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71 KB
- 文档页数:15
初中培智学校美术教案模板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风光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光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然风光的绘画技巧2. 自然风光的欣赏和分析3. 团队协作完成一幅自然风光绘画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风光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自然风光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风光的认知和感受。
二、绘画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自然风光的绘画技巧,包括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绘画技巧。
三、小组合作绘画(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自然风光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自然风光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作业中应用绘画技巧的心得。
二、欣赏和分析自然风光绘画作品(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自然风光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绘画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心得。
三、小组合作绘画(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完成一幅自然风光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每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现等方面。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自然风光的认知和欣赏能力的提升。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能力。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培智班美术教案培智班美术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本班学生多为重度智障儿童,教学难度很大,且,这些孩子口齿不清,需要教师耐心的反复的进行辅导。
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实际,降低难度,提高趣味性,已达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训练简单的基本型、基本色等的认识及画法,锻炼简单的制作能力。
第一课《大雨小雨》(1课时)教学目标:1、在指定的范围内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教学准备:1、贴有“白云娃娃”的蓝色粉画纸若干张,用铅笔在“白云”下面画上“竖线”。
(贴在墙上,直接作画)2、分别装有红、黄、蓝、绿4种水粉颜料和吸水的海绵。
3、课件、抹布若干。
教学过程: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4)请一位学生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范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学生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很热闹。
第二课《画苹果》(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2.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教学准备: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固体胶管。
教学过程: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内部)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学生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培智班美术教案培智班美术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本班学生多为重度智障儿童,教学难度很大,且,这些孩子口齿不清,需要教师耐心的反复的进行辅导。
教学容将根据学生实际,降低难度,提高趣味性,已达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训练简单的基本型、基本色等的认识及画法,锻炼简单的制作能力。
第一课《大雨小雨》(1课时)教学目标:1、在指定的围用右手食指蘸彩色颜料,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点画出雨滴,学会用抹布擦手(弄干净手指)的方法。
2、合作作画时,会找空地方,并能保持手指的清洁。
教学准备:1、贴有“白云娃娃”的蓝色粉画纸若干,用铅笔在“白云”下面画上“竖线”。
(贴在墙上,直接作画)2、分别装有红、黄、蓝、绿4种水粉颜料和吸水的海绵。
3、课件、抹布若干。
教学过程:1、感知作画方式,引起学习兴趣。
(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4)请一位学生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学生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很热闹。
第二课《画苹果》(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2.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教学准备:16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固体胶管。
教学过程: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
②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年贴在苹果图形部)3.进行示活动告诉学生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培智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掌握培智美术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第一册:学会观察(描画人物造型)–单元一:找到不同–单元二:把一切都画出来–单元三:大小形状和比例–单元四:轮廓抓得准–单元五:颜色的魔力–单元六:看我画的“他”–单元七:画物与友–单元八:成为小小艺术家2.第二册:学会搭配(描画事物)–单元一:地平线上的点–单元二:翘首以盼的线–单元三:童话中的動物–单元四:待字闺中的玫瑰–单元五:艺术的光影–单元六:季节就在眼前–单元七:由线而面–单元八:绘画和构思3.第三册:学会鉴赏(欣赏艺术作品)–单元一:窗口内的世界–单元二:回忆的神奇盒子–单元三:一幅画千个人–单元四:色彩的魔幻世界–单元五:角色的变奏曲–单元六:肢体的语言–单元七:眼光决定品位–单元八:走近中国美术三、教学方法•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演示:教师示范绘画、创作等技巧,引导学生跟随操作•实践: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提供指导和辅助•讨论: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和改进•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心得四、教学步骤第一册:学会观察(描画人物造型)单元一:找到不同1.导入:通过展示两个图案,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2.演示:教师示范在纸上描绘两个相似但有差异的图案3.实践:学生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绘制属于自己的两个图案4.讨论:学生展示作品,分享找到不同的方法和感想5.总结:总结绘画中观察的重要性和找到不同的技巧单元二:把一切都画出来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复杂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2.演示:教师示范如何将复杂的画作分解为简单的形状,逐步描绘3.实践: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作,尝试模仿教师的示范描绘4.讨论:学生展示作品,分享描绘的难点和收获5.总结:总结通过分解图像描绘的方法和技巧…(后续内容类似,按照每个单元的步骤进行展开)五、教学评估方式•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的程度•作品评价: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和创造性•学习笔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理和总结能力六、教学资源•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材•纸和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以上为《人教版培智美术教案》,内容涵盖了每册的单元和教学步骤。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教育美术教材》第三章——色彩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与间色、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三原色与间色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能辨别色彩的冷暖,并表达出色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学会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表达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与间色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色彩板、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各种美丽的色彩,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让学生认识到色彩的美。
2. 知识讲解(10分钟)(1)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色彩。
(2)介绍三原色与间色,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
(3)讲解色彩的冷暖,引导学生学会辨别。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PPT展示一幅画作,分析作品中色彩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色彩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三原色与间色3. 色彩的冷暖4. 色彩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色彩知识,创作一幅画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答案:学生作品。
2. 作业要求:色彩丰富,具有冷暖变化,能表达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与间色的掌握较好,但在色彩的冷暖表达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色彩的美,尝试用色彩记录自己的情感。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的冷暖表达和情感表达。
2. 例题讲解:分析作品中色彩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情感表达。
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培智教育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美丽的家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家园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房屋、树木、人物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园、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掌握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培养观察、表现、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绘画工具。
学具:绘画纸张、水彩笔、油画棒、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园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家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房屋、树木、人物等,并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a.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用铅笔在绘画纸上勾勒家园的基本轮廓。
b. 运用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为家园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欣赏。
六、板书设计1. 美丽的家园a. 家园构成元素:房屋、树木、人物等b.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图案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家园”为主题,创作一幅家园画。
2. 答案要求:作品需包含房屋、树木、人物等基本构成元素,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富有个性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其他主题,如校园、公园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美丽的家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图案等表现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实践操作: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指导和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案名称】:培智五年级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教学内容】:1.艺术的概念介绍2.绘画技巧的学习3.创作作品的指导【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素描笔、彩色铅笔、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艺术作品,让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艺术?艺术的作用是什么?”【讲解】1.介绍艺术的概念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2.讲解绘画技巧,包括线条、色彩、光影等基本绘画要素的表现方法。
3.介绍素描、水彩、油画等不同绘画媒介的特点和用途。
【实践】1.教师示范绘画技巧,比如线条的练习、色彩的运用等。
2.学生进行练习,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同时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创作】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作品的创作。
2.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绘画媒介进行创作,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情况给予指导和建议,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总结】1.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拓展】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2.学生可以参加一些美术比赛活动,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作业】1.学生完成指定作业,如绘画练习或创作一幅作品。
2.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并写下感受和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艺术的概念和作用,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进行了创作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欢迎共阅培智教育美术课教案培智班美术教案培智班美术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本班学生多为重度智障儿童,教学难度很大,且,这些孩子口齿不清,需要教师耐心的反复1布擦手(21231(1)音乐游戏《大雨小雨》(用身体和手部的动作及嘴巴的发音,感知一下一下的节奏和点、提的动作)。
(2)老师边蘸色边随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下由“云”而下地顺着铅笔线点画雨滴。
(3)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在干什么,老师怎样画出雨滴的,(4)请一位学生来模仿老师点画出雨滴,全体幼儿边听唱《大雨小雨》,边空手练习一下一下地点,注意不拖拉。
(5)请两位幼儿示范同方向点画如何不碰撞,以及擦手的要求。
2、学生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3、评价活动。
(1)将作品贴在活动室墙上。
(2)学生和老师一起收拾桌面,整理作画工具。
教学后记:课堂气氛很热闹。
1.161.的,3.4、.512、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各种可做印章的自然物或废旧材料,如:有凹凸花纹的玩具、瓶盖、笔套、纸筒等。
2、红、黄、蓝颜料水每桌各2盘,盘中垫上薄海绵。
3、纯白棉布、一次性桌布、抹布每组各一块。
.4、花布一块贴在墙上。
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今天,我们小一班要开一个花布展览会,请小朋友一起印一些漂亮的花布。
”2、巩固认识红、黄、蓝三色。
3、学习使用“印章”印画。
(1)介绍各种拓印材料。
(2)(3)(4)((41(2(3(1(2(红黄绿颜料盘三个(颜料挤在海绵里),红黄绿彩纸若干,学生事先已经搓好若干个报纸纸团(数目是每人3,4个)。
3(每棵树前两块湿抹布、两个篓子,糨糊。
4(蝴蝶头饰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师带学生开着“汽车”到“公园”里。
“公园里美吗,你们看谁也来啦~”一教师扮蝴蝶飞来飞去:“这儿有红红的花,绿绿的草,太美了~哎呀,这儿怎么有几棵光秃秃的树呀,”边说边飞到别处去了。
2(质疑:这些大树上少了什么,你们愿意帮助大树妈妈打扮得漂亮点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为大树妈妈变出许多树叶和花朵呢,学生讨论交流。
培智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了解感知图像的构成要素,包括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具:- 平面画纸、铅笔、彩色铅笔、颜料和调色板- 拷贝的不同图片、图书和教案2. 教学环境:- 教室内墙壁上的黑板和白板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幅图画,让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它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中的线条、形状、颜色和纹理,并说明它们是构成图像的要素。
2. 学习与实践(30分钟)a. 线条: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线条,并让学生模仿绘制。
学生可以使用铅笔在纸上进行练习,并尽量使绘制的线条生动有趣。
b. 形状: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形状,并让学生画出这些形状。
学生可以将形状进行组合,创造出自己的图像。
c. 颜色: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颜色,并让学生进行颜色混合实践。
学生可以用彩色铅笔或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出新的颜色,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d. 纹理: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有纹理的物体,并让学生触摸和感受纹理。
学生可以用铅笔或颜料来尝试绘制这些纹理,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更多的细节。
3. 创作(4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绘画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图书或教案中的素材来创作,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4.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进一步努力。
五、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感知图像的构成要素,并运用这些要素进行了绘画创作。
学生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