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单元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

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51×3 43×32 83×38 94×43 121×6 115×5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 、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 、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101千克,300克化成10

3

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1×3=103(千克) 103÷3=101(千克) 103

÷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

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5

4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5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52

(3

A 、54÷252,每份就是2个5

1

B 、54÷2=5×2=5,每份就是54的2

1。

(4)如果把这张纸的5

4

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

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54÷2和5

4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

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76÷3 21÷3 1615÷20 85÷5 35÷10 139

÷6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谁来把这两部分内容说一说?

(2)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 ,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92×4 71×3 125×2 15

1

×6

98÷4 73÷3 65÷2 52

÷6 二、新授

1、默读例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32 65÷12

5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3

2

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3

2

小时走了2 km 这个条件?(将

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3

2

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3

2

小时走了2 km ,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21,算式:2×2

1

再求3个3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2

1

×3

(2) 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32=2×21×3=2×2

3

2、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3、计算65÷15

5

,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65÷125=65×5

12

=2(km )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1小时走了?千米? 3

2

小时走2 km

4、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

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教学追记:

虽说现在的教材已经把意义淡化了,但我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了整数与分数对比,乘法与除法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由于有了整数的基础和前面对于意义的

解,学生掌握得也较顺利。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于是学生们有的模仿分数乘整数的方法,分母不变,把分子除以整数;有的根据题意及直观操作,得出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原来的二分之一,因而除以2就是乘上2的倒数。对于学生的想法,我都充分予以肯定,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比较,选出他们认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式。由于学生理解透彻了,所以后面分数除以分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教学上,学生轻而易己地就掌握了计算方法。

(3)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

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

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 (2)1.8+1.5÷4―3×0.4

(3)3.2÷[(1.6+0.7)×2.5] (4)[7+(5.78—3.12)]×(41.2―39)

二、新授

1、教学例4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

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

3

2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三、练习

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练习九第2-4题

(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

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 、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

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 、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

(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 、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

41×4

3

;B 、可以先求装完的

43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43÷4

1。 四、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虽是应用题形式的例题,但实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课,因而在课初始,我便从复习整数及小数的运算顺序入手,重点让学生回忆、熟悉运算顺序,然后再以例题为载体,让学生发现分数的运算顺序同整数、小数的运算顺序相同,继而配合课后练习加强计算的训练。

2、解决问题

(1)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

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复习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

32,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

4

,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54

=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授

1、教学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

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

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5

4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5

4

=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

15

7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水分占体重的5

4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

段图)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②算术解: 35÷15

7

=75(千克)

15

7

χ=35

χ=35÷15

7

χ=75

3、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练习

1、练习十第1—3题。(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第

二题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 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2、练习十第6题(引导学生先求出单位“1”——爸爸妈妈两人的工资和1500+1000,

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

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

(2)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探索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重40千克,吃了8

5

,还剩多少千克?

1、指定一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其他学生画出线段图。

2、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提问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解题的过程。

4、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

1、教学补充例题: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8

5

,还剩15千克。买来大米多少千克?

(1)吃了8

5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买来大米的重量-吃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 解:设买来大米X 千克。

x -85

x =15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4

1

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

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4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χ人。

χ+41

χ=25

(1+4

1

)χ=25

χ=25÷4

5

χ=20 三、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

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吸取上节课对线段图不够重视导致学生解题困难的教训,在基本了解题意之后,就和全班学生一起画出相关的线段图,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在此基础上再列出数量关系式。由于有了上节课的模式,再加上本节课我对线段图比较重视,因而学生在列数量关系式时顺利多了。

3、比和比的应用 (1)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吃了85

剩下15千克 ?千克 “1”

(1)教学同类量的比。

A、20XX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

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

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可以说成

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或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D、不论是长和宽的比还是宽和长的比,都是两个长度的比,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的量。(2)教学不同类量的比。

A、“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

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怎样用算式表示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路程÷时间=速度,算式:42252÷90)

B、对于这种关系,我们也可以说:飞船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这里的

42252千米与90小时是两个不同类的量。

(3)归纳比的意义。

A、通过上面两个例子,你认为什么是比?(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相除,又叫

做两个数的比。)

B、练习: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是表示两个数的比吗?

①甲数是9,乙数是7,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比7;乙数和甲数的比是7比9。

②拖拉机45分耕了2公顷地,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2比45。

③足球比赛,甲队和乙队的比分是3比2。

2.教学比的写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比的写法。

15比10 记作15∶10 10比15 记作10∶15

42252比90记作42252:90

比的各部分名称。A、学生自学课本,小组讨论概括知识点。

B、小组汇报并举例:

“:”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

3 ∶2=3÷2=

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1)比与除法的关系

A、观察上面的式子,比的前项相当于什么?(被除数),后项相当于什么?(除数)

比值相当于什么?(商)。

B、比的后项能不能是零?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是零。因为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

除数不能是0,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

C、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与分数的关系。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推知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回答:比的前

项相当于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的值。)

a)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例如15:10,可写成

10

15

,读作15比10。

结合上面的讲解,板书下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1、2题。

四、布置作业。

2

1

1

……

……

……

……

1.课本练习十一的第3题。

2.补充:求出比值。

0.375∶0.875 81∶43 0.75∶5

2

2.6∶

3.9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0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3、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举例:6÷8=(6×2)÷(8×2)=12÷16

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举例:86= =4

3

二、新授

1、猜测比的性质: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也有这样的一条性质吗?如果有,这条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把这条性质说完整)

2、验证猜测的性质能否成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3、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4、正式得出“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教学例1

(1) 出示例题: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61∶9

2

0.75∶2

(2) 引导学生审题,说说题目提出了几个要求(两个,一是化成整数比,二必须是

最简的)

(3)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化简的方法,全班评判。 三、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十一第2题(提醒学生第二个长方形,长的那条为“长”,短的那条为“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就能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是否也存在着“比的基本性”。对此,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并通过举例、论证等方法小心验证,最后确切地得出了“比的基本性质”。在“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中,我尽量地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课堂,步步深入,而教师只在关键处起点拨作用。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

6÷2 8÷2 ……

(3)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

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

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

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

(补充问题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0ml 的稀释液;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进行分配。)

(3)问:“浓缩液和水的体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ml的稀释液,浓缩液占1份,水的体积占1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占稀释液的5分之4,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两种各多少ml吗?怎样求?(引导学生进行解题)

①稀释液平均分成的份数:1+4=5

②浓缩液的体积:500×=100(ml)

③水的体积:500×=400(ml)

答:稀释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呢?(说明:检验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释液的总体积;二是把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写成比的形式,看化简后是不是等于1:4

(6)学生试做: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补充练习

(1)出示: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280×

140

47

= 94(人)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280×

140

45

= 90(人)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280×

140

48

= 96(人)

答:一班栽树94棵,二班栽树90棵,三班栽树96棵。

1

1+4

1+4

4

(5)学生进行检验。

(6)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1、3题。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第2、4、5、6、7题。 教学追记: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而言较容易掌握,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出现什么困难。教学中,我两种方法并重,并让学生理解两种方法的殊途同归之处。对于类型稍有不同的题目,如“做一做”第2题,以人数为比例进行分配的,我在教学时添加了一道例题,教学后再让学生独力完成第2题,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学得较为轻松,也对这种类型题掌握得较扎实。

4、整理和复习 整理复习(1)

复习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

(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9

5

÷5;

(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

9

4

;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245÷16

5。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

(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

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

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

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的意义

(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

后项所得的商.)

(2) 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

2 =1.5

┇ ┇ ┇ ┇ 前 比 后 比

项 号 项值

(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

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2

3

,但仍读作3比2。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2、比的基本性质 (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 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 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

(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

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3、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察看学生所用算法是否简便)

4、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

整理复习(2)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和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推理训练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

3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 2、一堆煤,用去了

74

,还剩下( )。 3、今年比去年增产9

2

,今年相当于去年的( )。

二、对比训练: 1、一步分数应用题

①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500只鸭,鹅的只数与鸭的只数的几分之几?

②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鹅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鹅?

③ 张大爷养了200只鹅,鸭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52

,养了多少只鸭?

(1)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结构上,这三道应用题都含有同样的数量关系,即:鹅的只数,鸭的只数, 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不同的是已知和未知发生了变化。在解题思路上,都要弄清以谁作标准,正确判定把哪一种数量看作单位“1”;不同的是需要根据已知、未知的变化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比较完后,学生将三道题的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2、出示题组:

① 上海到汉口的水路长1125千米,一艘轮船从上每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

口还有多少千米?

② 一艘轮船从上海开往汉口,已经行了3/5,离汉口还有450千米,上海到汉口的

水路长多少千米?

(1)学生自己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两题有什么异同?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 3、出示题组:

①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小汽车有多少辆? ② 停车场有8辆大客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小汽车有多少辆? ③ 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大客车的辆数比小汽车少1/7,大客车有多少辆

④停车场有21辆小汽车,小汽车的辆数比大客车多1/6,大客车有多少辆?

(1)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分析,解答。]

(2)对比:1、2两题有什么异同?3、4两题呢?你是怎样分析的,如何区别的?(3)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有规律吗?规律是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出:

㈠分析“分率句”,判断单位“1”是哪个数量?

㈡画出线段图,找出“量”和“率”的对应关系。

㈢确定已知单位“1”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三、课堂练习:

1、第53页“整理和复习”的第4题(根据题目的条件应该确定把谁看作单位“1”?单

位“1”已知还是未知?)

2、练习十三第4、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分数除法教学设计资料讲解

分数与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数与除法,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把6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6÷2=3(块) (二)导入 (2)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几块?板书:1÷2=0.5(块) (三)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1)如果把1块饼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又该得到几块呢?1÷3=0.3(块) (2)1除以3除不尽,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通过练习,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即两个数相除的商有可能是整数)也有可能是小数。进而提出当1÷3得不到一个有限的小数时,又该如何表示?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3)指名让学生把思路告诉大家。 就是把1块饼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 份的数,可以用分数13 来表示,这一份就是13 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13 块) (4)如果取了其中的两份,就是拿了多少块?(23 块)怎样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的练习,为下面的操作打下基础。

2.观察上面三道算式结果得出:两数相除,结果不仅可以用整数、小数来表示,还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引出课题:分数与除法 3.学习例2 。 ( 1 )如果把3 块饼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块?(板书:3 ÷ 4)( 2 )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个1个地分,先把1 块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14 ,3 个饼共得到12个14 , 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14 ,合在一起是34 块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 在一起就得到34 块饼,所以每人分得34 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两种分法都强调分得了多少块饼,让学生初步体会了分数的另一种含义,即表示具体的数量。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 3 )加深理解。(课件演示) 老师:34 块饼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3块饼一块一块的分,每人每次分得14 块,分了3次,共分得了3个14 块,就是34 块。 ②把3块饼叠在一块分,分了一次,每人分得3块14 ,就是34 块。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 1、 在长方形中先涂色表示 4 5 ,再画斜线表示 1 10 。 2、在 里填“﹥”、“﹤”或“﹦”。 5 6 ÷3 5 6 8÷ 2 3 8 7 8 ÷ 3 4 7 8 3、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面积的比是( ),涂色 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 ),如果涂色部分的面积是52平方米,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4、4 ÷ 5 ﹦( ):20 = 20 ( ) 5、15米的 3 5 是( )米,( )的 3 5 是15米。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10克盐溶解在90克的水里,盐与盐水的比值是( )。 A 、 1:9 B 、1:10 C 、 7 10 2、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 )被除数。 A 、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如果一个数的 1 10 是 1 2 ,那么这个数的 1 2 是( )。 A 、 1 10 ; B 、 2 5 C 、 5 2 4、 5 6 ÷ 3 2 ( ) 3 2 ╳ 5 6 A 、> B 、﹤ C 、=

5、甲数的2 3 等于乙数的 3 4 ,甲乙两个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A、2 3 : 3 4 B、 3 4 : 2 3 C、9:8 三、判断。 1、4 ╳1 5 = 4 ÷ 5 = 4 5 () 2、75:25 = (75÷25):(25÷25)= 3:1 () 3、一个数除以1 6 ,相当于把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6倍。() 4、比的后项越大,比值越大。() 5、一个数除以小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小数的倒数。()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4 7 ÷ 2 = 3 ÷1 3 = 7 10 ÷ 3 7 = 28 ╳5 14 = 5 6 ÷ 1 5 = 1 ÷ 4 5 = 2、先化简比,再求比值: 3.2 : 2.4 28 : 1 .4 7 8 : 5 2 0.9 : 30 4 5 : 2 9 0.6 : 5 3、计算。 4 9 ×1 6÷ 12 5 6 ÷ 3 10 × 8 724 × 3 8 ÷ 9 10 1 13 ÷9 13 ÷ 1 3 2 5 ÷ 1 5 × 1 6 3 × 4 9 ÷ 3 8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 地产e网 《分数除法》的教学反思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例题: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使学生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地产e网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一)》 教 学 设 计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张宗权 分数除法(一)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陈军 教材分析: 平均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 7 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3份,第(1)题的算式是4 ÷2,被除 7 数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 ÷3,被除数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 7 的。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在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之前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单元在新知识起到了良好在铺垫作用。学生对倒数在认识,为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在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教学方法: 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涂一涂、算一算及想一想、填一填和课后试一试 教学目的: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不同颜色彩笔几支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什么是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用1去除以这个数.如果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即可;如果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将这个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如果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其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 二、算一算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2×2=4袋)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2÷4=1 千克) 2 ÷15=?千克)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1 2 三、探究新知 师:我们怎么解决问题3的困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小学数学六年级分数除法单元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内……………不……………得……………答……………题…………………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单元试卷 一.神机妙算:〖45%〗 1.直接写数:〖10%〗 7 × 314 = 37 ÷ 6 = 45 ÷ 54 = 1.6 ÷ 0.7 = 1÷3×13 = 514 ÷ 514 = 18 ÷ 52 = 13 × 0.15 = 37 ÷ 78 = 12 ×13 ÷13 ×12 = 2.精简巧算: 〖8%〗 ( 56 + 38 )× 48 1214 ÷ 25 5978 ÷ 177 817 ÷23+123 ×917 3.脱式计算: 〖9%〗 165 × 3 ÷ 45 259 ÷ 54 ÷ 45 (59 -12 ×13 )÷ 56 4.巧解“密码”:〖6%〗 34 :X = 56 X - 23 X = 29 4÷ 23 X = 2 5 5.列式计算:〖12%〗 ①56除以8个 29 的和,商是多少? ② 一个数的 23 是60,这个数的 7 9 是多少? ③甲数是12 的 34 ,乙数的 12 是 34 , ④ 一个数的113 倍与213 的 5 7 相等, 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求这个数。〖列方程解〗 二.填一填,我能行!〖23%〗 1、36÷3 4 所表示的意义是( )。 2、50的 ( )( ) 是35; 12 米是( )米的45 ; ( )米是12 米的4 5 。 3、234 小时=( )小时( )分 34 25 吨=( )吨( )千克 4、4÷5 = ( )15 = 28 ( ) = 12 :( )=( )[小数] 5、 16 与 58 的比值是( ) 。 1 3 吨 :60千克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6、一辆小轿车每行6千米耗油 3 5 千克,平均每千克汽油可以行驶( )千米, 行1千米要耗油( )千克。 7、某厂男、女工人数比是7 :8,那么男工人数相当于女工的( ) ( ) ;女工人数 占全厂总人数的 ( ) ( ) 。 8、单独行完同一段路,甲车用5小时,乙车用4小时。甲、乙两车的 时间比是( : ),速度比是( : )。 9、青菜和芹菜的单价比是3:7,而重量之比是5:4,那么青菜和芹菜的总价之比是( )。 10、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2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AB C 三个数的平均数是70,A :B = 2:3,B :C = 4:5, 班 姓名 学号 等级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和倒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算理以及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应用做好铺垫。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的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预设教案时,我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中,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折出4/7,4/7的1/2、1/3,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和好的结合起来,以形论数,以数表形,把抽象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再在操作的过程中说一说,和文字语言相结合,三管齐下,从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交流折纸的方法和折纸中的发现,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运算、比较、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性的明确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的意义,得到了计算结果,但是,学生还处于直观的、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这时候,我让学生先口算算式的结果,在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符号和数字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形成技能。 四、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得他们的探索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让学生自主

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一课时倒数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能清楚地知道倒数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 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倒数的概念,并能求 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分数乘分数算式导入新课。 二、学习倒数的概念。 1、利用投影仪出示下列算式。

×= 2×= ×= ×10= ×= 7×= ×= ×5= 2、先让学生计算以上算式的结果,并指名回答。 (中、下游学生回答) 3、在小组中交流算式有什么规律,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如果两个数的乘积是1,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 5、指名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其他同学进行判断并评议。 三、巩固目标。 出示试一试题目,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同桌订正,最后指名回答。 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0有倒数吗?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五、练习巩固。 练一练题目,独立做,全班订正。 六、课堂小结,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 倒数 a×= (a≠0)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分数除法(一)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知识目标: 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分数乘法,刚开始学得是分数乘整数的乘法,那么分数除法你们会不会?今天我们就学习分数除以整数,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新课。 1、学习÷2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先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涂一涂,指名说出结果。 2、学习÷3 提问学生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分,怎样分呢? 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并补充。 分好之后,用笔涂一涂,看看每份是多少? 3、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导学教学法 创新理念: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

六数分数除法单元试卷

分数除法测试卷 一、填空题(30%) (1)把811 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4段,求每段铁丝长多少米?列式是( ),就是求8 11 米的 ( ) ( ) 是多少。 (2)( )÷18= 32=( )∶( )=15( ) =( )×4 3 (3) 45 吨=( )千克 25分钟=( )小时 43 升=( )毫升 (4) 12米的 23 是( )米; ( )的 29 是36; 36的 ( )( ) 是12 。 (5) 320 :5 8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6) 在○里填上“>”、“<”或“=”。 12 ÷45 ○ 12 1516 ÷3 ○ 1516 911 ÷ 911 ○ 1 58 ÷58 ○ 5 8 (7)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8 9 米,边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4厘米,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宽是( )厘米。 (9) 59 吨的215 正好等于( )吨的13 比( )元多3 5 是2.4元 (10) 甲、乙两桶油重量的比是5∶4,甲桶油的重量是两桶油总重量的( )( ) ,乙桶油的重量 是甲桶油重量的( ) ( ) 。如果甲桶油重60千克,则乙桶油有( )千克。 (11) 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每天可以修全长的 110 ,乙队单独修每天可以修全长的1 8 ,那么,( )队的效率高,甲队的效率是乙队的( );乙队单独( )天可以修完;甲队单独修3天可以修全长的(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 (1) 3÷35 -3 5 ÷3=0。……………………………………………………………………( ) (2) 数A 除数B 的商是2.5 , 则A 与B 的比是5∶2 …………………………………( ) (3) 1除以甲数(甲不等于0),所得的商得甲数的倒数。 ………………………( )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一》教学反思 勉县定军山镇杨家山小学罗海清本课教学主要是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让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一.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有了分数乘法的学习基础,学生们能够很快适应这一课的学习方式,本课的逻辑起点是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因此我从现实中的分数乘法问题和找一个数的倒数引入,帮助孩子们复习前知,当学生体会到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后,再提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除法计算的必要性,为后续的学习架好了阶梯。 二.在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后,如何进行准确的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本课如果仅仅关注学生是否会算了,那是不够的,在设计中,我们还应关注表象后的更深层元素,如:学生们对算理理解了吗?他们的思维是否得到了实质上的提升?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到增进?他们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态度?等等。因此,在本课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我的着眼点是不仅使学生会算,更是通过对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们深刻认识这样算的道理,突出“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涂一涂、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形成一种“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态度,获取一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反思整堂课,我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没有给出正确的引导。我的问题没有给学生很好的提示,我也没有及时去引导他们,导致课堂的重点知识不是由学生探讨出来,而是由我灌输给他们的,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2、课件做的不到位。在分析“分数除以整数”时,要引导他们得出“除以一个非零整数等于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时,课件没有体现渐变的过程,因此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理解算式的原理。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卷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 1.(2分)女生人数比男生少,那么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男生比女生多. 2.(2分)的倒数是;和0.25互为倒数. 3.(3分)是40的,40是的,一个数的正好是60,这个数是.4.(4分)填上合适的分数: 45分=时,65厘米=米,250克=千克,6小时=天.5.(2分)一个数是24的,这个数是,这个数的是. 6.(1分)用除的商,再加上,得数是. 7.(3分)比60米长是米,比60米长米是米,60米比少.8.(2分)一根木条的长度等于它本身长度的加上米,这根木条长米.列式:. 9.(2分)一条绳子剪去后正好是米,这根绳子长是米.列式:.10.(1分)一条公路全长400米,已修320米.已修全长的__________? 二、计算 11.(18分)计算 x÷═15 5+2x═÷9+× 9.6﹣11÷7+×4 375+450÷18×25 12×[()×3].

三、列式或列方程计算 12.(15分)列式或列方程计算 (1)一个数的一半比30少6,求这个数. (2)27的是一个数的,求这个数. (3)与的和除以与的和,商是多少? 四、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40分) 13.(5分)一件上衣现价175元,比原价便宜了,原价是多少元? 14.(5分)小红采集了24件标本,比小刚采集的标本多,小刚有多少标本?

15.(5分)学校美术小组和书法小组共有45人,书法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书法小组和美术小组各有多少人? 16.(5分)一辆小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这时距离中点还有49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7.(5分)从甲城到乙城,客车4小时行完全程,货车6小时行完全程.两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出发,几小时相遇? 18.(5分)阿姨有一笔钱,单独用来买上衣可以买20件,单独用来买裤子可以买30条.这笔钱可以买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孔城中心小学刘定春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教学内容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 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导学教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分纸”情境,引入新课。 1、口答:(1)把16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2)把1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涂一涂,算一算:4/7的1/3是多少?(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涂一涂) 3、由“分纸”提出教材问题一: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分长方形纸这一情境,旨在一上课就把学生带入思考的空间,抓住他们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究,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一 (1)、能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列出算式吗?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分数除法。(板书) (2)、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3)、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分数除法一教案

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 李晓晴 (一) .复 习旧 知 , 作好铺 垫. 1、 2的倒数是什么?3的倒数是什么? 2、 表示什么意义?(点名回答)像这样分数乘分数怎么算? 怎样用画图方式表示出 的意义?(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后让小组代表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3、(1)把30千克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个?(你怎么算的?) 30÷5=6(个) (2)一小瓶果酱有1/2千克,小明家5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如何列式?) 1/2÷5= 4、揭示课题: (1)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生:是分数除以整数) (2)分数除以整数是怎么算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的内容了。 (板书:分数除法(一)分数除以整数) (二) . 创 设 情 境,理 解 意 义. 1、 出示问题一: 把一张纸的 7 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174= ?2174

师:请同学们先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涂一涂得到结果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做法,最后教师课件演示。 2、你还能用算一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 (1)、 74里有4个 71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71 ,是7 2. 用算式表示: 7 2274=÷ (2)、把74 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相当于求 74 的 21 。 用算式表示: (三)大 胆 猜 想,举 例 验 证 1、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分数除以整数是怎么算的? 学生的猜想:(1)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 (2)等于被除数乘整数的倒数。 根据学生的猜想,简单板书学生的猜想。 7 2217427472724274=?=÷=÷=÷或 2、举例验证: 出示问题二:把一张纸的 7 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你先用涂一涂的方法算出来,再用算一算的方法算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1、刚才你的猜测对了吗? 2、现在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是怎样算的? 学生猜想:等于被除数乘整数的倒数。(把错误的方法擦掉) 722174=?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试卷_六年级试卷.doc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试卷_六年级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一 填空题: 1 把一根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 )米,每段占全长的( )。 2 3∶8= =( )( )=12∶( )=( )∶24 3 米的 是( )米; 千克是 千克的 ;( )吨的 是3吨。 4 大小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是3∶2,大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 ),大小正方体的体积比是( )。 5 在○里填上> <或=。 ○ 3 ○ ○ 6 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 。 7 一本书,每天看它的 ,( )天可以看完。 8 甲数的 与乙数的 相等。如果甲数是90,则乙数是( )。 9 一堆沙,运走了它的 ,正好是24吨,这堆沙有( )吨。 10 用35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腰和底的长度比是3∶1,则腰长( )厘米。 二 先化简各比,再求比值: 65∶52 ∶ 1.2∶0.15 0.5千米∶25米 三 计算题: 四 选择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1 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这个比的前项是()。 A 4 B 3 C 6 2 甲比乙少,应该把()看作单位1。 A 乙 B 甲 C 无法确定 3 一段路,甲车用9小时走完,乙车用3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 A 9∶3 B 3∶3 C 1∶3 4 下面各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 A 34 B 34 C 34 5 把20克盐放入100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是()。 A 1∶6 B 1∶5 C 6∶1 五判断题: 1 喜乐足球队以3∶0大胜厚木队,说明在特殊情况下,比的后项可以是0。() 2 1米的等于4米的。() 3 两个分数相除,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4 如果A是B的,那么B是A的倍。() 5 4(20+)=420+4 =+5=5 () 6 一个比的前项乘,后项除以4,它的比值不变。() 六小学数学解决问题: 1 小伟和小英给希望工程捐款的钱数比是7∶8,两人共捐款75元。小伟和小英各捐款多少元? 2 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5∶3。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3 桐县去年的实际绿化面积比原计划增加了,实际比原计划多绿化150公顷,原计划绿化多少公顷? 4 校合唱队有45名队员,男队员与女队员的人数比是4∶5,校合唱队的男女队员各有多少名? 5 希望小学参加植树活动,把任务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比四年级多植树84棵,这次任务三个年级共植树多少棵? 6 学校美术组的人数是书法组的,美术组人数与数学组人数的比是3∶5。

分数除法一教案设计

分数除法一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教材分析:《分数除法 (一)》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具体实践操作活动过程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明确算理,并能正确掌握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你能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呢?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展示、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活动一: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请同学们拿出图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一、计算题要仔细。 8/9÷4= 1÷2/3 = 3/5÷3= 14÷ 7/15= 2/5÷0.4= 5/7÷1/7= 3/8÷9/16 = 4/5×1/2 = 2/3÷1/9 = 11/16÷11/16 = 2、先简化,再求比值。 1.5∶ 2.1 14∶35 5/8∶5/6 6千米∶300米 3、计算。 3/4÷7/8÷15/14 (4/9+2/15)÷2/15 3/20÷ 0.2×2/3 4、解方程。 58 x = 15 x÷ 29 =67 34 x÷16 =18 二、想一想,填一填 。 1、一个数的47 是28,这个数是( )。 2、 35 = ( )∶( )= 18( ) =6÷( ) 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 )和( )度。

4、把 13 × 29 = 227 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 ( ) ( ) 5、在○里填上>、<或=。 910 ÷ 16 ○910 38 ÷ 6○ 38 34 ÷ 12 ○×2 6、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 56 ,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占总人数的( )( ) 。 7、一本书,每天看它的 17 ,( )在可以看完。 8、甲数的 13 与乙数的 14 相等。如果甲数是90,则乙数是( )。 9、一堆沙,运走了它的 38 ,正好是24吨,这堆沙有( )吨。 10、一箱苹果,吃了 25 ,吃了18颗,这箱苹果原有( )颗。 三、对号入座。 1、“甲比乙少 27 ”,应该把( )看作单位“1”。 A 、甲 B 、乙 C 、无法确定 2、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 34 ,这个比的前项是( )。 A 、3 B 、4 C 、6 3、一段路,甲车用6小时走完,乙车用4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 度比是( )。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三教学反思 榆林市第五小学叶长春 《分数除法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本节课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计算过程中,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技能,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体验成功的欢乐。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用总结规律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题目:单位“1”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解答。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的尝试,采用了开放式教学。 教材中提供了一个主题图,这个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对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学习的方法与帮助。首先我从关键句“跳绳的人数是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入手,问学生当你看到这句话,你想到什么?这个问题比较开放,没有固定的结论。问这个问题我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数学材料,通过分析、思考,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并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认可,他们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发现的快乐,一种成功的自我体验。第二个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以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学习迁移,得出数量关系式及表示分数意义的线段图,为后面的方程法及代数方法解题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提出:“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完整的出示题目后,我让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要估算,必须要有依据,我想,大多数学生会根据线段图进行估计,又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埋下伏笔。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要让学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但在解决分数乘除混合问题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除法的问题。反馈时,学生出现多种解决问

最新分数除法讲课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使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3、使学生会解决一些和分数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并掌握模型、方程、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1. “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 至本单元。 2. 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 3. 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 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三、具体编排 1. 倒数的认识 例1:求一个数的倒数。 2. 分数除法 例1:分数除以整数。 例2:一个数除以分数。 例3:分数混合运算。 例4:“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例5:“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例6: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例7:可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1. 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 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 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第一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类推等数学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通过互助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的习惯;通过自行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倒数的含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下面各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一)观察算式,揭示课题 问题:1. 观察上面各题,你有什么发现?(乘积都是1,两个因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刚好相反。)

小学数学试题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分数除法》单元测试题 一、计算题要仔细。8/9÷4=1÷2/3=3/5÷3=14÷7/15=2/5÷0.4=5/7÷1/7=3/8÷9/16=4/5×1/2= 2/3÷1/9= 11/16÷11/16=2、先简化,再求比值。 1.5∶ 2.114∶355/8∶5/66千米∶300米 3、计算。3/4÷7/8÷15/14(4/9+2/15)÷2/153/20÷0.2×2/3 4、解方程。58x=15x÷29=6734x÷16=18 二、想一想,填一填。1、一个数的47是28,这个数是()。2、35=()∶()=18()=6÷()3、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1∶2,则这两个锐角分别是()和()度。4、把13×29=227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5、在○里填上>、<或=。910÷16○91038÷6○3834÷12○×26、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56,则女生与男生人数的比是(),男生占总人数的()()。7、一本书,每天看它的17,()在可以看完。8、甲数的13与乙数的14相等。如果甲数是00,则乙数是()。9、一堆沙,运走了它的38,正好是24吨,这堆沙有()吨。10、一箱苹果,吃了25,吃了18颗,这箱苹果原有()颗。三、对号入座。1、“甲比乙少27”,应该把()看作单位“1”。A、甲B、乙C、无法确定2、一个比的后项是8,比值是34,这个比的前项是()。A、3B、4C、63、一段路,甲车用6小时走完,乙车用4小时走完,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A、3∶2B、2∶3C、1∶24、下面各算式中,结果最大的是()。A、14×57B、14÷57C、57÷145、把2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A、1∶6B、1∶5C、6∶1四、火眼金睛辨对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周攀 分数除法问题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这单元的知识的学习应该以《分数乘法》的知识为基础,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第一步所做的事情,调动的方式主要以鼓励为主,精简课程当中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后作业,在课程当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自己是主人,老师只是来帮助自己学习来的,学习任务是自己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在此基础上,我充分的备课,认真的批改作业,做到上课之前心里有充分的把握,胸有成竹,对知识点有整体的把握,并且对重点知识能够通过深思熟虑,选择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进行对话,让学生感觉有启发性,上课的过程中,我不断的启发学生,用身边非常熟悉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新的知识点,有时学生会出现思维短路的情况,我不着急,尽量耐心的引导学生来进行思考,不及不燥,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健康运行的状态。 在上课的时候,我采用线段图和教师讲解,学生自学为手段,通过读题和思考,来绘画线段图,我带领学生总结出这单元中的几类典型的问题,并逐类进行思考讲解,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图形来进行思考,通过逐类的讲解思考,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解题方法,我在此也感谢同学们,通过教他们学习,让我在教学方面又有了一些进步。 课后我认真的批改作业,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找到学生的容易犯错的地方,并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通过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之处,也帮助学生找到思维上的短处,争取在下节课,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时一个数乘分数的应用。他是分数乘法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展开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在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因此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