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19.00 KB
- 文档页数:7
1 相似模型实验设计1.1模型相似比为了很好的模拟30101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过程及地表移动变形过程,确定合理的几何相似比是实验的首要问题。
本相似模拟实验模拟的岩层厚度为240~260m,选择1:200 几何相似比,模型高度为120~130cm,这样既可以很好的模拟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过程,还可以对地表移动变形过程进行模拟。
根据实验要求和相似原理,确定了模型的相似常数,具体如下(参数下标p 表示原型,下标m 表示模型):1.2模型制作以砂、石膏、碳酸钙为相似材料制作相似岩组,主要参考实际岩组内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通过配比试验确定各相似岩组的材料配比。
相似岩组的参数及材料配比如表1所示。
另外,用可塑含砂粘土模拟第四系底部粘土,用松散的干砂铺设底部粘土以上土层。
表1 相似岩组的参数及材料配比注:加水量为占总料量的百分比具体的制作方法如下:(1)每铺设一层相似岩组时,先根据相似岩组的尺寸和材料配比,确定各相似材料的用量,并加水搅拌均匀。
(2)底板整体铺设,顶板采用分层铺设,除煤层外每层厚度不超过2cm,必要时在挡板上画出标记线,以保证厚度均匀;(3)每层需压实,层面和断层面需刮平整,并均匀地撒入云母片,以模拟结构面并保证有较好的分层(界)效果。
(4)相似岩组铺设好后,及时拆下挡板,在通风的条件下干燥完全。
(5)用可塑含砂粘土铺设第四纪底部粘土,用松散的干砂铺设底部粘土以上土层。
(6)装图像检测点。
在煤层顶板以15cm的横向间隔,5cm或10cm竖向间隔布置监测点。
测点用φ0.5mm、长为20mm的大头针将黑白相间长10mm的矩形硬纸片锚固在模型表面。
1.3模型的构建模型实验选取3m 平面应力模型架模型的设计高度为1300mm,设计模型尺寸3000×1300×200mm,基岩厚度905mm,松散层厚度370mm。
根据地质资料和岩石的力学参数,设计模型的层位分布。
实验现象和数据采用拍照、素描、测量、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采集,实验测试方法如图2所示。
人造鸡蛋制作实验报告摘要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成功制作出了人造鸡蛋。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并利用合成酶和其他辅助材料,将一种合成物转化为与真实鸡蛋相似的产品。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制作的人造鸡蛋在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与真实鸡蛋相近。
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传统的鸡蛋供应已经不足以满足全球人口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造鸡蛋的制作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课题。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尝试通过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的方法,制作出与真实鸡蛋相似的人造鸡蛋。
材料与方法材料- 蛋白酶:用于将合成物中的蛋白质转化成鸡蛋蛋白- 鲁米蛋白:作为合成物的主要成分之一- 胆固醇:用于增加人造鸡蛋的黄色部分- 食用染料:用于模拟鸡蛋的外观颜色- 十二烷基硫酸钠:用于增加人造鸡蛋的泡沫性质方法1. 准备合成物:将鲁米蛋白与胆固醇在一定比例下混合,加入适量的食用染料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2. 加入蛋白酶:将合成物中加入适量的蛋白酶,并进行搅拌反应,保持适当的反应时间。
3. 过滤与清洗:将反应混合物通过过滤纸进行过滤,然后用适量的水清洗得到的固体颗粒。
4. 干燥与冷冻:将得到的固体颗粒放入低温冷冻器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冷冻,然后将其从冷冻器中取出并进行干燥处理。
5. 研磨与成型: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研磨处理,然后使用成型机器将其制成和真实鸡蛋相似的形状。
6. 包装与保存:将制作好的人造鸡蛋放入适当的包装袋中,并进行密封保存。
结果与讨论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操作,我们成功制作出了人造鸡蛋。
人造鸡蛋的外观呈现出与真实鸡蛋相似的颜色和形状,非常接近真实鸡蛋。
在口感上,人造鸡蛋的质地与真实鸡蛋相近,具有类似的弹性和细腻的口感。
同时,我们也对人造鸡蛋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其蛋白质、胆固醇和维生素等成分与真实鸡蛋相当,能够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然而,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一些局限性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与真实鸡蛋相比,人造鸡蛋中的营养成分可能并不完全相同,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实验名称:模拟下雨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下雨的形成原理;2. 掌握模拟下雨实验的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下雨是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在一定条件下降落到地面上的自然现象。
实验模拟下雨,主要是通过模拟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过程,使水滴从空中落下,形成模拟下雨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装置:透明塑料瓶、吸管、气球、水、肥皂水、酒精灯、火柴、剪刀、细线等;2. 实验用品:记录本、铅笔、秒表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透明塑料瓶剪去瓶盖,保留瓶身;(2)将气球吹大,用细线将气球固定在塑料瓶瓶口;(3)在塑料瓶内加入适量的肥皂水,使肥皂水均匀分布在瓶底;(4)用酒精灯点燃火柴,将火柴插入塑料瓶底部,使火柴燃烧,产生水蒸气。
2. 实验操作(1)观察火柴燃烧产生的热量使肥皂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逐渐上升至气球处;(2)当水蒸气达到气球时,气球膨胀,压力增大;(3)观察气球从瓶口逐渐下降,水滴从气球表面滴落,形成模拟下雨的效果;(4)记录实验现象,包括水滴大小、下落速度、持续时间等。
3. 实验结束(1)关闭火柴,停止实验;(2)将气球放回原位,整理实验器材;(3)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到火柴燃烧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上升至气球处,气球膨胀,压力增大,气球逐渐下降,水滴从气球表面滴落,形成模拟下雨的效果。
2. 实验结果分析(1)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与实际下雨过程相似,证明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2)实验中水滴大小、下落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与实际下雨情况有一定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装置和实验条件限制所致。
六、实验总结本次模拟下雨实验成功模拟了下雨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了解了下雨的原理,掌握了模拟下雨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我们在实际下雨过程中,水滴大小、下落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探究。
云磷集团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体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作者:蔡彬亭李小双来源:《科技与企业》2013年第03期【摘要】以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号坑口东采区+2150水平缓倾斜中厚磷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庆大学资环学院矿山压力平面应力相似模试验台,进行了相似模拟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配比试验研究。
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为云南磷化集团晋宁磷矿6号坑口东采区深部矿体或类似条件下的矿山地下开采的相似模拟试验奠定基础。
【关键词】缓倾斜薄至中厚磷矿床;相似材料;配比试验1.引言由于采矿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采矿工程力学问题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各矿山的开采技术复杂多变,有些问题单凭计算机数值模拟还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并不能完整准确的反映具体条件与采矿过程中由于采动而引起的岩层运动,所以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凭借在反采动过程中岩层运动的准确可靠方面的优势,依然在采矿工程研究过程占据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相似材料模拟技术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则能弥补计算机模拟的不足。
在我国矿业研究过程中,物理相似模拟研究依然在各科研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煤炭、金属矿山和非金属矿山及水工系统已完成大量相似材料试验成果,在实际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已充分证明了这种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材料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是根据一定的相似原理对特定工程地质问题进行缩尺研究的一种方法,主要用来研究各种建筑物及其地基、高边坡、地下洞室和采场等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形态、稳定安全度和破场、机制等。
这些模型可定性或定量地反映天然岩体受力特性和与之相联系的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可与数学模型相互验证。
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比较全面真实地模拟复杂的地质构造,发现一些新的力学现象和规律,为建立新的理论和数学模型提供依据[1-5]。
相似材料对模型试验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要获得一种能够全面、正确反映原型物理力学性能的相似材料非常困难。
因此,国内外许多从事结构模型试验的单位和个人,都把相似材料的研究作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和过程。
2. 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岩浆喷发的现象,加深对火山喷发过程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实验原理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高温、高压的岩浆沿着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发。
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利用热水加热酒精,使酒精挥发产生蒸汽,增加烧瓶内部压力,从而使酒精液体喷出,模拟岩浆喷发的过程。
三、实验器材1. 烧瓶(2只)2. 单孔胶塞(1个)3. 双孔胶塞(1个)4. 玻璃管(2支)5. 大烧杯(1只)6. 酒精7. 热水8. 红墨水9. 秒表四、实验步骤1. 组装仪器:将烧瓶、单孔胶塞、双孔胶塞、玻璃管按图示连接好,确保装置的气密性。
2. 准备实验材料:在大烧杯中加入约1/2体积的热水。
3. 向下面的烧瓶中加入约2/3体积的酒精,再滴入几滴红墨水,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4. 将盛有酒精的烧瓶放入热水中,观察上面烧瓶中的现象。
5. 记录实验过程中酒精液体喷出的时间、喷出液体的颜色变化、喷出液体的形状等。
6. 实验过程中可以稍微上下移动下面的烧瓶,使液体连续喷出,观察喷出液体的变化。
五、实验现象1. 酒精液体在热水中受热,开始挥发产生蒸汽。
2. 随着蒸汽的产生,烧瓶内部压力增大,酒精液体喷出。
3. 喷出的酒精液体颜色为红色,形状类似岩浆喷发时的岩浆。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酒精液体喷出时间:30秒2. 喷出液体颜色变化:红色3. 喷出液体形状:类似岩浆喷发时的岩浆分析:实验过程中,酒精液体在热水中受热挥发产生蒸汽,使烧瓶内部压力增大,从而使酒精液体喷出。
喷出的酒精液体颜色为红色,形状类似岩浆喷发时的岩浆。
这说明实验成功模拟了岩浆喷发的过程。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模拟了岩浆喷发的过程,加深了对火山喷发原理和过程的认识。
实验结果表明,热水加热酒精可以产生蒸汽,增加烧瓶内部压力,从而使酒精液体喷出,模拟岩浆喷发。
此外,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喷出的酒精液体颜色为红色,形状类似岩浆喷发时的岩浆,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成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甲醛的合成原理及过程;2. 掌握甲醛合成仿真实验的操作步骤;3. 熟悉仿真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4.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对甲醛合成工艺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甲醛(化学式:HCH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
甲醛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银法、铁钼法、酶法等。
本实验采用银法合成甲醛,其反应原理如下:\[ \text{CO} + 2\text{H}_2 \xrightarrow{\text{Ag}, \text{催化剂}}\text{HCHO} + \text{H}_2\text{O}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率。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1. 仿真实验软件:ChemCAD;2. 反应釜:1L;3. 催化剂:银催化剂;4. 反应物:一氧化碳(CO)、氢气(H2);5. 辅助设备:温度计、压力计、流量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打开ChemCAD软件,新建一个项目,选择“化学反应”模块;2. 在反应模块中,添加反应物CO和H2,添加催化剂Ag;3. 设置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用量等;4. 运行仿真实验,观察反应过程;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以下数据:- 反应时间:3小时;- 反应温度:150℃;- 反应压力:1.5MPa;- 催化剂用量:5g;- 甲醛产率:90%。
2. 结果分析(1)温度对甲醛产率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温度对甲醛产率有显著影响。
当温度低于150℃时,反应速率较慢,甲醛产率较低;当温度高于150℃时,反应速率加快,但甲醛产率下降。
因此,实验中选取150℃作为最佳反应温度。
(2)压力对甲醛产率的影响压力对甲醛产率的影响与温度相似。
在实验中,选取1.5MPa作为最佳反应压力。
(3)催化剂用量对甲醛产率的影响催化剂用量对甲醛产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中,选取5g催化剂作为最佳用量。
第1篇一、实验背景水晶,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矿物,以其独特的透明度和光泽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近年来,随着科学教育的普及,许多家庭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进行水晶种植实验,以此作为寓教于乐的科学活动。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制材料,模拟水晶的生长过程,观察其结晶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水晶的基本性质和生长过程。
2. 通过实验,掌握水晶种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4. 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实验材料1. 水晶粉:市售水晶粉或自制水晶粉(可选用食盐、硼砂等作为替代品)。
2. 晶种:天然水晶或市售晶种。
3. 透明玻璃杯或塑料杯:用于种植水晶。
4. 开水:用于溶解水晶粉。
5. 温度计:用于测量水温。
6. 搅拌棒:用于搅拌水晶粉。
7. 计时器:用于记录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将所有实验材料准备齐全,确保水晶粉和晶种的质量。
2. 溶解水晶粉:将适量水晶粉倒入透明玻璃杯中,加入开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直至水晶粉完全溶解。
3. 冷却溶液:将溶解好的水晶粉溶液放置一旁,等待其冷却至45度左右。
4. 放入晶种:当溶液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将晶种轻轻放入溶液中,注意不要扰动溶液。
5. 观察与记录:将装有溶液和晶种的杯子放置在温暖、避光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水晶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6. 继续观察:持续观察水晶的生长,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情况。
7. 结晶完成:当水晶完全结晶后,将其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观察其最终形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晶过程:实验过程中,晶种逐渐在溶液中生长,形成晶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增大,直至完全结晶。
2. 生长速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晶的生长速度受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温度适宜、避光的环境有利于水晶的生长。
3. 晶体形态:结晶完成后,观察到的晶体形态与天然水晶相似,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和光泽。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成功模拟了水晶的生长过程,了解了水晶的基本性质。
第1篇一、实验概述本次生物仿生实验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界中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探索仿生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潜力。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结构,如荷叶的自洁特性、章鱼触手的灵活性、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等,分别进行了仿生设计与实验验证。
二、实验目的1. 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特性和功能。
2. 探索仿生技术在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仿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原理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结构、功能及其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和设计的一门学科。
本次实验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结构仿生:模仿生物的物理结构,如荷叶的自洁特性,用于开发新型自清洁材料。
2. 功能仿生:模仿生物的功能特性,如章鱼触手的灵活性,用于设计高性能机器人。
3. 原理仿生:研究生物的生理机制,如蝴蝶翅膀的色彩变化,用于开发新型显示技术。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荷叶自洁特性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荷叶表面结构的材料。
- 测试材料的自洁性能,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2. 章鱼触手灵活性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章鱼触手的柔性材料。
- 测试材料的灵活性,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3. 蝴蝶翅膀色彩变化仿生实验:- 设计并制作模拟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材料。
- 测试材料的色彩变化性能,与普通材料进行对比。
- 分析实验结果,优化材料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荷叶自洁特性仿生实验:- 模拟荷叶表面结构的材料在自洁性能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自洁效果。
2. 章鱼触手灵活性仿生实验:- 模拟章鱼触手的柔性材料在灵活性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触手的适应性。
3. 蝴蝶翅膀色彩变化仿生实验:- 模拟蝴蝶翅膀色彩变化的材料在色彩变化性能方面表现出良好效果,优于普通材料。
- 通过优化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了色彩变化的速度和范围。
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详细版)报告编号:3b7eda59-9b33-49eb-84b7-a4f100f45db2原文字数:40,150检测日期:2015年08月11日检测范围: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CCPD)、中国学术网页数据库(CSWD)检测结果:一、总体结论总相似比:4.00% (参考文献相似比:0.00%,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4.00%)二、相似片段分布注:绿色区域为参考文献相似部分,红色区域为其它论文相似部分。
三、相似论文作者(举例6个)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作者四、典型相似论文(举例69篇)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10.86%PET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式的实现学位论文孙广彬郑州大学200320.86%胸-头脉搏波传导时间测量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姬军第四军医大学200630.86%心电信号的计算机识别分析及应用学位论文周静山东大学200440.86%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赵耀郑州大学2007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50.86%基于USB接口的虚拟频谱分析仪实现学位论文黄志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60.86%ECG参数检测算法的研究学位论文白帆北京交通大学200970.86%生物体电磁兼容研究—磁刺激对大鼠心电的影响学位论文常斌天津大学200680.86%硅基单反应腔PCR生物芯片的设计与制作学位论文刘大震大连理工大学200490.86%基于工控机的小型汽轮机监视系统学位论文陈岭江南大学2008100.86%手工拍发莫尔斯码的自动译码系统设计学位论文霍建辽宁科技大学2007 110.86%高速旋转试验台压力温度测试仪设计研究学位论文鲁春强南京理工大学2008 120.86%可穿戴远程医疗系统用户端的硬件研究学位论文王景灿重庆大学2008 130.86%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学位论文贾志平北京交通大学2006 140.57%基于TCP/IP协议的门禁控制系统设计学位论文戴曰梅合肥工业大学2007 150.57%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曹睿北京交通大学2007点击查看全部举例相似论文五、相似论文片段(共7个)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六、全部举例相似论文作者(共6个)序号作者典型片段总相似比剩余相似比1赵耀0.86% 3.14% 2钟志鑫0.57% 3.43% 3曾剑0.57% 3.43% 4霍建0.57% 3.43% 5鲁春强0.57% 3.43% 6夏青0.57% 3.43%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七、相似论文(举例69篇)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10.86%PET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式的实现学位论文孙广彬郑州大学200320.86%胸-头脉搏波传导时间测量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姬军第四军医大学200630.86%心电信号的计算机识别分析及应用学位论文周静山东大学200440.86%心电信号自动分析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赵耀郑州大学200750.86%基于USB接口的虚拟频谱分析仪实现学位论文黄志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60.86%ECG参数检测算法的研究学位论文白帆北京交通大学200970.86%生物体电磁兼容研究—磁刺激对大鼠心电的影响学位论文常斌天津大学200680.86%硅基单反应腔PCR生物芯片的设计与制作学位论文刘大震大连理工大学200490.86%基于工控机的小型汽轮机监视系统学位论文陈岭江南大学2008100.86%手工拍发莫尔斯码的自动译码系统设计学位论文霍建辽宁科技大学2007 110.86%高速旋转试验台压力温度测试仪设计研究学位论文鲁春强南京理工大学2008 120.86%可穿戴远程医疗系统用户端的硬件研究学位论文王景灿重庆大学2008 130.86%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学位论文贾志平北京交通大学2006 140.57%基于TCP/IP协议的门禁控制系统设计学位论文戴曰梅合肥工业大学2007 150.57%滚转角误差测量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曹睿北京交通大学2007 160.57%汽车防撞预警系统学位论文贾楠太原理工大学2010 170.57%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研究及其检测系统开发学位论文田爽南开大学2010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180.57%基于GPRS的配电网远程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徐岸柳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190.57%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学位论文钟志鑫重庆大学2005 200.57%肌电引导仪的设计学位论文朱显武浙江大学2006 210.57%便携式电磁辐射检测仪的研制与测试期刊论文马晓琳 等军械工程学院学报2010 220.57%光后向散射式烟尘在线测量样机的研制期刊论文李霖峰 等光学仪器2008 230.57%基于RFID技术的短信防盗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夏青河北大学2013 240.57%激光干扰诱偏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李彦玫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50.57%浅谈水利工程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赵培培 等科技致富向导2013 260.57%基于C51的香菇大棚温控系统的实现期刊论文王华 等科技致富向导2013 270.57%51单片机的入门及简单应用期刊论文李森 等科技与生活2010 280.57%人体心电信号的采集与压缩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熊颖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 290.57%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多功能心电图仪的设计学位论文曾剑东南大学2008 300.57%基于LabVIEW的心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史利杰合肥工业大学2007 310.57%小区车辆进出无线门禁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期刊论文于薇 等科技与生活2010 320.57%船舶液舱晃荡模拟系统研发学位论文王剑楠浙江海洋学院2014 330.57%基于CAN总线的中波发射机温度监控系统学位论文何艳芬厦门大学2013 340.57%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宋慧超内蒙古大学2011 350.57%基于单片机的干燥器控制系统设计期刊论文朱钢 等仪器仪表用户2011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360.57%基于LabVIEW和USB接口数据采集器的设计期刊论文张青春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2 370.57%单片机控制的步进电机系统期刊论文徐静 等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8 380.57%非晶材料电特性测量和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学位论文王海洋兰州理工大学2009 390.57%基于蓝牙传输的脉搏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王景辉兰州理工大学2009 400.57%基于FPGA与PC机的地震动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管明波南京理工大学2008 410.57%纸浆纤维表面电荷检测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房孝涛山东轻工业学院2007 420.57%矩形线圈激励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学位论文曹雄恒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 430.57%小型自动称重式蒸散仪的研制学位论文周小蓉中国农业大学2004 440.57%基于流动电位法纸浆Zeta电位检测方法的研究学位论文张继宾山东轻工业学院2003 450.57%智能数字电子水平仪机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张玉华青岛科技大学2003 460.57%螺栓扳手测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位论文楚建军中南大学2007 470.57%脉图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学位论文王艳苹山东大学2006 480.57%移动机器人完全遍历系统研究学位论文刘奎东南大学2006 490.57%高速旋转火箭发动机内置动态参数记录仪设计学位论文胡慧慧南京理工大学2006 500.57%基于地震动传感器的人员车辆探测系统学位论文谢仕强南京理工大学2006 510.57%高精度光纤光栅传感解调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李林燕山大学2006 520.57%睡眠呼吸暂停监视仪的研究与实现学位论文辛海琴太原理工大学2008 530.57%双环境信息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识别算法的研究学位论文王忠林南京理工大学2007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序号相似比相似论文标题参考文献论文类型作者来源发表时间540.57%头盔冲击试验台传感器与信号调理模块的研究学位论文魏婉华湖北工业大学2007 550.57%基于CDEGS的变电站接地网腐蚀诊断研究学位论文刘冉山东大学2014 560.57%基于GPRS的电气设备监控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卢兰素河北冶金2014 570.57%基于虚拟仪器的高精度压力信号放大系统设计期刊论文刘魁方 等电子科技2013 580.57%便携式固体火箭发动机测试系统设计学位论文肖鹏南京理工大学2009 590.57%基于热电偶的爆炸温度场存储测试技术研究学位论文李幸南京理工大学2009 600.57%混合动力车电源系统监测及CAN总线通信期刊论文王明坤 等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3 610.57%在线智能重量测量仪的设计期刊论文杨兴满 等微计算机信息2007 620.57%基于VI的载流子迁移率测试系统的研制学位论文汤震汕头大学2011 630.57%光谱电化学微电流检测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范满红西北师范大学2012 640.57%材料试验机的数字化改造学位论文于旭光山东大学2006 650.57%基于微震技术的田野文物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学位论文张涛西安科技大学2012 660.57%基于ARM的便携式心电仪的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刘麟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 670.57%WE-30型液压摆锤式材料试验机的数字化改造学位论文梁亮中国海洋大学2011 680.57%双钳口式杆塔接地电阻测量仪的研制学位论文喻琰华中科技大学2013 690.57%基于无线网络的塔机集群控制系统研究学位论文陈帮浙江工业大学2010查看全文报告请点击说明:11论文相似性检测报告1.总相似比≈送检论文与检测范围全部数据相似部分的字数/送检论文总字数2.参考文献相似比≈送检论文与其参考文献相似部分的字数/送检论文总字数3.排除参考文献相似比=总相似比-参考文献相似比4.剩余相似比≈总相似比-典型片段总相似比5.本报告为检测系统算法自动生成,仅供参考。
刘征,等:基于数字散斑方法的相似材料模型变形和破坏特征45缩过程进行研究,直观准确地揭示了试件单轴压缩产生剪切破坏的机理。
(3) 通过本次实验验证了利用数字散斑方法行研究对象剪切破坏形式和位置的预测是可行的。
(4) 通过本次利用数字散斑方法研究相似材试件的变形和破坏特征验证了利用数字散斑方法研究保护层开采物理相似模拟采空区上覆岩层垮落、变形规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1] 高建新,周辛庚.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原理与应用[J ].力学学报,1995,27(6) :724-731.[2]王怀文,亢一澜,谢和平.数字散斑相关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 [J ].力学进展,2005,35(2) :195-203.[3]赵健.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及其在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4.[4] 王怀文,周宏伟,左建平,等.光测方法在岩层移动相似模拟实验中的应用[J ].煤炭学报,2006,32(3) :278-281.[5] 刘三钧,林柏泉,等.远距离下保护层开采上覆煤岩裂隙变形相似模拟[J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1,28( 1) :51 -55,60.[6] 左保成,陈从新,刘才华,等.相似材料试验研究[J ].岩土力 学,2004,25(11) :1805-1808.[7] 许家林,钱鸣高,马文顶,等.岩层移动模拟研究中加载问题的探讨[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1,30 (3) :252-255.[8] 王志国,周宏伟,谢和平,等.深部开采对覆岩破坏移动规律的实验研究[J ].实验力学,2008,23( 6) :503-510.(收稿日期:2016-12-15)作者简介:刘征(1991-),男,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矿山安全开采研究,Email :2538166552@ qq .com 。
第12届国际充填采矿大会在美国丹佛召开7 i 国际充填采矿界的盛会,主题为“充填采矿的实践与创新”的“第12届国际充填采矿会议”于2017年2月19日至! 22日在美国丹佛成功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赞比亚、芬兰、印度、南非j 等主要采矿国家的约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科生科研训练
相似材料模拟实验
姓名:胡立龙
学号: 0809040107
院系:土木与交通学院
班级:灾防08-1班
学时:
成绩:
实验目的:了解相似材料模拟掩饰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基本原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是采用与原理物理力学性质相似的材料,按一定的几何相似常数缩制成试验模型进行相应的目的的研究的一种试验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模拟覆岩采动过程,研究其变形破坏规律可以节省大量的观测费用,而且结果更加直观。
仪器设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
实验步骤:
1、了解配比变化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包括骨胶比、灰膏比和用水量的影响;
2、根据试验要求,按比例配比,制作模拟材料,选定并准备好适应的骨料,胶结料,水等,制作出不同配比的材料试件,并进行编号;
3、待试件干燥后,对试件进行强度测试,根据强度相似指标要求,选定相似材料,按表中形式记录好相似材料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参数;
4、根据模型尺寸,按每分层厚度计算不同配比材料的用量(层厚度为20mm)。
实验数据:1、工作面的设计长度200m,推进尺度130m,煤层埋深51m,煤层平均厚度5m,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层一次采煤深度5m,表1-1为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岩断厚度主要岩石容重(kg/m3)抗压强度风化段10-50 泥岩26 3-5
2、相似条件确定
(1)实验设备与材料:实验台尺寸200mm ×2000mm×2000mm ,实验材料:硅砂(Φ =0.1~0.35mm )、石灰、石膏、软木屑、四硼酸钠等; (2)主要相似 参数:αL =L H /L M ,L M -模型强度,L H -模型厚度 根据模拟工作面煤层厚度等参数,结合试验台几何尺寸,选几何相似常数αL =0.01;
(3)容度相似常数:αL =γH /γM ,γH -原型容重,γM -模型容重工作面不同岩段岩石平均容重为26kg/m 3,,石灰,石膏,硅砂试验材料平均容重为17kg/m 3,容重相似常数为αr =26/17=1.5; (4) 强度相似常数:α,-原型强度,-模型强度
砂岩
26 6-10 未风化软岩
带 60-100 泥岩 26 12 砂岩 26 3 硬岩带
110-240
砂质页岩
26 10-17 砂质页岩 26 10-40 煤
层
段
顶板
油页岩
22 20-23 泥岩 26 10-15 煤层 煤 15 3 底板 砂岩
26
25-65(多30左右)
泥岩
26 26-30
对自重加载实验模型,容重相似常数与强度相似常数之间应该是 关系。
据此强度相似常数
3、相似材料配比:根据强度相似条件要求,模拟原型各岩段不同岩性岩层强度的模型材料
强度见表1-2 原岩及材料强度
根据实验室实验材料的技术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特征,结合以往实验风格,选择砂为骨料,建筑用石灰、石膏为胶结材料进行材料配比实验,实验中水与材料比为1:9,以四硼酸钠为缓凝剂,缓凝剂在水中的浓度是1-1.5%,选择如下四种配比材料模拟不同岩性的岩层,4种
原型岩石强度Mpa 相似材料强度
Mpa
主要岩石
10以下
小于17
风化带泥岩、砂岩、未风化软岩段砂岩、
煤
10
17
风化带砂岩、未风化软岩段泥岩、硬岩
段部分砂质页岩、煤层顶板部分泥岩 20
33
硬岩段部分砂岩、煤层顶板部分浊页
岩、泥岩、煤层底板部砂岩、泥岩 30
50
硬岩段部分砂质页岩、煤层底板部分砂
岩
30以上
大于50
硬岩段部分砂质页岩、煤层底板部分砂
岩
相似模拟材料的配比及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3
4、模型制作
制作的模型为工作面走向剖面模型,墙角为0.,模型高度为70cm ,其中第四组松散层厚度8cm 。
风化带层厚度32cm ,岩层顶板岩层厚度2cm ,煤层厚度为5cm ,煤层深度51cm ,煤层底板岩段岩层厚度为14cm ; 分层材料用竖计算(20mm 为一个分层) 风化带体积 0.2⨯2⨯0.32⨯=0.00128m ³
风化带相似材料总重量 M=PV=0.00128⨯18=0.02304㎏ 相似材料配比为 硅:石灰:石膏:水=8:0.6:0.4:1 则有 8m+0.6m+0.4m+m=0.02304㎏ 得 m=0.002304㎏ 故风化带中所需硅砂 8m=8⨯0.002304=0.01843㎏;石灰 0.6m=0.0013824㎏;石膏:0.4m=0.0009216㎏;水:m=0.002304㎏ 20mm 分层材料用量计算 V=0.2⨯2⨯0.002=8⨯103-m ³ 分层材料总质量为 M=pv=18.0⨯8⨯103-=0.144㎏
配比
号 硅砂 石灰 水 容重(kg/m 3)
单轴抗压强度
(Pa ) 石膏
A 7 0.5 119 18.1 47-66 0.5
B 7 0.6 119 17.6 30-38 0.4
C 7 0.7 119 17.4 13-19 0.3
D 8
0.6
119
18.0
6-11
0.4
5、开采模拟
工作面从模型右边界35cm位置开切,向左推至左边界35cm位置停采。
考虑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对模型的材料强度的影响,参考时间相似常数,实验中模拟工作面推进速度2.4cm/h。
6、试验观测结果分析
(1)顶板岩层活动规律:模拟工作面岩层底板出现弯曲下沉、断裂、折面垮落。
随工作面继续推进,上方岩层也逐渐弯曲下沉,并出现离层、裂缝,从低向高层逐渐发展,随上覆岩层跨落,先垮落堆积的低位岩层被逐渐压实,并进一步破碎,出现同期跨落;
(2)“三带”分布特征
①垮落带:煤层顶板岩层,断裂裂缝密集,顺层开裂充分,煤层采出后,顶板自下而上逐层垮落;
②断裂带:底部靠近垮落带的岩层,层间离层开裂明显,分层性好,垂直或倾斜裂缝发育,且变为断裂裂缝;
③弯曲带:岩层或岩层组中有垂直层面的开裂,但离层是闭合的,垂直裂缝相互独立,不连通;
(3)弯曲带中岩层的离层:由于各岩层岩性差异,物理力学性质不一,在相邻岩层弯曲变形过程中,在岩层交接处差生剪切应力并发生剪切变形。
当超过剪切强度时,造成剪切破坏,形成离层。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随开采空间扩大,伴随覆岩破坏,离层由下向上逐渐发展。
从层间剪切开裂、离层形成与发展、直至被压实闭合,离层得到完整的发展;
(4)实验模型在采厚5cm,相当于实际5m条件下,地表出现最大下沉值为1.1cm,相当于实际1.1m;
7 实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