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重庆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第一部分: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一、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分析二、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三、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成交分析1、二级市场成交情况2、 三级市场成交情况四、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价格走势分析1、4-12月份全市价格趋势2、各区价格趋势第二部分: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综述(一)2004年房地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二)重庆房地产将呈七大发展趋势序 言重庆—做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城市,近年来,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各项经济迅速发展,随着房地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政府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扩大消费,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下,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良好。
今年8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重庆市政府根据重庆市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具体贯彻意见。
随着市政府的贯彻落实,2004年的房地产市场势必更加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将进一步好转,消费环境越来越好,房地产业将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前重庆正处于大发展阶段,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八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区”工程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几年内将相继建成几个上百万人口规模的卫星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后,都市发达经济圈(主城区)内城市规划区面积将有所扩大,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方案招标完成后,数个片区将在重新调整规划后进行改造建设,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促进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消费的进一步活跃。
由于年重庆市房地产市场有以上有利因素,对存在的问题,政府已采取政策,对症下药。
2004年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情况是:房地产开发规模持续上升;房地产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成交有望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房价稳中有升。
第一部分: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一、重庆市房地产市场供应分析(一) 土地优化土地、房屋供应结构,是引导市场消费、控制房屋积压,保障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2004年,政府在土地供应上,将调控土地供应总是供应区域和供应结构,确保房地产开发用地不得低于80%用于住宅建设。
山地大都市滨水区城市设计探索——以重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为例一 、项目背景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占整个国土面积的2/3以上,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
重庆就是位于我国中部腹地最大的山地城市。
重庆都市区位于辖区西部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城市依山傍水,是我国著名的“山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都市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贯穿全境,两江环绕,山水相间,道路依山就势,自由伸展,建筑依山傍水,高低错落。
受山体和水系的影响和制约,城市发展呈多中心、组团式布局结构,城市总体形象呈现出鲜明的“山、水、城”交融一体、大气而磅礴的立体城市特色。
将高层建筑分类,产生两个制高点至2020年的建设面积安排,以自然的地理条件为准在新世纪,重庆都市区总体规划提出了将重庆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富有山城江城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活力之都、魅力之城。
”的战略目标。
到2020年,都市区总人口将发展到93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0万,规划城镇建设总用地820平方公里。
重庆因水而兴,因商而盛,两江滨江地区是新时期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区域,特别是两江汇合口的“金三角”地区将建成面向西部地区和重庆市域的城市中心,同时也将成为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重要展示区。
为了塑造重庆城市中心的未来形象,重庆市先后完成了渝中半岛城市设计、江北城城市设计、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汇合处。
三面环水,一面通陆。
规划范围面积为9.47平方公里,岸线长约14.3公里。
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城市夜景渝中半岛是重庆“山城”、“江城”风貌的典型代表,同时渝中半岛又是重庆城市发祥地和城市商贸和金融中心,但是随着近十年来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建筑物遮山挡水现象频繁出现。
传统城市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城市中自然山水与城市的和谐关系受到损伤,城市的很多特色和个性正在逐步丧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护和塑造重庆独特的城市形象,“显山露水”,体现“山城”、“江城”的个性,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08.05.11•【字号】渝规发[2008]78号•【施行日期】2008.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规划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渝规发〔2008〕78号)各处室、分局,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近年,我市建设项目通过引入国内外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实行方案设计国际征集等措施,较大地促进了建设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但是,由于受投资主体、认识水平、建设周期和设计成本投入等的限制,仍有部分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不高,一方面对城市风貌形象带来不良影响,同时也由于反复进行方案修改,严重影响行政审批效率。
实践表明,先期邀请国内外优秀规划建筑师和设计机构参加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优选是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和审批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当前,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市形象和风貌塑造已成为我市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宜居城市的重要任务,而高水平的方案设计是成就一个高品质项目的关键所在。
为进一步做好重要建设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的服务工作,经研究,我局制定了《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的暂行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各项目建设单位在方案报建前积极主动地先期开展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或竞标,邀请国内外著名设计机构和优秀规划建筑设计师参与方案应征活动,各设计单位要狠抓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创作能力和设计质量的提高,局各处室、各分局应积极支持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征集或竞标工作,协助组织高水平专家进行方案优选评审,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和效率。
二OO八年五月十一日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的暂行规定为了实现规划科学化,提高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水平,塑造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形象和景观艺术效果,特对重要建设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作如下暂行规定。
从“草船借箭”到“黄肠题凑”:国泰艺术中心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四川盆地的东南缘,东靠大巴山脉,南依武陵山系,长江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沿途汇聚了百条支流,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山水城市特征。
国泰艺术中心位于重庆市解放,碑即城市CBD的核心区,在整个密集的CBD高楼怀抱中,国泰艺术中心规划总用地为9670m2,建筑占地面积为6500m2总建筑面积为30200m2。
国泰艺术中心由国泰大戏院和重庆美术馆组成,属于重庆城市建设的十大公益设施中的重要项目,基本功能定位为“依托商业中心,面向文化市场,服务大众需求”。
国泰艺术中心将重整渝中半岛城市整体形象的新秩序,是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国泰大戏院由一个800座的中型剧场与两个350座的观演厅组合而成,是供演出音乐歌舞和传统戏剧等剧种的综合性剧场。
以多剧种、多形式的演出来繁荣和发展重庆文化演艺事业。
重庆美术馆定位为中型美术馆,主要承接国内外工艺美术品的展览和举办各类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在高楼林立的解放碑地区,为市民开辟一个透气、呼吸、休闲的绿色场所是本建筑的主旨。
设计中力图以恰当的尺度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开敞空间,供重庆市民享用。
国泰艺术中心作为标志性建筑应对其他地块形成统领作用,既统一于解放碑地区现有建筑,又为解放碑地区创造了新的秩序。
古语云:“不破不立”,在如此外部环境不统一的情况下,结合自身建筑功能的复杂性,创造一个与外部城市空间相互渗透融合的具有东方特质的肌理。
在不同的肌理块中,赋予各个功能空间,通过联系、渗透、沟通形成建筑在城市中的整体形象。
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枢纽,应成为一种广场化的产物,一个契合点,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
针对重庆自身地理特征,将建筑外部不同标高的广场有机联系整合,人们可以自由的在几个不同高度的广场穿梭,活动。
在建筑某些突出的地方悬挂玻璃盒子,构成美术馆部分的室外展廊、平台、坡道、楼梯。
让人能够进入,增加空间的趣味性。
基于边缘视域的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规划导引Planning Direction to Land Use of Mountainous WaterfrontSpace according to Fringe Effect邱强 徐千里QIU Qiang XU Qian-li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3-0031-06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邱强(1975-),男,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徐千里(1963-),男,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 前言山地滨水空间是山地滨水城市的重要发展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与否对构建山地滨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滨水空间布局结构、提升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价值、塑造富有地域山水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风貌和建设人地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滨水空间资源的高经济效应的日益突显,滨水地段的地价迅速攀升,原有滨水而建的大量的工业、仓储等生产性设施纷纷异地迁建,原有滨水而居的大量传统居住建筑纷纷异地旧改,取而代之的则是滨水地段纷纷拔地而起的清一色的高层滨水楼盘,滨水空间房地产开发日益鼎盛。
以高层滨水楼盘为代表的滨水开发模式,在一方面改善了部分市民的居住条件、优化了城市用地布局、提升了滨水地段经济价值、塑造了新的城市风貌和城市形象的同时,由于对山地滨水空间特殊的边缘性特征考虑不足,也往往出现了山地滨水空间生态敏感区被恣意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超强度开发、滨水空间高层林立、遮山挡水、传统的山地天际轮廓线遭到破坏等等不良的开发态势。
异质地域(含地质、地貌等自然属性与用地性质、权属、活动方式等社会属性的区别)间交界的公共边缘区处,由于生态因子的互补性会聚,或地域属性的非线性相互协同作用,产生超越各地域组分单独功能叠加之和的生态关联增殖效益,赋予边缘区、相邻腹地乃至整个区域综合(涵盖了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效益的现象,称为城市地域中的边缘效应(邢忠,2001)。
**滨江花园项目定位一、项目概况1、项目地块情况项目位于南岸区目前发展态势良好的无污染工业园区——重庆市经济开发区的丹龙路,面邻长江,毗邻骏逸天下、美堤雅城和一个市政公园,背靠工业园企业。
项目地块江岸线狭长,与长江仅滨江路一路之隔,项目江景面极为开阔。
目前,由于地块滨江段的滨江路尚处于建设初期,计划2005年3月本项目一期工程地块方始具备开发建设条件。
1)餐饮、娱乐、金融网点分布现状由于本项目地块所处的经开区内,主要入驻封闭式管理的企业单位,毗邻的美堤雅城和骏逸天下各项配套正在建设中,尚未正式投入经营,因此目前项目周边的餐饮、娱乐、金融等配套规模小、档次低、市场辐射范围窄,对本项目的支持力度非常有限。
未来美堤雅城、骏逸天下和本项目都规划了相当的配套,将形成自有的独立商业配套圈,但目前该区域的居民重点依赖于南坪商业步行街和南滨路(长江大桥南桥头至上新街段)餐饮娱乐街。
2)交通状况项目位于经开区城市主干道丹龙路,西接鹅公岩长江大桥,北连主城干道,路面平整宽阔,路况良好。
目前公共交通配套严重不足,出行欠便利。
随着骏逸天下、美堤雅城以及本项目(局部或整体)的交房使用,业主入住,公共交通将极大改善。
此外,当2005年-2006年间滨江路通车后,项目交通状况还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3)人口构成目前经开区本属工业园区的规划,之前类似于城市边缘新兴地带,即使当前有大量企业的入住,但也多只建厂房,而无宿舍区,仅有少数2001-2002年间开发的住宅区入住的部分居民,居民数量非常少。
4)产业分布经开区为工业园区的规划,目前主要以无污染的加工工业为主,如制药、制衣、机电、建材等。
5)居家环境状况本项目所于经开区内,入驻企业基本无污染,同时区内绿化良好,再加上毗邻120亩的市政公园,项目位于长江边,江面开阔,江对面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居家环境质量胜过主城区中心区域。
2、地块历史沿革重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其区域定位为现代无污染工业园区,位置紧邻南岸中心商圈,区位状况良好,引来众多的大型企业纷纷入驻该区域,如美心集团、爱立信、腾辉、树王等。
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规划——以西南山地典型城镇为例曹珂;肖竞【摘要】为应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逐渐由平原转向山区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建设总体层面不同地貌下山地城镇道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设计方法.通过对西南山地地貌形态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槽谷、岭脊、沟梁、丘状四大类型.以山地地貌特征为依据,探讨顺应现状地貌条件的城市总体层面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槽谷地貌应分离带状枝权式布局的干路职能、岭脊地貌应调节立体圈层式布局的出行分布、沟梁地貌应强化蛇形曲尺式布局的系统联系、丘状地貌应疏解自由格网式布局的中心拥堵四种与地貌特征相对应的城镇路网结构组织模式.选取西南山地典型城镇规划案例,从路网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呼应、交通组织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道路布线与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营造等方面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规划策略.【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13(031)004【总页数】9页(P473-481)【关键词】山地城镇;地貌特征;道路系统综合规划【作者】曹珂;肖竞【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1.91;TU984.19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逐渐由平原转向山区;加之我国又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山地城镇约占全国城镇总数的一半”[1]。
因此,山地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建设正日益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2-4]。
本文以典型西南山地城镇案例研究为基础,探讨总体层面不同地貌下山地城镇道路规划的关键问题,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设计方法。
1 西南的山地城镇类型西南山区地貌空间环境复杂,概括起来,常见的形态有槽谷、岭脊、沟梁、丘状四大类型。
上述地貌均对山地城镇规划营造产生深远影响,易于形成带型、团状、串珠与自由格网四种城镇空间布局。
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作者:王娇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24期摘要: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两者又是相互交融与互补的,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建设专项规划中都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本文主要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来浅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区别。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与详细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性的部署。
从某方面来说,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同样,区域规划也更因为有相应的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
城市设计是作为独立的学科从规划与建筑学中分出来的,它的基本原则是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要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维护公众利益。
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包括功能、美学、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
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城市设计可广义理解为设计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也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合协统一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城市大范围地块的整体风貌和风格的设计,成果相对比较粗糙的,城市规划既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看作是城市设计的进一步深化。
城市设计是一种城市公共政策,是城市空间成长的引导、控制、管理的一种过程方法,是一种开放的、可参与的、有组织的城市研究和管控方法。
其侧重的是对二维关系的处理。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和整体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更为具体化的城市规划。
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规划控制管理规定(2003年7月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总体控制要求第三章形象要素控制要求第四章重点地块控制要求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的实施,保护和改善渝中半岛江城、山城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及《重庆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文本》(以下简称文本)的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渝中区西起佛图关、鹅岭,东至朝天门,北到嘉陵江,南界长江,总面积9.47平方公里范围内,从事与渝中半岛城市形象设计有关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渝中半岛规划控制遵循减量、增绿、留白、整容和优化城市功能、控制建筑容量、疏解居住人口、增加开敞空间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文本确定的指导原则和控制要求,不得擅自更改。
确需变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五条渝中区人民政府和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渝中半岛规划控制管理工作。
第二章总体控制要求第六条加强商贸、文化、自然与人文景观及其与之配套的大中型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弱化居住和工业功能。
第七条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住宅总量,减少渝中半岛的常住人口。
禁止将经批准的规划所确定的非居住建筑更改为居住建筑。
第八条严格保护和适度扩大现有的公园绿地和开敞空间,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各类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公共绿地。
对佛图关公园、鹅岭公园和枇杷山公园的边界和周边环境应按控制范围和规划设计要求进行保护。
第九条规划控制应结合渝中半岛天际轮廓线和自然地形,分段体现以下特点:1.朝天门至解放碑地区,按形象设计要求控制建筑天际轮廓线,强化商贸功能;2.七星岗至两路口地区,和谐处理建筑轮廓线与山脊轮廓线的关系,强化文化功能;3.鹅岭至佛图关地区,突出山脊轮廓线和绿色景观,严格控制建筑高度与体量,强化游憩和公共活动功能。
第十条佛图关、鹅岭、枇杷山山顶和山脊线范围内严禁新建建(构)筑物。
其周围的拟建建筑应进行景观论证。
第十一条渝中半岛的规划建设,应保持城市主要干道两侧和半岛临江建筑景观的完整性,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应定期分批进行建筑立面修饰;(二)在邻接山体与靠近江面的地段,多层和低层建筑应采用坡屋顶或退台等建筑形式;(三)现有多层和低层建筑的屋顶宜进行平改坡改造;(四)屋顶上的违法建筑必须拆除,宜进行屋顶绿化或平改坡改造;(五)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开辟视线通道,重点是通江视廊;(六)对城市中设置的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七)对城市重要地段、主干道两侧及沿江建筑外立面进行定期保洁。
第十二条夜景规划建设应突出城市形象要素的灯饰效果。
第三章形象要素控制要求第十三条渝中半岛的规划建设应围绕城市之冠、半岛之门、景观环路、城市阳台、绿色通廊、休闲水岸、城市文脉、十字金街、山城步道和轨道节点十大形象要素进行。
第十四条城市之冠是渝中半岛中央天际线上的两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群。
其控制要求是:(一)建筑高度。
民生城市之冠内最高建筑高度不得低于260米,宜为300米;中山城市之冠最高建筑高度不得低于200米,宜为240米,并不得高于民生城市之冠;(二)开敞空间。
城市之冠内的开敞空间必须保证必要的宽度,其绿地率不得低于25%,面积不得小于1公顷;(三)公共交通。
城市之冠区域内要科学设置轨道站点和公交停车港,确保公交站点与主要交通出入口之间有便捷的联系;第十五条半岛之门是渝中半岛内六个标志性城市入口,分别位于嘉陵江大桥南桥头、黄花园大桥南桥头、东水门、菜园坝大桥北桥头、长江大桥北桥头和朝天门区域。
其控制要求是:(一)嘉陵江大桥南桥头半岛之门以高层建筑为标志,突出休闲、观景功能;(二)黄花园大桥南桥头半岛之门以高层建筑和临江观景台为标志,突出游憩、观景功能;(三)东水门半岛之门以东水门历史街区为标志,突出传统文化展示功能;(四)菜园坝大桥北桥头半岛之门以菜园坝滨水区为标志,突出商贸服务、休闲娱乐和交通枢纽功能;(五)长江大桥北桥头半岛之门以崖线和城墙公园为标志,突出休闲娱乐功能;(六)朝天门半岛之门以高层建筑为标志,突出旅游、交通枢纽功能。
第十六条景观环路是贯穿半岛、辐射两江,并经过商贸中心和文化中心等重要节点的环形景观道路。
其控制要求是:(一)主要路段宽度不得低于32米,特殊困难地段不得低于16米;(二)两侧必须设置绿化带,有条件地段应形成集中绿地或开敞空间;(三)对沿线的广告牌进行清理,对架空线路进行下地处理;(四)加强沿线城市环境设计,结合周边地块的功能,布置服务设施及环境小品。
第十七条城市阳台是利用地形高差设置的、供市民俯瞰江景和城市景观的公共开敞空间。
其控制要求是:(一)必须保证城市阳台的视线敞开角度,其视线扇面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不得高于视线控制线;(二)严格按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控制城市阳台周边地段的规划建设;(三)保持与外部城市道路便捷的联系,并设立显著的标志或指引;(四)处于历史地段或风貌协调区内的城市阳台,其场地布置和附属设施的外观形式均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第十八条绿色通廊是渝中半岛内与江面相对垂直的绿地,是联系两江江岸和城市中心区的绿色走廊,也是联系半岛内不同高度层面的绿色纽带。
其控制要求是:(一)绿色通廊的面积和其中的绿地面积均不得低于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二)绿色通廊临城市一侧和临江一侧的开口宽度均不得小于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三)绿色通廊内不得修建任何遮挡或可能遮挡观江视线的建(构)筑物;(四)绿色通廊周边地段和视域控制区内的拟建建筑,其高度应符合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
第十九条休闲水岸是渝中半岛内沿长江和嘉陵江的公共亲水空间。
其控制要求是:(一)在长江沿岸,对十八梯段和人民公园段进行重点改造,实现人车分流;(二)在嘉陵江沿岸,对大溪沟—黄花园段和临江门段,利用地势形成多层开放式平台,满足观景、休闲和市民亲水的要求;(三)加强休闲水岸内侧地块的功能引导和景观控制,增加公共活动场地,共享滨江资源。
第二十条城市文脉是具有保护价值的自然、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城市空间,其保护应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层次的城市格局保护、中观层次的传统街区保护以及微观层次的文物古迹保护。
其控制要求是:(一)城市格局保护。
保持现有的城市格局和路网结构总体不变,半岛东部应延续以解放碑为标志的方格网式空间秩序,半岛西部应延续以人民大礼堂为标志的放射性网状模块式空间秩序;(二)传统街区保护。
重点是曾家岩、洪崖洞、打铜街、东水门、解放西路和通远门等六个传统街区。
对以上传统街区的保护应按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三)文物古迹保护。
依法对现有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严格保护,划定保护区范围和规划建设控制区范围。
对尚未定级的历史建筑应尽快划定保护范围。
第二十一条十字金街是以解放碑为中心,沿邹容路、民族路和民权路向两江延伸的,融地面、地下为一体的复合型商业街区。
其控制要求是:(一)充分利用解放碑地区的人防设施和轨道交通站创造地上、地下立体复合的商业步行街区;(二)提高绿化覆盖率,适当增加绿地面积;(三)沿线地块以商业和商务功能为主,限制居住项目的建设;第二十二条山城步道是形象设计中确定的贯穿半岛南北、通达两江沿岸的人行步道系统。
其控制要求是:(一)山城步道按文本中相应导则规定的中心线座标定位,其最小宽度不得小于3米,两侧新建建筑必须后退建筑红线3米以上;(二)在山城步道上应设置指向城市道路或重要设施、单位和景点的标志;(三)山城步道与车行道的交叉点应采用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人行横道等方式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轨道节点是以城市轨道站为核心的城市复合空间。
其控制要求是:在朝天门、小什字、解放碑、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等六个轨道站优先拓展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地上、地下一体化的配套服务设施;设立换乘中心、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靠站、公交停车港以及集散广场等交通设施,并使其与周边设施保持便捷的联系。
第四章重点地块控制要求第二十四条国泰电影院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以开敞空间为主,集中绿地不得小于0.7公顷;(二)设置一处大、中型文化设施;(三)在五四路上设置人行过街通道;(四)绿色通廊的宽度不小于20米,设置临江路城市阳台和滨江观景平台,并通过垂直交通联系嘉陵江滨江路;(五)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具有山城特色的城市广场、绿地和地下商业设施;(六)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十八梯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绿色通廊最窄处宽度不小于50米,最宽处宽度不小于180米,面积不小于5公顷。
在此范围内除可以设置小品、雕塑等休闲设施外,不准新建任何地面建筑;(二)设置一所九年制学校;(三)在不影响通江视廊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发地下空间;(四)靠近较场口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应与周边的轨道站结合;(五)长江滨江路地面层改为步行区,与滨江公园一起形成公共休闲空间;(六)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人民公园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十字金街东南轴线上保证不低于60米的开敞空间以形成人民公园城市阳台。
两侧规划建设标志性商务办公高层建筑,其余用地规划建设绿地与广场;(二)保留和改造人民公园,形成人民公园绿色通廊;(三)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石板坡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本地块的规划建设必须体现城市阳台、绿色通廊、山城步道、半岛之门四大形象要素的基本特征;(二)保证地块内绿色通廊与枇杷山公园相联系;(三)多层住宅采用退台式建筑形式;(四)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嘉陵江大桥南桥头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规划建设必须体现城市阳台、绿色通廊和半岛之门的形象要素;(二)绿色通廊控制宽度不小于20米;(三)桥头高地形成城市阳台;(四)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黄花园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规划建设必须体现绿色通廊、休闲水岸和半岛之门的形象要素;(二)绿色通廊的控制宽度不得少于60米;(三)与轻轨站相结合,跨嘉陵江滨江路形成观江平台;(四)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菜园坝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在菜园坝大桥桥下及其西侧必须留出不少于3公顷的公园绿地;(二)菜袁路以南的滨江片区除已建成和在建的项目外,新建建筑原则上以低层和多层为主;(三)控制不少于两条垂直于江面的视线通廊;(四)建筑及环境设计应体现亲水性;(五)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朝天门地块的控制要求是:(一)规划建设必须体现半岛之门要素;(二)地块中标志性建筑要与朝天门的历史传统风貌相结合;(三)其他相关规定和要求按照文本中相应导则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