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T80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

Q/LJL

Q/LJL 1045—2004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定义 (1)

4 涂层的种类 (2)

5 检验规则 (2)

6 涂层外观质量要求 (3)

7 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 (4)

8 试验方法 (5)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

I

Q/LJL 1045—2004

II

前言

本标准根据YAMAHA技术规程《涂装》及相关国家标准的有关技术内容编制而成,主要技术内容与

其等效。

本标准只规定了摩托车涂装件的主要特性及试验方法,本标准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按有关行业标准执行。

与YAMAHA技术规程《涂装》相比,差异如下:

1. 加速耐候性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00小时。

2. 盐雾试验和湿润试验的试验时间要求稍低,为48小时。

3. 因试验手段的因素,本标准只引用了YAMAHA技术规程《涂装》中铅笔硬度、附着力、厚度、镜面光泽度、冲击强度、耐汽油性、耐机油性、盐雾试验、湿润试验、加速耐候性、耐制动液性等项目,其余项目未引用。

本标准由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郎春波段贵清.

本标准从2004年3月 20日首次发布。

本标准批准人: 黄昆

Q/LJL 1045—2004

涂装通用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对以防腐蚀或装饰为目的,而实施涂装的零部件的涂层的定义,涂层的种类,检验规则、,涂层外观质量要求,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劲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所有摩托车车型。

本标准不适用于耐热涂料的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YGK-8-501 YAMAHA技术规程《涂装》

GB/T 1720-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 1732-93 漆膜耐冲击力测定法

GB/T 1865-93 漆膜老化(人工加速)

GB/T 1734-93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 1734-93 漆膜铅笔硬度

GB/T 1743-93 漆膜光泽度测定法

GB/T 1743-93 漆膜耐候性

GB/T 1764-93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 1771-93 漆膜耐盐雾测定法

GB/T 1764-93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条件

3 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

1)涂层涂上的涂料,由于溶剂的挥发、蒸发及涂层形成要素的氧化、聚合、缩合反应而形成的固体被膜。

2)外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3)内装从周围及使用状态下,不能够直接看到的零件。

4)露底漏涂或未能完全覆盖前道涂层而显材料色泽的现象。

5)起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

6)脱落涂层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现象。

7)锈痕涂层中产生锈点或接缝处呈现锈斑的现象。

8)裂纹涂层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的断裂纹的现象。

9)麻点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的泡疤而呈凹坑的现象。

10)流痕喷涂在垂直面上的涂料向下流动,使漆面产生条痕的现象,严重时称为流挂。

11)颗粒涂层附着颗粒状物质的现象。

12)起皱涂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折皱的现象。

1

Q/LJL 1045—2004

2

13)桔皮 涂层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14)针孔 涂层表面呈现针孔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4 涂层的种类

4.1 涂层的种类按涂装面的材质及用途,分为铁系列、铝系列(包括锌、镁)、塑料系列,见表1、表2和表3的规定。

表1 被涂面为铁系列

表2 被涂面为铝系列

表3 被涂面为塑料材料系列

4.2 表示符号

涂层的表示符号,参见下例:

示例 JL125侧盖的涂装要求为P1。

5 检验规则

5.1 判定部门及人员

5.1.1 判定部门为公司品质部。

Q/LJL 1045—2004 5.1.2 检验人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具有正常识别颜色能力,两眼视力在0.7以上。

5.2 判定场所

环境:使用荧光灯的照度必须在300Lx以上,判定色调时,原则上采用扩散昼光。

5.3 判定方法

外观的判定原则是在成车状态下进行判定时,应按表4的规定。

5.4 判定分类

在成车状态下,按显著易见度等级划分为AA,A,B,C四级。

1)AA级保护装饰面:成车状态下暴露面(特殊要求)。

2)A级保护装饰面:成车状态下站在周围50cm处能直视的范围。

3)B级保护装饰面:成车状态下站在周围50cm处不易观察的范围。

4)C级保护装饰面:成车状态下不可视面。

5.5 摩托车涂装件所用涂料应按技术文件规定的品牌、型号、名称执行,漆膜颜色应符合劲隆公司确认的上、下限色板要求。

6 涂层外观质量要求

AA级、A级、B级保护装饰面要求外观平整光滑,光泽鲜艳一致。C级保护装饰面以防锈为主,不要求修饰的表面。具体要求见表定5的规定。

表5 外观检验标准

3

Q/LJL 1045—2004

7 除外观外的品质要求

涂层除外观外的品质按照表8的规定项进行试验时,必须满足表6、表7的规格,如必须的品质要求在此项中没有规定,由当事者协商决定。

表6 被涂面为铁系列

备注:

1)耐盐雾试验的无异常指的是单边涂层脱落宽度≤3mm,双边涂层脱落宽度≤6mm,其余区域内无脱落、变色、起泡、开裂,不得有明显的失光和软化。

2)以上要求中其余无异常指的是:涂层不得有脱落、变色、起泡、开裂,不得有明显的失光和软化。

备注:

1)盐雾试验的无异常指的是单边涂层脱落宽度≤3mm,双边涂层脱落宽度≤6mm,其余区域内无脱落、变色、起泡、开裂,不得有明显的失光和软化。

2)以上要求中其余无异常指的是:涂层不得有脱落、变色、起泡、开裂,不得有明显的失光和软化。

4

Q/LJL 1045—2004

备注:以上要求中无异常指的是:涂层不得有脱落、变色、起泡、开裂,不得有明显的失光和软化。

8 试验方法

8.1 涂层颜色

用涂装件与上、下限色板对比目测。将标准板的1/4重叠于部件,在天然散射光线下检查,眼与样板距离30—45cm,呈120—140度角。

8.2 涂层外观

以目测或触感,目测时实验人员应定于被测部位0.5m处。

8.3 涂层附着力

按GB/T 1720规定网格法进行。先在涂层上划11道相互平行的,间距可为1mm(单层漆)和2mm(多层漆)切痕,然后再垂直切割与前者切割道数及间距相同的切痕。切割时,单刃刀尾刃口与涂面呈30度夹角,用力均匀,速度平稳无颤动。刃口切割正好能穿透涂层触及底材。然后在其上粘贴宽24mm,粘附力每10mm大于2.94N的透明胶,粘贴长度约50mm.用橡皮查擦使胶带完全粘贴在涂层上半分钟后,手持胶带一端与涂面垂直迅速将胶带撕下。检查方格内涂层或前一道涂层的分离情况。

8.4 涂层硬度

用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测试,采用HB铅笔刻划漆层,漆膜上不得有凹痕。,要求铅笔笔心直径1.8mm 以上,露出长度3mm左右,笔尖圆平。检验时用手握住铅笔,铅笔与被检涂层表面保持45度角,推进速度1mm/s。推力要保持均匀,用力以不折断铅芯为限。推进方向按图1。在被检部位刻划出5条平行线后,用橡皮将铅笔灰擦去,以目测检验漆膜划痕的深浅及明显程度,若涂层表面有凹痕,则涂层硬度不合格。

图1 涂层硬度测试示意图

8.5 涂层厚度

按GB/T 1764-89漆膜厚度测定法检验。

8.6 涂层光泽度

5

Q/LJL 1045—2004

6 按GB/T 1743-93漆膜光泽度测定法检验,角度按60o检验。

8.7 冲击强度

按GB/T1732-93冲击强度测定法检验。

8.8 耐汽油性检验

将试验件浸入90#汽油中,在20±2℃条件下放置8小时,取出,室温放置1小时,观察外观的变化。

8.9 耐机油性

将试验件浸入发动机用机油中,在20±2℃条件下放置2小时,取出,室温放置1小时,观察外观的变化。

8.10 耐盐雾试验性

漆膜进行耐盐雾试验时,将试验件从离有效面的焊接部、孔部、端部5mm以上的地方,用刀片交叉切,刻痕至底材,放入盐雾试验箱中,保持温度在35±1℃,喷雾收集液的PH值保持在6.5~7.5,试验时间为48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流动水清洗,室温放置2小时。将宽24mm的粘胶带完全粘在交叉切纹上,立即将胶带的一端从垂直于涂装面的方向瞬间剥离,测量沿交叉纹路脱落的涂层宽度。

8.11 耐湿润性

漆膜进行耐湿润试验时,将试验件放入湿润试验箱中,保持温度在50±2℃,保持湿度在98±2%,试验时间为48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流动水清洗,室温放置2小时。

8.12 加速耐候性

漆膜进行耐候性试验时,将试验件放入光老化试验箱中,试验时间按表6、表7和表8的要求。试验结束后,室温放置2小时。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标志

每批产品标明制造厂名、产品名称、产品规格或型号、检验员章。

9.2 包装

产品可用纸箱或塑料袋包装,或按用户要求包装。

9.3 运输和贮存

在运输和贮存时严禁烟火,防止雨、雪、水。贮存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不宜露天长期暴晒,远离热源,不能与化学品接触。

开关插座类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开关插座类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一、主题内容 本标准参照并采用了国家标准GB 16915.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GB 2099.1-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制订。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生产的开关、插座类产品的尺寸精度、安装配合要求、外观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流为10A 、16A 、20A ,额定电压250V 的机械式开关、插座。 2 、本标准所指机械式开关包括一至六位指型开关、双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双开关、双联单相三 极插座带三开关、单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单开关、过线盒、表面插座、开关底盒等产品。 三、技术要求 1、机械式产品的一般定义符合GB 16915.1-2003第三条“定义”中的有关条款解释。 a 、指键开关:简称指开,是指本公司生产的滑板式小按钮开关。 b 、功能件:能自成一体,相对独立,体现开关、插座技术性能的部件,一般是铜片、铜柱、螺钉与 塑料件的组合体,与不同系列面板互换性强。 c 、N 联指同一面板上装有N 个相同的功能件,实现N 个同一功能。 2、标志 必须具有下列基本标志 a 、火线输入端(L)、中线输入端(N )、接地线端(〨)、火线输出端(LOAD 、~、A ); b 、额定电流(A )、额定电压(V )、电流性质符号(~); c 、公司的“品牌”标志及产品型号。 3、一般要求

开关和插座在设计上应能做到:在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装和接好线之后,甚至在那些不用工具便可拆下的零部件被拆除之后,其带电部件仍应是不易触及的。 通过观察,必要时,还要进行如下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a、试验所需仪器材料: 标准试验指、0~250V调压器、电压表、指示灯、导线。 b、将试验样品按正常使用安装后,依次与规定的最小线芯截面积导线和最大线芯截面积导线 连接试验,按图示线路接线,用标准试验指探触每一人体可能触及的位置,如信号灯不亮,则认为符合 标准要求。对于插头,将试验指施加到插头与插座部分或全插合时的各个可能的位置上(如下图)。 指示灯

变速箱通用技术条件

费城搅拌器变速箱通用技术条件 JT 第105册共19页 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2003年5月

费城搅拌器变速箱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费城搅拌器变速箱(以下简称变速箱)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2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变速箱系列产品及其零、部件。 2引用标准 GB/T1031-19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GB/T1182-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 GB/T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GB10095-1988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与侧隙》 JB/T5000.12-198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涂装》 GB/T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要求》 GB191-19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 技术要求 3.1总则 变速箱及其零部件应按经规定程序审批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与验收,并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规定。 3.2图纸转化中的一般要求 3.2.1对于图纸中的表面粗糙度,应在不降低原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符合下述标准要求: GB/T1031-1995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131-1993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3.2.2图纸中尺寸、尺寸公差及形位公差的转化要求: a)尺寸及各项公差的转化,原则上保持原有精度,只将其数值大小由英制转化为公制即可。 b)形位公差的转化,应符合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 表示法》及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的要求。 3.2.3齿轮精度在对等原则下,转化为符合GB10095-19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制与侧隙》

非标设备通用技术要求规范-机构篇

一.结构可靠 1.结构件各自分工,功能确定;机构稳定可靠,满足使用要求; 2.机构定位准确; 3.重复精度满足使用要求; 4.机架、机座及零部件刚性足够,工作时不致于变形(如气缸座等); 5.运动无干扰 A在零件的所有自由度内(360°旋转、摆动、上下、左右)无碰撞、阻挡(包括电线、气管等),应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 B必要时,螺丝采用沉头或平头。 二.安全措施 1.设计防止意外事故的防护罩(如皮带、运动机构); 2.必要时,设计双手操作按钮(如冲床等运动机构); 3.必要时,设置安全光栅; 4.设置极限位置限位器(机械限位与Sensor限位双保险); 5.必要时,马达装扭力限制器,防止过载烧毁; 6.必要时Senso加保护罩。 三.安装调试方便 1.精度要求高的较大机架,不便加工的,基座面板采用可调支承(大直径细牙螺柱),降低成本; 2.螺纹联接部位要预留尽较大的安装维修空间; 3.有定位精度要求的零部件,应尽可能延伸到基座面板上,不可直接安装在焊接机架上。 四.气(油)管线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穿留管线孔,减少安装现场开孔的困难; 2.对大流量气动元件,要考虑供气管直径是否足够,并在必要时设置储气罐; 3.需旋转的气管应采用旋转接头; 4.对于长距离,多管路系统,为方便维修,应采用可拔插的对接式接头。 五.电气线路要求 1.机架及基座面板上要多处预留马达及S e n s o r穿线孔,需往复长距离移动部位应采用拖链;

2.Sensor座要可调; 3.对于小电流低压电器,为方便维修,可采用对接式接头; 4.必要时,电线应采取防油防爆措施(套金属软管)。 六.滑动转动部位的润滑措施 1. 导轨等滑动部位,及轴承等转动部位,应设计润滑结构,装注油咀。 2.必要时,设置防尘结构(如采用带密封盖轴承,装密封圈等)。 七. 其他要求 1. 机器结构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便于制造; 2. 结构简明; 3. 符合经济性要求; 4. 符合美学原理; 5. 符合噪声要求(如同步带传动比齿轮传动噪声低); 6. 符合环保要求(防尘、无污染)。 非标设备设计装配通用技术要求规范 机械部分 一.机加工件 1. 机加工件加工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2. 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理和清洗乾淨,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著色剂和灰尘等. 3. 关键部件(主要有运动部件如:线运动模组,气缸,马达等;高精度需求的量测装置如激光头&工业相机等)紧固后螺钉槽、螺母、螺钉和螺栓头部不得损坏,并且需要用黄色油漆笔进行刻画. 4.设计人员会先提2D图纸(PDF),机加件BOM,机械标准件BOM用于生采购物料,如有必要,须提供3D文档 5.有标明使用防静电材料的零件需符合10^6~10^8 ohms 规格. 二.钣金件 1. 钣金加工件表面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表面的缺陷,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表面油漆(粉)均匀,颜色统一不得有色差及它明显的缺陷,将以厂商提供的色板作为验证依据. 2. 整机外观钣金件装配完成后需确认依设计需求装配整齐一致,不得有明显的断差,及外露部分不得出现锐角对人产生伤害.

笔记本电脑通用技术规范

笔记本电脑 通用技术规范 笔记本电脑采购标准技术规范使用说明 1、本物资采购标准技术规范分为标准技术规范通用部分和标准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专用部分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7 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 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 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范围;经招标文件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 ,放入专用部分表7 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 1标准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和“ 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 一栏填写相应的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投标人

还应对项目需求部分的“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中给出的参数进行响应。“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与“标准技术参数表”和“使用条件表”中参数不同时,以差异表给出的参数为准。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表8 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证明参数优于招标人要求的相关试验报告。 5、技术规范范本的页面、标题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目录 1 总则 (1) 2 一般性技术要求. (2) 2.1 总体技术说明及要求 (2) 3 设备到货、安装调试、验收. (3) 3.1 交货时间、地点 (3) 3.2 进度安排 (3) 3.3 设备安装调试、试验 (3) 3.4 产品验收要求 (3) 4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 (4) 4.1 技术后援支持 (4) 4.2 保修及售后服务 (4)

摩托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摩托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公司各种摩托车部件零部件的涂装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它适用所有本公司摩托车的涂漆零部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单位沟通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20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1727 漆膜一般制备法 GB/T1732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173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1734 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 GB/T1740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GB/T1743 漆膜光泽测定法 GB/T1763 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 GB/T1764 漆膜厚度测定法 GB/T1765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GB/T1766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GB/T1769 漆膜磨光测定法 GB/T1865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弧辐射) GB/T3181 漆膜颜色标准 GB/T3186 涂装产品的取样 GB/T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工艺通风净化 GB/T6739 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6807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GB8264 涂装技术术语 GB/T9276 涂层自然气候暴露试验方法 GB/T9969.1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11186.3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色差计算 GB/T12334 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 JB/T7504 静电喷涂装备技术条件 JB/T6978 涂装前表面准备——酸洗 QC/T29117.3-93 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整车外观质量评定方法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涂装技术其它术语引用GB 8264。 3.1 油漆涂层缺陷用语 3.1.1 起泡 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现象。 3.1.2针孔 漆膜表面呈现针孔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3.1.3起皱 漆膜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线状褶皱的现象。 3.1.4桔皮 漆膜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焊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1.目的 为统一普通钢结构焊接件在工厂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2.范围 如顾客未对焊接件产品的加工及检验要求做出明确规定(含规范和图纸)、或已给出的规定不全时,在技术文件编制、加工制作、性能试验、检验规则以及标识、包装、运输、贮存和检验等环节须执行本规范的要求。 3.一般要求 3.1焊接件的制造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规定。 3.2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 3.2.1用于焊接件材料的钢号、规格、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3.2.2用于焊接件的材料(钢板型钢等)和焊接材料(焊条、焊丝、焊剂等),进厂时应按照材料标准规定,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 3.2.3对于无牌号和无合格证书的焊接件材料和焊接材料须进行检验和鉴定,确认合格后方准使用。 3.2.4原材料下料前的形状偏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否则应予以矫正或另作他用(矫正可下料前校正,也可下料后校正),使之达到要求。矫正后,钢材表面不应留有明显的损伤。 3.3焊接零件未注公差尺寸的形位公差 3.3.1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 手工气割的板材、型钢(角钢、工字钢、槽钢)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3.2.2零件形位公差 3.2.2.1板材零件表面的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应符合表2规定,直线度应在被测面的全长上测量。 表2 mm

3.2.2.2型材零件的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公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歪扭误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3 mm

3.2.2.3板材与型材零件切割边棱对表面垂直度,不得大于表5规定。 图1 L—边棱长度;t—直线度 3.2.2.4板材零件边棱之间的垂直度与平行度,不得大于相应尺寸的公差之半(见图 2)。 t≤Δ 图2 3.2.2.5型材零件切割断面对其表面的垂直度以及型材零件切割断面的平行度,不得大于型材零件切割断面之间的尺寸公差之半(见图3)。 图3 3.2.2.6弯曲成型的筒体零件尺寸的极限偏差、圆角和弯角,(≥5mm钢板)应符合表6规定。

金属件涂装通用技术条件讲解

金属零部件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零部件上的涂装的种类和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在不同金属底材零件(以下简称“零件”)表面上进行的、主要以装饰及防 腐蚀为目的的一般装饰用涂装(以下简称“涂装”)。 本标准适用如下涂装: a)以酸洗磷化处理的金属; b)真空镀膜的涂装; c)以指向性反射或萤光性为目的的涂装; d)电绝缘性为目的涂装。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31-1993 GB/T 1732-1993 GB/T 1733-1993 GB/T 1734-1993 GB/T 1735-1979 GB/T 1743-1979 GB/T 1763-1979 GB/T 1764-1979 GB/T 1766-1995 GB/T 1771-1991 GB/T 1865-1989 GB/T 2828-1987 GB/T 6739-1996 GB/T 6807-2001 GB/T 9276-1996 GB/T 9286-1988 GB/T 9754-1988 GB/T 9761-1988 GB/T 13452.2-1992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漆膜耐水性测定法漆膜耐汽油性测定法漆膜耐热性测定法漆膜光泽测定法漆膜耐化学试剂性测定法漆膜厚度测定法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评级方法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漆膜老化(人工加速)测定法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次的检查)漆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漆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色漆和清漆色漆和清漆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划格试验 60度镜面光泽的测定 色漆的目视比色

油漆通用技术规范

油漆通用技术规范 编制人: 审核人: 会签: 批准人: 南京华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油漆通用技术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委外油漆处理的产品,是产品油漆相关工艺和质量通用规范的执行准则,当客户或技术没有明确的美工技术规范输入时,以本技术规范为准;当客户或技术有明确的美工技术规范输入,则以客户或技术的美工技术规范为准 二、参照标准及规范:

三、技术要求 3.1 预处理 3.1.1焊接后的处理 首先需要清除焊接后残余的氧化皮、焊渣、焊接飞溅,此工艺可和除锈工艺合并处理。 3.1.2碳钢表面处理前预处理 3.1.2.1 除油 3.1.2.1.1 轻微油污可和除锈工艺合并处理; 3.1.2.1.2 重度油污 采用低碱液除油脂,利用低碱对植物油的皂化作用,形成溶于水的皂化物以除去油污。低碱液使用温度为室温~80℃,PH值为9~12,处理试件为5~20 分钟。 3.1.2.2除锈 3.1.2.2.1执行标注 根据标准GB8923,锈蚀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除锈等级分为Sa1、Sa2、Sa2.5、Sa3四个等级,若使用手工和动力工具,除锈等级则为St1、St2、St2.5、St3。 3.1.2.2.2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若喷射处理易造成薄板的变形或零件尺寸较小时,可使用不锈钢丝刷或颗粒度60~80的砂轮打磨除锈。除锈等级应达到St3。 3.1.2.2.3喷射除锈。 喷射除锈前,应去除厚的锈层,以及油污和污垢。除锈等级应达到Sa2.5;对特殊性能和特殊加工要求的覆盖层,如喷镀锌、粘贴等应为Sa3。处理结束后,表面的浮尘和碎屑应予以清除。喷射除锈后的钢件表面粗糙度Ra12.5~50mm(铸件除外),表面粗糙度按GB 6060.5 规定的比较样块进行对照检查。

开关插座类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 开关插座类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一、主题内容 本标准参照并采用了国家标准GB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开关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GB 《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制订。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生产的开关、插座类产品的尺寸精度、安装配合要求、外观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流为10A、16A、20A,额定电压250V的机械式开关、插座。 2 、本标准所指机械式开关包括一至六位指型开关、双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双开关、双联单相三 极插座带三开关、单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单开关、过线盒、表面插座、开关底盒等产品。 * 三、技术要求 1、机械式产品的一般定义符合GB 第三条“定义”中的有关条款解释。 a、指键开关:简称指开,是指本公司生产的滑板式小按钮开关。 b、功能件:能自成一体,相对独立,体现开关、插座技术性能的部件,一般是铜片、铜柱、螺钉与 塑料件的组合体,与不同系列面板互换性强。 c、N联指同一面板上装有N个相同的功能件,实现N个同一功能。 2、标志 必须具有下列基本标志 · a、火线输入端(L)、中线输入端(N)、接地线端(〨)、火线输出端(LOAD、~、A); b、额定电流(A)、额定电压(V)、电流性质符号(~); c、公司的“品牌”标志及产品型号。 3、一般要求

开关和插座在设计上应能做到:在按正常使用要求安装和接好线之后,甚至在那些不用工具便可拆下的零部件被拆除之后,其带电部件仍应是不易触及的。 通过观察,必要时,还要进行如下试验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a、试验所需仪器材料: 标准试验指、0~250V调压器、电压表、指示灯、导线。 b、将试验样品按正常使用安装后,依次与规定的最小线芯截面积导线和最大线芯截面积导线 连接试验,按图示线路接线,用标准试验指探触每一人体可能触及的位置,如信号灯不亮,则认为符合 ¥ 标准要求。对于插头,将试验指施加到插头与插座部分或全插合时的各个可能的位置上(如下图)。

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制造作业指导书 HZ\WI7.5-20-2002 涂装过程控制规定 文件提出部门: 编写: 审核: 批准: 2002年9 月 2 日发布 2002年9 月 2 日实施

⒈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规定了机械产品涂装的通用技术要求与检验规则。 本指导书适用于机械产品的防护和装饰性涂装。 ⒉术语 ⒉1底漆 直接涂于物体表面打底,是基层用漆。其防锈能力强,附着力强,对金属起防锈作用。 ⒉2腻子 用于预先涂有底漆的表面,填平凹坑、缝隙、碰伤及划伤等缺陷;腻子应具备良好的结合力和打磨性能,经打磨后呈平整光滑的表面。 ⒉3面漆 用于底漆和腻子之后,保护底漆和腻子,对金属起防蚀作用。面漆应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及物理机械性能。涂膜光亮,色彩绚丽,使产品外形光滑、整洁、美观。 ⒉4稀释剂 用于稀释涂料,是涂料的辅助材料之一。 ⒊涂料要求 ⒊1涂装所用的底漆、腻子、二道底漆、面漆、稀释剂,应具有良好的配套性。必须配套使用,具体品种按表1规定选用,图样或技术文件有特殊要求时按其要求选用。 ⒊2涂料的质量必须符合化工部标准或有关标准的规定。 表1 ⒋涂层部位与涂层颜色 ⒋1产品机身外部表面的涂料颜色一般按图纸要求执行,也允许按用户要求

确定。 ⒋2机身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装饰性线条或颜色。 ⒋3齿轮箱体和箱盖、轴承盖、油箱的未加工内壁,以及经常浸在油中的零件未加工表面,应涂耐油涂料。 ⒋4装配后不易或不能涂装的部件或表面应在装配前涂装。 ⒋5需要引起注意部位的涂装,应涂鲜艳色彩的涂料。裸露的转动零件如飞轮、皮带轮、齿轮等轮辐及转动罩壳,应涂红色涂料。 ⒋6产品上各种特殊标志,如厂名、商标、指示符号、警戒标志等,应涂与该标志所在部位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协调而醒目的颜色。 ⒋7已涂装的外购件和外协件,如涂膜未被破坏且装配后不影响整机美观时,可不再涂装。否则必须用与原色相同的涂料补涂。 ⒌涂装施工 涂装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各种涂料对温度、湿度、重涂间隔时间、调配方法、注意事项等各种规定。 ⒌1施工条件的要求 ⒌⒈1涂装施工应在清洁、干燥、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地方进行,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0~35℃。相对温度不大于75%。 ⒌⒈2涂装用具必须清洁。喷涂用的压缩空气应保持清洁干燥。 ⒌2涂面清洁的要求 ⒌⒉1经喷丸(砂)处理的零件表面,应呈金属本色,不得有残存氧化皮、型砂、锈迹等。经预处理喷底漆的型材组焊后,焊缝处必须手工除锈补漆。⒌⒉2经酸洗、磷化处理的零件,其表面应无氧化皮、锈迹、油污、酸碱液等。磷化膜应结晶致密、连续、均匀,不允许有绿斑、严重挂灰、结晶疏松等缺陷。 ⒌⒉3经手工打磨的零件表面,不应残存浮锈、氧化皮、型砂、焊渣、油污等。 ⒌3涂装的要求 ⒌⒊1涂底漆 ⒌⒊⒈1涂面清理完后,应在4小时内涂一道底漆。 ⒌⒊⒈2除下列情况不涂底漆之外,其他金属零件均应涂底漆。 a.零件加工表面; b.标准件;

油漆喷涂技术规范

1.适用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在深圳市威宏志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属零件和组合件进行粉末喷涂的工艺要求及质量要求。 1.2本规范适用于粉末喷涂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鉴定。 1.3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金属基结构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文。但所有的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可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9271-198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GB/T 9274-1988 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 GB/T 9754-1988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60°、85°镜面光泽的测定GB/T 11186.2-1989 漆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颜色测量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GB/T 13452.2-1992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3.术语 3.1主视表面:在工件的某些表面上,其电镀层对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3.2局部厚度:在规定区域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3.3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4. 工艺鉴定要求 4.1 总则 生产者的工艺装备、工艺流程、质量保证措施应在其主要的工艺文件中加以说明。生产者的工艺质量必须满足第4节的要求。 4.2 设计要求 生产者应保持并遵守经威宏志公司正式批准的设备、工艺和检验文件。 4.3 喷涂设施要求 4.3.1喷涂间应保持环境清洁,避免灰尘、油污等污染。 4.3.2喷涂间的温、湿度应能控制在以下范围: 温度:15~35℃湿度:30~80% 4.3.3喷涂间最好设有单独的零件进、出通道,尤其是要控制进入喷涂间的零件不会受到污染。 4.3.5压缩空气应无油无水(操作者可用压缩空气对着干净的镜子吹2~3min,检查镜子上应无油、水痕迹)。 4.3.6烘房内温度应保持均匀,有效烘烤区的温差应控制在±5℃以内;温度控制,显示仪表的精度不低于1级 4.4 喷涂操作要求 4.4.1操作者必须带上干净手套接触待喷涂零件。 4.4.2表面处理后的零件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喷涂处理(打砂后应在8小时内喷涂)。 4.4.3喷涂前无表面处理要求的零件,应采用对基本材料无腐蚀作用的溶剂进行清洗,且不待溶剂挥发立即用干燥的布擦干,干燥后立即喷涂。 4.5 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实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铝制产品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铝制产品加工通用技术要求 公司铝制项目产品加工包括钣金工艺,部分产品部件连接须采用钢丝螺套, 焊接件焊后需阳极氧化处理等工艺。为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针对以上加工工艺,提出如下技术要求。 1钣金加工工艺 力卩工工艺采用钣金工艺,即剪切、折弯、铆接等 1.1剪切

注:大尺寸及薄壁结构型材须外加靠模定位。 1.2折弯 1.2.1使用设备:折弯机 1.2.2技术要求: ①未注尺寸公差时,折弯后工件尺寸精度控制在0.2mm之内,角度误差控 制在1度以内。 ②折弯处无裂纹或细纹 ③首件确认后,方可进行余件生产 2焊接加工工艺 铝及铝合金的焊接方法很多,各具特色和适用场合。针对目前公司铝制产品的结构特点,推荐采用钨极氩弧焊(TIG )及电阻焊两种焊接方法。针对铝及铝合金焊接特点,TIG焊和电阻焊的应用要点及技术要求如下。 2.1钨极氩弧焊 2.1.1接头形式和坡口准备 钨极氩弧焊铝及铝合金的接头形式有对接、搭接、角接和T形接等,接头几何形状与焊接钢材相似。但因铝及铝合金的流动性更好并且焊枪喷嘴尺寸较大,因而一般都采用较小的根部间隙和较大的坡口角度。

0 ?0.5 双面焊, 反面铲焊 根 1 ?1.5 70 ± 5 6?10 12 ?20 1.5 ?3 14 ? 25 a 1 a2 4?12 1 ?2.5 70 ± 5 2 ? 3 70 ± 5 a 1 80±5 a 2 70±5 双面焊, 反面铲焊 根 双面焊, 反面铲焊 根,每面 焊2层以 上 1?2 50 ± 5 共焊1?3 层

2.1.2焊接电流种类 采用交流电焊接铝及铝合金,在获得良好净化作用的同时又获得满意的熔深。若采用脉冲电流,便能精确地控制电弧能量,可以达到对焊接熔池的控制,对薄板或全位置焊接很有利。 2.1.3焊接工艺要点 ①钨极氩弧焊适宜焊接厚度小于12mm的铝及其合金。厚度小于3mm时,在钢垫板上一般用单道焊焊接。厚度为4?6mm时,通常用双面焊焊接。厚度大于6mm 时,须开坡口。 ②用铈钨极,电弧容易点燃,电弧燃烧稳定,具有较大的许用电流,电极损耗小。 ③焊接厚度小于1mm的铝及其合金时,用钨极脉冲氩弧焊焊接。焊接厚度大于5mm大体积铸件补焊或焊接环境温度低于一10C时,焊前应预热,预热温度为150-250 °C。 2.1.4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参数 纯铝、铝镁合金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参考焊接工艺参数

各种防腐涂料的国家相关标准

各种防腐涂料的国家相关标准混凝土防腐涂料 1.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 范 JTJ275-2000 2.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涂层防腐技术条件JT/T695-2007 3.火力发电厂烟囱(烟道)内衬防腐材料DL/T901-2004 4.烟囱混凝土耐酸耐腐蚀涂料DL/T693-1999 5.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设备防腐蚀技术规 范 DL/L5358-2006 钢结构防腐 1.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224-2007 2.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57-2006 3.钢结构桥梁漆HG/T3656-1999 4.铁路钢桥保护涂装TB/T1527-2004 5.富锌底漆HG/T3668-2009 6.喷涂聚脲防护材料HG/T3831-2006 7.交通钢结构聚苯胺防腐涂料JT/T695-2006 8.喷涂聚脲规范JGJ210—2010石油防腐 1.钢质石油储罐防腐工程技术规程GB50393-2008 2.钢制储罐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319-1998 3.钢制管道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57-2000 4.管道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内外防腐层技术规 范 SY/T4106-2005 船用漆 1.船底防锈通用技术条件GB13351-1992 2.船用防锈漆通用技术条件GB6748-1986 3.船壳漆GB/T6745-2008 4.船用油舱漆GB/T6746-2008 5.船用车间底漆GB/T6747-2008 6.船用防锈漆GB/T6748-2008 7.船舶压载舱漆GB/T6823-2008 8.货舱漆GB/T9262-2008 铁路客运 1.客运专线铁路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

油漆技术规范书

目录 1、标准技术参数表 (1) 2.1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2) 2.2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2) 2.3图纸资料提交单位 (2) 2.4气象环境环境条件表 (2) 2.5一次、二次及土建接口要求(适用扩建工程) (3) 3.1投标人技术响应及技术差异表 (3) 3.2该产品销售运行业绩表 (4) 3.3投标人需提供的设备图纸及资料 (4) 3.4主要部件材料表 (4)

1 标准技术参数表 表1标准技术参数表中“标准参数值”栏是正常运行条件下标准化参数,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技术参数响应表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如有差异,请投标人填写表10投标人技术偏差表。 1.1 标准技术参数表 表1 标准技术参数表 1.2物料对应特定技术参数表 表2 物料对应特定技术参数表 2 项目单位需求部分 2.1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表2 货物需求及供货范围一览表

2.2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表3 必备的备品备件、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供货表 2.3 图纸资料提交单位 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应由卖方提交表4所列单位。卖方向买方最终提供的资料、图纸及试验报告接收单位见表5。 表4 卖方提交的须经确认的图纸资料及其接收单位 2.4 气象环境条件表 表5 气象环境条件表

注 1. 最高气温超过40℃的需要提供气象部门证明。 2. 污秽等级为Ⅳ级的需提供该地区的污秽等级图。 2.5 一次、二次及土建接口要求(适用扩建工程) 3 投标人响应部分 3.1 投标人技术响应及技术差异表 投标人应认真逐项填写表1标准技术参数表中投标人保证值,不能空格,也不能以“响应”两字代替,不允许改动标准参数值。如有差异,请填写表10投标人技术参数偏差表。投标人提供的产品技术规范应与本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一致。若有差异投标人应如实、认真地填写差异值;若无技术差异则视为完全满足本技术规范的要求,且在技术差异表中填写“无差异”。 表8 投标人技术参数差异表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1 概况 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见表1。 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 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

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2 新《重标》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2.1.3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2.1.5 修改了铸件尺寸公差图样标注的毛坯基本尺寸范围及尺寸公差等级,新、旧标准对比见表2。 2500mm和有色金属铸件毛坯基本尺寸≥10~250mm的尺寸分段,增加了铸铁件尺寸公差等级CT11和有色金属铸件尺寸公差等级CT9并规定在图样上不标注。取消了铸钢件毛坯基本尺寸≤16mm的尺寸分段及尺寸公差等级CT12。 2.1.6 修改了涂装除绣等级与腐蚀类别及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新、旧标准差异见表3。 a)新《重标》增加了除绣等级及其在图样上标注的规定; b)根据ISO12944将涂装类别改为腐蚀类别。 c)除绣等级、腐蚀类别、涂层厚度及面漆颜色均按JB/T 5000.12-2007的规定。 2.1.7 增加了2.13条对生产厂家的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及2.14条对特殊装置的检验要求。 2.2 检验记录 2.2.1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种类的C)条增加了粘结剂的检验记录。 2.2.2 原《重标》的5.3条规定“产品质量检验记录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填报与汇总并建立产品质量档案”,新《重标》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如合同约定由第三方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理,监理方可以见证制造厂的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 3 JB/T 5000.2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火焰切割件》 3.1 适用范围 修改了火焰切割件的适应范围,由原“本标准适用于重型机械产品中碳钢、低合金钢、钛及钛合金板材的火焰切割件”改为“本标准适用于厚度为6~300mm的低碳钢、中碳钢及普通低合金钢的火焰切割件”增加了厚度为6~300mm的低碳钢及取消了钛及钛合金板材的适用范围。 3.2 术语和定义 3.2.1 增加了1.1条火焰切割件、1.7条表面缺陷、1.8条上缘熔化及1.9条挂渣的定义。 3.2.2 修改了垂直度和倾斜度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a) 垂直度公差原定义是“指在理论正确角度条件(与工件基准面成90°),通过切割面轮廓最高点和最低点的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垂直度公差用u表示”(见原标准的图1),现定义为“在本部分

电动三轮车篷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三轮车/篷车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涂装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零部件防护装饰性涂装(以下简称“涂装”)。 2引用文件 2.1 GB/T 1723-1993 涂料粘度测定法 2.2 GB/T 1725-200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2.3 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2.4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2.5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2.6 GB/T 1735-2009 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 2.7 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8 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2.9 GB/T 6739-2006 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2.10 GB/T 6807-2001 钢铁工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2.11 GB/T 9276-1996 漆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2.12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2.13 GB/T 9753-2007-T 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2.14 GB/T 9754-2007 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2.15 GB/T 9761-2008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2.16 GB/T 13452.2-2008 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2.17 GB/T 13893-2008色漆和清漆耐湿性的测定连续冷凝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起泡:涂层表面呈现鼓包的现象。 3.2 针孔:涂层表面呈现针状小孔或毛孔的现象。 3.3 起皱:涂层表面呈现凹凸不平且无规则线状折皱的现象。 3.4 桔皮:涂层表面呈现桔皮状纹路的现象。 3.5 露底:未能完全覆盖前道涂层或材料色泽的现象。 3.6 裂纹:漆膜表面呈现不规则、深浅不同断裂纹路的现象。 3.7 脱落:漆膜从涂面呈现片状脱离的现象。 3.8 凹陷:涂层表面因水、油等异物影响致使涂料不能均匀附着、产生抽缩形式泡疤而呈现凹坑现象。

插座产品通用技术标准(doc 5页)

插座产品通用技术标准(doc 5页)

开关插座类产品通用技术标准 一、主题内容 本标准参照并采用了国家标准GB 16915.1-2003《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 置的开关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和GB 2099.1-1996《家用和类似用途插头插座第一 部分:通用要求》制订。本标准规定了我公司 生产的开关、插座类产品的尺寸精度、安装配 合要求、外观质量、技术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和检验规则等。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流为10A、16A、20A,额定电压250V的机械式开关、插座。 2 、本标准所指机械式开关包括一至六位指型开 关、双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双开关、双联单相 三极插座带三开关、单联单相三极插座带单 开关、过线盒、表面插座、开关底盒等产品。 三、技术要求

1、机械式产品的一般定义符合GB 16915.1-2003第三条“定义”中的有关条款解释。 a、指键开关:简称指开,是指本公司生产的滑板式小按钮开关。 b、功能件:能自成一体,相对独立,体现开关、插座技术性能的部件,一般是铜片、铜柱、螺钉与 塑料件的组合体,与不同系列面板互换性强。 c、N联指同一面板上装有N个相同的功能件,实现N个同一功能。 2、标志 必须具有下列基本标志 a、火线输入端(L)、中线输入端(N)、接地线端(〨)、火线输出端(LOAD、~、A); b、额定电流(A)、额定电压(V)、电流性质符号(~); c、公司的“品牌”标志及产品型号。 3、一般要求

0 2 装 配 要 求 ①螺钉紧固的零部件之间配合紧密,不 允许存在松脱现象。 目 测 或 与 样 板 比 对 手 感 判 断 ②导线夹紧处,以适当的力拉扯导线, 不应有松脱现象。 ③扣位连接应紧密,以适当的力推拉、 顶压,不应有松脱现象,但也不宜太紧, 开关后座用50N力垂直面板外拉不掉 落。 ④卡在面板上的安装用螺钉不应自动 松脱,不允许漏装。 ⑤铆接处不得有松动或自动松脱现象。 ⑥每个压线螺丝需向外拧动二至三周, 但螺丝往外拧到接线柱内孔最大限度 不得露出螺丝头,用2.5kgf.cm螺丝批 试打螺钉不得有滑牙现象,保证紧固螺 丝和压线螺丝不滑牙和掉出。 扭 力 批 ⑦开关操作应灵活,不能存在打不到位, 回弹等失灵现象,插座用插头插入、拔 出力应适当,手感良好,不应有难以插 入或拔出现象。 测 试 治 具

GB T13384-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384-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产品的运输包装方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产品的运输包装。 2 引用标准 GB 155 针叶树木材缺陷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49 一般用途圆钢钉 GB 738 阔叶树材胶合板 GB 1349 针叶树材胶合板 GB 1923 硬质纤维板 GB 2934 联运平托盘外部尺寸系列 GB 4768 防霉包装技术要求 GB 4769 防霉包装试验方法 GB 4823 阔叶树木材缺陷 GB 4857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GB 4879 防锈包装 GB 4892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 4995 木制联运平托盘技术条件 GB 5033 出口产品包装用瓦楞纸箱 GB 5034 出口产品包装用瓦楞纸板 GB 5048 防潮包装 GB 5398 大型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 GB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6543 瓦楞纸箱 GB 6544 瓦楞纸板 GB 6980 钙塑瓦楞箱 GB 7350 防水包装技术条件 GB 8166 缓冲包装设计方法 GB 12339 防护包装用内包装材料 GB 13041 包装容器菱镁砼箱 GB 13123 竹编胶合板 GB 13144 包装容器竹编胶合板箱 LY 209 刨花板 3 总则 3.1产品的包装应符合科学、经济、牢固、美观和适销的要求。在正常的储运、装卸条件下,应保证产品自制造厂发货之日起,至少一年(出n产品至少两年)内不因包装不善而产生锈蚀、长霉、降低精度、残损或散失等现象.特殊要求按双方协议执行。 3.2包装设计应根据产.铺特点、流通环境条件和客户要求进行。做到包装紧凑、防护合理、安全可靠。 3.3产品需经检验合格,做好防护处理.方可进行内外包装。随机文件应齐全。 3.4包装件外形尺寸和质母应符合国内外运输方面有关超限、超重的规定。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什的尺寸应符合GB 4892 的规定。 3.5产品包装环境应清洁、干燥、无有害介质。 4 包装方式与防护包装方法 4.1包装方式主要有箱装(木箱、瓦楞纸箱、胶合板箱、纤维板箱、钙塑箱、菱镁砼包装箱、竹胶板箱、塑料箱、金属箱等)、敞装、局部包装、捆装、裸装、袋装和托靛包装等。其典型结构见附录A(参考件)。 4.2防护包装方法主要有:防水包装、防潮包装、防霉包装、防锈包装和防震包装等。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储运、装卸条件,选用适当的防护包装方法。 5 技术要求 5.1箱装 5.1.1材质要求 5.1.1.1木材

钣金加工执行标准

标准编号:QJ A 262-2005 标准名称:钣金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2006-5-1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67524.html 标准编号:QJ 903.13A-1995 标准名称:航天产品工艺文件管理制度钣金、冲压工艺文件编制规则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1996-3-1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78559.html 标准编号:QJ 262A-2005 标准名称:钣金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2006-5-1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79159.html

标准编号:QJ 261-1994 标准名称:电子产品钣金冲压件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1994-10-27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51775.html 标准编号:QJ 2096.2-1991 标准名称:模件式机柜钣金插箱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 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1991-9-1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51101.html 标准编号:QJ 2033-1991 标准名称:钣金冲压零件结构要素 标准状态:现行 实施日期:1991-7-1 出处: 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detail/150638.html 下 载:https://www.doczj.com/doc/3b1565813.html,/upload/qy%2Fnn%2FQJ2033-1991.PD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