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3课时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练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6
第4节科学测量分组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01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刻度尺。
2.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初步学会用量筒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实验器材】带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卷尺、三角尺、量筒、烧杯和水,细线、小石块(大小能放入量筒)、塑料盒、金属块。
【实验过程】1.测量物体的长度(1)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
(2)根据估测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被选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且刻度尺的最小刻度越小越准确。
(3)按以上的要求分别测量橡皮的长度、宽度、厚度以及课桌的长度,读出示数,记录测量结果。
2.测量小石块的体积(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能浸没石块)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2)将小石块用细线拴住,缓慢放入量筒的水中。
当石块沉到筒底,并被水完全浸没时,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刻度值V2。
(3)计算待测石块的体积V=V2-V1。
3.测量塑料盒的体积(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V1;(2)用细线系住一金属块,使其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2;(3)再用细线将塑料盒和金属块系在一起,使它们一起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量筒的示数V3。
(4)计算出塑料盒的体积V=V3-V2。
【问题与讨论】1.如何选择适宜的刻度尺?2.记录长度测量结果时应注意什么问题?3.使用量筒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对于不沉于水的蜡块等物体的体积如何测量?02实验打破1.学校开运动会要画百米跑道,在以下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选用分度值是1厘米,量程是50米的皮卷尺B.选用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30厘米的钢尺C.选用分度值是1毫米,量程是1米的木尺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米的刻度尺2.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用以下仪器中的()A.100毫升的烧杯B.10毫升的量筒C.100毫升的烧杯和滴管D.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3.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仰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34毫升,倒出一局部液体后,再俯视读得液体的体积为15毫升,那么倒出液体的体积是()A.小于19毫升B.等于19毫升C.大于19毫升D.无法判断4.现有以下几种刻度尺:①总长0.6米的毫米刻度尺;②总长1.5米的厘米刻度软尺;③总长20厘米的毫米刻度直尺;④总长30米的厘米刻度卷尺。
第3课时温度的测量1.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C)①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②取出温度计③选取适当的温度计④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⑤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A.①③④⑤②B.④⑤③①②C.④③⑤①②D.③④①⑤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0 ℃的冰比0 ℃的水冷B.用体温计也可以测出35 ℃以下的温度C.普通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D.可以用体温计测开水的温度4.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
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D)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5.一支已测过体温但没有甩几下的体温计,读数是37.5 ℃,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用此体温计再去连续测两个病人的体温。
如果这两个人实际体温为36.8 ℃和38.6 ℃,那么在测量时,体温计上的读数分别为(B)A.36.8 ℃38.6 ℃B.37.5 ℃38.6 ℃C.36.8 ℃37.5 ℃D.37.5 ℃37.5 ℃6.在室温是25 ℃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 ℃。
那么50 ℃表示(C)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有两支示数都准确的水银温度计,它们下端玻璃泡的容积相同,玻璃管内径不同,当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时(C)A.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细的大B.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示数较粗的大C.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水银柱上升得快,两温度计示数相同8.小陈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杯中,然后像右图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同学小王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D)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水温降低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9.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a)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D 。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科学实验活动册》(七上)参考答案第1章科学入门1.实验走进科学实验室分析与讨论1.他的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因为实验室的玻璃器皿不能用来盛装食物,也不能当做茶杯来饮水。
2.一且发生意外事故,应该立即告知老师。
拓展研究1.(略)2.他的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他在未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常见实验操作分析与讨论1.这是为了避免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沸腾时喷出伤人。
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试管容易破裂。
3.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进行预热。
4.用冷水冲洗加热后的试管容易破裂。
拓展研究(略)5.实验液体的混合和鸡蛋的浮沉分析与讨论1.(略)2.玻璃棒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拓展研究1.(略)2.(略)6.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体积分析与讨论1.除去《科学》教科书的封面,紧压《科学》教科书,测量《科学》教科书的总厚度,再将总厚度除以《科学》教科书的纸张数,就是《科学)教科书一张纸的厚度。
2.可以解决圆柱体直径不均匀的问题,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3.测量两孔的中心,或同时测量两孔的右(左)侧边缘;纸条的拉伸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6毫升可以用悬挂法来测量不能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
拓展研究1.先用米尺测出自己一步的长度,然后沿着操场的跑道走一周,数出走一周的步数,再用一步的长度乘步数,就是操场的长度。
(其他合理的测量方法都可以)2.①测量1个小方格的面积②数出完全被树叶所填充的小方格数n1,数出部分被树叶所填充的小方格数n2③计算树叶的面积:(n1+22)×1个小方格的面积7.实验温度的测量分析与讨论1.如果外界温度超过温度计的量程,会导致温度计损坏;不能,保温瓶中热开水的温度远远超过体温计的量程,体温计将损坏。
2.因为液体的温度并不等于容器底部和内壁的温度;温度计中的玻璃泡壁很薄,当搅拌棒使用极易破碎。
拓展研究(略)第2章观察生物1.实验观察蜗牛分析与讨论1.蜗牛壳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蜗牛柔软的身体,此外还具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第4节科学测量(1)1.测量是一个把 __与 __进行比较的过程。
__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___,被测物体长度为 __cm。
2.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电磁波、激光测距仪、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 ___测量长度。
(2)潜水艇常用 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雷达用 __测距离。
【夯实基础】1.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
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A.长度单位 B.质量单位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2.课桌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A.80 mm B.1.5 mC.0.5 dm D.80 cm3.测量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4.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 A.量程3 m,最小刻度1 mmB.量程10 m,最小刻度1 dmC.量程30 cm,最小刻度1 mmD.量程15 cm,最小刻度0.5 mm5.如图所示是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下列所记录的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 )A.7.25 cm B.2.25 cmC.2.3 cm D.2.2 cm6.要测量1角硬币的厚度,为使测量结果较准确,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测量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角硬币的厚度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10个1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式正确的是( )A.5.2m=5.2×100=520cmB.5.2m=5.2m×100cm=520cmC.5.2m=5.2×100cm=520cmD.5.2m=5.2m×100=520cm8.填上合适的单位:(1)教学楼每层高约32 __;(2)铅笔盒的长约250 __;(3)一张纸厚度约75 __。
【第1课时】科学探索的起点:科学测量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限的1、眼睛的错觉你相信右边中心的圆要大吗?你相信上面的横线是直线吗?你认为上面是螺旋结构吗?你认为上面的直线是平行的吗?请比较一下上面线段的长短2、我们在描述事物时,需要比较大小长短冷热轻重二、我们需要测量1、定性与定量要准确而严密地描述解释这个世界的现象,我们需要对事物给予具体的数量描述,这种数量或数量关系,就叫做定量描述。
例如某班级,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就叫做定性描述;如果男同学40人,女同学36人,男同学比女人学多4人,这就是定量描述。
2、什么是测量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待测的量,是我们需要了解测量的物体,在测量的时候,就需要人为规定一个标准量,然后两者比较就能得到一个测量值;(1)长度的公认标准1米为多长?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1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2)质量的公认标准1千克为多重?在第26 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国际计量大会经过投票将千克的定义,修改为以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相关的一个标准值;(3)时间公认的标准1秒钟是多长时间?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
【第2课时】长度的测量一、关于长度1、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要说明:长度,宽度,高度,距离,路程等,这些量都是用长度来描述,比如桌子有多高,一幢楼有多高,家里离学校有多远,杭州距离上海有多远。
2、我们要测量描述长度这个物理量,首先规定长度的标准——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其他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描述天体之间的距离单位:光年(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我国常用距离单位:公里,里(1公里=1千米;1公里=2里)3、单位之间的的换算关系:1千米=1000米=31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毫米=1000微米=310微米;1微米=1000纳米=310纳米上面的换算这是相邻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有些不相邻的单位换算,就复杂的多了。
第1章科学入门根底知识复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产生、开展的。
2、我们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______、多_______、多_______,运用__________和知识,为人类创造美妙的生活。
3、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产生破坏作用。
第2节实验和观察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_。
进展实验时应有的态度是: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准确记录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借助各种仪器来。
如,能让我们看到微小的物体,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的量与公认的量进展比拟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_____(m);单位换算:1千米(km)=______米;1米=_____分米(dm);1分米=_____厘米(cm);1厘米=_____毫米(mm);1毫米=______微米(μm);1微米=_____纳米(nm);1米=_____厘米;1米=_____毫米;1米=______微米;1米=_______纳米。
3、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时,①放正确:0刻度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刻度线尽量________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________;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时,假如0刻度线损坏,要灵敏处理,让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_。
5、体积是。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单位换算:1米3=_____分米3;1分米3=______厘米3;1厘米3=______毫米3;1米3=______厘米3;1米3=______毫米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L〕和_______(mL),单位换算:1升=_______分米3;1毫升=_______厘米3;1升=_______毫升。