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2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课标要求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必备知识整合1.萨顿的假说答案见图中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实验者:摩尔根)1)果蝇的杂交实验——问题的提出答案见图中2)提出假设①假设: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如图)3)测交验证:亲本中的白眼雄蝇和F1中的红眼雌蝇交配→子代中红眼雌蝇:白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1:1:1:1。
4)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教材基础诊断1. 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必2 P29正文)( √ )2. 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
(必2 P29正文)( √ )3. 果蝇易饲养、繁殖快,常用它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材料。
(必2 P30相关信息)( √ )4. 摩尔根针对果蝇杂交实验提出的假说是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必2 P31正文)( × )5.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是由基因组成的。
(必2 P32概念检测2)( × )6.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绘制出了第一幅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
(必2 P32正文)( √ )7.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且呈线性排列。
(必2 P32正文)( × )8. 控制果蝇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必2 P32图2-11)( × ) 教材深度拓展1. (必2P29∼31正文)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请思考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为什么?提示;不一定。
第五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细胞学基础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
复习要求:1.伴X显性、伴X隐性及伴Y遗传的特点2.减数分裂与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联系3.遗传图谱分析及概率运算基础自查一、萨顿的假说1. 内容:2. 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表现: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现象的解释3.实验结论:4.基因的相对位置: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四、伴性遗传1.概念:。
2.人类红绿色盲症(1)基因的位置:(2)相关的基因型(见下表)(3)遗传特点:3.抗维生素D佝偻病(1)遗传病的类型:(2)患者的基因型:五、伴性遗传病的类型和规律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实例:(2)规律(3)典型系谱图(见下图)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1)实例:(2)规律:(3)典型系谱图(见下图)3.伴Y染色体遗传(1)实例:(2)规律(3)典型系谱图(见下图)课堂深化探究一.萨顿的假说的实验证据1.分析摩尔根是如何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1)果蝇的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1)实验结果,说明什么?(2)摩尔根的假设?蝇和F1中红眼雌果蝇交配,后代性状比为1∶1,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怎样设计实验验证的?。
(4)实验方法?(5)实验结论?特别提醒1.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萨顿的发现提供了科学证据。
2.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与Y,Z与W,其余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3.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
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同源染色体。
男(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
对于鸟类等,雄性为ZZ,雌性为ZW。
4.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如XX的蝌蚪在20℃时发育成雌蛙,30℃时发育成雄蛙。
新人教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19讲伴性遗传概念落实1.萨顿的假说(1)核心内容:。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
具体见下表:(1)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摩尔根的猜想——提出假设,进行解释①假说: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②对杂交实验的解释(见下图)(3)摩尔根猜想的验证——演绎推理、实验验证①目的:确定白眼基因的位置,验证猜想。
②方法:。
交配组合为。
(4)摩尔根的结论: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染色体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3.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1)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存在等位基因,而非同源区段则相互不存在等位基因,如右图:(2)X、Y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遗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相似,但也有差别,如:结合上面的染色体示意图思考:若某基因位于果蝇的性染色体上,有哪些可能性?相对应的基因型(用B、b表示)如何表示?完成表格。
摩尔根提出假说与演绎推理的拓展(1)提出假说,进行解释上述两种假设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设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
为了验证假设,摩尔根设计了多个新的实验,其中有一组实验最为关键,即白眼雌果蝇与亲本红眼雄果蝇交配,最后实验的结果和预期完全符合,假设1得到了证实。
图解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X w X w×X W YX W X w X w Y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X w X w×X W Y WX W X w X w Y W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假说—演绎法(1)步骤: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其中需要注意,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测结果属于“”,操作验证实验获得实际结果属于“”。
由于具有验证过程,所以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正确。
2019高考生物二轮练习精品学案:专项17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师版)考纲浏览伴性遗传(Ⅱ)。
课前预习【一】萨顿的假说【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过程及现象P:红眼〔♀〕×白眼〔♂〕→F 1:红眼〔♀和♂〕F2:3/4红眼〔♀和♂〕、1/4白眼〔♂〕。
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的。
2、实验现象的解释〔见下图〕。
3、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4、基因的相对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思考: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如小麦、玉米等。
【四】伴性遗传1、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隐性遗传)(1)相关表现型及基因型(2)遗传特点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病。
③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3、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1)患者的基因型①女性:X D X D和X D X d。
②男性:X D Y。
(2)遗传特点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②具有世代连续的现象。
③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
课堂讲解考点一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1、染色体类型〔见下图〕2、性别决定:⑵决定过程〔以XY型为例〕〔见下图〕⑶决定时间:精卵细胞结合时。
例1、(2018·太原调研)下图所示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是同源区段,该部分的基因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互为等位,Ⅱ1和Ⅱ2片段是非同源区段,该部分基因各自独立。
那么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Ⅰ片段上基因决定的相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比例一定相同B、Ⅱ1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家族遗传中表现为直系男丁的一脉相传C、减数分裂过程中,X和Y染色体上的Ⅰ片段之间能发生交叉互换D、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图中的Ⅱ2片段规律总结XY染色体上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遗传特点(1)在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由于X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该区段上基因的遗传是伴性遗传,且属于限雄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
课时3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课标要求核心考点 五年考情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2022:海南T18(5)、河北T8A 、江苏T11;2021:江苏T24(1)(2)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通过伴性遗传的杂交实验,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及遗传规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2023:江苏T23(3)、海南T18、北京T4、山东T18、浙江6月T18、广东T16、新课标T34、浙江1月T25;2022:湖南T15、山东T22、广东T19、全国乙T6、浙江6月T28(3)(4)(5)、海南T18(1)、北京T4、河北T7;2021:山东T6和T17、广东T20(1)、辽宁T20、浙江1月T24; 2020:浙江7月T28、江苏T32; 2019:全国ⅠT5、浙江4月T31命题分析预测 1.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很少单独考查,常与细胞分裂、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
伴性遗传常与遗传规律、可遗传变异相结合,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2.预计2025年高考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还将集中在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上。
另外,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也将是一个命题热点考点1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和证据学生用书P1461.萨顿的假说比较项目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3]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4]形态结构相对稳定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5]父方,一个来自[6]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7]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8]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实验)(1)研究方法:[9]假说—演绎法。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为纯合子B.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杂合子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4为纯合子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1为杂合子上述杂交实验结果表明:①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他的上述假说是正确的。
萨顿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摩尔根的科学发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的发现又为萨顿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如:X与Y,Z与W,其余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ZW型。
X与Y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同源染色体。
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
对于鸟类等,雄性为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如XX的蝌蚪在色体上”的假说。
现象;②患者中________;③女患者的__________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
佝偻病。
现象;②患者中________________;③男患者的________________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
染色体上,无显隐性之分,患者后代中____________,女性全正常。
简记为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性染色体的活动规律与常染色体是一致的,也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上述图解中,我们只写了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XX、XY,其实,在减数分裂时,还有常染色体同时+XX→22+X(卵);44+XY→22+X(精子)或22+Y(精子)。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定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为了鉴定下图中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缘关系,的是(的常染色体DNA染色体DNA染色体DNA染色体DNA和白眼(a)由位于X染色体上Ⅰ区段(与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B)和截毛(b)由X和Y染色体上Ⅱ区段(同源区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突变型都是隐性性状。
第16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一、考纲要求:伴性遗传(Ⅱ)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Ⅰ)。
实验: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二、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2.说出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5列出遗传病的类型、特点、发病原因。
6.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7.概述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方法。
8.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特点分析,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和解答遗传系谱图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归纳与概括、推理和逻辑分析能力。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及遗传方式,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依据实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类型。
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2.教学难点:依据实验,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掌握利用系谱图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关系。
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与证据(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萨顿的假说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拓展探究)(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研究过程①观察实验(摩尔根先做了实验一,紧接着做了回交实验二)②⎩⎪⎨⎪⎧F 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F 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的表现型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③提出假说,进行解释④演绎推理,验证假说摩尔根依次做了实验一和实验二之后提出假说1,从而合理地解释了实验一和回交实验二。
学案3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与人类遗传病(课内探究案)班级姓名编选:严翠萍审核:王春花时间:2014、09、01【学习目标】1.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总结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2.利用伴性遗传的方式及特点解决遗传系谱图问题,并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探究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一、萨顿的假说(判断正误)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4.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填空)1.实验过程及现象P 红眼(♀)×白眼(♂)↓红眼(♀、♂)F1↓F♀、♂交配1F2比例 3/4 1/42.实验现象的解释(用遗传图解表示)。
3.验证:摩尔根等通过方法验证了这些解释。
4.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思考】细胞内所有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哪些基因没有位于染色体上?【例题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思考】你判断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依据是什么?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眼色与性别有关吗?【归纳总结】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方法是什么?【对应训练1】(2013·山东理综)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迁移应用】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
人教生物必修2同步教案第3节伴性遗传明学习目标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基于对伴性遗传的认识,运用演绎推理,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对常见的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伴性遗传病,能够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学的预测。
3.运用伴性遗传规律,提出相关的优生建议,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聚焦·学案(一)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基础—自主学习[助读教材](一)伴性遗传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眼睛颜色的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1.人类的X、Y染色体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个基因,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所以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如红绿色盲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与子代表现(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连线]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1)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但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在医学上的应用: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1)鸡的性别决定(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微点拨:①无性别分化的生物,无性染色体之说。
②性别并非均取决于性染色体,有些生物如蜜蜂、蚂蚁等,其性别取决于是否受精及食物营养等,而有些生物(如龟、鳄等)的性别与环境温度有关。
教学设计情分析我所执教的班级为普通理科班。
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因此要以回归课本为主,理顺相关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经过前面相关内容的一轮复习已经较熟练的掌握了减数分裂和遗传规律的知识。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进行类比推理及假说演绎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但仍需要不断的提升,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可以帮助他们提升综合能力。
在理性思维方面,学生具有逻辑推理及分析能力,但对于较复杂的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不断通过多角度多情境进行理解和再用。
效果分析课程设计合理,课容量适中,授课内容及难度把握与普通班学生学情吻合。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展示的方法进行核心内容的展示,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问题讨论环节,学生在讨论展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规范答题的强化和落实,效果好。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落实,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伴性遗传一轮复习内容涉及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伴性遗传的特点两个主要内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部分通过萨顿的类比推理和摩尔根的假说-演绎过程最终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由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这就为学生进一步复习伴性遗传奠定了知识基础,这也是将二者进行合并复习的原因。
另外,学生可以借助对实验证据的分析和伴性遗传特点的推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这一科学思维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评测练习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I、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可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I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2、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亲本子代(B级)3.羊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已知某种羊的黑毛和白毛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教案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考纲要求] 伴性遗传(Ⅱ)。
一、萨顿的假说 [判一判]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示类比推理法。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4.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提示只含成对基因中的1个。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提示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思考] 类比推理与假说—演绎法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吗?提示类比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假说—演绎的结论是正确的。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 1.实验(图解)( √ ) ( × ) ( × ) ( × ) ( × )2.实验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思考]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提出者和证明者分别是谁?提示萨顿、摩尔根。
[解惑]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但基因不都位于染色体上。
如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的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原核生物细胞中的基因位于拟核DNA或质粒DNA上。
三、伴性遗传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类型、特点及实例(连一连)[解惑]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是控制性别的,如色盲基因。
- 1 -2.性别既受性染色体控制,又与局部基因有关。
3.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又存在于正常体细胞中。
4.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常染色体遗传正反交结果一致,伴性遗传正反交结果不一致。
考点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明1.细胞内的染色体(1)根据来源分为: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
(2)根据与性别关系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2.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分析(1)F2中红眼与白眼比例为3∶1,说明这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别离定律。
15 、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以及题型一、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的假说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体细胞成对成对配子成单成单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证明者:摩尔根。
(2)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果蝇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4)提出假说,进行解释①假说: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
②解释(5)验证假说:摩尔根等人通过测交等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些解释。
(6)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2.性别决定类型(1)XY型、ZW型:XX个体、ZW个体为雌性,XY个体、ZZ个体为雄性。
(2)染色体数目:(3)基因型决定性别(4)性别分化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例题】原产欧洲南部的二倍体植物喷瓜(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存在雌雄同株、雌株和雄株三种性别类型。
其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性别类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决定喷瓜性别类型的基因在遗传中遵循___________定律,此定律所涉及的事件发生在喷瓜的_____________过程中。
喷瓜的一个单倍体基因组和一个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条件下不存在aDaD基因型喷瓜的最可能原因是_。
(3)喷瓜的花冠形状有轮状和阔钟状两种表现型,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已知控制花冠形状的基因和控制性别类型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学案
课标解读
1.说明基因与染色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3.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4.掌握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解释现象、设计实验基础自主回扣
重难点解读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及实验证据
说出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区别:
判断正误: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 )
2.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
3.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
4.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
5.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都是自由组合的。
( )
例1: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 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概念: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1.性别决定方式:由性染色体决定。
XY型: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写出相关的染色体组成:男性女性
雄果蝇雌果蝇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研究条染色体?
例2: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染色体上也可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变式练习:零距离P54第3题
2..伴性遗传的特点(零距离P53)书写X b Y 与X B X B 、X B X b与X B Y的遗传图解
据特点连线
例3.零距离P54第5题:
三、常见图谱遗传方式的判断:先判显隐性。
后断类型(反证法)
指出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书写在图示下面)
例4:根据下面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世代个体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②可能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C .③可能是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D .④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变式练习:零距离P54变式训练2
四.综合应用:
例5.(2010·江苏高考)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
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本节总结: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遵循的遗传规律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双基自测
1.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的体细胞内一定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染色体上也可存在成对的等位基因
2.(2010·海南高考)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
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3..(2010·海南高考)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A.1/2 B.1/4 C.1/6 D.1/8
4.(2010年惠州模拟)如下图所示,为了鉴定男孩8与本家族的亲子关系,需采用特殊的鉴定方案。
下列方案可行的是
A.比较8与2的线粒体DNA序列
B.比较8与3的线粒体DNA序列
C.比较8与5的Y染色体DNA序列
D.比较8与2的X染色体DNA序列
5.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群体中所形成基因型
的种类不同,如图为果蝇XY染色体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若控制某性状的等位基因A与a位于X染色体Ⅱ区上,则
该自然种群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若等位基因A与a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与b位于X染
色体Ⅱ区上,则这样的群体中最多有________种基因型。
(3)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与a位于X、Y
染色体的同源区Ⅰ上(如图所示),则该种群雄性个体中最多存在________种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4)现有若干纯合的雌雄果蝇,已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可能
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Ⅰ区段),请补充下列实验方案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方案:
选取若干对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代(F1)中无论雌雄均为显性;再选取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其后代表现型。
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例5.(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伴X显性遗传
(3)1/12961/360
5.(1)5(2)15(3)4XAYA、XAYa、XaYA、XaYa(4)雌性个体为隐性雄性个体为显性①雌雄中均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②雄性个体为显性,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性状
2.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1)遵循的遗传规律
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②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其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2)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①有些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因而X b Y个体中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也能表现出来。
②有些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雄性个体之间传递。
③位于性染色体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是成对的,其性状遗传与分离定律相同,只是与性别相关联;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将性状表现与性别联系在一起描述。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雄果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个Y染色体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雌
果蝇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__条X染色体。
(2)已知红眼对白眼显性。
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F1代白眼果蝇都是雄
性。
甲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乙同学认为,果蝇眼色遗传不符合
基因的分离定律。
你赞成谁的观点:________(填“甲”或“乙”)。
(3)已知控制棒眼(E)和圆眼(e)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Y
染色体不含有相应基因)。
某同学做了两组“棒眼果蝇×圆眼果蝇”杂交实验,在得到F1
以后,这两组杂交实验的亲本及记录每一组亲本各自性别的资料不慎丢失。
观察发现F1
雌果蝇都是棒眼,试完成以下推断:
①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请
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
(不要求写出配子)
②若F1代雄果蝇既有棒眼又有圆眼,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
体上。
③若F1代雄果蝇都是________,则需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若F2代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若F2代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棒眼和圆眼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1)次级精母细胞 4
(2)甲
(3)①圆眼遗传图解(略)②X③棒眼圆眼果蝇都是雄性(或雌性都是棒眼果蝇)圆
眼果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或雌性果蝇既有棒眼也有圆眼)
P EE×ee X E X E×X e Y
↓↓
F1Ee X E X e X E Y
雌雄果蝇全为棒眼雌雄果蝇全为棒眼
故必须继续让F1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
F1Ee×Ee X E X e×X E Y
↓↓
F2EE Ee ee X E X E X E X e X E Y X e Y
雌性果蝇既有棒眼也有圆眼圆眼果蝇都是雄性
(2)由于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后代全是白眼雄果蝇,
故为伴性遗传,设红眼基因为A,白眼基因为a ,杂交试验图解为:
P X A X a×X A Y
↓
F1X A X A X A X a X A Y X a Y
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假设符合杂交结果,所以果蝇眼色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甲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