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口诀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议论文写作基本知识议论文写作基本知识一、议论文段的写作可采用“五步法”来完成(1)第一步,段的首句:开门见山,一定要摆放这一小节的分论点。
(2)第二步:引用名人名言。
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即理论论证。
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起论证作用。
(3)第三步:列举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
要紧扣分论点。
写法上简要叙述即可,不要过多描写。
(4)第四步:分析说理。
这是本段最重要的一步。
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
那么怎样进行分析呢?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理方法,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第五步:本段小结。
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的分论点。
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
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1、理解议论文的'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论证方法、议论文结构、常见的议论文的写法、议论文的种类等。
2、思想准备:想清楚要写的内容。
如果认识不清,你可看相关的书,《名人名言》《论点论据大全》可以说是个捷径。
平时要注意积累,如每天背两条名言,即一个故事。
这样,你就会写好议论文。
不知你对议论文掌握的如何,不知下面的内容对你是否有帮助。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1、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
绝不可模棱两可。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②开头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选用事实论据要注意:①必须具有典型性。
古今中外的都可以。
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最起码是登过报纸上过电视的。
②最好具有新颖性。
③论据的表述要准确、叙述要概括,能证明论点即可。
选用的道理论据要注意:①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
②要精确,不能篡改、歪曲。
③和论点有必然联系,能证明论点的。
作文速成口诀一个中心明,两类题目响。
三行出观点,四比话语长。
但若诚因并,五字记心上。
句式多变换,六类标点放。
全文七八段,顶多九十行。
1.“一个中心明”:全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不自相矛盾。
2.“两类题目响”:指语文匠的黄金标题和白银标题。
黄金标题即对称式标题。
例如《变则通,通则久》《居彼位,想彼想》《做事要方,做人要圆》《墨守规则,亦成大道》《转弯之后,海阔天空》《包容痛苦,成就自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语文匠特意注释:2022年最流行的是三元作文,这时候可以进行扩展,比如《始于灵感,用于创造,扩于共享》白银标题,即外在形式为非字数对偶(一般是一句话),其中又包含了观点的标题。
例如《我爱这时代》《驻足欣赏又何妨》《莫让科技稀释了人文情怀》《磨难造就真正的生活》《载尽涵养成双赢》《做一株有思想的苇草》《谨记规则于心间》《巉岩何足惧》《尊重,让世界更精彩》3.“三行出观点”:第一段写到第3行一定要开始出现中心论点。
或者第3行开始写,写到第4行。
第一段少于4行即可,第5行已经是极限长度。
4.“四比话语长”:指多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类比等。
【文段示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为什么要张弛有度呢?因为这样符合自然规律。
太放松了,懒懒散散、磨磨蹭蹭、麻痹大意、稀里糊涂,自然是不行的;而如果一味地紧绷神经,容易导致神经异常,使正常的判断力、洞察力受影响。
就像一条皮筋,老是紧绷着,时间一长就没弹性了。
没弹性的皮筋就失去了它的功能。
(类比)所以,人们要懂得张弛相谐、动静结合。
【文段示例】“屿”是海中小岛,它有孤美独悬之态,让我想到隔绝于现代西⽅⽅明百年、远离世界⽅明千年的华夏古国。
即使美不胜收,却“鼓”音微弱不达远⽅;即使海市美景,却沧海一粟“浪”湮于潮。
(对比)“申遗”不单是让古迹进⽅世界名录,更是让孤美的古⽂明⽂向现实⽂⽂的世界,让“鼓浪屿”成为“震天⽅”。
(排比、比喻)5.“但若诚因并,五字记心上”:指行文逻辑性要强,注意创设各种逻辑关系。
5篇写作口诀一、论述型作文(论证说明)
一、引言引导看点,回答“为什么”
二、正面回答,论述主题,解释定义
三、必要的例证,增加说服力,加深印象
四、批判反驳,说明问题存在的复杂性
五、简单总结,强调价值意义
二、议论型作文(立场观点)
一、观点明确,标明本文由何而论
二、原因分析,支持自己的观点
三、可行性探讨,阐述自己的实际影响
四、设身处地,转换角度考虑
五、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层次思考
一、简单明了,陈述问题概要
二、逐条解释说明,点到即止
三、辅之以图表,使之更加直观
四、个人见解,增加可读性
五、有效综述,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四、描写性作文(描写抒情)
一、清晰明了,点名描绘主题
二、环境、人物、事物等加以描写
三、动静结合,使之生动形象
四、感性叙述,强调个人感受
五、简单点透,突出主题思想
五、社科型作文(文脉研究)
一、简单明了,说明研究对象
二、分析思路,确定研究重点
三、细节分析,探寻历史、文化背景
四、启发思考,说明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五、深入探讨,结合综合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十类作文的写作口诀教你怎么写好作文一、记叙文歌诀记叙开篇像凤头,小巧漂亮看不够。
四大要素不可忘,开门见山中心扣。
文中事件如猪肚,内容丰富又实厚。
过渡衔接要自然,精雕细刻话不完。
四种描写求形象,空洞语言没力量。
写人描景记事件,主次详略记心上。
文章结尾若豹尾,尾巴简短又有力。
写完以后看两遍,认真修改紧扣题。
二、说明文歌诀说明文体较常见,读写常做四方面。
对象特征把握好,说明写作第一点。
说明顺序想周全,时空把握没瞎编。
事物结构有繁简,条理紊乱使人厌。
说明结构比较深,并列递进及总分。
还有连贯共四种,单用合用讲求真。
说明方法很重要,常用八法别忘掉。
熟能生巧多实践,善于读写见提高。
三、议论文歌诀1、立论歌诀提出问题点龙睛,分析问题抓本质:理论事实必真实,论据才有说服力;直接间接来证明,围绕论点有破立;议论简明须确切,论证巧妙合逻辑;讲理摆事重举例,解决问题就得力。
2、驳论歌诀火力集中,把子对准;抓住要害,实质批深;又揭又批,事理俱精;推理严密,旗帜鲜明;过渡照应,详略分清;完整单一,成竹在心。
四、材料作文歌诀所供材料意丰富,最佳立意要抓住。
认真看读细思量,各项要求理清楚。
提供材料不能丢,不能违背选角度。
扣料用料并联料,参照命题作文做。
五、话题作文歌诀话题作文很流行,常见考题三类型:命题提示和材料,围绕话题马不停。
话题特点开放性,大题小作写真情;抓住一点述详尽,以小见大显水平。
六、读后感作文歌诀读懂原文是首要,抓住重点定基调。
引议联结重感想,围绕中心细细表。
七、扩写歌诀扩写无巧,方法记牢:一练扩首,简洁可靠;二练扩中,详尽为好;三练扩尾,点睛是宝。
扩写要好,要求做到。
主要内容,切没砍掉;合理想象,必不可少;重点地方,深挖细找。
八、缩写歌谣缩写首先应做到:遵循原作是首要。
其次做到四方法:句子缩写要思考;保留重点应得体;略写材料删削掉;概括方法讲精当;强化训练才牢靠。
九、改写歌诀改写方法有诀窍,因文而异很重要。
一法改变原体裁,抓住体裁没抛掉。
论证方法顺口溜一、引言论证方法是在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步骤和论证手段,对某个问题或观点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论证方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使得我们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本文将通过一个顺口溜的形式,介绍一些常见的论证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
二、顺口溜2.1 归纳法归纳法很简单,通过观察总结规律。
从具体到一般推理,结论更有说服力。
2.2 演绎法演绎法也不难,先有前提再有结论。
如果前提成立无误,结论就是真实的揭示。
2.3 比较法比较法很有趣,通过对比找不同。
找到共性和差异,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4 反证法反证法不常用,但却很有威力。
假设反面观点成立,矛盾就会显露无遗。
2.5 统计法统计法有时候靠谱,通过数据来说话。
大样本小误差,结论更加可靠。
2.6 例证法例证法很有说服力,通过具体例子来论证。
一个个案例相连,结论更加有根据。
2.7 递进法递进法很有层次,一步步推理论证。
从简单到复杂,思路更加清晰。
2.8 假设法假设法也很重要,通过假设来论证。
如果假设成立,结论就不言而喻。
三、论证方法的应用3.1 归纳法的应用归纳法适用于总结规律和归纳概括。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多个实例,总结出某个规律或者概念。
比如,我们观察到多个物体都具有质量,可以得出结论:所有物体都具有质量。
3.2 演绎法的应用演绎法适用于从已知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所有人都会死亡,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出某个人也会死亡。
3.3 比较法的应用比较法适用于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两个产品的优缺点,从而得出一个更好的选择。
3.4 反证法的应用反证法适用于证明某个命题的否定。
例如,要证明某个命题为假,我们可以假设该命题为真,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证明该命题为假。
3.5 统计法的应用统计法适用于通过数据来支持某个观点或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来证明某个观点的可靠性。
考场议论文写作高分“三句诀”考场议论文写作高分“三句诀”arong阿荣考场议论文写作高分“三句诀”考场作文,大部分考生首选的写作文体是议论文,如何在众多的考生中让自己的议论文脱颖而出呢?遵循一个原则,讲究两种构思,运用三套标志,这三句口诀是考场议论文获得高分的制胜法宝。
一.遵循一个原则: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是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作文时,一定要用准确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并把表达中心的语句,一般来说用判断句的形式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将中心论点旗帜鲜明地亮出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这在考场作文中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具体方法有开门见山,揭示题旨;有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有段首显示,反复强调。
要做到文章的中心像一面旗帜在读者面前猎猎飘扬,这是考场作文获得高分的先决条件。
二.讲究两种构思:“一词一句三段落”凸显中心、“前引后结三部分”彰显特色如何凸显中心呢?可采用“一词一句三段落”构思方法,就是在审题之后先从材料或话题(命题作文,如果是词语型或短语型,就直接根据这个词语或短语扩展)中提炼出一个中心词或短语,然后把这个关键的词或短语扩展成一句话(判断句形式),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再围绕这一句话从不同的角度扩写三句话,作为分论点;最后把扩写成的三句话分别再扩写成一段话,即围绕这三个分论点(三个分论点各自的角度或层次不同,要按照由浅入深或范围由小到大的顺序,即扣得住、分得开、排得顺)进行事例或道理论证。
凸显中心之后,还应彰显结构特色,可采用“前引后结三部分”构思方法:“前引”是指在开头第一段用类比等方法引出自己的观点;“后结”是指在结尾一段照应开头,再重申自己的观点,总结全文。
刚才围绕三个角度(分论点)所扩写成的三个段落安排在行文的中间,作为议论文的主体部分,这样全文共三个部分组成,即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结构清晰完整,一目了然。
如阅读下面这道作文题,按要求作文:茉莉花希腊乔治·塞弗斯不管是黄昏,还是初露曙色,茉莉花,总是白的。
议证类的比喻论证三层式。
〔套路特点〕通篇比喻三层分析本式要求开篇使用日常生活现象来喻社会哲理,确立全文中心论点。
然后使用正面实例来证明阐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各是什么意思。
再针对社会现象分析,指出反面借鉴;进而联系实际,正面证明中心论点。
最后总结全文的中心论点。
〔套路模式〕立—用常见现象,喻社会哲理,确立中心。
释—列举实例,正面证明中心,阐释出本体与喻体的含义。
析—反面举例,分析弊端。
联—联系现实,正面阐发见解。
结—深化中心论点,点明本文主旨。
〔套路口诀〕找准喻体才顺利,抓住“相似”好作比。
一释二析三联系,深化做结见真谛。
阐释类的三元归一式。
〔套路特点〕三元归一假设说理“三元归一”是指文题是由三个概念构成,它们之间在某一点上又必然能统一起来。
如《立志·工作·成功》三个概念间凭着互相作用这一点统一起来,形成文章的中心论点。
〔套路模式〕总—分析概念,阐释关系,提出论点。
分—逐条证明前文阐释出的关系。
总—归结到一点上做结论。
解—解决问题,发出号召。
〔套路口诀〕开篇分析抓总提,分条证明抓统一。
归一作结要严密,号召一定扣主题。
评析类的开篇见旨条分缕析式。
〔套路特点〕开篇见义条分缕析本式要求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然后一条一条地加以论述分析,即“条分缕析”。
〔套路模式〕述—简述评论对象,亮出观点。
评—恰当引用原句,逐条评析。
结—结尾引申,归纳出哲理。
批驳类的摆辩商榷式。
〔套路特点〕对友商榷互相切磋本套路要求全文以“摆”、“辩”为主,语气要真切平和,虽自己所持观点鲜明,却带有商量探讨色彩。
〔套路模式〕摆—摆出对方观点,作为全篇商榷的内容。
辩—进行驳论剖析。
这是文章主体,又可分如下几层:引—引名言格言作理论根据。
归—通过归纳推理提出与对方相异的观点即全文中心观点。
演—运用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把自己的观点发散开去。
结—经过反复论证作出结论,使对方论点站不住脚,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议论文写作口诀解读
论文关键是思想,观点表述短而精。
他人琵琶我反弹,新奇必须可证明。
总分并列或递进,结构层次要弄清。
典型事例应多举,普遍规律莫能争。
一事角度多样看,根据需要定重轻。
简略叙事详分析,指向观点结论生。
名人言论宜借鉴,狐假虎威百兽惊。
广闻博见多积累,古今中外任纵横。
陌生深奥人难懂,形象类比最爱听。
正反是非来对照,褒贬爱憎使共鸣。
动之以情晓以理,读者欣然去执行。
文韬武略如兼备,三寸舌敌百万兵。
提炼口诀,是为了便于总体把握,必然挂一漏万。
以下针对中学生写议论文的必要常识,做一些阐述。
言不尽者,自去钻研;言有误处,敬请指正。
论文关键是思想——议论文就是向人做思想工作,即讲道理。
写作的难点是缺少独立的思想,提不出观点,或认识不全面不深刻,观点有失偏颇。
更忌人云亦云,重复(抄袭)他人的看法,浪费笔墨。
所以要“善察、深思、慎取”。
与事理说明文的区别在于:事理说明文侧重介绍事物之间的关系,或做事情应遵循的客观规律;议论文侧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认知与评价,处世做事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前者在于物理事理,客观性强;后面在于人理心理,主观性强,可见仁见智,但要力求正确,不可强词夺理。
前者在于介绍使人知,后者在于证明使人信。
二者有交叉之处,或者说议论和说明可综合运用,比如写教学论文,既有教育规律的介绍和论证,也有教育方法的论证和介绍,目的是让人“读而知之,知而信之,信而用之”。
如果要严格分类,就看“介绍”或“论证”的比重。
观点表述短而精——对短小的议论文来说,每篇要有一个中心论点来统摄,每段也最好在开头用一句话概括分论点。
观点的表述要简明扼要,使读者容易明确并牢记。
他人琵琶我反弹,新奇必须可证明——观点创新的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无中生有,即见人之未见,言人之未言;博采众长,即综合多人的看法,提出更全面的观点;插漏补缺,即发现他人看法的缺失不足之处,补充完善;针锋相对,即提出与他人完全相反的看法。
无论哪种新观点,都不只是为了形式上的标新立异,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而不能牵强附会。
总分并列或递进,结构层次要弄清——写议论文和写其他文章一样,先要理清思路,安排层次,列好提纲。
整体结构或各论段,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使结构严谨,观点反复以加深印象。
分论的几部分,或同面并列,或正反对举,或层层深入。
不同的议论类别各有具体逻辑层次,请参见《学会列提纲》。
典型事例应多举,普遍规律莫能争——事实胜于雄辩,所以论证的主要方法是事实论证,即举事例。
事例要“典型”,既要有一定的新鲜性(是为了让人爱读),更要有广泛的代表性(是为了有说服力)。
从论证有力的角度,我们宁可选取大家熟悉的事例,使人不能质疑。
新鲜的事例,最好以最近媒体公布的,时间、地点和出处明确的。
同时,类似的例子要多举几则,因为“独木难支”。
当然叙述和分析要有详略,一般“详一略三”。
几个例子尽量不是简单的重复,要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等角度,各举其代表,使自己的观点成为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通规律,使读者不得不信服。
一事角度多样看,根据需要定重轻——一个事实,如同记叙文中所讲,可以提炼多种主旨,即包含着多种道理,所以可以用来证明很多观点。
这也是我们可以从“作文材料”中提出多
种观点确定多种立意的原因所在。
举生活事实,要“为我所用”。
在叙述事实的时候,并不要求像记叙文那样从头至尾过程详细,而要抓住事例包含的哲理与自己提出的观点最相关的地方,突出这个重点,可以适当描写详细。
简略叙事详分析,指向观点结论生——总体上说,议论文中的事例叙述要简洁,要素不必齐全,交待梗概,突出重点,而主要笔墨用在对事例的分析。
所谓分析,就是将事例所包含的与自己观点相关的哲理挖掘出来,类似于寓言故事最后的寓意揭示。
然后再说这个道理与自己观点一致或相反,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有益。
如果从事例的分析中水道渠成地得出与自己的观点一致的道理,结论也就产生了;如果举的是反面事实,必然得出相反结论,则否定并说危害,再以自己的观点做结论。
名人言论宜借鉴,狐假虎威百兽惊——这是使用理论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引用论证。
前人(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根据需要引过来。
可“拉帮结派”,多引几则;可“狐假虎威”,借伟人名人之公信力。
目的是让读者信他们的,必然信自己的。
当然,他人的言论未必正确,自己要深思慎引,不要“借纣为虐”贻害读者。
广闻博见多积累,古今中外任纵横——这是强调平时要多“积累论据”,写议论文时,各种论据才能信手拈来,谈古论今,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陌生深奥人难懂,形象类比最爱听——这是类比或比喻说理的运用。
同类事实或道理,放到一起来比较,根据需要见同见异,可将论证细化深入;尤其是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化深奥为浅显,形象生动,充满趣味,让读者爱读易懂。
例如要保证教学质量,班额就不能太大,就像母鸡孵蛋,母鸡的体温有限,蛋太多,难免孵坏。
又如王安石以游洞穴的教训来说做其他事情要尽心尽力的道理,荀子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生活现象来说明学习的道理,都是彼此类比,深入浅出,形象说理,生动有趣。
与其他文章的比喻重在“形似”“神似”不同,议论文的类比,重在“理似”。
正反是非来对照,褒贬爱憎使共鸣——万物存在对立的现象,性质也可能迥然不同。
将相反的事例或道理放在一起,很容易看出善恶是非,肯否取舍不言自明。
作者再分析强调,褒贬之意,爱憎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达成共识。
这就是对比论证的好处。
可以由两个论段形成对照,也要以在一个论段中形成对照。
为了对比鲜明,相反的两面最好相邻。
动之以情晓以理——议论文的情感与思想要结合,说理为主,但情感也很重要。
议论文的情感与散文抒情不同,不是作者因人事景物而产生的具体的喜怒哀乐,而是整体上为读者着想,希望其改正错误接受正确观念的恳切,局部则是对人事态度做法的褒贬肯否。
情感是说理的背景,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饱含其中的,藏而可感的,和散文一样,都不必过多的直接抒情。
读者欣然去执行——这是议论文的写作目的,与演讲一样,要让读者从心动到行动,承认你的看法,接受你的建议,形成共识,提升思想,乐于去追求美好人生或改变丑陋社会。
文韬武略如兼备,三寸舌敌百万兵——“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这是世人的悲剧,未必不是文人的浅陋。
既然“有理”,就不仅要说清,还要说透,既要说得悦耳,又要说得对方心服口服,从而让好人追求更好,让坏人放下屠刀。
因此,我们要加强知识学习和人生修养。
既要心存善念,更要胸藏韬略;既要善于思考,还要能说会道(写)。
既要注意对象特点,语言得体;又要抓住对方心理,攻心为上。
只要能像烛之武退秦师、诸葛亮舌战群儒那样,从容不迫,口若悬河,文采飞扬,有情有义,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有放有收……就能发挥文字的无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