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考试法语导游词:钟楼、回民街
- 格式:doc
- 大小:0.57 KB
- 文档页数:1
2023年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中心的钟鼓楼。
我是今天的讲解员,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
钟鼓楼,又称“鸟鸣楼”,是古代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一般由钟楼和鼓楼组成。
陕西钟鼓楼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在明清两朝,钟鼓楼曾是丝绸之路上商贾和游客们进城后必经之地,也曾是陕西省政府办公场所。
如今,它是西安市的著名景点之一,每天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鼓楼。
鼓楼顶部有一面通高数层的大鼓,鼓面直径2.5米,重10吨。
这面大鼓是“古鼓”的代表,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每个整点,都会在上面敲响大鼓,鼓声此起彼伏,回荡在高楼之间。
同时,大家还可以欣赏到民族乐器表演,感受鼓楼独特的韵味。
随后我们来到钟楼,钟楼高33米,分七层,造型古朴。
钟楼内有一只名叫“梅花钟”的大钟,它于明朝万历年间铸造,重达10多吨。
梅花钟的名字来源于它上面的梅花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通过攀登钟楼,我们可以鸟瞰西安市的全景,可以感受到古城的宏伟和历史韵味。
除此之外,钟鼓楼还设有不少文化展馆,分别展示着陕西历史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钟鼓楼文化等内容,让游客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
最后,我们特别建议大家参观钟鼓楼夜市。
夜晚的钟鼓楼周围摆满了各种小吃和特色手工艺品,有许多当地特色美食和陕西省有名的小吃,包括肉夹馍、烤肉串、凉皮、擀面皮等,让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以感受西安夜市的独特魅力。
以上就是对于陕西钟鼓楼的介绍。
钟鼓楼不仅是陕西著名的文化遗址,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也可以品尝道地的陕西美食,体验独特的西安夜市。
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
谢谢大家!。
西安钟鼓楼导游词简短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于现址。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安钟鼓楼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西安钟鼓楼导游词1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至今为止,四座城门中除永宁门外,其余三座城门都只剩下两道城墙。
好了,下面是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请大家一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西安钟鼓楼导游词2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74千米。
城墙内人们习惯称为古城区,面积11。
32平方千米,著名的西安钟鼓楼就位于古城中心。
请大家紧跟我不要掉队,我们前面的是城墙的主城门,像这样的城门共有四座:我们面前的长乐门(东门);还有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
它们四座城门作为明城墙的原有城门,因当时的军事,防御需要,都是单门洞,且都修建了三道城墙,两道城墙之间又形成了翁城。
西安钟楼导游词5篇西安钟楼下部为砖石构造的正方形基座,外表用青砖砌成,基座之上为两层木构造楼体。
自地面至楼顶高36米,其中基座高8.6米。
每边长35.5米,建筑面积约1,377.4平方米,内有楼梯可回旋而上。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安钟楼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西安钟楼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此时此刻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
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根底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机后期历史上最闻名的城垣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城垣中至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
城墙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备设施。
我们在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看到,半坡人在居住地四周挖掘深沟,以提防野兽和外部的攻击。
假如把半坡村落视为城市的最初萌芽,深沟也就是当时相当于城墙的设施。
待到人们独创筑墙技术后,城墙自然伴随城市同时诞生,成为古代城市的显著标记了。
据史册记载:“《》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此城郭之始也。
”这大约是在距今约4500年前的原始社会晚期。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屡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但我们看到的这座城墙仍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的隋代。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并于其次年在龙首塬北麓修建了大兴城。
大兴城规模浩大,构造严密。
除环绕城市的外郭城城墙外,城内环绕宫城和皇城也筑有城墙,形成“城中有城”的格局。
唐王朝建立后,将隋代的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唐长安城根本上沿袭了大兴城的规模和布局,只是对大兴城进展了扩建和修建。
唐代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逃往洛阳,留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出于军事防守须要,放弃外郭城和宫城,把长安城缩小到皇城之内,以皇城城墙作为长安城的城墙,形成自五代至元的长安城规模。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从今起先了明在西安的统治,也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西安钟鼓楼历史导游词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有3020__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西安钟鼓楼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西安钟鼓楼导游词1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
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5年先后两次重修。
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
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
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
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
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
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是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
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
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
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
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为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
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二十一世纪。
西安回民街导游词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饮食文化街区,位于回民街附近的南大街上,是陕西省著名的商业步行街之一。
该街区以其独特的风味、传统的建筑、漂亮的装饰、美味的小吃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品味。
作为西安市十大景点之一,西安回民街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以前主要是回民聚居和清真寺,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历史文化价值来看,都有着极高的纪念意义。
街上的建筑风格独特,以红色为主色,细节处体现出汉族与伊斯兰教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引人入胜。
可以看到雕花石窗、门框、大体石板路等等,是一个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的传统建筑。
当然,西安回民街的关键是美食,因此,独特的美食文化是西安回民街最大的特点。
这里有数百款传统的美食小吃,例如:肉夹馍、凉皮、灌汤包、肉丸胡辣汤、糖葫芦、煎饼果子、烤串、和羊肉泡馍等等,每种小吃都有着其不同的历史和风味。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感到自己似乎上了一次“美食的旅行”。
作为一个好的导游,我们需要尽可能地给游客介绍这里的特色小吃。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夹馍,这是中国的传统小吃,展现了西安这个古老的城市的文化,也是这里最为出名的食品。
它是由薄馍、肉丝、葱花、香菜、豆腐乳、辣椒油等组成,简单而美味,非常受游客欢迎。
而灌汤包则是一种汉族小吃,内部含有汤汁,可口可爱,也是许多游客特意来此品尝的美食。
此外,这里的夜市非常热闹,小吃摊位分布在整个街区,人们在选购商品、品尝美食、观看表演、唱歌跳舞时慢慢享受着这里的美食和气氛。
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有趣,这里的每一个小角落都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所以除了吃之外,我们还可以去逛逛这里的人文景观,市集、庙会等等,了解更多有趣的文化背景。
在夜晚,回民街更是银装素裹、梦幻而古朴,成为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总之,如果你想品尝美食、领略文化、感受异域风情,那么一定要来到这里!西安回民街是一个你不能错过的旅游胜地,既可以吃得美味又可以游览缤纷的美景,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关于食品和文化的美好记忆,而且也是对你的品味和感官的一种挑战。
2023年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钟鼓楼,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钟鼓楼的历史之旅。
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同探寻这座古老建筑的诞生与发展。
钟鼓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我国古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钟鼓楼曾是古代城市的钟楼和鼓楼,主要用于报时、告诉百姓开市闭市以及警钟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共同走进钟鼓楼。
楼内上、下厅以及楼顶均为木质结构,是一座古代工艺的珍品。
楼内陈列着一些古代的钟乐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天平基音钟,被誉为我国现存最重要的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之一。
它是唐玄宗盛世时期制作的,以其独特的音质和优雅的造型成为了古代乐器中的瑰宝。
当然,在楼内我们也能欣赏到其他的钟乐器,如丝弦钟、木鱼等,这些钟乐器在古代是用于祈福、庆典等场合的重要乐器。
走出钟鼓楼,我们来到楼顶。
楼顶是钟鼓楼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最值得期待的地方。
在楼顶,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可以欣赏到整个西安城的壮丽景色。
远处,可以看到兵马俑的雄姿,更近处,可以看到古城墙的壮丽。
站在这里,仿佛穿越回到了千年前的盛世,感受着古代城市的繁华与悠久。
除了这些景色外,楼顶上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亮点——钟鼓表演。
每到整点时,钟鼓楼内的工作人员便会精确敲击钟鼓,响彻整个城市。
钟鼓声在古代是向人们宣告着时间的流逝,也是古代城市繁忙与喧嚣的象征。
钟鼓楼的钟鼓表演,将古代的钟鼓之声再次带回到现实生活中,为我们展示了古城的风貌与文化。
除了欣赏钟鼓楼的建筑和钟鼓表演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不得不介绍给大家。
钟鼓楼是唐太宗咸通年间(公元860年)重建的,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已经经历了无数战火的洗礼,但坚强不屈地屹立至今。
在明清两代,钟鼓楼被用作政府机构,这也反映了钟鼓楼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
此外,据传说,在古代的时候,钟鼓楼每天的鼓声和钟声并不是从楼内传出的,而是来自无主曲的外鼓井和火绳楼。
回民街导游词大全回民街导游词(一)从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就进入了西安回民历史街区。
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0座清真寺,约2万名回民依寺而居,维持着原有的宗教传统和生活习惯。
西安著名的北院门小吃一条街、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中国三大城隍庙之一的西安城隍庙都在区内,以汉族和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于此居住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回民街一般指的是西安鼓楼到北院门一线的南北向街,不过有时也会把相连的化觉巷、西羊市还有大皮院一同算进去。
到了西安的游客一般都不会错过回民街,不光是因为街道两旁大量的美食店铺,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
回民街顾名思义就是回民聚居之地。
西安回民街是回民区的一条街道,大约500米左右,南北走向,特点是青石铺路,绿树成荫,路两旁一色仿明清建筑,或餐饮,或器物,均由回民经营,具有浓郁清真特色,深受外来游客尤其是国外游客的喜爱。
旅游特色1、羊肉泡沫、绿豆糕、腊汁肉夹馍、干果、蜜饯……品尝特色小吃,逛逛路边的小店,透过历史的沧桑,曾经的繁荣景象依旧。
2、回民街是以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旅游散步道,全长1100米。
街区内为仿古明清建筑风格,南有鼓楼,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镶嵌于鳞次栉比的店铺食肆之间。
步入其中,地镶青石、铺悬金匾、老街繁锦、美味飘香,是西安独具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3、晚上的回民街又有着与白天不同的精彩,整条街被浓厚的市井气息笼罩,道路两旁遍布挂着电灯、汽灯的各种摊铺,贩卖糕饼、干果、蜜饯、小吃等。
回民街导游词(二)各位游客:回民街在鼓楼的边上,街的北头是一座厚重的城墙。
它斑驳的拱门、大块大块的城砖,总是使人联想到那种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侠气。
曾有人说过,只要到过回民街,你对西安的小吃就不会有遗憾。
回民街不长,也就500米左右,两旁开满了正宗的回民饭店。
大多数店家门口,总是能见到几个戴着回民白帽的小伙子在扇火烤肉羊串,阵阵的烤肉香味足以令你垂涎欲滴,然后决定进去大爽一把,以饱口福。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今天我们将去参观西安城墙、钟楼和鼓楼。
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城堡就是明西安城墙,是明初在唐长安皇城的基础上建筑起来的。
它是我国中世纪后期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之一,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防御设施。
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代曾多次修筑城墙。
它们多数被历史的尘埃掩埋。
我们现在看到的城墙可追溯到隋代。
公元1369年,明王朝大将徐达从山西进入陕西,将原来的奉天路改为西安,意为“西方长治久安”。
拉开了明在西安修筑城墙的序幕。
历时8年修筑完的城墙外形是一座长方形。
城墙高15米,顶宽12—14米,底宽16—18米,周长13.9公里。
最底层用黄土与石灰、糯米汁拌合而成,干燥之后,异常坚固。
西安古城墙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
好了,现在让我们亲自来感受这座科学、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最外围是护城河,也叫“城壕”,是城墙的第一道防线。
它可以阻滞敌人进攻,甚至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消灭。
环绕西安城墙的护城河宽20米,跨过护城河就是城门,而连接护城河与城门的唯一通道就是吊桥。
平时,守城士兵听从晨钟暮鼓的指挥,早晨降下吊桥,开启城门;晚上升起吊桥,断绝交通。
一旦发生战争,吊桥升起,城门紧闭,城门就成为坚固封闭的战斗堡垒。
城门是城防体系的重点,也是薄弱点。
平时,它是出入城市的通道。
战争时,又是攻守双方争夺的首要目标。
因此,明代十分重视完善城门防御设施。
尤其值得注意的一大技术突破是采用了券拱式城门,以防止敌人火攻。
明西安城的城门非常坚固,门扇用厚达16厘米的木板制成,一扇城门用木材2.8立方米,门扇上下横匝着铁条加固,每两道铁条的间隔处,钉有180枚铁蘑菇针。
整个门扇上共有1800枚铁蘑菇针。
这样就挤密了门扇的木材,增加了门扇刚度,使箭矢无法射入。
为了提高城门防御的保险系数,城门实际上由三重组成,即:闸楼、箭楼和主楼。
钟楼导游词(通用4篇)钟楼篇1我们先去参观了古代用来计时的工具,比如:盘香,时辰烛等等。
盘香有点像蚊香,但是盘香是被一根绳子吊在一个木架子上的。
盘香上有很多刻度,点燃盘香,每烧过一个刻度,就表示过了一段特定的时间。
时辰烛和盘香差不多,也是用刻度来表示时间的。
两点半钟,击鼓表演准时开始。
那里有二十五面更鼓:一面主鼓,高2。
4米,直径1。
6米;二十四面群鼓,都是一样的尺寸,但都比主鼓小。
敲主鼓的人站在两级台阶上,两手各拿一根敲鼓棒,用力的敲。
还有四个人在敲其中的四面群鼓。
鼓声浑厚,欢快。
看完击鼓表演,我们就下楼。
下楼和上楼一样都要经过一段很陡的台阶。
上台阶的时候,我觉得兴致勃勃,一点也不累。
下台阶的时候,我感觉左腿发紧,我两手扶住扶手,小心翼翼地往下走。
终于下来了,好险啊!钟楼导游词篇2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
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谢谢大家!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陕西钟鼓楼导游词【篇一】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
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
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在我的右手边有两幢仿明清的建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建筑上很醒目的一句话“千古风味饺子香,传奇品质德发长”,对,这就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德发长,德发长是以饺子宴而著名的。
大家如果想去品尝的话可以在我们旅行完之后互相结伴去感受一下德发长的非同寻常之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件很不幸的事:我也没品尝过这里的饺子!不过我想它既然打出了千古风味这一名号,想必一定实至名归吧!说完了饺子那么有的人就要问了羊肉泡馍在哪个地方有卖的? 那么请大家随我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德发长隔壁有个同样建筑风格的酒家——同盛祥。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9篇)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精选9篇)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篇1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
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
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
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
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
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
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
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
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径3.43米,重1.5吨。
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_年,象征公元20_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
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
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逝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西钟鼓楼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钟鼓楼及城墙沿途讲解的导游_钟楼的钟声诠释了西安古城的古朴和这座历史古城的浑厚。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会在欣赏钟鼓楼城墙沿途风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西安这座古城风韵的另一面,那就是西安的饮食文化,说起西安的饮食,大家能否说出西安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小吃吗?西安的饮食文化洋溢着浓郁的西北风情,品尝西安的风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乐事,无论是一直被西安人钟爱的羊肉泡馍,还是名扬海内外的“西安饺子宴”,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西安钟楼导游词(精选14篇)西安钟楼篇1西安城墙除明代在东、西、南、北有四个门: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外,随着岁月的变迁,城门也发生种.种变化。
现在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四个门,还可以看到:勿幕门、朱雀门、含光门、玉祥门、中山门、尚德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等等,这些名称的来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城沉浮衰兴。
明西安城墙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以悠久的历史,伟岸的雄姿,神秘的色彩吸引了八方游客。
好了,西安城墙就参观到这里,我们将继续带大家去参观钟鼓楼。
谢谢大家!钟楼和鼓楼是古代中国城市的特有建筑。
钟与鼓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它的诞生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最初作为祭礼、朝仪、娱神中的礼器和乐器。
大约自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八世纪开始用于军事指挥。
古代中国城市兼有军事城堡性质,除城市四周构筑城墙,挖掘城壕,设置吊桥外,与之配套的还需要在城市中心修筑钟鼓楼作为指挥中枢。
平时以晨钟暮鼓报告时辰,定时启闭吊桥,紧急状态是用以报警戒严,指挥城防。
这种严密的城市防御系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
西安是明代西北军政重镇,它的钟楼和鼓楼无论从建筑规模、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各方面衡量,都居全国同类建筑之冠。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市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占地11260平方米,建筑面积是1378平方米。
它建于公元1384年,也就是明洪武十七年,最初位于西大街的迎祥观,距目前位置1000米左右。
当时迎祥观是西安市的中心,但钟楼在建成200年后,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城门改建,新的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形成,位于迎祥观的钟楼便日益显得偏离城市中心。
到了明神宗万历10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在陕西巡抚龚懋贤的主持下,将钟楼来个整体拆迁,迁至今址。
据钟楼的碑文记载,移建工程除重新建造基座外,木质结构的楼体全是原样原件。
所以耗资不多,工程迅速。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楼高36米,重檐斗拱,攒尖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西安钟楼三分钟导游词(精选15篇)西安钟楼三分钟篇1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大家就叫我常导吧。
接下来就和我一起参观西安钟楼吧!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
看,在我们眼前的两层建筑就是钟楼,它由基座、楼身和楼顶三部分组成。
钟楼高36米,是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四角挑檐翘起,凌空欲飞,楼顶有各色玻璃瓦鲜艳夺目,美丽极了。
钟楼四周鲜花环绕,增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基座是由巨大的城砖筑成,沿着基座北面的楼梯而上,我们便来到钟楼楼身观光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口青色的明代大钟,重五吨,里面能容纳五六个人,钟面上雕刻着精美的八卦图案,浑厚洪亮的钟声好像闷雷滚动,告诉周边的人们新一天的到来;如今,钟声祈祷老人的长寿、可以让小孩健康快乐……一跨入展厅大门,就看见三排钟从小到大的排列着,其中的一排钟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但一排和一排形状不同;周围还有许多美丽的水墨画和刚劲有力的书法,钟和书画向我们展现了明代人的技艺高超。
站在钟楼上极目远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今天,我很高兴为大家服务。
鼓楼和钟楼遥相呼应,使古城西安更加美丽,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一起参观西安鼓楼。
西安钟楼三分钟导游词篇2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钟楼。
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
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已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内。
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地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
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
西安钟楼的导游词(必备3篇)1.西安钟楼的导游词第1篇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钟楼。
钟楼位于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它建于明洪武十七年 (1384年),当时钟楼的位置并不在现在这个地方,那么它在哪儿呢?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那座与钟楼遥相呼应的楼就是鼓楼,钟楼最初的位置在鼓楼以西的迎祥观内。
迎祥观是唐朝一座非常著名的道观,唐睿宗李旦为了给自已的母亲过寿,特制了一口钟安放在迎祥观内。
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安城不断地扩建,钟楼就偏于城西,不再居于城市中心了。
在这种情况下,公元1582年明政府就将钟楼迁移至今天的位置。
钟楼的主要作用就是击钟报时。
每天清晨,当钟声响起,四个城门就打开,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傍晚鼓楼的鼓声一响,人们就回到城里关闭城门,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晨钟暮鼓”。
过去用来报时的.钟是唐睿宗李旦在景云二年(720年)命人制作的,取名“景云钟”。
景云钟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声音洪亮,充分表现出了唐代工匠高超的铸钟水平,原钟现收藏在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博物馆。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口钟是景云钟的复制品,它的体态、大小、重量、纹饰与原景云钟都是相同的。
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请看钟纽部分:据传海中有一种大兽叫蒲牢,它虽然凶猛,但是非常害怕鲸鱼,每当鲸鱼攻击它,它就会拼命大叫,由于它的叫声非常响亮,人们在铸钟的时候就将它缚在钟上,以祈求钟声洪亮,我们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钟就像张着大嘴的蒲牢,撞钟之木就像鲸鱼,鲸鱼咬一口,蒲牢叫一声,鲸鱼咬得越急,蒲牢叫得越响,如果哪位朋友不信,可以来试试。
关于蒲牢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蒲牢”是龙王爷的第九个儿子,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位蒲牢平素爱大声喊叫,声音非常洪亮,因此钟纽常常做成蒲牢的样子,希望能使钟声洪亮,总之有了蒲牢,钟声就会洪亮,这是无可置疑的事了。
再来看看钟面,这里有龙、凤、鹤、狮、独角牛,以及飞天、彩云、蔓草等,花纹线条流畅、首尾相接,它们分别代表着道教法规、富贵权势、天上人间,以及现世未来,是一幅集福、权、贵为一体的宗教纹饰画,特别珍贵的是这篇唐睿宗李旦亲笔所书的铭文。
精选陕西钟鼓楼导游词(精选17篇)精选陕西钟鼓楼篇1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
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
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
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
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古时击钟报晨,击鼓报暮,因此有“晨钟暮鼓”之称。
同时,夜间击鼓以报时,“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报5次。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为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
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悦耳之声了。
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
现在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
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从50年代开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缮鼓楼,90年代又贴金描彩,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文物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
重制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径2.83米,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
鼓腹直径3.43米,重1.5 吨。
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xx年,象征公元20xx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
该鼓声音洪亮、浑厚,重槌之下,十里可闻,是中国最大的鼓。
在钟楼和鼓楼之间,开辟为钟鼓楼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造型独特的声光喷泉不时变换,逝城人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精选陕西钟鼓楼导游词篇2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古城西安,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是你们本次的导游,我叫许晨轩,大家叫我许导或晨轩就可以了。
下面让我们开始西安古城墙之旅吧!首先,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西安古城墙,西安古城墙又称为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
西安钟楼导游词600字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欢迎来到西安钟楼!我的名字是XXX,很高兴有机会带领大家参观这座古老而充满历史的建筑。
西安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钟楼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钟楼建筑的典范代表。
修建于明朝楼观之上,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87年)。
整个钟楼呈四方形,高约36米,由三层楼组成,上下共有74个大木梁,没有一颗钉子和一根楔子,完全靠椽子和槽口固定。
首先,让我们来到钟楼的底层。
底层呈正方形,每个边长约33米,高约7米。
当时,这里是用来放置大钟的地方,而现在则用于展示钟楼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钟楼的照片、模型以及一些与钟楼相关的古代文物。
条玉山和壁画是陈列中的亮点,展示了钟楼建筑艺术的高度,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登上钟楼的二层吧。
这层是钟楼的主体部分,楼梯往上延伸,与角楼相连。
钟楼的风格主要是典型的明代木结构建筑风格,结构稳固,宽敞明亮。
楼层的四个方向各有一组檐壁牌匾,每组牌匾都由三块内建塔龟兽长方形匾额组成。
这里的展览主要是介绍钟楼的历史变迁、钟楼使用的技术和钟楼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到钟楼的三层。
这里是观景台,你可以在这里尽情欣赏到西安市中心的美景。
顺时针方向依次是东、南、西、北四座古城门,还有千年文化古街——回民街,还能看到现代城市的高楼大厦。
在这里可以远眺城市的繁华与发展,感受到古老与现代的交融。
除了以上介绍的内容,西安钟楼还有一些传说和故事,例如钟楼建造的一段故事,还有关于钟楼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解说。
如果你对这些有兴趣,我可以在游览过程中提供更多细节。
在导游结束之前,我希望大家在心里保留一些对西安钟楼的美好回忆,同时也了解到了钟楼背后的历史文化。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我会很乐意回答。
再次感谢大家选择了西安钟楼的游览,祝你们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钟楼始建于1384年。
钟楼的基座是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高86米,宽355米,全部用青砖砌成。
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
外部重檐3层,但内部仅上下两层。
楼檐四角攒顶,檐下饰有彩绘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之一。
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它不但能使建筑物更加牢固,而且更加美观。
斗拱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我国青铜器的花纹上,可以看到较完整的斗拱图象。
特点: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
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重檐斗拱,攒顶高耸,屋檐微翘,华丽庄严。
巨钟轶闻: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
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
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
无可奈何,只有另换。
西安钟楼导游词2 西安钟楼,是国内最大、最完整的一座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钟楼处于西安的中心地带,是古城的地标之一,以它为中心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并分别与西安城墙东、南、西、北四门相接。
西安的鼓楼,原先在西边的广济街上,随着城市中心东移,在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将钟楼迁徙到了鼓楼东边,今天的位置。
钟楼呈典型明代建筑艺术风格,下部为砖石结构的正方形基座,顶部为三重四面攒尖顶结构,覆着深绿色琉璃瓦,顶尖用真金铂包裹。
基座四面正中各有高约6米的门洞,门洞间互通,过去是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会的通道,人流车辆从门洞通过,如今门洞已封闭,周围建有公路转盘,地下有专供人行的通道。
进入钟楼的入口就在这地下通道内,有楼梯可盘旋登楼。
回民街钟楼永兴坊优美句子
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
钟声浑厚有力,宏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之王”。
钟楼,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但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雄姿。
楼内的彩绘虽在1739年翻修时已换了清朝的图案,但仍然十分赏心悦目,不失典雅的古代图案之风。
楼的各部分都是木质结构,既齿合严密,又十分轻便。
钟楼,座落在西安市的中心。
它创建于公元1384年。
初建时在
今西大街、广济街口。
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移建到现址。
因楼内西北处昔日曾悬一口古钟,所以名曰钟楼。
钟楼位于西安城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中心。
楼顶覆盖着琉璃瓦,红橡绿瓦,交相互映。
每层楼的四角翘起,犹如飞鸟展翅,形式典雅、优美。
据说它的顶是木心金表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金光四射,灿烂辉煌,为钟楼增添了神彩。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
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