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范文1. 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个人和团体辅导服务。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
3.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通过面谈和观察,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扰,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4. 组织和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坊和讲座,培训学生的心理应对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5. 建立和维护与学生、教职员工、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建议。
6. 参与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协助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服务计划,推动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和提升。
7. 协助学生解决学习和人际关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适当的辅导和引导。
8. 与教职员工、家长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9. 参与和开展心理健康调研工作,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为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策略提供参考。
10. 参与学生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置工作,提供危机干预和紧急支持。
11. 熟悉心理咨询和心理测试工具的使用,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心理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潜力。
12. 积极参与个人和团队的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和更新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13. 配合学校的安排,完成其他与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相关的工作任务。
以上为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的一般职责范本,具体职责可能会因学校而有所差异。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在工作中要秉持专业、敬业的态度,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学生的需求和权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范文(2)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负责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士。
他们在学校中担任关键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影响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以下是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岗位职责:1. 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该能够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问题和困惑。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岗位职责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负责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包括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家长咨询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制定个别辅导计划:根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和问题特点,制定并实施个别辅导计划,通过专业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和理解,并教授一些心理调适和应对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 班级心理辅导:负责进行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包括开展班会、组织班级活动、解决班级矛盾和冲突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成长。
5. 协助学校管理工作:参与学校心理健康规划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档案和数据管理体系,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6. 与家长、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合作:与家长、教师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为学校和家庭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
7. 学习和提升专业素养: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学习和积累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提供基础和支持。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学校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职位,承担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责任和使命。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职责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教学、咨询、策划、评估等。
以下是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一些核心职责。
一、教学指导1. 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发展阶段和需求,设计和组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活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策划和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工作坊、心理测试等,通过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压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和自我管理者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心理咨询和辅导1. 提供个体咨询和辅导。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咨询技巧,能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对于需要更深入的咨询和治疗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师的帮助。
2. 开展群体辅导和团体活动。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辅导活动,通过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互相支持和分享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危机干预和紧急处理。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在学校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做出反应,并提供紧急的心理支持和干预,确保学生的安全和心理健康。
三、心理评估和记录1. 进行常规心理评估和记录。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记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辅导和帮助计划。
2. 分析和报告心理评估结果。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当能够对心理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编写专业的评估报告,并向学校领导和家长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推荐。
小学健康教师岗位职责〔共6篇〕第1篇: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1、协助学校制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和学年、学期心理辅导活动课课程方案。
2、负责师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3、负责心理咨询效劳。
为学生提供包括心理适应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智能开发心理问题等各种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开展性心理辅导效劳。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那么,为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4、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做好每次咨询记录、反应和跟踪研究工作。
5、组织开展教职工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
6、按规定时间值班,热爱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7、心理教师在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全面收集有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
8、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有关当事人的隐私。
9、对已经确诊或疑似的神经症和精神病病例,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申请转介。
10、负责心理咨询室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第2篇: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心理辅导活动课课程方案。
1、协助学校制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和学年、学期2、负责师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常识。
3、负责心理咨询效劳。
为学生提供包括心理适应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交往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智能开发心理问题等各种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开展性心理辅导效劳。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那么,为学生开展个别咨询。
4、负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做好每次咨询记录、反应和跟踪研究工作。
5、组织开展教职工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
6、按规定时间值班,热爱心理咨询、辅导工作,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7、心理教师在充分尊重来访者的前提下,全面收集有关当事人心理问题的资料,作为咨询、辅导工作的依据。
8、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泄露有关当事人的隐私。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范文一、岗位概述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岗位职责1.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包括心理课程设置、心理辅导工作计划等,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
通过这些活动,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3.开展心理评估和测试配合学校心理评价工作,开展心理测试,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4.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解答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6.配合班主任工作与班主任进行紧密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帮助和支持。
7.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专业素养。
并将培训所学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心理咨询能力和辅导技巧。
8.参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研究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三、任职要求1.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原理的基础,熟悉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
2.具备较强的心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准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3.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家长和教职员工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岗位职责
在德育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好德育领导的助手。
主要职责如下:
一、协助德育工作分管领导实施德育工作计划,设计并组织各项教育活动。
二、做好全校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地制定并且组织计划实施。
三、抓好学生思想情况调查,特别是心理素质情况了解,分析心里个案,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四、协助德育分管领导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特别是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五、做好与心理教育有关部门沟通与联系的工作。
六、开展学生的心理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建立好心理档案。
七、与德育室的同志一起,抓好学生常规管理。
八、做好家长学校中家长心理教育工作。
九、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十、做好对班主任心理辅导的专业培训和督导,组织班主任参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及考试,并协助德育处做好学校德育队伍的专业培训工作。
十一、完成领导分配的临时任务。
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一、引言心理健康教师是在教育机构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他们致力于提供学生心理健康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职责,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1. 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教师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他们会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社会背景等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活动,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培训。
他们还会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座谈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并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2. 心理辅导和咨询心理健康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会与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的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困扰,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此外,心理健康教师还会与家长和教师合作,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 心理评估和干预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
他们会运用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困扰和需求,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干预计划。
同时,心理健康教师会与相关专业人员合作,提供对学生的专业心理评估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获得最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4. 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中承担着处理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职责。
他们会及时辨别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如自杀念头、自残行为、严重的抑郁或焦虑等,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并协调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紧急处理。
心理健康教师会与学生交流、倾听、安抚,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和途径。
5. 心理健康团队协作心理健康教师通常是心理健康团队的一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
他们会与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生辅导员等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协调学校内外部资源,促进学校整体的心理健康环境的建设。
三、结语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岗位。
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一、岗位概述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中负责关注、支持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供咨询和心理支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职责。
二、学生心理健康评估2.1 个体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体化评估。
•通过个别面谈、测试和观察等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收集并整理评估数据,为个别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2.2 群体评估•分析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发现群体性心理问题。
•进行心理调查和统计,了解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来源和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和指导。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3.1 个体心理咨询•听取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提供积极聆听和理解。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协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调控能力。
3.2 群体心理辅导•组织学生心理辅导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支持。
•针对常见的心理问题,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课程。
•通过群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减轻其心理压力。
3.3 家长心理咨询•建立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渠道,了解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需求。
•为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的心理发展。
•组织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加强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四、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4.1 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信号,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对自杀、自伤、网络欺凌等危机行为进行危机干预和紧急处理。
•协助学生面对挫折和逆境,引导他们积极应对和克服困难。
4.2 心理危机预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学生心理纠纷的预警机制和心理危机干预流程。
•加强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合作,共同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危机。
五、心理健康促进与推广5.1 心理健康宣传•制定并推广相关心理健康宣传材料,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一、总则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二、基本原则1. 以德为先,注重师德。
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以生为本,关注成长。
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3. 整合资源,协同推进。
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要积极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协同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
4. 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要按照本指南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德育工作。
5. 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要不断总结德育工作经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持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 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德育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德育目标1. 总体目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以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2. 学段目标(1)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塑造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道德品质。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
一、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德育室工作精神的指导,每学期制定辅导计划并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二、贯彻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辅导课,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研究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适时开展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三、严格按照《心理辅导人员工作守则》开展辅导、咨询工作,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况。
四、积极参与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活动周,通过多种形式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五、通过心理辅导、咨询、访谈调查和心理测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六、协助处理学生行为、心理偏常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
七、开展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工作。
八、加强业务研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诲的科研能力。
积极总结辅导经验,探索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理想模式。
九、主动协助德育室开展工作,并对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小学教师岗位职责小学教师岗位职责1一、主要工作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校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营造心理教育的校园氛围;负责开展学校学生发展性和补救性心理教育工作,包括班级团体辅导、保健及心理选修课和心理咨询等。
也承担协助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各项工作,调节教师工作压力的任务。
二、具体任务1、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德育处工作精神的指导,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2、贯彻预防性心理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深入学生学习活动中,了解学生中心理问题倾向,适时地开展心理教育及宣传工作;3、严格按照《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开展咨询工作,热情接待学生、家长的来访咨询,认真处理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及其家长调节心理状况,并对心理偏常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鉴别;4、主动协助校德育处和各班主任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的专业意见;5、把握各种途径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全校老师和学生对心理健康常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觉察能力;6、每学年初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认真做好其管理和使用工作;7、协助处理学生行为、心理偏常事件,疏导处理;8、进行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工作,进行适当的辅导;9、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
承担心理辅导咨询方面的科研工作,积极总结心理辅导咨询经验,探索心理辅导咨询工作的'理想模式。
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1、严格遵守保密性原则,未经当事人许可,不得泄露或暴露当事人信息,以维护当事人权益。
2、坚持务实严谨的作风,不能夸大咨询的作用或自己的能力,必须承认自身能力的局限,对于自身能力范围之外的个案,要及时转介;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不应接受咨询任务,并妥善说明。
3、本咨询室对本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免费开放,咨询人员不得索取任何额外报酬和礼物。
4、以当事人为中心,坚持热情、真诚、尊重的态度,无条件接纳当事人。
小学心理教室工作制度一、总则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根据国家及地方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评估。
2.设立心理教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场所。
心理教室设有心理教师,负责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各班级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联络员,由班主任担任,负责本班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协助心理教师开展相关工作。
4.心理教师职责:(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4)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5)参与家长会和班主任会议,协助家长和班主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6)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情况,接受指导和监督。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每周有一课时。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自我认识、心理素质提升等。
2.心理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3.班主任协助心理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及时反馈学生心理状况。
四、心理健康测评与辅导1.心理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2.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心理教师要进行个体辅导,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3.对需要长期关注的学生,心理教师制定辅导计划,并与家长、班主任沟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心理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心理剧、心理运动会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岗位职责范文1. 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和观察,收集学生的心理信息,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和提供针对性的支持至关重要。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还要负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活动,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提高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此外,还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参与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活动,增强身心健康。
3. 提供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具体的学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提供个别心理辅导。
通过与学生单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内心感受,并针对具体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注意倾听、关怀和理解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4. 组织心理援助小组心理援助小组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心理援助小组的活动。
通过心理援助小组的集体讨论和互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心理援助小组还可以提供团体辅导和心理支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5. 协调家校合作心理健康辅导教师还需要与学校和家长展开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与教师合作,开展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
与家长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等形式,向家长沟通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供家庭心理支持。
6. 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处理学校心理危机处理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处理工作。
在学校发生重大事件或学生遇到困难或危机时,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需要及时响应,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实小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制度范文一、工作目标与职责1.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心理辅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工作,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解决问题的支持。
二、工作内容1.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和评估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2.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如个体辅导、小组辅导和班级辅导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
3.进行心理咨询,为学生提供倾听、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与家长和班主任合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跟踪和处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
三、工作规范1.保密原则: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问题进行保密,不得泄露学生的隐私。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职业操守: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准则,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4.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心理辅导的专业能力。
四、工作方法1.个体辅导: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问题。
2.小组辅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帮助他们学会倾听、合作和沟通。
3.班级辅导:参与班级的心理教育工作,帮助班级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和关系。
五、工作要求1.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
2.沟通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3.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团队合作能力:与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六、考核评价1.定期听取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辅导教师的评价和反馈。
2.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七、优化措施1.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估。
2.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专业要求与工作职责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心理教师是学校德育骨干教师。
为了进一步明确专职心理教师岗位职责,规范专职心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推动学校落实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要求与职责。
一、专业要求1.掌握搜集、整理和学习心理学相关新资料的方法。
2.具备设计教案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能力。
3.掌握心理测评与心理调查分析的技术,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4.具备建立心理档案的能力。
5.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诊断能力。
6.掌握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的技能。
7.掌握发展性心理训练的常用方法。
8.了解心理治疗的常用方法。
二、工作职责1.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阶段性、专题性年度工作总结。
2.负责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
3.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场所的日常管理。
4.定期组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参与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活动。
5.协助学校落实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方案,预防学生发生恶性事件。
6.组织和指导学校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7.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服务,建立辅导追踪档案,协助开展家长教育活动。
每周在心理辅导室值班不少于5小时。
8.每学年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月)活动;开展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制定教育辅导方案;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辅导。
9.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管理,及时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及活动成果展示。
10.负责做好相关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工作分析、分类归档和情况汇报工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职责范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是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开展、心理测量与评估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心理疾病干预与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下面是一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职责范本,供参考: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1. 制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与学校管理层协商和落实。
2.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主题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3. 开展心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4. 与班主任、学科教师合作,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计划,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 参与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和规范,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的开展1. 接受学生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和困扰,提供个人化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2. 建立个案档案,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跟踪,制定个别心理干预计划,提供持续的心理辅导服务。
3. 组织开展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
4. 组织开展家长心理辅导活动,提供家庭心理教育和支持。
5. 协助学校组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突发心理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干预,保障学生心理安全。
三、心理测量与评估工作的开展1. 使用合适的心理测量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
2. 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测评工作,帮助学校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3. 协助学校开展心理测量工作的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持,提升学校心理测评水平。
四、学生心理疾病干预与预防1. 与学校保健医生和特殊教育教师合作,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干预和辅导。
2. 参与制定学生心理疾病干预与预防方案,推动学校心理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3. 提供心理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心理老师岗位职责(3篇)心理老师岗位职责(精选3篇)心理老师岗位职责篇11、希望您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2、希望您表达流畅,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3、希望您具有心理咨询2年以上经验,胜任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学本科以上,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优先;4、希望您能够开展学生心理研究工作。
心理老师岗位职责篇21、热爱心理辅导工作,在分管处室的领导下,积极认真地负责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工作。
2、对师生辅导内容和有关的隐私严守秘密。
未经同意,有关资料不得外借。
3、心理教师要按时到岗接受学生来访、来信、电话、网络咨询,认真、及时进行记录。
4、心理教师要认真做好新生的入学心理筛查工作,填写心理档案,及时记录和处理发现的问题。
4、保持心理辅导室室内环境整洁、优美、舒心,定期更新环境陈设,营造温馨的空间。
5、做好台帐及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
6、爱护室内各项设备,定期进行检查,保持正常使用。
7、危机干预: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来访者有危害其自身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教师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向领导反映。
8、心理教师要注意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9、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对师生全面开放,提高“心理辅导室”的开放率和使用率。
10、进行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研究,为学校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对策和建议。
11、制定我校每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12、完成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13、参加各级教科研部门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
14、及时撰文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展,并向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的《工作动态》投稿。
15、负责腾讯、新浪微博的日常更行维护。
16、学生心理阅览室日常管理,包括图书购买、图书编码、图书维护、图书借阅等。
17、及时向班主任反馈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矫正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岗位职责
一、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学校德育室工作精神的指导,每学期制定辅导计划并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二、贯彻发展性心理教育为主的工作方针,上好每一堂心理活动辅导课,深入了解学生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适时开展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三、严格按照《心理辅导人员工作守则》开展辅导、咨询工作,认真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调节心理状况。
四、积极参与每学期一次的心理活动周,通过多种形式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五、通过心理辅导、咨询、访谈调查和心理测量,帮助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六、协助处理学生行为、心理偏常事件,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
七、开展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工作。
八、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能力。
积极总结辅导经验,探索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理想模式。
九、主动协助德育室开展工作,并对学校心理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木石镇峭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