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易 初 探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9
《周易》中的“易”字语义探微从语言学角度审视《周易》,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为了对“易”字的本义有一个更全面、更明晰、更准确的理解,主要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易”字字形、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礼记》《老子》《列子》等古籍的相关记载、从《易纬?乾凿度》“易有三义”的角度、从太极图的阴阳特点等五个方面对“易”字语义进行全面的追溯与探微。
最后得出结论:“易”字是“象形+会意”字,其最原始的意义为“运动与变化”,其他意义都是这个意义的延伸和发展。
标签:《周易》语言学易字语义《周易》为什么以“易”这个字来命名?这个“易”字最重要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才能正确理解这个极具神秘意义的“易”字呢?为了让大家对“易”字的本义有一个更全面、更明晰、更准确的理解,本文主要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易”字字形、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礼记》《老子》《列子》等古籍的相关记载、从《易纬·乾凿度》“易有三义”的角度、从太极图的阴阳特点等五个方面对“易”字的本义进行全面的追溯与辨析。
一、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易”字字形对“易”字语义进行追溯与探微“易”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有“”“”等写法(徐中舒,1981),金文则有“”“”等不同形状,“易”字金文中的“”字形最具有典型意义(李孝定,1965)。
金文中的“”字,是否是现在的“易”字呢?答案是肯定的。
“”字右边那个“O”形的圆圈,象征太阳,所以后人写“阳”字从“日”,古人可能已经隐约感觉到太阳中有黑子,所以就把太阳写成“日”字,并产生了“阳中含阴”的观点,后来因为受阳尊阴卑、扶阳抑阴思想的影响,人们就把金文的“”字立起来写,阳置于上位,阴置于下位,这就是后世所写的正楷“易”字的形象。
“”字中间那条“S”形的曲线,象征气的运动状态,它具有早期的象征天象变化的图画文字雏形,显示出天象阴晴的转变过程。
正是这条“S”曲线,突出而生动地强调了天象阴晴转变的意义,也是阴阳变化观和人类历史发展曲折进程的生动描绘。
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关键词:周易,朱熹,易学,宋代,学者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简介:摘要: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着易学着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宋代学者朱熹关于《周易》的易学研究本文内容:摘要: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 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 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着易学着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先从读《周易》原典开始。
他治学态度诚实,虽然对《周易》本义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但是面对学生提问,常作"不可晓"的回应。
但他执着于《周易》本是占筮书、卦爻辞本为占筮所用的观念,在释读有些爻辞时难免为其牵累,反而有违文王本意。
这是朱熹在《周易》研究中的一个失误。
关键词:朱熹;《周易》;本义;得失;On the Pros and Cons of Zhu Xi’s Study of The Book of Change在中国学术史上,朱熹以理学家着称。
然而在我看来,朱熹首先是一位易学家。
他的易学着作虽然以《周易本义》称名,然而《朱子语类》中与学生详解《周易》卦辞爻辞的记录,更展示了他对《周易》的深刻理解。
正是由于对《周易》的深刻理解,才使得他在理学研究上有非同寻常的建树。
他写过两首读书有感的诗,都是在做学问的源头上有了感觉之后的心境披露。
其中一首广为人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另一首知者可能少一些,其味却更浓:"昨日江畔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日中流自在行。
"一个做学问的人在贯通源流之时的一种喜悦之心,跃然纸上。
古——经——易——理-“卦气”说初探闻道国学风欲起易学起落几多秋中华沉浮五千年世人皆醒事自休“卦气”说是两汉易学的重要内容,“卦气”说中“卦”是指六十四卦,“气”是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及其所形成的四季节气。
“卦气”说是卦和历法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六十四卦和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候的相配。
“卦气”说的内容包括八卦“卦气”说、十二消息说、四正卦说和六日七分说等等。
“卦气”说渊源已久,但是直至西汉宣帝后,方因孟喜、京房等人倡导而兴盛,并发展影响至东汉、魏晋及隋唐,后又得到清儒的集辑、整理与疏释。
春秋至秦汉间,《易》学传承不绝。
《汉书·儒林传》载: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
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
及秦禁学,而《易》为卜筮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
汉兴,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
授东武王同子中,洛阳周王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
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征为太中大夫。
齐即墨成,至城阳相。
广川孟但,为太子门大夫。
鲁周霸,吕衡胡,临淄主父偃,皆以易大官。
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宽是田何的得意弟子,当他学成东归时,田何感叹说“易以东矣。
”丁宽“作易说三万言,训诂举大谊而已”。
丁宽传易给田王孙,田王孙有三个弟子:施仇,孟喜,梁丘贺。
宣帝时,孟喜起来自称其师田王孙临终传授给他“易家候阴阳灾变书”,但同门师友梁丘贺证为“诈言”,最终“上闻喜改师法,遂不用喜”。
孟喜生前和焦延寿有交往,所以当孟喜死后,焦延寿的弟子京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孟喜的弟子不肯承认。
“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皆祖田何,杨叔元,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党。
焦延寿独得隐士之说,不相与同。
”尽管如此,田何一系确实有“以阴阳说易”的痕迹,关于这一点,刘大钧先生在《“卦气”溯源》一文中已作详细说明:如田何弟子丁宽“从周王孙受古义”,在孟喜时代民间的高相以阴阳治易,“自言受于丁将军”;此外,田何的另一弟子王同,也和阴阳说易有关,其弟子杨何,是太史公司马谈的老师,司马谈言谈间颇重“阴阳”、“八位”、“四时”。
探究《周易》的人生社会价值观-《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其内容博大精深,中外研究易学的很多哲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企业管理人士等等,都从中得到过宝贵的智慧启迪。
易经中也包含着大量关于人生社会的价值追求和获得途径,这些观点熠熠闪亮,伴随着炎黄子孙走过了2000 多年的历程,对此做进一步的研究吸收,将帮助人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理清发展目标和方向,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走向光明的未来。
1 和谐在周易中,和谐是基本的价值观,并且其中包含丰富的和谐哲理,例如,在《彖传乾》中写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其意思就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在大自然的运行变化过程中,都能各尽其用,各得其所,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和谐的整体,进而推动万物的持续发展。
天人和谐作为万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
在周易中,宇宙被认为是秩序井然的有机整体,通常情况下该有机体以太极为本原,其中任何事物与他事物,甚至宇宙整体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在《系辞传》第九章中写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其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周易的和谐观。
当今社会,人和人,人和社会自然,富裕和贫穷,人的内心的不和谐现象比比皆是,周易的和谐智慧可以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序卦曰: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
对于一个好的管理者来说,在管理过程中,不能只管不养,也不能只养不管。
通常情况下,需要养中有管,管中有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更好地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养乃管理题中的重要之义。
在《益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其意思就是说损与益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果没有损,也就没有益。
2 顺应变化、主动变化《系辞上传》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退,变在其中矣。
在这系卦中,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行了清楚地阐述。
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变化过程中,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发展时,在这种情况下它到所能容载的极限,那么它必然通过变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质变。
242《周易》发祥地探源李桂祥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周易》的成书有着历史的延续性,当前通行本《周易》基本在西周初年成型,在战国初期之前进行过修改,从卦爻辞中的典故,卦爻辞中包含的关中方言与陕西的出土文物分析,其成书的主要地点应该以陕西为主,陕西是《周易》文化的发源地与传播源头。
关键词:周易;发源地;源头《周易》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自产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其产生初期,一直被权贵阶层们垄断着。
高亨在其著作里说:“其或文王、周公对于此书有订补之功欤?”[1]《周易》最早保存于周王朝统治者之手,为王室密典,它只被极少数人所有和掌握。
因此《周易》的传播也有非常明显的政治因素。
本文将从《周易》的产生,内容,传播途径以及出土文献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其发源地。
一、《周易》的成书年代在讨论《周易》的成书年代之前,我们首先要厘清《周易》与《易经》的概念。
《易经》包含有三易,一曰《连山》,也就是《连山易》。
相传产生于神农时代,二曰《归藏》,也叫《归藏易》,产生于黄帝时代,三曰《周易》,相传产生于殷商之末,周代之初。
太史公在《史记》中说:《易经》成书世历三古,人更三圣。
可见,《易经》的成书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时代完成的,它经历了上古,中古与下古这样漫长的历史时代,这个时间先后跨越了几千年,从伏羲画八卦开始大约有五到七千年的历史。
《连山易》与《归藏易》已经失传,目前在出文的文献中也只能看到只言片语,详细内容不得而知,唯有《周易》有着完整的继承历史。
《周易》它是对《易经》的继承与发展,以往的《易经》主要是以原经为主,解说六十四卦的卦爻辞,而《周易》的结构包括两部分,经与传。
《传》也叫十翼,共包含10篇,学界基本认同是孔子及其门人所做。
《周易》的“周”,有学者认为是周而复始,然而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周”即指周代,[2]《周易》具有其他易学的共性,有具有周时代的独特性。
卦爻辞中的历史典故则是最好的例证。
周朝在灭殷之后,巫史在损益《商易》的基础上写成《周易》,并加入了德义的内容及思考成为一本兼卜筮与哲理的治世经典。
《周易》大衍之数探解“大衍之数”是《周易》以“象数思想”描述宇宙万有衍化规律的重要概念,是象数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一。
基于《周易》的“太极阴阳思想”,通过比较分析古代关于“大衍之数”的若干论述,同时借鉴现代哲学与数学的思维方法,对“大衍之数”的内涵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结论:“大衍之数”实质上就是“最大的五行生数5”与“最大的五行成数10”之间纵横“相乘方式”结合而形成的最大衍化周期数。
标签:周易;太极;阴阳;大衍之数流传至今的《周易》版本,其内容通常包括《周易古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传》主要是对《周易古经》的注释和解读,以及关于“易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系统阐示。
《易传》中所提出的“大衍之数”,是《周易》以“象数思想”描述宇宙万有衍化规律的重要概念,是《周易》象数理论的基础之一,故有必要基于易学“太极阴阳之道”①的基本原理,对“大衍之数”进行系统地分析论证以澄清其内涵。
一、大衍之数古论及评价关于“大衍之数”,《周易·易传·系辞上》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1]548-549意思是说,天地最大的衍化之数是五十,其用数是四十九。
关于“大衍之数”五十,“用数”四十九,此二者之间的关系,历来众说纷纭。
《周易正义》中载,三国时期经学家及玄学家王弼注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
其‘用’四十有九,则其一‘不用’也。
‘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
四十有九,数之极也。
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
”[2]328意思是说,演化天地之数,所依赖的即为数字“五十”。
其中“用数”为“四十九”,而“不用之数”为“一”。
凭借“不用而用的‘一’数”以实现通达一切的作用,通过“非数而数的‘一’数”以实现成就一切数,这就是易道的“太极”。
故四十九数,是天地衍化的极致之数。
况且“无”不可以“无”自身来说明其内涵,必须通过“有”来阐释,所以通常依托存在之物的极致,必然能阐明其由来的根本。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
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
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
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
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
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
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
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
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
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A Preliminary Study on Xun Shuang's Guabian
Theory
作者: 王棋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13-1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9期
主题词: 荀爽;易学;卦变;乾坤交通
摘要:荀爽易学卦变学说的总纲是乾坤交通、阴阳往来而生诸卦.乾坤交通卦变的基本方式有《乾》《坤》两卦所生消息卦中二阴二阳消息卦、三阴三阳消息卦的卦变,以及《乾》《坤》两卦生六子卦、六子卦的卦变.荀爽通过卦变取象注《易》,融通了象辞之间的联系,确立了乾坤在《周易》中的根本地位,建立了《周易》卦变的普遍原理,启示人们效法天地,与天地和谐一致.探讨荀爽易学的卦变说对于我们研究易学卦变说理论及其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刘大钧
出版物刊名: 文史哲
页码: 55-62页
主题词: 六十四卦;今本;周易;大衍之数;帛书本;卦序;通行本;排列次序;八卦;马王堆帛书
摘要: <正> 一《文物》1984年第8期刊载了关于马王堆帛书《易经》的部分材料,并附有张政烺先生《帛书‘六十四卦’跋》和于豪亮先生《帛书‘周易’》两篇专论帛《易》的文章。
帛《易》的出土,向人们展示了一连串新迷:它有着一种与今《易》很不相同的卦序排列。
同时,帛本《系辞》没有“大衍之数五十”这一章,今本《说卦》之“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
”亦与帛本《系辞》所记很不一样。
且卦名,卦辞,爻辞也颇多不同之处。
关于这些问题,特别是卦序排列问题,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于豪亮先生认为:“汉石经,《周易集解》和通行本,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相同,帛书却与之全然不同,因此,帛书本显然是另一系统的本子。
”“帛书可称为别本《周易》,它的卦序简单,可能是较早的本子,从字体看,抄书的时代应在汉文帝初年。
”(《帛书‘周易’》) 张政烺先生则以为:“汉唐石经和通行本。
进德修业教化天下——《易》之教育思想初探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撰写于2001年,学习《周易》的收获《易经》是殷周之际的重要社会史料集成,记载社会生活的面十分广阔。
其于中国教育思想史也有很高的价值。
它不仅据卦象论吉凶,还借象寓意,因象立意,后世不少教育思想都滥觞于《易》,特别是儒家的教育思想,几乎是对《易经》教育学说的发挥和发展。
因此,《易》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巨大。
一、教育目的论《易》提出了对民众必须施以教育,普及教育,以教育万民,化育天下的教育目的观。
《序卦传》云“蒙者蒙也,物之穉也。
物穉不可不养也。
”对于幼稚的儿童,必须给予抚育、教养,这明确地提出了教育的必要性问题,要让儿童成长成人,必须对其施加教育。
蒙卦《彖》十分明确地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
”对于社会的发展,教育是功得无量的事业。
涣卦六三爻爻辞“涣其躬,无悔”,借沐浴,引伸为“人之自新其德似之”,“自新其德者,当可无悔”。
教育的作用在于通过个人主动的修养,达到自新、日新的目的。
而“涣其躬”还不是目的,涣卦六三爻《象》说“‘涣其躬’志在外也。
”“涣其躬”的目的是“涣其群,元吉”(涣卦六四爻),即通过对个人的教育,进而教育群体,从而实现教育为国家政治统治服务的目的。
这一思想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先导。
颐卦《彖》“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圣人不但要培育精英,更要普及教育,以教育万民,化育天下,这是更为伟大的事业。
贲卦《彖》也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也就是要以文明规范,以人伦来教化天下,进而达到治天下的政治目的。
二、培养目标论“君子”与“小人”是《易》中一双对举的概念,培养“谦谦君子”是《易》所追求的培养目标。
谦卦初六爻爻辞,“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提出了君子应以谦逊的态度,不断陶治自己的修养,就能无往而不利。
焦询治易初探文章探讨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学者焦循的治易理论。
第一,焦循认为《易》的本质即社会功能——圣人教人改过之书也;第二,焦循研究易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并通过数学的方法来论证《周易》在社会中的可行性,阐释了“旁通”、“时行” 。
标签:焦循;易学;教人改过焦循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学者,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
焦循是江苏扬州人。
在少年时候曾科举考试,但是却没有中举,于是就返乡不出仕。
回乡之后,闭户研究《周易》,焦循对《周易》最大的贡献就是焦循使用数学的办法来研究《周易》,他通过数学的办法来论证自己学习的儒学,这是焦循治易的独特之处,也是本文要论证的内容。
焦循在《周易》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易章句》、《易图略》、《易通释》、《易广记》、《易话》,其中前三本共四十卷合辑为《雕菰楼易学三书》。
一、焦循易学思想体系焦循研究易学之所以能成为一家之言,第一离不开前人的研究,再者是离不开自己潜心研究发现新的研究角度。
他曾经指出,《周易》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教人改过”。
他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够被“教”。
焦循治易,最根本就是探讨并论证《周易》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这同时也能体现出焦循易学的宗旨。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厌其烦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易》者,圣人教人改过之书也。
[1]焦循多次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本泰也,不能变通,遂至于否;本否也,一能变通,遂及于泰,圣人示人改过救敝之苦心,莫切于此”,[2] “《易》之一书,圣人教人改过之书也”,[3] “孔子所以‘韦编三绝’,以明其书非卜筮之书,而寡过之书也”,[4] “伏羲设卦观象,教人改过”。
[5]以上种种的言论都证明了焦循研究易学很重视它的社会功能。
焦循研究《易》的目的也是为了证明“教人改过”的确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他认为这是易学的一个现世性。
同时也可以证明《易》学并非空谈,而是一个有意义的、能给人的一生带来实惠的哲学。
作者: 刘晓明;石雨湘
作者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
出版物刊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8页
主题词: 周易;文化;征兆;智慧;迷信
摘要: 《周易》中,有许多提示人们根据事物先期征兆把握其变化发展的思维养料,然而《周易》本身又是一本中国古代卜筮之书,其体系、结构充塞着迷信色彩。
当代人要从《周易》中学习其精粹,防止滥解《周易》,必须辨识良莠,避免将《周易》中的体悟与臆测、具象与抽象、偶然与必然相混淆。
对此,应站在当代科学思维的高度,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转化的根据和机制。
注意在理解和运用《周易》等传统文化时,出现主观随意、牵强附会,陷入神秘主义之中。
本文还就现今社会中存在的迷信、愚昧的思想,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批驳。
为使人们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剔除其糟粕,作了有益的探索。
周易初探概述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阴”、“阳”,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与“—”。
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卦象卦名象征物象征意义乾天健坤地顺震雷动巽风入坎水陷离火丽艮山止兑泽悦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
“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爻”。
《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
“爻”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
因此“––”称为“阴爻”,以“六”表示;“—”称为“阳爻”,以“九”表示。
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
如《蒙卦》: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
《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六十四卦歌诀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1][2](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乾:西北。
坎:北。
艮:东北。
震:东。
巽:东南。
离:南。
坤:西南。
兑:西。
(四)八卦五行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xùn),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gèn),止也;兑(duì),说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周易基础学习之三十六问答1、问:何谓《周易》。
答:《周易》是我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部巨著,历来被尊称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涵涉及天文学、气象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军事学、气功学等。
千百年来,《周易》对我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2、问:何为《三易》。
答:《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
《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
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3、问:《周易》的组成。
答:《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
《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
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
4、问:《周易》成书于何年?答:《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
〈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据称〈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5、问:为什么叫《周易》?答:(1)因为《周易》完成的时间在周代,所以,周字应该解释为周代。
(2)周为周匝,意无所不包,无所不备也,即万象。
易,《参同契》讲"日月为易"。
《乾凿度》谓:"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
"是说变化在外表的气,不变是本体的位。
东汉未年的郑康成提出了著名的三易说:"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说文》里有"日月为易"。
另外,笔者发现"周"字为笔画八画;"易"字也为八画;两字合起来八八为六十四。
这里是否暗含《易经》由八宫(八卦)、六十四卦组成。
6、问:《易传》的基本内容?答:《易传》有七个题目十篇文章(即十翼):一:《彖》:分上下二篇,解释《易经》的卦象、卦名和卦辞,不解释爻辞。
二:《象》:也分上下二篇,解释卦、爻辞之文,《象》又分《小象》和《大象》,解卦辞的为《大象》,释爻辞的为《小象》。
三:《文言》:为解释乾、坤两卦之文。
四:《系辞》也分上下两篇,为释卦、爻辞之文。
五:《说卦》:为解说卦象及卦文之文。
六:《序卦》:是对六十四卦排列顺序作解释之卦。
七:《杂卦》是对六十四卦中相反卦义作阐释之文。
7、问:请介绍一下《三易》说?答: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如现在的电脑,就是把复杂的计算程序转换成"0"和"1"这两个简单的符号。
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
或者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不变的。
我认为,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即阴阳二爻)来概括。
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8、问:八卦、六十四卦的组成?答:八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经卦组成。
六十四卦由乾、垢、遁、否、观、剥、晋、大有、震、豫、解、恒、升、井、大过、随、坎、节、屯、既济、革、丰、明夷、师、艮、贲、大蓄、损、睽、履、中孚、渐、坤、复、临、泰、大壮、快、需、比、巽、小畜、家人、益、无妄、噬嗑、颐、蛊、离、旅、鼎、未济、蒙、涣、讼、同人、兑、困、萃、咸、蹇、谦、小过、归妹组成。
9:何谓八经卦?答:八经卦就是八卦,八卦是八经卦的简称。
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或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一个单卦,再由八个经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别卦。
10:八卦的排列方试是怎样的?答:《周易.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两仪即阴阳。
即有阴阳,使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曰四象。
四象现在一般是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根据先天八卦(又称伏羲八卦)图按其数字排列运行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就是先天八卦数。
根据先天八卦的次序,我们可以知道人在母腹中,首先开始生头,因为乾为一,次生肺,因为兑为二,次生心,因为离为三,次生肝胆,因为震为四、巽为五,次生肾,因为坎为六,次生肠胃,因为艮为七,次生肌肉,因为坤为八。
后天八卦传说为周文王所制,又称文王八卦。
其排列次序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先天八卦说的是宇宙形成时的状况,后天八卦说的是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的法则。
11、问:什么叫先天?什么叫后天?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没有形成以前的状况,叫先天,有了万事万物,那就是后天了。
换句话说,人在娘胎里是先天,离开娘胎是后天,先天后天是划分阶段范围的一种界说。
12、问:何谓"三才之道"?答:三才指天道、地道、人道,即天、地、人。
《易传》里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
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 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由六个爻组成,五爻、六爻代表天,三爻、四爻代表人,初爻、二爻代表地。
这说明天、地、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它们又各具不同的特点和规律。
周易,实际上就是讲天、地、人"三才之道"。
'13、问:六爻的爻位是怎样定位的?答:一卦有六个爻,分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
(一):初爻、三爻、五爻为阳爻,二爻、四爻、上爻为阴爻。
(二):一卦之中上爻为上位。
上卦之中爻和下卦之中爻为中位,初爻为下位。
(三):五、六爻为天位;三、四爻为人位;初、二爻为地位。
初爻、三爻、五爻为地、人、天之正位。
(四):初爻居内卦之下,四爻居外卦之下位,是为同位。
二爻居内卦之中位,五爻居外卦之中位,是为同在中位。
三爻居内卦之上、上爻居外卦之上,同在上位。
(五):五爻为尊位,二爻为贱位,为小人之贱。
五爻为天之正位,为君位、为尊位。
阳居五爻,为阳居尊位。
阴居五爻,为阴居尊位。
居尊位,象征人居帝王之位,属旺势。
(六):初、三、五爻为阳位,二、四、上爻为阴位。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为得位,或称当位、正位、位正、在位。
反之,为不得位,或称失位、未当位、位不正。
14、问:请介绍一下阴爻、阳爻?答:阴爻、阳爻是组成八八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下面分别介绍。
阳爻:用(-)表示:象阳、象天、象君、象父、象君子、象大人、象男人、象奇数、象阳性之物、象刚、象键、象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