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三套(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1.04 KB
- 文档页数:2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
(25分,每空1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二、判断。
(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2020初中语文课标理论测试模拟试卷及答案(三套)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出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简答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10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三、论述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课标理论知识测试卷(一)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与()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第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分;2、3 为多项选择,各3分。
共8分)1、阅读教学过程是()A. 教师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 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C. 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D. 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A.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B.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C.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D. 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 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
B.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C.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D.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E.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F. 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语文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
二、选择题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C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 以上都是答案:D2、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第一学段(1~2 年级)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其中()个左右会写。
A 1600,800B 1800,1000C 2000,1600D 2500,1800答案:A3、关于阅读教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应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B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C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D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不需要关注文本的细节。
答案:D三、简答题1、简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答: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
具体包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6.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7.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8.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9.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0.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1.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2.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13、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1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试题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进行探讨。
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
古言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
但是,春天气温忽高忽低,容易引起感冒。
然而,现代的感冒病毒却与其他季节没什么分别,只是在春天更为“高产”一些。
所以,要很科学地防感冒,不三不四地服药对身体非常不好,效果也不明显。
冬天是感冒的高发季,有些人一感冒,就吃点热性的中药,据说是为了把感冒药气提早“热”出体外。
这种做法否定了祖先的智慧:曾祖母总说,“得病了就要清清火。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春天容易引起感冒B. 没有合适的方法能够很好地防感冒C. 春天感冒病毒的产量较高D. 不适合随意服药2. 以下哪种药物不适合春天感冒()A. 中药B. 西药C. 药物D. 感冒药解析:1. B。
根据文章第一段,“要很科学地防感冒,不三不四地服药对身体非常不好,效果也不明显。
”并且提到了“合适的方法”,因此选项B 错误。
2. A。
根据冬天吃热性中药的说法,“感冒药物”指的是药物治疗感冒,而并不局限于西药或中药。
二、写作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用故事的形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假设你正在海边度假,突然发现海滩上有一只海龟触礁无法回到大海。
请你向读者描述这个场景,然后给出你是如何帮助这只海龟回到大海的。
提示词语:“海边度假”、“海龟触礁”、“帮助”、“大海”解析:首先,我们需要描述海边度假的场景,描绘出蔚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和美丽的椰树。
接着,我们向读者展示一只海龟触礁的情景,描述它无助的样子以及渴望回到大海的愿望。
然后,我们详细描述自己是如何发现这只海龟、怎样进行救助的过程,例如使用木板作为滑道,沿着滑道将海龟推回大海。
初中新课标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B. 狼籍C. 狼籍D. 狼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大学》3. 以下哪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做事不认真,不负责?()A. 一丝不苟B. 敷衍了事C. 兢兢业业D. 精益求精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孟浩然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A. 月亮B. 星星C. 云彩D. 太阳7.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 王之涣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的是()A. 人的品德B. 人的智慧C. 人的力量D. 人的勇气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之口?()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王勃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1-5 CADBA 6-10 ABBC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______的代表作之一。
2.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共有______人。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
4.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之一。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望》。
答案:1. 王勃 2. 108 3. 《水调歌头》 4. (空) 5. 杜甫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材料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1.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事迹。
完整)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填空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它统一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是它的基本特点。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4.在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并尊重学生在语文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5.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6.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7.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8.背诵优秀诗文240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7-9年级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9.养成默读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10.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够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1.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12.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作。
13.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15.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一、填空。
( 25 分,每空 1 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色是()和()的一致。
2、语文课程资源包含()资源和()资源。
3、阅读教课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4、阅读教课的要点是培育学生拥有()、()、赏识和评论的能力。
5、写作教课应着重培育()、()、()、评论的能力。
6、口语社交应培育学生()、()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拥有()进行人际沟通的修养7、综合性学习应重申()精神,注意培育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论,以全面观察学生的语文修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修业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着。
二、判断。
( 10 分,每题 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余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引者。
()3、阅读教课都要重视朗诵和背诵,增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精读、略读和旅行。
()4、 7---9 年级可经过观察学生对形象、感情、语言的意会程度,来评论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论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加程度。
()6、陶行知的“教课做合一”的看法是说教课做三者是不行切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7、语文教课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修养的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论不该过分重申评论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8 次,其余练笔许多于 1 万字, 45 分钟能达成不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许多于少于 500 字的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1.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2.《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7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50篇(段)。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4.语文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写。
5.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6.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7.《新课标》第四学段中,对写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8.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B)的形成和发展。
A语文能力 B语文素养 C语文精神3.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A)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评价目的和方法 B评价的手段和方法C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D评价的意义和作用4.下列语文课程资源不属于课堂教学资源的是( D )A教学挂图 B教科书 C工具书 D展览馆5.新的语文性质定义,体现了(A)的教育理念,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A以人为本 B师生平等 C学生和谐发展 D阅读为主三、判断正误:(对打√错打×,每小题2分,计20分)1.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
( T)2.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特点。
(T )3.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既有教师,又有学生。
( F)4.语文课程目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是相互完整而又独立的。
(F)5.语文课程目标中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7、九年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 )。
A.奠基作用B.交流作用C.工具作用D.核心作用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 B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 )。
A.贴近生活B.贴近教材C.有语文特色D.有文化内涵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 定性评价D. 表现性评价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C)A. 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 )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 )。
初中语文新课标(2022年版)理论测试题(一)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二者相互促进。
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2.语文学科的总目标是什么?答: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③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积极参与和组织校园、社区等文化活动,发展交流、合作、探究等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感受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
④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运用多种媒介学习语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继续丰富自己的积累。
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名句、诗文等,并在日常读写活动中积极运用,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第四学段有什么具体学习内容?答:(1)阅读叙事性和说明性文本,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
(2)阅读科技作品,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学习为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作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激发创造精神。
(3)学习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202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及答案(三套)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一)第一部分课标(30分)一、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译、做口语交际能力。
3、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充分体现了发展性教学要求和内容,其核心是“学生为主”。
二、选择题(1为单项选择,2分;2、3为多项选择,各3分。
共8分)1、阅读教学过程是B.学生与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D.关注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A.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面向全体学生;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C.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D.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E.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F.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取不同的方式。
三、判断正误题(正、误分别在句后括号内划√、×即可)(4分)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中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500万以上。
×3、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知识的创新,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是一种人格的全面形成的对话。
对话的本质是师生共同寻求、发现真理。
√4、新课程下,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研究的促进者转变,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研究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转变,由唯师独尊向师生平等研究的合作者转变。
这种角色新的定位,要求每位教师需要研究、更新、适应。
第1页(共6页) 第2页(共6页) ▽▽▽▽▽▽▽▽▽▽▽▽▽▽▽▽▽▽▽▽▽▽▽▽▽▽▽▽▽▽▽▽▽▽▽▽▽▽▽▽▽▽▽▽▽▽▽▽▽▽▽▽▽▽▽▽▽▽▽▽▽▽▽▽▽▽▽▽▽▽▽▽▽▽▽▽▽▽▽▽▽▽▽▽▽▽▽▽▽▽▽▽▽▽▽▽▽▽▽▽▽▽▽▽▽▽▽▽▽▽▽▽▽▽▽▽▽▽▽▽▽▽▽▽▽▽▽▽▽▽▽▽▽▽▽▽▽▽▽▽▽▽▽▽▽▽▽▽▽▽▽▽▽▽▽▽▽▽▽▽▽▽▽▽▽▽▽▽▽▽▽▽▽▽▽▽▽▽▽▽▽▽▽▽▽▽▽▽▽▽▽▽▽▽▽▽▽▽▽▽▽▽▽▽▽▽▽▽▽▽▽▽▽▽▽▽▽▽▽▽▽▽▽▽▽▽▽▽▽▽▽▽▽▽▽▽▽▽▽▽▽▽▽▽▽▽▽▽▽▽▽▽▽▽▽▽▽▽▽▽▽▽▽▽▽▽▽▽▽▽▽▽▽▽▽▽▽▽▽▽▽▽▽▽▽▽▽▽▽▽▽▽▽▽▽▽▽▽▽▽▽▽▽▽▽▽▽▽▽▽▽▽▽▽▽▽▽▽▽▽▽▽▽▽▽▽▽▽▽▽▽▽▽▽▽▽▽▽▽▽▽▽▽▽▽▽▽▽▽▽▽姓 名班 级考 号装 订 线 语文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8分)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 和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2、评价方式除了 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
2、纸笔测试 3、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 、 课程。
3、综合性、实践性 4、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 、 、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4、立意、构思5、“总体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及和谐发展所应具备的综合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体现了 、 的统一。
具体说来,突出了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三个思想。
5、人文性与工具性、思想性与审美性 6、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6、工具性、人文性 7、新课程标准整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改探索的成果,借鉴了西方先进国家母语教育的经验,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 、 、 和 ,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初中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籍B. 旁鹜C. 蹒跚D. 缄默答案:C2. “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李清照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B.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精神矍铄。
C. 他才高八斗,却总是目中无人。
D. 他一见如故,很快就和新同学打成一片。
答案:B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新颖,值得我们学习。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答案:B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清代四大名著之一。
B. 《水浒传》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
C.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吴承恩,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D. 《西游记》的作者是施耐庵,讲述了唐僧取经的故事。
答案:A6-10题略。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答案:陆游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中的名句。
答案:水调歌头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
答案:孟浩然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
答案:静夜思5.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略]1.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答案:[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中心论点]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4分)答案:[列举文章中提到的事例]3. 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部分(2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培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课程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三类。
以_____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
3.义务教育课程九年一贯设置,按“______”学制或“_____”学制安排。
4.______在一至九年级开设(初中阶段可选择分科开设物理、化学、生物学)。
5.______课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划设置,原则上在部分年级开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10分)1.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部分(8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与_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_____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语文课程围绕__________,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4._____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综合体现。
6._____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7._____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8.____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
9._____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试卷一、填空题。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由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4、《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在阶段目标中作由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5、新课程评价要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倡导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二、简答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说:“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10分)2、《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由要求的?(10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三、论述题。
20%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10分)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019初中语文新课标测试卷及答案(一)单位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20分。
每空1分)1.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2.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义务教育阶段认识个左右常用汉字。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其中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背诵优秀诗文篇(段)。
4. 7~9年级,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字的习作。
5. 《新课标》规定初中生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有:吴承恩的《》、施耐庵的《》、老舍的《》、罗广斌、杨益言的《》、笛福的《》、斯威夫特《》、夏绿蒂·勃朗特《》、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等。
二简答题(共42分)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哪四条课程基本理念?(8分)2. 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第四学段(7~9年级)重点考查哪些内容?(10分)3.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3规定的语法知识要点有哪些?怎样进行语法指导?(12分)4.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向我们提出了哪四个方面的实施建议?(12分)三实践题(38分)1.《新课标》认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请联系你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复温指导,谈谈究竟应如何把握?(19分)2. 《新课标》认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学年,你在这方面打算如何实施?(19分)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20分。
每空1分)1. 综合性、实践性2. 工具性与人文性3. 3500个;240篇(段);400万;260万;两三部;80篇(段)。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
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
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
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7、九年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A )。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 B )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 D )、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
B.训练
C.熏陶
D.积累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 A )。
A.贴近生活
B.贴近教材
C.有语文特色
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 C )。
A.定量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 定性评价
D. 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C)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 D )
A.诵读
B.分角色读
C.表演读
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 A )。
A.评价的能力
B.创作的能力
C.仿写的能力
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 C )汉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D )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 C )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 C )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
( D )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 D )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 C )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 C
)
8、学习略读, 粗知文章大意, 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 D
)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 D
)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 C )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2011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标有很大变化,请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