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学会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学会与父母沟通
目的:
1. 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更好地理解父母的期望
和需求。
2. 培养学生倾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念,学会尊重、理解、关心父母。
内容:
1. 沟通的重要性:介绍沟通的定义、作用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沟通的重要性。
2.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如倾听、表达、理解、尊重等。
3. 与父母沟通的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演练,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与父母有效地沟通。
4. 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介绍沟通中的误解和冲突的原因和处
理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冲突。
5. 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介绍父母的期望和需求,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内心世界和需求,学会尊重父母的期望和需求。
6. 沟通的艺术:介绍沟通的艺术,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不同情境下的沟通问题,提高沟通的能力和效率。
7. 结论和建议:总结本次班会的内容,鼓励学生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并给出一些实用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如何处理与父母和睦相处的问题家是一个人最温馨的港湾,一个人的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也往往是自己的父母。
每一个人都希望与自己的父母和睦相处,但是在现代社会,在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中,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问题和摩擦也是难免的。
如何处理与父母和睦相处的问题,是一个细致、全面、有思考深度的问题,需要我们从自身和家庭两方面入手,进行全面分析和解决。
一、尊重父母,增加沟通父母是我们共同生活了很多年的伴侣,常常会因为我们的一些事情而感到生气、沮丧,尤其是我们处于独立阶段的时候,矛盾、分歧也时常出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父母和睦相处呢?首先,我们应该尊重父母,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关爱。
尊重体现在言辞、态度和行动中,我们不应该用从上到下、命令式的口气来对待父母,而应该换位思考,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情感。
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同意他们的某些项观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开放、真诚的沟通交流,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
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我们要给父母表达的空间、时间和尊重,听取父母的说法,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这是和睦相处的重要前提。
二、理解父母,增强感情理解是和睦相处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父母是我们的生命导师,他们的经历、心路历程、情感和意志,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理解父母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够增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为了更好地理解父母,我们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探索和阅读,更多地了解人生百态,让自己多少一些智慧和包容心,从而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父母的言行,为期促进与父母的和睦相处。
三、爱心关怀,碰撞出感情除了尊重和理解,我们在与父母的交往中,爱心关怀也是和睦相处的重要方面。
“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是一种伟大和崇高的情感,他们不但为我们提供温暖、照顾和保护,而且在我们遭受困难和失败时,同样有着不竭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父母的情感、生活、身体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注意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深切关心和爱意。
主题: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一、概述家庭是人们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境,而父母则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与父母的关系对于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乎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次主题班会将围绕如何处理与父母的关系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父母,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从而使自己更加健康成长。
二、了解父母1. 了解父母的生活和工作父母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他们在工作中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相当巨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父母,同学们需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体谅父母的辛苦。
2. 倾听父母的心声同学们需要主动倾听父母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期望和愿望。
通过倾听,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的需求和想法。
三、交流和交流1. 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同学们在和父母交流时,要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样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
2. 尊重父母的意见在与父母交流时,同学们需要尊重父母的意见,虽然不一定要全部接受父母的意见,但至少要认真倾听并思考。
四、理解与包容1. 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往往是出于对子女的关爱和期盼,同学们应该理解和包容父母的苦心,尽量做到互相体谅。
2. 换位思考同学们可以尝试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象成为父母的角色,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父母的苦心和用心。
五、尊重和关心1. 尊重父母的选择父母在教育子女、处理家庭事务等方面有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选择,同学们需要尊重父母的选择,并为父母的决定提供支持。
2. 关心父母的健康父母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稳定,同学们应该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
六、行动和实践1. 主动帮助家庭中的事务同学们可以主动承担一些家庭事务,比如打扫卫生、照顾弟妹等,以此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并表现出对家庭的责任感。
2. 经常和父母进行共同的活动同学们和父母一起做一些家庭活动,比如一起看电视、一起散步等,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如何与父母建立更好的关系父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依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扰。
如何与父母建立更好的关系,成为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一个话题。
本文将从沟通、理解、尊重等方面探讨如何与父母建立更好的关系。
1. 坦诚沟通沟通是人际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在与父母之间建立更好的关系中,坦诚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子女应该学会倾听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沟通中,双方都需要学会倾听对方的心声,尊重彼此的观点,避免一味地强调自己的立场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只有通过坦诚、真诚的沟通,双方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从而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
2. 理解父母父母是经历过风风雨雨、历经沧桑的人,他们对待问题和看待事物的角度可能与子女有所不同。
因此,在与父母相处时,子女需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去理解他们。
尊重父母的选择和决定,并试图从他们的行为背后找到他们的用心良苦。
只有当子女能够真正理解父母、包容父母时,才能建立起一种更加和谐、融洽的关系。
3. 尊重父母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准则,而在与父母之间建立更好关系时,尊重显得尤为重要。
子女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决定,不轻易违背他们的意愿或者做出让他们失望的事情。
尊重并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更需要通过行动来体现出来。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多为父母考虑、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是尊重父母的表现。
4. 分享生活分享生活是拉近亲子关系距离的有效途径之一。
子女可以将自己在学校、工作中遇到的趣事、烦恼等与父母分享,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同时,也可以邀请父母参与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活动或者娱乐项目,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分享生活,不仅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还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
5. 学会包容在与父母相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或者矛盾冲突等情况。
《主题班会: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前几天,我们班开了一场特别的主题班会,主题就是“如何与父母和谐相处”。
班会一开始,班长就站在讲台上说:“咱爸妈天天照顾咱,可咱好像老是和他们闹别扭,今天就来聊聊咋能好好处。
”这时候,同桌小李第一个举手发言,他皱着眉头说:“我就觉得我爸妈管我管得太严啦,我周末想多玩会儿游戏都不行。
我就跟我爸说,爸,我学习一周了,就不能放松放松啊?我爸就瞪着眼说,玩啥玩,成绩不好都是玩出来的。
我当时心里可气了,就跟他吵起来了。
”旁边的小美接着说:“我妈倒不是管我玩,就是老爱唠叨我穿衣服。
我就喜欢穿那些时尚的破洞牛仔裤,我妈非说不保暖,不好看,让我穿那种老气的厚裤子。
我就跟我妈讲,妈,你这审美太落后了,这都啥年代了。
我妈一听就不乐意了,说我不懂事。
”我听着他们的话,也想起自己和父母的事儿,就站起来说:“我觉得吧,咱有时候也得站在爸妈的角度想想。
就像上次我考试没考好,我妈本来挺生气的,我就跟我妈说,妈,我知道我这次没努力,让您失望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
我妈一听我这么说,脸色立马就缓和了。
我觉得和父母说话,态度很重要,不能上来就顶嘴。
”这时候,班上的学霸小张也说话了:“我爸妈对我期望特别高,给我报了好多课外班。
一开始我也不情愿,后来我和他们好好谈了一次,我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可是我太累了,能不能少报点。
我爸妈就和我商量,最后把一些不必要的班给退了。
我觉得和父母沟通得有方法,不能一味抱怨。
”班长听了大家的话,点点头说:“大家说得都挺对。
我觉得咱可以多帮父母做点家务,我以前周末就知道睡懒觉,后来我早起帮我妈做早饭,我妈可高兴了,对我态度都不一样了。
”这一场主题班会下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和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也明白了,和父母和谐相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互相理解、好好沟通,还得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们的爱。
以后啊,我得按照大家说的这些去做,少让父母操心,多给他们一些温暖。
学生怎么与家长主题班会心得主题班会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密切亲子关系。
本文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分享如何与家长一起参与主题班会,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积极参与,主动沟通1.课前准备:在主题班会前,学生应主动了解班会主题,与家长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2.课上互动:在班会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与家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增进彼此的了解。
3.课后反馈:班会结束后,学生应及时向家长反馈班会内容,与他们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班会主题。
二、尊重家长,倾听意见1.尊重家长:在主题班会中,学生要尊重家长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体现家庭教育的价值。
2.求同存异: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与家长可能存在不同观点,要学会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3.共同成长:通过与家长的主题班会互动,学生要学会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共同成长。
三、实践班会主题,提升自我1.制定计划:学生要与家长共同制定实践班会主题的计划,明确目标和步骤。
2.落实行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付诸实践,将班会主题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3.总结反思:定期与家长分享实践成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我。
四、心得体会1.学会沟通:通过参与主题班会,我学会了与家长沟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2.家庭和谐:主题班会让我意识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我会努力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3.自我成长:实践班会主题,让我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
4.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让我更加理解父母的付出,学会感恩和珍惜。
总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主题班会,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
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主题班会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班会主题本节心理班会主题是“学会和父母沟通”,属于人际交往范畴。
通过班会,让学生树立与父母的沟通意识,学会良好、恰当的亲子沟通方法。
二、背景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抽象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随之迅速发展起来,进入了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上升时期。
由于学生的独立意识大大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由此引发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他们以后的成长。
因此,引导学生主动与父母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班会准备搜集了自己班内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发现学生和父母的矛盾冲突比较典型,调查学生和父母矛盾冲突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结果选出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编排心理剧《不愿言说的烦恼》;班委会出面邀请家长代表参加本次班会。
四、班会目标1.希望学生通过观看心理剧《不愿言说的烦恼》,了解自己存在的不愿与父母沟通、不会与父母沟通、不善于与父母沟通的问题。
2.观看心理剧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懂得主动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3.通过班会让学生初步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将这些方法和技巧用于与父母沟通中,为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奠定基础。
五、班会实施过程1.主持人导入语主持人:如果你问一个成年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童年”。
主持人:是的,童年的时光是天真浪漫的,是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时光除了有书声朗朗,还应该有我们嬉戏欢闹的笑声。
父母沟通班会教你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原因,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很多人都会遇到与父母沟通困难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参加一些专门的班会来学习如何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
本文将详细介绍父母沟通班会教授的一些重要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
首先,父母沟通班会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倾听。
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时,我们常常只顾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而忽视了父母的感受和需求。
然而,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父母沟通班会教授的方法之一是积极倾听。
这意味着在与父母交流时,我们要全神贯注地倾听他们所说的话,并用肢体语言和回应来展示我们的关注和尊重。
只有当父母感到被理解并被重视时,他们才会更愿意开放地与我们沟通。
其次,父母沟通班会还教授了一些有效的表达技巧。
在与父母交流时,我们常常因为语言的表达不当而导致误解和争吵。
父母沟通班会会告诉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用平和的语气和积极的措辞,避免使用过激和攻击性的言辞。
另外,班会还强调了非语言表达的重要性,比如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通过我们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我们可以传达出对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
此外,父母沟通班会还会讨论家庭会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是一种集体讨论的形式,能够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从而促进家庭中的良好沟通和决策。
“家族法庭”是父母沟通班会教授的一种常见的家庭会议形式。
在“家族法庭”中,家庭成员可以依次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其他成员则要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家庭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最后,父母沟通班会还会介绍一些应对争吵和冲突的方法。
在家庭中,争吵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学会处理争吵和冲突是建立良好沟通的关键。
父母沟通班会会教授一些冷静下来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和离开争吵的地方一段时间。
此外,班会还会介绍一些调解和妥协的技巧,以促进家庭中的和谐与理解。
怎么和父母相处-如何跟父母相处更融洽碰到事情,设身处地为父母着想,心平气和地与父母讨论,不惹他们生气;以融洽为目的,对双方的看法取长补短,好好整合,形成一个更为合理的看法或方案。
接纳父母的行为方式。
作为父母,经历的事情比较多,因此行事相对持重,在办事情或做决按时,往往谨小慎微、优柔寡断,凡事总要权衡得失、严密思索,以期自己的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接纳父母的生活方式。
我们年轻人喜爱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人际交往、穿着装扮、兴趣爱好上与父母可能存在差异,在老年人看来,生活应该一本正经,符合规范;接纳父母的价值观。
老年人总喜爱受传统框框的束缚,喜爱遵循老祖宗的清规戒律,不愿背离老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如果与我们的价值观相冲突,而我们的价值观不背离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观念,但我们不一定非要改变父母的价值观,怀着理解、宽容的心去尊敬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2如何跟父母相处更融洽与父母相处时,要信任他们,虽然我们与父母之间有着很大的“代沟〞,但与他们相处时不要觉得有“代沟〞问题,抛开这个束缚。
要把他们当成是在于好伙伴聊天一样,信任他们。
要打开你的心扉,虽然你有你的生活圈,虽然他们不了解你的生活圈,但那又如何。
你可以敞开你的心扉,接纳他们,让他们走进你的世界,让他们了解你的世界,这样他们才会知道你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圈子里,他们才会理解你。
当你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你可以向父母咨询,你要告诉他们你碰到什么困难、碰到什么问题。
当你有了心事,你可以与他们〔沟通〕,或许他们可以为你解惑。
这样他们会向你提出他们的看法,要知道父母永远不会害你,他会让你选择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向。
3到底怎么和父母相处1、主动交流:天天找一点时间,比如饭前或饭后,与爸爸和妈妈谈谈自己在学校的事情、谈谈老师和同学、谈谈高兴的事或不高兴的事,与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2、创造机会:每周至少跟爸妈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饭、逛商店,在做事情时与父母交流。
主题班会父母关系怎么写主题班会:探讨改善父母关系的方式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主题班会我们将围绕如何改善父母关系展开讨论。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和他们的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幸福感。
与此同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也是一个需要耐心和努力去建立的过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善父母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学会尊重父母。
尊重是间接的爱,也是彼此沟通的基础。
我们要意识到父母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并且不断为我们提供所需的支持和指导。
当与父母进行交流时,我们要保持礼貌和耐心,尽量避免表达过度的情绪,要试着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其次,倾听是建立良好父母关系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都希望被理解和被倾听,父母也不例外。
与父母沟通时,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专注,积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即使我们与他们存在分歧,也要尊重他们的观点,因为沟通是相互的,双方都应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再次,内容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也非常重要。
我们要尽量使用积极的语言和态度,不要用冲突与攻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让父母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支持我们。
最后,要记住,改善父母关系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沟通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有成长和适应的过程。
我们要保持耐心和理解,与父母保持频繁而积极的互动,共同创造更和谐更融洽的家庭氛围。
通过尊重父母、倾听、合理表达和付出时间,我们可以建立起更加密切和健康的父母关系。
这将不仅对我们个人的成长有积极影响,也对整个家庭产生正面的作用。
谢谢大家!。
主题班会:“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
绵阳市游仙区石马中学曹华勇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怎样正确与父母相处,明白父母之所以要管自己,是希望自己改正陋习,趋福避祸,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最终使学生明白如何做才算真正的孝敬父母。
二、教学准备:
案例:《宁要朋友不要父母的女儿》,全班分为3个小组。
三、教学安排:
5分钟导入,5分钟阅读案例,30分钟讨论发言,5分钟总结。
四、教学过程:
我该如何与父母相处(板书)
一、导入:(约5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有烦恼吗?
生:有
师:请把你们心中的烦恼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担,好吗?
生(甲):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心里特烦,爸妈不理解我。
生(乙):同学们不跟我玩?
生(丙):我的生日那天,没收到很多礼物。
生(丁):我学习成绩不好!老师、家长都批评我。
师:祝贺你们。
生:?(惊异)
师:俗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你们心中有忧愁,有烦恼,说明你们长大了,所以祝贺你们,可能大家觉得自己长大了,想离开父母了,父母们已经落伍了,整天唠叨,那么,作为当今的中学生,究竟应该怎样与父母相处呢?
请各小组同学阅读案例。
(约5分钟)
二、展开讨论(约30分钟):就以下三方面展开讨论,学生也可以提出其它有关问题。
1、文中的女儿做法有没有过错?错在哪里?(板书)
2、假如你是文中“女儿”你会怎样做呢?(板书)
3、假如你是文中“父母”又会怎样做呢?(板书)
学生讨论:
学生甲:女儿的作法有错,她不理解父母的一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苦心,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理解父母的爱,反而认为是管得太多。
学生乙:作为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首先应理解父母的爱,同时有什么问题,要和父母多交谈、沟通,跨过“代沟”关系,理解父母的期盼之心,而不是任性。
学生丙:作为父母,首先应尊重子女的权利,应和子女常谈心,要巧妙化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关注子女的“逆反”心理,同时也要关注子女的健康成长。
学生丁:作为女儿希望老师能多多指导,同时也向父母指导,应正确对待子女交友,选择做事的权利与能力,应该是“疏”而非“堵”,如果加以强制性的,会使子女走向另一个极端。
文中的女儿也要克服冲动,凡事应心平气和地解决,有句话说得好‘接受你不能接受的,改变你能改变的’。
学生戊:站在父母的角度,谁都期盼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都不希望子女误入“早恋”深渊。
学生已:父母老是怕我们“早恋”,其实对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他们并不了解,只是一味干涉,让我们无法区别“友情”和“爱情”,他们老是把我们的“友情”当“爱情”看待。
比如我看到过父母私拆我们的信件,我就非常生气,也许他们这种“好心”会适得其反,反而使我们走向极端。
三、总结:
教师总结:(约占5分钟)(首先肯定同学们的讨论)
大家刚才的讨论都有可取性,现在我说一说我的看法。
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长大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现在你们不再那么依恋父母,希望自己能独立地处理自己的问题,交往面由家庭转向了社会,由父母转向朋友,由同性转向异性,这些都是正常心理现象。
而家长又往往不理解你们的这些心理变化,仍然把你们当小孩看待,管头管脚,因而使你们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自然使你们感到不满和反感。
于是就形成了“管束与抗争”的亲子矛盾,当父母愈“管”你们就愈“争”;愈“争”就愈“管”,使你们与父母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你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使父母明白你
们?如果出现家庭与同伴之间的矛盾,你们应该心平气和的向父母诉说;而不应与父母争吵,当你有重要的事情时,要先听听父母的意见,多用商量的口气,采取合作的态度与父母交流。
首先,你们要明白,父母之所以要管你,是因为他们认为你还小,对你不放心,怕你吃亏上当。
因而,你们应该懂得父母的严加管教是父母爱的表现,是亲情之所系,并不是出于坏心。
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在心理上采取不反感、不疏远父母,领其好心的态度;行动上则采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对策。
同时,同学们也要学会与父母对话,找准机会向父母诉说心声,加强与父母的沟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
附:案例
《宁要朋友不要父母的女儿》
“我就是要气你们!就是不好好读书!就是要学坏!就是要把你们的钱全用光!”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她那14岁的女儿来做心理咨询。
在心理医生面前,女儿诉说她很烦、活着太闷、太没意思,边讲边伤心落泪;母亲则插话诉说女儿不听话,说父母为她操尽了心,她去专门与父母对着干。
为此,母女俩在咨询室争吵起来。
我只好劝这位母亲暂时避开,让我单独与她女儿谈谈。
原来,一年多前,眼见13岁的女儿快长成1.60米的个头,亭亭玉立的,还常常与男同学有说有笑,做父母的便生出了几分担心,经常唠叨要她少与男生来往,提防男生不怀好意,当心上当受骗,并盘问她在学校的情况等等。
女儿则认为父母把别人想得太坏,一天到晚唠唠叨叨好不烦人,不仅常与父母顶嘴,而且仍然是我行我素。
一天,一个高年级男生过生日,几个男女同学来请她去赴宴,被她父母碰上,不仅不准她去,还把那几个同学臭骂了一顿。
本来就很反感父母的她,这下气愤到了极点,与父母大吵一场后,关着门在房间里哭了一夜。
第二天到学校,被她父母骂过的几个同学也觉得丢了面子,不敢再跟她来往。
生性好强的她也来了个“以牙还牙”,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
从此,她在班上几乎没有朋友,觉得孤独、很苦闷。
“你们不让我好过,我也让你们难受。
”苦恼中她更加怨恨父母,回家后处处与父母作对,父母要她这样做,她偏那么做,任打任骂也不改。
一次与父母争吵时,她被父亲扇了几个耳光,她关着房门边哭边用水果刀将手腕割了条口子,顿时血流如注吓得父亲赶紧将她往医院送。
一路上,她恶狠狠地说:“你们还不知道怕,你们怕我死,我偏要死给你们看。
”后来她又多次服安眠药和割腕自杀未遂,还曾扬言要与父母同归于尽……她父母也才因此不敢对她太“凶”。
一晃一个学期过去了,她基本上没用心学习过,成绩自然是红灯高挂,9门课5门不及格。
作为一个曾经的“好学生”,她自己也觉得没面子,于是与几个同样考得不好的姐妹商量,连夜出走到郑州,3天后钱用完了流浪街头,差点被坏人骗了,情急中一同学拨打“110”报警,才得以被父母平安领回家中。
春节前夕,一同学因与父母发生冲突又欲离家出走,她以上次她们出走的教训劝同学不要出走,最后又生出另一个主意:他们全家要回老家过年,于是让同学到她家里躲几天。
结果,她同学的父母亲朋友年都没过成,四处找人,直到他们过完年回来,她母亲发现了才叫同学的父母来领人。
同学的父母把全部的怨气都撒到她头上,责怪她不该藏起他们的女儿,害得他们年都没过成。
她父母也骂她不该擅自在家中藏个人。
她原本是想做好事,免得同学出走受苦,结果受到这么多指责,尤其是母亲还说这不是她的家,气得她下决心要与父母断绝关系。
每个月要父母给她300元生活费,她不吃家里的饭,不要父母管,等她长大了参加工作后再还她们的钱。
父母不答应,她又故技重演,以死来威胁父母,父母没办法只好又依了她。
几天前因为又到了期终考试,她不想去考试,便要她母亲去给她请假,无论如何也不肯去学校,父母对她不敢打、不敢骂、也不敢不答应她。
在无奈中想到来求助心理医生。
起初他们怕女儿不能接受,打电话到心理卫生中心询问,心理咨询师要他们直接跟女儿音量。
他们提心吊胆地跟女儿班次了,谁知一说,她去很愿意,因为她早从书上知道了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结果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