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经典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97.00 KB
- 文档页数:11
教案《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含五篇)第一篇:教案《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案《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概述出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认识并识别动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收集课内外资料并分析综合的能力,通过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确立量变引起质变的科学观念和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态度;树立生命价值观。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确立生物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组织的定义及识别动物和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教学难点] 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及其意义。
[教法]观察法、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求知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看到了大部分同学都长的比较高大,那么大家知道自己最小的时候有多大吗?40cm、50cm、60cm……,都不对,应该是0.1mm左右。
(学生茫然),因为人是有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的形成就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
接着提问:我们是如何由一个受精卵细胞长大的呢?二、形象模拟,变抽象为具体:展示细胞分裂过程1、播放课件:演示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视频和Flash分解过程。
2、小实践:用橡皮泥模拟细胞分裂过程3、讨论:①细胞分裂可分为哪两个基本过程?②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异同?4、总结: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三、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及意义1、根据子女与父母的相似,回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作用,通过细胞核引出染色体。
2、问: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是如何分配的呢?3、阅读:课本P27页应用与实践4、观看:课件展示植物细胞分裂期的染色体变化视频。
5、总结归纳: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是细胞核,主要体现在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
染色体携带遗传物质,经复制后均匀地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持了细胞分裂前后的稳定。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2.了解细胞分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3.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器材。
2.学生:课本、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图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细胞的结构。
2.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细胞的图像,引出新的课题: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二、讲解细胞的分裂(20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用黑板简单画出正常细胞分裂的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解释有丝分裂的步骤:受精卵分裂、原核细胞分裂、有丝分裂等。
3.总结细胞分裂的意义:增加细胞数量、遗传信息的传递、维持遗传稳定性等。
三、细胞分裂的类型和影响因素(20分钟)1.分享幻灯片或用比较图示细胞分裂的类型,如横裂、纵裂等。
2.解释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细胞大小、外界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等。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细胞分裂有影响因素的存在,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四、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2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细胞的分化,即细胞从初级形态向特殊结构和功能发展的过程。
3.讲解细胞分化的原理: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4.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细胞分裂能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细胞分裂和分化对生物发展的重要性是什么?五、实践活动(3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现象。
2.实验步骤:a.准备显微镜、显微镜玻片和葱头切片。
b.将葱头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一滴碘酒。
c.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寻找细胞分裂的现象。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什么是细胞分裂?你观察到了哪些细胞分裂现象?它们与课上讲解的细胞分裂类型相对应吗?4.分享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巩固与评价(10分钟)1.巩固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回答相关练习题。
2.提问学生: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细胞分裂和分化是如此重要?请举例说明。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描述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概念;2.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3.了解细胞分化的原理和意义;4.认识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与个体发育、维持生命有关。
二、教学内容1.细胞的分裂2.细胞的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3.细胞的分化原理和意义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细胞分裂的图片和一个多细胞生物的示意图,向学生引入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分裂和分化的初步认识。
2.知识讲解(30分钟)(1)细胞的分裂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强调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
解释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两种: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有丝分裂详细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五个阶段。
重点解释染色体的复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的分离和细胞质的分裂等步骤。
(3)无丝分裂简要介绍无丝分裂的过程:包括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
说明无丝分裂只有原核生物有,真核生物中没有发现。
(4)细胞的分化讲解细胞分化的原理和意义。
强调分化是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适应和专门化。
解释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按照各自的任务而发生的特殊化现象,并举例说明不同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3.案例分析(30分钟)提供多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
例如: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分化,红血球和白血球的分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化的原理和意义,并评价细胞分化对个体发育和维持生命的重要性。
4.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刚才所学的内容,强调细胞分裂和分化对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的作用。
与学生一起回顾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主要内容,梳理知识重点。
5.展示与评价(20分钟)为学生展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动画视频,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检验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资源1.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图片和示意图;2.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案例;3.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视频;4.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练习题和答案。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案课题: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3.掌握细胞分化形成组织(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科学推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以及科学的推测,培养学生热爱实验的情感重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难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教学准备:1.动物.植物细胞分裂课件2.动物.植物细胞分裂各期图示3.染色体分裂图示4.染色体复制教具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古诗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你知道这句诗描述的是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吗?自然界中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目的;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㈠.细胞生长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提示阅读思考:生物体为什么由小变大?教师:出示细胞生长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细胞生长的变化现象。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细胞的生长是细胞体积逐渐增大的结果。
”教师:问题拓展——细胞能够无限制的长大吗?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不能(思考为什么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㈡.探究细胞分裂过程:教师:出示动物细胞分裂动画,启发学生观察细胞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时出示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学生:对照图片描述动物细胞分裂时各部分的变化。
教师:出示植物细胞分裂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裂时的变化,并与动物细胞的分裂进行比较。
学生: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㈢.探究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染色体?它位于什么部位?2.通常情况下染色体是什么状态?分裂时呢?3.染色体由什么物质构成?4.分裂时染色体是如何变化的?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问题,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教师:出示教具,讲解问题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图,找出分裂与非分裂时期的细胞。
教师:出示染色体分裂图,进一步探究问题4。
第三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设计依据与设想】本课知识是第四章:生物体的组成的根底,在理解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的根底上,才能深入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从内容上分析本节课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组织的形成属于抽象知识,动、植物体的组织类型和功能知识相对简单。
本节课立足于新课程理念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运用,对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教学流程,降低教学本钱,把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发现,建构知识过程,防止过度实验、探究,忽略重点知识掌握的教学研究方向。
在教材的处理上,针对细胞分裂及组织类型,通过观察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来引导学生建立动态思维,通过合理设置问题情景、分组讨论、合作和交流等方式拓展探究深度,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同时获得情感体验,形成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能结合分裂模式图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中、后、末期染色体变化并熟练判断。
2、能够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以动态的思维方式理解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
4、学会用比拟方式来了解动、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
〔二〕能力目标1、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的描述,培养总结、表达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提高人际间沟通、交往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②在探究生物生长的原因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学习态度和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
2、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
3、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和结果,区分动、植物体组织类型及其功能。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教学设计宁夏青铜峡市第五中学王玉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2.能力目标:(1)能识别自己的某一部位属于何种组织(2)进一步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探索科学的意识和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之后编排的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一节知识,即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内容微观抽象,离学生生活较远,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
本节知识重点描述了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以及细胞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并解析了生物体组织的形成——细胞的分化,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植物体的四种主要组织以及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类型的结构、形态、功能和它们的分布。
学生对生物体能够从小长大的现象,并不陌生。
但生物体为什么能够从小长大,学生只知道外因是摄取了营养,对内因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不清楚。
同时本节由分化的概念引出组织的概念和类型,为下节课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作了铺垫。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两章的学习已知道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对细胞具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缺乏科学的、全面的认识;对于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很直观的认识,而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比较抽象,对微观世界的变化更是缺少感受;具有一定的显微镜操作技能;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喜欢交流。
对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
在实验活动中,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基本组织中,区分各组织细胞的特点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条件分析由于细胞分裂与分化非常抽象,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运用根尖模型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分化,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细胞分化的过程,变微观为直观;运用显微镜让学生观察人体四种组织永久切片,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运用番茄果实进行实物观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有用的,并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和机制。
3.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对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教科书:《生物学教材》(或其他生物学教材)。
2.幻灯片:包括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机制的图片和动画。
3.模型: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模型,包括染色体和细胞器的模型。
4.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和载玻片、显微镜玻璃盖片、显微镜封口胶带、活细胞染色剂。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使用幻灯片展示一个细胞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通过提问,让学生回答“细胞是什么”、“细胞有什么特点”等问题。
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基本概念。
二、讲授细胞的分裂(20分钟)1.通过幻灯片,介绍细胞的分裂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通过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解释细胞分裂的目的和意义。
3.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分裂的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分裂的现象和变化。
三、讲授细胞的分化(20分钟)1.通过幻灯片,介绍细胞的分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通过图片展示细胞分化的例子,如造血细胞的分化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细胞分化的机制和调控。
四、综合讨论(30分钟)1.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作用和意义。
2.分组展示,每个小组以一个不同的生物为例,探讨该生物的细胞是如何分裂和分化的。
并通过幻灯片和模型辅助展示。
五、巩固和拓展(15分钟)1.竞赛游戏:分成小组进行竞赛,比赛谁能第一个完成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2.提问拓展:以“细胞分裂和分化对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重要性”为主题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总结。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评价:1.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2.在竞赛游戏环节,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在提问拓展环节,评价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经典教案设计第二章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②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能够理解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
③学会用比较方式来了解动、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
(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观察动植物各种组织插图,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②在探究生物生长的原因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研究态度和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研究,倡导探究式研究。
其中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学生并不熟知,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件展示让其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明白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及生物体细胞多样化的原因。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提高。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及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
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细胞的分裂与分化CAI课件。
②《细胞生长过程》的视频剪辑。
学生准备:①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研究等预工作。
教学进程:教学环节及教师活动工夫放置通过课件呈现对上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的学生回忆、看书复提问温旧知5分钟提问:等,要给出准确、复旧知,强化知1、姑且玻片的制作进程;规范的答案,必要2、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要进行板演。
3、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名称功能。
我们知道一颗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婴儿可以长大为成年人,说明了生物具有什创设情景么现象?为什么生物能够生长呢?这节课激发兴趣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案例8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植物、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体的生长现象、细胞分化、不同组织如何形成以及植物和人体组织怎样识别等知识内容。
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以“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为主线,课堂中利用模拟实验、实物观察感受、多媒体课件、录像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交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引导探究中建构知识、在理解知识中获得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尝试边画图边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描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识别植物体和人体的主要组织。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学会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与人合作、探究学习、交流表达等多方面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模拟探究过程以及了解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树立生命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细胞的分化;理解生物体的生长现象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生物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细胞的分化。
2.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在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体验模拟探究过程。
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小组,4人一组,确定小组长。
2.准备10组橡皮泥和10个托盘;10个大一些的番茄果实,每个切成4瓣。
3.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准备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方面的录像。
【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孩子们,你们是否向父母提过这样的问题:我从哪里来?父母如何回答?路边捡回来的、妈妈生下来的……讨论揭谜:人类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活动初始于一个不能用肉眼观察到的受精卵,可是在若干年后,人体内细胞数目巨大。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案组成生物圈的生物体多姿多彩,种类丰富,那组成生物的到底是什么呢第四章我们就来探究“生物体的组成”,而第一节从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入手,学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让学生能够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国策,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能够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
培养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新的生物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3.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4.识别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和人体的基本组织【过程与方法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讨论中领悟新的生物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描述生物的生长现象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2.描述动植物细胞的分化过程以及通过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
3. 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1、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2、描述细胞的分化现象。
1、视频:植物的有丝分裂。
2、视频:(1)细胞分裂、细胞生长;(2)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3)细胞分化和形成组织的过程;(3、准备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人体四种基本组织永久切片。
【导入新课】教师(引言):知道人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吗那么一个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人体的一粒小小的种子又何以能生长成参天的大树生物体一般都有生长现象,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学生:细胞,受精卵。
教师:没错。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学生:议论纷纷。
一、细胞分裂教师(播放视频细胞分裂):通过刚才的视频演示,你能说出分裂的定义吗 学生:思考认同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长大与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有关。
教师:在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串珠状细丝,称为染色质。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设计第一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胶州市第七中学刘爱华学科:生物年级:七年级(上)教材版本:江苏版课题: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教材所在页:第41-44页一、简介:本节课的主题: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通过观察试验让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明白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打及生物体细胞多样化的原因。
再者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提高。
关键信息:⒈作为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阅读材料应用于课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师依据《生物课程标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如:①在学生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补充细胞分裂过程的内容。
②对教材中得知识点先后顺序重新安排,先展示各种组织在分析得出分化的概念。
③把课本插图用微机处理后以动画形式展现给学生。
⒉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动画以及观察试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推理、判断能力;通过猜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年龄虽然少有增长,但仍与小学高年级一样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转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爱问爱动,好奇心、求知欲强。
“细胞分裂和分化”是微观动态的只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故本节课教师从自然界的现象入手,并为学生提供图片、动画,录像等观察材料,以及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等,丰富感性知识,通过想象、思考分析讨论等,促进向理性认识的转化,是学生愉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
⒉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①能正确识别植物细胞、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能说出染色体的位置及重要作用。
②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⒊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学生对生物体能有效长大以及生物体的多样性等现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是进一步学习细胞是有生命的,如:分裂、生长、分化等微观内容。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和原因。
2.掌握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3.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细胞分裂和分化模型。
3.实验材料:显微镜和玻璃片。
4.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概念(20分钟)1.展示一个细胞的图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
2.解释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并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引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第二步:细胞分裂(30分钟)1.解释细胞分裂的定义和三个阶段: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2.展示细胞分裂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每个阶段的特征。
3.进行一个简单的细胞分裂实验:-将洋葱表皮剥离后放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解决表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并描述细胞分裂的各个阶段。
-学生可以绘制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第三步:细胞分化(30分钟)1.解释细胞分化的定义和过程,包括分化细胞的特征和功能。
2.展示细胞分化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分化细胞。
3.进行一个简单的细胞分化实验:-将青豆种子放在潮湿的纸巾上。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学生可以观察到种子在潮湿环境下分化为发芽根和发芽芽。
第四步: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应用(20分钟)1.解释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生物体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
2.讨论细胞分裂和分化在维持生物体健康和修复损伤组织中的作用。
3.引入干细胞的概念,并解释干细胞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步:小结和总结(10分钟)1.复习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键概念和术语。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海报,总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和作用。
-学生可以使用图像、文字和图表来说明他们的观点。
-每个小组被邀请展示他们的海报并解释他们的设计理念。
教学扩展:1.组织参观医学或生物研究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研究工作。
第二章第二节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能够描述生物生长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②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能够理解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各种组织。
③学会用比较方式来了解动、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其功能。
(重难点)
2.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动植物各种组织插图,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
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在观察、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
②在探究生物生长的原因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学习态度和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倡导探究式学习。
其中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的过程,学生并不熟知,理论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课件展示让其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明白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及生物体细胞多样化的原因。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中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提高。
动植物细胞分裂的异同及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七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通过图片的对比分析,激活学生思维去主动分析、讨论,进而得出结论。
,使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识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①教师制作细胞的分裂与分化CAI课件。
②《细胞生长过程》的视频剪辑。
学生准备:①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
画面2:一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1个分裂
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逐渐发育成小
鱼、大鱼。
导入新课。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8分钟一、细胞的分裂: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细胞是怎样增多的?
如果有第四张照片,你能预测里面有几个
细胞吗?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就是细胞的
分裂,细胞的
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我们来看看细胞
的分裂过程:
1. 植物细胞的分裂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
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
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
形成新的细胞膜,并形成新的细胞壁。
2.动物细胞的分裂
自由发言,小组讨
论。
学生观看教材插
图,对细胞分裂的
连续性的过程有
个清晰认识。
展示多媒体图片,
从植物和人都能生
长这一学生常见的
现象入手,创设情
景,激发探究欲望,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
通过猜想理解细胞
是有生命的,如:
能分裂和生长。
这
一设计培养了学生
的想象力和探索精
神。
2.植物的组织
植物基本的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保护组织的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具有保护作用,如叶的表皮。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如果肉、叶肉。
输导组织主要有导管和筛管。
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机械组织有木纤维、韧皮纤维,细胞壁厚,起支持作用。
想一想:当你吃甘蔗时,首先你要把甘蔗茎坚韧的皮去掉,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那些咀嚼后剩下的渣滓被吐掉。
说一说甘蔗茎含哪几种组织?
3.动物的组织
人和高等动植物一样,所有细胞都来自一分组讨论构成每
种组织的细胞的
形态、结构特点以
及这种组织的分
布及功能,小组汇
报讨论结果。
观察动物的基本
利用课件说明组织
的形成是细胞分化
的结果,让学生观
察示意图描述细胞
分化过程。
符合学
生的思维特点,给
学生以水到渠成的
感觉,轻松地突破
这一难点。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附:课堂达标检测题(5分钟)
1、一棵小树能由小长大的原因是:()。
A、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分裂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首先进行分裂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3、动物细胞分裂的最后一步是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壁和细胞膜
D、细胞核
4、叶片中的叶肉属于()。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输导组织
D、分生组织
5、植物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①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②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等结构,平均分成两等份,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③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每份中有一个新的细胞核
④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③②①④
6、下列除哪项外,都是植物体所具有的组织()。
A、上皮组织
B、保护组织
C、输导组织
D、营养组织
7、组织形成的大致过程可以表示为()
A、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组织形成
B、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组织形成
C、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组织形成
D、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组织形成
8、组织的形成是()的结果。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数目增多
9、恶性肿瘤的形成是因为细胞( )。
A. 不断分化而不分裂
B. 不断分裂而不分化
C. 不断分裂而不生长
D. 不断生长而不分裂
板书设计:
一、细胞的分裂
1、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
2、细胞生长:吸收营养,体积增大
3、遗传物质复制保证了细胞前后代之间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细胞的分化
1、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
2、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
3、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教学反思:
本课注意创造积极思维情景,合理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建构知识。
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新奇、生动的画面引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充分体现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由于学生的依附心理较强,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并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中领悟新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