习目标:
1、了解中考文言文的分值,考试范围,出题方式。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与大致程序。
3、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句。
复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初中阶段在我们的教材中共有45课是文言、古诗词,其中有35课是精读篇目。
在这些篇目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执着。
每一课都令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独特的美。
今天着眼于中考,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二、中考文言文的分量与考查范围
文言文在中考中占多大的分值呢?近几年中考,文言文、古诗词题一般设在试卷第二大模块的第一大题,分别为14分和16分。
考查范围以课内文言文为主,课外浅显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也有广阔的考查空间,一般不单独设题,而是融入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和简答题(直接翻译)。
三、研试题析考点明题型
在中考语文命题说明中,考查文言、古诗词的共有这样4个考点:1、运用准确的停顿、重音、语调朗读。
2、根据语言环境调动记诵积累。
3、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4、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这4个考点会以什么样的题型出现在我们的试卷当中呢?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透过以往的中考试题自己来分析分析。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看《指导丛书》66页上的考点导航,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思考一下:中考中文言、古诗词部分一般会出什么题?会考我们什么?(教师小结)
四、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文言文的翻译(板书课题)
明白了中考中文言、古诗词考什么出什么题,下一步我们就要有的放矢,逐个击破。
明确自己该怎么答题!
文言文复习专题包括实词、虚词、句式、文句翻译等内容,今天,我们进行文言文复习的第一个专题:文言文的翻译。
我仔细研读了去年中考结束后的试卷分析,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文言文翻译题有一定的选拔性,学生能得分的多,但能得满分的不多。
我们的中考试卷集结业和升学两重功能于一体,每一个想得高分的同学必须赢在选拔性的试题上。
我们要的不是能得分,而是得满分!
说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这三年来同学们一直都在不知觉的运用着,只是没有把它系统归纳一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字字有着落,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做到“信”、“达”,“雅”
信—不走样(译文要符合原意,不歪曲,不遗漏)
达—无语病(译文要合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有文采(译文要尽量做到美一些)
(二)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其实,同学们更是早已了然于胸了,都至少已经有了三年的实战经验了,只是没有总结而已,下面我们在试着翻译这三年来学过的文言文中的句子来总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请学生自己归纳并举出例句说明)
补: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语意完整。
调: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删: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换:文言句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应用现代汉语的相应的词语加以置换。
留:人名、地名、年代、官名、物品名等可直接用,不用翻译。
(三)文言文翻译的大致程序
了解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掌握了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在答题过程中我们怎样去运用更能让我们不丢分呢?大家不妨按照这样一个程序去做:
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再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关键字词。
4.对文句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四)文言文翻译口诀:
最后老师一厢情愿的想送给大家一则翻译文言文口诀,不知大家想不想要吗?想要,就请大家用心的大声朗诵一遍: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句不离段,词不离句;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局;
领会语气,句子流畅;对照原文,务求直译。
(五)实战演练
好了,我们已经总结出了怎样答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下面我们就来实战演练一番!请同学们完成同步练习中的翻译题。
做完以后我们可以自己检测自己是否能得满分,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是否做到了让原句中字字有着落?2、我译出来的句子是否语句通顺,符合现在的语法规范?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满分一定属于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总结并演练了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一般方法、大致程序以及文言文翻译口诀。
中考中文言文试题确实有难度,我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后期的复习中不放弃不抛弃,中考时记住:我易人亦易,我比别人不大意;我难人亦难,我比别人不畏难!6月的中考舞台,一定有你们精彩的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