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学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15
地理学中的人文地理和地理环境保护一、人文地理1.人文地理的概念: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迁移、居住、经济活动、文化、政治等方面。
2.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人口地理:研究人口的分布、密度、增长、迁移等。
–城乡地理:研究城市和乡村的分布、形态、功能、发展等。
–经济地理: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以及产业布局等。
–文化地理:研究文化现象的分布、传播、变迁以及与文化环境的关系等。
–政治地理:研究国家边界、政区划分、政治中心、国际关系等。
3.人文地理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
–定性分析:通过对地理现象的描述、解释,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空间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研究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和过程。
二、地理环境保护1.地理环境保护的概念:地理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了维护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和行为。
2.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理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保障人类福祉: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地理环境就是保障人类的福祉。
–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地理环境保护的措施:–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有关地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管。
–生态修复:对受损的地理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其自然功能。
–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防止资源过度消耗和浪费。
–环境保护: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应对:采取措施减缓气候变化影响,提高地理环境适应能力。
4.地理环境教育:加强地理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地理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习题及方法:1.习题:人文地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方法:回顾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列举出其主要研究方向。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总结【知识概览】【思维激活】1.怎样认识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的发展答案:2.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答案:可持续伦理观是在环境伦理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石。
而且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还必须改变不适宜的传统伦理观,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3.环境伦理观中的道德行为和缺德行为各有哪些?答案:4.怎样认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答案: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当然有些自然灾害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
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见下表:5.为什么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答案:地球表层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中。
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
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对流不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小,即平流层距地面越近。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备课资料〗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
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
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
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旅游规划与地理环境分析旅游是一项受人们喜爱的休闲活动,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美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规划一次顺利的旅行之前,我们需要对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保旅游的安全和顺利。
一、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地理环境是指某一区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因素的综合体。
对旅游者而言,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具有如下重要性:1.安全性: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旅游地的风险和安全情况。
比如,了解地质构造和地震频率可以避免选择地震多发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从而降低旅游风险。
2.气候:了解目的地的气候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旅游时间,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旅游,保障旅游的顺利进行。
3.景点分布:地理环境决定了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的分布,通过分析地理环境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体验。
二、地理环境分析的方法要进行地理环境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理数据,帮助我们了解目的地的地形、气候和景点分布等信息。
通过使用GIS软件,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更加直观地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
2.地图研究:地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工具,通过查看和研究地图,可以了解目的地的地形特征、水系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信息。
同时,地图也可以帮助规划旅游路线,选择合适的旅游景点。
3.资料收集: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旅游指南、旅游网站以及地方政府发布的资料来了解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情况。
这些资料通常包括目的地的自然气候、地质构造、景点介绍等内容,可以为我们进行详尽的地理环境分析提供参考。
三、地理环境分析案例:黄山以中国著名旅游胜地黄山为例,进行地理环境分析:1.地理特征: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中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之一。
它的地质构造属于火山岩地貌,拥有许多陡峭的山峰、深谷和清澈的山泉。
黄山还以其独特的云海景观闻名于世。
2.气候条件:黄山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内容选择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是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理研学旅行的内容选择应该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获得知识,增长见识,丰富学习经验。
以下是关于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选择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地理景点考察1.自然地理景观考察自然地理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岛屿、地貌地形等。
学校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景观进行考察,如黄山、长江三峡、西湖、泰山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了解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演变过程,同时也能感受并关心自然环境保护。
2.人文地理景观考察人文地理景观包括古城、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等。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方进行考察,如故宫、长城、颐和园、丽江古城等,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园林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人文地理景观的理解和认识。
二、地理实地调研1.地理气候调研气候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不同气候带的地区进行气候调研,感受和比较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对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2.地理植被调研植被是地球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不同地区进行植被调研,了解当地的植被类型、分布规律,掌握植被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意义。
三、地理资源实地考察1.自然资源考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不同地区进行自然资源考察,了解和感受当地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分布规律和利用方式,明白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2.人文资源考察人文资源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包括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一些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人文资源考察,了解当地的人文特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增加对不同地区的了解和认识。
【要点整理】高考地理旅游地理答题模板汇总,附高考地理备考知识必背——旅游地理部分专题归纳!【高频考点】一、旅游景观的类型、特点与观赏方法二、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三、旅游规划四、发展旅游的意义及旅游环境保护五、考查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旅游资源开发六、考查旅游开发评价和旅游环境保护七、考查旅游地的吸引力【旅游地理答题模板】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1)游览价值分析角度答题模板资源价值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集群状况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2)市场交通分析角度答题模板经济发展程度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3)基础设施分析角度答题模板服务设施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或不足) 环境承载力区内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2.旅游规划(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2)选择和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具体内容目的符合自身特点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如旅游动机、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年龄和身体等因素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合理、可行选择最佳路径尽可能选择最佳旅游路径。
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可能避免重复线路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
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景观丰富多样要充分展现旅游地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原则是:既做到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突出重点,避免雷同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不同的旅游资源特色注意劳逸结合安排游览日程时,要考虑身体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游程有一定的节奏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旅游质量获得最佳效果①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②根据景观特点,安排适宜的游览时间;③根据光照效果安排旅游线路;④充分考虑旅游者心理预期;⑤尽可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旅游活动高效和安全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乘兴而来,尽兴而归3.发展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世界地理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理地球是一个拥有广阔而多样化的地理环境的星球。
这些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旅游资源以及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亚洲地区拥有世界上最多样化且令人兴奋的旅游资源之一。
亚洲的地理环境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包括沙漠、山脉、湖泊和海洋。
例如,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以及泰国的普吉岛都是亚洲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这些景点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欧洲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欧洲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古迹和自然风景。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斗兽场以及英国的大本钟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欧洲还以其美丽的海滩、迷人的乡村和丰富的音乐艺术活动而闻名。
北美洲以其多样化的地理环境而闻名,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资源。
从美国的大峡谷和黄石国家公园到加拿大的洛矶山脉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这个地区的自然风景无处不在。
此外,北美洲还拥有世界级的城市,如纽约、洛杉矶和多伦多,这些城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文化和娱乐活动。
南美洲是一个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和巴西的伊瓜苏瀑布都是南美洲独特的旅游资源。
这个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世界闻名的节日,如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
南美洲的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非洲是拥有世界上最奇特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旅游资源的大陆之一。
从埃及的金字塔和肯尼亚的大型动物迁徙到南非的开普敦景区和摩洛哥的马拉喀什,非洲为游客提供了迷人的旅游体验。
除此之外,非洲还拥有壮观的自然风景,如塞舌尔的白沙滩和毛里求斯的珊瑚礁。
旅游地理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涉及到对旅游景点的地理特征和地理位置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旅游地理还关注旅游对地方社区的影响。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②科学价值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2.地理位置与交通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四、旅游景观欣赏(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①距离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②角度③动态: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一门学科。
在高中的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球的物理和人文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列举三个例子来总结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
1. 内陆干旱区内陆干旱区是那些年降水量低于蒸发量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
由于缺乏水分,该区域的资源和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在高中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这个区域的特点,包括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等。
在解决它们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利用技术和政策手段,如种植耐旱作物、开发人工湖泊、节水措施等。
2.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高中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比如气候变化、空气和水质污染、能源消耗过度等。
了解这些问题之后,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行动,如降低能源消耗、分拣垃圾、种植绿化等。
3. 农业和工业生产农业和工业生产是指在土地和水源条件良好的地区以及拥有足够劳动力和资源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地区进行相关经济活动。
在高中地理学中,我们学习了农业和工业活动的种类、优劣势和相应的管理方案。
我们需要掌握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趋势来了解人口迁移和就业问题,以推动经济增长和发展。
结论总结来说,高二会考的地理知识点涵盖了全球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大部分内容。
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学会思考和探索,发展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提高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自然环境的了解,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三个例子,高二地理课程还包括了其他很多知识点,比如自然灾害、人口迁移以及能源资源的利用等等。
这些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维护。
尽可能地减排、减少污染,促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地球的自然环境面前,人类注定是渺小的。
如果不重视保护和维护,最终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无法想象的。
大自然不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和敬畏。
选修三:旅游地理课标要求和重点知识1、问题: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答题:促进经济的发展,表现为成为当地经济的增长点,增加当地的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表现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当地的知名度促进环境的保护,表现为加强环境的治理,景点的修复等2、问题:旅游资源的内涵?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是在自然界中通过自然过程而形成的,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现象,主要由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处于相对重要的位置,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功能人文旅游资源,是在人类社会中通过历史过程而形成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或者是当代人建造的、具有旅游价值的各种设施,主要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构成的重要标志,更多的表现在教育性旅游方面的功能。
4、说出旅游资源的特性多样性:内容上的多样;空间分布的广泛非凡性: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可创造性:人文景观增加旅游功能和专门建设的旅游资源永续性:理论上可以永续;要适度开发和保护季节性:随季节而变化的特点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资源价值(非凡性、独特性;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2)资源的集群状况(数量、密度)和地域组合状况(类型: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3)地理位置与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方便的交通,能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4)客源市场(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源)(5)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6)旅游环境承载力6.保护我国世界遗产的重要意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世界自然遗产,代表着某一类地质地貌中最重要的历史演化过程,展示了我国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生物资源;世界遗产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参观浏览,能够领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绚丽的自然生态之美。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3旅游地理读背《选修3·旅游地理》1、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记忆)旅游者是主体、旅游业的服务对象;旅游资源是客体,旅游活动的基础;旅游业是中介体,连接率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纽带。
有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2、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条件: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3、旅游的基本类型分类依据分类内容按游览区域划分国内旅游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国际旅游跨国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按旅游目的划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五种。
备注:在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旅游。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游客,开始步入独家保健型和购物性旅游的行列4、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③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内容可以是观光度假、探亲访友、科技切磋、文化交流、采风问俗、宗教朝圣、体育竞技、狩猎考察、访医问药等)④旅游目的的娱乐性5、现代旅游的六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①食: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干净。
②宿:不用住太贵的饭店,因为出来主要是为了旅游,而不是睡觉,所以干净、舒适即可。
③行:选择游览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该处进得去,也出得来。
④游:一定要同导游配合好,才可领略更多乐趣和学到更多知识。
⑤购:在异地购买些物品,既有纪念意义,又是乐趣之一。
⑥娱乐乃人之常情。
特别提示:a、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绝大多数旅游者必须借助交通工具,才能实现旅游的愿望;b、“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c、“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主要途径;d、“宿”和“食”是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业必须满足的条件。
6、旅游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7、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①经济作用: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d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促进社会文化繁荣e 促进国民素质生活质量的提高;f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g促进文化交流。
三、各科选修课程的模块设置与内容简介(一)语文(代码YW):模块设置与内容语文选修课共有五大系列,每个系列下又设有几个内容不同的模块或专题。
选修一个模块,可得2学分,选修一个专题,则得1学分。
建议同学们在同一系列中只选其中一个模块或专题,若兴致尚高,则可再选修其它模块。
语文学科兼有工具性、人文性,既有实用性又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文科科类的、爱好文学与写作的和渴望扩展视野提高人文素养的同学,可多选修本学科的模块。
(二)英语(代码EG):模块设置与内容英语课的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
系列Ⅰ的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即模块1——模块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6个模块(即模块6——模块11)。
每个模块2个学分,每周4课时。
建议文、理科普通学生等外修英语模块6—8,完成学习后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
建议文科报考英语专业和文、理科对英语学习有较高兴趣、程度较高的学生选修英语模块9—11,完成后可以达以9级目标要求。
系列Ⅱ的课程为高中阶段的任意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选部分课程来学习,选修课程分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语言应用、欣赏三类课程,每类开设1—2门课程。
英语选修课不分系列,代码表示式为EGX6—A2(英语选修模块6的A2专题)(三)数学(代码SX):模块设置与内容●数学选修课程共分4个系列系列1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系列2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
系列1、系列2内容是选修系列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
系列3和系列4是为结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所涉及内容反映了某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打好数学基础,提高应用意识,有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系列3不作为高校选拔考试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学习的评价我们将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与记忆口诀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
高二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旅游地理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和影响。
地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旅游地理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本文将以高二地理知识点为基础,探讨旅游地理的关键概念和实践应用。
1. 自然地理环境与旅游自然地理环境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分布和类型。
例如,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自然景点如大峡谷、海滩和火山等都是由于地质和地貌的差异而形成的。
旅游者可以通过观赏自然景观来体验自然的壮丽和多样性。
2. 人文地理环境与旅游人文地理环境是旅游地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它包括人口、文化、历史遗迹等人文要素。
文化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旅游者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和文化遗产等来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独特性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世界上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如巴黎、罗马和伦敦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体验其独特的文化氛围。
3. 旅游发展与可持续性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地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突出。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一些旅游目的地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推行环保措施和保护文化遗产,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地的可持续性不仅关乎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后代子孙能否继续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4. 旅游地理的实践应用旅游地理不仅仅是地理学的学科领域,也是一个具有实践应用的综合学科。
旅游业是全球性的产业,它对经济、环境和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了解旅游地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旅游从业者和决策者而言至关重要。
旅游地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的评估和规划,以及旅游需求的变化等,为旅游相关工作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旅游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帮助我们了解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内容选择【摘要】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可以通过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来拓展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兴趣。
地理风光类研学旅行可以带领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壮美,地理环境类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发展和环境问题,地理气候类研学旅行则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资源类研学旅行使学生了解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地理文化类研学旅行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
这些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地理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意识,为今后深入学习地理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地理研学旅行、高中、意义、重要性、地理风光、地理环境、地理气候、地理资源、地理文化、提升兴趣、增强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1. 引言1.1 研学旅行的意义研学旅行是指学生通过旅行观察、实践和调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探究和研究社会人文与科学技术知识的一种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书本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加深对所学科目的理解和记忆。
研学旅行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沟通协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风光、地域文化、气候环境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研学旅行是一种融知识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研学旅行,学生可以在不断探索和体验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和提升。
1.2 地理学科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地理学科在高中课程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地理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地貌、气候、资源分布等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意识。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的内容选择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当地文化,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在确定研学旅行内容时,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地理知识点、当地文化特色、旅行路线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选择:1. 海洋科学之旅在这次旅行中,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可以前往海洋博物馆、海洋科技馆等地参观并体验科技展示,学生还可以乘船出海,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考察与调查,收集海洋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实验,更好地理解海洋生态系统。
2. 水资源研究之旅在这次旅行中,学生可以考察当地水资源调度和保护情况,可以前往水库、水文站、水土保持站、防洪抗旱指挥部等地点,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分析,更好地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3. 城市绿化研究之旅在这次旅行中,学生可以了解当地城市绿化建设情况,可以前往公园、植物园等地参观,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考察,重点关注城市绿化与生态环境、城市绿化与生产生活、城市绿化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4. 自然灾害研究之旅在这次旅行中,学生可以了解当地自然灾害(如水灾、地震、火灾等)发生的原因、预警、救援与防御措施等,可以前往气象局、地震局、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地调研,并参观灾害遗址、救灾物资仓库等地点,了解灾后重建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机理-结果”,研究其特点,探究应对策略等问题。
在这次旅行中,学生可以了解当地土地利用与管理情况,包括城市化进程、土地垦植、耕作方式、土壤利用等方面,可以前往土地部门、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地参观并调研,通过采集样本进行土地类型划分、质量检测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分析当地土地资源潜力、利用方式与局限性,分析农业发展与城市环境问题等。
总之,高中地理研学旅行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而且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思维、观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